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教案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科学概念(1)不同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2)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
(3)蚕豆种子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研究(4)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目标2、过程与方法(1)收集种子,综合运用感官比较种子特征。
(2)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了解其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重点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特点难点解剖种子过程并对内部结构进行比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屋子红帐子中间坐着个白胖子(打一果实)2、“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红帐子”“白胖子”指的是花生种子的哪一局部呢?让我们一同探索种子的奥妙吧。
讲授新课一、聚焦绿色着花植物,全球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
它们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探索(一)观察种子外形特征1、提出问题我们收集到哪些植物种子?种子的外部有怎么的特征?2、观察提示眼看:形状、色彩、大小手摸:软硬、光滑程度鼻闻:气味回答以小组为单元提出课堂探讨任务收集种子,综合运用感官比较种子特征。
教师活动回答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猜谜语:花生创设问题情境,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4窥察各类种子注意:有的种子有毒,在不了解情况下不要去品尝。
3、种子观察记录比较不同点比较共同点画出想象中种经由过程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部结构,初步了收拾整顿窥察记录4、这里有几栽种物种子,你认识它们吗?(展示图片)明确:稻谷、绿豆、黑芝麻。
5、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吗?明确:(1)颜色不同蚕豆和绿豆:绿色花生和赤豆:偏红色黄豆和稻谷:黄色黑芝麻:黑色白扁豆:白色(2)大小不同黑芝麻比较小,蚕豆比较大。
2024新教版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2篇)

2024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是从“观察凤仙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电路”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已对四年级4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
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可以说: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已明显增强。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
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
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在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采用单元考核、常规积分、小组互评的评价方法。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学生活动手册中记录种子内部结构的内容,要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以及观察到的干种子与浸泡过的种子的内部结构。
2.做种子贴画,可以先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设计图,再将种子粘贴上去。
也可以根据设计图,在另外一张纸上制作种子贴画。
【作业设计】1.(绍兴·判断)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子叶,子叶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2.(温州·选择)在观察植物的种子过程中,下列方法不需要用到的是(B)。
A.用放大镜观察B. 放到嘴巴里面尝C. 剥开种子观察3.植物的根是由环根发育而来,茎和叶由胚芽发育而来,大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由子吐提供的。
【教学反思】这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学习,我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并且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注意到不同植物的种子都有胚这一结构。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节课的学习,从种子的研究出发,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2课时种植凤仙花【教学反思】在制作种植杯时,有些学生下种比较随意,我中途指导某个学生注意种子的放置方向后,有些学生就把种脐都朝着一个方向了,反复调整位置,影响了种植杯的效果。
这个环节其实不去提示,学生的种子放置方向反而很齐全。
第3课时种子长出了根【教学反思】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
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不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基础稍微弱一些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实验演示和视频演示,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4课时茎和叶四、拓展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
1.用课件展示不同形态植物叶的图片,提问:它们的叶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叶的形态不同?2.用课件展示不同形态植物茎的图片,提问:它们的茎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墓的形态不同?3.小结;不同形态的叶和董与它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

思考、交流
根据探索的结果分享交流在电路中,电流动的路径是怎样的。最终明确电路是一个闭合回路。
板
书
设
计
教学后记:
赵各庄小学课堂教学电子教案
展示、交流探究结果
根据探索结果,总结归纳出小灯泡点亮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教学后记:
赵各庄小学课堂教学电子教案
教学内容
(课题)
3、《简单电路》
主讲教师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简易电路的组成。
情感目标
1.用电池盒和灯座以及开关点亮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重点
了解电路的组成部分,并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灯泡 、导线、电池 、电池盒、灯座、开关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能力目标
了解灯泡的工作原理,感受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
情感目标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的乐趣。
思考、交流
四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教科版)【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四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教科版)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学习目标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
学习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
学习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学习准备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温故互查:
矿物的光泽分为哪几种情况?
设问导读:
你学习了哪些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方法?
合作探究:
1、它们是什幺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2、确定“身份”
①阅读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
②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它们分别属于什幺矿物。
说说我们是根据它们的哪些性质做出判断的?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声音可以在气体与固体中传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利用下面这个活动找到答案。敲击音叉,将音叉浸入到水中,人耳贴紧水槽,可以清晰的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研讨: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总结: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宇航员在宇宙中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联系。
三、探索
任务一:
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任务二:
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任务三:
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任务四:
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研讨:
1、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拓展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任务三:
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发声的原因。
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发声。
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或者沙粒,观察其它物体在鼓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振动。
任务四:
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
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证明音叉的振动,如在音叉侧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中,观察振动现象。
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4、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同步表格式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同步表格式教案(全册)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提供一个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这份教案覆盖了整个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内容,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安排研究和教学活动。
教学主题和单元教案按照教材中的教学主题和单元进行了组织。
以下是本教案所涉及的教学主题和单元:1. 主题:观察实验与科学知识- 单元1:昆虫的形态和性- 单元2:内外部分化的植物生长2. 主题:物质的状态和变化- 单元3:物质的固态特征及变化- 单元4:物质的液态特征及变化3. 主题:声音和光的传播与利用- 单元5:声音的传播与利用- 单元6:光的传播与利用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附带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认识科学知识和规律。
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惯。
教学活动教案中还包括了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这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课前导入、知识讲解、实验设计、讨论引导、小组合作等,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全面能力。
教学评价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教案提供了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总结本教案提供了一份全册的针对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同步表格式教案。
教案覆盖了教材中的各个教学主题和单元,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组织和安排科学学习和教学活动。
同时,教案还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内容,以全面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
新版PEP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表格)

新版PEP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设计(表格)
以上是新版PEP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表格,共包含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包括了题目、目标、所需时间、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等要素。
通过这个教案设计,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体
通电、电路结构、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变化规
律以及简单电路的安全性等科学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处理问题、推理、总结、归纳和安全意识等能力。
教学
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讨论、实例分析、总结、复习和测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1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解释静电现象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学习重点解释静电现象学习难点认识正负电荷学习准备塑料梳子、碎纸屑、气球、细线、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合作探究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导学过程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4)小结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巩固练习: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2、电荷有什么性质拓展延伸: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导学反思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2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点亮小灯泡学习目标1、掌握科学概念。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学习重点正确连接电路学习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学习准备导线小灯泡电池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1、什么是静电现象。
2、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合作探究1、小灯泡的构造1)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2)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3)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导学过程3、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4、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并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小组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3)分析接亮的共同点巩固练习: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不会亮拓展延伸: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起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直接用家里或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导学反思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3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简单电路学习目标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理解什么事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重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学习准备小灯座、电池盒、1号电池、导线、小灯泡、记录纸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一)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导学过程3、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2、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巩固练习: 请你画一个简单电路图。
拓展延伸: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简单电路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导学反思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4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电路出故障了学习目标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3、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用电路检测器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学习重点会探究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
学习难点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学习准备小灯泡、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电路检测器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理解完整的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合作探究(一)什么地方出故障了?1、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二)做个电路检测器:导学过程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2、学生小组合作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的方法。
5、学生小组讨论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应注意哪些问题,汇报交流6、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分组汇报。
7、强调安全事项巩固练习:(1)、电路接通时,电流从电池的极流出,经导线通过小灯座,回到电池的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2)、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电流通过。
当电路中有一部分出了时,电流就会(3)、电路检测器是一种检测的工具,用它可以检测的电路。
拓展延伸:如果家里的日光灯不亮了,能不能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为什么?你能用其他方法检测吗?板书设计电路出故障了回路故障电流中断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电路检测器导学反思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5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导体与绝缘体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2.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学习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习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学习准备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二人小组互查电路检测器的作用2、一根电线,外面是一层塑料里面是铜丝,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哪一部分可以使电流通过让小灯泡发亮。
①教师演示;②学生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合作探究(一)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1.预习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物体称为导体?什么物体称为绝缘导学过程体?(2)我们利用导体做什么?我们利用绝缘体做什么?(3)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4)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2.请学生把预习成果和大家分享。
3.请生上台来向演示一遍检测橡皮的过程?(二)分组试验:检测20种物品,经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检测过程1.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巩固练习: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2.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拓展延伸:1.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是绝缘材料?2.插头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3.我们用电时,应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导学反思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6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做个小开关学习目标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用绝缘体来做。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学习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学习准备手电筒、干电池,橡皮、图钉、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红灯、绿灯和黄灯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请四人小组快速完成一个用一个电池、两根导线、一个灯泡,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电路图。
2.我们用什么办法控制灯泡的亮灭呢?。
合作探究1、观察手电筒组成材料。
小组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动手操作做个小开关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导学过程亮和灭?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制作红灯、绿灯和黄灯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
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在装置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交流展示并汇报小组长展示本组制作的红绿灯。
巩固练习: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拓展延伸: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与漏电保护开关等知识,教育学生要安全用电。
板书设计做个小开关开关连接或断开电路导体绝缘体做个小开关控制红绿灯导学反思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7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学习目标1、了解电的通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在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
学习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学习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学习准备电路检测器、四个接线头的盒子、记录单;电池、小灯泡、导线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演示通路和断路两种情况,复习有关电路的基本知识。
2.揭题。
合作谈究灯泡的连接方式。
1.提出任务:把两个灯泡、一个电池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灯泡都能发光。
尝试不同的连接方法。
然后进行比较,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2.小组实验,选择完成的案例准备演示。
3.分别实物投影演示两种案例,板书电路图,揭示“串联和并联”的名称。
4.交流: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有何不同的效果?导学过程5.联系生活中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