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辅助化疗临床试验解读

合集下载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作用的临床分析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作用的临床分析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作用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01月-2010年10月,gtnm为ⅲ或ⅳ期且手术难以切除的胃癌患者。

采用xelox方案:卡培他滨2500mg/m2口服d1-d14,奥沙利铂130mg/m2静推d1。

每三周重复。

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后手术。

结果:本次研究共入组患者45例,其中43例完成3周期新辅助化疗并评价临床疗效。

临床总有效率为58.1%,3例(6.9%)临床完全缓解。

31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9例(93.5%)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其中18例(58.0%)达到ro根治。

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减轻肿瘤负荷,使病灶缩小,有助于提高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率。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胃癌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ⅲ~ⅳ期)患者仅为20%~40%。

我院自2005年01月-2010年10月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43例进展期胃癌行围手术期化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43例患者经胃镜病理确诊为胃癌。

男 23例,女 20例,年龄 25~69岁,平均 54岁。

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 22例,印戒细胞癌 10例,中分化腺癌 6例,粘液腺癌 5例。

其中 iiia期 13例,iiib期 19例,ⅳ期 l1例。

所有患者 kps评分≥70分,无其它严重疾病。

超声内镜、ct行初步临床分期(以淋巴结转移和邻近脏器侵犯情况为准)。

1.2 治疗方法1.2.1 围手术期化疗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卡培他滨2500mg/m2口服d1-d14,奥沙利铂130mg/m2静推d1。

每三周重复。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化疗后3周行手术。

术前复查ct评价化疗效果及重新评估临床分期,以观察疗效。

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临床实践指南在指导临床决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肿瘤领域权威的指南之一,《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最新的、证据基础的建议。

本文旨在对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以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新的推荐。

通过对比之前的版本,本文将重点介绍指南中更新的内容、更新的原因、以及这些更新可能对胃癌临床实践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解读,希望能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的最新版本。

二、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内容概览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相较于之前的版本,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修订。

本次更新主要围绕胃癌的诊断、分期、治疗以及随访管理等方面展开,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指导,以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诊断方面,新版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倡通过胃镜、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新版指南还增加了关于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等新型诊断技术的推荐,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选择。

在治疗方面,新版指南对胃癌的分期和治疗策略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

对于早期胃癌,新版指南推荐采用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进展期胃癌,新版指南则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组合应用。

新版指南还针对特殊类型的胃癌,如HER2阳性胃癌、MSI-H/dMMR胃癌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在随访管理方面,新版指南强调了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胃癌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新版指南还提出了关于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的建议,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胃癌新辅助化疗12例临床分析体会

胃癌新辅助化疗12例临床分析体会

胃癌新辅助化疗12例临床分析与体会【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变化。

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对1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行术化疗,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治疗前分期、治疗方案、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12例病人除1例术前化疗期间病情进展并无法进行根治手术,11例病人原发灶及胃周围淋巴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淋巴结数目减少,并接受d2根治术。

【关键词】胃癌;新辅助化疗;原发灶缩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60.5岁。

就诊时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

病人肿瘤部位:胃上部癌(u)5例;胃中部癌(m)4例;胃下部癌(l)3例。

分化程度:中分化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3例;低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1例。

1.2nact方案5例病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folfox,6例病人接受xelox方案;1例病人接受sox方案。

12例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但主要为0-1度的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和血液学毒性反应。

2讨论2.1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与确诊时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范围扩大,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但仍然难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

我国胃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诊断率低,(i期10%左右),手术根治率低(占50%-65%),以及根治术后复发率高,对于进展期胃癌(iii期以上)的患者,若仅行根治性手术,大部分患者术后易复发,而术后化疗对此类患者术后生存期的提高作用有限。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重点关注,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期。

2.2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或局部化疗。

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nact能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分期,减轻肿瘤与邻近组织脏器的反应性水肿,提高肿瘤的可切除率性,增加r0切除率,消灭微转移灶,降低转移及复发的风险,nact还提供体内考察药物敏感性的机会,以便术后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胃癌辅助化疗方案临床研究

胃癌辅助化疗方案临床研究

胃癌辅助化疗方案临床研究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5 年生存率低于20%[1]。

胃癌的治疗手段中,除手术外,其他治疗方法一概被称作辅助治疗。

胃癌辅助化疗的经验来源于晚期胃癌的化疗[2]。

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在于消灭亚临床转移灶或手术无法清除的残余癌,以达到根治肿瘤的效果。

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手术相比,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 3 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和复发率均有改善趋势[3-4]。

自从5-氟脲嘧啶出现后,新的化疗药物不断推出,化疗方案不断更新,学者们对各种单药、多药联合方案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

虽然胃癌辅助化疗已有一定的历史,但对其效果一直存有争议。

就现状而言,辅助化疗目前仅仅是对根治性手术的辅助治疗,实际效果亦未明确。

标签:胃癌;辅助化疗;药物选择;靶向治疗辅助化疗主要目的是消灭残留癌细胞,抑制亚临床病灶,防止术后再发或转移,从而提高中晚期胃癌的疗效。

目前对胃癌辅助化疗的疗效尚有争议,至今仍没有一个标准方案可循。

本文就近几年来胃癌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简要论述。

1胃癌辅助化疗的药物选择21世纪初期,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药物仍以氟脲嘧啶(FU) 为主[5]。

随着化疗药物种类的增多和联合化疗的推出,胃癌的辅助治疗也开始采用多药联合的方案。

奥沙利铂、拓扑异构酶抑制药(伊立替康)、口服新氟尿嘧啶前药(卡培他滨、替吉奥)和紫杉醇类(紫杉醇、多西他赛)药物这 4 类新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胃癌化疗的临床疗效,将这些具有突出疗效的新药加入联合方案中,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6]。

1.1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卡铂之后的第3代铂族金属抗肿瘤药物。

其可造成肿瘤细胞内的MMR 基因缺陷,而有缺陷的MMR 基因不能识别奥沙利铂-DNA 加合物,从而避免肿瘤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7]。

有多项研究表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治疗胃癌耐受性更好、也更适合于高龄胃癌患者。

NCCN指南解读胃癌NCCN指南

NCCN指南解读胃癌NCCN指南

NCCN指南解读胃癌NCCN指南NCCN是由一群在胃癌领域内有权威和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的组织,他们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指南。

这些指南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评估和治疗胃癌患者,提供了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促进了临床实践的规范化。

NCCN胃癌指南主要包括对不同临床阶段的胃癌患者的治疗建议,其中包括早期胃癌、局部进展胃癌和晚期/转移性胃癌。

对于早期胃癌,NCCN建议根据肿瘤的深度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选择胃部切除术,包括全胃切除术和部分胃切除术。

另外,术后辅助化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

对于局部进展胃癌,NCCN建议采用前庭切除术,即切除胃的一部分,同时保留胃底和幽门,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包括放疗和(或)化疗。

对于晚期/转移性胃癌,NCCN建议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NCCN指南对胃癌的其他管理问题也提供了一些建议。

例如,对于手术后的营养支持,NCCN建议应根据患者的胃功能、手术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来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对于辅助治疗中的恶心和呕吐问题,NCCN建议建立预防和治疗呕吐的有效药物组合,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

需要强调的是,NCCN指南是一份基于证据的指南,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化的情况来确定。

因此,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的意愿和资源的可行性来制定治疗计划,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共同决策。

总之,NCCN胃癌指南提供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治疗建议,为医生和患者在胃癌治疗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医生在应用指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经DOS方案SOX方案行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癌细胞杀伤效果对比分析

经DOS方案SOX方案行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癌细胞杀伤效果对比分析

经DOS方案SOX方案行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癌细胞杀伤效果对比分析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与心理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新辅助化疗中,不同的方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癌细胞杀伤效果。

本文将针对经DOS方案和SOX方案在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癌细胞杀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经DOS方案经DOS方案是一种常用的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其包括多西他赛(D1)、氧化钙平(Oxaliplatin)和亚叶酸(S-1)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多西他赛是一种微管聚合抑制剂,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起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氧化钙平是一种铂类化合物,可以干扰癌细胞的DNA合成,从而导致癌细胞凋亡;亚叶酸是一种抑制胸苷合成酶的药物,可以增强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

经DOS方案的优点在于,多西他赛和氧化钙平的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亚叶酸的加入可以降低氟尿嘧啶的毒性,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经DOS方案在胃癌新辅助化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对比分析在经DOS方案和SOX方案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它们有着相似的药物组合和相似的机制,都是通过联合应用铂类化合物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来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两者并无明显的差异。

两种方案在患者耐受性和生活质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需要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总结而言,经DOS方案和SOX方案在胃癌新辅助化疗中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在具体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两种方案的优劣,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EOX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EOX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EOX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增患者达到一百万以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的治疗手段不断升级,但是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具有很多副作用,且存在很大的风险,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

因此,寻找一种弱化毒性,维持生活质量的辅助化疗方案呼之欲出。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 EOXT 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评估临床疗效,以期提供一种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收集进展期胃癌患者共计 100 例,男女不限,年龄范围为 18 至 75 岁。

2. 研究设计本次研究采用单组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所有患者先接受手术切除,之后接受EOXT 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

观察疗效包括肿瘤缩小程度和无病生存时间等。

3. 研究顺序首先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之后按照三周为一个周期的方案进行化疗。

具体方案为:奥沙利铂 120mg/m2(第1天)、长春新碱 40mg/m2(第1-3天)、亚叶酸钙0.8mg/d(第2-14天)、替加氟 35mg/m2(第1-14天),共分六个周期。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观察 EOXT 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的效果,评估其是否能够有效降低肿瘤体积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也要评估该方案是否具有较小的副作用,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有效、安全的辅助化疗方案。

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

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

胃癌的治疗现状
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手段; 早期诊断率低(2/3确诊时已为晚期); 根治手术率低<50% ; 5 年生存率低(20% ~ 30%); 胃癌术后复发率高( 50~70% ).
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
分期
西方
日本
Ⅰa
92
96
Ⅰb
84
85

53
72
Ⅲa
32
45
Ⅲb
9
30
*Kattan MW et aj J Clin Oncol 2003
化疗组
*联合组在MST,DFS及生存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FFCD 8801研究结果
尽管化疗组在MST、DSF以及生存率方面与手 术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却显示出提高的趋势.
鉴于化疗组患者的病期明显比手术组晚,采用 多因素Cox 分析后发现:
辅助化疗可使OS 和DFS 的风险分别下降 26%和30%,HR 分别为0.74(95%CI:,)和
50﹪ (P =0.005)
INT0116 试验
结论:胃癌术后化疗明显减低局部复发率, 增加中位生存期,提高总生存率。
INT 0116 试验*结果发表后,成为美 国NCCN胃癌指南中ⅠB到Ⅳ期(无远处转 移)术后病人辅助治疗的决策依据,从而也 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胃癌术后化疗的基础。
* MacDonald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胃癌化疗相关概念
辅助性化疗:又称为术后化疗,指规范性根治性胃切 除术后的化疗,目的减少亚临床病灶,防治术后复发 转移。
新辅助化疗:目的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根治 切除率。
姑息性化疗:是指晚期胃癌以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 寿命为目标的化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with S-1, an Oral Fluoropyrimidine
--ACTS-GC
整理ppt
Introduction
Meta-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gastric cancer.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specific regimens has not been verified in large clinical trials.
RESULTS
We randomly assigned 529 patients to the S-1 group and 530 patients to the surgeryonly group between October 2001 and December 2004. The trial was stopped on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committee, because the first interim analysis, performed 1 year after enrollment was completed, showed that the S-1 group had a higher rate of overall survival than the surgeryonly group (P = 0.002).
整理ppt
Eligibility Criteria
The criteria for eligibility were histologically proven gastric cancer of stage II , IIIA, or IIIB; D2 or more extensive lymph-node dissection with R0 surgery ; no hepatic, peritoneal, or distant metastasis; no tumor cells in peritoneal fluid on cytologic analysis; an age of 20 to 80 years; no previous treatment for cancer except for the initial gastric resection for the primary lesion; and adequate organ function.
整理ppt
Background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can respond to S-1, an oral fluoropyrimidine. We tested S-1 as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uratively resected gastric cancer.
整理ppt
METHODS
Patients in Japan withr who underwent gastrectomy with extended (D2) lymph-node dissec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undergo surgery followed by adjuvant therapy with S-1 or to undergo surgery only.
整理ppt
METHODS
In the S-1 group, administration of S-1 was started within 6 weeks after surgery and continued for 1 year. The treatment regimen consisted of 6-week cycles in which, in principle, 80 mg of oral S-1 per square meter of body-surface area per day was given for 4 weeks and no chemotherapy was given for the following 2 weeks.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overall survival.
整理ppt
Study Design and Treatment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overall survival; secondary end points were relapse-free survival and the degree of safety of S-1.Patients were enrolled, within 6 weeks after surgery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the S-1 group or the surgery-only group.
整理ppt
Study Design and Treatment
Patients assigned to the S-1 group received two oral doses of 40 mg of S-1 per square meter of body-surface area per day, for 4 weeks, followed by 2 weeks of no chemotherapy. This 6-week cycle was repeated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surgery. The surgery-only group received no anticancer treatment after surgery, unless there was a confirmed relaps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o be followed up for 5 years postoperatively. 整理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