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现象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2024年物理讲义+专题练习8上(人教版)第4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学生版)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提升卷)(原卷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赫山区校级一模)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对着镜子画脸谱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2.(2023春•江阴市期中)如图甲所示,轿车司机从右后视镜中观察到同向驶来一辆越野车,下一时刻越野车在后视镜中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设两车均匀速向前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越野车比轿车行驶的速度大B.越野车在轿车司机的左后方行驶C.后视镜中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后视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3.(2022秋•茂南区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D.向左移动4.(2023•东莞市一模)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湖静映彩霞”是光的折射现象B.“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光的折射现象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D.“潭面无风镜未磨”是光的反射现象5.(2023春•鼓楼区校级期中)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6.(2023秋•碑林区校级月考)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树荫”,其中()A.“光斑”是树的影子B.“树荫”是太阳的像C.“光斑”是太阳的像D.“光斑”是太阳的影子7.(2022秋•新化县期末)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时间:85分钟分值:80分)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雷雨天气时,我们通常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速比声速(选填“快”或“慢”),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m/s。
2.老师组织同学们去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春游,小张同学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选填“树叶”或“太阳”)的(选填“实像” 或“虚像”)。
3.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矫正舞姿,当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时,镜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在“水中倒影”“海市蜃楼”“立竿见影”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4.小华将平面镜斜插到如图所示的水槽中,放在阳光下,结果在光屏上看到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现象。
该现象说明太阳光是(选填“单色”或“复色”)光。
5.图为中国“天河”号空间站核心舱的结构验证件,它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产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使参观者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它。
看到部分结构验证件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该部件(选填“吸收”或“反射”)红光。
6.图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若仅把小孔由圆形变成正方形,则像的形状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为图中(填字母)点;若增大入射角,出射点的位置会(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
8.图为明代画家吴伟的饮驴图,画配诗《 题老人饮驴图》中有两句诗:“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这是光的现象,水中所成的是驴的(选填“实”或“虚”)像。
9.小强同学在家里观察鱼缸里的金鱼,如图所示,他的眼睛在A点看见金鱼的像在B点。
若他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金鱼,该激光应射向(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10.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此时反射角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现象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________;(2)记录_____________;(3)量出________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
【答案】自己的像和广告牌重合时自己站的位置自己站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详解】(1)[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广告牌在小明像的位置。
(2)[2]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并记录此时自己站立的位置。
(3)[3][4][5]实验时要用刻度尺测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测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间接知道广告牌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是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小勇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_____。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时,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并将其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与蜡烛A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观察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_____。
(3)在实验中,小勇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了3cm,再次将蜡烛B移到蜡烛A 像的位置,经测量,蜡烛A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_____cm,同时观察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精选】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现象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棋子A 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详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所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像距和物距是否相等;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一、单选题1.图为2020年6月21日在厦门拍到的日环食照片,根据日环食现象可以推测出()A.月球的形状B.月球的大小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大小2.如图所示,苍鹭正在向上飞离平静的水面,在这一过程中,苍鹭在水中的像是()A.虚像,且像的大小不变B.虚像,且像逐渐变小C.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D.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3.下列是光源的是()A.月亮B.自行车的尾灯C.太阳D.人的眼睛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海市蜃楼C.墙上的“手影”D.凸面镜中的像5.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A.B.C.D.6.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当我们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C.从岸上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D.当人站在平面镜前逐渐靠近镜面时,人在镜中的像要变大7.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水中捞月B.镜花水月C.一叶障目D.海市蜃楼8.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射现象中光只在一种物质中传播,而折射现象中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B.反射过程中光速不变,而折射后光速减小C.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D.如果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那么一定是发生了光的折射9.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A.B.C.D.10.如图所示是某市2021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反射B.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白条纹将光吸收C.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条形码的信息,是因为光在纸上发生了漫反射D.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条形码的信息,是因为光在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11.下图中的现象与对应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会“跳舞”的烛焰——声音具有能量B.“看”到自己的声音——声音的反射C.看到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像D.自行车尾灯“发光”的奥秘——镜面反射12.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食B.放大镜下的树C.笔在水面处“折断”D.桥在水中的“倒影”二、填空题13.前排同学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反射的缘故;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色.14.教室里,坐在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发生了.太阳光照在地面的玻璃上形成刺眼的光束是因为发生了(均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15.如果一条光线与镜面成一定的角度入射,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成40°角反射,则入射角为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 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光现象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有些是单选,有些是多选,漏选或错选不得分,共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1.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A.日食、月食的形成B.湛江海面上出现的自然奇观——“海市蜃楼”C.有趣的小孔成像D.激光准直()2.关于光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B.1光年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C.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大约是16光年。
D.1光年大约等于9.46×1012km。
()3.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A.体操运动员利用平面镜矫正自己的姿势B.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C.商场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紫外线是紫色的B.医院里常用红外线进行消毒C.验钞机是红外线的一种应用D.红外线夜视仪发出的是红外线()5.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A.造型美观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C.增大采光面积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6.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形状B.各种形状C.树枝形状D.圆形的()7.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挡住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日食B.月亮挡住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月食C.地球挡住太阳光在月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日食D.地球挡住太阳光在月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月食()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A.日食和月食的成因B.看不见高楼后面的物体C.小孔成像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叫入射角B.发生漫反射时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光垂直人射到镜面上反射角等于90º()10.小明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的,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倒立像D.蜡烛的正立像( )11.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B.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D.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 )12.物体AB 经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下图中正确的是( )13.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 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A.以1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14.有一光电控制液面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当光电屏的光点由S 1移到S 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________;(2)记录_____________;(3)量出________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
【答案】自己的像和广告牌重合时自己站的位置自己站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详解】(1)[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广告牌在小明像的位置。
(2)[2]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并记录此时自己站立的位置。
(3)[3][4][5]实验时要用刻度尺测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测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间接知道广告牌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是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__(选填“Ⅰ” 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__;(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__色,裙子呈________色;(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__光.【答案】色散Ⅲ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蓝黑绿不能白【解析】【详解】(1)实验一: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的折射较小,紫光的折射较大,所以图中Ⅲ区是红外线,且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所以将灵敏温度计放在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即白上衣反射蓝光,所以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蓝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所以蓝光照在红裙子上,洋娃娃身上裙子呈黑色.(3)实验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白光.3.小军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1)应选择_____(选填“明亮”“黑暗”)的环境;(2)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_____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小军选用了两只大小完全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不能”“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5)小军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6)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求平均值减小误差”).(7)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选填“亮”或“暗”);如果实验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cm.【答案】黑暗 D 等效替代法不能虚不会寻找普遍规律暗 0.4【解析】(1)应选择在黑暗的环境进行实验,像看起来更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选填字母代号);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5)小强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用以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等于_____;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面;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不点燃虚 A 30°靠近不能【解析】【分析】【详解】(1)[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方便观察物体成的像以及确定成像位置,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完成实验。
(2)[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3]光屏能够承接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
(4)[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所以硬币成的像依然在a 处,故选A。
(5)[5]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是30°。
[6]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即靠近镜面。
[7]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虽然如图乙所示,虽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但是此时右侧纸板与左侧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2.如图甲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图。
(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__________;(2)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蜡烛A的清晰的实像。
(3)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小明回家观察到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6m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乙所示。
则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____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__。
(填“改变”或“不变”)【答案】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不能 3.2m 不变【解析】【详解】(1)[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2]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不能成蜡烛A的清晰的实像。
(3)[3]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灯的像距离该灯3.2m。
(4)[4]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物的位置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也不变。
3.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只点燃蜡烛A),在此实验中:(1)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小滨应在玻璃板____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3)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4)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向_____ 移动。
(填“左”“右”“上”“下”或“不”)【答案】2;黑暗;前面;反射;能;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仪器选用、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详解】(1)[1] ]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即2mm厚的玻璃板;[2]这个实验探究要求成像物体尽量亮,而环境尽量暗,这样可以避免环境中的光线对成像的干扰,从而能观察到更清晰的像,所以应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3]蜡烛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后,所以为了观察成像的情况,小滨应在玻璃板前;[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而此探究中用玻璃析代替平面镜,所以经过玻璃板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3)[5]平面镜本来就是不透光的,即光射到镜面被反射回来而成像,并不是光透过镜面成像,所以用黑纸遮住B侧琉璃面,虽然光不能透过玻璃,但会被反射回来而成像,故能继续观察到烛焰的像;(5)[6]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当镜面竖直放置时,像和物的连线在水平方向。
而镜面向左倾斜时,像与物体的连线要稍向上偏离水平线才能与镜面垂直,故像将向上移动。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使它与棋子 A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关系。
而刻度尺在此实验的作用是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_________关系。
(4)移去棋子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5)若该同学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棋子B都无法与棋子A的像相重合,则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_______(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原因是_____。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A 大小距离不能虚玻璃板倾斜了较薄防止出现两个像【解析】【详解】(1)[1]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虚像,又可以看到代替像的另一物体,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2)[2]平面像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光线与物体的入射光线应在平面镜的同一侧,所以人眼睛应在A这一侧观察平面镜中的像;(3)[3][4]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大小是否完全重合,刻度尺是比较物到平面镜和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4)[5][6]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成像。
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并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到;(5)[7]实验中如果玻璃板倾斜放置,像和物将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无论如何移动蜡烛的位置,都不会使物和像重合;(6)[8][9]使用较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面同时成像,以至于分不清楚成像位置。
5.小明的书桌放在南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有一次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上方约 10 厘米处,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小明在思考:(1)光斑的形成是因为________,影子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造成的.(2)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明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两个黑影变为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移动.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帮助分析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_______理由是:________(3)为什么一只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用在丁图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光斑中为什么会出现两黑影的道理.(_______)【答案】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没有道理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可能在光屏上呈现【解析】【分析】【详解】(1)[1][2]光斑是玻璃板反射的光照射在墙壁上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3][4]没有道理,两个黑影都是铅笔的影子,不可能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是不能在光屏(白墙)上呈现。
(3)[5]一个影子由镜子反射的光照射到铅笔上被铅笔挡住形成的,一个影子是射向镜子的太阳光被铅笔挡住形成的,如下图: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寻找像的位置,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4)另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5)若用跳棋代替蜡烛实验,为了像更清晰,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6)一学生实验中,如下图所示在白纸上记录了三次像与物的位置,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测三次的目的是_______.【答案】较黑暗 B蜡烛 A 相等 B 玻璃板没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用手电照亮跳棋没有对三次位置做编号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解析】【详解】(1)[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因为这样能看到A蜡烛烛焰所成的像更清晰;[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样能够明显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3][4]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这样能够同时看到蜡烛A的像和蜡烛B;这时发现像与B蜡烛大小相等,即像与蜡烛A大小相等;(3)[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该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使结论具有普遍性;(4)[6]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所成的像不在正确的位置;(5)[7]跳棋不能发光,为了像更清晰,可以用手电照亮跳棋,那么跳棋能反射出更强烈的光线;(6)[8]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对三次位置做编号,不确定哪个点是物对应的像;[9]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不是从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应该测量三次.7.小丽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小丽选择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此时应用了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3)在确定蜡烛的位置时,眼睛应在______ (填“A”或“B”)侧观察;(4)点燃A蜡烛,小心的移动B蜡烛,小丽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5)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 (填“实”或“虚”)像;(6)把点燃的蜡烛A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像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7)如图乙,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Ɵ(Ɵ<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Ɵ=_____________.【答案】较黑暗 B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等效替代法 A 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像的位置偏离水平面不能虚不可靠只是做一次实验,结论没有普遍性,应该多次改变位置对比物距和像距 45°【解析】【详解】(1)[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这样所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2]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3][4]选择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蜡烛B与蜡烛A完全相同,用B代替A,这是运用了等效替代法;(3)[5]在确定蜡烛的位置时,眼睛应在A侧观察,这样即能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如果在B侧观察,是看不到蜡烛A的像;(4)[6]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像的位置偏离水平面;(5)[7][8]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6)[9][10]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因为只是做一次实验,结论没有普遍性,应该多次改变位置对比物距和像距;(7)[11]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连线垂直镜面,连接A和A1两点,然后在连线上作垂直平分线,这条垂直平分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了45°.8.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__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___.(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则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_______________.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_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________ON.(选填“靠近”或“远离”)(4)要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需测出图中的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如这二个角相等,则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你认为这样做需改进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答案】光路入射角和反射角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不发生靠近应该改变角度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普遍性的结论【解析】【分析】【详解】(1)[1][2]白色硬纸板能发射所有光,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入射光、反射光的光路,也能方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2)[3][4][5]白色硬纸板的面向后旋转,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的位置是不变的;(3)[6]若将AO向ON靠近,那么入射角变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变小,反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4)[7]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是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出对应的反射角,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有普遍性.9.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