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之借景抒情》
2020北京海淀区空中课堂九年级语文:古典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复习—借景抒情类 课件(共32张PPT)

考试要点
(一)能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能在反复品味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三)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歌的内 容和主旨。
2018年古诗阅读中考题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8-10题。(共6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景抒情诗阅读鉴赏示例3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 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 1.通过分析题目,可知本词所写是秋天的思绪。 2.通过把握上阙的意象,可知词人笔下是塞下奇异的秋景,去无留意的大雁, 连角起的边声,还有重峦叠嶂,长烟落日孤城,初步感知边地的苍凉和词人的 寂寥。
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 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 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诗歌内容+艺术手法+诗人情感
2019年古诗阅读其他样题
19年西城一模 9.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
这薄薄的雾气中结伴归巢了。
典型例题2:考查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 2019东城一模 古诗欣赏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8.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 鹉洲的 ① 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 ② 之情,两联情景交 融,意境深远。(2分)
(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写景抒情诗词分析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比如2013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
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情景鉴赏题型: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
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古诗鉴赏之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手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借景抒情手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最早可追溯至《诗经》时期。
发展
随着诗歌创作的演变,借景抒情手法逐渐成熟,成为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唐宋时期,借景抒情手 法达到了巅峰,成为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牧、苏轼等人的常用手法。
03
借景抒情手法在古诗中的 应用
03
借景抒情手法在古诗中的 应用
丰富诗歌的表达方
式
借景抒情手法是诗歌表达的一种 重要手段,能够丰富诗歌的艺术 表现形式,使其更加多样化。
借景抒情手法的重要性
增强诗歌的艺术感
染力
借景抒情手法能够将抽象的情感 具象化,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立 体感,从而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拓展诗歌的意境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能够营 造出特定的意境,使诗歌的主题 和情感得到更深入的拓展和表达。
03
借景抒情的手法能够使诗歌的 情感更加真实、细腻和立体,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 的情感世界。
拓展意境的创造
借景抒情的手法能够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使诗歌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和独特。
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能够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借景抒情的手法能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广阔和多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加丰 富的艺术体验。
自然景物的描绘
总结词
通过细腻描绘自然景物,诗人能够将读者引入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其情感和心 境。
详细描述
在古诗中,诗人常常借助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来传达情感。例如,白居易在 《琵琶行》中通过描绘秋夜的萧瑟景象,烘托出琵琶声的凄凉之美,使读者感 受到诗人的情感。
自然景物的描绘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

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情关系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如下面这首唐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
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
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
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
古诗借景抒情

专题学习:古代诗歌鉴赏借景抒情班级:学号:组号姓名:课型:古代诗歌专题课课时:1课时执笔:蒋红琼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借景抒情的手法。
2、了解借景抒情的几种类型。
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熟读学过的古诗词二、学习·研讨(一)设情景,导新课(二)读古诗,悟情感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古诗。
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温馨提示:(1)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氛围?(3)抒发作者什么感情?得出结论: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温馨提示:(1)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氛围?(3)抒发作者什么感情?得出结论:3、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得出结论:4、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得出结论:(三)知方法,会迁移1、景与情的内在关系(1)(2)(3)(4)2、如何区别情景不一致小组讨论:《钱塘湖春行》和《送元二使安西》《天净沙·秋思》和《秋词》(1)(2)(3)(4)3、鉴赏诗歌的景和情三步曲(1)(2)(3)(四)析诗文,显身手题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注意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2: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⑴端居:闲居。
⑵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答:小结三、课后巩固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不仅能让读者产生视觉感受,更能让读者进一步反思人生哲理。
本篇文档将介绍七种古诗词写景的方式,帮助高考生深入学习古典诗词。
第一种写景方式:直接描写这是最常见的古诗词写景方式,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
表现为作者直接描写自然或人物具体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物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直接描写方式例子:暮色苍茫看势滞, - 《将进酒》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登高》杜甫第二种写景方式:抓住特定景物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一个具体的景物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深入描写这个景物的特点来阐述自然美的感受。
通过突出某一个特定的景物,来呈现整个自然景象。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抓住特定景物方式例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木兰诗》匿名木兰当户织, 描述的是一种寂静、空灵的氛围:在静静的夜晚,唯一听见的是温柔、忧伤而又无奈的女子叹息声。
第三种写景方式:借景抒情古典诗词有时借助环境、某个景观来表达情感,这种方式被称为借景抒情。
通过将已知景物与抒情的心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顶峰的诗意效果。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方式例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静夜思》李白这里的月亮完美地借景表达了作者的离愁,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岁月变迁的无常与不可控。
第四种写景方式:意象联想这种方式比较难解释,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空灵、抽象和哲思。
这种写景方式主要是通过抽象的词汇和意象来暗示和引导读者产生感受。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意象联想方式例子:花底滑钱庄,绿水东流。
桃花不言下自成蹊。
-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这里以花、水、桃花为起点,以抽象化的逻辑来表现自然的诗意。
第五种写景方式:以人为龙头,写自然和社会的交往这种写景方式借助人文元素,将自然和社会幻化成互相交错的场景。
通过人物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尊严。
即景抒情诗鉴赏知识

一.初步鉴赏即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掌握。
第—,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人们分析古诗的各种说法: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都指出了中国古典诗问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自然景物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了。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像上面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当然好理解,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除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外,如果我们了解到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就更容易体会到作者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着一种万象更新的企盼和买舟东下的欢悦。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
分析诗歌,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第三,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的方法很多,简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等等。
此外,诗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也是要注意的。
至于语言运用方面,我们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通过不断的读解、体味、剖析,领会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技巧。
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在一句之中,上半写景下半抒情;在两句中,上句写景下句抒情或上句抒情下句写景的;在四句中,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或上两句抒情下两句写景的;在一首之中,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或上半部分抒情下半部分写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语言组织: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 手法,描绘了……画面,表达了作者的 ……情感。
唐.杜甫
①
②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正音 ①景:jǐng 日光;②霁:jì,雪止;
课堂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今安徽省境内。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描写了 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 等画面(2分)。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 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分)。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 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诗人什 么感情?(5分)
本诗运用“西风”“红叶”“黄花”“芭 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意象,勾勒 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表达了自己情
代 诗
歌
鉴
赏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景物所蕴涵的情感。 2、掌握诗歌鉴赏中“借景抒情” 类题型的答题格式。 3、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 养学生鉴赏古诗歌的能力。
忆弟二首(其二)
唐·杜甫
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 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
提问: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勾 勒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6分)
这一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 用故园花发,春日鸟还的美景(2分),抒 发了作者不能回归故园,更无法欣赏故园 春日花鸟的愁绪(2分)。
存在的问题
1、在诗歌中找出的景物不能 准确把握其背后所蕴含的情 感。
2、答题模式不够规范。
“借景抒情”类题型的 答题模式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即“借景抒 情”)。
1、复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相关 知识。
2、完成阅读周计划十四周的诗歌 鉴赏题。
阅读《阁夜》,完成下列问题:
1、勾画出诗歌中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 词语。
2、勾画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堂训练
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阁夜》颔联“五更鼓 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5分)
答:此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前句从听觉角度,写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 表现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后 句从视觉角度,写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 着江波动摇,描绘出了三峡夜深美景。诗 人借此抒发了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 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