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详细内容如下: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开国与攘夷、尊王攘夷运动。
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经济发展、武士道精神的转变。
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国际地位的提升、亚洲邻国的侵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亚洲邻国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亚洲邻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黑船来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2. 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1)介绍开国与攘夷、尊王攘夷运动。
(2)分析明治维新的历史必然性。
3. 讲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
(2)经济发展: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地税改革,增加国家收入。
(3)武士道精神的转变。
4. 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1)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国家。
(2)国际地位提升,成为世界强国。
(3)对亚洲邻国的侵略。
5. 随堂练习(1)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亚洲邻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3.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亚洲邻国的影响。
2. 答案:(1)黑船来航、开国与攘夷、尊王攘夷运动。
(2)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经济发展、武士道精神的转变。
(3)日本走向现代化、国际地位提升、对亚洲邻国的侵略。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措施,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和归纳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开放。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导入新课出示材料: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说:“在入侵和外国创新的冲击下,日本总是通过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的。
”设问:日本在古代历史上是如何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预设:日本仿唐制进行了大化改新,走上了封建道路。
过渡:步入近代,西方殖民者东来,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日本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思考新问题,激发求知欲。
设问:什么是明治维新呢?出示:“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探究新知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明治维新的背景展示:材料一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材料二“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来自日本幕府禁令设问:这两则材料表明幕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预设: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日本处于封建落后状态之中。
展示:黑船来航1853年,佩里率领4艘美国战舰,闯入日本江户湾浦贺港,要求谈判通商。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围绕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
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
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及主要改革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现代化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现代化起源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解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等历史事件。
(2)明治维新的过程:详细介绍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改革措施。
(3)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等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假设自己是明治时期的日本人,面对国家危机,会如何进行改革。
4. 例题讲解:以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影响为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掌握明治维新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对比等方法掌握日本的改革概况,并了解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日本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幕府统治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作用。
一、新课导入播放《大国崛起》第七节:日本。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而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教师介绍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而这一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教师提问:列强怎样打开日本国门?学生思考作答。
目标导学二:倒幕运动1.引导学生观察《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封建社会等级如何划分?(天皇→士[将军—大名—武士]→民[农、工、商])2.让学生阅读第15页“相关史事”,了解倒幕运动的背景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的史事。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发展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日本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但学生对明治维新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明治维新的各个方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明治维新中的某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解,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意义,理解改革是强国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如倒幕运动、明治政府的政治改革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重要意义。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明治维新相关的资料,如文章、图片等,以备学生课堂探究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发生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有何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如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引导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原因。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2. 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1)背景: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来航,迫使日本开放国门,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2)过程:18年明治天皇发动政变,推翻幕府统治,开始明治维新。
(3)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
(4)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日本现代化奠定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过程3.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4.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要点:(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奠定基础。
(3)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反思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了解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以及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3)明确明治维新对日本全面现代化的作用。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明治维新所带来的利弊。
(2)能够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日本现代化历程的兴趣。
(2)让学生深刻领会一代人的努力与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以及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3)明确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作用。
2、难点:(1)如何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如何分析明治维新所带来的利弊。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堂练习法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流程及具体内容Step 1 导入新课1、引言: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佐藤信成率领的“黑船”来到了日本的江户湾,进而威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使得幕府政权开始觉醒。
2、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不仅为日本制定了现代化的目标和理念,更将日本带往了一个更加明亮的未来。
Step 2 授课1、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1)1 、黑船来航(1853年):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遭到了挑战。
(2)2、天皇复位(1867年):幕府政权面临崩溃,天皇复位成为维新的契机。
2、改革的措施(1)废藩置县:将藩的地位变为县,彻底取消封建士族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政府体系。
(2)重赋税制:建立现代化的税制,使日本的财政获得了一定的平衡。
(3)征服台湾:1895年日本成功地征服了台湾,这标志着日本进入了殖民扩张的时期。
3、变革的意义(1)加速了日本现代化的目标与进程。
(2)实现了西方文明的融合和转化,从而创造出属于日本的现代文化。
(3)为日本在20世纪中的各种历史事件作出了一个先河,也为日本在二战之后重建起了现代化的国家。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下历史教材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国旗、地图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历史发展,进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1)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戊辰战争。
(2)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
(3)影响:促进日本现代化进程,为日本崛起奠定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明治维新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明治维新的简答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七、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3. 明治维新的影响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答案:(1)黑船来航、尊王攘夷、戊辰战争。
(2)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
(3)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现代化进程,为日本崛起奠定基础。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历史发展,进一步认识日本现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
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
(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
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附图解)。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化教育提倡“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史实进行佐证。
原因依据佐证
原因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较薄弱幕府制下中央统治较薄弱
原因2倒幕派势力强大,有自己的武装,得到西南四藩和天皇支持武装倒幕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原因3国际环境相对较宽松处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
原因4改革措施得当,行之有效政治、经济等措施有充分准备和应对举措
4.拓展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不
点背景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比中国充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力量
对比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中国封建势力较强大,维新力量弱小,顽固派阻挠改革途径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国际
环境日本改革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环境较为宽松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结果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失败了,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同点①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都存在着严重民族危机(内忧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发展
②内容:都进行了政治、经济、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③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给中国等国人民带灾难。
历
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
它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