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颅底肿瘤(1)
鼻内镜下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10例围术期护理

主动与其交谈 , 耐心倾听他们 的讲述 , 针对患者担心
对视力视野进行观察 , 以了解术 中有 无损伤视神经 情况。眼睑有分泌物积存时, 给予生理盐水冲洗 , 并
予氯 霉素 眼药水 应 用 。术 后 应保 持 口腔 清 洁 , 要 必
[ 收稿 日期 ] 0 01- 21— 2 22 [ 者单位 ]蚌埠 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 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 , 作 安徽 蚌
坦 2 30 30 4
时进行 口腔护 理 。本 组 患 者 2例 出现 溢 泪 , 术 1例
后第 3 天打喷嚏致填塞物脱 出, 重新鼻腔填塞后 出
血停 I。 . 匕
[ 作者简介 ]胡秀丽(90一)女 , 18 , 护师.
12 42
JB n b d C i, c mb r 01 , 13 No 1 e g u Me ol De e e 2 1 Vo. 6, . 2
缓解其 思想顾 虑 , 患者能 够 以 良好 的心态 接受 使
手术 。 2 2 术前 准备 . 术 前 3d用 含抗 生 素 的滴 鼻 液 滴 鼻, 指导 患者饭 后漱 口 , 持 口腔清 洁 。术 前 1d剪 保 鼻 毛 , 洁鼻 腔 , 患者剃 胡 须 , 习经 口呼 吸 , 教 清 男 练 并 会 患者 张 口呼吸控 制 喷 嚏 , 以减 少术 后 鼻 腔 填 充 物
2 护 理
23 2 口、 鼻的护理 由于鼻腔鼻窦创面通常 .. 眼、
不缝合 , 凡 士林纱 条压 迫止 血 , 仅靠 因此要 观察 出血
情况 。嘱患者避免用力 咳嗽和喷嚏 , 防止纱条脱 出
引起 切 口出血 。术后 由于鼻 腔 纱 条 填塞 , 引起 口 常
干、 头痛 、 部 胀痛 、 口疼 痛 、 鼻 切 溢泪 等 症状 , 护理 上
什么是鼻前颅底肿瘤?

什么是鼻前颅底肿瘤?
在鼻腔及鼻窦的恶性肿瘤中,癌多于肉瘤,临床上又以鳞状细胞癌居首位,约占70%-80%,好发于上颌窦。
腺癌及腺样囊性癌次之,好发于筛窦。
肉瘤占鼻及鼻窦恶性肿瘤的10%-20%,好发于鼻腔及上颌窦,其他窦少见。
肉瘤又以恶性淋巴瘤为最多,超过60%。
颅底肿瘤的种类较多,肿瘤发生于颅底及其相邻近结构,有些肿瘤可由颅内向颅外或是由颅外向颅内发展。
肿瘤可通过颅底裂孔,或在破坏颅底骨质后,在颅内生长。
专家介绍,颅底肿瘤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确诊肿瘤的部位和特性对颅底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侵犯颅底骨质和硬脑的鼻窦癌,采用传统的单纯经鼻窦切除肿瘤方法,难以根治性切除,故远期疗效较差。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脑脊液鼻漏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五官科耳鼻喉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10%,易复发
常用药品: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顺铂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100000元)
温馨提示不要过多地吃咸和辣等重口味食物。
【WHO分类】头颈部肿瘤(2017版)

【WHO分类】头颈部肿瘤(2017版)头颈部肿瘤(十个大类):
•鼻腔、鼻窦及颅底肿瘤
•鼻咽肿瘤
•下咽部、喉、气管及咽旁间隙肿瘤
•口腔与可移动舌部肿瘤
•口咽 ( 舌基底部、扁桃体及腺样体) 肿瘤
•颈部及淋巴结肿瘤与瘤样病变
•唾液腺肿瘤
•牙源性与颌面部骨肿瘤
•耳部肿瘤
•副神经节肿瘤
鼻腔、鼻窦及颅底肿瘤
鼻咽肿瘤
下咽部、喉、气管及咽旁间隙肿瘤
口腔与可移动舌部肿瘤
口咽 ( 舌基底部、扁桃体及腺样体) 肿瘤
颈部及淋巴结肿瘤与瘤样病变
唾液腺肿瘤
牙源性与颌面部骨肿瘤
耳部肿瘤
副神经节肿瘤
原文: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
原文: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作者:方三高;诊断病理学杂志2017.8)。
鼻-颅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a d asc t at s i o q a o s c l crio al . i h w n s i e fc r n r su m u e a n m J V r o s 0a d o a l l c J c A c ,0 0 4 6 2 : 2—18 rh 2 0 , 3 ( ) 1 0 0
颅 沟 通 性 肿 瘤 患 者 资 料 , 面联 合 入路 3 例 、 前 额 剖 颅 入 路 5例 、 纯 鼻 侧 切 开入 路 1 。 肿 瘤 切 除后 造 成 的 硬 脑 膜 颅 0 经 单 例 缺 损 用 自体 组 织 严 密 修 补 , 底 区 组 织 缺 损 用 额 部 带 蒂 复 合 组 织瓣 修 复 。 结 果 肿 瘤 全切 2 例 , 全切 除 6例 , 分切 颅 8 次 部 除 2例 , 手 术 死 亡 患 者 , 后 恢 复 良好 , 发 症 主 要 为脑 神 经 损 伤 3 ; 口感 染 2例 , 部 加 强换 药 延 迟 愈 合 ; 无 术 并 例 伤 局 出现 暂
时 性 脑 脊 液 漏 1 , 过 性 的 精 神 症 状 l 。经 信 访 或 门诊 随 访 1 7年 , 例 死 于 肿 瘤 ( 部 复 发 5 , 身 转 移 3例 ) 例 一 例 ~ 8 局 例 全 ,
失 访 1 。存 活 > 例 2年 2 4例 , >3年 1 。 结 论 鼻一 沟 通 性 肿 瘤 以 外 科 治 疗 为 主 , 面联 合 入 路 手 术 是 比 较 好 的术 5例 颅 颅 式 , 时应 用额 部 带 蒂 复合 组 织 瓣 行 颅 底 区组 织 缺 损 的 修 复 是 可 靠 的 。 同
△ 通 讯 作 者
综 上所 述 , 由于 细 胞 增 殖 与 细胞 凋 亡在 肿 瘤 发展 进 程 中所扮 演 的关键 角 色及 二 者 间 的特 殊 关 系 , 此 因 在 以 . 6 7为指标 评价 O C S C患者 预后 生 存情 况 时 , 有
鼻部肿瘤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病理】
病理上常将其分为两型:
1.硬型 瘤体较小、质硬、色灰、局限而单发,呈桑葚状, 多见于鼻前庭、鼻中隔前部或硬腭处。外观及组织结构与一般 皮疣相似,上皮向体表增生,主要由鳞状上皮组成。 2.软型 瘤体较大、质软、色红,多呈弥漫型生长,有细蒂
目录
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
瘤。部分肿瘤虽为良性,但生长过程对周围器官破坏力强,手 术切除不易彻底,易复发,甚至可能恶变。
(一)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是是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鼻腔良性肿 瘤中最多见。依据病理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两种。前者多见,并多发生于鼻中隔。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 上颌窦内,少数发生于鼻骨。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
侧切肿物切除术,术顺,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物复发。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治疗】
因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生长、易复发和恶
性变的特点,应作根治性切除术。 肿瘤较大、已侵及上颌窦、筛窦,多采用鼻侧切 开或上唇下进路,必要时行内侧上颌骨切除术加筛窦 开放术。
样涕,可有头胀、头痛、嗅觉减退或丧失。晚期可侵入鼻窦、 眼眶,表现为鼻窦恶性肿瘤症状。
图1 鼻腔低分化鳞癌。 a.鼻腔冠状面CT平扫 b.CT横轴面增强扫描 图2 鼻腔低分化鳞癌。 a.横轴面T2WI b.横轴面DWI 图3 鼻腔腺样囊性癌。 a.横轴面CT b.横轴面T1WI c.横轴面 T2WI d.冠状面增强T1WI 图4 鼻腔乳头状腺癌。
颅底解剖详解(1)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颅前窝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的前部构成,以蝶 骨小翼和蝶轭与颅中窝分界。
颅前窝是颅底三个凹陷中最高的一 个,位于眶、鼻腔之上,构成二者 的顶, 其前方与额窦仅以一骨板相 隔,其下方与筛窦相邻,故某些疾 患可相互波及。
颅前窝的骨板极薄,是颅前窝骨折 的常见部位,大脑额叶及有关的嗅 神经、嗅球和嗅束均位于颅前窝, 同时视交叉、垂体及大脑颞叶前端 也与颅前窝相邻,这些结构的手术 有时须经颅前窝才能到达。所以颅 前窝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 最大、最深,前界为鞍背、蝶 骨体后面和枕骨基底部,后界 为枕鳞下部,外侧界为颞骨岩 部、颞骨乳突部和枕骨侧部, 上后界为顶骨乳突角。颅后窝 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
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 位 于颅后窝中央,枕骨大孔前缘两
侧有舌下神经管的开口。
两视神经管间有交叉前沟 prechiasmatic groove ,前床突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与视神经 管相邻。
蝶鞍sella turcica 蝶鞍位于颅中窝底 的中部,形似马鞍形,其前部正中有 鞍结节tuberculum sellae, 鞍结节后 方为垂体窝hypophyseal fossa。窝 底构成蝶窦顶的一部分,小儿垂体窝 底较厚,可达20 mm。但蝶窦随年龄 增加而扩大,故窝底也随之变薄,成 人多数为1 mm。较薄的窝底有利于 经蝶窦进行垂体手术。
经鼻内镜切除良性鼻-颅底肿瘤(附11例报告)

经鼻内镜切除良性鼻-颅底肿瘤(附11例报告)于爱民;关兵;罗兰;居富年;王中亮;李吉平【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良性鼻一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9年11月对11例良性鼻-颅底肿瘤,鼻内镜下先切除鼻腔鼻窦肿瘤,逐渐接近颅底,仔细辨认颈内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然后分块切除肿瘤,最后修复颅底缺损.结果11例鼻-颅底肿瘤鼻内镜下全部切除,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175 ml;手术时间105~210 min,平均146 min.术后未出现脑脊液鼻漏、细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病理类型:巨大筛额窦囊肿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上颌窭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蝶窦骨化纤维瘤1例,翼腭窝神经鞘瘤1例,侧颅底炎性肌母细胞瘤1例.11例随访6~58个月,平均41个月,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复查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利于辨别颅底重要的解剖结构和肿瘤的彻底切除,是治疗鼻-颅底良性肿瘤的理想方法.%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nsnasal endoscopic resection (TER) for nasal skull-base neoplasms. Methods Totally 11 cases with benign lesions in the skull base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4 to November 2009. We first removed the nasal neoplasms with TER, approached to the skull base, carefully identified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other importa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then removed the block skull base neoplasms, finally repaired the skull base defects. Results The tumors focus of the 11 cases were completely resected. 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75 ml (100-450) , and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146 minutes (105 -210).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leakage and 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 did not occur in this serie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nfirmed2 cases of huge ethmoidal-frontal sinus cyst,3 nasopharyngeal fibroangioma, 3 maxillar sinus inerted papilloma, 1 sphenoid sinus osteofibroma, 1 schwannomas in the pterygopalatina fossa, and 1 inflammatory myoblastomyoma in the lateral skull base.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41 months (6 -58 ), during which, no one died, no recurrence was detected by CT or nasoscopy. Conclusion TER is an ideal treatment for nasal skull-based neoplasms, for it is easier to recognize importa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completely remove the neoplasm by using nasoscopy.【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1(011)008【总页数】3页(P725-726,745)【关键词】颅底肿瘤;鼻内镜【作者】于爱民;关兵;罗兰;居富年;王中亮;李吉平【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扬州,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扬州,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扬州,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扬州,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扬州,225001;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由于鼻-前中颅底和鼻-侧颅底区域位置深,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穿越,毗邻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筛板、蝶鞍、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神经,因此,原发或者外侵此处的肿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鼻科内镜管理规范

鼻科内镜诊断技术管理规范(2013 年版)为增强鼻内镜诊断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鼻科内镜临床诊断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拟订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展开鼻科内镜诊断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鼻科内镜诊断技术为在鼻内镜下进行的有创操作,包含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鼻内镜下颅底有关手术及鼻眼有关疾病手术等。
不包含鼻内镜下的无创性检查操作。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展开鼻科内镜诊断技术应该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拥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登记的与展开鼻科内镜诊断技术相适应的诊断科目,有与展开鼻科内镜诊断技术有关的科室和设备,并知足以下要求: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设有耳鼻咽喉科。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切合国家有关规定。
(2)有知足鼻科内镜诊断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有关器材、耗材。
( 3)装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略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知足鼻科内镜诊断技术麻醉一定的设备、设备,具备鼻科内镜诊断有关的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办理和急救能力。
4.设有影像科、查验科等医技科室,知足鼻科有关疾病的诊断需要。
(三)有经过鼻科内镜诊断有关知识和技术培训,具备鼻科内镜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余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备,医院感染管理切合要求。
(五)拟展开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依据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断技术(附件 1)的医疗机构,在知足以上基本条件的状况下,还应知足以下要求:1. 三级医院,有鼻科病房开放床位,近 5 年累计达成鼻科内镜诊断许多于1000 例,此中依据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断许多于100 例,或依据三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附件2)许多于500 例 ,技术水平在当地域处于当先地位。
2.具备知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面裂囊肿
胚胎时期,形成面颌的上颌突、鼻内突及鼻外突等 各面突接合或融合处,由残余或迷走的胚胎上皮发 展而成。
(1)鼻前庭囊肿: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上颌骨 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囊肿。
(2)外鼻皮样囊肿:多位于鼻梁中线,以鼻骨居多 ,囊壁较厚,由结缔组织构成,患者多为幼儿。
诊断:X线CT圆形高密度影。
精品课件
其他良性肿瘤
4.纤维瘤:圆形肿块、表面光滑,多见于中鼻甲、 鼻中隔、鼻底等,活检可确诊。
5.脑膜瘤:常由颅内向下侵入鼻腔和鼻窦,常有头 痛呕吐等症状。
6.神经胶质瘤:小儿鼻根部肿块可怀疑此病,可有 脑脊液漏,手术在1-3岁进行。
精品课件
二、鼻 - 鼻窦恶性肿瘤和恶性肉芽肿
鼻窦:上颌窦 > 筛窦 > 额窦 > 蝶窦
8、预后差
精品课件
病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接触致癌物质 良性肿瘤恶变 放射性物质 外伤
精品课件
病理
以上皮源性癌肿为主:癌>肉瘤 1、癌以鳞状细胞癌居多,未分化癌和鳞状细胞癌占
80%以上,其次为腺癌。 2、肉瘤以恶性淋巴瘤居多,大于60%
精品课件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
精品课件
1.外鼻恶性肿瘤
3.恶性黑色素瘤 多为青年人 原有良性色素痣,短期内变大,溃疡易出血。 恶性度高,可有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 化疗与手术相结合。
精品课件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概述 (流行病学)
鼻-鼻窦恶性肿瘤占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 的21.74%~49.22%。癌多数发生于40~60岁之间。原 发于鼻窦的恶性肿瘤较原发于鼻腔者为多见,上颌 窦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达80%。在我国,北方仅 次于喉癌,南方则仅次于鼻咽癌。
精品课件
概况
1、原发多见,远处转移而来者少。 2、癌(>80%)多于肉瘤(<20%) 3、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少,不易确诊。 4、与眼眶颅脑毗邻,晚期难以判断原发部位。 5、症状随肿瘤原发部位和累及范围而异。
精品课件
概况
6、发病年龄 癌 :40-60岁 肉瘤:较年轻
7、发病部位 鼻腔:外侧壁>鼻中隔
畸形
生于鼻窦者可使鼻窦腔扩大,鼻窦膨隆
X线、CT:
鼻骨肿瘤骨膜完好,骨小梁呈阳光放射形
鼻窦肿瘤可见骨质破坏
病理活检:可不做而诊断。 精品课件
3.骨瘤、软骨瘤、巨细胞瘤
特点: 骨瘤:多发于鼻窦,好发于额筛交界处 软骨瘤:内生多发于筛骨、蝶骨和鼻中隔;外生长
发与鼻中隔软骨。 巨细胞瘤:上颌窦、上颌肉鉴别:病理学检查确诊
鼻窦CT检查:确定病变范围
单侧发病、易出血、术后较快复发和广泛骨质破坏,
应考虑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病理确诊
精品课件
恶变征象: 1、术后迅速复发 2、迅速侵及临近组织或结构 3、反复鼻出血 4、顽固性头面部疼痛
精品课件
治疗
手术切除: 鼻侧切开、上唇揭翻进路(面中翻)、鼻内镜手术
精品课件
上颌窦恶性肿瘤
恶性平面(Ohngren): 下颌角至同侧内眦所作的
假想平面。将上颌窦腔分为前 下和后上两部分。
再通过瞳孔中心作一的假 想的垂直平面,与恶性平面一 起将上颌窦腔分为前下内、前 下外、后上内、后上外四部分 。
精品课件
前下内:早期出现牙的症状 预后较好 前下外 后上内:症状出现晚,易早期侵入眼眶、
精品课件
2.牙源性囊肿
(1)上颌窦含牙囊肿 牙齿发育畸形引起,多位于上颌部。 囊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棕色或黄色液体。 囊肿内含一至数颗牙,牙槽内牙数少于正常。
(2)根尖囊肿 牙根感染,牙髓坏死,根尖形成肉芽肿,逐渐有上皮长
入其中,最后形成囊肿。
精品课件
3.鼻窦粘液囊肿
病因:鼻窦自然开口阻塞(多见于筛窦),窦内粘 液潴留,日久形成囊肿。
1鼻部 ⑴鼻塞:初为单侧间歇性、进行性鼻塞 后为持续性鼻塞,可出现双侧鼻塞
鼻腔底部:早期出现 鼻腔上部、鼻窦:晚期出现
⑵鼻出血或流血性分泌物
成人一侧鼻腔分泌物带血、有特殊臭味 ⑶嗅觉减退或丧失
精品课件
2、口腔颌面 ⑴上唇上列牙麻木: 眶下神经受累 ⑵牙痛 : 上齿槽神经或牙槽 ⑶张口困难 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颞窝—翼内外肌、 咬肌、颞肌—下颌关节运动受限 ⑷面颊膨隆、腭部肿块
精品课件
1.外鼻恶性肿瘤
(1)基底细胞癌 好发于老年人。 多见于鼻翼、鼻梁或鼻尖。 表现为患处硬结、中心坏死、溃疡,可有出血。 边界清楚,多无淋巴结转移。 发展缓慢、恶性度低,早期可用冷冻或激光切除。
精品课件
1.外鼻恶性肿瘤
2.鳞状细胞癌: 初呈皮肤疣状物或浅溃疡,后发展为肉芽溃疡面。 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转移。 行广泛切除或放射治疗,可根治。
颅腔 预后最差 后上外:易侵入眼眶、颧部 预后较差
精品课件
上颌窦恶性肿瘤发展方向
临床表现:①眼部症状:筛窦囊肿侵入眼眶 ②面部变形 ③鼻部症状
治疗:手术摘除,恢复引流
精品课件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
精品课件
主要发生在鼻腔鼻窦 多见于40岁以上 单侧发病 与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 内翻性乳头状瘤又称为边缘性肿瘤、癌前状态、潜在
性恶性肿瘤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内翻性乳头状瘤: 1、主要症状:多单侧发病、单侧鼻塞、 粘脓涕或血涕、鼻出血、嗅觉障碍、 肿瘤压迫或破坏症状 2、检查:乳头状、息肉样、 菜花样或分叶状肿瘤
精品课件
3、眼: ⑴流泪—鼻泪管阻塞 ⑵复视、突眼—眼球受压、眼肌瘫痪 ⑶视力下降—眶尖受侵犯
4、神经、颅脑:头痛 5、耳:耳鸣、耳聋 6、颈部、全身症状:颈淋巴结肿大、
恶病质
精品课件
诊断
1、病史的综合分析:重视、警惕 >40岁 单侧进行性鼻塞、血涕
2、前、后鼻镜检查 3、鼻腔、鼻窦内窥镜检查 4、病理活检、细胞涂片:确诊依据 5、影像学:X线片、 CT、MRI 6、手术探查:术中冰冻切片
术后复查 恶变者应辅以放疗
精品课件
知识链接点
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征象?
1、术后迅速复发 2、迅速侵及临近组织或结构 3、反复鼻出血 4、顽固性头面部疼痛
精品课件
乳头状瘤恶变向 颅内和眶内侵犯
精品课件
内翻性乳头状瘤影像学特征?
精品课件
2.血管瘤
检查:鼻骨血管瘤仅有局部骨质膨隆
生于鼻腔者呈紫红色柔软肿块,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