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1.(2022河北,4改编,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答案B2.(2022全国甲,4,6分)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3.(2022海南,10,3分)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答案C4.(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
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
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A.消耗的ATP不变B.无氧呼吸增强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答案B5.(2022江苏,8,2分)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答案B6.(2022山东,4,2分)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汇编第9讲 细胞呼吸

第9讲细胞呼吸【基础梳理】一、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1.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3)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转移过程,如设两组,分别用18O标记氧气(1 8O2)和葡萄糖(C6H1812O6),从而研究物质变化。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O2参与了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所以细胞呼吸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O2,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是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水,反应物中的水在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生成物中的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由[H]和O2结合生成的。
(4)放能:1 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有1161 kJ左右的能量转移至ATP中,其余能量则以热能形式散失。
(5)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 中。
2.无氧呼吸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
(1)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总反应方程式生成乳酸: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少量能量 生成少量ATP生成酒精:C 6H 12O 6――→酶2C 2H 5OH(酒精)+2CO 2+少量能量注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
(3)放能:1 mol 葡萄糖释放196.65 kJ(生成乳酸)或225.94 kJ(生成酒精)的能量,其中均有61.08 kJ 左右转移至ATP 中。
(4)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产物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4细胞呼吸中能量的释放与去向5.呼吸中[H]和ATP 的来源与去向6.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各物质间的关系比(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 (1)有氧呼吸中葡萄糖∶O 2∶CO 2=1∶6∶6。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细胞呼吸

第三课时细胞呼吸一、 细胞的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二、 有氧呼吸注意:(1)反应式中前后的水不可消去(2) 不能用等号,要用箭头 (3) 反应式后面的能量不能写成ATP <4)条件是酶不可省去酶 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三、无氧呼吸反应式:在人或哺乳动物的细胞中以及马铃罰块茎中:C6H12O6C B H6O3(乳酸)+少量能量酶、在酵母菌或植物的根中:石场6 C2H6O+CO2+少量能量四、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水分:自由水含量越低,细胞呼吸越慢2.02浓度:3.温度典型例題1.(山东卷)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02,研究其过程的实验中,首先要控制无氧的条件,其次其他无关变量要适宜,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冒岀的气泡表明进行了细胞呼吸:放出的气体是C02,加水目的是制造无氧的环境,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中把适宜的温度换成冷水,影响酶的活性使其活性降低,所以是正确的;D选项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可转移的能量:形成ATP,未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在酒精中,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D 2.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 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料况50 mL破碎细胞甲25 mL75 mL无氧适宜浓(细胞不完乙25 mL75 mL遇氧度整)酵母菌50 mL未处理丙25 mL75 mL无氧液T25 mL75 mL通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不产生CO: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最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解析: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r和酒精。
2021生物选考复习 - 细胞呼吸

线粒体内膜
需氧呼吸实质
[H]+O2 酶 H2O
碳氧化成二氧化碳, 氢氧化成水。
一、细胞呼吸 1.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厌氧呼吸 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和小分子 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厌氧呼吸每分解1个葡萄糖分子,可以合成约2个ATP分子。 细胞可以快速利用葡萄糖产生ATP,在短时间内维持生命。
一、细胞呼吸
1.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厌氧呼吸
第
C6H12O6
一
阶
段
2C3H4O3+4[H]+少量能量(2ATP)
第
乳酸
二
脱氢酶
阶 段
CH3CHO (乙醛)
C3H3O3(乳酸)
肝脏 耗能
+CO2
CH3CH2OH(乙醇)
思考: 1.厌氧呼吸路径不同的原因? 2.厌氧呼吸两个阶段都产生ATP吗? 2.厌氧呼吸有[H]的产生与消耗吗? 3.酒精发酵过程中,CO2与乙醇同时 产生吗? 4.葡萄糖中的能量除了少量释放, 剩余的在哪里?
下贮存蔬菜、水 对土壤中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③利用 件——低氧(不是无氧
实际 果;②大棚栽培 乳酸菌、酵母菌的发酵制作食品;④ )、低温;但二者在含
应用 蔬菜要增加
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 水量方面存在差别,粮
__昼__夜__温__差 , 抑制破伤风杆菌的 厌氧呼吸 ;⑤提 食要晒干入库,水果要
练习2.(2019•浙江1月学考)真核生物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 A.甲过程中有ATP的生成 B.乙过程需要乳酸脱氢酶参与 C.丙过程可发生在人体肌肉细胞中 D.甲过程为乙、丙过程提供还原剂
2021年北京新高考生物复习课件:专题5 细胞呼吸

熟的红细胞、蛔虫等。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丙酮酸、[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
去路
丙酮酸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
有氧呼吸:进入线粒体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
[H] ATP
有氧呼吸:C6H12O6和H2O 无氧呼吸:C6H12O6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重难突破 1.突破细胞呼吸的五个易错点 (1)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参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 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3)呼吸作用中有H2O生成一定存在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不一定是有氧呼 吸,但对人体而言,有CO2生成一定存在有氧呼吸,因为人体无氧呼吸产物为 乳酸。 (4)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 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5)进行有氧呼吸不一定需要线粒体,如某些原核生物;真核细胞进行有氧 呼吸则需要线粒体,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
R点:产生CO2量最少⇒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最弱 2.在保存蔬菜时,应选择R点对应的O2浓度,同时保持零上低温条件。
重难突破 比较法区分细胞呼吸的类别(以真核生物为例)
相同点
过程
实质 意义
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糖酵解过程, 产物都为丙酮酸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物质转化提供原料
②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呼吸作用中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不一定是有氧呼吸, 但对动物和人体而言,有CO2生成一定存在有氧呼吸,因为动物及人体无氧 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3)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 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一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可 进行有氧呼吸。 (4)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 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二)》

水深(m)
1
2
3
4
白瓶中O2浓度(g/L) 黑瓶中O2浓度(g/L)
+3 -1.5
+1.5 -1.5
0 -1.5
-1 -1.5
真光合
4.5
3
1.5
2.5
A. 水深1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24小时产生的O2为3 g/L B. 水深2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光合速率等于所有生物的呼吸速率 C. 水深3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D. 水深4 m处白瓶中藻类植物产生ATP的场所
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 下真正光合速率
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 定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
三、光合呼吸实验设计
(一)气压瓶法——可从植物个体水平测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方法
实验现象 装置一着色液滴 装置二着色液滴
____左___移_______ _____不__移________ ____不___移_______ _____右__移________
1648年,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柳树增重约82kg 土壤减少约100g
五年后
结论: 水分是建造植物体的原料 局限: 忽略空气对植物的影响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1·6月浙江月选考)需氧呼吸必须有氧的参加,此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A.在细胞溶胶中,参与糖酵解过程B.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 C.进入柠檬酸循环,形成少量ATPD.电子传递链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 【答案】D【解析】需要呼吸基础知识,氧在电子传递链(第三阶段)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 2.(2021·1月浙江选考)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答案】C【分析】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详解】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故糖酵解过程中没有CO2产生,B错误;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错误。
故选C。
3.(2021·广东高考真题)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细胞呼吸(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D【分析】图示为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装置示意图。
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的应用

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的应用1.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 O2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 CO2 的释放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 )A.在 MN 段该器官细胞呼吸的产物有 H2O、酒精和 CO2B.M 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 O2浓度C.N 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氢全部用来还原 O2D.O 点时,该器官产生 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2.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3.种子贮藏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4.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可表示人体的成熟血红细胞的呼吸情况B.图乙中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由于受到呼吸酶的限制,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C.图丙中YZ∶ZX=4∶1,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2倍D.图丙中无氧呼吸消失点对应的O2浓度是I;O2应调节到H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储存5.把鼠肝细胞磨碎后进行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 4层,向c层加入葡萄糖,无CO2和ATP产生;可是加入丙酮酸,有CO2和ATP产生。
c层必定含有的结构和成分是( )A. 线粒体和ADPB. 核糖体和ADPC.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 细胞质基质和ADP6.呼吸熵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当降低氧气浓度, 抑制呼吸消耗,延长 蔬菜、水果的保鲜时
间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
水
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 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
少而减慢
CO2
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 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
将种子晒干,以减弱呼吸消 耗,有利于贮藏
在蔬菜、水果保鲜中,增加 CO2浓度(或充入N2)可抑制细
C6H12O6 + 6O2 + 6H2酶O 能量
6CO2 + 12H2O +
线粒体 细胞的动力车间
外膜
[将其与细胞基质分
隔开]
↓
内膜
[有催化[H]与O2反
应的酶]
↓
线粒体基质
嵴
[有催化丙酮酸分解
的酶]
无氧呼吸的过程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 丙酮酸
酶 2C2H5OH +2CO2
2.外部因素
因素
原因
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强,超过最适 温 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 度 细胞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
下降,细胞呼吸受抑制
曲线
应用
①低温下贮存蔬菜、 水果。②大棚蔬菜夜 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
吸消耗,提高产量
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随O2浓 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 O2 吸不断加强;但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 随O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
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场所:细胞质基质 C6H12O6 酶 2C3H4O3(丙酮酸)+ 4[H] + 能量
第二阶段: 场所:线粒体基质
2C3H4O3(丙酮酸)+ 酶 6CO2 + 20[H] + 能量 6第H三2O阶段: 场所:线粒体内膜
24[H] + 6O2 酶 12H2O + 能量(大量) 总反应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
结果预测(红色液滴
移动情况)
相应结论
装置A 装置B
1 左移 不移 只有有氧呼吸
2 不移 右移 只有无氧呼吸
3 左移 右移 两种呼吸都有
4 不移 不移 细胞死亡
呼吸类型的判断方法 (一)根据酒精和CO2含量判断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在酿酒业上的应用: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使其数 量增加;然后隔绝空气,使其发酵,产生酒精。
2.在医学上:利用氧气抑制破伤风等厌氧型细菌的繁殖。
3.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及对矿质 离子的吸收。 ②贮藏蔬菜和水果,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增加CO2的浓度。 ③贮藏种子,必须降低含水量。
同时释放出 少量能量 的过程。
135.57KJ的以热能散失。 所以其转换效率只有31%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又叫做发酵,产生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产生乳酸的叫乳酸发酵。
有氧: C6H12O6 + 6H2O + 6O2
C6H12O6
酶
无氧: C6H12O6
酶
酶 6CO2 + 12H2O + 能量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2C3H6O3 (乳酸)+ 少量能量
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
1、A点:只进行无氧呼吸( O2为含量0)。 2、AC段:两种呼吸并存(产生的CO2的量>吸收O2的量)。
3、C点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吸收O2的量)。 4、B点: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速率相等(CO2释放量),此时CO2的总 释放量最低。D点:O2浓度超过一定值(10%)以上时,无氧呼吸消失。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大部分能量 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甲图是细胞呼吸示意图,乙图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阶段均放出少量能量 B.水参与第④阶段的反应,该过程发生在乙图中的b处 C.人体细胞分解等量的葡萄糖,③阶段释放CO2的量是④阶段的1/3 D.①⑤分别发生在乙图中的a、c处
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 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 期、开花期细胞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细胞呼吸速率较低。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 养器官。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不 条件
需O2、多种酶
同 产物
CO2、H2O
点 能量 大量(2870KJ/mol)
细胞质基质 不需O2、多种酶 酒精和CO2或乳酸 少量(196.65或225.94KJ/mol)
AHale Waihona Puke P大量ATP少量ATP
相 过程 同 实质 点 意义
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相同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物质合成原料
2021届全国新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细胞呼吸
过程、场所、概念、影响因素、应用、 题型分析策略、酵母菌探究实验
一、细胞呼吸
概念:有机物在活细胞内进行一系列的氧化
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 放能量并形成ATP的过程。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特征: 1、温和条件下逐步进行
2、需酶的作用 3、能量分阶段释放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不同的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细胞质基质中所含呼吸酶的种类不同。
2.蓝藻(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真核生物(例如蛔虫),细胞内有线粒体 吗? 没有线粒体。 4.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何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
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 2870KJ能量, 其中1161KJ储存在ATP中, 1709KJ能量以热能散失, 所以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 效率约为40%
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无氧 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不彻底,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或乳,酸
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 196.65KJ能量, 只有61.08KJ储存在ATP中,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酶 2C3H6O3(乳酸)
例: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
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无氧呼吸过程图解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氧 的参与下,通过 酶 的催化作用,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 , 同时释放出 大量能量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