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天气对人类的作用

天气对人类的作用当久旱的土地上降下一场大雨,庄稼迎着甘霖欢乐地唱起歌儿的时候,当“高天滚滚寒流急”、暴风雪猖狂肆虐,阻断交通、冻死人畜的时候,当十二级台风袭来,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和损失的时候,--天气,对人类的活动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多么严重的作用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天气的依赖十分明显。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秋佳日,杭州西湖、苏州园林,人们摩肩接踵;夏季高温,庐山黄山,大连青岛,游客爆满。
天气就是这样用无边的法力牵动着游人。
农业和天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光、热、水分等条件,家养动物的繁殖、生长也得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世界上农业发达地区多是气温、水量适度的地方。
是否风调雨顺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和畜牧业的发展。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时期的梅雨适时适量,对早稻的生长和中稻的栽插都是极有利的;澳洲的气候条件适宜牧草的生长,畜牧业特别发达。
而水旱灾害、冰雹、寒潮等常使农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有时还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这在古代尤甚。
明末陕西连年干旱,赤地千里,饥民走投无路,群起造反,加速了明王朝的崩溃。
近年非洲一些地方由于长期干旱,庄稼颗粒无收,饿殍载道,成为世界注目的难题。
天气,就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冷热,阴晴、风雨、云量等气象变化情况。
它既是人类生活环境的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
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直接的作用,农业、工业、交通、国防等等,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天气的干预。
天气对工业的影响总的来说不如农业那么大。
但对原料来自农产品的食品工业、棉纺织业等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恶劣的天气能阻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浓雾、暴风雪等,使飞机不能正常翱翔,火车、汽车和船舶原地“立定”。
新兴的宇航工业也受到气候的影响。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凌空爆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当时气温太低造成的。
天气对战争的胜负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影响到历史的演进。
公元二O 八年的赤壁之战,孙权刘备的联军凭借东南风实施火攻,曹营“樯橹灰飞烟灭”,数十万精兵一败涂地,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气候的变化
会对人类的健康、生产力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
首先,气候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干旱和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例如暴雨引发的洪水可能导致水源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而干旱则会导致粮食短缺和饮水困难。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加。
因此,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气
候变化会对农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粮食短缺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影响水资源的供应,导致饮水困难和粮食生产的困难。
因此,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气候对人类的社会稳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资源的紧缺
和分配不均,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导致社会矛盾的增加。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气候对人类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气候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产力和
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气候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湿度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湿 度可能导致产品受潮或变质
温度变化:高温或低温可能导 致工厂停工或影响产品质量
降水影响:暴雨或洪水可能 造成工厂淹水或设备损坏
风力影响:强风可能导致工 厂屋顶掀翻或设备损坏
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天气变化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例 如暴雨、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 件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冲突。
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降低全球变 暖速度
提倡绿色出行, 减少汽车尾气排 放
推广可再生能源, 减少对化石燃料 的依赖
保护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分享天气预测和应对措施 共同研发应对极端天气的技术 建立跨国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促进国际间的气象信息交流与合作
汇报人:XX
旅游与天气:天气对旅游业的影响 较大,好的天气可以吸引游客,促 进旅游业的发展。
天气变化影响国际政治格 局
气候灾害可能导致国际冲 突升级
天气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 响
天气对国际关系中的外交 决策的影响
天气对科技发展 的影响:天气对 科技发展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气象 观测、卫星通信、 能源开发、灾害 预警等方面。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预报模型 的精度和稳定
性
建立更加完善 的观测网络, 提高观测数据 的准确性和覆
盖率
加强国际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 预报技术和经
验
提高公众对天 气预报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加强预警信息 的传播和普及
建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报极端天气,为应对提供时间保障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极端天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增强应急能力: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素质和装备水平,确保快速响应 普及防灾知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极端天气如暴雨、 大风等可能导致施 工现场事故。
气象与生活的关系简短论述

气象与生活的关系简短论述气象是大自然中的一门科学,研究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特性,包括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球和人类生活的相互影响。
气象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天气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论述气象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首先,天气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降水等对人的身体状况有直接影响。
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而寒冷天气则可能引发感冒、呼吸道疾病等。
此外,气象还会对人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影响。
阳光明媚的天气可以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而阴雨天气可能会让人感到沮丧和消沉。
因此,了解天气情况,适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气象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条件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和丰收。
适宜的温度、降水以及日照时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在气候异常的情况下,干旱、洪涝、冰雹等极端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草地退化等问题。
因此,合理利用气象信息,科学规划农业生产,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
第三,气象对能源供应和利用也有着重要影响。
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都需要充足的日照或风力资源。
气象因素的准确预测和监测能够帮助我们合理规划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气象也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产生影响,例如气温升高会导致燃煤电厂的效率下降,从而增加能源消耗。
因此,合理利用气象信息,有效调配能源资源,对于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持续有着重要意义。
最后,气象对交通运输也产生深远影响。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台风、暴雨、大雾等会对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困扰,容易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和航班延误。
及时了解气象条件,进行交通运输计划和安排,能够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气象数据在海洋航行、航空、铁路等领域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为船舶、飞机和火车的安全行驶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农业1、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如:热带水果与温带水果的差异。
2、影响农作物熟制的分布,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之分。
3、影响工作方式,如:旱地、水田、绿洲等。
4、影响农产品产量,如:风调雨顺则收成较高,否则收成低或绝收。
二、生活1、衣:各地区传统服饰差异较大,如中国南方傣族衣着简单凉爽,而藏族服装则宽大厚实。
2、食:各地饮食有很大差异,如中国西南地区湿气较重而喜辣味。
3、住:传统民居在建筑结构上很注重与当地气候相适应,如傣族的竹楼,注重通风散热,而北方居民则注重防寒保暖。
4、行:天气好坏影响出行,如雾气影响交通等。
(1)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扩展资料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
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
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
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
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2、人类活动对气候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不断在升高;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导致地表水土流失,加剧了沙漠化,地表水的分布改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气候;工业排放的含硫气体,造成酸雨天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气候产生的副作用;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地改变气候条件。
在现阶段,以第一种影响占绝对优势,而这种影响以以下三方面表现得最为显著,即①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至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改变大气的化学组成;②在农牧业发展和其它活动中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如破坏森林和草原植被,海洋石油污染等等;③在城市中的城市气候效应。
天气的功效与作用

天气的功效与作用天气是指大气层中不断变化的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因素。
天气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天气条件对人体和自然环境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天气的功效和作用。
首先,天气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气温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等功能。
在寒冷的天气中,人体会增加产热,以维持身体的温度,这对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是一种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然而,过于严寒的天气可能会导致体温过低,引起冻伤和其他寒冷相关的健康问题。
相反,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体需要适应高温环境,这对心脏和肺部等器官都会产生一定的负担。
因此,适宜的温度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不同的天气条件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阳光充足的天气会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对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提高人的情绪。
阳光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使人感到愉悦和放松。
相反,阴雨天气可能会引起人的情绪低落和抑郁。
研究还发现,气温和湿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高温和高湿度条件下人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天气还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动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一些植物和动物对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着适应性,因此天气的变化可能会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产生重要的影响。
降雨也是维持自然界水循环和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降雨可以为作物提供水分,促进它们的生长和丰收。
但是,过量的降雨可能会引发洪灾和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另外,天气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生产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适宜的天气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至关重要。
合适的温度、降水和阳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天气对于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和旅游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极端天气条件如暴雨、暴雪、台风等可能会造成交通瘫痪、建筑倒塌和旅游资源的破坏,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而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尽管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仍有一些争议。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有关减少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可能解决方案。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贡献之一。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来自许多人类活动,例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燃烧化石燃料燃烧化石燃料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它们在工业生产、发电、交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贡献了大约7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这些排放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从而引发了许多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退化森林和土地利用变化退化森林和土地利用变化也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垦,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种森林退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碳汇的减少和温室气体的释放,加剧了温室效应。
此外,退化森林也削弱了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调节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问题。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全球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影响。
温度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全球气温的上升是气候变化的显著现象之一,它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农业和能源供应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极端降水事件和飓风等自然灾害也变得更加频繁和猛烈,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和海洋酸化的加剧。
随着冰川和极地冰层的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威胁到了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
气候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的

气候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的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有什么样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和低地被淹没,造成大量难民,陆地上冰川融化,近期导致地表水增加,洪涝危害加大,远期导致淡水资源减少,人类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
2、气候变暖,会导致世界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中纬度地区的耕地会退化成草原,粮食产量减少,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降水量会增加,适合于温带作物的生长,有利于粮食的增产。
3、全球气温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升高.再加上由于极地增暖剧烈,当大气中CO2浓度加倍后会造成极冰融化而冰界向极地萎缩,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热门话题。
由于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同时科学家们又注意到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微量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因此,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等,是各国科学家、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
在人类出现于地球后的数万年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适应居住环境和相应的气候条件。
在此期间,人类并未对环境和气候产生足够大的影响,气候仍在其基本因子的作用下变化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与人类的关系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主要是气象灾害的影响。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每年由于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
目前,全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
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发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
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近年来,因其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风雹,风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
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
我国风雹灾害发生的地域很广,据统计,农业因风雹受灾面积的重灾年达9900多万亩(1993年),轻灾年也有5600多万亩(1994年)。
--低温冷冻,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严重冻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
197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危害有: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2005年12月山东威海、烟台遭遇40年来最大暴风雪,此次暴风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7143亿元。
回顾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以及热带气旋导致的台风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灾害种类。
在气象灾害中,干旱也是我国影响面最大、最为严重的灾害。
旱灾的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影响远。
因此,旱灾也是我国气象灾害中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类灾害。
在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是仅次于旱灾的气象灾害。
此外,雷击、沙尘暴、霜冻、冰雹、雾灾等在我国也是经常发生的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
城市生活气象(要点)v 城市生活气象关注气象条件对城市居民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v 生活气象指数预报是以气象要素未来的短期变化为主线,综合分析气象条件变化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做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且为群众乐于接受的生活环境气象预报。
v 以指数的形式进行发布预报,既能使老百姓理解,又做到了科学量化。
v 生活气象服务指数种类繁多,因气候、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季节的差异,各地发布的生活气象指数预报不尽相同。
v 常见的城市生活气象指数涉及居民生活、市政保障、医疗保健、环境污染、商业活动、旅游服务、公共安全等。
v 居民生活气象指数,有紫外线指数、花粉浓度、人体舒适度、体感温度、穿衣指数、晨练指数、热浪指数、风寒指数、寒冷指数、炎热指数、晾晒指数、霉变指数等。
v 城市生活保障方面,有供水指数、空调开机指数(供电)、供暖指数等。
v 医疗气象指数,有中暑指数、感冒指数、冻伤指数、呼吸道疾病气象指数、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消化道疾病气象指数等。
v 环境污染气象指数,有空气质量等级、空气污染指数、污染扩散指数、大气清洁度、负离子气象指数等。
v 商业气象指数,有商场客流气象指数、空调销售指数、啤酒气象指数、冷饮气象指数、洗车气象指数、v 旅游气象指数,有景区客流指数、登山气象指数、滑雪气象指数、游泳气象指数预报、钓鱼气象指数等。
v 公共安全气象指数,有防火气象指数、火险等级、干燥指数、交通安全、行车安全指数、公路通行气象条件等。
v 众多气象服务指数中以紫外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呼吸道疾病指数等尤为重要。
v 紫外线辐射强度是指白天正午时间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对人体的皮肤、眼睛等可能造成的损坏程度,过度的太阳照射可能损害皮肤和眼睛,严重可能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
v 既要注意适度照射阳光,又不宜过度;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30分钟;外出时要注意适当采取防晒措施。
v 人体舒适度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组合下人体的舒适感觉,一般认为以70%-80%的人感觉为判断标准。
v 天气气候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系列反应,一是气象条件会诱发或者使病状恶化,再者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因特定的气候环境会使某种疾病多发,如伤寒、感冒、消化系统感染等。
v 气温在18度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度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v 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
v 在强冷空气影响前后,有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哮喘病、气管炎、溃疡病类风湿病、脑血管异常的患者病征都容易有异常变化。
v 气象过敏症是不同季节、不良气象要素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发生的某种病症,这些气象因素还会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
v 当天气发生较剧烈变化时,冷暖干湿、风霜雨雪等气象因素产生刺激作用,当人体适应能力下降时,就会产生气象过敏症。
v 春季,气候变幻多端,今天风和日丽,明天阴雨连绵,常使人很难适应,容易出现春季气象过敏症。
v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稀释、聚积、清除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在逆温层、大雾天气等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状况严重,应避免室外活动。
v 人们常认为早晨的空气最新鲜是一种误解,其实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在一年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
v 晨练要注意“四大忌”:晨练并非越早越好,日出之后是晨练的好时机;不宜在马路边晨练;清晨树荫绿叶下空气质量差;雾天晨练有损无益。
v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住的房屋,以“坐北朝南”为最佳选择。
这样的房屋既可以适当利用冬夏的阳光,又可“巧妙”适应冬夏的“季风”。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P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 气候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P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也包括负面效应。
P 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P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并将继续产生明显影响。
P 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P 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因此减少。
P 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P 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
P 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因此增加。
P 目前,对气候变暖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出现的变化了解甚少。
P 已有研究指出,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的一些极端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由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的后果也会加剧。
P 全球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是不利的。
P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
P 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
P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资源之一。
P 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P 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传播范围可能增加,危害人类健康。
P 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