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全球变暖与人类健康:不容忽视的影响

全球变暖与人类健康: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加剧,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显著。
气候变化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挑战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有利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蚊子在温暖的环境中繁殖速度加快,使得登革热、疟疾等疾病传播范围扩大。
2. 呼吸系统疾病增多气候变化导致空气质量恶化,PM2.5等污染物浓度升高,使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发病率增加。
3. 心血管疾病风险加大气温升高使得人体出汗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
4. 粮食安全受威胁全球变暖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变化,粮食产量波动,进而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二、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挑战1. 健康资源分配不均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
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面临更大的健康挑战,而健康资源分配不均加剧了这一问题。
2. 适应能力不足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但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
这可能导致疾病负担加重,健康状况恶化。
3. 科学研究不足目前对全球变暖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研究尚不充分,许多影响机制和应对策略尚不明确。
这限制了我们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
三、应对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策略1. 加强全球合作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
2. 提高健康资源的分配效率优化健康资源分配,确保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获得足够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应对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关键。
3.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全球变暖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研究力度,明确影响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适应策略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适应策略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和生态系统的改变,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
一、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健康疾病的增加:气候变化导致了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的爆发,而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风暴等也会导致人员伤亡和传染病的传播。
2. 饮食和营养问题: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食物供应链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气候灾害使农作物减产,导致食物供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营养不良和饥饿的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亦会影响食物中的营养价值,例如降雨不足会导致作物中的营养成分减少。
3. 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水资源的不平衡,一方面造成水资源过剩和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则引发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不仅会导致饮水困难,还会增加水源性疾病的传播,如霍乱等。
4. 突发性事件的心理影响: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例如暴雨、飓风等。
这些突发事件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此外,长期面对气候变化的威胁也会增加心理健康疾病的风险。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1. 提升公众意识:加强气候变化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与健康的认知。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进行社区教育等途径,促使人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如减少碳排放、合理饮食等。
2. 加强监测与应对:建立健全的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及时预警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的能力,确保人们在面对气候变化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健康水平。
3. 落实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各国应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转向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农业模式。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影响的扩散,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日益突出,这些现象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都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其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气候变暖导致疾病爆发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高温,对人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由于高温天气对人体的承受能力有限,极容易导致人们的疲劳感增加,心理压力大增,饮水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中暑、热衰竭、热疫等热性疾病的爆发。
另外,高温也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作,对身体健康带来很大隐患。
此外,气候变暖后的气候环境湿度提高,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良好,将导致一些病毒病原体在环境中大量繁殖,从而引发人类病毒病流行。
例如,气候变暖面临的一个大的威胁是蚊虫病毒的高发,比如登革热、寨卡等病毒疫情,这些都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将导致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
二、气候变化影响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等食品生产和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饮食安全面临严重的危机。
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直接影响饮食品质和供应,如饮食菜肴数量下降、季节性饮食中断、水质污染、粮食产量下降等。
特别是长期的高温和干旱会导致作物的失收和质量下降,温度上升和降水量减少将使得作物的味道变差,增加污染的风险。
另外,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的发生也将使得食品的安全问题愈加突出。
例如,洪涝、旱灾等极端天气极易引发食品污染和病原体的生长,增加人们遭受食品中毒的概率和风险。
三、气候变化加剧心理健康问题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生活、工作和生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是生理健康上的,还会引发心理健康难题。
气候变化会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更加紧迫的压力,不断增加人们的焦虑感和心理负担,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增多,比如情绪不稳定、抑郁、自杀等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止上述三点,它还涵盖了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等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然界,它也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人类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本身以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高温天气、气候异常等极端气象事件,进而导致热衰竭、中暑等疾病的增加。
2.极端降雨、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导致人们遭受溺水、淹死、房屋损毁等不同程度的伤害。
3.加剧空气污染,进而使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增加,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4.水资源短缺导致的饮用水不足和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更容易患上疟疾、霍乱、肠道疾病等传染病。
三、影响程度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都不容小觑。
现在,全球有超过10亿人面临饮用不安全水源的风险,更多的人在饥饿和营养不良中挣扎,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疟疾、肠道感染和水性疾病等病原体的侵袭。
下面详细介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具体影响:1.热死亡: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升高,热死亡逐年上升。
特别是在高温、干旱的地区,人们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和热衰竭等病症。
2.传染病: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变化和气候异常,致使传染病患者增加,其中包括疟疾、登革热、肺结核和霍乱等疾病。
3.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呼吸系统疾病也逐年上升,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4.精神健康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焦虑、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患者逐年增加。
四、应对措施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关注,在此背景下,应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来期望缓解影响,具体应对措施如下:1.应该加强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和规范,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包括高温、干旱、洪水和暴雨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全球人民的健康带来了诸多威胁。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热浪和高温气候变化引发了更频繁和更强烈的热浪和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脱水、中暑和失眠等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温天气下,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同时,高温天气会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危害呼吸系统的健康。
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的热浪应对机制,包括加强热浪预警、提供清凉场所、加强宣传教育等。
此外,我们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温上升的速度,以保护人们的健康。
二、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发,如洪水、干旱和飓风等天灾。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洪水和飓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破坏,干旱则会影响农业生产和饮水安全。
此外,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恢复过程也会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产生消极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供紧急救援和恢复工作。
此外,进行社区的培训和意识提高活动,以提高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传染病的蔓延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暖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为病毒和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例如,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登革热和寨卡病毒,在热带地区蔓延。
同时,气候变化还导致了一些疾病的季节性变化,如流感。
应对措施:加强疾病监测和预防,提供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
此外,改善卫生条件和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也是防范疾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四、食品安全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农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而对食品安全产生了威胁。
极端天气事件、干旱和洪涝都可能导致农作物和畜牧业的损失。
此外,气候变化还加剧了一些食物中毒的风险,如细菌生长的条件改变。
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的农业管理体系,提高耐旱和耐病的水稻品种和其他作物品种。
《2024年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范文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人类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导致气温升高、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这不仅仅改变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一个清晰的健康风险评估框架。
二、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具体影响1. 气温升高气温的持续升高直接导致热浪和高温事件的频率增加。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此外,高温还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增加心衰、脑卒中等病症的风险。
2. 极端气候事件暴风雨、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洪涝会导致水体污染、疾病传播风险增加,同时也会造成食物短缺和基础设施损坏,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救治。
干旱则可能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加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3. 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海平面的上升导致沿海地区居民被迫迁移,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从而对居民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极端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扩散,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安全。
三、健康影响评估与对策建议1. 健康风险评估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需要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建立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需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和保护,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
2. 应对策略建议(1)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气候预警信息,帮助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2)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救治能力,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4)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等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持续的高温天气、震撼人心的暴雨、严重的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直接的威胁。
首先是高温对人体的影响,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导致中暑、热衰竭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是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会导致水源污染、疫情爆发等问题,进而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干旱则会引起水资源短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并增加饮水不洁导致的疾病风险。
解决措施:应加强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加强社区的防灾意识和能力,提高居民对高温、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防范意识,完善相应的紧急救援机制。
二、传染病扩散加剧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改变可能导致传染病媒介生物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发生变化,进而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例如,蚊虫媒介的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可能向更广泛的地区扩散。
其次,气候变化也会影响人类的免疫系统,使个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增加疾病爆发的风险。
解决措施: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早发现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应对传染病的扩散。
三、食品安全面临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产生了影响,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威胁。
由于气候变暖,部分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可能减少,导致粮食供应紧张。
同时,极端天气事件也会破坏农作物和饲料的生长环境,农产品质量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解决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四、心理健康问题增加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事件、资源短缺等问题可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024年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范文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化,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挑战也在逐渐增加。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天气模式、生态系统、水源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讨论,以便为相关政策和公共卫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二、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的类型与方式1. 温度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改变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气温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与强度发生了改变。
高温与严寒气候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从而引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2. 污染加剧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高温天气容易导致污染物在空气中滞留,加剧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3. 食物链的改变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食物链的改变,影响食品安全和营养状况,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某些病原体的传播可能因气候改变而扩大范围。
三、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1. 呼吸系统疾病气候变化导致的空气污染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引发或加重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高温天气也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病症。
2. 心血管疾病高温和极端天气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此外,高温也可能导致脱水,增加心脏负担。
3. 食品安全与营养状况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风险增加,如因温度过高导致的食品腐败等。
同时,也可能影响某些地区的食物供应和营养状况,导致营养不良和微营养素缺乏症等健康问题。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2. 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防护意识。
3.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制定应急预案,降低极端天气事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关注并改善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的卫生状况,保证食品安全。
5. 提高公共卫生系统的应对能力,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
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
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在降水比较多的部分陆地地区,由于水位上升,人们食用最多的是靠近地表的水。
而地表水的水质也会因地表物质污染而下降,人们食用了这样的水,就会患上诸如皮肤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
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人的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下降。
届时,肠伤寒、痢疾、疟疾、兔热病等传染性疾病就会成为常见病。
而在另外一些气候变得更加干旱、逐渐荒漠化的地区,由于缺水,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将会加重,人们也会被迫食用水质不好的水。
同时荒漠化导致土壤盐分增多,将不再适合作物种植。
天灾还是人祸?虽然全球变暖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每个人都看见了,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变暖,在科学界至今悬而未决。
马柱国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长期过程,与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规律有关,但人为因素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因此不容忽视。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有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
过度排放温室气体肯定会使地球变暖,但温室效应在地球变暖中占多少份额,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另外,人类的其他一些活动也有可能造成地球气候变暖。
比如城市化的加速造成地表植被减少,这势必会使地球的“肾”(湿地)和地球的“肺”受到损伤。
去年,俄罗斯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并非一日之事。
未雨绸缪,人类应该及早采取措施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研究期待深层次全球变暖是上个世纪以来观测到的明显事实。
学术界更加关心的一直是探寻这些变化的原因,而被《科学》杂志认可的气候研究进展却侧重于变化后的观察与适应。
但要真正理解或证实这种关系,必须提出理论上的证据,即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
这一点国际学术界进展甚微。
事实上,对气候变化后果的观测和讨论与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生命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即便这种变化的原因像当前主流研究认识的那样单纯———是由于温室气体造成的,研究者对于气候系统本身复杂性的认识也将影响到对于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料。
反过来,对当前人们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准确评价对于气候系统本身性质的研究也非常有价值。
■相关链接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显示,到二○五○年,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与动物消失,这将是自恐龙灭绝以来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种灭绝。
这项研究主要调查了全球变暖与一千一百零三种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青蛙和昆虫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一研究推断到了二○五○年的情况。
研究人员指出,因汽车和工厂废气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已达到了过去一百至三千万年间从未达到的水平,这威胁了许多物种,全球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清洁能源。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天气、气候变化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意识到了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
成书于战国前后的《黄帝内经》使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顺应天时而养生的理念,“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当如今的生存环境变得看上去日益险恶,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世界每个角落的注意。
通过谷歌趋势的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在2007年及之前对于“climate and health”(气候与健康)的搜索为0,从2008年2月开始,针对这个关键词组的搜索开始出现,迅速攀上了一个高峰,并在近两年来居高不下。
气象与环境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发现,南美洲1991年致死性霍乱爆发的元凶可能是厄尔尼诺,太平洋增暖的环流刺激隐匿霍乱弧菌的浮游生物生长,为霍乱在南美洲19个国家流行创造了条件。
虽然这种理论颇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相信,霍乱爆发只是一种先兆,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危害。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疗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敏珍、董继元表示,气候变化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光、热、水、气等气象要素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影响。
当这些感受器官接受了来自大气环境的刺激后,会引起体内的一系列反应。
但并不是所有个体都会有一致的反应。
他们认为,气象因素对人体刺激后引起的反应取决于个体的情况,还取决于各人的心理状态与体质。
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对气象因素刺激的反应并不相同。
在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比较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但是当气象条件的急剧变化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时,人们就会感觉不适或进而生病。
这些疾病或症状包括伤疤痛、风湿痛、心肌梗塞、栓塞、感冒、中风、多发性关节炎、风湿病和一些传染病等。
它们被称为“气象病”。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在这三个问题中,全球气候变暖受到最多关注也最亟待解决。
7月2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英国气象局共同发布了《2009年气候状况》的报告,超过48个国家160个研究机构的300名科学家确认,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人类生存的气候条件正在持续暖化。
2003年夏,高温热浪席卷印度和整个欧洲,在我国中、南部地区也不例外,世界各地气温破记录地高达38至42.6℃。
许多老年人在这样的高温中丧生。
王式功等人发现,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影响。
在未来,这种热效应将变得更加频繁、广泛和严重。
由于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以心脏、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人数也会增加。
气候变暖的另一结果是气候带的改变。
原来热带地区传染病的发病区域如今已经扩大到了温带。
2002年夏,“西尼罗河”病毒在美国再次爆发,专家分析,病毒传播速度如此快的主要原因是干燥炎热的天气。
西尼罗河病毒是在1937年从热带乌干达西尼罗河区的一位妇女身上分离出来的,近年来却出现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区域。
当这个星球的空气正以缓慢的速度升温之时,适宜媒介动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时空范围也在扩大。
全世界每年约有3.5亿疟疾新增病历。
这种由按蚊叮咬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全球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在一些地区原已被消灭或控制。
疟原虫一般在16摄氏度以下难以存活,升高的气温使之正呈现出复发之势。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正在日趋频繁和剧烈。
2008年,加拿大卫生部一份有关气候变化和健康的报告预测称,更多、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将带给人类更多伤害、疾病和与压力相关的紊乱症风险。
如今,全球可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事实包括:全球变暖,北极海冰面积退缩,全球大范围的降水量变化,海水盐度变化、风场变化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等。
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极端气候现象频繁,除了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外,其最终影响结果是人类的健康。
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安全的饮用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居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公众健康所必需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寿命。
以下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些具体影响:1 极端天气气候热浪和寒潮热浪可以导致死亡率在短期内升高。
如果热浪频率和密度升高,那么相应的死亡和严重疾病的危险性也增高。
在极端高热天气中,大多数和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的人都患有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老人、幼儿、身体虚弱的人和慢性病患者都是会被影响的高度危险人群。
寒潮一直是北纬地区的一个问题。
在那里,几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非常低的气温并将延续很长的时间。
偶然的冷空气暴露主要发生在户外,比如酗酒者、流浪者、温带和寒带气候的户外工作者,还有老年人。
飓风、暴风雨(雪)和洪水飓风造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气候自然灾害。
飓风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和死亡。
飓风,以及伴随的其他气候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改变和人群生活、居住条件的恶劣,更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
洪水是最常发生的自然天气灾害,暴雨常与洪水伴行。
这些极端天气能摧毁基础设施、人类居住地,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包括死亡、伤害、传染性疾病、有毒物的污染,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和因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降低导致慢性病患者治疗困难。
暴风雪带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包括:冻伤增加,诱发心脑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疾病,食物中毒,精神心理障碍,跌倒、交通事故、一氧化碳中毒、烫伤、雪盲等意外增加。
干旱干旱对健康的影响包括死亡、营养失调(营养不良、蛋白-能量营养失调和/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传染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
极端干旱条件导致人群生活用水,以及饮用水的减少和缺乏,更可导致人群的健康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疾病的传播发病。
干旱造成农作物的显著减产,降低了食物的多样性和减少了人类可进食物的总体消费量,因此可能导致微量元素和营养缺乏。
干旱可以导致人口流动,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人群的迁移带来人口的过度拥挤,安全饮用水、食物和住所的缺乏,进而导致传染性疾病、营养失调的增加。
此外,干旱还可以通过影响某些传染病的空间分布、密度、季节性周期及其他媒介生存和传播条件,进而影响这些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从而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2 空气污染天气在所有时间尺度上决定空气污染物的发展、传播、分散和沉积。
空气污染事件经常同静止的或缓慢移动的反气旋或高压系统相联系。
沿反气旋系统侧面的气流能运送臭氧前体物,为一次臭氧事件创造条件。
和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一些天气模式可以提高城市热岛效应的发展,从而影响一些污染物的水平和时间。
有研究显示,高度的空气污染的暴露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以及增高的入院率和死亡率有关联。
3 致敏原和疾病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导致造成人群敏感的一些过敏原的时间、空间、种类的变化,因而人群中和过敏原有关的疾病的发病频率也会有相应的增多。
在北半球,气候改变引起了春天花粉期的提前到来。
由此可以推断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季节性的变化。
而长期、反复的敏感状态导致呼吸道慢性感染,以及继发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患和肺心疾患与相关的超额死亡。
4 食物的安全性气候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食物的安全性来影响人类健康。
高温更容易使食物变质有毒,如沙门氏菌的产生。
有调查显示,随着每周或每月温度每升高一度,报道的病例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
同时,温度升高也使一些有害动物的活动更猖獗,如苍蝇、啮齿类动物和蟑螂,从而使食物被这些动物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海水中的有害赤潮产生的毒物可以通过污染贝类从而引起人类疾病,而气候变化可以影响赤潮的产生。
比如,当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赤潮发生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大增加。
在厄尔尼诺活跃的1998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发生多次大规模的赤潮事件。
又如海水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数量,依赖于沿海海水的盐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