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扣缴税额计算应发工资公式

合集下载

2019新个税法excel计算公式

2019新个税法excel计算公式

2019新个税法excel计算公式
最新个税计算公式为
=(月工资-5000-五险-个人专项扣除数) 乘以税率-速算扣除数
新个税法采用的是累计预扣预缴,因此每月计税都得累加1月至本月计税工资累计计税,再扣减1月到上月已缴个税后的金额为本月应扣缴个税。

=累计应纳税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月到上月累计已缴交个税总额
工具/原料
•电脑
•excel
方法/步骤
1.1
一、按月纳税额=月工资-起征额5000元-五险一金-六项专项扣除,如图所未
2.2
二、累计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1月至本月前累计应纳税额
1 / 2
3.3
三、计税公式
=ROUND(MAX(L4*0.01*{3,10,20,25,30,35,45}-{0,2520,16920,31920,52920, 85920,181920},0),2)
4.4
四、记住重要的一步,累计计算完的个税需减去本月前已经预扣的个税后,才
是本月要扣的个税
END
注意事项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记得投个票或点赞吧!
•若是仍有疑问,可以点击“我有疑问”留言,谢谢!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如何计算(全)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如何计算(全)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如何计算(全)展开全文一、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3500元或48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一)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

所说的特定行业,是指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

所说的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计征方式,是指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自年度终了之日起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

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工资、薪金收入÷12-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12(二)年终一次性奖金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根据当月不包括一次性奖金的工资薪金的高低,分成两种计算方法。

(1)若当月除了年终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3500元,则工资薪金和年终奖各自计税后加总。

年终一次性奖金计税时,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税,不再扣除费用。

(2)若当月除了年终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3500元,将工资薪金和年终奖合并计税。

按合并后减除3500元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找出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然后按合并后减除3500元的余额,根据上述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税。

例:中国公民王先生2012年12月取得当月工薪收入4600元,同时取得当年的年终奖金28800元。

计算当月份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

解:当月工资应纳税额=(4600-3500)×3%=33(元)28800÷12=240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105。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大全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大全

一、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公式注:1. 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公式注:1. 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本规定减除费用扣除差额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所得。

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计算公式注:1. 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成本、损失)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计算公式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注:1. 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五、财产租赁所得计算公式(1)每次(月)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一准予扣除项目一修缮费用(800元为限)一800元(2)每次(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一准予扣除项目一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 (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六、财产转让所得计算公式财产转让所得,以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

税法后正算倒推个税公式

税法后正算倒推个税公式

税法后正算倒推个税公式
一、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本月应纳税工资总额+其他应纳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本月应扣缴税额)/(1-当月预扣率)
二、正算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1、根据国家税收制度,本月应纳税工资总额:7500元;
2、其他应纳税所得额:200元;
3、速算扣除数:0元;
4、上月应扣税额:200元;
5、根据国家税制规定,当月预扣率为:5%
依据上述数据,正算以上情况应纳税所得额的应税结果如下: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7500+200-0-200)/(1-5%)
=7700/0.95=8110.53元
三、倒推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1、当月应纳税所得额为:8100元;
2、其他应纳税所得额:200元;
3、速算扣除数:0元;
4、上月应扣税额:200元;
5、根据国家税制规定,当月预扣率为:5%
倒推以上情况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结果如下:
本月应纳税所得额=(8110.53+200-0-200)/0.95。

个人所得税20种算法汇总

个人所得税20种算法汇总

个人所得税20种算法汇总1.居民工资薪金所得(1)有住所居民个人正常工资薪金所得正常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计算公式为: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它扣除(2)无住所居民个人正常工资薪金所得无住所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六年(含无住所居民个人为高级管理人员人员)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1-(当月境外支付工资薪金数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减除费用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无住所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满六年(含无住所居民个人为高级管理人员人员)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减除费用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无住所个人此前六年的任一年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天数不满183天或者单次离境超过30天。

该纳税年度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重新计算连续居住年限。

2.居民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最新个税累计预扣预缴Excel计算公式

最新个税累计预扣预缴Excel计算公式

最新个税累计预扣预缴Excel计算公式2019年开始,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另有规定的除外。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基本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当前月份数计算。

Excel公式: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ROUND(MAX((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5000×当前月份)*{0.03,0.1,0.2,0.25,0.3,0.35,0.45}-{0,2520,16920,31920,52920,85920,181920},0),2)-C13其中C1-C11代表单元格名称,具体内容:C1=本纳税年度累计税前工资;C2=本纳税年度累计免税收入;C3=本纳税年度累计三险一金的个人缴纳部分;C4=本纳税年度累计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最多扣除1000元/月);C5=本纳税年度累计继续教育专项扣除(最多扣除400元/月);C6=本纳税年度累计大病医疗扣除(最多扣除5000元/月);C7=本纳税年度累计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扣除(最多扣除1000或1200元/月);C8=本纳税年度累计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专项扣除(最多扣除2000元/月);C9=本纳税年度累计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C10=本纳税年度累计商业健康保险(除特殊情况外扣除200元/月)C11=本纳税年度累计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按照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C12=其他可扣除项目C13=本纳税年度已预扣预缴税额。

扣税工资的计算公式

扣税工资的计算公式

扣税工资的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举例】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二、征收方法
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式,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有扣缴义务人,但扣缴义务人没有依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税款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行申报纳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

个人所得税计算

个人所得税计算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个人所得税计算考虑到很多人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不是太清楚,要想很好地对个人所得进行纳税筹划,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做一下初步了解。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纳税的一般纳税计算计算公式:(月工资、薪金所得-800/4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1]某纳税人2000年6月份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收入4800元,请计算其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4800-800=4000(元)应纳税额=4000×15%-125=475(元)因此该纳税人6月份应纳税额为475元。

(二)同时取得两处(及以上)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计算同时在多处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合并计算应纳税额。

[例2]某纳税人同时在中国境内两家企业任职,2000年7月份在该两公司分别取得工资类所得2000元、2200元,试计算该纳税人7月份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2000+2200-800=3400(元)应纳税额=3400×15%-125=385(元)因此该纳税人7月份应纳税额为385元。

(三)雇佣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纳税计算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凡是由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的,支付单位应代扣代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为了便于征管,税法规定,对于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采取由支付者一方减除费用的方法,即只由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照税法的规定减除费用,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金额直接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例3]刘某为中国某公司的雇员,1999年12月被公司派遣到某外商投资企业工作。

2000年7月该纳税人获得派遣公司工资2000元,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收入25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