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照相的影像质量
射线照相的影像质量

射线照相的影像质量无损检测资源网整理3.1 影像形成的简单分析射线检测中的影像质量主要包括照相法时底片反映的影像质量和实时成像时在屏幕上反映的影像质量,这里主要从照相法的方面叙述,实时成像的影像质量考虑因素和评价方法在实时成像检测中有其自己的特点,但是有许多基本考虑因素是相通的。
正确评定底片时应具备的三个最基本的概念:1 影像重叠的概念-有可能使得物体中不同位置(特别是相同射线路径上不同深度)的缺陷在射线照相影像上表现成一个缺陷影像,从而给影像判断带来困难例如一个气孔影像落在一个夹渣影像中-一个黑的小圆点落在一片暗黑色的影像中2 影像放大的概念-影像放大的程度与射源至被透照物体的距离、影像表示的物体与胶片(检测器)的距离相关,焦点尺寸大于缺陷尺寸的情况下影像可能不产生放大,利用微焦点射源做近距离拍摄可得到放大影像特别在较厚工件上同一缺陷靠近射源侧和靠近胶片侧得到的影像尺寸大小不同,前者被放大3 影像畸变的概念-原因是体积形缺陷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状通常是不规则的,表现为透照时存在多个投影截面,不同投影截面部分在胶片上形成影像时产生的放大不同(二维成像)例如裂纹延伸方向与射线方向相同时表现为一条细线,有倾斜角度时表现为有一定的宽度,容易误判为夹渣3.2 影像质量衡量射线照相检测的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对比度、颗粒度、不清晰度对比度△D(影像与背景的黑度差,决定了在射线透照方向上可识别的细节尺寸)颗粒度σD(影像黑度不均匀性的程度,决定了影像可显示的细节最小尺寸)不清晰度U(影像边界扩展的宽度,决定了垂直于射线透照方向上可识别的细节尺寸)射线照片上影像的质量由对比度、不清晰度、颗粒度决定什么是影响射线照相影象质量的三要素?答:影响射线照相影像质量的三个要素是: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度。
射线照相对比度定义为底片影像中相邻区域的黑度差。
射线照相清晰度定义为底片影像中不同黑度区域间分界线的宽度。
用来定量描述清晰度的量是“不清晰度”。
3--射线照相质量的影响因素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如图,设阶梯上存在一很小的厚度差。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按单色窄束射线衰减规律有 (1) 当T是缺陷,其线衰减系数为' 时,则式(1) 应改写为 (2) I /I称为“物体对比度”或称其为“被检体对比 度”,有时也称为“主因对比度”。式(1)即是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关系式,缺陷中充满空气, 其衰减系数忽略不计,它给出了一个小的厚度差 与对应的射线检测物体对比度之间的关系。
1、射线照相灵敏度
1.1.3 相对灵敏度:射线照相底片上能够 发现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或最小 细节)的实际尺寸与穿透厚度的百分比称为 相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实际上表示的是缺 陷与工件之间的厚度比。 射线照相灵敏度表示的是射线照片记录细节 或缺陷的能力,也就是说,射线照片显示缺 陷的能力;或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发现缺陷的 能力。它是射线照相对比度、不清晰度和颗 粒度综合的结果。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图是一般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的典型样式。特性 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底片的黑度,横坐标表示曝光 量的常用对数。
图 胶片的特性曲线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分为下面几个 部分。 (1)趾部 即曲线中的AC部分,也称为曝 光不足区。在这部分,对应于曝光量的增 加黑度的增加很慢。 (2)正常曝光部分 即曲线中的CD部分, 这部分曲线近似为直线,在这一部分,黑 度与曝光量的对数近似成正比。工业射线 照相检验中规定的射线照片黑度都在这个 范围之内。 (3)肩部 即曲线的DE部分,也称为曝光 过度区,在这部分当曝光量增加时,黑度 的增加很缓慢。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如图所示,设入射到底片的光强度为I0,透 过底片的光强度为I,记光学密度为D,则光 学密度定义为
射线照相底片评定

第六章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大连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稽查队陈伟6.1 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射线照相,使缺陷在底片留下足以识别的影像。
评片时,要考虑三要素:第一要考虑的是底片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要求;第二应考虑与观片有关的设备和环境条件;第三为评片人员对观察到的影像应能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这些都取决于评片人员的知识、经验、技术水平以及责任心。
6.1.1 底片质量要求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检测标准对底片质量的要求有所不同,本部分按特种设备使用的《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4730·2—2005射线检测来评述底片质量。
1. 底片灵敏度底片灵敏度又称像质计灵敏度,它是底片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影像射线照相质量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
底片灵敏度通常是用丝型像质计测定的,评片底片灵敏度的指标是像质计上应识别丝号,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的最细金属丝的编号。
显然,给定透照厚度的底片上显示的金属丝直径越小,识别丝号越大,底片灵敏度就越高。
对底片的灵敏度检查内容包括:底片上是否有像质计影像,像质计型号、像质计规格、摆放位置是否正确,能够观察到的金属丝识别丝号是否到达到相应技术等级规定等要求。
*有关像质计灵敏度的识别,请见JB∕T 4730·2—2005标准中的有关章节和附录A中的表A.1、表A.2和表A.3的要求和规定。
但应注意以下三点:⑴、标准是用透照厚度W来确定应识别丝号的,即单壁透照W=T,双壁透照W=2T。
⑵、既不是焊缝或热影响区上的丝号,也不是加垫板单面焊焊缝相邻的母材和垫板上金属区的丝号,而应识别的是焊缝相邻的母材金属区的丝号,且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少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专用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两根金属丝。
⑶、单壁透照,像质计若放于胶片侧时,应做对比试验,使灵敏度满足标准要求,并在像质计适当位置加F标记。
⑷、像质计的摆放应符合要求。
2、底片的黑度底片的黑度是射线照相底片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太小。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片2020

8
2.1.2影像放大
➢ 影像放大是指在胶片上成像的尺寸大于影像 所表示的物体的实际尺寸。
➢ 当射线源可视为是一点源时,得到的影像将 都是一个放大的影像,从投影关系不难理解这一 点。影像放大的程度与射线源至被透照物体的距 离相关、与影像所表示的物体和胶片的距离相关 。当射线源尺寸大于缺陷尺寸时,缺陷的实际情 况将变得复杂化,这时候需考虑象的位置。简单 地说,可以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影像都存在 一定程度的放大。
3
4
⑨焊根:焊缝背面与母材的交界处,如图7所示。 ⑩弧坑:由于断弧或收弧不当,在焊道末端形成 的低洼部分,如图9。 11焊道:每一次熔敷所形成的一条单道焊缝,如 图8所示。 12焊层:多层焊时的每一个分层。每个焊层可由 一条或几条并排相搭的焊道组成。如图8所示。 13单面焊:仅在焊件的一面施焊,完成整条焊缝 所进行的焊接,如图8 14双面焊:在焊件两面施焊,完成整条焊缝所进 行的焊接,如图9所示。
9
图1 影像的放大和几何不清晰度形成示意图
0
2.1.3影像畸变
➢ 影像畸变是指得到的影像的形状与物体在射 线投影方向截面的形状不相似。
➢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物体截面上不同的 部分在胶片上形成影像时产生的放大不同,这样 就导致影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不相似。
➢
例如,物体中有一个球孔,当射线中心束不
3
②观片条件对识别度的影响:
A.底片黑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在低黑度区域。识别度 ΔDmin变化不大,在标准黑度区域内(1.5~4.0),识 别度ΔDmin随着底片黑度的增大而提高,在高黑度区 域(≥4.0)ΔDmin随底片黑度增大而降低,即高黑度底 片对细小金属丝观察不利。所以底片黑度过高或过低 都不利于金属丝影像的识别。 B.观片灯亮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增大观片灯亮度能增大 可识别金属丝影像的黑度范围。 C.环境亮度对识别度的关系:周围光线使人眼感觉到 的底片对比度变小,从而使得可识别的黑度范围减小 ,识别度下降。
第三章 射线照相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射线照相质量的影响因素一、 射线照相灵敏度概念1.射线照相灵敏度所谓射线照相灵敏度,从定量方面来说,是指在射线底片上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来说,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灵敏度有绝对与相对之分,在射线照相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
此最小缺陷尺寸与射线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
为便于定量评价射线照相灵敏度,常用与被检工件或焊缝的厚度有一定百分比关系的人工结构,如金属丝、孔、槽等组成所谓透度计,又称为像质计,作为底片影像质量的监测工具,由此得到灵敏度称为像质计灵敏度。
需要注意的是,底片上显示的像质计最小金属丝直径、或孔径、或槽深,并不等于工件中所能发现的最小缺陷尺寸,即像质计灵敏度并不等于自然缺陷灵敏度。
2.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因素射线照相灵敏度是射线照相对比度(缺陷影像与其周围背景的黑度差)、不清晰度(影像轮廓边缘黑度过渡区的宽度)和颗粒度(影像黑度的不均匀程度)三大要素的综合结果,而此三大要素又分别受到不同工艺因素的影响。
二、 射线照相对比度1.概念射线照相对比度:射线底片上缺陷影像与其周围背景的黑度差。
可分为主因对比度和胶片对比度。
主因对比度:由于工件厚度差引起的射线片上的黑度差。
胶片对比度:底片上某一小区域和相邻区域的黑度差。
2.影响射线照相对比度因素射线照相对比度ΔDΔD=0.434μGΔT/(1+n)主因对比度ΔI/I=μΔT/(1+n)胶片对比度G= ΔD/ΔlgE取决于:a)缺陷造成的透照厚度ΔT(缺陷高度、透照方向) b)射线的质μ(或λ、KV,MeV)c)散射比n(=Is/Ip)取决于:a) 胶片类型(或梯度G)b) 显影条件(配方、时间、活度、温度、搅动)c)底片黑度D三、 射线照相清晰度1. 概念不清晰度:影像轮廓边缘黑度过渡区的宽度。
射线照相不清晰度包括几何不清晰度Ug 和固有不清晰度Ui 。
焦距对X射线探伤机照相质量的影响及选取的原则

,
并 依
据 分 析结 果 对 焦 距 的 选 取原 则 进 行 了 总结
1
图
1
^
^
&
焦 距与 缺 陷
焦距的影 响
1.
2
焦 距 引 起 的 光 程变 化
2
焦距 焦
:
X
射 线 管 的 焦 点 至射 线 胶 片 间 的 距 离 称 为
焦距 的 不 同
对 射线 胶 片
并 在 胶 片 或 其 他 成 像 装 置上 得 到 部 件 的 内 部 结 构 图 像 □
,
^
从 而 判 断 被 检验 部 件 有 无 缺 陷 的
x
射 线管 的 焦 点
一
,
要 指标 之
,
焦点 的
尺 寸 大 小 和 规 整 程 度 直 接 影 响
一
。
\
是决 定
x
射 线 管 光学 性 能 的 主
为 了 能够 正 确 地 选 择 焦 距
相的影
L !
卩
^ ^ ^ 焦 距 对 被 检物 的 缺 陷 大 小 和 形 状 麵
,
首 先 要 了 雛 距 对 射线 照
心
光量大 还原 成金 麵越多
圆
,
密麵大 底 片越 在
向
一
气
焦距 同 #
一
如图
1
所示
,
焦距
[2
小于 a
,
而 射线 底 片 上 的 缺
缺 陷 边缘 轮 廓 模 糊 不 清
一
2 选 择 焦 3巨 的 贝 降 低 了 底 片 的 清 晰 度 和 缺 陷 面 般 选 择 焦 距 时 使 几 何 半 影 % < 0 3 m m 由 上 述 分 析 可 知 增 大 焦 距 既 有 有 利 的 的 衬度 重 要 的 轻 金 属 % < 0 2 在 图 3 中 利 用 相 似 三 角 也有 不 利 的 面 所 以 必 须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综 合 分 析 形 的 原 理 几 何半 影 可 根 据 下 列 关 系 式 计 算 出 来 加 以 选 择 焦 距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的感光特性_质量与选用要求[1]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的感光特性_质量与选用要求[1]](https://img.taocdn.com/s3/m/a4a2653e83c4bb4cf7ecd11f.png)
泡、 脏点、 划伤等缺陷。按正常条件作显影、 停显、 定 影、 水洗、 干燥一系列加工后, 底片上应无脱膜、 熔化 条痕、 静电斑痕等弊病。 !"
#$$ /’01
无损探伤
2"-"% 、 "**) 胶片系统分类
3456
能量透照不同厚度的金属材料时,明确规定了应选 用的胶片类型。而胶片类型的划分及其性能指标按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等级 &’("")** + ", "**-“ 分类” 。 新的胶片分类分等的规定不同于以往的标准, 7 " : 强调了胶片系统的组合 7 即包括使 有三大特点: 用的增感屏材质、 厚度及胶片冲洗条件 : , 而不是单 7 # : 侧重于成像特性, 纯的胶片类型; 而感光速度不 7 ! : 有明确的定量指标, 是分类参数; 即胶片系统按 9; < #= $ 的黑度,规定了最小梯度 3456、最小梯躁 比 7 3 8 !9 : 456 和最大颗粒度 7 !9 : 4>? 的界限值。 关于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标准,最早是由 "- 个欧联盟成员国组成的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2E 8 0C"!- 无损检测分委会于 "**% 年发布的 7 标准号 欧标按上述指标将胶片分 ) 类。 2E%-. + ", "**% : 。 次年, 美材料试验学会急起直追, 也仿此指标, 将胶 片分为 @ 类, 公布了 /’01 2"-"%, "**)。"**- 年国 际 标 准 化 组 织 公 布 &’("")** + " , "**- 7 由 日 本 起 草:, 同样定值划类, 但简而约之, 将胶片分为 . 类。 表 .、 %、 ) 即上述三大标准有关射线胶片系统的最新 分类规定, 可供选用时比较参考。 在这方面, 胶片分类究竟怎样国际接轨 F 是接欧 标、 美标还是 &’( 标 F 笔者认为, 工业探伤结合中国 国情, 接 &’( 标为宜, 但若产品涉美、 涉欧, 则需随国 “ ” “ ” 逐 标 、 因 标 制宜。 .= # 工业探伤胶片选用考虑 工业探伤要根据产品特点, 按相关法规、 标准规 定应采用的透照技术等级, 选用适当的胶片类型。 实际选用时, 要根据具体应用, 考虑究竟是曝光 时间短重要, 还是探伤灵敏度好些更重要。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底片质量要求
3.影像识别要求 底片上所显示的像质计、定位标记、识别标 记、等符号,必须位臵正确类别齐全、数量 足够,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像并离焊缝5mm。 4.不允许的假缺陷 在底片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妨碍底片评定的假 缺陷。如:灰雾、水迹、化学污斑、暗室处 理条纹、划痕、指纹、静电痕迹、黑点、撕 裂和增感屏不好造成的假缺陷。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
缺陷是否能够通过射线照相而被检出,取决于若干环 节。 首先,必须使缺陷在底片上留下足以识别的影象,这 涉及到照相质量方面的问题。 其次,底片上的影象应在适当条件下得以充分显示, 以利于评片人员观察和识别,这与观片设备和环境条 件有关。 第三,评片人员对观察到的影象应能作出正确的分析 与判断,这取决于评片人员的知识、经验、技术水平 和责任心。 按以上所述,对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 面: 即底片质量要求,设备环境条件要求和人员条件要求。
焊接热影响区不同温度范围与钢状态图的关系 (图中TG一晶粒长大温度) a)焊接热影响区各部分的组织分布 b)铁碳状态图(低碳钢部分) c)焊接热
与评片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
1)熔化区: 它的温度处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是焊缝金属和 基本金属发生焊接的一段,紧邻焊缝,该处母材的 晶粒部分熔化,由于晶粒传热性能不同,各晶粒熔 化不一致,所以在显微镜下,也很难辨认熔化线。 2)过热区: 该区的温度处在1100一1490℃,在固相线以下。 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奥氏体晶粒剧烈的长大,冷却 后得到的是粗大的过热组织。 3)完全重结晶区: 加热温度处于1100℃到Ac3以上的区域。金属在此 温度下全部变成奥氏体,在空气中冷却后得到的是 热处理正火相同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线照相的影像质量无损检测资源网整理3.1 影像形成的简单分析射线检测中的影像质量主要包括照相法时底片反映的影像质量和实时成像时在屏幕上反映的影像质量,这里主要从照相法的方面叙述,实时成像的影像质量考虑因素和评价方法在实时成像检测中有其自己的特点,但是有许多基本考虑因素是相通的。
正确评定底片时应具备的三个最基本的概念:1 影像重叠的概念-有可能使得物体中不同位置(特别是相同射线路径上不同深度)的缺陷在射线照相影像上表现成一个缺陷影像,从而给影像判断带来困难例如一个气孔影像落在一个夹渣影像中-一个黑的小圆点落在一片暗黑色的影像中2 影像放大的概念-影像放大的程度与射源至被透照物体的距离、影像表示的物体与胶片(检测器)的距离相关,焦点尺寸大于缺陷尺寸的情况下影像可能不产生放大,利用微焦点射源做近距离拍摄可得到放大影像特别在较厚工件上同一缺陷靠近射源侧和靠近胶片侧得到的影像尺寸大小不同,前者被放大3 影像畸变的概念-原因是体积形缺陷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状通常是不规则的,表现为透照时存在多个投影截面,不同投影截面部分在胶片上形成影像时产生的放大不同(二维成像)例如裂纹延伸方向与射线方向相同时表现为一条细线,有倾斜角度时表现为有一定的宽度,容易误判为夹渣3.2 影像质量衡量射线照相检测的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对比度、颗粒度、不清晰度对比度△D(影像与背景的黑度差,决定了在射线透照方向上可识别的细节尺寸)颗粒度σD(影像黑度不均匀性的程度,决定了影像可显示的细节最小尺寸)不清晰度U(影像边界扩展的宽度,决定了垂直于射线透照方向上可识别的细节尺寸)射线照片上影像的质量由对比度、不清晰度、颗粒度决定什么是影响射线照相影象质量的三要素?答:影响射线照相影像质量的三个要素是: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度。
射线照相对比度定义为底片影像中相邻区域的黑度差。
射线照相清晰度定义为底片影像中不同黑度区域间分界线的宽度。
用来定量描述清晰度的量是“不清晰度”。
射线照相颗粒度定义为对视觉产生影响的底片影像黑度的不均匀程度。
名词解释:清晰度答:定性地表示底片或荧光屏图像细节清晰的程度名词解释:对比度答:在射线底片或荧光屏图像上相邻两个区域相对黑度或辉度1 影像的射线照相对比度△D什么叫底片的反差(对比度)?答:底片上相邻两区域之间黑度的差异。
射线照相对比度定义为底片影像中两个相邻区域的黑度差:△D=D’-DD’、D分别为两个区域的黑度射线照片上影像的对比度常指影像的黑度与背景的黑度之差。
射线照相对比度公式:△D=0.434•μ•G•△T/(1+n)(缺陷引起的射线衰减远小于同样大小的工件本身引起的射线衰减,这是大多数情况下最常见的情况),如果因为缺陷对射线具有较大衰减时则必须要考虑缺陷对射线的衰减特性,此时公式变为:△D=0.434•(μ-μ’)•G•△T/(1+n) (μ’为缺陷的线衰减系数)△T –厚度差;G-胶片特性曲线在规定黑度处的斜率,即梯度;μ-被透照材料的线衰减系数;n –散射比,n=I S/I D (I S–透射射线中散射射线强度,I D -透射射线中一次射线强度)为了得到较高的射线照相对比度:1)选用可能的较低能量的射线透照-提高线衰减系数,表现为选用尽量低的管电压2)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降低散射比,表现为被透照工件周围有较宽敞的空间、无杂物干扰,加设铅板遮挡无需透照的部位等例如某工厂一次把四个工件同时放在一个一米见方的手推平板车上透照,每件50公斤,懒得搬上搬下,中间又不用铅板相隔离,结果相邻工件相互间的散射就容易影响胶片影像的清晰度(画图示意,工件长800,直径约400,立放,透照纵焊缝)3)选用质量优良的胶片和良好的暗室处理技术-获得较高的梯度,表现为选用衬度(对比度)高的胶片和相应的暗室处理条件工业X射线照相检测常用的胶片例如:比利时的AGFA D7 细微粒、高反差和高速度美国的KODAK INDUSTREX AA400 胶片快速、细颗粒、高反差还有日本的富士100国产的天津-Ⅲ型工业射线胶片微粒、高对比度,射线感光速度较快什么叫主因对比度?什么叫胶片对比度?它们与射线照相对比度的关系如何?答:由于不同区域射线强度存在差异所产生的对比度称为主因对比度,其数学表达式为:△I/I p=(μ△T)/(1+n),式中:I p--透过试件到达胶片的射线强度;△I--局部区域射线强度增量;μ--射线的吸收系数;△T--局部区域的透射厚度差;n--散射比。
由上式可以看出,主因对比度取决于透照厚度差、射线的质以及散射比。
胶片对比度就是胶片梯度,用胶片平均反差系数定量表示,数学式为:γ'=△D/△lgE,式中γ'--胶片平均反差系数;△D--底片对比度;△lgE--曝光量对数值的增量。
影响胶片对比度的因素有:胶片类型,底片黑度,显影条件和增感方式。
射线照相底片对比度是主因对比度和胶片对比度的综合结果,主因对比度是构成底片对比度的根本因素,胶片对比度可以看作是主因对比度的放大系数。
试推导射线照相主因对比度(物件对比度)的表达式答:已知宽束射线透过厚度为T的试件,其透过射线强度I p=(1+n)I o e-μT --(1),当试件中某一局部区域厚度有变化,射线穿过的厚度差为△T,该区域透过射线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其强度增量为△I,则有:△I=I o e-μ(T-△T)-I o e-μT = I o e-μT(eμ△T-1) --(2),(2)÷(1)得:△I/I p= [I o e-μT(eμ△T-1)]/[(1+n)I o e-μT]= (eμ△T-1)/(1+n)--(3),而eμ△T可展为级数eμ△T=1+μ△T+(μ△T)2/2!……+(μ△T)n/n!…… --(4),近似取级数前两项代入(3),得:△I/I p=[(1+μ△T)-1]/(1+n)=μ△T/(1+n) --(5)2 影像的射线照相不清晰度:包括几何不清晰度Ug、胶片固有不清晰度Ui、屏不清晰度、运动不清晰度,以前两者为主。
什么叫底片的清晰度?答:底片上影像轮廓的清晰程度,或者说:定性地表示底片或荧光屏图像细节清晰的程度1)几何不清晰度Ug什么叫几何不清晰度?几何不清晰度对射线探伤的主要危害有哪些?答:由于任何射线源(X光源焦点或γ射线源)都不是一点,总有一定大小。
这样在透照一定厚度的物体(如工件或焊缝)时,按照几何投影(射线直线传播)成像原理,所成的像(例如缺陷在底片上的影象)边缘部分,就会有一定的半影区出现,即边界扩展区。
最大半影值定义为几何不清晰度。
几何不清晰度过大将会障碍对缺陷的观察,影响底片灵敏度。
什么是几何不清晰度?它的危害是什么?答:由焦点的几何尺寸所造成的影像边缘模糊区域(或半影),称为几何不清晰度,它降低底片的清晰度,从而降低射线检验灵敏度几何不清晰度的计算公式:Ug=dT/(F-T)d-射源焦点尺寸;T-工件射线源侧到胶片的距离,通常取为工件厚度;F-焦距,即射源到胶片的距离由公式可知:焦点尺寸越小、焦距越大、工件厚度越小,则几何不清晰度越小。
写出计算几何不清晰度和求最小焦距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各符号的意义。
答:Ug=(d/f)δ 或Ug=dδ/(F-δ),F min=(dδ/Ug)+δ,式中:Ug-几何不清晰度,d-焦点尺寸,δ-工件厚度,f-焦点至工件表面最近距离,F-焦距实际应用中对几何不清晰度有一定的控制规定,在选用射线源(焦点尺寸)的时候,还要注意对于椭圆形、矩形焦点的情况下,长轴方向与短轴方向得到的几何不清晰度是不同的,亦即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透照布置;此外,选择调整适当的焦距是很重要的措施。
但是还必须认识到:工件中沿射线投射方向埋藏深度不同的缺陷将具有不同的几何不清晰度。
实际照相中,底片上各点的Ug值是否变化?有何规律?答:实际照相中,底片上不同部位影像的Ug值是不同的,但为了简化计算,便于应用,有关技术标准仅以透照中心部位的最大Ug值作为控制指标。
对不同部位Ug值的变化忽略不计。
底片上不同部位的Ug值变化规律如下:(1)焦点尺寸变化引起Ug值变化,由于Χ射线管的结构原因,沿射线管轴向不同位置焦点投影尺寸是变化的。
阳极侧焦点小,阴极侧焦点大。
因此底片上偏向阳极一侧的部位Ug值小,偏向阴极一侧的部位Ug值大。
(2)L2/L1变化引起Ug值变化,透照纵缝时,被检区域各点的L2/L1值是定值,Ug值不发生变化。
但在透照环缝时,各点的L2/L1值是变化的,因此Ug值也发生变化。
例如,环缝外透法和F≠R的环缝内透法,端部的L2/L1值都比中心部位要大,因此端部的Ug值也会增大。
何谓几何不清晰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答:由于射线源都具有一定尺寸,所以照相时工件轮廓或缺陷边缘都会在底片上产生半影。
这个半影宽度便是几何不清晰度Ug,缺陷的几何不清晰度Ug值计算公式为:Ug=db/(F-b),式中:d--射源尺寸;F--焦距;b--缺陷至胶片距离。
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几何不清晰度,通常是指透照中心部位的最大几何不清晰度,计算公式为:U gmax=dL2/L1,式中:L1--射线至工件表面距离;L2--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d--射源公称有效焦点尺寸。
由以上公式可知,Ug值与射源尺寸和工件厚度或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成正比,与射源至工件表面距离或焦距成反比。
2)胶片固有不清晰度Ui何谓固有不清晰度?答:当射线入射穿过胶片时,会在乳剂层中激发出自由电子(次级电子),这些电子具有一定动能,会向各个方向飞散,并能使途经的卤化银颗粒感光(成为可显影),每个射线光子产生的可显影的卤化银颗粒成为具有一定分布的过渡区域,其结果是使得试件及缺陷在底片上的影像产生一个黑度过渡区,造成影像模糊,这个过渡区的宽度称为胶片固有不清晰度Ui,胶片固有不清晰度决定于射线能量。
固有不清晰度与胶片的类型和粒度无关,与暗室处理条件无关。
3)屏不清晰度Us使用增感屏时,增感物质对射线的散射或次级效应带来的散射而导致射线照片的不清晰度。
在射线实时成像检测中则与监视器显示屏的分辨率指标有关4)运动不清晰度Um射线照相过程中,射源与工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移动),相当于加大了射源的焦点尺寸,导致射线照片的不清晰度。
特别是在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时工件与射线源是作相对运动的,这时的运动不清晰度就是要重视的因素了!总的影像的射线照相不清晰度主要与几何不清晰度和胶片固有不清晰度相关:U2=Ug2+Ui2或U3=Ug3+Ui3固有不清晰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固有不清晰度Ui值受以下因素影响:(1)射线的质。
透照射线的光子能量越高,激发的电子在乳剂层中的行程就越长,固有不清晰度也就越大。
简单来说就是与射线能量大小相关!(2)与增感屏相关的屏不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