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一
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案

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掌握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难点: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化学反应、化学废物、化学污染等。
2. 环保知识和方法: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垃圾分类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环境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
2. 讲解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包括化学反应产生的废物、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等。
3. 讲解环保知识和方法,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垃圾分类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5. 演示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环保实验,如利用可降解塑料制作环保袋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环保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作业安排:
1.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堂讨论的总结。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环保主题,写一篇关于该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同时,通过讨论和实验,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环境保护的问题。
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

生态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基础,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推 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的原则与方法
生态恢复的原则
生态恢复应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注重生 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恢复的方法
包括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等)、工程措施(如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林 工程等)和农业技术措施(如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等)。
03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这些功能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1 2 3
自然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壤侵蚀等)会 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改变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方式对自然 环境产生影响,如森林生态系统可以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等。
废弃物的分类
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工业废弃物、 生活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根据形态 可分为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和气 体废弃物。
废弃物的处理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 ,采用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焚烧、 填埋等方法进行处理。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01 02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 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 增长模式。
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 体,它们之间的平衡和稳定是地球生物生存和繁 衍的基础。
03
CHAPTER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来源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如废塑料再生、废纸再利用等。
工业余热利用
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和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污水处理与回用
通过污水处理技术将废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对新鲜水 资源的需求。
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资源综合利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提高资源 的利用率和环保效果。
3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良好的环境基础 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福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01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效益、
社会公正和生态平衡的有机统一。
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02
可持续发展实践包括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
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中还能够提供高 效、环保的工艺和技术,提高资源的 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 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将废弃物中的有 用成分提取出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法和技术
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 学法和生物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根据 不同废弃物的性质和组成,选择最适 合的处理方式。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工业废水处理
采用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方法 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
物等有害物质。
大气污染治理
利用化学吸收、催化转化等技术降 低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减少空 气污染。
土壤修复
通过化学改良剂、植物提取物等方 法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提高土壤质 量。
高中化学实验资源利用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资源利用教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资源的重要性2. 学习如何有效利用资源3. 探究资源的再生利用方法二、实验器材和药品:1. 玻璃试管2. 硫酸铜3. 铝箔4. 镊子5. 火柴6. 燃烧器7. 火焰剪8. 瓶塞9. 温度计三、实验步骤:1. 取一个小块铝箔,用镊子夹住放入玻璃试管中2. 向玻璃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铜,并用瓶塞封闭试管口3. 将试管置于燃烧器上,用火焰剪加热4.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并记录温度变化四、实验内容和要点:1. 实验过程中,铝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氧气和铜,反应方程式为: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 3O22. 氧气可以被用于燃烧,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3.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如何利用废弃的铝箔和硫酸铜来生成氧气,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五、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简单易懂,能够直观展示资源的再生利用方法2. 实验内容符合高中化学课程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3. 实验结果可观,能够引起学生对资源利用问题的思考,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六、延伸实验:1. 尝试使用其他废弃材料进行实验,比如纸张、塑料等,探究它们的再生利用方法2. 进一步研究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七、教师建议:1. 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倡绿色生活方式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实验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分享彼此的实验心得和体会,以及对资源利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引起学生对资源利用问题的重视,激发他们为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热情。
必修高中化学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_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复习]煤的干馏及石油的炼制原理[图片导学][板书]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讲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
对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消费工艺等,都是当今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板书]1、环境问题: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交流1]自己掌握的有关环境监测的一些内容。
[讲解]要理解环境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形态、含量等进展分析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化学工作者正承担着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
[交流2]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那些?[讲解]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携带的颗粒物;工业消费中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污染,需经过多步处理才能到达排放标准。
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减少环境污染及资源回收两个重要目的。
化学在治理三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板书]2、大气污染物、工业消费中的废水、废渣等固体废弃物。
[考虑与交流]1.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元凶,工业上常利用一些廉价易得的化学物质反响加以控制、消除或者者回收利用。
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类型。
[学生汇报]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控制硫和氮氧化物,进而控制酸雨等危害。
例如,针对我国以煤炭为主、酸雨类型属于硫酸型的特点,主要采取燃料预脱硫、炉内脱硫和烟囱排气除硫等措施,用CaCO3、CaO、Ca(OH)2、NH3水等吸收脱硫。
CaO(s)+SO2(g)CaSO3(s)2CaSO3(s)+O2(g)2CaSO4(s)SO2+2NH3+H2O===(NH4)2SO3[板书]3、酸雨控制:生石灰脱硫[考虑与交流]2.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水排向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出现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水华等严重污染问题。
化学:4.2《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仍是 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它们也是重 要的化工原料。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 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 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 大挑战。
求知课堂互动 一、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元素;(还有少 量的H、O、N、P、S、卤素等)
组成成分:是由多种有机物、无机 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CaO+SO2====80C0a℃SO3
2CaSO3+O2====820C0a℃SO4 SO2+2NH3+H2O====(NH4)2SO3
2、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向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会 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你认为在农村和城市造成的 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并请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污染及 治理情况。
环境污染的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
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
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 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思考与交流:
1、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工 业上常利用它们与一些廉价易得的化学物质发生反 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请举例说明这些方 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类型。
水华
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某些碳氢化合
物在太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在低空大气中发生复杂 的光化学反应(大气中的氧气也参加了反应),形成 白色或浅兰色有特殊气味的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中主要含二次污染物如醛类、酮类、 臭氧、过氧硝酸、乙酰酯等。光化学烟雾严重危害人 体健康,损害植物及橡胶制品等。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储量突破3000亿立方米
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1课时第一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煤是由和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
(1)煤的干馏煤干馏是指,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
煤干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萘、酚类等。
(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
(3)煤的液化煤的直接液化:。
煤的间接液化:。
知识点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天然气是一种的化石燃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主要用于合成和生产。
[课堂练习]1、煤在干馏时得到气态产物是()A.天然气B.水煤气C.焦炉气D.高炉煤气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煤的干馏B. 裂解C.从煤焦油中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D.古代植物变质成煤知识点三、石油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1、石油性质和成分:○1组成元素:___元素为主,占97~98%,还含少量S、N、O等元素。
○2组成物质:主要是由各种烃组成的混和物,大多数是液态烃,同时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故___固定的熔沸点)。
练一练:确定汽油为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是()A、闻其气味B、将它燃烧C、测量密度D、测量沸点2、炼制:蒸馏:通过加热、冷凝,把液态混和物中____的成分先分离出来的操作。
⑪分馏:根据液态混和物中各成分___的不同,通过多次加热、冷凝,把它们分成____不同的蒸馏产物。
故分馏又叫多次蒸馏。
分馏产物叫馏分。
(它属__________物)。
实验室分馏装置:温度计水银球放在_____________ 处;加几粒_____________,以防_____________。
冷凝水流向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
⑫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_____的烃断裂为____________的烃的过程。
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裂解: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把石油产品中具有____的烃断裂成____和少量____。
化学《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教案

化学《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
2. 通过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概述1.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念2.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3. 化学与环境保护第二章: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的类型3. 化学平衡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或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案例素材:相关化学工业案例、环境保护实例等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念、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类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判断。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章:第一课时介绍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念及意义,第二课时探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
2. 第二章:第一课时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介绍化学反应的类型,第三课时讲解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九、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煤、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及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
2.掌握煤的干馏、液化、气化的原理及利用。
3.掌握石油的裂化、裂解反应及聚合反应的定义及应用。
4.了解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绿色化学的含义。
5.认识到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煤的干馏、液化、气化的原理及利用,石油的裂化、裂解反应及聚合反应的定义及应用,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绿色化学的含义。
本节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前言: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消耗大量的能源。
在得到所需的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课】第一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1. 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含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 、O 、N 、S 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气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馏煤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高温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
煤干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萘、酚类等。
煤的干馏实验装置如图: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煤的汽化和液化就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煤的燃烧效率等也得到提高(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C (s)+H 2O(g) −−→−高温 CO(g)+H 2(g)这是一个吸热反应,所需热量一般都由同时进行的碳的燃烧反应来提供。
C +O 2 ===CO 2+热碳燃烧时可以使用空气,也可以使用氧气,但得到的煤气成分、热值及用途都不同,分别叫低热值气和中热值气。
中热值气在适当催化剂的作用下,又可以转变成高热值气。
即把中热值煤气里的CO 和H 2用催化剂合成甲烷。
CO +3H 2 →CH 4+H 2O+热利用焦炉煤气还是目前最便宜的生产煤气的方法。
(3)煤的液化煤的直接液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煤的间接液化:先将煤转化为CO 和H 2,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
二、天然气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可以直接用作燃料。
天然气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及分子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其他有机化合物。
关于甲烷水合物的介绍甲烷水合物是由甲烷和水在高压(>100大气压或>10MPa )和低温(0~10℃)条件下合成的一种固态结晶物质,可表示为CH 4•H 2O,甲烷分子处于由多个水分子形成的笼中。
甲烷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类似冰雪,可以象酒精块一样被点燃,故也有人叫它“可燃冰”。
甲烷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新型洁净的能源。
但是储量巨大的甲烷水合物的分解和释放,会诱发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加重温室效应,会诱发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加重温室效应。
目前,甲烷水合物已经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并取得了多项进展。
三、石油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石油主要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石油的分馏石油分馏是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和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石油分馏主要在分馏塔中进行,通过分馏可以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
干馏、分馏和蒸馏的区别:干馏是固态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属于化学反应。
如:煤的干馏。
蒸馏是液态混合物在不需要隔绝空气情况下加热发生的液体气化再冷凝的过程。
属于物理变化。
分馏是分离提纯沸点相近的混合液体的一种方法,它实质上就是多次蒸馏。
如石油的分馏。
2.石油的催化裂化石油的催化裂化是将含碳原子较多、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含碳原子较少、沸点较低的汽油的过程。
石油裂化的产品再经过进一步裂解,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
例如, C 16H 34 →---催化剂加热、加压C 8H 18+C 8H 16C 8H 18 →---催化剂加热、加压C 4H 10+ C 4H 8C 4H 10 →---催化剂加热、加压C 2H 6+C 2H 4C 4H 10 →---催化剂加热、加压CH 4+C 3H 8 乙烯、丙烯、甲烷等都是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得到的重要化工原料。
3.其它的石油加工石油经过催化重整,可以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获得苯、甲苯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
4.聚合反应和高分子化合物由低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例如,n CH 2=CH 2 聚乙烯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高分子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巨大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征,也是它们与低分子化合物的根本区别。
高分子化合物有天然的,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也有人工合成的,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新课】第二课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前言: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 环境污染的分类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二、化学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环境情况进行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进行分析和鉴定。
2.治理三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3.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绿色化学三、介绍几类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有:SO 2、NO 、NO 2、H 2S 、C x H y 、粒子状污染物、氟化物(F )、铅及其化合物(Pb )、挥发性有机物和放射性元素等。
SO 2、NO 、NO 2等物质主要来源于用煤、硝酸工业、硫酸工业、汽车尾气等。
它们可以形成酸雨(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使湖泊水质酸化,毒害水生物、植物,以及使土壤酸化,破坏农作物、森林等;氟化物(F )、氮氧化物可以破坏臭氧层。
CO 、NO 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NO 、NO 2、CO 、C x H y 等还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也有少量通过接触和刺激体表进入人体。
人体吸入的空气经过鼻腔、咽部、喉头、气管、支气管后进入肺泡,并在肺泡上进行气体交换。
当血液通过肺泡毛细管时,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
含氧的血液被输送到人体各部分,供人体组织和细胞新陈代谢用。
如果生活在烟雾迷漫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就会溶于体液或沉积在肺泡上,轻者会使上呼吸道受到刺激而有不适感,重者会引起疾病,使呼吸道和肺功能损害,引起病变。
CH 2-CH 2 n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三种。
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是典型的急性中毒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首都伦敦市上空烟雾弥漫,煤烟粉尘积蓄不散,造成了震惊一时的烟雾事件。
这起事件使4000名健康市民因此死亡。
在毒雾事件之后的两个月内,8000名患肺部疾病的人也因吸入过多的有毒物质而停止呼吸。
据调查.英国伦敦从1873年一1962年共发生过6次重大的烟雾公害事件,每次都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发病,甚至死亡。
直至1965年以后,伦敦由于采取了排烟脱硫等治理措施,才没再出现烟雾杀人的事件。
治理:调整资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对燃料进行脱硫使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
2.水体污染水污染的来源: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用水、生活污水。
水污染的危害: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
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水体被污染必将影响整个地球的环境,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
(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铬、铵类、苯并芘等,可诱发癌症。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
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
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
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
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日本水俣病: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含无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水体,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鱼后受害。
在先后几年中河流下游汞中毒者达一千多,死亡一百多人,2万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受害者的症状有:神经衰弱、痴呆和视力下降,成年人小脑、大脑半球受损严重。
胎儿患类似脑性麻痹,3至4岁仍然表情漠视、流口水、不会吃食、不会爬、语音发育迟缓。
)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
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
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
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
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
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
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
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