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合集下载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图文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图文

宗教教育自由
公民有权接受宗教教育或参与 宗教培训,提高自己的宗教素
养和修行水平。
宗教财产自由
宗教团体和信教公民的合法财 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
人不得非法侵犯。
社会经济权利
工作权
受教育权
公民有权依法参加工作,获取劳动报酬, 享有劳动保障和劳动权益。
公民有权接受教育,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 义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 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公民应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及时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款。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违反相关规定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纳税人也享 有相应的税收权利,如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税务行政诉讼等。
03
CATALOGUE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依存
权利的行使依赖于义务的履行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需要依赖于其他公民或国家机关履行相应的义务,如受教 育权、劳动权等。
财产权
健康权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 个人不得非法侵犯、占有或损害。
公民享有身体健康的权利,有权接受医疗 保健服务,并依法享有相应的医疗保障。
02
CATALOGUE
公民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 的义务,包括保守国家秘密、 防范和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 为等。
公民应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 的工作,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 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发展
法律应保障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法律在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时,应充分考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发展,避免出现权利过度扩张或义务过度限制的情 况。
平衡发展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通过平衡发展权利与义务,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发展 。

宪法规定的义务有哪些条款(宪法中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义务有哪些条款(宪法中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义务有哪些条款(宪法中的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宪法规定公民有以下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诉愿权;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特定人的权利保护。

法律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益。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下: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与人格权。

监督权。

社会经济权利。

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

妇女保护权。

法律分析: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基本权利: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之一、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纳税。

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

1、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等。

2、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诉愿权;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特定人的权利保护。

3、法律分析: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基本权利: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主观: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政治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等。

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依法纳税的义务。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我国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在法律保护下,每个公民所具有的一系列权利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我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1. 公民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多项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等,社会权利包括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

这些权利的保障旨在确保每个公民的个人尊严和自由,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 公民基本义务:我国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应当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包括守法、纳税、保卫祖国、参加劳动、尊重他人权利等。

守法是公民的首要义务,不仅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还包括遵循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和契约精神。

纳税义务是公民按照国家规定,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

保卫祖国义务要求公民为维护国家安全、尊严和利益,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

参加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通过劳动,个人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尊重他人权利义务体现了公民要建立和谐社会的责任,尊重他人的人权、民主权利和法律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权利与义务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套的关系。

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有义务履行,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确保社会各方面正常运作的前提条
件。

公民既要依法享有自身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对于公民的身份认定、权利义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以下是该法的一些相关内容的参考:一、公民的身份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所确定的中国公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上出生、父母至少有一方是中国公民的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依法取得中国国籍的人;未满18周岁的中国出生的孩子,无论父母是什么国籍,都可以视为中国公民;持有外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长期居住,并依法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等。

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益,严禁非法拘禁、非法搜查、非法侵占、非法打击报复等行为。

2.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有参加国家管理事务的权利和义务。

3.公民有受教育并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应当提供平等、普及的教育资源,并保护公民的教育机会。

4.公民有就业自由的权利,享受劳动条件和待遇的保护,但同时也有履行劳动义务的责任。

5.公民有平等受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权利,国家应当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6.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泄露或者非法获取、利用国家秘密。

7.公民有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序良俗、维护社会公德等义务,有法律规定或法定职责的义务。

三、公民的失去和恢复和取消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法》规定,公民自愿加入外国国籍的,丧失中国国籍;公民自行加入外国军队或者其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从事战斗的军事组织,并履行了加入和服役的义务的,丧失中国国籍。

另外,还规定了根据法律规定可以恢复中国国籍的情形,同时也规定了国籍可以被依法取消的情况。

四、公民的权利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法》规定,公民享有出生就享有公民权利的主权,国家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益,重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政治法律: 法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政治法律: 法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政治法律:法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一系列基本权利和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是确保公民享受自由、平等、正义以及个人尊严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政治法律领域中与公民相关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1.言论自由: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自由表达个人意见、观点和批评政府。

2.宗教信仰自由:每个公民都享有选择宗教信仰以及宗教实践的自由。

3.隐私权:公民享有隐私保护,包括居住地、通讯内容和个人信息等方面。

4.人身安全:每个公民都享有不受非法侵害和暴力威胁的权利。

5.平等权利:所有公民在政府机构、就业、教育以及其他领域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无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特征。

6.公正审判:每个公民都有接受公正司法程序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裁决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1.遵守法律:作为社会成员,公民有义务遵守法律并尊重规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2.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自由和尊严,并避免歧视和侵犯他人的权益。

3.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公民有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包括投票选举、参与志愿者工作和关注社会问题等。

4.纳税义务: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以支持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发展。

5.守信诚实:公民应该诚实守信,遵守契约和合同,并履行个人承诺。

结论在法治社会中,公民享有一系列基本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在确保个人自由与平等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稳定、正义和进步。

通过理解并履行这些基本权利和义务,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公正以及富有活力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中规定的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全
面涵盖社会生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定,它们成为公民参与社会生
活和发展的基本依据。

宪法第二章规定,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包括言论、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结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
自由;拥有多部分职业的自由;获得职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的权利;获
得教育和参加科学技术、文化活动的权利;受社会保护的权利,其他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权利等。

同时,宪法第二章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宪法
和法律,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应当遵守民间习俗和社会公德,保护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经济制度、国家私有财产以及社会公共财产,发
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社会管理,
爱护环境,传承文化,履行社会义务,服务社会大众等等。

总之,宪法第二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规定,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和发展的基本依据。

要求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去尊
重宪法,全面认识和恪守公民权利和义务,为社会和谐进步而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7.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性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多媒体展示十字路口《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交通规则》两幅图片,思考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前者遵守交通规则,而后者不遵守,所以造成后者交通阻塞,车辆难以前进,而前者畅通无阻。

启示我们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教师:是的,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然而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比如在学校里,在体育场上,在公共场所,甚至在生意场上都有各自的规则,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这些规则,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规则,那就是法律,那么法律与这些规则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多媒体展示:道德、学校纪律与法律的比较表格学生思考并填写最后总结得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板书】:法律的含义教师:展示《汉穆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法律。

本文部分共282 条,是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楔形文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法典。

法典条文共282条,法典宣扬“君权神授”。

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等等。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法律保护下所享有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

公民权利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的法律保障,也需要公民自身的意识和责任。

同时,公民权利也与公民的义务相辅相成。

公民义务是指公民在国家法律规定下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国家法律保护下享有的合法权益。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人身权、财产权、表达权、参与权等。

首先,生存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每个公民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国家应当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公民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教育保障等。

同时,公民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的发展。

其次,人身权是公民的另一个重要权利。

公民拥有自身的身体和自主决策权。

国家应当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

公民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身体权益,不侵犯他人的人身权。

此外,财产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

公民拥有自己的财产,有权享受自己劳动所得的成果。

国家应当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维护公民的财产安全。

公民也应当依法纳税,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同时,表达权和参与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

公民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权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国家应当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参与权,为公民提供广泛的表达和参与平台。

公民也应当理性表达和参与,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二、公民的义务公民的义务是公民在国家法律规定下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参与公共事务、保护环境等。

首先,遵守法律法规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

公民应当了解、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公民应当自觉守法,依法行事,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维护社会秩序是公民的另一个重要义务。

公民应当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尊重社会公共秩序,不扰乱社会和谐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过程
(一)法律的定义、特征
1、小尝试
请一位同学用圆规画一个圆,请另一位同学只用笔画一个圆。
教师问:哪一个圆更标准、更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
通过学生的尝试和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用标准的圆规才能把圆画的更标准、更圆。
教师过度:从小游戏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也是离不开规矩的。社会生活中的这种规矩我们称之为:行为规范。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规范呢?请同学们细心寻找。
第一课时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3、(1)记住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法律的特征: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法理学定义是增强公民权利义务意识的思想起点和认识基础。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要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法律定义。
4、议一议:我的生活与法律有关系吗?
3、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4、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5、在我国,公民应怎样履行义务?
填一填
1、法律是由制定,靠保证实施,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我国法律是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
4、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不得损害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
6、问题探究
材料一:职工江明到东方公司工作,双方约定公司每月给他1500元工资,但未签定劳动合同。江明工作的前三个月,东方公司按时付给他1500元工资,此后的几个月,公司以不景气为由,就只付给江明600元工资。你认为江明会怎么做?并对江明的行为进行评析。
材料二:王鑫,初一5班学生,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出车祸去世了,随后母亲改嫁,他就随奶奶生活。此后他母亲就再也没给过他生活费了。奶奶与母亲为此经常吵闹…有一天在班上,他的同桌刘明发现丢了10元钱,在多次没找到的情况下,他就向全班同学散布消息:“这钱肯定是王鑫偷的,因为他家里穷,母亲也不管他了,他一定是偷了我的钱去买好吃的去了。”其他同学也说:“就是,你看他平时在学校口水乱吐,纸也随地乱扔,品行本身就差,肯定是他。”很快这消息也就传到了王鑫耳朵里,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很受到伤害,于是课后,他就暴打了刘明一顿。事后,王鑫就干脆自己辍学了。离开了学校,王鑫就溜进一网吧,在那待上了整整一夜,天亮时,网吧老板跟他要上网费,而王鑫根本就没钱,于是老板就对他大打出手,手被网吧老板拧得骨折。你对王鑫母亲的做法怎么看?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过以上两则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出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谋取非法利益。对于法律提倡的事情,我们要积极去做;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必须去做;法律明确禁止的事情,一定不去做。
第一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五、收获平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一方面,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践某种行为;另一方面,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权利”和“权力”的差别。
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6、小胡非常喜欢听音乐,常常深夜了还把音响开到最大声,邻居纷纷向他提意见。小胡认为在家里听音乐是自己的权利,邻居无权干涉。小胡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情境分析题
春节郭某准备回家,但公司还欠他2500元钱。于是他去找领工的车某,车某说老板想给大家结账,但有几笔钱没有收回来,还要再等等。过了不久,郭某进车某房间看到车某6岁女儿在家。他便以“找妈妈”为由骗走车某的女儿,让车带2500元钱赎孩子。由于孩子认生,在出租车上大哭,引起司机的警觉。当车行至公路收费站时,司机把疑点告诉了收费员,出租车被拦下,民警很快赶到。郭某在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后一直觉得委屈,自己没有伤害车某女儿的恶意,也不是为了勒索额外的钱财而带走她。自己是真正的受害者。结合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郭的行为,帮助郭某认清问题。最后,再给他一些今后遇到类似情况如何处理的建议。
教师引导: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结合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是周围更多的人在履行自己的义务,自己的受教育权才能得到保障,所以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5、请你判断:
A有的同学说:我们应该先履行义务再享受权利
B有的同学说:我们应该先行使权利,后履行义务
C有的同学说: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仅要享有权利,也要履行义务
(2)记住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重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难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2、在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履行哪些义务?
2、生活搜集
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师在各小组倾听指导,帮助学生找全各种类型的行为规范。
预测:生活中常见的行为规范有:法律、法规,道德,宗教教规,民俗村规,团体章程、党纪,等。
3、比较分析
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比较以下几种行为规范的不同之处。
B.乱放鞭炮是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不要做法律禁止的事
C.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D.放鞭炮影响了他人正常的生活,应当给予取缔
2、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①行使监督权②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③维护国家统一④依法纳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以下属于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是()
1)、知识拓展—公民权利大搜索
通过以下法律规定,你发现了什么?
第34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41条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通过以上法律条文,我们可以发现,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各种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义务。
2)、让学生结合自己一天的生活,来寻找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规定我们应尽的义务。
预测:从进入教室开始,我们开始学习,是在行使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当在课堂上发言的时候,我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同时,我们的言论不可以伤害到他人,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也就是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中午的时候,我们就餐是在行使自己的休息权和生存权,以保证我们的生命健康。另外,我们的学杂费、书本费都已经全部免掉了,这是我们在享受国家的物质帮助权。
2、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来看,我国公民享有人身的、家庭的、受教育的权利,享有广泛的经济、政治权利以及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权利;同时,我国法律又规定了公民必须相应履行的各项义务。
3、懂得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权利观念,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既是增强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的题中之义,也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法律常识的落脚点。
5、凡是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就必须去做;凡是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合作探究:
1、案例分析课本P4-P5页胡长清材料:
说一说:胡长清被判处死刑说明了什么?
2、活动三:读图回答
想一想:课本P7页
图1,图3,图4中的公民在享有什么权利?
说一说:图1,图2,图4中的公民正在履行什么义务?
3、情境活动五:查一查——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①凡是法律所禁止的事情,我们应坚决不做②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③建设和谐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少享受权利,多履行义务④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一律平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辨析题
5、关于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同学们说法不一,甲同学说:“权利我喜欢,义务我讨厌。”还有乙同学说:“义务如同河流的源头,权利如同河流中的水。”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我们都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应自觉履行哪些义务?
4、案例分析课本P9页农民章某的材料
你认为章某能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当堂检测:
单项选择题
1、“乱放鞭炮”被列为2008年过年最不雅行为,因为它影响了别人正常的生活,告诉我们()
A.我们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①维护国家统一②见义勇为③遵守公共秩序④依法纳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2007年5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继陈良宇、杜世成等人之后法律对严重违法的高官再次做出的严厉判罚。上述案例启示我们( )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的内涵及我国法律的本质,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二、教学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