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认识总复习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立体图形的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立体图形的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立体图形的复习|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能力。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立体图形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利用实物模型和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直观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感受数学的美。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毅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柱体、球体、锥体等。

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内容球体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综合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立体图形的实物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计算器、直尺、圆规等基本绘图工具。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立体图形的动态变化和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利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引入新课,如建筑、工艺品等。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

探究与发现分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操作不同的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展示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讲解与示范对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例题,示范如何计算不同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进行解决。

小结与反思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

板书设计板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立体图形的复习板书内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基础练习计算给定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立体图形。

综合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进行解决。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
(7)假如一种平面与另一种平面垂线平行, 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第20页
面面垂直鉴定
假如一种平面通过另一种平面一条 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推论:假如一种平面与另一种平面垂线 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第21页
面面垂直性质
假如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种平面内垂直 于它们交线直线垂直于另一种平面
推论:假如两个相交平面都与另一种平面 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交线 l 垂直于另一种 平面
(3)推论:
假如一种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种平面两条 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第10页
(4)运用线面垂直:
假如两个平面分别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 个平面平行。
(5)运用面面平行:
假如两个平面都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 平面平行。
(6)运用距离:
假如一种平面上所有点到另一种平面距离相等,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α
a
直线与平 面所成角
βA Pm
αB
二面角
00<θ≤900
00≤ θ≤900
00≤θ ≤1800
空间角计算环节:一作、二证、三算
第34页
空间中角解法小结
1、异面直线所成角措施 (1)平移法(2)补形法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措施
关键:抓垂足、斜足,找斜线在平面内射影。
3、二面角
找二面角棱,进而找棱两条垂线
第6页
(4)运用垂直
假如一条直线和一种平面分别与另一种平面垂 直,且直线不在这个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平行。
(5)运用平行 假如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一种平 行且不在另一种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与 另一种平面平行。
(6)运用距离

《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kj.com 6.6.2.4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课型复习课使用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例3,练习十九第11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讨论等活动中,进一步整理学过的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3.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回顾再现:愿意和老师做一个游戏吗?这个游戏叫“我说你猜”。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描述,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看谁反映最快。

有6个面,其中一个面是长方形。

(可能是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正方形。

(可能是正方体)我摸到一个曲面,还摸到一个平面圆。

(可能是圆柱)我还是摸到一个曲面,哟,扎我的手。

(可能是圆锥体)师:同学们都真聪明。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认识的整理与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如何分类图形。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

(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和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同学们的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和球。

大家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课时 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课时  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二、图形与几何第3课时 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能整理学过的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

合作完成表格一。

形体相同点 不同点关系长方体面棱 点面的形状 面积 棱 长正方体2.复习圆柱和圆锥 底面 侧面 高圆柱 圆锥二、重点训练1. 判断并说一说理由。

(1)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不是正方形就是长方形。

( ) (2) 长方体的三条棱就是它的长、宽、高。

( )你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如果把学过的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 )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 圆锥的高有一条,圆柱的高有两条。

(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0厘米,其中长5厘米,宽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分米,如果把这样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米?三、课堂达标1.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是6米,求这个沙堆的重量?(每吨沙的体积是43立方米)2.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2平方米,半径是2米,求它的体积。

(要求根据课本中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不先求出圆柱的高,而用较简便的方法解答。

)3.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课后,我们一起召开一节主题班会课,学习一下“节水”精神吧! 可以根据班级需要展开这个活动哦!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立体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立体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选公文范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立体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名校资料《立体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王朋宏(初稿)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潘杨捷(修改)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李燕燕(统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4种形状的物体。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精选公文范文1精选公文范文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十分必要,因此把目标定位为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并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数较复杂的拼摆图精选公文范文2精选公文范文形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五、教学过程(一)根据特征猜立体图形今天美美、小刚、萍萍、明明和我们一起来做数学游戏。

我们看看他们给我们做什么游戏?1.听特征猜图形。

美美说: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2.听特征猜图形。

小刚:长长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学生猜对出示长方体)。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精选公文范文3精选公文范文点?3.听特征猜图形。

萍萍说: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立体图形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立体图形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2×3.14×10 (2)求这个水桶旳占地面积,是求什么?
3.14×102 (3)做这么一种水桶用多少铁皮,是求什么?
3.14×102+2×3.14×10×20 (4)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什么?
3.14×102×20
基本练习:
2、做一种圆柱形旳水桶,底面直径6分米,高 4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图形旳认识与测量(三)
R·六年级下册
2. 上面这些立体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1. 图中各个字母表达旳是什么。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旳特征:
图形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圆锥体
图例
特征
①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 旳两个面面积相等。 ②有12条棱,相对旳四条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③有8个顶点。
面旳面积,用字母表达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旳 措施。
S长 = 2(ab+ah+bh) S正 = 6a2 S圆柱 = 2πrh+2πr2
长方体旳体积:
长方体旳体积恰好等于它旳长、宽、高旳乘积。
高3厘米
长方体旳体积=长×宽×高 V=abh
长5厘米
棱长4厘米
正方体旳体积:
棱长4厘米
正方体旳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圆柱旳侧面积。 圆柱旳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旳
长方形旳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旳侧面积 怎样计算?
圆柱旳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什么样旳圆柱沿高展开旳侧面是正方形?
圆柱旳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 沿高展开旳侧面是正方形。
(3)归纳表面积旳计算措施。 根据立体图形旳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全部
12÷4=3(厘米)

《六年级立体图形总复习》说课稿.doc

《六年级立体图形总复习》说课稿.doc

《立体图形总复习》授课授课稿六年级张如一、说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结合在一同的综合复习课。

经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常有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简单推理的能力,为此后学习立体图形确立基础。

二、说授课目标:1、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含义,掌握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有关体积单位实质大小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见解。

3、进一步感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说授课重点:理解和掌握常有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说授课难点:理解和掌握常有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三、说教法因为这节课是立体图形知识的复习课,所以我采用以课件演示法、操作发现法、一题多变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授课手段,增大授课容量,提高授课质量,最后实现授课目标。

四、说学法为了在授课中充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让学生课前预习,口己着手操作并沟通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进而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应用能力。

五、说授课过程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回首梳理、概括总结。

在这个环节中间,主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立体图形总复习》的有关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设计妄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使知识的构造不断完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好习惯。

第二环节:公式由来1、体积公式推倒过程在小组内沟通。

经过沟通,能够促使学生互动,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沟通的意识。

2、全班沟通依照学生的回答,我边做演示主假如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来回首学过的知识。

设计妄图:采用这样的授课手段,能够使原来无聊无味的复习课讲堂兴趣化,能够使静止的数学识题动向化,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件演示)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正方体是体积公式推导:第三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想” 的原则,设计闯关游戏:第一关;基本应用设计妄图:经过训练,使学生对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立体图形的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立体图形的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立体图形的复习》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系统的认识,能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分类:复习立体图形的分类,包括柱体、锥体、球体等。

2.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

3. 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或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并应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立体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概念。

3. 实践:通过实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通过图表、公式和示例来直观展示。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

3. 拓展题:研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作业和课后反思,确保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6 × 8 ÷10=4.8(厘米)
4.8 ×4.8 ×π ×10 ÷3=76.8π(立方厘米) 8cm
B
6cm
10cm
C
小结
h
a
h
h
ab
aa
r
r
、选一选
李兵用同样大的正方 体摆一个长方体。右 图分别是他从前面 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前面
高2
长4
上面
从右面看到的是下面第几个图形?




根据描述,猜猜是什么立体图形
有1个曲面, 2个底面, 两个底面都是圆形。
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上下一样粗
拓展提高
【2018年南通如东】 下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算一算,以AC为轴旋转 一周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高h 长a
图形 面
宽b 长方体 6

顶 点
12 8
面的 形状
面的 棱的 大小 长度
一般都是 长方形, 也有两个 相对的面
相对的 面完全 相同。
是正方形。
相对的 4条棱 长度相 等。
棱长a
图形


顶 点
正方体 6 12 8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 ×4 L=(a+b+h) ×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 a×12
面的 形状
面的 棱的 大小 长度
6个面是 正方形。
6个面的 完全相 同。
12条棱 长度都 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长方体 正方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图形
底面
圆柱
两个完全相同 的圆
侧面 曲面

无数条 (两底间的距 离)
图形 圆锥
底面 一个圆
侧面 曲面

1条 (顶点到圆心 的距离)
正方体:
张开想象的翅膀 正方体的展开图
中间4个一连串,两边各一随便放, 二三紧连错一个,三一相连一随便。 两两相连各错一,三个两排一对齐。 要找两个相对面,切记相隔一个面。
左后 下右
前上
长方体:



下 前


下 前
上上
后后
左 下下





左下 右

高 底面周长ຫໍສະໝຸດ 底面周长你能从立体图形中看到或想到什么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右面看
张开想象的翅膀
• 小明看到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如下,你知道这是 一个什么形体吗?
从上面看
从前面看
小红也看到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如下, 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形体吗?
从前面看
旋转
动一动
平移
你觉得这些立体图形可以分为哪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