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法(4)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并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内涵;•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基本的法律知识•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和组成部分;•常见法律概念的解释;•个人权利和法律责任。

3. 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法律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法律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和保护;•法律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促进。

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讨论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何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应用于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和举例,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促进思维和交流。

4.角色扮演法:以故事情境为基础,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法律情况,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1.导入: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学生一起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讲授:通过幻灯片和讲解,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基本的法律知识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授:通过幻灯片和讲解,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和组成部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常见法律概念的解释和个人权利与法律责任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讲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讲教案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总结材料二:
1、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
2、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我们的人生更丰富多彩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4、乐于把自己的信息、拥有的知识与分享的人。
黑板、电影、视频、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设计
第四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目标】:理解人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问题情境】:
【视频】1:27秒看完一生
【案例】1:斯芬克斯之谜底
【信息整合】: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总结评价】: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
总结材料一:
1、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4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4章)教案

重点
难点
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引言
这世界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 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 崇高的道德准则。 ——康德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 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 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 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路德
点评:


家长自食缺少良好家庭道德教育的苦果。我们的 教育不仅要培养一个人的知性,更重要的是培养 人的人性、德性,否则就是为社会培养了一个危 险物,正如罗斯福所说,培育一个人的知性却没 有培育他的德性,等于是给社会创造了一个威胁 性的存在。 司马光 :“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 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 余而德不足也。
明辨是非
好的品德需要明智好学来扶助。
知人、自知
方法与境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中庸 》
此外,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 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尊师敬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 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也是中 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
案例: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求学 请思考:
“故学至乎 礼而止矣,夫 是之谓道德之 极。”
——《荀子· 劝学》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言为心声,对内诚于己就是不自欺。 信:恪守诺言,对外信于人就是不欺人。
诚信: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 的品格。
“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渊 》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 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与目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明确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与任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1.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与任务,示范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与体会第二章:道德修养与个人品质的提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提升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明确个人品质提升的目标2.2 教学内容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提升的作用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2.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道德修养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提升的作用,示范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总结:让学生分享对道德修养的理解与体会第三章: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让学生明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3.2 教学内容社会公德的定义与意义职业道德的定义与意义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3.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示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总结:让学生分享对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理解与体会第四章:家庭伦理与家庭和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庭伦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确如何构建和谐家庭4.2 教学内容家庭伦理的定义与意义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家庭和谐的构建方法4.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家庭伦理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示范如何构建和谐家庭总结:让学生分享对家庭伦理与家庭和谐的理解与体会第五章: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遵守法律5.2 教学内容法律基础的定义与意义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遵守法律的方法与原则5.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法律基础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示范如何遵守法律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的理解与体会第六章:公民权利与义务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含义与关系让学生掌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6.2 教学内容公民权利的定义与分类公民义务的定义与分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平衡6.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公民权利的概念与分类主体:讲解公民义务的概念与分类,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平衡总结:让学生分享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与体会第七章:刑法与犯罪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刑法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掌握犯罪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明确如何预防犯罪与维护社会安全7.2 教学内容刑法的定义与地位犯罪的概念与分类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刑罚导入:讲解刑法的概念与地位主体:讲解犯罪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刑罚总结:让学生分享对刑法与犯罪的理解与体会第八章:民法与民事权利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法的意义与作用让学生掌握民事权利的基本概念与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8.2 教学内容民法的定义与作用民事权利的定义与分类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的维护8.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民法的概念与作用主体:讲解民事权利的概念与分类,分析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的维护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民法与民事权利的理解与体会第九章:行政法与行政权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掌握行政权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明确如何维护自己的行政权利行政法的定义与地位行政权的概念与分类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权的行使9.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行政法的概念与地位主体:讲解行政权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权的行使总结:让学生分享对行政法与行政权的理解与体会第十章: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思维的意义与作用让学生掌握法律方法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10.2 教学内容法律思维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方法的概念与分类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法律思维的概念与特点主体:讲解法律方法的概念与分类,示范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的理解与体会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意义、目标、方法和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教案主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2. 掌握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教学内容: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1. 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

2.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二、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法律基础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2. 法律的种类和层级。

3. 法律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三、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方法:1. 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和途径。

2. 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培养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二、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导入:通过举例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法律基础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法律基础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3. 表示:组织学生分组表演不同法律种类的场景,加深对法律层级的理解。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三、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方法: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入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和解释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法律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意识的理解。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教学评价与反馈:1. 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互动,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观点。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和巩固。

4. 根据学生表现和作业,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2. 第五章: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第六章: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个人的修养途径。

4. 第七章: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宪法和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5. 第八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辅助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教程》。

3. 网络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

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5. 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5、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教学内容: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如何认识和对待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这对矛盾,对一个人走好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有重要影响。
3、课堂讨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社会热点问题以及身边熟悉的事件进行讨论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的得失观;正确的苦乐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的荣辱观。
难 点:反对错误人生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学时:2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课题: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之第三节
本次课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述、讲解、讲演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论述原理和阐明规律,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案例教学:在讲授的过程中,穿插实例介绍与分析、课堂小讨论、课堂小实训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内涵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

第二章: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常见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律场景,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身义务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常见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案例分析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小组讨论法:讨论权利与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第四章:遵守社会公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
2.该赠与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德与善良风俗。
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 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即民事行为不得违反社 会公序良俗原则。
何某为达到与张某长期姘居的目的而将房子赠给张某, 应为无效的民事行为。
1.不为欺诈行为; 2.恪守信用,尊重交易习惯; 3.不规避法律、曲解合同条款; 4.不做不正当竞争。
(二)民事主体制度
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
民事义务的人。 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
1. 自然人
(1) 概念 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
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思考
A.一个犯人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是否还 有民事权利?
一纸协议.房主不交房
房主是离异家庭直到过户时才知道这个情况。房 主女方非要要求再住三个月.可我们的婚期只能给 她多住两个月的期限.当时过户手续需要房主女方 签字。她便要求不同意多住三月,不签字.中介与 房主男方为顺利进行下去.要我们给她签下同意居 住三个月的协议.房主男方保证在两个月后将女方 赶走交房.现在到期限.男方未能赶走女方,婚期就 剩20天了,房主女方还不腾房怎么办.是否可以强 行换锁
下列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 ACD )
A.合同行为 B.甲约乙赴宴行为
C.遗嘱行为 D.拾得遗失物归还失主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
外在的表达与内心的 想法一致,言行一致
才能产生法律后果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4)依照法定的形式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
1986年4月12日六 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通则》1987年1月1日 起施行。
是我国基本法律之 一。
(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
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特征:
B.一个犯人,父亲被他气死了,在分割 他父亲的遗产时,家人不分给他一份。 对吗?
C.一个犯人坐牢23年,2013.5出狱后发 现无家可归,原有的破三间瓦房在1993 年就被乡政府以900元的价格卖给邻居了, 1996年还销了他的户籍,怎么办?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 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贯穿人 的一生,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包括—— 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 社会团体法人。
法人成立的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
(三)民事行为制度
1.民事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 3.代理
1.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 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的合法行为。
A 具有法律效力 B 受到法律保护
案例
何某因业务需要经常去珠海,2009年在珠海买了一 套房子。在珠海,何某与歌厅小姐张某往来密切,后发展 在一起姘居。为达到长期姘居的目的,何某于2010年年初 背着妻子赵某将在珠海的房子赠给了张某,并办理了过户 登记手续。
请问:赵某可否通过法律途径要回这所房子。
A.完全民事 行为能力人
① 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②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 的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的自然人
精神正常、智力健全、能完全辨认和 控制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
B.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人
①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的
精神病人(间歇性的)
C.无民事行 为能力人
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
在上下班途路途中与其别人发生交通事故 本单位承不承担一定的责任,怎么办?
这个情况可以主张双重赔偿: 1、是交通事故赔偿,看责任划分来承担。 2、是工伤赔偿,由公司承担。
62岁老人从事清洁工作,连续供作24天未 休息(单位称当事人请假回老家14天,不 愿扣工资,自愿加班),下班途中从单车 上摔下,脑死亡,是否属于工伤?
①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② 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的 精神病人
思考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
力的区别?
思考
每个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有民事行为能
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如
何实现?
未成年人 精神病人
2. 法 人
A 概念:法人是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 事行为能力,能以自己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 负担民事义务的团体。(始于成立终于解散)
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
关系。
2.民法调整的对象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
系。
债权关系
人格权关系
和物权关系
和身份权关系
2.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核心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禁止滥用权利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私法中的“帝王条款”
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出于善 意,以诚相待,防止各种恶意行为。
KEY
1.该赠予行为不合法,属无效民事行为。
我国《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 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
根据上述规定,丈夫何某将夫妻共同所有的房产私自 赠给张某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赵某应享有的财产份额, 该赠与未得到妻子赵某同意而事后又没有得到赵某的追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法 (4)
谁的责任
女儿在2011年5月10日上2年级放学时,没 随老师带领一起下楼,自己单独下楼时摔 下来,失赔偿
弟弟和一女的未婚同居有了小孩,我弟弟 同意和她结婚但不想这么早就要小孩,但女 方的一定要生,她说,不让她生,就和我弟弟分 手,并索要2万元青春损失费,或者生下来跟 我们家打官司,我们该怎么办?
自然死亡 拟制死亡
(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A 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
为的资格。
A. 能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地行使 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
B. 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 责任的能力。
B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三种情况
自然人的民 事行为能力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