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精彩课文《嫦娥奔月》教案三篇

精彩课文《嫦娥奔月》教案三篇

精彩课文《嫦娥奔月》教案三篇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彩课文《嫦娥奔月》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课文《嫦娥奔月》教案一【教材简析】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成仙的故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或许会使你联想起许多诗句,或许会让你回忆起儿时听过的故事┅┅因为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

(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学生自主交流)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3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3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3篇)《嫦娥奔月》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领会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和善、舍己为民的品质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充分感悟教学难点:感悟朗读表演教学预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同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争论:"苦难'是什么意思?(苦痛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留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患病的苦难。

4.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留意突出这些词。

5. 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6.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其次段1.默读课文其次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争论:逢蒙的奸诈贪欲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欲)3.嫦娥的和善机灵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常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和善机灵。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嫦娥奔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嫦娥奔月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

在语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点,鉴赏人物形象,感受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吟诗赏月,引入课题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

(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2、老师现在播放的是《明月几时有》,它的歌词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月亮的图片)月明星稀,风清月朗,这样的月夜多么迷人呀!于是,关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其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嫦娥奔月(板书:嫦娥奔)齐读课题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嫦娥奔月》这篇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个人物?(相机板书:嫦娥、后羿、逢蒙)4、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快速默读1————6自然段(板书:力大无比,美丽善良,X诈贪婪)二、精读课文1———61、后羿是个力大无比的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2段,划出文中有关句子2、学生回答(出示: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3、再读你划出来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注意突出后羿的动作。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嫦娥奔月》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嫦娥奔月》的文本。

2. 与嫦娥奔月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嫦娥奔月的图片或资料,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他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嫦娥奔月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5. 练习与拓展(1)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情节的发展。

(2)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难点(1)探讨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关月亮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月亮的传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2、初读故事,整体感知(10 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让学生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精读故事,理解人物和情节(20 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嫦娥为什么要奔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2)分析嫦娥、后羿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例如:后羿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让学生从故事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3)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如后羿射日的经过,嫦娥奔月时的心情等。

4、深入探究,体会主题(10 分钟)(1)小组讨论:这个神话故事想要表达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主题。

5、拓展延伸(7 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并简单介绍。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

6、总结(5 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思考中来。

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故事,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嫦娥奔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嫦娥奔月》教案、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3.开展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总结。
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感悟嫦娥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正义、勇敢、关爱他人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6.反馈评价,促进成长。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新课《嫦娥奔月》。
1.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月夜画面,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月亮的美景。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嫦娥奔月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嫦娥奔月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5. 课堂活动:(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会故事情感。

(2)邀请学生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嫦娥奔月的画。

2. 拓展作业:(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进行阅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2)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分享自己的感悟。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通用3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通用3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通用3篇)《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篇1)1. 课程目标定位《嫦娥奔月》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经典故事,其课程目标主要定位于: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想象力,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

通过深入剖析嫦娥、后羿、玉兔等角色形象,以及故事背后的团圆、牺牲、爱情等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

3. 教学方法策略为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策略,包括情境导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文本分析等。

通过创设与故事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通过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学生活动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设计多种学生活动,如朗读比赛、故事续写、主题演讲等。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也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课堂评价方案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作业完成情况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6. 教学资源整合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我们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故事绘本、影视作品等。

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7. 教学总结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将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通过总结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我们可以评估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同时,我们也将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篇2)1. 教学目标通过《嫦娥奔月》的教学,我们旨在达成以下目标:使学生能够流利朗读并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通过文本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将故事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进行有创意的再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奔月》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教案
师:我们默读4-8节,看看嫦娥,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读书。

勾画圈点。

生: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人。

我来读一读这一段……“接济”一段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的。

我也想读一读。

师:看来,你们很善于从文中找到直接评价嫦娥的语言。

生:老师,我觉得他的还没有说完整。

我想补充他的发言。

师:非常好。

老师要表扬你。

我们今后就要这样听清要求。

你说一说你的理解吧。

(学生一一解释词语。


师: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她是经常“接济”。

师:你特别注意书中的词。

生: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师:面对这样的小人,嫦娥怎么想的?
生读文字: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出示另一文字。

“疾步”什么意思?
生:快步走上去。

师: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能让逢蒙得到仙药。

师:从这可以看出,嫦娥她是一个。

她可不是我们平时心目中的弱女子啊。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嫦娥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师:嫦娥一口吞下了仙药,为的是阻止逢蒙害更多的人。

师出示嫦娥飞天一段文字,教师范读。

师:嫦娥越飞越高,她将要离开……(说话训练)
生:离开她的父母。

离开她的亲人。

离开她的邻居。

离开她的家乡
……
师:从这,你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嫦娥是知道吃了药要离开的,她不顾一切的吃下了药,是为了老百姓。

师:为了老百姓,嫦娥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生:是。

师:她这不是简单的一飞。

她吞下了仙药就永远与自己的亲人,与乡亲们别离了。

飞了就再也回不了头了啊!(音乐起,师范读“嫦娥吃了仙药
……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
(生自由读,师相机指导。


师:谁想读一读呢?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指名读)
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嫦娥飘飘悠悠地飞起来了,她飞出了窗子,渐渐越飞越高。

离地面越来越远,离月亮越来越近。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有点悲伤的场面。

嫦娥不由自主地飞起来了,大家可以看看书上的图,她还不时地回头望望自己生活的村子,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亲人和乡亲们。

师:很不错,你不光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还联系了书上的插图。

这一飞就是永远的离别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齐读)
生:老师,我从后面一段也可以体会到那个离别的悲伤。

我想来读一读“后羿外出回来了,……怎么也追不上。


师:我听他把“不顾一切”这个词强调了。

生:老师,我也想学着他读一读。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读啊。

那全班一起来读吧!
(生齐读)
师:嫦娥已经飞到月亮上去了,乡亲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时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

生:大家摆了许多嫦娥喜欢吃的食品,从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