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节奏感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竞赛简谱乐曲的节奏感掌握

小学音乐竞赛简谱乐曲的节奏感掌握

小学音乐竞赛简谱乐曲的节奏感掌握在小学音乐竞赛中,掌握简谱乐曲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节奏感的准确把握,不仅可以提高演奏的质量,还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小学音乐竞赛中掌握简谱乐曲的节奏感。

一、了解基本的音符和音值在掌握简谱乐曲的节奏感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音符和音值。

音符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它们表示一定的音高和持续的时间。

而音值则描述了音符的时间长度。

在简谱中,音符用字母来表示,例如C代表Do,D代表Re。

二、通过听觉训练提高节奏感要掌握简谱乐曲的节奏感,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听觉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节奏感。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乐曲,边听边敲打节奏,让自己与音乐紧密结合。

可以通过打拍子、敲击乐器等方式,锻炼自己对节奏的感知和准确性。

三、分析乐曲的节奏结构在准备参加小学音乐竞赛时,要认真分析乐曲的节奏结构。

首先,可以将乐曲分段,逐段分析。

找到每个段落中的主要节奏,注意其中的强弱变化。

其次,要留意乐曲中的重音与节拍,掌握好每个乐句的起伏变化。

最后,还要注意小节之间的过渡,保持整个乐曲的连贯性。

四、练习乐曲的节奏部分一旦对乐曲的节奏结构有了清晰的了解,就要开始练习乐曲的节奏部分。

可以将乐曲按照小节逐步进行练习,缓慢而稳定地掌握节奏感。

可以使用节拍器或者节拍器软件来辅助,确保自己的节奏准确。

五、与他人合奏提高节奏感在音乐竞赛中,合奏是一项重要的环节。

与他人合奏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节奏感。

通过与其他乐手的互动合作,可以更好地掌握整个乐曲的节奏感,并在合奏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六、注重细节,全面把握节奏感在准备小学音乐竞赛时,一定要注重细节,并全面把握节奏感。

不仅要注意整个乐曲的节奏结构,还要关注乐曲中的个别音符和强弱变化。

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和演奏,将乐曲的节奏感融入自己的肌肉记忆中,形成稳定的感觉。

总结起来,掌握小学音乐竞赛简谱乐曲的节奏感需要通过听觉训练、分析乐曲的节奏结构、练习乐曲的节奏部分以及与他人合奏等方式来实现。

视频拍摄脚本中的节奏感如何掌控剧情节奏

视频拍摄脚本中的节奏感如何掌控剧情节奏

视频拍摄脚本中的节奏感如何掌控剧情节奏在视频拍摄脚本中,节奏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它能够有效地掌控剧情的节奏,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探讨在视频拍摄脚本中如何准确把握节奏感,以及它对剧情节奏的影响。

一、节奏感的定义及重要性节奏感是指在视频拍摄脚本中呈现出一种节奏或韵律感,通过画面、音效和场景切换来表达情感和剧情发展。

它决定了视频的整体节奏和节奏变化的速度,对于引导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起着重要作用。

二、创造节奏感的方法1. 文字编排文字编排是创造节奏感的基础。

在脚本中,通过合理的句子长度、词语选择和句式结构,可以使得剧情呈现出一种流畅而有力的节奏感。

同时,运用排比、反复、悬念等修辞手法,能够有效地增强节奏感的表达效果。

2. 画面构图画面的构图是创造节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镜头、摄影技巧和镜头运动方式,可以营造出紧张的节奏感或者缓慢的节奏感。

另外,合理运用画面切换、快速剪辑和镜头轨迹等手法,能够产生出更丰富的节奏层次和变化。

3. 音效运用音效在视频拍摄脚本中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合适的音乐、音效和音频处理,能够创造出与画面相呼应的节奏感。

例如,快节奏的音乐可以增强紧张的氛围,而节奏缓慢的音效则可以强调某个重要时刻的戏剧效果。

4. 剧情安排剧情的安排对于节奏感的打造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故事结构、场景选择和情节安排,可以让剧情发展具有明确的起伏和高潮迭起的节奏感。

同时,科学运用伏笔、转折和跌宕起伏构建剧情高潮,将观众带入情节的节奏中。

三、节奏感对剧情节奏的影响1. 引发观众情绪节奏感可以引起观众情绪的共鸣。

当剧情节奏紧凑而紧张时,观众会感到紧张、兴奋或者焦虑;而节奏缓慢而舒缓时,观众则会感到平静、安详或者期待。

通过精准的节奏感把握,能够有效提升观众的情感体验。

2. 提升视觉冲击力节奏感的准确运用能够增强视频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画面切换的紧凑和流畅,能够让观众目不暇接,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合理安排剧情高潮的节奏变化,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整个视频更加引人注目。

文学与写作知识:如何把握好小说的节奏节拍感

文学与写作知识:如何把握好小说的节奏节拍感

文学与写作知识:如何把握好小说的节奏节拍感小说节奏节拍感是指在小说创作中,通过对情节的安排、推进和渲染,将故事情节的时间进度、情感变化、人物命运的走向等要素表现出来,并将这些要素组织好,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使故事更加生动、有力,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小说创作中,如何把握好小说的节奏节拍感,是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

一、把握好故事的节奏感故事的节奏感是指小说情节发展的节奏加速、减速,以及高潮、低谷的变化。

在小说中,故事节奏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恰当的呈现和推进,才能通过情节的安排,使故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要注意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

故事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是指故事情节呈现的整体效果。

在小说创作中,作者需要将情节安排得条理清晰,整理出情节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故事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画面。

同时,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也要足够自然和流畅,这样读者才能更加顺畅地阅读,进入故事的世界,感受到故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

其次,要把握故事的高潮和低谷。

故事高潮是指故事情节展开到达最高点的时刻,高潮时刻可以是故事情节的紧张、悬念、疑问等吸引读者的部分,例如小说《红楼梦》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恋情,此时故事情节的节奏和节拍会逐渐加速。

而故事低谷则是指失落、难过、突然间的沉淀等部分,例如小说《活着》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困苦、亲人离去等不幸遭遇,此时故事情节的节奏和节拍会逐渐放缓。

最后,要在故事情节中适时加入描写。

除了故事情节逻辑的串联之外,还需要在故事中适当加入对情境、人物、场景等诸多细节的生动描写,为故事的情节展开提供更为丰富的细节支撑。

这些细节的描写可以是情景的描写,也可以是对人物性格的描写,或者是对历史背景的描写。

通过对这些描写的精心构思和写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小说的质量和吸引力。

二、把握好人物的节奏感小说的人物是故事情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说的人物往往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也是故事情节的主要叙述对象。

文章的节奏感如何把握好叙述节奏

文章的节奏感如何把握好叙述节奏

文章的节奏感如何把握好叙述节奏在写作中,叙述节奏是指通过语言运用来表达一种动态感,给读者带来一种流畅的阅读体验。

一个好的叙述节奏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把握好文章的节奏感,以及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一、语法和句式的灵活运用句子的长度和结构对文章的节奏感起着重要影响。

过长的句子会使文章显得拖沓,读起来让人感到乏味;而过短的句子则会使文章缺乏节奏感。

因此,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语法和句式,使句子长度和结构的变化有规律有层次感。

1. 复合句和简单句的交替运用通过交替运用复合句和简单句,可以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加丰富。

复合句可以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或展开议论,而简单句则可以用来强调重点或突出某个观点。

合理的交替运用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具变化,增强句子之间的关联性,达到叙述流畅的效果。

2. 平行结构的运用平行结构是指句子中的一些成分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协调和统一。

例如,“我喜欢读书、跑步和旅行”,这种并列使用平行结构的方式可以增强句子的节奏感,使整个文章具有一种动感。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来使文章的语言更为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和拟人比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来描述某个事物,使得读者能够产生直观的印象。

例如,“他像一匹马一样飞奔而来”,这样的比喻可以使叙述更具有动态感。

拟人则是给非人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化。

例如,“风儿轻轻地吹过,亲吻着大地”,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使得叙述更富有情感。

2. 排比和倒装排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成分依次排列在句子中,使句子具有韵律感。

例如“愿你生活充满阳光、快乐和希望”,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为文章增添一种律动感。

倒装则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颠倒位置,使得句子结构更为紧凑。

例如,“跑来的是一位老朋友”,这样的倒装表达方式可以使句子的节奏感更加突出。

节奏感培养如何正确演奏节奏

节奏感培养如何正确演奏节奏

节奏感培养如何正确演奏节奏节奏感在音乐演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有效地传达音乐的情感和意义,使演奏更加生动和有趣。

然而,许多学习音乐的人在培养节奏感方面遇到了困难。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正确演奏节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与建议。

一、理解节奏感的重要性节奏感是指在音乐演奏中准确地感受、表达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它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把握音符的持续时间、强度和间隔,并与其他乐器或声部进行协调。

一个拥有良好节奏感的演奏者能够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从基础开始培养节奏感要掌握节奏感,首先要从基础开始培养。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1. 使用节奏练习器:节奏练习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演奏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的节奏进行演奏。

可以通过使用节奏练习器来提高自己的节奏感,例如使用节拍器或节奏鼓。

2. 反复练习基础乐句:选择一些简单但有规律的乐句,如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的组合。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逐渐加强自己对音符持续时间和强度的掌握能力。

3. 同步演奏:与其他演奏者一起合奏同一段乐曲或乐句,通过与他人的协同演奏来培养自己的节奏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对整体音乐结构的理解能力。

三、注意音符持续时间的准确度在演奏过程中,准确地把握音符的持续时间是培养节奏感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技巧:1. 练习使用节拍器:使用节拍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音符的持续时间。

先通过节拍器练习单独的音符,然后逐渐增加音符的数量和复杂度。

2. 注意节拍的强弱变化:音乐中常常存在强弱变化的节拍,即强拍和弱拍的区别。

要注意确保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表达这种强弱变化,使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四、培养分析音乐结构的能力除了准确地把握音符的持续时间,理解和分析音乐结构也是培养节奏感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分析乐谱:仔细阅读乐谱,理解音符之间的关系和乐曲的整体结构。

可以标记出乐曲中的重要节奏,以帮助理解和表达。

2. 听音乐:多听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尤其是带有明显节奏感的音乐。

音乐节奏速度的变化与节奏感把握

音乐节奏速度的变化与节奏感把握

音乐节奏速度的变化与节奏感把握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艺术化表达的语言,而节奏则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通过改变音乐的节奏速度,我们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探讨音乐节奏速度的变化对节奏感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关于如何把握节奏感的建议。

1. 快速的节奏速度快速的节奏速度给人一种紧张、激烈的感觉,常常用来表达兴奋、狂喜或紧张的情绪。

例如,快速的节奏在摇滚乐中经常出现,给人一种充满力量和能量的感觉。

在编曲和演奏时,需要将手指或身体动作加快,以适应快速的节奏。

2. 缓慢的节奏速度缓慢的节奏速度常常被用来表达安静、平静或悲伤的情感。

它给人一种宁静、深思的感觉。

例如,慢板乐曲常常被用来表达哀悼或痛苦。

当演奏缓慢的节奏时,需要注重音符之间的延长和空灵感的表现,以更好地传达情感。

3. 变化的节奏速度音乐中常常会出现节奏速度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可以给整个曲目增添层次感和变化的元素。

例如,在古典音乐中,常常会有快速的乐章交替出现在慢板的乐章之后,以突出不同的情感和音乐段落。

这种变化的节奏速度需要演奏者在转换的过程中保持流畅和准确,以确保音乐的连贯性。

4. 节奏感的把握要准确地把握节奏感,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把握节奏感的建议:a. 倾听和分析- 在学习和演奏一首曲目之前,应该仔细倾听并分析其节奏特点。

注意音符的持续时间、重音部分以及变化的节奏速度。

b. 练习和计时- 在练习过程中,使用节拍器或其他计时工具来确保自己的演奏速度准确。

逐渐加快节奏速度,并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目要求。

c. 身体感知- 音乐的节奏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感知的,也可以通过身体的感觉来理解和表现。

通过摆动身体、跳动脚步或击打节拍器来加强对节奏的感知和掌握。

d. 与他人合奏- 与其他乐器演奏者或合唱团一起演奏,可以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节奏感。

与他人的合作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融入节奏,并与其他演奏者保持统一。

唱歌节奏不准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唱歌节奏不准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唱歌节奏不准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1.节拍器练习:使用节拍器来练习唱歌可以帮助你保持稳定的节奏
和速度,逐渐提高自己的节奏感。

2.练习节奏感:在听歌的时候,尝试用手指轻敲大腿或桌面,跟着
歌曲的节奏一起敲打,逐渐提高自己的节奏感。

3.唱歌练习:选择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歌曲进行练习,尝试将歌曲
的节奏感把握得更加准确,逐渐提高自己的节奏感。

4.技术要求: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掌握好技术要求也非常重要,
例如掌握好音准、呼吸和声音的控制等技巧,这些都会影响到唱歌的节奏感。

5.找专业老师指导:如果自己的唱歌水平一直无法提高,可以寻求
专业的老师指导,老师可以根据你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帮助你快速提高自己的唱歌水平。

弹钢琴时把握节奏的正确方法

弹钢琴时把握节奏的正确方法

弹钢琴时把握节奏的正确方法弹钢琴时掌握正确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持音乐的流动和连贯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您正确掌握节奏的方法:1.熟悉时间签名:每首乐曲都有一个时间签名,它指明了每个小节中有多少拍子,以及每个拍子的类型。

常见的时间签名包括4/4、3/4和6/8、确保您完全理解时间签名,并能够正确地弹奏每个小节中的拍子。

2. 练习计时:使用一个节拍器或节拍器App,练习跟随节拍。

开始时可以使用较慢的速度,并逐渐加快节奏。

这样可以帮助您培养出稳定的内在节奏感,并且将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各种曲目的节奏。

3.划分小节:将每个小节划分为相等的拍子,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节奏结构。

使用线条或拍子符号来划分每个小节,并在弹奏时确保每个小节的节奏是准确的。

4.使用手指点击的方式:当您弹奏琴键时,可以用手指轻轻敲击琴键的方式,通过与节奏的相对运动来帮助您掌握节奏。

5.练习简单的节奏模式:开始时,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模式进行练习。

例如,可以尝试一些基本的8拍子或16拍子的模式,并逐渐扩展到更复杂的模式。

这样可以让您逐渐适应不同的节奏变化,并培养出更好的节奏感。

6.弹奏同时唱出节奏:将节奏唱出来可以帮助您更直观地感受到乐曲的节奏。

与弹奏同时唱出乐曲的节奏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节奏。

7.聆听录音:聆听一些已经记录好的乐曲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节奏结构和表达方法。

选择一些您感兴趣的曲目,并尝试跟随节奏进行弹奏。

8.与其他乐器合奏: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可以帮助您锻炼节奏感。

与其他乐器合奏时,需要与其他乐器保持同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整个乐团的节奏。

9.反复练习:掌握节奏需要不断的练习。

每天花一些时间练习节奏,并且选择不同类型的乐曲来练习。

通过频繁的练习,您将能够渐渐发展出稳定的节奏感。

总结起来,正确掌握节奏需要不断的练习和耐心。

使用节拍器进行练习,划分小节,使用手指点击的方式,练习简单的节奏模式和唱出节奏等方法都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握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节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

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东方音乐,都将节奏视为音乐最重要的因素,从最初原始的音乐直到最现代复杂而丰富的音乐都离不开节奏。

可以这样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

严格而训练有素的节拍及节奏感,是古今中外许多音乐教育家培养训练学生乐感的重要环节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良好的节奏感呢?就其本质而言,音乐的节奏是人的情感外化的一种方式。

节奏运动往往同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相对应,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因而节奏不仅包含运动时间的长短—时值,还包含运动幅度的缓急—速度等因素。

对节奏各因素的敏锐感受和准确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奏感。

它是形成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的条件和基础。

节奏感的训练就是要培养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心节奏感,以达到加快识谱速度,形成节奏意识,获得基本的音乐体验及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一、节拍感的训练
人们对音乐节奏的节拍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律动感。

这种律动本来就存在于人们的自身之中。

在生理方面,它表现于心脏的跳动、行走、语言、哭泣、呼吸动作等。

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种种心理反映和运动觉。

这一切就是人内心节奏节拍感的基础,使之进而形成音乐所特有的节奏—节拍体系。

节拍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周期性出现的节拍重音,培养良好的律动感及节拍感,并能准确把握各种拍子所表达的基本音乐特征。

在常见的节拍中,二拍子和三拍子是其他拍子的基础,二拍子是强弱的均匀出现,体现了节奏的刚健性和平稳性,而三拍子则是强弱弱的不均匀出现,体现的是节奏的动力性和流畅性。

因此,节拍训练应从基本的二拍子和三拍子开始。

两个二拍子结合产生了四拍子,由于次强拍的出现,使本来相对短小的强弱交替延长了一倍,节奏就会更宽广舒畅,更具有歌颂性和抒情性。

两个三拍子结合产生了六拍子,一种是慢的,一种是快的。

慢速的六拍子基本情绪与三拍子相似,只是由于次强拍的出现而使音乐的动感更强,也更加流畅。

快速的六拍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每小节两个强拍的二拍子特性及强弱弱规律表现出的三拍子特点,使快速的六拍子既具有平稳活泼的性格,又具有流畅动荡的特点。

另外,还有二拍子与三拍子的结合产生的混合拍子及只有强拍没有弱拍的一拍子等等。

节拍感的训练是节奏感训练的初级阶段,可以选用节拍感明确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是规范在节拍之中的,每一拍有几个音,每音之间的长短组合关系怎样,然后通过击拍、挥拍,身体律动等方式来体验强弱规律,从单拍子入手全面掌握常用拍子。

在实际训练中,节拍往往是与节奏的训练交织在一起的,因此,节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在内心逐步形成一个敏锐准确的节拍感。

二、节奏型的认、读、听、写训练
音乐中的节奏形态非常多样,节奏构成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态归类起来并不很复杂。

如果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其他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就不难掌握了。

每一种节奏型都有各自的形态、名称、读法、写法。

如在音乐中最常使用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组合型、连音型等,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将每种节奏型进行内部组合并让学生加以记忆。

例如在参考综合各种方法后,对于基本节奏型,可以分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大拍两类。

每一类又有五种划分,即:基本划分、附点划分、后附点划分和特殊划分(各种连音)。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主要运用于四二、四三、四四等拍子中,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大拍的节奏型主要运用于八三、八六拍这一类型的节拍中。

所有这些常用节奏型,一定要在训练中做到会认、会读、会听、会写。

有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
对单个节奏型反应迟缓,造成顾此失彼,所以一定要强化对节奏型的印象,把每个常用节奏型深深印在脑海里,只有这样才可能发展多个节奏组合的快速模仿与记忆。

为了使学生掌握节奏型,首先要使学生从道理上认清各种不同节奏型的基本形态和时值比例关系,然后能读出其音响;其次不管是单纯的节奏练习还是乐曲中出现的各种节奏都能准确地听出来;最后还要求能用正确规范的记谱法写出各种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节奏记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节奏的记忆分为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所谓感性记忆就是学生不假思索,凭借自己对节奏的律动感觉,将所给的节奏快速念出,感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模仿训练,但对太多的节奏组合,感性记忆则显得力不从心了。

理性记忆就是学生将所给的节奏型都做出反应并快速再现,理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听记,但记忆过程略显呆滞,不利于多个节奏的组合记忆,所以,将两种记忆方式结合运用将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和记忆方法后,先从简单的节奏组合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节奏型的难度和节奏组合的长度,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过渡,由基本节拍节奏向较难的节奏节拍过渡,由单声部节奏向多声部节奏过渡。

这一切的训练,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练习,始终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三、节拍节奏的音乐性训练
音乐的节奏与旋律一样,也需要有呼吸感和咏唱感。

节奏可以独立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因此所谓的节奏节拍感,并不是机械地表现时值长短或节拍重音,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它们只是节拍节奏感的一部分,它还应该包括如乐句的处理与起伏、节奏的语感、多声部节奏的交错与均衡、各种音符及休止符多种表现意义等等。

而这些内容从某种意义讲更为重要,因此,单纯的节拍节奏训练并不宜太多,应主张多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进行技术练习。

在节奏与音高组成的综合织体中培养学生的节拍节奏感,使学生在体会到节拍节奏的紧张度和动力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倾向性,逐步提高对音乐的记忆力、鉴赏力和表现力,让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充满着生命的节奏活力。

这才是节拍节奏感训练的最终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