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减字谱指法
古琴入门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作者:————————————————————————————————日期: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一”,靠我们最近的就是“七”弦。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分别是“勾”和“挑”。
古琴的七根弦——古琴只有七根弦,发出的音不是“哆来咪发索拉西”(1234567),而是“嗖啦哆来咪嗖啦”(5612356),没有“发”(4)和“西”(7)其实古筝也是一样,空弦没有4和7,而是1235612356的循环,越来越高。
所以,大家从靠近自己的方向往外拨一下——“啦—索咪来哆”,就是沧海一声笑的第一句了,另外很多人觉得“沧海一声笑”这首曲子很古风?简直堪称穿越文里的萝莉们的保留曲目,不然怎么都说,“穿越不唱沧海笑,枉来异世走一遭”涅?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4)”跟“西(7)”——65321,32165,56561235,653212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
看这个字——“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
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大致是这种感觉,大家要是感兴趣想学的话一定要去老师或是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指法是很重要的。
想学古琴,不会五线谱不要紧,不会简谱也不要紧,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会汉字,所以每个人都能看懂减字谱。
减字谱指法

减字谱是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它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
减字谱谱字中右手的基本指法有大指的劈、托;食指的抹、挑;中指的勾、剔;无名指的打、摘八种,俗称“四指八法”。
其它指法大都由八法变化组合而成。
减字谱谱字中的左手指法主要有吟、猱、绰、注、撞、逗、进复、退复、分开等。
减字谱谱字中的一般术语,包括调名(定弦法)、弦序、徽位、散、泛、按音与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
这种记谱法由于比文字谱更为简明、准确,因而由唐经宋元明清一直沿用至今,已逾千年。
古琴减字谱的记录方法及意义

古琴减字谱的记录方法及意义
古琴减字谱是一种用来记录古琴音乐的记谱方法,它在古代被广泛使用。
减字谱的记录方法是通过特定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琴弦、指法、音高等要素,而不是直接使用音符。
以下是减字谱的一些记录方法和意义:
1. 符号:减字谱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琴弦上的音高。
这些符号包括横、竖、撇、点等,每个符号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表示方式。
这样的记录方法使得演奏者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和演奏乐曲。
2. 数字:减字谱还使用数字来表示琴弦上的指法。
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指法位置,例如1表示第一品位,2表示第二品位,以此类推。
这样的记录方法使演奏者能够清晰地知道应该在哪个位置按下琴弦。
3. 简洁明了:相比传统的五线谱,减字谱更加简洁明了,节省了空间并且容易阅读。
减字谱注重表达音乐的基本元素,使得演奏者可以更专注于音乐的表达和演绎。
4. 传承与学习:减字谱作为古琴音乐的传统记谱方法,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传承意义。
通过学习减字谱,后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传统的古琴音乐,同时也能够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总之,减字谱作为古琴音乐的记谱方法,通过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音高和指法位置,使得演奏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演奏乐曲。
它具有简洁明了、传承与学习等重要意义。
古琴减字谱到底怎么看?初学者必备

古琴减字谱到底怎么看?初学者必备古琴的减字谱也是指法符号,每个部分都是文字的缩写而来,历史上早期的古琴谱是比较繁琐的,后来经过历代琴家的改进,逐步统一,到清末时期已经相对规范。
《琴学入门》所用的谱字,仅112个,其他各谱也大体相同。
在改进记谱后,还可减去一半,大约采用四五十个符号,就可以代替。
精简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复合指法和左手的装饰指法。
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一、古琴右手指法符号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
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
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
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
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
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
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
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挑):用食指甲背弹出。
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
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勹(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
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
一张图带你读懂天书一般的古琴谱

一张图带你读懂天书一般的古琴谱
对于没有接触过古琴的小伙伴来说,古琴那些密密麻麻,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字是最让人头疼的,明明好像所有的字都认识,但是又不知道该这些文字该怎么读,真让人头大。
古琴减字谱
那么古琴的减字谱究竟该怎么去认识他的,今天小编就用一张图,带大家读懂古琴的减字谱。
如上图,古琴的减字谱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左手的指法,就是左手应该去按住哪个徽位。
下半部分是右手的指法,右手是应该去弹哪一根弦的。
左右手的互相配合,就完成了上面的图示的一个音,而图中的数字,上面的“一”是徽位的表示方法,下面的右手部分的数字,是琴弦的表示方法。
小编猜测发明这种记谱方式的人,可能比较懒。
因为以前的琴曲记录,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录的,像上图这样一个音往往需要很多篇幅去记载他,这种记谱方式的发明,使得记录方式变得更加简洁,方便,也易于后人学习。
下面这种是最早的古琴琴谱记录方式。
《幽兰》谱
也正是这个“懒人”发明的懒办法,后期的琴曲大多都能很完整的保留和流传下来,成为我们中华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关注小编,每天学习不一样的古琴文化知识。
古琴入门-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一”,靠我们最近的就是“七”弦。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分别是“勾”和“挑”。
古琴的七根弦——古琴只有七根弦,发出的音不是“哆来咪发索拉西”(1234567),而是“嗖啦哆来咪嗖啦”(5612356),没有“发”(4)和“西”(7)其实古筝也是一样,空弦没有4和7,而是1235612356的循环,越来越高。
所以,大家从靠近自己的方向往外拨一下——“啦—索咪来哆”,就是沧海一声笑的第一句了,另外很多人觉得“沧海一声笑”这首曲子很古风?简直堪称穿越文里的萝莉们的保留曲目,不然怎么都说,“穿越不唱沧海笑,枉来异世走一遭”涅?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4)”跟“西(7)”——65321,32165,56561235,653212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
看这个字——“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
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大致是这种感觉,大家要是感兴趣想学的话一定要去老师或是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指法是很重要的。
想学古琴,不会五线谱不要紧,不会简谱也不要紧,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会汉字,所以每个人都能看懂减字谱。
“挑”二弦——接下来,大家看这个字——比刚才只多了个草帽?这个“草”头,不是草的意思,而是“散”字的起笔,表示这个音是散音。
古琴减字谱的结构与减字谱十八字

古琴减字谱的结构与减字谱十八字
古琴减字谱的结构
减字谱是将文字谱中的指法奏法文字,减去一些笔画,省去一些说明文字组合而成,所谓“减笔省文”是也。
谱字简化成符号,多取汉字中的首笔、末笔、偏旁或有代表性的笔画,代表其指法术语。
如“勾”,取其首笔“勹”;“挑”,取其末笔“ ”;“注”,取其偏旁“氵”等。
最常用的有十八字,为尸(擘)
减字谱是由正字和旁字组合而成,正字是主要部分,旁字是补充说明。
一个完整的正字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方块字,即:①左手指法符号,表示左手用哪个手指用什么方法按弦;②徽位符号,表示左手按在弦的什么位置上;⑧右手指法符号,表示右手用哪个手指,用什么方法弹弦;④弦序符号,表示左右手按弹第几弦。
四个部分综合起
来,说明这个音是怎样按弹的。
如,表示左手名指按三弦十徽八分,右手勾三弦,然后左手上一位,又回到本位,再次第上到九徽和七徽九分,又上到七徽,再用吟的指法。
减字谱过去都是直写,现在一般横写。
不论横写直写,正字都是大的方块字,写在正格上,旁字多为较小的左手指法符号,写在正字的右下方。
正字的写法:左上角记左手指法,右上角记徽位,都用较小的字体;而右手指法和弦序,都是用较大的字体写在谱字的中下部,共同组成一个方块字。
教你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教你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后立即向外弹出(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减字谱指法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后立即向外弹出(剌)。
称为“游鱼摆尾”势。
其像形画的是一条鲤鱼,其要旨是扫弦要宽广而有分寸。
14、打圆:是一个涉及两根弦,发出七个声音的指法。
称为“神龟出水”势。
15、背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共三个声音。
称“鹍鹞翱翔”势。
16、短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徐徐抹勾,然后接以背锁,共出五个声音。
17、长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抹勾,再接背锁。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干脆,三音次第弹出要快。
18、轮:右手在同一弦上,依次摘、剔、挑,动作非常迅速。
弹奏要轻而细腻,使三个声音融合在一起。
称之为“紫蟹傍行”势。
19、半轮:与“轮”的动作相同,但只用中指和无名指。
20、如一:两根琴弦同时发声。
称“凤鸾合鸣”势。
21、双弹:在同一根弦上依次迅速弹出两音,通常是抹勾。
为“寒鸦啄雪”势。
应只用指尖弹奏,触弦短而干脆,像是啄的动作。
22、索铃:左手依次轻轻滑过数弦,右手食指配合左手的动作,同时轻挑左手垫的那根弦;双手的动作须严格平行。
称“振索鸣铃”势。
23、滚:右手从七弦到二弦,或从六弦至一弦连续剔过。
为“鹭浴盘涡”势。
24、拂:是“滚”的对立指法,从一弦弹至六弦,或从二弦弹至七弦。
25、再作:重复上一段。
26、从勹再作:从括号处开始重复上段部分。
除了“从勹”外,还有“从头”,意为从头重复。
27、少息:短的休止。
28、入慢:渐慢。
29、至:到。
如滚六至一。
30、连: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连奏。
31、轻: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弱。
32、重: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强。
33、缓: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缓慢的。
34、急: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急板。
35、大指:左手拇指。
36、食指:左手食指。
37、中指:左手中指。
38、名指:左手无名指。
39、绰:左手在应取音的徽分左方约5毫米处按弦,然后迅速向右滑动,直至到达应取音位处。
称“野雉登木”势。
声音的效果是一种上滑的、延长的声音,应该像是野雉清晨打鸣的叫声。
40、注:绰的对立指法。
左手在应取音位的徽分右方约5毫米处按弦,然后迅速向左滑动,直至到达应取音位处。
“绰”和“注”都应该在右手弹弦的同时开始按弦。
41:吟: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颤音。
左手按在音位处迅速左右移动。
称“寒蝉吟秋”势。
应模仿蝉悲切、颤颤的叫声。
其变体有“长吟”(是一种持久的颤音,应该想象成鸽子每逢下雨时那种叫声“鸣鸠唤雨”)、“细吟”(小颤音,应该让人联想起“喁喁私语”)、“游吟”(摇摆颤音,应该让人联想起“落花流水”的情形)、“定吟”(比较特别,手指的震动幅度非常小,以至于几乎感觉不到)。
42、猱(音为nao,但读rou):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渐慢颤音。
是比“吟”幅度更大、加强的颤音。
称“号猿升木”势。
43、撞:字意是“击打”。
右手弹得音后,左手快速撞向音位右方并极速回位。
44、进复:字意是“前进后返回”。
右手按弹得音后,左手向上滑到指定的音位后,再回到原位,或滑向谱中指定的另一音位。
45、上和下:字意是“上升”、“下降”。
是指法“进复”更加精确的形式,有时可以和上一个指法互换。
“上”是按阶段向右走;“下”的动作相同,但方向相反。
46、分开:比较特别的指法,可以使同一根弦次第产生四个音。
(例:左手在九徽处按弦,右手弹得音后,左手带音,坚定大胆地进至另一徽,停顿极短的时间后,再回到原位,回到原位的同时右手再弹一声。
)47、罨:字意是“遮掩”。
右手不弹,左手的大指、中指或无名指轻叩琴弦得一低沉、阴暗的声音。
称“幽禽啄木”势。
48、往来:字意是“来了又走”。
是“进复”和“吟”的组合。
右手弹得音后,左手向右走一徽,吟,然后回到原徽,吟,然后重复以上动作一遍。
称“栖凤梳翎”势。
49、搯起:字意是“拔起,上升”。
主要是左手大指的指法。
左手无名指按音位,比如九徽,左手大指抓弦得音。
(同样的音符也可以在左
手无名指按音位时,右手手指拨弦弹得音,但这两种指法得到的声音音色是完全不同的。
此称为“二仙得道”)
50、浒:字意是“倾斜的河岸”。
右手拨弹得音后,左手大指按于十徽,少息后向右滑,直到九徽处。
该动作应慢而专注,感觉像是倾斜的河岸上拖东西。
51、跪:字意是“跪下”。
用左手无名指指尖按弦有时候很不方便,特别是按弹低徽位的“搯起”时。
解决办法就是,不用左手无名指按弦而是用左手无名指的末关节背面按弦。
称“文豹抱物”势。
意指按弦要坚定、果断。
52、泛起:字意是“泛音从这里开始”。
(泛音是指左手轻点弦上,而非按弦至面板上而得到的,称为“粉蝶探花”势。
)53、放合:字意是“放开再结合”。
主要针对左手无名指,产生一种和弦。
称为“空谷传声”势。
(假设左手无名指按三弦九徽,同时右手弹三弦;下一个音符右手是弹四弦散音;现在,当右手弹四弦时,左手拨三弦,使两弦同时发声。
)54、推出:这一指法主要涉及左手中指。
称为“白鹇腾踏”势。
(假设左手中指按于十三徽时,右手弹此弦;演奏下一个音时,左手中指在原徽不动;当右手已弹完此音时,左手中指把第一次弹过的那根弦向外推出得音。
)古琴音乐的这种记谱法看上去似乎过于复杂棘手,不够实用。
然而经过正规的训练后,会发现他和西方的记谱法一样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记谱法并不记录任何真正的音符。
然而,因为古琴各种定弦方式都是严格固定的,而且古琴的琴制也是固定的(甚至一根弦要用多少根丝做成也是固定的),因此,这种对音符记谱的缺失并不会对演奏者带来严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