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验骇客观后感
《超验骇客》影评解说文案_德普,你该回家看剧本了

《超验骇客》解说文案_德普,你该回家看剧本了.英国| 中国| 美国剧情/悬疑/爱情电影《超验骇客》,于2014年上映,由瓦利·菲斯特导演,杰克·帕格伦编剧,影片讲述了科学家威尔遭到一群反科学恐怖分子暗杀,妻子艾芙林将他的精神转入超级电脑的原型机,不久威尔以计算机形态回应了她…反科学恐怖组织发现这一切,他们试图偷走这台超级电脑并摧毁他。
从看到这个诡异莫名的影片名称开始,我便对这部影片产生了深深的困惑。
骇客可以理解,可是“超验”一词又怎么解释呢?“超级体验?”“超越实验?”从英文Transcendence来看,这个词似乎有不断进化的意味,可是这个“进化”又指向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同样的令人感到艰涩难懂。
我不禁对作出中文翻译之人肃然起敬。
片名起成这样,片子的内容可想而知。
观影后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皮的文艺片。
仅此而已,且该片无论在科幻表现力度上,还是文艺气息氛围里,都没有良好的表现。
套用一句俗语,成功的影片有类似的特质,而失败的影片各有不同。
《超验骇客》一片完全可以加入失败者的行列。
观众观影无非期待享受视觉上的惊险刺激亦或是精神上的愉悦,而这两点该片全部没有达到及格线。
先说感官刺激,好莱坞的大片观众也欣赏了多年,线上线下都能找得到资源,可以说国内观众的欣赏水平与口味和国外观众完全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特别是经历了《阿凡达》,《地心引力》这类“神片”的洗礼,寻常口味的特效和场面已经完全无法刺激观众的神经了。
你也许会说,该片不是以特效为卖点的。
我同意,但是导演你起码保证特效场面能达到好莱坞的标准水平好不好?该片的特效水平我只能用“精细”来形容,连精致的水准都没有达到。
看片中毫无质感的颗粒状的物品分解又重组,粗糙的CG演示,完全是《X档案》肥皂剧级别的水准。
说完特效说场面,按理说。
超验骇客观后感

超验骇客观后感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也愈发奇幻和激荡。
作为一位对于技术充满好奇心的人,最近我看过了电影《超验骇客》,这部影片真实地展现了技术带来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观影之余,我也对这个题材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于电影《超验骇客》的观感。
该电影以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尼克为主角,通过创造虚拟现实技术进入一个超验的世界,与虚拟人物进行互动和冒险。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对于虚拟现实的思考。
虚拟现实是一种模拟真实环境的计算机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用户沉浸到一个被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中。
在电影中,尼克通过一个头戴式显示设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他可以感受到和现实一样的身体感觉,与虚拟角色进行交互,并体验到了平时无法想象的冒险和刺激。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娱乐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旅游、运动、娱乐等。
虚拟现实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刺激的需求,还可以用于教育、医疗等领域。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以进行手术模拟和训练,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提高技能和减少风险。
然而,正如电影中所展现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们对于虚拟现实的依赖可能导致对现实世界的疏远。
当人们可以通过虚拟世界获得满足感和体验时,他们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生活,而忽略了现实世界的重要性和真实性。
其次,虚拟现实可能给人们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可能导致身体活动的减少,从而增加了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同时,虚拟世界中的刺激和冒险可能会让人们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依赖感,从而对现实世界失去信心和动力。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道德上的问题。
例如,虚拟现实中的交互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虚拟和不真实,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互动。
宏大的主题你别猜(评《超验骇客》)

宏大的主题你别猜(评《超验骇客》)三流导演,二流演员,一流题材的结合,不能说失败,但离成功还早的很,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导演,毕竟这部片子的料太足了一点。
但如果导演能力不够,又什么都不舍得放弃,往往什么都没表现好。
看完之后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这电影到底再说嘛!?在我看来,这个片子至少有3大主题:一、科幻和科学1人工智能:开始觉得还是比较靠谱的,离我们的真实世界比较接近。
最近不是有个新闻说某计算机通过了图灵测试嘛,判断计算机是否具备人类智能的一个有趣测试。
···············································································图灵测试的方法是,被测试人,和一个是声称自己有人类智力的机器。
测试时,测试人与被测试人是分开的,测试人只有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人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随便是什么问题都可以。
问过一些问题后,如果测试人能够正确地分出谁是人谁是机器,那机器就没有通过图灵测试,如果测试人没有分出谁是机器谁是人,那这个机器就是有人类智能的。
《超验骇客》影评解说文案_《超验骇客》:最后,上帝死了

《超验骇客》解说文案_《超验骇客》:最后,上帝死了.英国| 中国| 美国剧情/悬疑/爱情电影《超验骇客》,于2014年上映,由瓦利·菲斯特导演,杰克·帕格伦编剧,影片讲述了科学家威尔遭到一群反科学恐怖分子暗杀,妻子艾芙林将他的精神转入超级电脑的原型机,不久威尔以计算机形态回应了她…反科学恐怖组织发现这一切,他们试图偷走这台超级电脑并摧毁他。
刷了第二遍之后,对本片有了更多的理解。
本片的精髓其实已经通过名字很好地表达出来了。
Transcendence即超验主义,是一个哲学名词,在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中指以宇宙或世界为观点的超越性,与内在性相对,如神可能是超越宇宙的;康德则将其指定为在没有检验之前脑海里已拥有的认识,即人类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先验主义相对。
“超验骇客”这个中文译名,个人认为并不是很贴切:“骇客”会先入为主地将观众引导到对网络骇客的印象上去,但本片的情节显然与系统或者网络攻防并无太大关系。
作为第一主题,本片试图讨论的是人类对于日趋发达的科技的恐惧与担忧。
其实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来自本性的、原始的遗传。
而科技,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冷冰冰的、有些神秘的东西,如同片中荒野里一排排载着太阳能发电板的铁架子,所以自然也就成为了恐惧的对象。
很多哲学家认为,所有的人类文明均起源于恐惧,它激发人类创造出了世上一切文明。
当一群人意识到他们所有人都害怕同一件事物时,他们就有了共同点,有了团结的基础——社会就是如此产生的。
当然宗教也不外如此:建立于恐惧之上,通过恐惧而期望得到永生——比如上帝的出现。
在本片中,进入网络的威尔就是一个人工智能创造的上帝。
他像上帝一样万能,能够再造生命,能够治愈先天的残疾,能够呼风唤雨,还能够像神灵附体一样进入所有人的思维;威尔又比上帝更万能,他甚至能将智能赋。
《超验骇客》电影观后感(二)

《超验骇客》电影观后感(二)看完《超验骇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非要写一篇所谓的观后感,一吐内心的感慨。
平心而论,这确实不是一部商业好片,平淡的主线,过多的概念叙述显得有些拖沓,并无太多精彩刺激的画面。
我喜欢的约翰尼德普,在这里也难以展现其在其他电影中的魅力。
连我爸都说,用IMAX看这个还不如看美国队长。
但这并不妨碍片子带给我内心的震撼。
跟以往科技带来灾难,狂人妄图控制世界,最终被毁灭的好莱坞套路相比,这部电影没有反派。
政府不是,恐怖组织不是,威尔更不是。
其实我们都希望能生活更加美好。
相同的出发点,却因为我们对科技的态度,站在的对立的地方。
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有天生的恐惧。
对于自己无法控制事情,总是想法减少其存在。
一台拥有人类思维的超级电脑联网,人们会怀疑他想征服世界。
干细胞再生技术用于医治伤病,却有那么多人感到恐慌。
将治愈的人联网,人们觉得那是剥夺灵魂,让他们成为傀儡军队。
那不是威尔,人们开始怀疑,开始恐惧,开始破坏。
最好的朋友离开了他,政府和恐怖组织联手对付他,连伊芙琳,他最爱最信任的人,也为了毁灭他选择了欺骗。
影片的结局让人揪心,她和他们最终意识到,其实他并不是那个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人,他只是为了实现她的心愿: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他不是一台智慧的机器,他还是以前那个威尔,为了所爱的人赴汤蹈火,不惜自我毁灭。
真想来临的时候,一切已经太晚。
我们终于发现,其实比科技本身更可怕的是人心。
所有为之付出的努力终将因为人类的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而毁灭,与之一起毁灭的,还有人类即将迎来的美好世界。
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大片的森林植被,永远盛开的花朵。
这个更好的世界不就是你一直梦寐以求的吗?我尽我所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实现全人类的梦想,可惜却站在的全世界的对立面。
战胜了科技以后的人类生活陷入一片萧条,一下子仿佛倒退了好几十年。
随意丢弃的手机,用来夹门的笔记本电脑,显示了电能与网络的持续终断。
“影响还不仅限于此”。
超验骇客观后感

超验骇客观后感
《超验骇客》是一部科幻电影,讲述了一名骇客海德格(Keanu Reeves饰)的故事。
他为了从正义中得到解脱和幸福,入侵公司电脑进行犯罪活动。
但这些却被他被称为“救世主”的
行动所破解。
电影的确很吸引人,一部融合了现代手段与未来生活的科幻电影,引发了许多人对数字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电影对网络和数码化的主题刻画也自然而然地与现代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电影中的骇客和网络,摆脱了对身体的依赖,通过意识和网络的互通完成了一场又一场“战斗”。
影片中的音乐也功不可没。
在海德格进行犯罪活动时,电音与画面的结合更显得独具匠心。
它象征了数字世界的冰冷和神秘,也突显了人类思想的时代特征和心理效应。
电影对未来数字世界和人与技术的关系的探讨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很能启发人对未来的思考。
我们的人类已经实现了无线通信、高速互联网,人类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从传统物质通信,发展到逐渐依赖网络技术。
电影中将数据和跟踪视为权力和金钱聚集的焦点,也给我们带来了新兴数据和机器思考的思考角度。
虽然影片场面和情节很刺激,但是电影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着任意性和没落趋势。
加上本片对于电影性质的解释不
够充分,使得影片人物的走向与剧情构成上的连贯性为人所诟病。
总的说来,电影《超验骇客》通过极简主义的色彩、动画和具有现代感的几何图形,对科技发展下的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索。
对于科技与人类进步的思考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这也是电影主导思想的重要切入点。
超验骇客英文观后感

超验骇客英文观后感《超验骇客》(The Matrix)是一部1999年上映的科幻动作片,由安迪·沃卓斯基(Lana Wachowski)和拉里·沃卓斯基(Lilly Wachowski)共同编剧和导演。
该片以虚拟现实与现实世界的对立为背景,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深刻哲学问题。
观看之后,我对电影中所呈现的英文对白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思考和意义有了一些观感。
在《超验骇客》中,主角尼奥(Neo)作为一个黑客,与来自地下世界、反抗虚拟现实世界的人类组织联盟在一起,共同对抗机器帝国。
电影中的英文对白既凸显了主角之间的人物关系,也呈现出了片中思考的深度。
首先,电影中的英文对白让我对主角尼奥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尼奥与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Morpheus)之间的对话尤其令人难忘。
在他们的对话中,墨菲斯用英文告诉尼奥:“你需要找到自己,尼奥。
”这句话寓意深远。
它传达了一种超越自我的观念,引导尼奥寻找自己真正的身份和价值。
我被这种启示所打动,也意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自我、实现潜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电影中的英文对白还暗示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片中,尼奥被告知他所处的世界实际上只是一个虚拟现实的模拟。
墨菲斯告诉尼奥:“现实是由你的感知所创造的,尼奥。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模糊边界。
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可能并非真实的,而是我们自己的感知所创造出来的。
这促使我思考现实与虚拟的关系,并且开始对所谓的“真实世界”保持更加谨慎和警觉的态度。
此外,在电影中,英文对白还展现了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对立。
尼奥进入了名为“矩阵”的虚拟世界,被告知他是预言中的救世主。
不过,在片中,墨菲斯也告诉尼奥:“当你准备好的时候,你自然会明白你应该做什么。
”这句话表明尼奥的自由意志在最终选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激发了我对人类自由意志与命运的辩证关系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选择,但有时也会受到命运的限制。
超验骇客影评观后感

超验骇客影评观后感今天看了《超验骇客》,创意是个好创意,可故事的趣味性还是有待提高。
不过话说回来,有一定深度的电影,往往思想和趣味性成反比,对于大多数来说。
电影讲述了一个互联网时代和克隆时代的终极道德困境,即能不能无限制地将技术作用于人类?能不能无限制地开发人工智能?如果不能,它们会带来哪些后果?这三个问题从互联网技术和克隆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被大众广泛关注,算下来已经几十年了。
大众传媒借助不同的电影、小说、评论诉说着各派的观点,百家争鸣。
科技至上者有之,道德至上者有之,折衷者有之。
无数思想融汇起来,不管是新酒还是旧酒,都逃不出这几点。
各国政府为了稳妥起见,也就是采取折衷路线,激进容易面临不可预见的风险,而保守容易让经济后劲不足,砸了自己的饭碗。
十多年前,互联网大热,人们开始幻想后网络时代的生活。
各种高大上生活纷纷出现在荧幕,人们宅在家里几乎没有不能干的,就差隔空传物了。
所以,关于计算机科技的科幻作品层出不穷。
人们担心机器人会不会更新出自我认知能力,拜托人类控制,最终毁灭地球。
这也是此电影中“多数派”的想法。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关注舌尖。
所以,早就潜藏的生物学话题被传媒挖了出来。
转基因食品、家禽家畜传染病等成为人们心头的隐患。
此类话题的热炒表现出人们对生物技术的担心——那些转基因食品真的能吃吗?最终会不会对自身造成威胁,或者干脆创造出一种怪物?在本片中,这两个问题得到了部分融合。
主人公死后的大脑与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合为一体,进入了全球的网络,整个地球的银行、交通等都是他的。
他不断升级自己的计算能力,最终在两年后突破了一系列生物学难题,成功地破解了动植物的基因密码,使得植物可以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飞速生长,也可以使人类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愈合伤口。
人类可以以芯片进行互联,由主人公控制,力气加倍,几乎是不死之身;携带信息的智能纳米粒子能够随大气进入所有江河湖海和土壤,最终使得所有人都被主人公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验骇客观后感
超验在康德的哲学中,意为超出一切可能的经验,非人的认识能
力可达到,而非人的认识所能达到的,我们习惯归之为超自然现象,影片《超验骇客》似乎有意冲击此二者的界限,将超自然的科技植入我们对未来的恐惧中。
如你觉得《超验骇客》的理念生涩,不妨温故一下哥白尼当年的“日心说”。
对17世纪前秉承“地心说”的教会世界来说,“日心说”太超验了,所以哥白尼直至临终才敢出版《天体运行论》,而他他不识时务的追随者布鲁诺则被活活烧死。
《超验骇客》中威尔博士的悲剧在于,他是哥白尼和布鲁诺的合体,他发现并
创造了一个划时代的未来,但因为太超验了,因此无福消受。
片
中虽然没有宗教势力的迫害,却有恐科技极端分子执意索取威尔
博士的性命,以终止这位科学奇才的科学理念成为超验现实,结
果弄拙成巧,让威尔博士的生命智能以另一种完全超验的方式在
网络间延续并实现了飞跃式进化,成为威胁全人类的人工智能——超验骇客。
关于人工智能的影视探索体系庞杂,早年就有过同样是德普
主演的《剪刀手爱德华》,近年还有进一步赋予机器人性的《人工智能》和《我是机器人》,我们对机器智能的最大恐惧莫过于《终结者》。
随着网络世界之于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水乳交融,《骇客帝国》不无狡黠地应运而生,不仅刷新了我们的视界,还带来过几
乎令我们超验的科幻体验。
同样是基于网络虚拟冲击带来的科学
幻想,同样出于我们对超验未来的本能恐惧,《超验骇客》的科幻谱系似乎更接近《骇客帝国》,但制作相对简单,与《骇客帝国》革命性、史诗性的宏大追求相去甚远。
进一步说,《超验骇客》探索的哲学命题其实也是生命本质的问题,即灵魂从哪里来,又能到哪里去?威尔博士的身体消亡了,他的意识和智慧却以虚拟内存的方式存在下来,某种程度上说,
威尔博士并不仅是刺杀事件的受害者,而是受益者,因为当他的
肉体消亡时,意识却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并实现了人工智能划时
代的进化。
再进一步剥离影片科技的外壳,你会惊异地发现,那
些重建细胞的纳米粒子就好比《加勒比海盗》中的不老泉,所谓的意识联网一如迷信中的灵魂附体,威尔实现的肉体重生则与佛教
的涅槃无异,总之最后你会诧异地发现,科技的极致原来和神话
如出一辙。
而在神话般的科技面前,新的伦理课题纷沓而至,那
些因纳米科技重生的人还是生命吗?传统的人类在超验的人工智
能面前立马形如蝼蚁,不安全感也就接踵而至,于是我们看到有
官方竟与邪恶组织携手群殴威尔。
再往下,估计创作者们也不敢
想了,于是只能以不无意淫的净化世界作为落点,并以悲情童话
的方式草草终结这一宏大的生命课题。
扯得有点远,回到电影本身,遗憾良多,比如德普没有得到
表演的空间,大多数时候仅以机械脸的方式出镜,再比如《盗梦空间》的导演兼编剧诺兰仅以制片人的身份介入,没能亲手再奉献一
次醍醐灌顶的复杂叙事,再再比如片中划时代的人机大战仅以几门小山炮充数,无法饕餮《骇客帝国》喂大的孩子们,再再再比如没找到2D版影厅,3D真得看得好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