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答案】D
学以致用
【3】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牛 B.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顿 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第 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一 【4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坐在车厢内的一人将手中 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钥匙将落在
定 所以撕成两截。
律
惯性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小结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尔
提出问题,引起争议
创立方法,引导方向
补充完善,深化知识
牛
顿
第
牛顿
系统总结,形成定律
一
定 牛顿第一定律: 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
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物体的惯性及应用
学以致用
一 问题:1.怎样解释撕纸游戏呢?
定
2.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律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一、历史回顾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伽利略(1564-1642)
1642-1727
一、历史回顾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000多年前古希腊)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
一切运动物体终将归于静止。
牛 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
顿 (1)细线竖直悬挂: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 (2)细线向图中左方偏
一 斜: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
定
(3)细线向图中右方偏 斜: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 。
律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 保持静止或某种运动状态,永远不会 使自己沿着曲线,而只保持直线上的 运动。
笛卡尔
1596~1650
三、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 改变这种状态。
(另一表述: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外力或所受合 外力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不变。)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结论: 如果小球不受摩擦力,小球就要一直
运动下去。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有力作用 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爱因斯坦: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 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的真正开端。
三、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一、引入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箱, 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呢?
一、引入
怎样才能让静止的球运动起来呢?
一、引入
只有力作用在物体 上,物体才能运动。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靠力来维持。
一、引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不需要力来 维持。
伽利略
牛顿
1643~1727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正确理解运动状态
四、惯性
1、惯性的概念: 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是静止状态的 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 3、惯性的大小:
物体保持原来状态“本领”的大小,反映运动状 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要止
在一个地方
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 以同一速度
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 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理想实验:让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 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 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 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将达到同一 高度,但它要运动得远些.继续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 .若将第二个 斜面放平,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结论: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想一想 有人认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为理想实验,无法在实验中验证,故不 能揭示自然规律.该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建 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揭示了自 然规律.
(教师备用) 例1-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运动物体速率不变时可能不受力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的物体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核心点拨〛解答该题时应把握牛顿第一定律的三层含义: (1)不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速度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
答案:1.× 2.√ 3.√ 4.× 5.√ 6.×
课堂探究
要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问题导学】
核心导学·要点探究
答案:(1)沿斜面向下,小车做加速运动;水平面上时合力方向向左,做减速 运动;说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三图中,由上到下小车沿水平面运动距离逐渐变远,原因是小车受到 的阻力逐渐减小,可以猜想,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将做什么运动? 答案:(2)一直运动下去.
第四章 1 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检测
解析小球冲上右侧斜面后做减速运动,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故A错误;小球最终也会在右侧水平面上停 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的原因,故B错误;因为没有绝对光 滑的斜面或者平面,所以伽利略提出的“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 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是一种理想的推论,但是却有着 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开创了物理量研究的新方法,故C错误;上 述实验表明“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 的结论是正确的,故D正确。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检测
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
情景导引
请你用惯性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当你奔跑时碰到石块,会向
前跌倒;而如果你踩到西瓜皮,会向后倒?
要点提示奔跑时碰到石块,人的下半身就停了下来,而人的上半 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跌倒。
如果你踩到西瓜皮,脚有一个向前运动的较大的速度,而人的上 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会向后倒。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2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
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管速度大小如何,它们的惯性的大小一
定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
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惯性大
探究一
探究二
随堂检测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第四部分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即: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 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关于惯性的认识:
1.惯性是指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 的“本领”。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 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3.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不论物 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惯性与质量
足球守门员可以接住
足质球量,有如 是,
越样大速度,飞惯过性来越的大铁。球,他还
能接得住吗?
例1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 物体都具有惯性
例3 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B.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
态
➢ 小结:
1、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含义:
① 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 ②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 ③ 外力的作用迫使物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意义:正确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4.1 牛顿第一定律 (共33张PPT)

4.由下图观察到的现象,可知道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 突然 变时小,乘客由于 而惯向性前倾倒。
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
四位科学家的观点与研究方法及结论
一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历
“直觉+观察”→“维持”
史
意大利 伽利略
21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
顿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第
一
定
12、、明力确是了改惯变性物的体概运念动状态的原因
律
止惯状性态:的物性体质具叫有惯保力性持。原—来—匀正速因直为线如运此动惯,状性牛态顿或第静
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22
思考与讨论
伽利略理想实验
10
下坡
水平面
上坡
加速
匀速
减速
模拟理想实验---气垫导轨
气泵 导轨
喷气小孔
实验气垫导 轨实
滑块
验.的水平气垫层上做匀速直线
运动,直到碰上轨道边上弹簧受力后才改变其运动状态。
理想斜面实验
B
C
D
A
Ev
θ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观点: 若没有摩擦阻 力,流体阻力的影响,物体将在 水平面上永远的运动下去。
笛卡尔补充、完善伽利略的观点
——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 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 度,沿同一直线运动下去,既 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 向。
20
牛顿的观点(1687年英国)
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一、牛顿第一定律[要点导学]1.人类研究力与运动间关系的历史过程。
要知道伽利略的成功在于把“明明白白的实验事实和清清楚楚的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物理学从此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2.力与运动的关系。
(1)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2)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
这个实验的事实依据是运动物体撤去推力后没有立即停止运动,而是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停止的,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
抓住这些事实依据的本质属性,并作出合理化的推理,这就是伽利略的高明之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思维方法。
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
揭示物体的这一本质属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贡献之一。
6.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任何物理规律都有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要点导学]1.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三者的关系。
这个探究目的是在以下两个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小汽车和载重汽车的速度变化量相同时,小汽车用的时间短,说明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竞赛用的小汽车与普通小轿车质量相仿,但竞赛用的小车能获得巨大的牵引力,所以速度的变化比普通小轿车快,说明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有关。
2.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1)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探究的方法采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的方法,也可以彩比较的方法,看不同的外力与由此外力产生的加速度的比值有何关系。
4.1牛顿第一定律

巩固练习
5、如图所示,在匀速前进的小车上放一竖 直的木块,突然发现木块向左倾斜,这是 因为小车( AB ) A .向左加速 C .向左减速 B .向右加速 D .向右减速
一、历史足迹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
、 二、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惯性定律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我们该如何理解惯性呢?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思考: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惯性
现在想下:为何“秋风”可以“扫落叶”, 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质量越大,则 却不能“扫圆木”? 物体的惯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巩固练习
你能利用对惯性的理解,解释下图人 为何往后倒吗?
巩固练习
使学生学会从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 情感态度价 度和研究方法,理解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值观 准。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一、历史足迹
代 表 人 物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儿 牛顿
一、历史足迹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 能运动,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 要静止下来。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384-前322)
力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运动
Hale Waihona Puke 生活现象一、历史足迹
在水平面上以一定速度运 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阻 力,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 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
(Galileo,1564-1642)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 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伽利略理想实验
一、历史足迹
合理推理
若物体在运动中不受 到任何阻力,物体将无休 止地运动下去,运动速度 将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1.填一填(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kma ,其中k 是比例系数。
2.判一判(1)牛顿第二定律既明确了力、质量、加速度三者的数量关系,也明确了加速度与力的方向关系。
( ) (2由F =k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 ) (3)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了合外力的方向。
( )(4)任何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 ) 3.选一选(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由F =kma 可知,m 与a 成反比B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C .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 .当合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2)甲物体在5 N 的合外力作用下,产生2 m/s 2的加速度,乙物体在4 N 的合外力作用下,产生2 m/s 2的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惯性较大B .乙的惯性较大C .甲、乙两物体的惯性一样大D .无法比较两物体的惯性大小 二、力的单位 1.填一填(1)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
(2)“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 的物体产生1 m/s 2的加速度的力就是1 N ,即1 N =1 kg·m/s 2。
(3)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
2.判一判(1)使质量是1 g 的物体产生1 cm/s 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
(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的意义。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2)公式F =ma 中,各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
( ) (3)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 =kma 中的系数k 总等于1。
( )(4)物体的加速度a 是物体上每一个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 ) 3.选一选(1)下列关于加速度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由公式a =ΔvΔt 可知,a 与Δv 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B .由公式a =ΔvΔt 可知,a 与Δv 成反比、与Δt 成正比C .由公式a =Fm 可知,a 与F 成正比、与m 成反比D .由公式a =Fm可知,a 与F 成反比、与m 成正比(2)[多选]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一个质量m =2 kg 的物体,现对该物体同时施加两个力F 1和F 2,其中F 1=3 N ,方向水平向东,F 2=4 N ,方向水平向南,sin 37°=0.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1使物体产生大小为1.5 m/s 2、方向水平向东的加速度B .F 2使物体产生大小为2 m/s 2、方向水平向南的加速度C .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5 m/s 2,方向为东偏南37°D .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5 m/s 2,方向为南偏东37°1.对表达式F =ma 的理解(1)单位统一:表达式中F 、m 、a 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必须是国际单位。
(2)F 的含义:F 是合力时,加速度a 指的是合加速度,即物体的加速度;F 是某个分力时,加速度a 是该分力产生的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性质[特别提醒](1)a =Δv Δt 与a =F m 意义不同:a =Δv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不能决定a 的大小,a 与v 、Δv 、Δt 均无关;a=F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由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共同决定。
(2)不能根据m =F a 得出m ∝F 、m ∝1a 的结论,物体的质量m 是由自身决定的,与物体所受的合力和运动的加速度无关。
(3)不能由F =ma 得出F ∝m 、F ∝a 的结论,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无关。
[对点练清]1.[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无关B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只由它所受的合力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C .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及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D .一旦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立即为零,其运动也就逐渐停止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B .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它的质量一定小C .任何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一定大D .a 与Δv 及Δt 无关,但可以用Δv 和Δt 的比值来计算加速度a 的大小3.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将F 逐渐减小,在F 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速度v 和加速度a 的变化情况是( )A .v 减小,a 减小B .v 增大,a 减小C .v 先减小后增大,a 先增大后减小D .v 先增大后减小,a 先减小后增大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作出受力和运动的示意图。
(3)求合力F 或加速度a 。
(4)根据F =ma 列方程求解。
2.求解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即为加速度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加速状态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为减少矢量的分解以简化运算,建立坐标系时,可有如下两种方法:[典例1] 自制一个加速度计,其构造是:一根轻杆,下端固定一个小球,上端装在水平轴O 上,杆可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用白硬纸作为表面,放在杆摆动的平面上,并刻上刻度,可以直接读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使用时,加速度计右端朝汽车前进的方向,如图所示,g 取9.8 m/s 2。
(1)硬纸上刻度线b 在经过O 点的竖直线上,则在b 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是多少? (2)刻度线c 和O 点的连线与Ob 的夹角为30°,则c 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是多少?(3)刻度线d 和O点的连线与Ob 的夹角为45°。
在汽车前进时,若轻杆稳定地指在d 处,则0.5 s 内汽车速度变化了多少?[典例2] 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对点练清]4.如图所示,有一辆汽车满载西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突然发现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则中间一质量为m 的西瓜A 受到其他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是( )A .m g 2-a 2B .maC .m g 2+a 2D .m (g +a )5.如图所示,某旅游景点的倾斜索道与水平线夹角θ=30°,当载人车厢以加速度a 斜向上加速运动时,人对车厢的压力为体重的1.25倍,此时人与车厢相对静止。
设车厢对人的摩擦力为F f ,人的体重为G ,下面正确的是( )A .a =g4B .a =g2C .F f =33G D .F f =34G 6.质量为m 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动,斜面静止不动,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求:(1)木块向上滑动时的加速度。
(2)若此木块滑到最大高度后,能沿斜面下滑,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学透用活]1.瞬时加速度问题: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时刻前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其变化。
2.两种基本模型[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被一根橡皮筋AC 和一根绳BC 系住,当小球静止时,橡皮筋处在水平方向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A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BC 对小球的拉力不变B .在A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 C .在B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cos θD .在B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 [思路点拨](1)在A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BC 对小球的拉力发生突变。
(2)在BC 被突然剪断的瞬间,橡皮筋AC 的弹力不能突变。
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1)分析原状态(给定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各力大小(①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利用平衡条件;②若处于加速状态,则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2)分析当状态变化时(剪断细线、剪断弹簧、抽出木板、撤去某个力等),哪些力变化,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被剪断的绳、弹簧中的弹力,发生在被撤去物接触面上的弹力都立即消失)。
(3)求物体在状态变化后所受的合外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对点练清]7.如图所示,A 、B 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质量m A =2m B ,两球间连有一个轻质弹簧。
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 )A .A 球的加速度为32g ,B 球的加速度为gB .A 球的加速度为32g ,B 球的加速度为0C .A 球的加速度为g ,B 球的加速度为0D .A 球的加速度为12g ,B 球的加速度为g解析:选B 在剪断悬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保持不变,则B 球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对A 球有(m A+m B )g =m A a A ,得a A =32g ,故B 选项正确。
8.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的质量均为m ,物块2、4的质量均为M ,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a 3、a 4。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A .a 1=a 2=a 3=a 4=0B .a 1=a 2=a 3=a 4=gC .a 1=a 2=g ,a 3=0,a 4=m +MMg D .a 1=g ,a 2=m +M M g ,a 3=0,a 4=m +MMg9.如图甲、乙所示,A 小球与两细线相连,B 小球与细线和弹簧相连,细线均不可伸长,两小球均处于平衡状态且质量相同,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
(1)求剪断瞬间小球A 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小球B 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2)求剪断瞬间图甲中倾斜细线OA 与图乙中弹簧的拉力之比(θ角已知)。
落实新课标理念,教材案例最经典。
以下内容选自新课标鲁科版的相关内容,供同学们开阔视野,提升素养。
一、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矛盾吗(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选自鲁科版教材P118“物理聊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多小的力皆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