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版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教学设计
系列模块 《美术鉴赏》
教材版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课题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课时
执教人
教学对象
1 课时
高世界—走进具象艺术(《美术鉴赏》第 3 课)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第 1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难点 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
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
目的。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配乐欣赏作品, 进入情境
(配乐展示具象 绘画作品并板书
第2页
欣赏作品,尝试判断。
情感以及主题,从而懂得更全面的了解具象艺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①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 ②理解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③了解评价具象艺术意义时要考虑到三个方面。
过程与 方法
本课以同学们熟悉的具象作品作为引导,通过《教皇英诺森十 世》和《收租院》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通过对《蒙娜丽莎》 的探究领悟出具象艺术除了记录功能,还具有社会干预性功能。通
1.典型形象
境。
生思考回答:
互动游戏:尝试分辨 A 你能看出画中人物的身份
作品属于肖像作品还 吗?(生答:农民…)
是主题性作品。
B 你看到这位农民的第一感
1. 荷拉斯兄弟宣誓 触是什么?(生答:同情、
2. 教皇英诺森十世 怜悯…)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共18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共18张PPT)
肖像作品/主题作品 典型形象 典型环境
1816年,“梅杜萨号”军舰由于指挥者无能,不 慎搁浅,只好弃船。船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 命,剩下的150名船员乘坐紧急搭建、有救生船拖曳的 大木筏。但船长偷偷下令割断绳索,让他们在汪洋大 海里听凭命运摆布。在饥渴和酷暑的折磨下,许多人 开始绝望,木筏上尸体横布,最后获救的时候,只有 十几人幸存。但是法国政府怕此事张扬出去受到舆论 谴责,只在官方报纸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在人民 有冤无法诉说的情况下,席里柯决定要以此为题,让 它再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什么是具象艺术?
具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形象 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黄荃 《写生珍禽图》
山雀
[qú]
北红尾鸲
我们所熟知的还有哪些是具象艺术?
米隆
(1)此画体现了具象艺术的哪些特点? (2)画中有哪些典型形象?
如何鉴赏具象艺术?
1、画面中的典型形象有 哪些?典型环境是?它们 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2、这些形象和环境带给 你怎样的感受?
3、作者希望通过这幅作 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荷拉斯兄弟宣誓》达维特
1.画中画了什么内容?试 着描述一下。
2.三个拱门对画面的构图 起到了什么作用 ?
3.作者借此表达怎样的思 想感情?

人美版第3课 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第3课 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第3课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3课教案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旨在通过欣赏具象艺术作品使学生明白具象艺术和以后所学的意象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具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进行美术鉴赏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够认识和辨析具象艺术基本上就达到了美术鉴赏的基本要求。

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具象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应采用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启发归纳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紧抓以学生为主体来作为主线,让学生去思考观察想象讨论归纳具象艺术作品。

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能让学生自主找到具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学情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

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

而这些。

美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 课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课。

综观本课教材以“具象艺术的特点”“如何鉴赏”“如何评价具象艺术”为主要线索,重点介绍了《清明上河图》《教皇英诺森十世》等经典名作。

旨在通过赏析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具象艺术的语言和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识美、感悟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经过多年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他们掌握了一些美术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学习经验。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具象艺术作品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他们对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评价具象艺术作品,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浅显的层次,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因此这就成为本课学习的难点。

我所执教的学校处于市区的中心,学生思维活跃,接触新鲜事物积极主动。

另外,我校还紧邻河北省博物馆,因此学生经常参观场馆的展出活动,同时我也在课上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具象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情节性三个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实践体验等方法,感受具象艺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具象艺术的基本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且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不同类型的几幅美术作品通过展示给学生。

画面中人物清晰的明眸,动物鲜明的色彩、变化的肌理效果无一不在吸引着学生们的兴趣。

【课件】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课件】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课
具象艺术的意义
一、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
《占领总统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是陈逸 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于1977年,堪称陈逸飞最经典之作, 也是其留名于美术史的力作。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总统府,升上红旗的场面,标志着蒋家王朝的 灭亡,新中国的开始。作品场面壮观,气势恢弘。即使 今天看来,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 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 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第三课
具 象 艺 术的特点: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 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占领总统府》对于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力量而言除了其 绘画语言上的纯形式美外,更多的是其中传统的“叙述 性”在起作用。象美术史上夸赞乔托是一个讲故事的能 手一样,陈逸飞和魏景山画的《占领总统府》,也是一 部感人、悲壮的人民革命的大故事。当下在很多人批判 创作上的主旋律的时候,这幅力作就可以推挡住所有的 理由。
第三课
具象艺术的意义
二、具象艺术的教育功能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体来说,艺术教育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第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高一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

高一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

总结
了解具象艺术

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肖像作品与主题性作品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鉴赏具象艺术
三、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社会功能的实现 艺术创新
评价具象艺术
教师赠言: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 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 们的知觉。 ——达·芬奇
课后拓展
作 品 欣 赏
C
A
社会干预功能
夯歌
1962 王文彬
三、怎样鉴赏 具象艺术?
首先分辨出它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
肖像作品
主题性作品
典型形象 典型环境
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 性作品?
肖像作品
肖像作品具有哪些特点?
1、表现的是历史上具体的人。 2、作品能传达出“这个人”的 神态、气质和精神面貌。
达芬奇《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成功塑造了一位城市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据说她是一位皮货商的妻子,画像是这位24岁的妇女 刚失去了心爱的女儿,悲切抑郁。达· 芬奇为了让她面露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 的意义?
1、具象艺术为我们再 现客观社会的同时,通过 艺术形式的运用影响着我 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 教育作用。 2、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 只有大胆突破一切艺术上 的禁忌和教条,不断借鉴 新的思想和观念,并紧紧 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真 正做到创新!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及其功能:
特 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叙事性又称情节性 能:1、记录功能 2、社会干预功能
故事一:中国五代画家黄荃画的四季花草及各种动 物栩栩如生以至引得一只进献的白鹰展翅欲啄而 受到皇帝的高度称赞。 故事二:传说古希腊画家宙克斯与帕尔哈西奥斯比 赛的故事。
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 一种艺术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宋)
43
44
45
课堂练习
1.具象艺术的特点有哪些?请一一列举。 2.具象艺术有什么功能? 3.如何鉴赏一幅具象艺术作品? 4.谈谈具象艺术的意义。
46
14
捣练图 中国画 张萱 唐
15
捣丝
16
理 丝 缝 合
17
熨练 18
1.记录的功能。
尤其是对人和社会的记录,这是它在照 相机发明之前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19
马拉之死 (油画) 达维特 (法国)
20
2.社会干预性功能。
艺术家以真实.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 节过程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甚至 政治态度。这就是具象艺术的社会干预性。
31
拾穗者 (油画) 米勒 法国
32
田横五百士(油画)徐悲鸿
33
三.具象艺术的意义:
1.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
我们认识当 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
2.还具有社会干预的功能:
它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 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 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的作用。
34
清明上河图(局部1)张择端(宋)
35
清明上河图(局部2)张择端(宋)
36
清明上河图(局部3)张择端(宋)
37
清明上河图(局部4)张择端(宋)
38
清明上河图(局部5)张择端(宋)
39
清明上河图(局部6)张择端(宋)
40
清明上河图(局部7)张择端(宋)
41
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宋) 42
29
血衣(素描,1959)王式廓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 (共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 (共张PPT)

<<教皇>> 委拉斯凯兹
作者准确把握 住了对象阴险、 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疑甚至 毒辣的性格特 征.
3 具象艺术的情节性, 又称叙事性
由于具象艺术的客观
性和典型性特征,在多数
的具象作品中,我们可以
像读小说一样从中“读”
出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
即将发生的故事,甚至静
物画\风景画和花鸟画也
不例外.
米勒
库尔贝作品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艺术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 具象艺术 二 意象艺术 三 抽象艺术
.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 的一种艺术类型,无论在东方还是 在西方,都流传着许多关于画家如 何真实的表现客观现实的故事.
一 五代西蜀画家黄筌所画花草 动物.
二 古希腊宙克斯和帕
尔哈希奥斯比赛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2 2021/8/2Augu st 2,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220 21/8/22 021/8/2 2021/8/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22021 /8/2202 1/8/220 21/8/28 /2/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2 日星期 一2021/8/22021 /8/2202 1/8/2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2021 /8/2202 1/8/220 21/8/28 /2/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艺术的典型性表现出瞬间性特征,即艺术家选取 的是艺术形象最典型的一瞬间.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田横五百士 (油画,1928-1930年) 徐悲鸿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田横五百士(油画,198厘米×335厘米,1928—1930年)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24.8厘米×52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择端(宋)是北宋末年画家,字正道,东武人(今山东诸城县人)。幼年时喜好读书, 青年游学京师,后习绘画。工于界面,尤善于画舟车、建筑物等现实生活题材。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主题性作品中即使是个别人 物形象也是集合和抽取了很多人的 特征后塑造出来的.所以更具广泛 的代表性.
《蒙娜丽莎》Biblioteka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 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 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 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 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 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 萨银行家佛朗斯柯· 捷 列· 佐贡多的妻子丽莎。 她出生于1479年,芬奇为 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 是丽莎24至27岁的时候。 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 笑”,世人称之为“神秘 的微笑。”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 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 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俗称“上河”,是当时国 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 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 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 状况的主题需要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及情 节加以表现,如载运江南粮米财物的漕船,与北方经济交流的骆驼队, 以及各阶层人物的活动。其中有力夫、纤夫、小贩、市民,还有少数官 宦人家的上流社会人物。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船过虹 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 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 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 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 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 场面,通过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动的表现。画面组 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 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课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415厘米×7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五代) 黄荃,四川成都人氏。前蜀王衍时,选入画院为翰林待诏,后蜀时孟昶让他主 管画院,佩紫金袋。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传为黄荃给他的儿子居宝作画用的 一幅课图稿本,画面描绘了、麻雀、鸠、蜡嘴、蚱蜢、蝉、蜜蜂、牵牛等禽鸟、昆 虫24只之多,还有大小龟两只,平列而绘,大小间杂,信手画来,不求章法,各自 独立存在,是一幅写生作品,勾勒精细,神态毕现,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我们可以像读小说一样了解到已经发生的, 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果实,甚至景物画,风景 画,和鸟兽画也不例外.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拿破仑一世加冕(油画,931厘 米×610厘米,1805—1807年, 巴黎卢浮宫藏) 达维特(法国) 《拿破仑一世加冕》表现的是一 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804年2月2 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 盛大的加冕仪式,正式称帝。出 席典礼的有世界各地的达官显贵, 有教皇比维斯七世,拿破仑的家 庭成员,财政总监及许多政治家、 文武大臣、各国使节和使节夫人 等。画家在这里真实地记录了当 时的情景和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为了真实,画家专门请了一些模 特儿穿上当时的服装写生。整个 画面场面恢宏,色彩华丽辉煌, 背景中庄重、挺拔的建筑体现了 古典主义的传统。这正是拿破仑 所需要的,因此拿破仑多次公开 称赞达维特,并授予他荣誉军团 勋章。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占领总统府(油画,165厘米×320厘米,1977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陈逸飞
魏景山
占领总统府(油画,165厘米×320厘米,1977年,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陈逸飞 魏景山
• 陈逸飞,1946年生,浙江人。1965年上海美专毕业, 1981年赴美留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魏景山,1943年生, 浙江人,1965年上海美专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 事。 • 作品采用凌空俯视的角度,着力于升旗这一组群像的刻 画: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扯下国民党的破旗,升起鲜艳的 红旗,一个伟大的转折来临了;指挥员伸出戴表的手腕,为 了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老战士凝视着它,禁不住热泪盈 眶;司号员已记不清多少次吹过胜利的号声,此刻激动得脱 下军帽,向红旗致以崇高的敬礼。此画构图独特,场面广阔, 整体气氛浓烈,且具体细节又刻画周到,在当时极尽情节铺 排的历史画创作中,是一幅不同凡响的作品,曾获全军美展 金质奖。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 《王时敏像》作于明代万 历四十四年,曾鲸50岁左 右,正是他的艺术成熟时 期的作品。画中人物是明 末王时敏青年时期的肖像。 王时敏少年时中进士,崇 祯时曾任太常寺少卿。清 入关后,拒绝做官,潜心 诗文书画,其后以山水画 的卓越成就被列为清初画 家“四王”之首。该画所 绘29岁的王时敏,手持拂 尘,盘坐于蒲团之上,面 庞清秀,神态端庄,双目 有神,聪慧倜傥,一位富 有才华的青年文士跃然于 绢面之上。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1650年,罗马多利 亚美术馆藏完成原作) 委拉斯凯兹(西班 牙) 委拉斯凯兹(1599—1660)是17世纪 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他始终担任西班牙画 师,为国王、王后、教皇、宫廷贵族等上层人 物画了大量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 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1650年他在意 大利罗马访问期间,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 的。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 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 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这 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 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 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 吻说:“画得太逼真了!”甚至后来这幅肖 像画挂在一间厅堂里时,从外面经过的几个 主教,看到这一肖像还以为真的是教皇坐在 里面呢!此外,这一作品的用色也相当精彩, 闪闪发光的冠帽和法衣,同洁白的亚麻衣领 以及镶在衣服上的白花边,形成一种鲜明而 有变化的色调,再加上暗红色的天鹅绒背景 和镶在椅背上闪闪发光的宝石,使整个画面 呈现出一种沉着厚重而又华贵的气氛,以显 示出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肖像作品 表现的是历史上具体的人,它包括头像、胸像、全身 像、群像、自画像等,重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主题性作品 艺术作品中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艺术家通过情节、 环境、人物、题材诉诸给读者的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 主题性作品有群体形象也有个别形象。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开国大典 (油画,1952——1953)董希文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传世之作,它代表了画家十几年来潜心探索民族油画风格的来出 成就。《开国大典》的艺术形象有着明确的宾主之别,这成为它构图上的最突出特点。构图的 中心不是指画面的中央,而是指表现内容的中心,构成观众注意的焦噗,城楼上毛主席立于众 之前,居主要位置,身着深色衣服,在高调的天空衬托下显得更加突出,另外还有五个因素都 有利于突出他的中心位置,一最前面的灯笼,其类穗很自然的随风摆动偏向毛主席头部。二、 众人头顶的(左上至右下)连线及众人脚下的(左下至右上)的连线延长的交点指向毛泽东。 三、栏杆及地毯的边线以及几个花盆的摆放也都形成有一定角度的斜面线穿过中心人物。四、 地平线在毛主席的胸部以下,突出了中心人物的胸部和头部的位置。五、天上的白云皆以毛主 席的头部内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起到了对主体人物的良好的烘托作用。此外,画家还大胆的打 破常规删减了影响主体形象的柱子和宫灯,扩大了画画的空间,使城楼上的领袖与广场上的群 众遥相呼应,即庄重神圣又热烈绝庆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从当时的油画水平来看,《开国大典》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可观的,其重要的贡献是不可替 代的,不可否认的。除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外,不可忽视的是它的历史、政治意义,这幅画是政 治要求与象征性手法的结合,毛泽东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党的主要领导人也处于人物的前排, 这无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则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象征,也是对中 国政体结构的形象解释。在革命历史画中《开国大典》算是最有生命力的,它的出现正如靳尚 谊所言;与当时的政治需要、画家的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上的追求是和谐统一的。 《开国大典》曾历以劫难:第一次抹去高岗,第二次改掉刘少奇,第三次靳尚谊和越域按照 指示在他们临摹复制的《开国大典》上册去了泊渠。每一次改动都能听见艺术在政治的重压下 沉重的喘息声,一幅画,总能折射出一个画家乃至一个时代的命运。因此《开国大典》不仅向 我们展现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不仅是民族油画发展史上划时 代的里程碑,而且它被几次改动的坎坷经历,画面上被作为见证的明显痕迹,则永远刻下了那 段另人难忘的曲折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