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环境教育内容分析作者:吴晨亮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年第11期教科书是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

高中化学教科书是体现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化学教科书的编写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其中所阐述的环境教育目标和内容都应在教科书中得到体现。

把环境教育内容与化学知识相融合,提倡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形成完整的环境保护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都隐含在各个内容标准之中。

如“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现以新课改200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为例进行分析,充分展示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编写特点。

一、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一标多本,出现了多样化的教科书,本研究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作为分析的对象,系统梳理了各章节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

1.必修1本册教科书安排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集中,即在“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中。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硫酸、硝酸和氨”一节采用图片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科书还通过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卷:8.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卷:8.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自来水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说明氯气无毒C.氮氧化物可以破坏臭氧层,也能形成酸雨D.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会导致温室效应解析:选B氯气有毒,自来水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了HClO,B项错误。

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A.以乙烯与水制备乙醇B.以甲烷与Cl2制备一氯甲烷C.以SiCl4制备高纯SiD.以Cu和浓HNO3生产Cu(NO3)2解析:选A乙烯与水制备乙醇,产物只有一种,为加成反应,原料利用率为100%,A符合题意;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伴随副反应,反应物没全部转化为所需产物,B不符合题意;用SiCl4制备高纯硅,原料利用率不为100%,C不符合题意;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有副产品二氧化氮、水生成,同时二氧化氮有毒,D不符合题意。

3.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

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

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答案:C4.绿色化学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以下反应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硫化亚铜高温氧化的火法炼铜B.用铜作催化剂将乙醇氧化为乙醛C.铜和浓硝酸反应制硝酸铜D.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解析:选D Cu2S高温氧化的火法炼铜中还会产生SO2气体,A不符合“原子经济”;CH3CH2OH催化氧化生成CH3CHO的同时有H2O生成,B不符合“原子经济”;Cu和浓硝酸反应制备Cu(NO3)2时还会生成H2O和NO2,C不符合“原子经济”;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环己烷,原子利用率为100%,D符合“原子经济”。

5.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

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

高中化学人教版 必修第2册第八章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高中化学人教版 必修第2册第八章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⑤CH3—C≡CH+CO+CH3OH―一――定―条――件→
提示 最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应为满足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子利用率为 100%的反应,因此选择③⑤。
跟踪强化
1.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
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
解析 燃煤中加入CaCO3可吸收SO2,最终生成CaSO4,可减少SO2排放,A正确; O3体积分数超过10-4%就不利于人体健康,B错误; pH小于5.6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C错误; 含磷洗涤剂排入水体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D错误。
12345
5.“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解析 NH3和NO、NO2反应时,NH3为还原剂,NO、NO2为氧化剂最终生成 N2和H2O。
(3)NH3和吸收塔中生成的H2SO4反应,会生成铵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2_N__H_3_+__H_2_S_O_4_=_=_=_(_N_H__4_)2_S_O_4_或__N__H_3_+__H_2_S_O_4_=_=_=_N__H_4_H_S_O__4__。
(2)试从反应物、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工艺,原子经济性反应,催化剂选 择性等角度分析两方法的优劣。
提示 方法一:反应物Cl2和Ca(OH)2对环境及设备有很大的污染性和腐蚀性, 生产工艺分二步,产率和原子利用率低,成本高,反应的选择性低,产物中 有大量的非期望物质。 方法二:反应物中O2无毒无污染、生产工艺简单,原子利用率为100%,催化 剂选择性高、产率高、成本低,因此方法二更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环境监测、“三废”治理和绿色化学及原子经济原则的应用。

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活动,使学生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其化学控制原理,讨论在化学实验室中应该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等。

在化学品设计和生产中,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全过程按照“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则做到物尽其用;在化工行业规划和研究中,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兼顾物美价廉的传统性标准。

教材介绍了生物质炼油、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燃料的生产路线、人工光合作用研究等内容,使绿色化学的思想观念得到了重视和提倡。

本节内容还凸显了时代性的要求,增加了诸如次生污染物(如酸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的形成、污水的处理等内容,也增加了“化学与职业”栏目介绍环境保护工程师,以增强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意识,提高他们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自觉性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以酸雨防治和污水处理为例,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体会化学原理的应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通过环氧乙烷两种制备方法的讨论,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并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形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SO2等污染物的控制、消除和回收利用;污水处理的流程、方法、原理。

教学难点: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和绿色化学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100% 绿色化学示意图 【例题】判断哪个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② CH 4+Cl 2――→光CH 3Cl +HCl【评价反馈】1.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2素材:教材习题点拨_第四章第二节_资源综合利用_环境保护

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2素材:教材习题点拨_第四章第二节_资源综合利用_环境保护

教材习题点拨教材问题【思考与交流1】1.你认为应该限制生产、使用聚苯乙烯塑料快餐盒,还是回收利用?请用必要资料和数据作为论据。

2.目前,回收利用废旧合成材料有很多途径,请查阅资料了解有哪些途径?并试着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成本等方面作出评价。

3.根据碳循环示意图(图410),举出一些化学反应实例,说明循环过程中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讨论这些过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1.合成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多具体问题就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正方观点举例:(1)生产和使用合成材料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2)生产和使用合成材料可以使利用太阳能变得方便、经济和实用;(3)用合成材料替代木材、棉花、天然橡胶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反方观点举例:(1)生产和使用合成材料等自然界原本没有的物质,超出环境的自然消化能力,这不是科技的进步,而是异化和倒退。

(2)废旧合成材料的回收和利用并不容易,甚至有些材料的回收再生成本大大高于制造成本,从经济上考虑根本不合算。

(3)天然的东西是最好的,我们应该提倡“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活方式,拒绝生产和使用合成材料。

2.回收利用废旧合成材料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熔融再生重新做成多种有用的材料;二是采用热裂解或化学处理的方法使其分解,用于制备多种化工原料;三是将废旧合成材料作为燃料使用。

废塑料⎩⎪⎪⎪⎪⎨⎪⎪⎪⎪⎧ 物理方法⎩⎨⎧熔融再生⎩⎪⎨⎪⎧ 简单再生复合再生改性再生化学方法⎩⎪⎨⎪⎧⎭⎪⎬⎪⎫高温裂解催化裂解加氢裂解溶剂法超临界流体法⎩⎪⎨⎪⎧ 制取化工原料制取燃料油(气)热能再生⎩⎪⎨⎪⎧ 燃料化:垃圾固型燃料高炉喷吹、水泥回转窑喷吹发酵法⎩⎪⎨⎪⎧ 氧化发酵热解发酵3.(1)n CO 2+n H 2O ――→太阳光叶绿体(CH 2O)n +n O 2 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化合物是生物所利用的重要能源,这一过程也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说课稿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说课稿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模拟授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2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第二课时。

本章主题是“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本课题是必修模块的结尾,在中学化学环境教育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课程论的角度看,本节内容属于“社会问题中心”的课程形态,强调“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即创设学生熟悉的课题和情境,围绕学生和社会需要的生活题材来组织教材,它不强调严密的逻辑结构,而侧重于实用和价值重构。

依据课程标准和“社会问题中心”课程形态特点,将教学重点定位于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化学的发展观念;学会运用辩证的、批判的观点审视环境保护问题。

考虑到本节内容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创设了“绿色”的主题情境,从绿色奥运引出学习主题,在此基础上,将绿色主题引导至“绿色化学”这一教学难点。

最后升华至“绿色”意识。

以绿色为主线,使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散而不乱。

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前半部分依据建构主义“随机进入”的学习模式,课前享学习成果。

后半部分全班共同学习关于绿色化学的相关内容.课后,要求学生结合课前与课上的学习心得,拟写“天津市民‘绿色行动’倡议书”,巩固初步树立的“绿色”意识和运用已学知识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我模拟授课的内容是从情境2引出的学习主题——水华,下面我重点说明这部分的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展示太湖的相关视频,引出学习主题;再用新闻视频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事件,在观看新闻视频的基础上,随即安排学生活动,根据“水样DO值的检测方法”利用化学理论知识处理实验数据,作出水质评价,尝试找出无锡蓝藻事件的污染原因;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本情境下的核心问题-------水华的预防与治理,在此,全班共享学习小组关于“洗涤剂的使用与销售情况”的调查成果,结合洗涤剂的去污原理,讨论无磷洗涤剂的使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预防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变废为宝蓝藻产沼气发电》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认识“变废为宝”的新型治污方式,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必修高中化学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_

必修高中化学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_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复习]煤的干馏及石油的炼制原理[图片导学][板书]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讲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

对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消费工艺等,都是当今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板书]1、环境问题: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交流1]自己掌握的有关环境监测的一些内容。

[讲解]要理解环境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形态、含量等进展分析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化学工作者正承担着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

[交流2]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那些?[讲解]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携带的颗粒物;工业消费中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污染,需经过多步处理才能到达排放标准。

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减少环境污染及资源回收两个重要目的。

化学在治理三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板书]2、大气污染物、工业消费中的废水、废渣等固体废弃物。

[考虑与交流]1.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元凶,工业上常利用一些廉价易得的化学物质反响加以控制、消除或者者回收利用。

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类型。

[学生汇报]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控制硫和氮氧化物,进而控制酸雨等危害。

例如,针对我国以煤炭为主、酸雨类型属于硫酸型的特点,主要采取燃料预脱硫、炉内脱硫和烟囱排气除硫等措施,用CaCO3、CaO、Ca(OH)2、NH3水等吸收脱硫。

CaO(s)+SO2(g)CaSO3(s)2CaSO3(s)+O2(g)2CaSO4(s)SO2+2NH3+H2O===(NH4)2SO3[板书]3、酸雨控制:生石灰脱硫[考虑与交流]2.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水排向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出现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水华等严重污染问题。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件:4.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件:4.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1)煤的干馏 (有化学反应也有物理变化)
(2)煤的气化
高温
C(s) + H2O(g) → CO(g) + H2(g)
水煤气
煤的气化是___化___学__变___化_______的过程。
(3)煤的液化
煤 煤可也可___以_直___接间_____液接____化液_____化_,__使__,煤与先转H2化作为用_生_C_成O__液__和体_燃__H料_2_;_ ,再在催化剂作 用下生成___甲__醇_____。
4.绿色化学核心是 _利__用___化__学__原__理__从___源__头__上__减___少__和__消__除___工__业__生__产__对___环__境__的__污___染___。 5.“原子经济”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 的原子_全__部____转化为_期__望___的__最__终__产___物_,这时原子的利用率 为______1_0_0__%______。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
标志是( B )
A.石油的年产量 B.乙烯的年产量 C.合成纤维的年产量 D.硫酸的年产量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
A.煤的干馏 C.石油裂化
B.石油分馏 D.乙烯聚合
3.(双选)石油裂化的目的是( AD)
A.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 B.除去石油中的杂质 C.使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 D.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超级记忆法--身 体法
1. 头--神经系统 2. 眼睛--循环系统 3. 鼻子--呼吸系统 4. 嘴巴--内分泌系统 5. 手--运动系统 6. 胸口--消化系统 7. 肚子--泌尿系统 8. 腿--生殖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必修2》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二节第1课时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

能书写简单代表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馏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

(4)通过书写乙烯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和本节课前的预习准备,学会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煤、天然气、石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使用煤、天然气、石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

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加聚反应的原理。

3.学情分析:
4.设计思路:
(1)、本节教学属于了解性知识,若按常规教学,以讲为主,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接受。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采取阅读、讨论、总结、归纳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

(2)、课堂上尽量将多媒体进行整合,通过实物、图表、多媒体课件等增加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获取信息。

(3)、煤、天然气和石油的成分、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分解生成乙烯、蒸馏原理等知识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过,为此,教学中采取复习、回忆、提问等方法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记忆中活跃起来,沟通知识、情景、问题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转化和重组。

(4)、石油裂化原理、加聚反应的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紧扣学过的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特点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课后以习题的形式加深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我国三峡工程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千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能源,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①温室效应②二氧化硫的排放③白色污染④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某人坐在空调车内跟在一辆卡车后面,观察到这辆车在起动、刹车时排出黑烟,由此可
推断这辆车所用的燃料是
(A)汽油(B)液化石油气(C)天然气(D)柴油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B)汽油(C)海水(D)煤焦油
4、石油化工的原料是乙烯、丙烯等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产生的低分子烃。

用丙烯制取常用的塑料聚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这个反应的类型属于反应。

5、写出煤炭燃烧、汽油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无论是课前布置的调查,还是课堂中对提问的回答,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社会阅历太浅,知识面比较狭窄,应加强课外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