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试)【答案】svt=变速 1.50 0.08 FG【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4.10cm-2.60cm 1.50cmDEL==[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5.80cm-2.60cm 3.20cm0.0320mDFL===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0.0320m0.08m/s0.4sDFDFDFLvt===[5]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FG的路程最大,所以F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_____ m/s; v BC=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 0.2 0.5 大变速直线大【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AB的速度是:0.4m==0.2/2ABABABsv m st s=;BC的速度是:0.5m==0.5/1BCBCBCsv m st s=;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tυ=.3.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如图所示的斜而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人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⑴该实验原理::(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⑶图中48段的路程以8=cm,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加=2.5 s,则4c段的平均速度VAC=m/s;⑷为了测量小车在8c段的平均速度vsc,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小车从8点静止释放。

【来源】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40.0 0.32不可以【解析】【分析】【详解】⑴田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 p⑵⑵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而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下落速度较小。

⑶⑶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48段的路程是S =80.0cm - 40.0cm=40.0cm[4]47段的路程是=80.0cm=0.8m那么AC段的平均速度是s Ar 0.8m 八” ,v = —— = ----- = 0.32m/st AC 2.5s(4)[5]由于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从而得到小车在8c段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段是对于小车在8点是有速度的,速度不是零,所以不可以将小车从8点静止释放。

2.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 小车长为工,斜而长为S?.SI(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 )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来源】湖北省宜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2七1小c t【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通过的路程s=S2-s一则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v = - = *——;t t(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 = e可知,则测得的平t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3 )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s-t图象,路程s不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s-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v-t图象,速度v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3.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解析】【分析】【详解】(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

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2.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实验步骤:(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A、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____ 、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4)表一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______【答案】B C A D F80 1.02【解析】【详解】(2)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 B. C的琴弦进行实验;(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选A. D. F的琴弦进行实验;(4)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3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中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 c d 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4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从“a”、“b”、“c”或“d”中选两根).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的关系.【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的传声效果好a、c材料粗细【解析】【分析】【详解】(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是因为固体能够传声,即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的传声效果好.()4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粗细相同,而材料不同的两根琴弦,即选择a和c;②若选择琴弦a和b,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所以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粗细的关系.2.观察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在空气中在气、固、液体中在空气中温度(℃)声速(米/秒)介质声速(米/秒)频率(赫兹)声速(米/秒)0330氧气3162000340 15340水1450100034030349冰3160500340100386铁4900﹣5000256340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1)由第一第二列可得:_____.(2)由第三第四列可得:_____.(3)由第五第六列可得:_____.【答案】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解析】【详解】(1)由表中第一第二列可以看出,同样是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会不同,故可得出: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2)由表中第三第四列可以看出,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3)由表中第五第六列可以看出,频率不同,但声速相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3.小丽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4.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 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 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更 大的幅度。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 明____________(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转换法 振幅 BC 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 (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 法; (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大; (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 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BC 选项符合题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 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点睛】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

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

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长度l(cm)内径d(cm)喷射距离s(cm)1401.0142 1.5163 2.0204701.0125 1.5156 2.01771001.0118 1.5139 2.014(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答案】不变喷射距离刻度尺 1、4、7或2、5、8或3、6、9 水管内径越大,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大越小用内径和长度相同,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解析】【分析】【详解】(1)[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使接口处水的压强不变,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

[2]水流速度的越大喷射距离越远,可以通过喷射的距离反映水流的速度。

(2)[3]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水管长度、水管内径、喷射距离。

(3)[4]比较1、4、7或2、5、8或3、6、9发现实验中水管材质和内径相同,而水管长度不同,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_____cm、v AB=_________m/s;(4)小车到达C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5)AB、BC以及AC各段速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用“v AB”、“v BC”和“v AC”表示);(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做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越来越__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st小方便计时0.40.2偏小v AB< v AC< v BC变速大【解析】【详解】(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4][5]由图知,小车通过AB、BC、AC走的路程s AB=10.0dm−6.0dmm=4.0dm=0.4ms BC=6.0dm−1.0dmm=5.0dm=0.5ms AC=10.0dm−1.0dmm=9.0dm=0.9m所用的时间t AB=15:35:22−15:35:20=2st BC=15:35:23−15:35:22=1st AC=15:35:23−15:35:20=3s速度v AB =AB ABs t =0.4m 2s =0.2m/s v BC =BC BC s t =0.5m 1s =0.5m/s v AC =AC AC s t =0.9m 3s=0.3m/s (4)[6] 小车到达C 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 =s t算出的速度偏小。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有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_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____________ m/s.【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小0.033【解析】【分析】【详解】(1)利用速度公式v=st.(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s AC=10.0cm,t AC=3s,v AC=ACAC 10.0cm3sst==3.3cm/s=0.033m/s.【点睛】(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t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2.如图甲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___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坡度;(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表明小车做的是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___s。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答案】svt=较小小于加速 337.5s【解析】【分析】(1)实验的原理是sv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像。
【详解】
(1)[1]计算速度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题中已有秒表测时间,还缺少测量路程的刻度尺。
[2]由图可知,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2)[3]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2.如图所示,将一块长木板的左侧垫高,使之成为有一定倾角的斜面,木板的右端安装一块挡板,挡板上粘有橡皮泥。现将一辆小车从图示位置(小车左边缘与木板上端齐平)自由释放,小车下滑到挡板处停止运动。测得小车的运动时间为 ;测得小车的长度为 ,木板的长度为 ,问:
(1)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有_______。通过上述测量,可以测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__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答案】不是9.00偏小
【解析】
【详解】
(1)[1]前段路程为4cm用时2s,后段路程为5cm用时1s,所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2]图中AC段的路程为
10.00cm-1.00cm=9.00cm;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均速度
v= =16.25cm/s=0.1625m/s
(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4]为减小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误差,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5]由图中小车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则图D符合题意。
故选D。
3.爱科学的佳佳在“测量平均速度”时,想研究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_____cm, =_____s, =_____m/s, =_____m/s;
(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
(2)[2]金属片在小车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防止小车飞走,并且小车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方便计时;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_____(填“大”或“小”)。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四教研联合体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方便计时小4010.20.5大大
【解析】
【分析】
斜面
【详解】
(1)[1]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所以实验原理为 ;
[3]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测得的时间偏大,由 可知,当测得的时间t偏大时会导致平均速度v偏小的。
4.小王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 时间小于65.00.1625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A”或“B”)
(2)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稍微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为减小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误差,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__些;
(3)下图中可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调研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 小小D
【解析】
【分析】
(1)要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测量路程用刻度尺,测量时间用秒表;已知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 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 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图中AC段的路程是______cm;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秒表,在测量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