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礼物_名人故事
历史趣谈:梁思成为保护古建筑都做过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梁思成为保护古建筑都做过什么
导语: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家,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建筑宗师,他在建筑上的成就极高,同时梁思成也是保护古建筑的先驱。
在建筑界有这样一句话,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家,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建筑宗师,他在建筑上的成就极高,同时梁思成也是保护古建筑的先驱。
在建筑界有这样一句话,错批一人,中国丢失了很多名城,这就是在说梁思成。
梁思成照
梁思成是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儿子,但是梁思成没有继承父业,也是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但转眼中国古建筑,还在国外进修,到过世界各地考察过世界各地的建筑,以此来完善自己的经验和理论。
而梁思成保护古建筑还有一段美谈。
在解放军要攻打北京城的时候,梁思成和林微因夫妇当时就在北京城里面。
这个时候梁思成已经是我国最为著名的建筑家了,这天他的家中来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身份是解放军的军官。
这两个人的到来让梁思成夫妇非常纳闷,不知道他们到这里的目的,于是请他们进屋了。
这两个人进屋后拿出了一张北京的军事地图,希望梁思成能在这里描绘出哪些古建筑是需要保护的,这样可以避免攻城的时候避免被毁掉。
梁思成夫妇听了之后大受感动,于是梁思成拿起一支红色铅笔,开始在地图上勾画起来,不久就被他全部标出来。
在北京和平解放以后这件事情被外界知道了,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梁思成也因为这样的义举,也传为佳话。
梁思成的一生都在为保护全国的古建筑而努力,很多古建筑到现在还存在,都有梁思成的功劳。
是什么让我们对梁思成念念不忘作文

是什么让我们对梁思成念念不忘作文《是什么让我们对梁思成念念不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梁思成吗?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让我们一直对他念念不忘。
梁思成先生特别喜欢研究古代的建筑。
他不怕辛苦,走遍了好多好多的地方,去看那些古老的房子、寺庙和宫殿。
比如说,他去研究了北京的故宫,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屋檐、每一根柱子,想要弄清楚古人是怎么建造出这么美丽又坚固的房子的。
他还把这些古代建筑画下来,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珍贵。
就好像我们有一个很喜欢的玩具,想要告诉全世界它有多好一样。
而且呀,梁思成先生特别爱护这些老建筑。
当有人想要拆掉它们的时候,他会努力地去保护,说这些是我们的宝贝,不能随便丢掉。
正是因为梁思成先生对古代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我们才能看到那么多美丽的古老建筑,了解到过去的故事。
所以,我们一直都记得他,感激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是什么让我们对梁思成念念不忘》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叫梁思成。
梁思成先生对古代的房子特别感兴趣。
他走过很多的路,去看那些古老的建筑。
有一次,他在一个很偏僻的村子里发现了一座快要倒掉的古庙。
那座庙虽然破旧,但是梁思成先生一眼就看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他觉得那里面藏着好多好多古人的智慧。
他还努力学习,学会了很多关于建筑的知识,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古老的宝贝。
而且,梁思成先生很勇敢。
当有人不珍惜这些古建筑,想要把它们破坏掉的时候,他会站出来大声说“不可以”。
就像保护自己最喜欢的糖果一样,坚决不让别人抢走。
因为他,我们现在还能看到那些漂亮的古建筑,还能想象到古代的人们在里面生活的样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对梁思成先生念念不忘啦。
《梁思成的故事》课件

阅读理解
4、课文在结构安排上写梁思成对建筑的 认识,是否偏离主题?
这一部分是写其他事迹的思想基 础,正是由于梁思成对建筑有深刻的 认识和理解,才会视建筑如生命,甚 至超越生命,才会不遗余力地去保护 古建筑。并没有偏离主题。
阅读理解
5、作者没有亲眼见过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 许多地方用了想象的手法,但我们并不觉得虚 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这是为 什么?(如何看待本文中的联想、想象和虚 构) 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 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 行有更多的虚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 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 这样。
写法探究
1.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 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 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 (分组读课文 )
①.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 的想象; ②.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 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 ③.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 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 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 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
整体感知
3、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3-7)写梁思成勘察山西应县木塔 第三部分(8-13)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 第四部分(14-21)梁思成保住了奈良 第五部分(22-25)写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 毁的忧愤
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主要写了两件事: 一、是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 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
国徽
1、积累字词
勘察( kān ) 巍峨( wēi’é )
黯淡(
àn
) 耸立( sǒng )
锈蚀( shí ) 逻辑(luó jí )
轩昂( xuān ) 惋惜( wǎn ) 壮硕( shuò ) 宝坻( dǐ ) 坻
一首民谣让梁思成得以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塔

新中国成立前,在华北地区,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说的是华北比较有名的几处名胜。
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谣中说的这些文物。
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梁思成是我国现代建筑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
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他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1949年,解放军包围北平(今北京),林彪等将领派人潜入北平,请梁思成画了一幅北平重点文物图,预备一旦进攻北平,炮火好避开这些珍贵文物。
后来北平和平解放,这幅图才没有用上。
梁思成听到这首歌谣后,对歌谣中提到的三处文物做了调查,其中就包括山西应县木塔。
当时通讯很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如果从北京贸然去山西应县,而塔已经不在了,那就会浪费一两个月的时间。
梁思成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他写了一封信,寄往的地址是“应县最大的照相馆”,请照相馆的摄影师帮助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信中还附了一元钱。
当时。
一元钱足够照几张相了。
同时,梁思成还承诺,如果摄影师帮助拍照,他可以满足摄影师的一个要求,送摄影师一份礼物。
这一招还真管用,应县白云斋照相馆的摄影师按他的要求,拍了木塔照片寄过来,梁思成则按照摄影师的要求,给他寄了文具过去。
1934年,梁思成和同事刘敦祯、莫宗江来到应县。
下了火车后,他们又坐了6个小时的驴车,才到达应县。
在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那就是应县木塔!梁思成三人对木塔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有一次,梁思成正在塔尖顶上专心测量,没注意到头顶云层正迅速合龙。
突然,一个惊雷在塔旁爆响,梁思成大吃一惊,险些从塔上落下。
站在下面的莫宗江吓出一身冷汗,他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如果梁思成掉下来,就摔成肉饼了。
通过实地考察,梁思成发现,应县木塔的价值比他想象的大得多。
梁思成的小故事

梁思成的小故事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他的贡献对于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讲述梁思成的小故事,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对建筑事业的贡献。
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他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
从小,梁思成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对于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建筑作品,这对于他的建筑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在1920年代前往美国留学,他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专业。
在美国的学习期间,梁思成深入研究了西方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他对于建筑的审美和功能性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还参观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芝加哥的罗比楼等。
这些经历使得梁思成对于建筑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回国后,梁思成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并且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梁思成致力于培养一批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建筑师,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梁思成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也是非常丰富的。
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尤为深入,他提出了“中国建筑的精神”这一概念,强调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性和价值。
他还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设计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除了学术研究,梁思成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实际的建筑项目。
他参与了北京天坛、颐和园等著名建筑的修复工作,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还设计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如北京大学的百周年纪念堂和南京大学的鼓楼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梁思成对于建筑美学和功能性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风采。
梁思成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成就,他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他的理念和思想在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建山西|应县木塔:据说它有三颗宝珠护佑,它的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

古建山西|应县木塔:据说它有三颗宝珠护佑,它的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在华北地区,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曾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
上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
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随后,梁思成从日本学者的著作中,了解到应县有一座11世纪的木塔,塔内有精美佛像。
当时通讯很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如果从北京贸然去山西应县,而如果寻访不到塔,那就会浪费一两个月的时间。
梁思成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他写了一封信,寄往的地址是“山西应县最高等照像馆”,信中附了一元钱,拜托摄影师帮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
当时,一元钱足够照几张相了。
同时,梁思成还承诺,如果摄影师帮助拍照,他可以送摄影师一份礼物。
▲梁思成与林徽因这一招还真管用,应县人的实诚这时显露无遗。
应县“白云斋照相馆”摄影师高培华收到这份信,果然按他的要求,拍了木塔照片寄过去,大喜过望的梁思成,立即回赠给高培华几件文具。
1933年夏天,梁思成和同事刘敦祯、莫宗江从大同下火车后,搭驴车赶往应县。
在离城大约还有好几里地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
梁思成后来在《闲谈》一文写道:'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Drewb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文章还写道:'这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梁思成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
有一次,梁思成正在塔尖顶上专心测量,没注意到头顶云层正迅速合拢。
突然,一个惊雷在塔旁爆响,梁思成大吃一惊,险些从塔上落下。
梁思成的故事PPT8 北师大版

重点语句品析
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 魂”,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
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 状勾勒 ……
重点语句品析
为什么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 “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提示:一砖一瓦,一根立柱, 一处斗拱,一副雕像,都是活 生生的存在
重点语句品析
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 他将古城墙视为一种生命来述 说:环绕、、、、、、
梁思成简历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梁启超长子。曾在日本神户 同文学校读书。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系。 1927年2月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当年6月 获硕士学位。7月~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 究世界建筑史。 194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 博士学位,4月,被选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梁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营建系 主任, 同时受聘为中央直属的修建处(建筑工程部前身) 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 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 1946年,创设清华大学建筑系。对中外古建筑、城市规 划、建筑设计造诣颇深。担任过国徽的设计组长主持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1岁。
提示: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 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遗传的无限 热爱
课堂小结
《梁思成的故事》主要写他在 建筑方面感人至深的故事,让 我们了解了梁思成作为建筑专 家对建筑的“爱与撼”
重点语句品析
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 这个世纪”这句话的?
提示:这是对梁思成在这个世纪做出重大贡 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思成以后中国古建筑、 世界古建筑遭到损毁,再无可以来让他施展 才能的古建筑而声出的深深遗憾
中华名人小故事(梁思成的建筑智慧)

中华名人小故事(梁思成的建筑智慧)
篇十:梁思成的建筑智慧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建筑史学家和城市规划师,他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梁思成被誉为“西方城市规划引入中国的奠基人”,他的智慧和才华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也为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梁思成早年留学美国,他深入研究了西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技术。
他回国后,毅然选择了回到中国,为中国的建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曾参与设计和修复许多重要的建筑项目,如北京古建筑的修复和城市规划等,他的设计和规划成果得到了广泛好评。
梁思成提倡融合中西方建筑文化和设计理念,他大胆地尝试和运用新的构思和技术,以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作品注重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的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环境保护。
梁思成的智慧在当代的建筑界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和理念为中国建筑师和规划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思成的礼物
梁思成的生命历程有两份礼物,可以说是他人生的里程碑和转折点。
收到的一件礼物,改写了他的人生命运,带来终身影响;送出的一件礼物,帮助他赢得爱情。
1923年年初,林梁两家的两个年轻人,定了婚约,梁启超写信给大女儿梁思顺说:“思成和徽因已互定终身。
”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遭遇一场飞来横祸。
梁思成骑摩托车载弟弟思永去参加“国耻纪念日”学生示威游行活动,被一辆疾驰的轿车撞出老远。
这辆摩托车是大姐梁思顺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谁料到会遭遇车祸。
肇事者是陆军次长,竟然开着汽车扬长而去。
浑身是血的梁思成被抢救回家,醒过来的梁思成对父亲梁启超说:“爸爸,我是您的不孝儿子。
在您和妈妈把我的全部身体交给我之前,我已经把它毁坏了。
别管我,尤其不要告诉妈妈。
大姊在哪儿,我怎么能见到她?”医生误诊,导致梁思成的左腿比右腿短了1厘米,而且脊椎受伤,要
穿特制的金刚马甲。
梁思成落下了终身残疾,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长达八年,完成了对中国古建筑的野外考察、勘查和测绘。
林徽因得知道消息后,她赶到医院,眼泪汪汪地看着梁思成。
他强忍着痛苦,对她笑着说:“差一点就见不着你了。
”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同去美国学习建筑学。
刚到美国的一对恋人,最初感情并不是那么和谐,两人有时爆发争吵,这可能是因为,徐志摩影子,并不是很容易消失。
1927年6月9日,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的林徽因,收到“同学”兼“恋人”的一份生日礼物——这是梁思成送给林徽因的一面仿古铜镜。
这天晚上,校园路灯下,晶莹的镜子映照出两人青春的脸和他们圆满之爱情。
铜镜的一面镶嵌着镜面,另一面的中心图案是对称的飞天浮雕。
飞天外圈环绕卷草纹饰,花纹旁边写铸着字:“徽因自鉴之用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珏也。
”
梁思成这面以假乱真的铜镜,用了他一个周的课余时间,设计、雕刻、铸模、翻砂、仿古,做好后,他故意拿去请研究东方美术史的教授鉴定其年代,教授有些狐疑地说:“从图案上看,像北魏时期的物品,但从未见过这样的文字,对不起,我不能帮助你。
”看着梁思成蹊跷的笑,教授得知真相后,说他是淘气鬼。
谁说梁思成不解风情?谁说梁思成是个书呆子?这件匠心独运的礼物可以说彻底赢得美人的芳心。
有人说:“林徽因是聪明女人,她选择了一栋稳固的房子,而没有选择一首颠簸的诗!”在梁与徐的竞争中,研究“凝固的史诗”的学者,比风流倜傥的诗人更高一筹,吸引住了具有文艺天赋的林徽因。
除了梁在家庭方面占了先机,他的胜出,是梁思成给林徽因安全感和安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