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

合集下载

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摘要: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庞大,涉及技术较为复杂。

使用BIM技术,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过程充分了解,并将数据、信息以图形的方式来表达,为组织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整体决策提供有效分析。

因此,将BIM技术引入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系统中,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可视化与四维模拟功能,简化了系统开发过程,实现了最佳应用效果。

关键词:BIM技术;水利水电;可视化仿真;工程应用1 BIM技术在水利水电项目中的应用优势在以前的工程项目中,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容易导致施工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

在此基础上,BIM技术可以对项目设计、施工等各方面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整理,提高资料的处理效率。

采用BIM技术,可以将可视化过程和监测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目的。

BIM技术不仅可以构建多维模型,还能够实现全过程的技术管理,通过模型信息层面的构建可以保证每一个构件都形成完善的工程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功能信息、施工信息等,这些信息具有明确的关联性,可以对信息进行快速的统计分类与处理,并且自动生成文档以及图片,保证信息的管理内容更加多元化,而且在三维模型信息中,随着信息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各种信息都能够实现自动化处理,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BIM技术实际应用具有可视化、参数化、协调性、模拟性、可出图性等特点,根据参考资料构建立体三维模型,可以保障模型所见即所得,针对一些模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形成三维模型参数,通过构建三维模型参数,在PC端就能够进行多专业跨角度的参数协调,实现“一处修改,处处修改”,减少项目的冲突,还能对整个三维模型进行物理模拟和展示,添加时间和成本维度,实现最终的成本化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中会涉及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其重点是对整个桥梁结构的力学分析和有限元模拟,为了保障整个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桥梁结构分析计算时,可以通过BIM软件进行处理。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分析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分析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分析陈接永(梅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广东梅州,514000)【摘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运用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完善与优化问题,提出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可视化仿真建立建筑物三维数字模型,然后依据软件Autodesk Navisworks(可视化和仿真)的数据组织形式,并利用软件的可视化和四维模拟以及API接口来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动态化演示和仿真查询,最后通过在大埔县高陂土石坝工程的实际运用,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优势。

【关键词】BIM技术Autodesk Navisworks水利工程建筑模型可视化仿真中图分类号:TV512:TV2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809(2021)02-0019-041BIM仿真可视化组织的原理分析针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的仿真,不仅牵扯到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和水工枢纽等空间位置的静态数据,还应当将地形动态的填挖和施工等方面的动态逻辑关系予以表现出来。

而运用Autodesk Navisworks软件则可能将上述需要的相关数据予以表现出来,并且具有较高的优越性:(1)Autodesk Navisworks能够完全支持市面上主流的三维设计软件格式,并且其具备的三维模型整合作用十分强大,可以把所有涉及的模型完全合并成一个模型,当渲染后即显示出十分逼真的施工现场场景。

(2)Autodesk Navisworks能够进行四维模拟,通过将时间的进度数据予以导入,并根据相应的规则和场景内的模型相对应,进而促使图形单元各自具备不同的相对应的属性,最终把施工的过程动态化呈现演示。

(3)Autodesk Navisworks能够和外部数据库相连,并且能够支持ODBC数据库,利用SQL语言将模型和数据库进行连接,由此把空间实体的模型和其相应的属性予以对应。

此软件数据组织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Autodesk Navisworks数据组织结构运用Autodesk Navisworks可视化仿真系统方案的具体内容为:①依据水利工程的枢纽布置和建筑物的特点来构建该工程需要使用的三维可视模型,然后附加至Autodesk Navisworks软件内进行贴图渲染;②收集并整理全部相关的模型动态仿真的数据,然后转变为Autodesk Navisworks能够使用的文件格式,运用Autodesk Navisworks软件的数据结构组织模型时间参数和属性;③使用Autodesk Navisworks软件的四维模拟和二次开发的相应功能,来实现对工程仿真信息可视化。

三维技术与BIM在水利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及相关建议

三维技术与BIM在水利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及相关建议

三维技术与BIM在水利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及相关建议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三维技术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水利设计行业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其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真实场景、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变更和错误,从而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三维技术与BIM在水利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水利设计行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二、三维技术与BIM在水利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1. 三维技术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三维技术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字地形模型(DTM)、三维模型及可视化技术。

通过三维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对地形进行精确的测量、分析,获取地面起伏、河道情况等数据,从而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维技术可以将设计图纸、方案等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更直观地展示设计方案,提高方案的可视性和可理解性。

三、三维技术与BIM在水利设计行业的应用优势1. 提高设计效率三维技术与BIM可以通过数字化建模、自动排布等功能,大大提高水利设计的效率。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和BIM平台,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和优化,从而减少设计时间和成本。

2. 减少设计变更和错误由于三维技术与BIM的应用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实现多专业数据的互通,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初期就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大大降低了后期设计变更和错误的可能性。

3. 改善设计质量通过三维技术与BIM的应用,设计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水利工程的情况,包括地形、水流、土质等多方面的数据,从而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提高设计质量。

四、相关建议1. 推动行业标准化提出水利设计行业相关的三维技术与BIM的标准,推动行业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软件开发商等共同遵循一套通用标准,实现数据互通和协同。

2. 完善相关技术支持加大对水利设计行业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三维技术与BIM专业人才,提高行业的数字化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三维可视化模拟与优化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三维可视化模拟与优化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施工方案优化
模拟退火算法简介
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金属退火过程,通过逐步降低控 制参数的值,接受或拒绝解,直到找到最优解。
控制参数
控制参数是模拟退火算法的关键参数,用于控制算 法的搜索过程和收敛速度。
解空间
解空间是所有可能解的集合,算法通过在解空间中 搜索来找到最优解。
04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三维可 视化模拟与优化案例分析
某高层建筑施工案例
3. 模拟过程
使用专业软件对建筑结构、施工流程等进行三维建模,结合实际 施工计划和进度进行模拟。
4. 优化方案
根据模拟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包括结构加强、施工流程 改进等方面。
5. 实施效果
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技术,施工方案得到了有效优化,提高了施 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安全风险。
某地铁工程施工案例
• 总结词:运用三维可视化模拟技术,辅助地铁工程施工方案 优化,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某地铁工程施工案例
详细描述
1. 项目背景介绍:某地铁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全长为10公里,包括5个地铁站和多个隧道 区间。
2. 三维可视化模拟需求:为了确保地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采用三维可视化模拟技术对 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评估。
某地铁工程施工案例
3. 模拟过程
使用专业软件对地铁结构、施工流程等进行三维建模, 结合实际施工计划和进度进行模拟。
01
4. 优化方案
根据模拟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包括结构加强、施工流程改进等方 面。
02
03
5. 实施效果
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技术,施工方案 得到了有效优化,提高了施工效率和 质量,降低了安全风险。
1 2 3
遗传算法简介

浅谈混凝土重力坝仿真研究

浅谈混凝土重力坝仿真研究

浅谈混凝土重力坝仿真研究发布时间:2022-05-19T05:16:48.39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期作者:封思静[导读] 建立模型对大坝进行仿真分析是研究大坝性态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

封思静中国水电建十五局国际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建立模型对大坝进行仿真分析是研究大坝性态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

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大坝在实际工程中的运行情况,本文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高级数值仿真软件的耦合场功能,在得出了温度场与位移场变化的一般规律后,对大坝的温度场、渗流场以及应力场进行三场耦合分析并将其与没有耦合的单场以及不考虑温度场、不考虑渗流场的两场耦合的三种应力情况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在单场与耦合场的三种情况比较下,相同坝体代表点应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由于耦合场考虑了温度或者渗流的影响,应力值与位移值均有所增大。

综合考虑多场耦合作用能够为实际工程坝体设计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故对大坝进行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重力坝;耦合场;混凝土重力坝作为应用广泛的坝型之一,其结构安全性一直都是设计和工程中十分重视的问题,而坝体的应力应变性态变化规律是重力坝结构安全的重要评价指标。

常态混凝土坝与碾压混凝土坝相似,同样存在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问题[1]。

在重力坝运行期间,若周围温度变化较大,坝体与空气接触部位表层附近随外界气温变化较灵敏,但内部混凝土温变有明显的滞后现象,不均匀的温度分布、混凝土自身的不均匀性及脆性,容易使坝体在运行期产生裂缝[2,3]。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性介质,在存在内外压力差的情况下,引起液体从高压处向低压处迁移、渗透的现象,针对混凝土的这种渗透性,在研究大体积混凝土坝应力时,需要同时考虑坝体渗流对于应力场的影响[4]。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对大坝进行分析时将这些条件合理有效的考虑进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采用耦合的方法可以综合考虑温度、应力、渗流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经验交流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经验交流

二、碾压混凝土坝设计
2.1 坝体设计与快速施工 设计应尽量考虑碾压混凝土“通仓薄层快速施工”的技术特点,合理安排 枢纽其他建筑物的布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挡水坝段与泄水建筑物、发电建筑物尽可能分开布置; (2)坝体碾压混凝土部位应相对集中; (3)尽可能减少坝内空洞,简化坝体结构;
碾压混凝土坝下游坡的楼梯以往一般采用现浇,对碾压混凝土整体上 升影响很大,而坝后楼梯又非主要建筑物,可以采用在坝体施工完成后, 再在下游坡安装不锈钢坝后楼梯,既不影响其使用功能,又可以大大加快 坝体施工速度。
(7)廊道现浇
现浇廊道可以减少施工干扰,提高坝体浇筑速度,另一方面,采用预 制廊道,一旦发现廊道内有渗漏水现象,不易准确找到渗漏点的位置,对 渗漏处理带来难度。
三、碾压混凝土坝快速施工技术
3.2 最快捷的运输方案
碾压混凝土入仓运输历来是制约快速施工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工程实践 表明,在比较了汽车入仓、皮带机运输、负压溜槽、集料斗周转、缆机运 输、塔机运输等运输方法后,发现汽车运输是快速施工最有效的方式,可 以极大的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混凝土温升。
目前,碾压混凝土坝的高度越来越高,对于狭窄河谷,上坝道路高差很大, 布置施工道路确有困难,汽车无法直接入仓,碾压混凝土中间环节垂直运 输可以采用满管溜槽进行,即采用仓外汽车+满管溜槽+仓面汽车运输。
二、碾压混凝土坝设计
2.3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多采用类比法确定控制性进度,这种粗线条的勾勒难 以全面考虑水文气象的随机性、运输系统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且编 制施工方案计算工程量大,精度低,设计效率较低,难以进行多方案的比 选。
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可模拟复杂的施工过程,具有科学、高 效、经济、可靠、安全、灵活和可重复的优点,使施工参数的分析、选择 从凭施工经验和类比分析进入到施工过程仿真试验、施工方案优化等科学 领域,实现高混凝土坝施工组织设计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可为建 设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科学的施工指导,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可视化与模拟仿真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可视化与模拟仿真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可视化与模拟仿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效率,施工工艺的可视化与模拟仿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施工工艺可视化与模拟仿真的意义、方法以及应用。

一、施工工艺可视化1.1 可视化概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通过将施工工艺过程进行可视化,可以直观地展示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操作步骤。

可视化不仅方便设计师和项目管理人员理解整个工程流程,还能够为实际操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有助于减少误差,并提高整体效率。

1.2 可视化方法为了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三维模型来呈现整个建筑结构以及各个构件之间的组装方式。

此外,还可以使用动画、视频等手段将各个施工阶段的过程表现出来,增强人们对施工工艺的认知。

1.3 可视化应用施工工艺可视化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预制和装配过程中。

设计师可以通过可视化模型进行构件的优化设计,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同时,可视化还能够为工人提供具体操作指导,加快装配速度和减少错误率。

二、模拟仿真技术2.1 模拟仿真概述模拟仿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建立虚拟环境,并通过运行相应的算法来模拟实际场景下的物理过程。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技术来模拟各个节点的组装顺序、力学性能等。

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可以评估装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

2.2 模拟仿真方法为了进行施工工艺的模拟仿真,需要首先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多体动力学等。

然后,通过选择适当的计算软件和算法,将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最后进行仿真运算。

2.3 模拟仿真应用模拟仿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进行力学和结构分析,可以预测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承重能力、稳定性等方面的隐患。

同时,模拟仿真还可以帮助优化施工路径和流程,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基于网络的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与实现

基于网络的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与实现

基 于 网络 的三维 可视 化 仿 真 技 术 研 究 与 实 现
白 留 星, 文 龙 , 勇 飞 张 王
(国 电大 渡 河 深 溪 沟水 电有 限公 司 , 川 汉源 6 5 0 四 I 2 3 0)
摘 要 : 大 渡 河 深 溪 沟 水 电站 大 坝 混凝 土 浇 筑模 拟 为 背景 , 以 尝试 将 网 络 编 程 技 术 引入 到 三 维 可 视 化 仿 真 研 究 中 。利 用 法 国 D sa h S s m 公 司开发 的 C T A软 件建 立 了大 坝 三 维模 型 , 绍 了仿 真 模 型 的 构 造 方 法 及 仿 a su y t e A I 介 真 计 算 分 析 步 骤 。 模 型 的 应 用 实现 了施 工 过 程 可 通 过 计 算 机 We b界 面 动 态 展 示 和 数 据 查 询 , 型 的 成 功 运 模 用证 明 了将 网络 技 术 、 维 可视 化 技 术 与仿 真 计 算相 结合 用 于 水 电 工程 施 工过 程 模 拟 是 可行 的 。 三
1 基 于 网络 的三 维 可 视 化 仿真 技术 构 成 框 架
基 于 网络 的三维 可 视 化仿 真技 术 , 是 将 网 络编 就
程技 术 、 三维 图像 处理 技术 和仿 真技术 相结 合 , 使仿 真 计算 成果 能够 通过 网络 平 台 , 动形象地 展示 出来 , 生 方
便用 户查 询并 按照 权 限 实 现 数据 共 享 、 程 共享 。技 远 术构 成框 架如 下 : ( )采 用 法 国 D sa lS s m公 司 开发 的 C TA 1 asut yt e A I 平 台建立 大坝 三维模 型 , 基 于 C TA提供 的二 次 开 并 A I
等一些非 工程 系统 领 域 。特 别 是 近年 来 , 算 机仿 真 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7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7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3)0720119208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李景茹1,2,钟登华2,刘志新3,吴晓光3(1.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天津,300072;2.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摘要: 提出了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原理,并介绍了在G IS系统和V C++的基础上集成开发的仿真软件,实现了可视化技术与仿真技术的有机结合Λ通过该软件对大坝施工的不同方案的比选,确定了最为经济合理的机械配套方案,并得到了相应的坝块浇筑顺序、机械利用率、施工浇筑月强度等指标,同时将复杂的施工过程用运动的三维画面形象地描述出来,为全面地掌握复杂施工过程提供了快捷的途径,极大提高了混凝土坝施工组织设计的现代化水平Λ关键词: 混凝土坝施工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 IS);可视化仿真;三维动态演示中图分类号: T P391.9 文献标识码: A T h ree2D i m en si on D ynam ic V isual Si m u lati onand Op ti m izati on fo r Concrete D am Con structi on P rocess L I J ing2ru1,2,ZHON G D eng2hua2,L I U Zh i2x in3,W U X iao2guang3(1.Co llege of A rch itectu re and C ivil Engineering,Shenzhen U n iversity,Shenzhen518060,Ch ina;2.Schoo l of C ivil Engineering,T ian jin U n iversity,T ian jin300072,Ch ina;3.N o rthw est H ydroelectric Investigati on In stitu te,State Pow er Co rpo rati on,X i’an710001,Ch ina)Abstract: T h is paper p resen ts the theo ry of th ree2di m en si on dynam ic visual si m u lati on fo r concretedam con structi on p rocess firstly.T hen the softw are w h ich is developed on the in tegrati on ofvisualizati on techn ique and si m u lati on techn ique,that is,on the com b inati on of G IS and V isual C++isin troduced.A fter si m u lating of differen t con structi on conditi on s by th is softw are,the reasonab le andeconom ical schem e of equ i pm en t set can be determ ined.Co rrespondingly o ther param eters such as thecon structi on o rder of dam b lock,the efficiency of equ i pm en t,the mon th ly in ten sity of concretecon structi on are ob tained.A t the sam e ti m e,the comp lex p rocess of dam con structi on is dynam icallydemon strated by th ree2di m en si on an i m ati on p roviding a pow erfu l too l fo r qu ick ly and comp rehen sivelyunderstanding the comp licated p rocess.T he app licati on of the softw are w ill be trem endou sly conduciveto modern izati on of design and o rgan izati on of dam con structi on.Key words: concrete dam con structi on system;geograh ic info rm ati on system(G IS);visualsi m u lati on;th ree2di m en si on an i m ati on1 引言混凝土坝浇筑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工期和安危Λ混凝土坝浇筑施工过程受自然环境、结构型式、工艺技术和组织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Λ只有周密的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充分协调各个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浇筑施工进度计划,才能保证施工高效、经济的进行Λ但由于混凝土坝浇筑量大、浇筑块数以千、万计,浇筑块之间的施工约束条件十分复杂,使人工安排浇筑块、浇筑顺序几乎成为不可能Λ传统的方法是凭经验用类比的方法按月升高若干浇筑层和混凝土浇筑强度等指标来控制施工进度Λ这种方法由于缺乏系统的定量计算分析,在论证施工收稿日期:2002204204作者简介:李景茹(1977-),女(汉),辽宁省鞍山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系统分析与管理,Em ail:lijr2000 @;钟登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 ail:dzhong@阶段的筑坝进度以及各坝段升高过程是否能满足大坝施工各方面的要求时总感论据不足Λ随着计算机和系统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有可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对混凝土坝施工的动态过程的模拟试验,同时利用先进的可视化手段直观形象地反映仿真成果Λ本文首先阐述了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原理,然后介绍了将地理信息系统(G IS )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开发了混凝土坝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软件Λ利用该软件可预测不同施工方案下混凝土坝施工进程和各项定量指标,为制定合理的混凝土坝施工进度计划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决策依据Λ同时,通过直观形象的三维演示画面反映了施工系统复杂的时空关系,从而为大坝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一个交互的可视化分析手段Λ2 基于G IS 的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原理2.1 可视化仿真可视化即科学计算可视化[1],就是把计算机中所涉及的和所产生的数字信息转变为直观的、以图像或图形信息表示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呈现在研究者面前,使他们能够观察到传统意义上不可见的事物或现象;同时还提供与模拟和计算的视觉交互手段Λ可视化的目的是依靠人类强大的视觉能力,促进对所观察的数据更深一层的了解,挖掘出事物潜在的内部联系[2,3].可视化仿真是将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系统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仿真技术Λ它具有迅速、高效、直观、形象的特点Λ可视化仿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仿真计算中产生的结果转换为图形和图像形式;二是仿真交互界面可视化Λ2.2 基于G IS 的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数字模型的构造2.2.1 G IS 的可视化原理地理信息系统[4,5]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地理信息的计算机技术系统ΛG IS 的可视化过程,即实现模拟数据到图像的变换,分为三个子过程:1.数据操纵Λ数据操纵主要完成数据的过滤,是原始数据的加细或增强,并转化为适合后续可视化操作的表示形式Λ2.可视化映射Λ可视化映射将数据过滤导出的数据转换为抽象可视化对象(AVO ),体现为各种可视化技术ΛG IS 的可视化过程是基于信息处理的,模型以信息链的形式表示,并存放在数据库中Λ3.绘制Λ绘制将AVO 转换为可显示的图象Λ可以利用G IS 强大的动画及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模拟数据、仿真过程的可视化表达Λ2.2.2 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数字模型的构造利用G IS 强大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来表现复杂混凝土坝施工工程是具有极大优越性的ΛG IS 特有的空间数据组织形式能够充分反映混凝土坝施工系统复杂的空间关系和施工过程Λ通过建立坐标系,把现实世界的事物在计算机中对应位置重现出来,及建立实体的数字模型,并按照一定方式将实体与其属性一一对应,从而反映实体的静态空间特征Λ同时利用过程信息,生成三维动画,为描述复杂的施工过程提供可视化手段Λ混凝土坝施工系统的三维可视化仿真数学模型的建立分为两个步骤Λ首先建立数字地形模型D TM (D igital T errain M odel )Λ数字地形是整个施工系统布置和活动的场所,是三维图像展示的重要“背景”Λ通过人工输入或扫描仪、数字化仪等将地形原始数据(等高线)输入到系统,经过数据过滤后转化为三维矢量数据,进一步生成三维模型Λ利用内插手段,可以生成更高精度的D TM ΛD TM 在经纹理、光照等图先渲染操作,即生成逼真的坝区数字地形模型Λ然后建立混凝土坝施工系统中建筑物的三维实体模型ΛG IS 中提供了po in t ,line ,po lygon 三种最基本的形(shap e ),利用它们可以反映任意复杂的对象Λ由于实际应用中,我们只关心建筑物的几何形状的描述,建筑物是通过多个面围成的曲面体来表现的ΛG IS 的3D 模块提供了实现三维图形的拓扑运算、绘制、渲染、纹理和显示的功能Λ与地形模型不同的是,实体模型尚需反映其属性信息Λ实体与属性的一一对应可以利用G IS 的空间数据组织结构来实现Λ另外为了体现施工的动态911第7期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02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7月过程,在反映实体的数据结构中还应包括时间特征,以便在三维演示中根据时间顺序调用不同的实体单元组成施工面貌Λ2.3 混凝土坝施工系统仿真原理2.3.1 混凝土坝施工系统描述混凝土坝施工过程是一个从混凝土制备、混凝土运输到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可据此将混凝土坝施工系统划分为混凝土拌和子系统、混凝土运输子系统和混凝土浇筑子系统三个子系统Λ在假定混凝土工料充足或满足一定保证率条件下,可以只考虑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即浇筑机械通过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将混凝土料从供料平台运至指定坝块的过程,以及各坝块从作业准备(拆立模板、敷设冷却水管、架设钢筋等)、混凝土入仓、平仓振导到混凝土养护的工艺流程,这两个过程在混凝土入仓工作产生交叉,其它工作平行进行Λ下面以缆机浇筑方式为例,建立混凝土坝施工系统仿真数学逻辑模型Λ2.3.2 系统仿真的数值逻辑模型1.仿真目标系统仿真寻求的目标是:在满足各种约束限制条件下,安排混凝土大坝筑块的浇筑顺序时,使大坝的浇筑工期最紧凑,或使缆机停顿最少Λ2.约束条件[6,7]1)确定拟投入缆机的原则按模拟最小时钟原则,准备投入缆机的机械号s应按下式选择ΖT(s)=m in{T(i)} i=1,2,…,n a式中T(i)为缆机的模拟时钟时间;n a为缆机总数Ζ2)确定拟浇筑的筑块号(i0,j0,k0),其中i0为坝段号,j0是仓号,k0是浇筑层次号①考虑坝体升高原则Ζ坝体升高应按施工条件确定其优先权Ζ通常是优先选择当前可浇筑块中高程最低的块,以使坝体均匀上升Ζ此时可按下式选择坝块(i0,j0)ΖH(i0,j0)=m in{H(i,j)} i=1,2,…,n c;j=1,2,…,n cd(1)式中H(i,j)为第i坝段第j仓的已浇筑高程;n c为坝体划分成的坝段数;n cd为n c坝段的仓数Ζ②检查筑块是否在缆机的控制范围内Ζ设Y轴沿水流方向且正方向朝下游ΖY s(i0,j0,k0)≥Y u(s),且Y x(i0,j0,k0)≤Y d(s)(2)式中Y s,Y x为筑块上、下游面的坐标;Y u,Y d为缆机可浇筑范围的上下游坐标Ζ③考虑时间约束应满足下式对于基础块T(s)≥T f(i0,j0)+T s(3) 对于非基础块T(s)≥T e(i0,j0,k0-1)+T w(4)或T(s)≥T e(i0,j0,k0-1)+T a+T s(5)式中T f为选定坝块所坝段基础处理完毕时间;T s是立模所需时间;T e表示拟浇筑块下层的筑块浇筑完毕时间;T w为下层筑块要求的间隔时间;T a表示立模所需时间;T s表示混凝土硬化时间Ζ④考虑相邻坝快间允许高差的限制H(i0,j0)+h≤H(i t,j t)+h l i t=i0-1或i0+1 j t=j0-1或j0+1(6)式中h是浇筑层厚;h l是相邻块允许高差Ζ⑤缆机浇筑时相互干扰的限制Ζ当两台缆机浇筑不相关的两个筑块时,应使两台缆机间保证有最小安全距离Y m(i1,j1,k1)-Y m(i2,j2,k2) ≥s l(7)式中Y m是筑块中心的y轴坐标;s l是缆机间允许最小安全距离Ζ选择的拟浇筑块除应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检查相邻块未拆模部分是否影响该块浇筑Ζ此外,也应满足施工中各种特殊要求,诸如岸坡坝段的浇筑限制、基础灌浆的时间影响、汛期坝身过水及坝身孔洞对筑块浇筑的限制等Ζ2.3.3 系统仿真流程混凝土坝施工由于是分缝分块浇筑,往往有成百上千个浇筑块,同时有多台不同类型的浇筑机械同时工作Λ在浇筑施工过程中,每浇一个坝块都应首先选择一台浇筑机械,再选择一个坝块进行浇筑Λ选择机械的原则是找最早空闲的机械,为此需要对浇筑机械设置模拟时钟,并按时钟进行排序Λ选择坝块的原则是对某一台机械在其工作范围内选择最适宜的可浇块进行浇筑Λ所谓最适宜的可浇块在一般情况下是指某机械范围内满足当前大坝施工一切要求和约束条件的高程最低的筑块Λ在有特殊施工要求的坝段,亦可考虑安排特殊坝段进行浇筑Λ在仿真进程中某时刻没有可用机械或有机械但没有可浇块,则仿真时钟继续推进,仿真进入下一个循环Λ按此步骤反复进行仿真,最终将所有坝块浇到既定高程Λ混凝土坝施工系统仿真流程如图1所示Λ图1 混凝土坝施工系统仿真流程3 混凝土坝施工系统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3.1 总体结构G IS 与系统仿真的结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为“融合式(M elting Po t )”,这种集成方式尽管两者间数据传递方便高效,操作简单,但开发费用高,周期长;另一种集成方式是通过建立两者的扩展模块(如121第7期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W indow s 的DD E 技术和调用动态连接库或数据文件接口)来实现彼此间数据相互交换和信息共享,此方式开发简便,费用低廉,而且由于两者的相对独立性和可扩展性,便于系统的维护及进一步开发Λ本系统采用后种结合形式Λ基于这样的结合方式,建立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Λ图2 混凝土坝施工系统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软件总体结构图3.2 功能实现 本软件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混凝土坝浇筑施工过程,能提供一定时间段内坝体筑块施工过程、施工强度、各坝块相应信息、大坝上升面貌、各台机械的使用情况等,主要由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组成:1.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模块数据包括地形和建筑物布置及形状、尺寸、属性数据等Λ本系统的空间数据可采用文件输入的方式采集,如将CAD 文件导入G IS 系统,用于生成地形模型;通过导入表格等手段输入属性信息,并区别空间数据,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Λ本软件中G IS 系统与V C ++软件包进行数据交换是数据管理的一大特色,G IS 提供的面向对象编程工具语言,不仅可以对原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而且与其它程序的接口能力十分强大Λ本软件系统充分利用V C ++软件强大的计算、分析功能,编写仿真程序,由该仿真程序计算生成关于混凝土坝浇筑的详细信息表,包括坝块的浇筑顺序、开浇时间、持续时间等属性,并以数据库的形式生成电子表格,将这些表格传送至G IS ,G IS 将这些表格作为原始数据由G IS 语言编程生成原始数据库,再通过编程将原始数据库精简,逐条读取里面的纪录,生成便于管理、操作的空间及属性数据库,发挥两种软件的优势,大大增强了系统功能Λ2.自动分块计算模块对提供的划分好纵缝和横缝的坝体CAD 文件,按照不同约束区坝块分层厚度要求,自动划分坝块,并计算坝块控制点坐标Λ3.坝体体积计算模块本软件可以根据自动分块后得到的坐标计算出每个坝块的体积,由此得到坝体总体积及分布体积Λ查询分布体积时只要输入欲查询部分坝体的起止坝段号、起止仓号和起止高程并增加到体积查询条件列表,即可自动计算出相应的体积显示于屏幕上Λ4.仿真计算模块仿真计算模块是本软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前文介绍的仿真思想采用V C ++语言编写的Λ采用本软件可以在施工前预测未来的施工进度,也可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实时预测进度偏差Λ前者22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7月有利于制订施工进度计划,后者为施工现场的动态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Λ5.三维显示模块利用G IS 建立混凝土坝施工系统三维模型,可以根据观察者的需要,对该模型绕X ,Y ,Z 三轴任意旋转、缩放,改变视点的位置和观察方向,透视显示,或选取一定的线路进行穿越漫游Λ同时也可灵活地按需要显示专题层,从而增进对整个混凝土坝施工系统的全局理解Λ6.坝体浇筑过程三维动态演示模块基于G IS 的三维动态演示是对任意时刻系统仿真面貌的再现,它反映了仿真系统内部数据场的动态变化过程Λ利用上述与仿真数据交换得到的施工信息数据,在G IS 中生成系统某环节动态变化单元i 对应的图远在任意时刻t 的面貌v i (t ),则t 时刻的施工整体面貌可表示为V (t )=6ni =1v i (t ),n 为总的图元数Ζ其中,v i =f i (x i ,y i ,z i ,t ),表示在动态施工过程,包含时间信息的i 图元的几何形状,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Λ把工程施工任意时刻的整体面貌储存在图形库中,并与其一一对应的属性数据建立联系,从而在动画演示时,按时间顺序读取图形库中的形体数据及相应的属性信息,不断更新绘图变量和属性变量赋值,并不断刷新屏幕显示Λ这样高速地显示一系列静止图像,当图像快速连续时,由于视觉的暂留,从而实现了整个混凝土坝施工过程的三维面貌及相应信息的动态显示Λ7.信息可视化查询模块G IS 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功能,利用它可以查询任意时刻的坝体上升面貌及相应的信息Λ通过仿真得到的各个坝块的浇筑顺序及其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等属性,同时联合已有的几何形状属性、坐标属性等生成数据表格,据此可得到各时刻的施工面貌,把它存储在施工图形库中并与其属性建立一一对应关系Λ用户只要指定查询时间,就可查询到对应的记录,利用G IS 的条件查询和图形显示机制,显示出该时刻混凝土坝施工面貌及相应施工信息Λ8.报表输出模块仿真计算结果除了用G IS 以三维形式直观显示,还包括大量文字、表格和曲线,用来对施工过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比较Λ本软件系统主要输出结果有坝块浇筑顺序、坝体工程量、机械利用率、施工浇筑月强度、浇筑强度累计曲线、坝体月升高高度等Λ4 应用实例4.1 工程概况拉西瓦水电站大坝为双曲拱坝,坝高250米,布置有3个表孔,2个深孔和2个底孔,总浇筑方量为234.2万方Λ大坝分为24各坝段施工,采用高速缆机通仓浇筑Λ缆机单层布置,设一条供料平台Λ在基础约束区,坝体分层厚度为1.5m ,弱约束区分层厚度为2.0m ,脱离约束区为3.0m ;浇筑铺层厚度0.5m Λ混凝土浇筑开始6个月后进行坝体接缝灌浆Λ采用罐容9m 3高速缆机通仓浇筑.4.2 仿真结果分析采用本软件系统,可以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比选Λ表1显示了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数量情况下的施工情况Λ大坝施工从第4年10月开工,发电高程为2380.0m Λ表1 不同施工方案的比较方案方案1(2台缆机)方案2(3台缆机)方案3(4台缆机)大坝施工总工期第8年10月3日第8年6月5日第8年5月26日达到发电高程的时间浇筑最低高程(m )第7年10月底第7年6月底第7年6月底2380.02379.02380.5达到发电时接缝灌浆高程的时间浇筑最低高程(m )第7年10月底第7年6月底第7年6月底2361.02358.02361.0由表1可以看出,方案二和方案三总工期为44个月,而方案一总工期为48个月Λ根据设计首台机组321第7期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发机时间、高程及接缝灌浆要求,仅方案二、三能够满足要求Λ方案三比方案二增加一台缆机,在工期及形象进度上差别不大,表中方案二在第7年3月底与第7年6月底坝体最低高程都处在第4坝段(此时第3坝段尚未开始浇筑),而且第4坝段也达到2358与2379高程,不影响发电要求Λ对于方案二与方案三工期之间差别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由拉西瓦特殊的地形决定的,拉西瓦所在峡谷陡峭,因而施工场地范围小,尤其在谷底部分,可浇筑的坝段较少,缆机在浇筑过程中会因选不到合适的坝块而处于闲置状态,而且缆机越多,干扰也就越大,同时闲置的机会就更多,利用率也就越低Λ因此,方案三相对方案二没有优势可言,而且还增加缆机投资Λ另外,方案一采用2台缆机,工期比方案二延长四个月,不仅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要到10月底才能达到发电高程,此时还要进行接缝灌浆,不利于蓄水发电,另外,由于6月份汛期水位为2370m,此时,坝体高程才2361m,不满足导流度讯要求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推荐采用3台缆机进行浇筑Λ其对应的缆机利用率及浇筑方量见表2,混凝土月浇筑强度、逐月累计浇筑方量曲线见图3Λ同时对仿真结果实现三维动态演示及三维可视化查询,图4是大坝施工面貌立面图,图5-图6是大坝施工典型时刻的面貌Λ图3 混凝土月浇筑强度、逐月累计浇筑方量曲线图图4 大坝施工面貌立面图表2 3台缆机方案的年浇筑方量及平均利用率年份1#2#3#浇筑方量(m3)平均利用率浇筑方量(m3)平均利用率浇筑方量(m3)平均利用率总浇筑方量(m3)111064.10.08018718.20.1317784.00.05313920.5 2204039.10.313229137.10.33493181.30.141526357.52 3254092.20.346316073.90.428216050.80.283786216.8 4197221.90.224309200.60.351319268.60.363825691.1 527056.30.07452914.00.12764435.10.16445350.54峰值38517.20.56443819.730.60840565.00.60842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7月图5 大坝第6年6月底面貌图6 大坝第8年12月底面貌5 结束语本文提出了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原理,并介绍了在G IS 系统和V C ++的基础上集成开发的仿真软件,实现了可视化技术与仿真技术的有机结合Λ通过该软件对大坝施工的三种方案进行了比选,确定了采用3台缆机浇筑方案最为经济合理,同时得到了该方案的坝块浇筑顺序、机械利用率、施工浇筑月强度等指标,并将复杂的施工过程用运动的三维画面形象地描述出来,为全面地掌握复杂施工过程提供了快捷的途径,极大提高了混凝土坝施工组织设计的现代化水平Λ参考文献:[1] 李晓梅,蔡勋,汤红波.并行与分布式科学可视化研究与实现[J ].自然杂志,1996,18(4):232-236.[2] A bouR izk S ,M ather K .Si m p lifying si m u lati on modeling th rough in tegrati on w ith 3D CAD [J ].Jou rnal Con str Engand M gm t A SCE ,2000,126(6):475-483.[3] Koo B ,F ischer M .Feasib ility study of 4D CAD in comm ercial con structi on [J ].Jou rnal of Con structi on Engineeringand M anagem en t ,A SCE 2000,126(4):251-260.[4] 胡鹏,黄杏元,华一新Λ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 ].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 钟登华,刘东海.基于G IS 的施工导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J ].水力发电,2001(1),56-59.[6] 朱光熙.二滩水电站双曲拱坝混凝土浇筑的计算机模拟[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5,5(3),25-32.[7] 孙锡衡,齐东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计算机模拟与程序设计[J ].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521第7期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