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24年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范文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其对人类生活及健康的影响愈发明显。
本文将详细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全面评估这一复杂问题的多个方面。
二、气候变化的定义及现状气候变化主要指全球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包括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等现象。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愈发严重,气候变化的现象愈加明显。
其中,全球温度持续上升,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三、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气温上升气温上升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在高温环境中,人们更容易患上中暑、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和湿度相互作用,会使得身体对高温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
(二)极端天气事件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台风等会直接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使得水源和食物供应受到威胁。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患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此外,灾害后的卫生条件恶化也会导致伤口感染等问题。
(三)空气质量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空气质量,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危害人类的呼吸系统,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此外,空气质量恶化还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增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四、评估与应对策略针对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加强健康教育,使人们了解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及如何预防。
其次,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
此外,还需要加强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应对气候变化,如开发新能源、提高环保技术等。
五、结论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和应对。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影响差异,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当今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气候变化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各种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确定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直接影响高温和热浪对人体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温度的升高,这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高温和热浪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对人体造成了直接的危害。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高温还可能加重现有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极端天气事件对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洪水、飓风和干旱。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身体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
洪水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会造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飓风和干旱则会导致粮食短缺和饥荒,进一步危害人体的营养状况和健康。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温暖气候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影响。
温暖的气候条件可促进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更容易传播到人类身体中。
例如,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传播速度更快。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一些病原体从动物传播到人类,引发新的传染病暴发。
气候变化对食物和水源安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食物和水源安全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由于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食物供应不稳定和营养不良问题加剧。
此外,由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水源的污染也会增加,进一步威胁人体健康。
应对气候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的措施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疾病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监测系统,及早发现和应对传染病的爆发,是预防传染病扩散的关键。
此外,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健康知识,推广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也是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的重要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影响的扩散,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日益突出,这些现象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都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其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气候变暖导致疾病爆发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高温,对人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由于高温天气对人体的承受能力有限,极容易导致人们的疲劳感增加,心理压力大增,饮水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中暑、热衰竭、热疫等热性疾病的爆发。
另外,高温也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作,对身体健康带来很大隐患。
此外,气候变暖后的气候环境湿度提高,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良好,将导致一些病毒病原体在环境中大量繁殖,从而引发人类病毒病流行。
例如,气候变暖面临的一个大的威胁是蚊虫病毒的高发,比如登革热、寨卡等病毒疫情,这些都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将导致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
二、气候变化影响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等食品生产和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饮食安全面临严重的危机。
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直接影响饮食品质和供应,如饮食菜肴数量下降、季节性饮食中断、水质污染、粮食产量下降等。
特别是长期的高温和干旱会导致作物的失收和质量下降,温度上升和降水量减少将使得作物的味道变差,增加污染的风险。
另外,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的发生也将使得食品的安全问题愈加突出。
例如,洪涝、旱灾等极端天气极易引发食品污染和病原体的生长,增加人们遭受食品中毒的概率和风险。
三、气候变化加剧心理健康问题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生活、工作和生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是生理健康上的,还会引发心理健康难题。
气候变化会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更加紧迫的压力,不断增加人们的焦虑感和心理负担,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增多,比如情绪不稳定、抑郁、自杀等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止上述三点,它还涵盖了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等方面。
《2024年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范文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人类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导致气温升高、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这不仅仅改变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一个清晰的健康风险评估框架。
二、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具体影响1. 气温升高气温的持续升高直接导致热浪和高温事件的频率增加。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此外,高温还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增加心衰、脑卒中等病症的风险。
2. 极端气候事件暴风雨、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洪涝会导致水体污染、疾病传播风险增加,同时也会造成食物短缺和基础设施损坏,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救治。
干旱则可能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加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3. 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海平面的上升导致沿海地区居民被迫迁移,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从而对居民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极端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扩散,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安全。
三、健康影响评估与对策建议1. 健康风险评估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需要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建立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需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和保护,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
2. 应对策略建议(1)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气候预警信息,帮助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2)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救治能力,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4)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等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2024年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范文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其影响逐渐深入至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变化、极端气候事件、空气质量恶化等,都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
二、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温度变化与健康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温度的显著变化,这对人体健康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容易因出汗过多而导致脱水、中暑等问题。
此外,高温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同时,极寒天气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低温导致冻伤、呼吸道感染等。
2. 极端气候事件与健康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干旱、台风、暴雨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这类灾害事件往往会导致饮用水源污染、食品供应不足等问题,从而引发传染病流行和营养缺乏等健康问题。
此外,灾害还可能引发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3. 空气质量与健康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随着温室效应加剧,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PM2.5等颗粒物污染。
这些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人体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
三、应对策略1. 预防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其次,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改善空气质量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包括减少工业排放、植树造林等。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应对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普及气候变化相关知识,让人们了解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此外,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如为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健康教育内容。
3. 医疗救治与救援在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治与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医疗救治与救援体系,确保受灾人群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和援助。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持续的高温天气、震撼人心的暴雨、严重的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直接的威胁。
首先是高温对人体的影响,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导致中暑、热衰竭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是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会导致水源污染、疫情爆发等问题,进而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干旱则会引起水资源短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并增加饮水不洁导致的疾病风险。
解决措施:应加强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加强社区的防灾意识和能力,提高居民对高温、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防范意识,完善相应的紧急救援机制。
二、传染病扩散加剧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改变可能导致传染病媒介生物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发生变化,进而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例如,蚊虫媒介的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可能向更广泛的地区扩散。
其次,气候变化也会影响人类的免疫系统,使个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增加疾病爆发的风险。
解决措施: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早发现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应对传染病的扩散。
三、食品安全面临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产生了影响,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威胁。
由于气候变暖,部分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可能减少,导致粮食供应紧张。
同时,极端天气事件也会破坏农作物和饲料的生长环境,农产品质量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解决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四、心理健康问题增加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事件、资源短缺等问题可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联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人类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这一挑战。
一、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1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和加剧,例如暴雨、洪水、干旱、热浪、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
暴雨和洪水可能导致水源污染和疾病传播,干旱和热浪则会增加中暑、脱水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1.2 气候变化与传染病传播全球气候变化还与传染病传播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气候变暖导致病媒生物如蚊子和跳蚤的繁殖季节延长,从而增加了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传播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和扩散范围,进一步增加了疾病的传播率。
1.3 气候变化与营养不良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影响,从而导致粮食供应不稳定和价格上涨。
这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居民来说意味着更加严重的营养不良和饥饿问题。
长期的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理功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二、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对策2.1 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关联的认识和意识非常重要。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宣传教育,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2.2 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全球气候变化和健康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相关数据和信息,为公众提供准确的预警和应对指南。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深入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为制定政策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3 加强医疗保健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方面,医疗保健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医疗保健机构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此外,加强对气候变化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研究,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2.4 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与协调,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关联问题的根本之道。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正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以下是几项具体的影响:一、气温升高引发的健康问题气温升高不仅让人们感觉不适,还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高温天气导致人体脱水,引起头晕、乏力、腹泻等不适症状。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使新陈代谢加快,造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严重者可能出现中暑、脱水性休克等生命危险。
此外,气温升高还会促进病毒和细菌的生长繁殖,引起各种传染病的爆发,例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等。
二、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例如暴雨、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这些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在灾害发生时,灾民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剧烈刺激,易出现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
长期暴露在灾害环境中,还会导致营养不良、缺水、肺炎等健康问题。
三、气候变化加剧的食品安全问题气候变化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极端天气事件或气候波动,例如干旱、洪涝、台风等,都可能破坏种植园地,减少农产品产量,甚至破坏食品供应链。
这种现象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因为这些地方缺乏稳定的食品供应。
局部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和食物链的平衡,从而引发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事件等。
这对人们的健康和营养摄入造成了威胁。
总的来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尽最大可能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
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
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在降水比较多的部分陆地地区,由于水位上升,人们食用最多的是靠近地表的水。
而地表水的水质也会因地表物质污染而下降,人们食用了这样的水,就会患上诸如皮肤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
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人的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下降。
届时,肠伤寒、痢疾、疟疾、兔热病等传染性疾病就会成为常见病。
而在另外一些气候变得更加干旱、逐渐荒漠化的地区,由于缺水,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将会加重,人们也会被迫食用水质不好的水。
同时荒漠化导致土壤盐分增多,将不再适合作物种植。
天灾还是人祸?虽然全球变暖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每个人都看见了,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变暖,在科学界至今悬而未决。
马柱国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长期过程,与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规律有关,但人为因素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因此不容忽视。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有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
过度排放温室气体肯定会使地球变暖,但温室效应在地球变暖中占多少份额,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另外,人类的其他一些活动也有可能造成地球气候变暖。
比如城市化的加速造成地表植被减少,这势必会使地球的“肾”(湿地)和地球的“肺”受到损伤。
去年,俄罗斯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并非一日之事。
未雨绸缪,人类应该及早采取措施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研究期待深层次全球变暖是上个世纪以来观测到的明显事实。
学术界更加关心的一直是探寻这些变化的原因,而被《科学》杂志认可的气候研究进展却侧重于变化后的观察与适应。
但要真正理解或证实这种关系,必须提出理论上的证据,即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
这一点国际学术界进展甚微。
事实上,对气候变化后果的观测和讨论与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生命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即便这种变化的原因像当前主流研究认识的那样单纯———是由于温室气体造成的,研究者对于气候系统本身复杂性的认识也将影响到对于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料。
反过来,对当前人们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准确评价对于气候系统本身性质的研究也非常有价值。
■相关链接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显示,到二○五○年,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与动物消失,这将是自恐龙灭绝以来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种灭绝。
这项研究主要调查了全球变暖与一千一百零三种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青蛙和昆虫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一研究推断到了二○五○年的情况。
研究人员指出,因汽车和工厂废气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已达到了过去一百至三千万年间从未达到的水平,这威胁了许多物种,全球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清洁能源。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天气、气候变化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意识到了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
成书于战国前后的《黄帝内经》使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顺应天时而养生的理念,“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当如今的生存环境变得看上去日益险恶,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世界每个角落的注意。
通过谷歌趋势的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在2007年及之前对于“climate and health”(气候与健康)的搜索为0,从2008年2月开始,针对这个关键词组的搜索开始出现,迅速攀上了一个高峰,并在近两年来居高不下。
气象与环境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发现,南美洲1991年致死性霍乱爆发的元凶可能是厄尔尼诺,太平洋增暖的环流刺激隐匿霍乱弧菌的浮游生物生长,为霍乱在南美洲19个国家流行创造了条件。
虽然这种理论颇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相信,霍乱爆发只是一种先兆,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危害。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疗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敏珍、董继元表示,气候变化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光、热、水、气等气象要素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影响。
当这些感受器官接受了来自大气环境的刺激后,会引起体内的一系列反应。
但并不是所有个体都会有一致的反应。
他们认为,气象因素对人体刺激后引起的反应取决于个体的情况,还取决于各人的心理状态与体质。
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对气象因素刺激的反应并不相同。
在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比较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但是当气象条件的急剧变化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时,人们就会感觉不适或进而生病。
这些疾病或症状包括伤疤痛、风湿痛、心肌梗塞、栓塞、感冒、中风、多发性关节炎、风湿病和一些传染病等。
它们被称为“气象病”。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在这三个问题中,全球气候变暖受到最多关注也最亟待解决。
7月2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英国气象局共同发布了《2009年气候状况》的报告,超过48个国家160个研究机构的300名科学家确认,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人类生存的气候条件正在持续暖化。
2003年夏,高温热浪席卷印度和整个欧洲,在我国中、南部地区也不例外,世界各地气温破记录地高达38至42.6℃。
许多老年人在这样的高温中丧生。
王式功等人发现,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影响。
在未来,这种热效应将变得更加频繁、广泛和严重。
由于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以心脏、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人数也会增加。
气候变暖的另一结果是气候带的改变。
原来热带地区传染病的发病区域如今已经扩大到了温带。
2002年夏,“西尼罗河”病毒在美国再次爆发,专家分析,病毒传播速度如此快的主要原因是干燥炎热的天气。
西尼罗河病毒是在1937年从热带乌干达西尼罗河区的一位妇女身上分离出来的,近年来却出现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区域。
当这个星球的空气正以缓慢的速度升温之时,适宜媒介动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时空范围也在扩大。
全世界每年约有3.5亿疟疾新增病历。
这种由按蚊叮咬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全球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在一些地区原已被消灭或控制。
疟原虫一般在16摄氏度以下难以存活,升高的气温使之正呈现出复发之势。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正在日趋频繁和剧烈。
2008年,加拿大卫生部一份有关气候变化和健康的报告预测称,更多、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将带给人类更多伤害、疾病和与压力相关的紊乱症风险。
如今,全球可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事实包括:全球变暖,北极海冰面积退缩,全球大范围的降水量变化,海水盐度变化、风场变化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等。
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极端气候现象频繁,除了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外,其最终影响结果是人类的健康。
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安全的饮用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居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公众健康所必需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寿命。
以下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些具体影响:1 极端天气气候热浪和寒潮热浪可以导致死亡率在短期内升高。
如果热浪频率和密度升高,那么相应的死亡和严重疾病的危险性也增高。
在极端高热天气中,大多数和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的人都患有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老人、幼儿、身体虚弱的人和慢性病患者都是会被影响的高度危险人群。
寒潮一直是北纬地区的一个问题。
在那里,几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非常低的气温并将延续很长的时间。
偶然的冷空气暴露主要发生在户外,比如酗酒者、流浪者、温带和寒带气候的户外工作者,还有老年人。
飓风、暴风雨(雪)和洪水飓风造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气候自然灾害。
飓风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和死亡。
飓风,以及伴随的其他气候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改变和人群生活、居住条件的恶劣,更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
洪水是最常发生的自然天气灾害,暴雨常与洪水伴行。
这些极端天气能摧毁基础设施、人类居住地,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包括死亡、伤害、传染性疾病、有毒物的污染,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和因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降低导致慢性病患者治疗困难。
暴风雪带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包括:冻伤增加,诱发心脑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疾病,食物中毒,精神心理障碍,跌倒、交通事故、一氧化碳中毒、烫伤、雪盲等意外增加。
干旱干旱对健康的影响包括死亡、营养失调(营养不良、蛋白-能量营养失调和/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传染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
极端干旱条件导致人群生活用水,以及饮用水的减少和缺乏,更可导致人群的健康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疾病的传播发病。
干旱造成农作物的显着减产,降低了食物的多样性和减少了人类可进食物的总体消费量,因此可能导致微量元素和营养缺乏。
干旱可以导致人口流动,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人群的迁移带来人口的过度拥挤,安全饮用水、食物和住所的缺乏,进而导致传染性疾病、营养失调的增加。
此外,干旱还可以通过影响某些传染病的空间分布、密度、季节性周期及其他媒介生存和传播条件,进而影响这些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从而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2 空气污染天气在所有时间尺度上决定空气污染物的发展、传播、分散和沉积。
空气污染事件经常同静止的或缓慢移动的反气旋或高压系统相联系。
沿反气旋系统侧面的气流能运送臭氧前体物,为一次臭氧事件创造条件。
和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一些天气模式可以提高城市热岛效应的发展,从而影响一些污染物的水平和时间。
有研究显示,高度的空气污染的暴露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以及增高的入院率和死亡率有关联。
3 致敏原和疾病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导致造成人群敏感的一些过敏原的时间、空间、种类的变化,因而人群中和过敏原有关的疾病的发病频率也会有相应的增多。
在北半球,气候改变引起了春天花粉期的提前到来。
由此可以推断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季节性的变化。
而长期、反复的敏感状态导致呼吸道慢性感染,以及继发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患和肺心疾患与相关的超额死亡。
4 食物的安全性气候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食物的安全性来影响人类健康。
高温更容易使食物变质有毒,如沙门氏菌的产生。
有调查显示,随着每周或每月温度每升高一度,报道的病例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
同时,温度升高也使一些有害动物的活动更猖獗,如苍蝇、啮齿类动物和蟑螂,从而使食物被这些动物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海水中的有害赤潮产生的毒物可以通过污染贝类从而引起人类疾病,而气候变化可以影响赤潮的产生。
比如,当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赤潮发生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大增加。
在厄尔尼诺活跃的1998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发生多次大规模的赤潮事件。
又如海水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数量,依赖于沿海海水的盐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