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的研究进展

· ·3 0 8
C h i nJE v i dB a s e dP e d i a t r J u l y2 0 1 1 , V o l 6 , N o4
1 7 ] L e n e v a 等[ 对阿比多尔耐药病毒变异株的研究表明, H A 2
F N的产生, 在给药后 明, 正常小鼠口服阿比多尔后可诱导 I 1 8h 达高峰, 并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促进正常 和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增强其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功能。
- 1 有学者分别用阿比多尔 1 0 0 、 3 5 0和 12 0 0m g ·k g · - 1
- 1 - 1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武汉, 4 3 0 0 3 0 通讯作者 方峰, E m a i l : f a n g f e n g 5 6 @h o t m a i l . c o m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 0 1 1年 7月第 6卷第 4期
2 , 3 , 1 8 ~ 2 0 ] H 6 N 1和 H 5 N 1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 。
亚基的单个氨基酸替换会使阿比多尔抑制膜融合的作用减 弱, 因此进一步确认其作用位点位于 H A 2亚基。近年来, 1 N 1 、 H 2 N 2 、 H 3 N 2 、 H 9 N 2 、 国内外研究表明, 阿比多尔对 H
d 对大鼠进行连续 4周的长期毒性实验, 发现 1 0 0和 3 5 0 ·k g ·d 组大鼠的一般状况、 体重、 进食量、 血液学、 m g
中药抗流感病毒机制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流感
中药
机制
机体 完 整 的一 种 方 式 , 宿 主 细 胞 的 大量 凋 亡 , 可导 致 机 体 组 但 又
流感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人群普遍易
维普资讯
・
9 8・ 8
中国中医急症 20 0 7年 8月第 l 6卷 第 8期 J T M. u. 0 7 V 11 , o8 E C A g2 0 , o. 6 N .
・
综
述
・
中药抗流感病毒机制研究 进展
杨殿福 徐泊文 指导 郝 钰 。
以 及 巨噬 细 胞 的吞 噬作 用 , 除被 流 感病 毒 感染 的细 胞 , T 清 C L作
用于靶细胞后 , 本身也 因表达 F s Fs , a 和 aL 导致活化诱导 的细胞
死亡( CL ) A ID 而耗竭 …1从而降低细胞免疫水平。 , 巨噬细胞吞噬
流感 病 毒 感 染 的细 胞 是 凋 亡依 赖 的吞 噬 作 用 ” 数 目众 多 的巨 , 噬 细 胞被 激 活 ,随 之 产 生 大量 的细 胞 因子 ,进一 步加 重 免 疫 损 伤 。 中药 通 过 抑 制 流 感病 毒 感 染 的 宿 主 细胞 的凋 亡 , 故 而减 轻 免
物质 , 该物质可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活性及膜融合作用 ]如 ,
连翘、 银花、 菊花、 莲 、 芩 、 金 野 黄 黄 大青 叶 、 腥 草 、 鱼 柴胡 、 蒡 子 牛 等 。同 时实 验 证 明 , 多 中药 复 方 药物 具 有 抑 制 病毒 复制 。 以 许 及 直接 杀 灭 病 毒 作 用 1 外 细胞 培 养 和 动 物 体 内 实验 表 明 , 。体 中药 的 这 些 作 用 机 制 系 多 途 径 。 左 丽 等 报 道 黄 芪 A 组 分 阻 断 6 流 感 病 毒 吸 附 感 染 宿 主 细 胞 的 机 制 与 其 抑 制 流 感 病 毒 包 膜 功 能 、 响病 毒 对 敏感 细胞 的吸 附 和 穿 入密 切 相 关 一 , 仅 能 直 影 1不 接灭 活病 毒 ,对 吸 附 于 细胞 表 面 及 进 入 细 胞 内 的病 毒 也 有 抑 制
奥斯他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他韦制剂 。 根据罗氏公 司网站公布的信息 , 在起病后 2 4小 时 内服用 奥 司他 韦 的患 者 ,病 程会 减短 3%一 0
4 %, 0 病情会减轻 2%, 5 作为预防用药 , 奥司他韦对 流感病毒暴露者 的保护率在 8 %一 0 0 9%之 间。20 04 年 2 4日, 月 中国卫生部印发了《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f 试行1,推荐达菲为对禽流感病毒 H N 和 H N 》 51 92 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 世界卫生组织于 2 0 年 2 04 月透
第 1 5卷 第 1 期
口岸卫生控制
奥斯他 韦等抗流 感病 毒药 物的 应用现状和 其耐药机 制研 究进展
王 晓中 辽 宁出入境 检验 检 疫局 ( 大连 , 10 1 16 0 ) 中图分类 号 R 1 . 文献标 识码 51 7 B
1 流感病 毒 流行 性感 冒简称 流 感 , 由黏液 病毒 科 的 R A 是 N 流行性 感 冒病 毒引 起 的一种 以 急性 呼吸道 感染 为 特
特 敏福 , 国台湾译 为 克流 感 ) 中 是市 场上 唯一 的奥 司
虽然暂时未有人类之间互相传染的证据 ,但世界各
地 卫 生 部 门正 密 切 关 注 其 引 起 世 界 大 流行 的 可 能 性 。 甲型 病 毒 最 常 见 也 易 引 起 世 界 大 流 行 (a— pn
d m c ) 地 区流 行 (pd mis『 e is及 e ie c )1 l 。
( iatdn ) 于 三 环胺 类 , A型流 感 病毒 有 预 Rm naie属 对 防 和 治疗 作 用 ,且 作 用 强 于 金 刚 烷 胺 。扎 那 米 韦 ( aa vr, 叫瑞 乐 沙 , 于流 感 的预 防 和 治疗 , Znmi )也 i 用 适 用 于成年 患 者和 l 以上 的青少 年患 者 , 2岁 治疗 由
流感治疗中奥司他韦的最新临床研究

流感治疗中奥司他韦的最新临床研究流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
每年流感都会导致大量人群感染,给社会带来重大负担。
在对抗流感病毒的治疗中,药物奥司他韦近年来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首先,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在阻断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项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奥司他韦可有效抑制多种流感病毒株的生长,包括目前广泛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这一发现为奥司他韦在流感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其次,研究人员还发现,奥司他韦对于高危人群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高龄人群、免疫系统受损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袭,症状也更加严重。
然而,通过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显示,奥司他韦对于这些高危人群的治疗效果不亚于其他治疗方式,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更为显著。
这意味着奥司他韦有可能成为治疗高危人群流感的首选药物。
另外,奥司他韦具有出色的抗病毒作用和较低的耐药性。
研究人员发现,在奥司他韦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流感病毒的复制速度明显减慢,病毒株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而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奥司他韦抗病毒效果的持久性更佳,病毒对其的耐药性较低。
这一特点使得奥司他韦成为流感治疗中的热门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奥司他韦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奥司他韦在正常剂量下的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然而,对于儿童、孕妇和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患者,如肝肾功能损害者等,还需要更加严格的监测和使用指导。
总体而言,奥司他韦在流感治疗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以及缩短疾病持续时间方面,奥司他韦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奥司他韦在流感治疗中的疗效,同时深入研究其对不同人群的作用机理和安全性。
相信未来,奥司他韦会在流感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降低流感给社会和个体带来的负担,并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近10年温病方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进展

2 . 1 银翘散 主要药 物组 成有 金银 花 、连翘 、牛蒡子 、 荆芥 、甘草等 ,实 验证实银 翘散有很 好 的抗 流感病 毒 的 功效 。如王文丽[ 1 观察并 比较银 翘散 主要 药 物体外抑 制 流感病毒作用 。银翘散主要 药物 提取物 均具有 一定 预防
第 1 2卷 第 5期 ・ 总第 1 8 1期 20 1 4年 3月 ・ 上 半 月 刊
近1 0年温病方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 究进展※
郑李锐 刘 兰林
( 1 安徽 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 ,合肥 2 3 0 0 3 8 ;2 安徽 中医学院 中医临床 学院,合肥 2 3 0 0 3 8 )
摘 要 :流感病毒是严重威胁人 类健康的一种病原体 ,它能导致流感流行甚 至世界大流行,流感在各个年龄 阶段的人群 中都可能爆发而引
起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中医温病理论方药治疗流感行之有效。 目前 ,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正在积极地展 开,包括 了对单味 药和对
中药复方进行的体 内体外抗病毒研 究等。广 大学者关于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方药研究诸 多,对指导 中医临床防治流感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温病 方药;流感病毒 ;实验研 究;综述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L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0 5 . 1 0 2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一 0 5 — 0 1 6 2 — 0 2
近10年中医药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实验研究进展

地抑 制 流感 病毒 在细 胞 内复 制 , 且 能明显 降 低受感 染小 鼠肺 组织病 毒血 凝滴度 。赵 氏等 t - 实验 研究 表
明 中药复 方正柴 胡饮 在无毒 浓度 1 . 5 6 g / _ 1 、 6 . 2 5 g / [ 分 别对 甲型 流感病 毒 ( F M1 ) 和 乙型流感病 毒有 明显 的 抑 制 病 毒 致 细胞 病 变 作 用 。 吴碧 茼 实 验研 究 表
合肥 2 3 0 0 3 8 )
摘要 :流感病毒性肺 炎是 由流感病毒 引起 的,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 面有独特疗效 ,通过 直接 杀灭或抑制流感病毒 、保护正
常的组织或细胞 、调节细胞 因子 、提 高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关键词 :流感病毒性肺炎 ;实验研究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杀灭 流感病 毒 。 1 . 2 中药复 方 及 其有 效 成 分直接 杀 灭或 拍 制 流 感
病毒
能力极强 , 现 代 医 学 对 其 治 疗 也 只 能对 症 治 疗 为 主。而 中医药 可 充分发 挥其 优势 , 对流 感病 毒性 肺
炎的治疗有独特疗效 。先将近 1 0 年中医药治疗流
段 氏 等 认 为连翘 苷可 以抑 制 甲型 流感 病毒 核蛋 白
( NP ) 基 冈转 染后 表达 。王 氏 一 观察牛 蒡子 提取 物体 外 抑制 甲型流感 病毒 F MI 株作 用 , 结果 显示 牛蒡 子
提 取 物 对病 毒 的抑 制 作 用 随着 药 物 浓度 的 降低 而 逐 渐 减弱 , 且对 感 染流感 病 毒鸡 胚具 有 预 防和保 护 治 疗 作用 。石 氏 通 过 动物 实 验 表 明 , 经过 酸性 提 取物 治 疗 的小 鼠死亡 率 明显 降低 , 鼠脾 T细胞 、 B淋 巴细 胞 刺激 指 数 增 高 , 免 疫 功 能增 强 , 而板 蓝根 中
抗流感药的研发进展及市场情况

抗流感药的研发进展及市场情况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以导致高热、头痛、咳嗽、喉咙痛、鼻塞、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
随着全球化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增加,流感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因此,抗流感药的研发和市场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发进展目前,世界上已经上市或正在研发的抗流感药主要有四类,分别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未分类别的抗病毒药物、神经氨酸复合物受体拮抗剂和RNA内切酶抑制剂。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这两种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但是,它们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需要在感染后48小时内开始治疗才能有效。
未分类别的抗病毒药物如瑞德西韦和索烷司帕等,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
目前,瑞德西韦已经被批准用于COVID-19的治疗,但对流感的疗效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神经氨酸复合物受体拮抗剂如巴拉那韦和拉米夫定等,能够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这类药物的疗效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RNA内切酶抑制剂如貝南韦、貝诺夫韦、藥威亨等,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酶,从而控制病毒的复制。
这类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中已经获得了不少成功,但在流感病毒的治疗中仍需进一步研究。
市场情况随着流感疫情的不断加重,人们对于抗流感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全球抗流感药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据预测,2025年全球抗流感药市场规模将达到8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
当前,欧洲是全球最大的抗流感药市场,占据市场份额的42.8%。
其次是北美市场,占据市场份额的30.3%。
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在抗流感药的研发上,全球的大型制药公司纷纷加大投入力度,争相开发新的抗流感药物。
目前,罗氏是全球最大的抗流感药品生产商,其主要产品包括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此外,阿斯利康、拜耳、默克等国际知名制药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抗流感药的研发和生产。
总的来说,抗流感药的研发和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长,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型药物面世。
抗流感病毒中药研究进展

[] 4 郑筱 萸 . 中药新 药 临床 研 究 指导 原 则 [ . M] 北京 : 国医 药科 中
技 出版社 ,0 2 20 .
[] 5 刘敏 勇 , 容荣 , 聂 邢志 忠 , . 等 针刺 合 中药离子 热导 人治 疗 跟骨 骨刺 10例疗 效 观 察 [ ]上 海 针 灸 杂 志 ,07 2 ( ) 2 2 J. 20 ,6 9 :4—
收 , 快病 变 组 织 及坏 死 骨 质 、 加 筋膜 、 带组 织 的代 谢 , 韧 促 进新 生组织 的再 生 , 从而 达到更 佳 的治疗效 果 。
侧( ) %
有效 无 效 总有敢翠
两 组疗 效 比较 : 见表 2 。
表 2两组疗效 比较
组别 n 治愈 显效
观察 结果 表 明 , 医 结合 疗法 与 单 纯西 医疗 法 对跟 中西
[ 考文献 ] 参
[ ] c m n N H s r a d m c a i lcn ofh e su a 1 B r a n J . i o n e h n a o t o el p rp i g ty c r n
[]Ci Pd tM dSr, 9 ,7 :4 . J . l oir e ug1 0 ( )23 n a 9
实 用中 医药杂 志 2 1 0 2年 5月 第 2 8卷 5期 ( 总第 2 2期 ) 3
O URN AL F O PRA CTI CA L TRAD I ON AL TI CH I NESE EDI NE 201 o .28 No 5 M CI 2V 1 .
4 治 疗 结 果
[ ] ce s A,e c E, ozc . l t hc t l t l y t a 2 Sh p i A L ah R G r aJ Pa a si s e o g , et s y n r i io r ・ i m n , r cl eu s n v w o ele t e J . l r o e ts g a rsl dr i fh t a r[ ] Ci O t p u i ta e e t ir u n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神经氨酸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靶标。由于
构成NA活性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在所有A、B型流 感病毒中高度保守, 不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而改变 结构或功能, 加之流感病毒NA晶体结构的确定, 使 人们在微观上对分子与NA的相互作用有了详尽了 解, 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有利基础。
• 唾液酸类似物
• C-5位取代基
乙酰氨基是这类抑制剂的活性必需 基团。Smith等在对5-位的乙酰基化 合物的一系列修饰中, 合成了一系列 化合物 , 没有发现活性优于扎那米 韦的化合物。
2004年, Alymova等报道了 BCX2855 可以抑制副流感病 毒 (hPIV-3), 但对流感病毒NA 活性不明显。
要。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唾液酸类似物
• C-2位取代基
C-2位的羧基可与NA的S1 区域形成盐桥, 是活性的 必需基团。但羧基的存在 会增加分子的极性, 降低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由于化合物极性比较 大, 因此需要吸入式给药。
扎那米韦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唾液酸类似物
• C-4位取代基
C-4位为胍基取代的化合物, 4-胍基取 代后, 形成了一个多原子探针, 可与 Asp151、Glu119、Glu227和Trp178 产生强烈的分子间作用, 使得该类化合 物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大大增强, 且 不易产生耐药性。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唾液酸类似物
• C-4位取代基
2006年, Li等合成了一系列4-位 被三氮唑类化合物取代的化合 物, 发现化合物10的活性接近扎 那米韦。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 • • • • 唾液酸类似物 苯甲酸衍生物 环己烯衍生物 环戊烷衍生物 吡咯烷衍生物 天然提取物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唾液酸类似物
NA活性位点
NA的活性位点分成S1−S5 5个活性作用区域,N-乙酰神经氨酸类 NA抑制剂环上C-2位、C-4位、C-5位和C-6位对NA的结合至关重
• 神经氨酸酶
• 流感病毒特点:
•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 活。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 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病毒对干燥、日光、 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乳酸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
• 发病机制: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
• 神经氨酸酶(NA)
• 是一个呈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具有水解唾液 酸的活性,当成熟的流感病毒经出芽的方式脱离 宿主细胞之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会经由唾液酸 受体与宿主细胞膜保持联系,需要由神经氨酸酶 将唾液酸水解,切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 使病毒能顺利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继而感染下一 个宿主细胞。因此神经氨酸酶也成为流感治疗药 物的一个作用靶点,针对此酶设计的奥司他韦是 最著名的抗流感药物之一。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苯甲酸类衍生物
• 扎那米韦作为第一个上市的NA抑制剂, 由于其极 性比较大,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加之其通过吸入给 药, 没有口服给药方便, 因此, 开发口服有效、体内 作用时间长的NA抑制剂成为近期药物研究的热点。 其中, 苯甲酸类衍生物因为形状与化学官能团都与 唾液酸类似, 与NA活性位点结合的方式也与唾液 酸类似, 而发展成为一类NA抑制剂。
• 流感病毒侵袭的目标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偶有侵袭肠粘膜的病例, 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 • 病毒侵入体内后依靠血凝素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过吞饮进入胞浆; 进入胞浆之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包含的ss-RNA;ss-RNA 的八个节段在胞浆内编码RNA多聚酶、核蛋白、基质蛋白、膜蛋白、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非结构蛋白等构件;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 素、神经氨酸酶等编码蛋白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上组装M蛋白和包膜; 在细胞核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断复制并与核蛋白、RNA多聚酶等组 建病毒核心;最终病毒核心与膜上的M蛋白和包膜结合,经过出芽释 放到细胞之外,复制的周期大约8个小时。 • 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粘膜充血、 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它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 炎和间质性肺炎
•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 内可分为:包膜、基 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 分
• 核心
• 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 复制这些信息必须的酶。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单股负链RNA。
• 基质蛋白
• 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实际上骨架中除了基质 蛋白 (M1)之外还有膜蛋白 (M2)。M2蛋白具有离子(主要 是Na+)通道和调节膜内PH值的作用,但数量很少。基质 蛋白与病毒最外层的包膜紧密结合起到保护病毒核心和维 系病毒空间结构的作用。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苯甲酸类衍生物
2008年, Zhang等以对氨基水杨酸为 原料, 在2位引入亲脂性基团, 合成了 一系列对氨基水杨酸衍生物, 对H3N2 的抑制活性在32~ 49 nmol·L−1 (IC50) 之间。分子对接 实验表明2位新引入的亲脂性侧链与由 Glu276、Glu277残基构成的疏水性 口袋结合。
•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 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 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
•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
•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 •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苯甲酸类衍生物
1999年, Atigadda等发现在苯环3位引入亲 脂性基团3-戊氧基, 可以引起结构张力, 使5 位胍基与由Glu229、Asp152和Glu120残基 构成的负电性口袋发生静电作用, 而戊氧基 在空间上与Glu278、Arg226、Ala246和 Ile224残基构成的疏水性口袋结合, 此化合 物表现出对A型流感病毒NA的选择性抑制活 性。 可见, 取代的苯甲酸与非芳香性抑制剂同NA 的作用方式类似, 苯环上的亲脂性基团和极 性侧链可以提高对NA的抑制活性。
• 包膜
• 包膜是包裹在基质蛋白之外的一层磷脂双分子层 膜,这层膜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成熟的流感病 毒从宿主细胞出芽,将宿主的细胞膜包裹在自己 身上之后脱离细胞,去感染下一个目标。
• 血凝素(HA)
• 呈柱状,能与人、鸟、猪豚鼠等动物红细胞表面 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故而被称作血凝素。血 凝素蛋白水解后分为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后者可 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前者则 可以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血凝 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血凝素具有免疫原性,抗血凝素抗体可以中和流 感病毒。
2002年, Honda等设计合成了7-烷氧 基系列衍生物。活性测定发现, 烷基 的碳链小于12的化合物对A型病毒NA 的抑制活性较扎那米韦的抑制活性 强, 当碳链长于12时, 抑制活性显著降 低。研究还发现, 去除8, 9-位羟基的 衍生物活性大大降低, 这说明了8, 9羟基在与NA的结合中的重要作用。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唾液酸类似物
• C-6位取代基
• 针对扎那米韦侧链C-7、C-8和C-9位的结构改造, 是近几 年研究的热点。
Bamford等改造C-6侧链得到了 不同链长的N-乙酰神经氨酸类 似物, 活性随羟甲基数目的增多 而增大。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唾液酸类似物
• C-6位取代基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苯甲酸类衍生物
Brouillette等又报道了该吡咯烷 基取代的苯甲酸类似物, 对A型流 感病毒NA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来自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苯甲酸类衍生物
由于三取代苯甲酸衍生物只占据了4个 NA活性位点中的3个, 为了提高其结合程 度, Chand等报道了四取代的苯或吡啶衍 生物系列NA抑制剂, 用羟乙基和肟基来 模拟甘油醇部分, 但这些化合物对NA的 抑制作用令人失望, 可能是这些取代基的 空间指向与甘油醇部分不同, 并且可能会 降低其他取代基与活性位点的结合强度。 其中对NA抑 制活性最好的四取代吡啶衍 生物是此化合物。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唾液酸类似物
• C-6位取代基
Masuda等为了提高NA抑制 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还合 成了一系列双环醚类NA抑 制剂, 这些化合物在细胞培 养中显示出对A型流感病毒 的抑制活性。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唾液酸类似物
• C-6位取代基
R-125489
CS-8958 Yamashita等将NA抑制剂R-125489 做成 前药CS-8958 ,不仅抑制活性比扎那米韦 和R-125489好, 而且体内试验表明它是一 个比扎那米韦更长效的NA抑制剂。
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
• 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 狗、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 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 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 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 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 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 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 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 尔逊· 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 H1N1。H代表血凝素;N代 表神经氨酸酶。字母后的阿 拉伯数字则代表抗原的类型。
• 唾液酸类似物
• 扎那米韦多聚物
Watson等通过扎那米韦的7-位羟基的酰胺衍生物 与含有多羧基的化合物缩合得到该系列衍生物 。 与扎那米韦相比, 这些化合物在大 大鼠体内的作 用时间更长, 而且活性更高。
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 唾液酸类似物
• 扎那米韦多聚物
最近, Wen等报道了以卟啉为骨架的扎 那米韦四聚物L1,L2,L3, 它们抑制 NA的活性比扎那米韦稍弱, 但使流感病 毒失活的能力比后者要强。这些化合 物通过扎那米韦部分与病毒的高亲和 力到达病毒表面, 卟啉载荷体发生光敏 化反应, 释放出高活性的单线态氧原 子, 氧原子直接作用于病毒表面的 NA, 使流感病毒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