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2019-2020年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

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现象的“一只”、“二有”、“三区别”: 惯性大小只跟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 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 的区别、惯性与力的区别、惯性与速度的区别
2.惯性与力的关系: 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说:物体受 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了惯性等都是错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惯性越大运 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到的,它是在实验的基 础上经过推理得到的,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因为实际上 不受力的物体是找不到的,但牛顿第一定律的推论都能 由实验验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入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正确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纠正了长 期形成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明 确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生活现象
实验现象:推木箱木箱动;撤去 推力,木箱不动(静止)。
风吹树摇,风停树静。 没有风吹,树就处于 静止状态。
以上现象似乎有一个共同特征: 物体受力时才能运动。如果不受 力,物体不会运动或停止运动。
生活现象 踢出去的球,脚已不对它施力,球 仍运动。是力在维持球的运动吗?
足球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的作 用吗?是什么原因使运动的足球最终 停下来的?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3.惯性与速度的关系: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 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一切物体都有 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无关
讨论交流: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回顾运动与力的关系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的观点(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第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然后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释放时的高度相同.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科学推论:当将第二个斜面放平时,小球将会永远运动下去.(2)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三、惯性与质量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惯性的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思维辨析(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2)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科学推论”的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 )(4)物体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5)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6)力无法改变物体的惯性.( )提示:(1)×(2)×(3)√(4)×(5)×(6)√基础理解(1)(2019·昭阳月考)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外力的作用C.物体运动的方向一定是它的受力方向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物体将会停止运动提示:选B.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力,只不过各力的合力为零,故A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外力的作用,故B正确;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无关,故C错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故D错误.(2)(2019·浙江期中)下列有关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会停下来,是因为运动要靠力来维持B.汽车启动时乘客向后倒,是因为人在此刻才具有惯性的缘故C.100 m比赛中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会继续向前跑一段距离,这样做是为了减小惯性D.用力甩牙刷能把水甩走,是因为水具有惯性提示:选D.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会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汽车任何时刻都具有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故B错误;100 m比赛中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会继续向前跑一段距离,是由于惯性的原因,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故C错误;用力甩牙刷时,水与牙刷一起运动,牙刷受力静止,而水具有惯性继续运动,所以被甩下来,故D正确.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问题导引如图所示,冰壶在冰面上的运动.如果摩擦阻力比较大,冰壶很快停下来;如果摩擦阻力很少,冰壶能滑得很远;如果摩擦阻力为零,冰壶将永远运动下去.试结合上述现象讨论:(1)牛顿第一定律中“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说明运动与力有什么关系?(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思考,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将处于什么状态?要点提示 (1)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核心深化】1.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和意义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则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键能力1 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一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思路点拨] 理解理想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1)真实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来实现的实验.(2)理想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的、无法做到的实验.(3)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的.[解析] 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可知排列顺序为②③①④,分类正确的是选项B.[答案] ②③①④ B关键能力2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2019·醴陵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证明B.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思路点拨] 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故A正确;虽然在地球上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也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错误;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均无关,故C、D错误.[答案] A力和运动的关系(1)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速度发生改变,而速度的改变就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受到不为零的外力作用.【达标练习】1.(2019·北京学业考试)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在《墨经》中,就已对力做了比较科学的阐述:“力,刑(形)之所以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下列说法中,与墨翟对力的阐述最接近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物体位移变化的原因C.力是物体位置变化的原因D.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力,刑(形)之所以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即力起到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相接近,故D正确,A、B、C错误.2.(多选)(2019·郑州高一检测)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D.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解析:选AB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问题导引会向前跌倒;而如果你踩到西瓜皮,会向后倒?要点提示奔跑时碰到石块,人的下半身就停了下来,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跌倒.如果你踩到西瓜皮,脚有一个向前运动的较大速度,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会向后倒.【核心深化】1.惯性与质量(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惯性与力(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始终具有且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只有在物体间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同一物体,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3)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惯性与力的区别可由下表反映(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无关.关键能力1 对惯性的理解B.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惯性大D.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它们的惯性的大小一定相同[思路点拨]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以及运动的快慢没有任何关系.[解析]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两个质量相同的运动物体,惯性大小相等,与速度和所处位置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 D关键能力2 对惯性现象的分析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用绳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解析] 静止的小车突然向右运动,即向右加速运动,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所以当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铁球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故乒乓球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答案] A1.惯性与惯性定律(1)惯性不是惯性定律.惯性没有条件限制,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2)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所遵守的一条规律.2.惯性的表现形式(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在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3.惯性现象的分析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2)明确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他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3)该物体由于惯性将保持怎样的运动状态,判断最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达标练习】1.(2019·渝中校级期末)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B.物体加速度越大,说明它的速度改变的越快,因此加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小C.行驶的火车速度大,刹车后向前运动距离长,这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此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无惯性解析:选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故A正确;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因素无关,故B、C错误;物体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故D错误.2.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无限长,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难以确定解析:选B.因为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不论小车如何运动,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均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们将保持匀速运动状态,又因为两球速度相等,故两球一定不会相碰.1.(多选)(2019·沂水期末)关于古代先贤们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根据直接经验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有力来维持B.伽利略认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C.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D.牛顿提出了惯性定律,用实验直接验证了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解析:选ABC.亚里士多德根据现实经验得出的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故A正确;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故B正确;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故C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D错误.2.(2019·浙江模拟)伽利略研究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增大斜面倾角,该规律仍然成立.于是,他外推到倾角为90°的情况,得出结论(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解析:选A.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最大的情况就是90°时,这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3.(2019·江苏月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典诗词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从物理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别有一番韵味.下面四句诗词中涉及惯性知识的是( ) A.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B.毛泽东的《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中“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D.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解析:选A.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是由于惯性,故A正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描述红军到过很多有山有水的地方,与惯性无关,故B错误;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中“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分子运动,与惯性无关,故C错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与惯性无关,故D错误.4.(2019·吉林长春高一测试)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通过科学手段能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的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解析:选C.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不是由于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而是由于功率增大的缘故,A错误;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是由于速度减小了,不是由于惯性减小了,子弹的惯性没有变化,B错误;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质量改变了,它的惯性也会改变,C正确;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防止侧滑,而人和车的惯性并没有改变,D错误.一、单项选择题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选A.根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2.围绕“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识与研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下列叙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根据“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这一现象,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推车问题”时,只强调了推力,而忽视了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C.伽利略用自己设计的理想实验,观察到了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时小球就可以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从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结论D.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虽然是假想实验,无法完成,但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可靠的解析:选C.围绕“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识,由物理学史可知A、B两选项是正确的;在伽利略的实验中不可能真正观察到无摩擦力时小球以恒定速度做直线运动这一现象,故C选项错误;“理想实验”是人们假想的实验,但是由此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可靠的,故D选项正确.3.(2019·泉州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时惯性越小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物体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来维持解析:选B.牛顿第一定律反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受力情况无关,故A 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故B正确;物体只有不受外力时,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物体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有摩擦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的状态,故D错误.4.(2019·西藏拉萨高一期中)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C.宇航员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可以“飘来飘去”,是因为他的惯性消失了D.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大,但惯性不变解析:选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骑自行车的人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惯性不变,故A错误;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宇航员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可以“飘来飘去”,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有质量就有惯性,故C错误;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D正确.5.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箭头表示列车进站的方向),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选项图中的( )解析:选C.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水面形状和选项C中一致.6.(2019·阜阳期末)如图,在车厢中的A是用绳拴在底部上的氢气球,B是用绳挂在车厢顶的金属球,开始时它们和车顶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忽然刹车使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则下列哪个图能正确表示刹车期间车内的情况( )解析:选D.开始时金属球、车厢及氢气球有向右的相同速度,突然刹车使车厢做减速运动时,由于金属球比车厢内同体积的空气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相对车厢还是向右运动,因此B向右偏,故B、C错误;氢气球虽然有惯性因为氢气密度小,空气的密度大(惯性比气球大),所以向前会撞到空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被空气向后推开,相对车厢向左运动,故A错误,D正确.7.(2019·贵阳一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一乘客在一列匀加速直线行驶的“复兴号”车厢里相对车厢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则小球( )。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教学流程悬疑→提出问题→自学阅读→分角色辩论→教师点拨→总结→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决问题。

2.了解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的决定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表达和概括能力。

2.让学生体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4.让学生体会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规律探索过程的曲折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体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会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教学方法角色体验探索教学法教学器材椅子、气垫导轨、滑块、小车、木块、伽利略理想实验演示器、鸡蛋、塑料板、玻璃杯(有水)教学环境电脑、投影机、屏幕、飞机投弹动画、客车急拐弯录象教学实录一、引入新课上课铃响后,教师手里拖着一把椅子,走走停停,进了教室。

(学生很惊讶,老师平时很注意学生学习环境的保护,今天怎么不注意自己的行为?教学设计起到了提高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奋的效果。

)教师:同学们!根据刚才老师进教室这一过程,对某一现象进行描述,并提出一些与物理相关的问题。

学生:(讨论,并积极回答)(1)椅子与地面间有摩擦,产生噪音,摩擦力和噪音的产生条件?(2)为什么拖椅子比搬椅子省“劲”?(3)椅子拖就走,不拖不走,说明椅子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来维持。

教师:对“椅子拖就走,不拖不走”,这位同学的解释正确吗?这种现象应该怎么解释?学生:(刚才那为同学坚持自己的观点,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反对)二、进行新课教师:我们现在争论的焦点是“力是否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学生:(一片反对声)教师:人们能正确认识力是否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历了千年的时间。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4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4

的状态.
4.超重
(象.
竖直向上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
下”)的加速度.
人减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运动
方mg向-相反F,N =有-
ma FN = m(g + a) > mg
此时,体重计的示数(视重)大于人受到的(实重)重力
减速运动时,因速度方向向上,故加速度方向向下, 即人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支持力小于重力.
跳楼机 超失重 体验
深入理 解
1.对视重的理解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相对静止时,弹簧 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 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的压力. 当2.判物断体物处体于超超重重与或失失重重的状方态法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变化,只是视 重(1)变从了受.力的角度判断: 超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即视重大于 重力. 失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即视重小于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小挂于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
重力的现象.
竖直向下
(2)产生条件:物人体加速具向有下运动的过程(选中(填如“图)竖,直根据向牛上顿”第或“竖直向
下”)的加速度.二m定g 律-,F有N =
ma
FN = m(g-a)<
mg
即体重计的示数所反映的视重(力)小于人所受
探究思 考
人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 的过程中,为什么体重 计的示数会变化呢?
知识点2 超重和 失重
1.视重:体重计示的数 称为视重,反映了人对压体力重计的 .
依据:牛顿第三定律
实重:物体实际的重力 静大止小或。匀速状态下,视重=实 重。 如图所示 ,选取人为研究对象。 人体受到重力 mg 和 体重计对人 的支持力 FN,这两个力的共同作 用使人在下蹲的过程中,先后经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典例精析 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
例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 一个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 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 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 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 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 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 和受力情况无关
B.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由其质 C.已知物体在月球上所受 量大小决定,与其他因素 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故一 无关
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
减小为1/6
D.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 (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 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 的是(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
释上述现象.
人身体前倾
答案 因为人具有惯性
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 部随车运动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 向后倾; 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 止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
A.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

人教版物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共24张PPT)

人教版物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共24张PPT)
4.1牛顿第一定律
1、力学: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叫力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运动学:在力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与
力的关系的理论,叫运动学。
3、动力学:在力学中,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理论,叫动力学。
动力学的奠基人——
牛 顿
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
“你不推了它还 不停吗?要想让 物体运动,一定 要用力推着它才 行!”
3、笛卡尔(法国)的观点(补充和完善): (1)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否则) 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 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 上运动。 (2)他还认为,这应该成为一个原理,
它是人类认识整个自然观的基础。
4、牛 顿(英国)——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
客观事实:小球从一个斜面的高处滚下,会 滚上另一个对接的斜面,摩擦力 越小,越接近原来的高度 假 想:摩擦力大小为零,小球将会达到 同一高度
四、惯性与质量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3、描述惯性的物理量——质量。
演示4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惯性大。
4、惯性与惯性定律: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状态
改变的难易程度。
(2)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循的运动规律, 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8】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坐在门窗密闭的 车厢内的一人将手中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 ,钥匙
将落在

C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 C.落在手中 D.无法确定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4-优质PPT课件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4-优质PPT课件

9.选定了长度单位 m、质量单位 kg、时间单位 s 之后, 就足以导出力学中其他所有物理量的单位,但必须依据相关的
公式.现有一个物理量 A= GrM,其中 M 是质量,r 是长度 量,又已知 G 的单位是 N·m2·kg-2,据此能否推知 A 是什么物 理量?
课前预习作业
1.C 2.ABC 3.B
3.质量 m=200 g 的物体,测得它的加速度 a=20 cm/s2, 则关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及单位,下列运算既简洁又符合一 般运算要求的是( )
A.F=200×20=4 000 N B.F=0.2×0.2 N=0.04 N C.F=0.2×0.2=0.04 N D.F=0.2 kg×0.2 m/s2=0.04 N
A.kg/m4
B.kg/m3
C.kg/m2
D.kg/m
6.(多选)下列单位与压强的单位“帕”等价的是( )
A.N/m2
B.J/m3
C.kg/(m·s2)
D.W·s/m3
二、非选择题
7.请把下列物理量与单位一一对应起来(用直线连接).
(1)力
A.kg·m2/s3
(2)压强
B.kg·m/s2
(3)功
随 堂基检础训测练作 业
1.(多选)关于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g、m/s、N 是导出单位 B.kg、m、N 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s D.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 的
2.关于物理量和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力为三 个基本量
4.一个恒力作用在质量为 m1 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 a1;若这个恒力作用在质量为 m2 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 a2.若这个恒力作用在质量为 m1+m2 的物体上,则产生的加速 度等于(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 4-1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 4-1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物体总有保持
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
(2)注意:一切物体(包括质量大的、小的)不 论在什么状态(包括静止、匀速运动、变速 运动)都有惯性.
(3)物体的惯性是其本身固有的,是它的一种 性质,惯性不是力。惯力或惯性力的说法 是不恰当的。
(4)惯性的作用是保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惯性对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具有即时性。
例2 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 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 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
练习:人向前跑,脚碰到绳子,人会向哪 边倒下。 答:人的上身与脚原来_________,后来 脚因为_______而_________,人的上身 _________(受力情况),由于______而 继续保持原来的_______(运动状态), 因此人会________
a: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 该怎么办?举例说明。
b: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 该怎么办?举例说明。
高级轿车,为了尽量减小行驶时的振动,往往有一个很重 的底盘,就是为了增大轿车的质量,受到外力时,轿车的
运A下A思..动列下考战状做物列斗为态法体关机什不中在于投容,么运惯入易为普动战性发了通斗状生的改轿时改态变说车,变物不法丢不,体变,掉这的加时正副样惯重,油确行性底箱表车的的盘就现是是呢稳(出(?定)惯多)性了。 B..热物气体球在为运了动阻止状自态身改的变下时落,,不丢掉表其现中出一惯些性物体 CC..钉惯铁性钉可要以快表速挥现动在锤物子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上 DD、.打任铁何用物的体铁在砧要任做何得状很态大下都表现出惯性 E.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F.加速度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大 G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H.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惯性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4.1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或则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过程,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

2.能够准确的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能对该定律所揭示的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

3.了解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了解他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过程,领会实验加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推理和想象能力。

4.能通过实例说明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重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对物体惯性性质的理解,及惯性和物体质量、受力情况、速度的关系应用。

预习案
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79-81页,带着学习目标在课本勾画重要的知识点,在精读教材认真思考,完成预习案,发现的问题,写入我的疑问。

导学问题:
初中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你能说说他揭示了物体运动遵循怎样的规律吗?滑冰运动员如果不用力,他会慢慢停下来。

这是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呢?
一、历史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
二、理想实验的魅力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将达到高度,但它要运动的远些。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到达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

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如图所示。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

结论: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如图所示:让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滑下,水平面上分别放置毛巾、木板和玻璃板,水平面与斜面连接。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果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小车将会怎样运动呢?
(3)以上实验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或状态的性质。

3、惯性与质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

说明惯性大小只由大小决定,与其他因素(有关/无关)。

[预习自测]
1.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验证。

()
2.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3.物体受力越大,惯性越大。

()
4.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
探究案
探究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例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

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 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 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 如果小球受到的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将越大
变式1.(多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 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 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 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例2.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 力是物体发生位移的原因
D.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逐渐停止运动
探究二: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
例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就是惯性
B. 物体运动遵循牛顿第一定律,是因为物体有惯性
C. 一人飞跑时不易被别人挡住,是因为飞跑时的惯性要比走路时大
D. 从受一定牵引力作用下的汽车上不断卸下货物,汽车速度的变化不断加快
变式3.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
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B.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表明强弩的惯性减小了
C. 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 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适当的控制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这是为了通
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课后反思:
③④ C.①④ D.②③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改变的原因
C.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 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 B 层提升题
5.如图所示是月球车示意图。

月球车能完成月球探测、考察、采集样品等任务,当它在月球表面行驶时( ) A. 仍有惯性 B. 不受阻力 C. 不受支持力 D. 不遵循牛顿运动定律
6.如图所示,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

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 A. 冰壶的速度 B. 冰壶的质量 C. 冰壶受到的推力 D. 冰
壶受到的阻力
7.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性”是惯性
C. 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 观察和实验表明,对于任何物体,在受到相同的作用力时,决定它们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就是它们的速度 C 层拓展题
8.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

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

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照物)( ) A. 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 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