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必备知识点

合集下载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十章极地地区知识汇总大全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十章极地地区知识汇总大全

一、北极地区1.北极地区的位置:北纬66度30分以北。

2.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气温极低,年平均气温约为零下20摄氏度。

-冷极部位于亚洲,温和部位于北美。

-四季分明,夏季平均气温约为零上10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约为零下40摄氏度。

-极昼与极夜现象明显,夏季连续几个月白天不黑夜,冬季连续几个月黑夜不白天。

3.北极地区的地理景观:-冰面:冰盖、冰原、冰山等。

-冰山:由海洋的冰川冰漂浮在水面上形成的,高大且底部厚重。

-冰川:主要有陆地的冰川和浮冰。

-海洋:北极洋、白令海、贝尔琴海等。

-岛屿:斯瓦尔巴群岛、法罗群岛等。

4.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动物:北极熊、海豹、鲸鱼等。

-植物:苔藓植物、地衣等。

二、南极地区1.南极地区的位置:南纬60度以南。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气温极低,南极洲内陆气温最低可达零下80摄氏度。

-年平均气温约为零下57摄氏度。

-冰盖几乎无融化,没有产生河流。

-极夜与极昼现象明显,冬季连续几个月黑夜不白天,夏季连续几个月白天不黑夜。

3.南极地区的地理景观:-冰盖:南极洲的冰盖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储存了世界上90%的冰。

-冰山:由冰川冲击形成的。

-冰山湖:在冰盖下方形成的水域。

-大陆边缘:多山地、岛屿和海峡等。

4.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动物:企鹅、海豹、鲸鱼等。

-植物:苔藓植物、地衣等。

三、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1.科学考察:人类前往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地质、气象、生物等,深入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变。

2.旅游观光:极地地区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许多人前往旅游观光。

3.资源开发: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渔业资源的利用。

总结:极地地区是地球上独特的地理区域,气候寒冷,地理景观奇特,生物资源稀缺。

了解极地地区的知识可以增强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带,主要包括北极和南极两个地区。

这两个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特点,也是人类科学探索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极地地区的知识点。

一、地理特点1. 极地地区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带,北极位于北纬66°33',南极位于南纬66°33'。

2. 极地地区的地理环境极端恶劣,气候寒冷,气温极低,长时间处于极夜或极昼状态。

3. 极地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由冰川、冰盖和冰山构成,同时也有少量的陆地和海洋。

二、气候特点1. 极地地区的气候极其寒冷,气温常年低于零下40摄氏度,极地地区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2. 极地地区的气候干燥,降水量很少,而且大部分为雪和冰晶。

3. 极地地区的气候季节性明显,一年中有长时间的极夜和极昼。

三、生态系统1. 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独特而脆弱,主要由冰盖、冰川、冻土和海洋组成。

2. 极地地区的生物资源相对较少,但却有很多适应极寒环境的特殊生物,如北极熊、企鹅等。

3. 极地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海洋生物,如南极鲸、北极海豹等。

四、科学探索1. 极地地区是人类科学探索的重要领域,科学家们通过探险、观测和研究,对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地质构造等进行深入研究。

2. 极地地区的科学探索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变化和演化过程,为气候预测、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极地地区的科学探索也有助于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如极地考古、极地地质勘探等领域。

五、环境保护1.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极地地区的影响日益显现。

2. 极地地区的冰盖和冰川正在快速消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破坏和威胁。

3.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并执行相关环境保护政策,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六、人类活动1. 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多,如石油开采、渔业和旅游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知识点复习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知识点复习总结

极地地区知识点全面总结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位置和范围⑴南极地区①位置和范围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如果计算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素有“冰雪高原”之称⑵北极地区①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②北极地区的居民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原住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特有的民居是冰屋2.气候特征⑴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①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②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③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⑵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①北极地区虽然不像南极地区那么寒冷,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

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40℃~-20℃,8月份的平均气温也只有-8℃②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③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3.独特的野生动物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北极熊、北极狐等。

其中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企鹅、磷虾等。

其中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的代表动物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自然资源⑴丰富的淡水资源两极地区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⑵丰富的矿产资源两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南极洲上已发现了220多种矿物,除煤储藏丰富外,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2.科学考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派出科学考察船或科学考察队,到南极地区进行考察。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0-
(3)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纬线都是同心圆,圆圈越小,则纬 度越高;经线是以极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直线,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数减小的为西经。
第十章 极地地区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1-
知识点1 独特的自然环境 1.下列关于南极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南极洲的面积比南极地区大 B.南太平洋的一部分属于南极地区 C.南极地区仅仅局限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D.距南极洲最近的南美洲南端属于南极地区
代表性动物
___企__鹅____
__北__极__熊___
自然景观
大陆附近海面上漂浮着冰山
大部分地区终年 冰封
第十章 极地地区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3-
知识点2 科学考察的宝地 3.自然资源 (1)南极地区: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 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 固体淡水 资源,海域 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2)北极地区: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 石油 、天然气、煤、 铁等资源。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5-
知识点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5.为了守住“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D )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大力开采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C.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D.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第十章 极地地区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6-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7-
名师点拨 极地科考站的建站时间
(1)每年的6~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的气温较高, 且有极昼现象,是北极科考站建设的最佳时期。 (2)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且有极昼现象,是 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最佳时期。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一、极地地区的概述1. 极地地区的定义•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两极附近的地理区域,包括北极和南极地区。

•极地地区的特点是寒冷、干燥,气候条件恶劣,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2.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北极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纬66°34′以北的地区。

•南极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南纬66°34′以南的地区。

3. 极地地区的地形特点•极地地区主要由冰川、冰盖和冰山组成,地势较为平坦。

•北极地区有海冰和冰岛,南极地区则是由冰盖覆盖。

二、极地地区的气候1. 极地地区的气候类型•极地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气候类型为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年均气温低于0℃,降水量较少。

2. 极地地区的气温•极地地区的气温极低,冬季气温可达-50℃以下,夏季气温也很低,一般在0℃以下。

3. 极地地区的降水•极地地区的降水量很少,大部分是以雪的形式降落。

•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导致极地地区的降水量很低。

4. 极地地区的风向•极地地区的风向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极地区的风向主要为东北风,南极地区的风向主要为西风。

三、极地地区的动植物1. 极地地区的动物•极地地区的动物适应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惯。

•北极地区的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豹等;南极地区的动物有企鹅、海豹、海象等。

2. 极地地区的植物•极地地区几乎没有植被覆盖,只有一些苔藓、地衣等耐寒植物能够生长。

•这些植物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存活,并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四、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1. 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极地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由于气候恶劣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相对困难。

2.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由于极地地区的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敏感,需要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

•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3. 极地地区的环境变化•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变化。

2023年中考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

2023年中考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海域;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南极洲周围的大洋(顺时针排列):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地球自转方向: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温馨提示:极地地区的方向判读(1)东西方向判读:依据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2)南北方向判读:北(南)极点为地球最北(南)端,距离北(南)极点越近,越靠北(南)。

4.企鹅是南极特有的动物;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

5.南极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北极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稍多,风速比南极小。

6.南极比北极寒冷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北极周围是海洋,南及周围是陆地;②南极海拔高于北极;③南极被冰雪覆盖,冰雪反射太阳光。

(1)南极:固体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如磷虾、鲸、海豹等。

(2)北极: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如海豹、海狮、海象、北极狐等。

8.居民:(1)南极:南极大陆气候恶劣,无常住居民。

2)北极:北极有土著居民,是属于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和拉普人,以狩猪和捕鱼为生。

二、科学考察1.南极考察:选在11~次年3 月,原因:此时是南极洲的暖季、极昼期。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有长城站(无极昼极夜)、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在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北极考察:6-8 月份,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

3.方向判读: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

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

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1.存在问题过度捕杀鲸、海豹、海狮、海象等极地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开采加工石油、天然气等导致环境污染。

2.生态保护(1)各国加强合作,保护极地环境,例如在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该条约;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一、南极洲的基本情况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位于南纬60°至90°之间。

它被智利、阿根廷、英国、挪威等国家主张为自己的领土,但根据《南极条约》,南极洲被国际社会共同管理和保护。

1. 地理环境•南极洲面积约为1.4亿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五大洲。

•南极洲的海域被称为南冰洋,是全球最大的海域之一。

•南极洲地势高低起伏,以冰盖覆盖着大部分土地。

2. 气候特点•南极洲气候寒冷,全年气温低于零摄氏度。

•冬季(4月至9月)气温更低,常常达到零下70摄氏度左右。

•夏季(10月至次年3月)气温较高,但仍然低于零摄氏度。

3. 生物多样性•南极洲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低的地区之一。

•南极洲的动植物适应了严寒的环境,如企鹅、海豹、鸥类等。

•南极洲的海洋生态系统也独特而丰富,有大量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二、北极地区的基本情况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

由于涉及到中国可能被视为敏感的话题,我们将重点介绍北极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环境保护问题。

1. 地理环境•北极是一个由海域和岛屿组成的地区,主要涉及到北冰洋和周边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等)拥有的领土。

•北极地区覆盖着大量冰川和浮冰,其中最大的是格陵兰岛上的冰盖。

2. 气候特点•北极气候寒冷,全年气温低于零摄氏度。

•夏季(6月至9月)气温升高,但仍然低于零摄氏度。

•冬季(10月至次年3月)气温更低,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

3. 环境保护问题•北极地区的冰川和浮冰正在快速融化,这是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影响。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和岛国造成威胁。

•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石油开采和渔业。

三、南极与北极的比较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两个极端的地区,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

1. 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南纬60°至90°之间,北极位于北纬66°34′至90°之间。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原创实用版)目录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定义和特点2.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3.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资源和生物4.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5.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保护正文一、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定义和特点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上纬度极高的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极,是一个被冰川覆盖的大陆,主要由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组成。

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北极,是一个由冰川和海洋组成的地区,主要由北极洲和周围的海洋组成。

这两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二、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候都非常寒冷,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系统的不同,两者的自然环境也有所不同。

南极地区的气候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寒冷、大风和少雨。

而北极地区的气候相对较暖,降水量也较大。

三、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资源和生物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资源丰富的地区。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极磷虾。

北极地区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等。

此外,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企鹅、海豹、北极熊等极地动物。

四、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未被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之一,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涉及到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地质学、海洋学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保护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和利用。

目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有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和协议来管理和保护这些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A 印度
洋、B 大西洋、C 太平洋
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周边的E 亚洲、
F 欧洲、D 北美洲三洲部分地区


严寒、干燥、烈风
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
速比南极小




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山
是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白色荒漠、冰雪高原、风库




企鹅北极熊
二、极地地区的开发和维护
1.科考价值: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地质、冰川、气象、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考察站: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四个考察站,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现在中国正在南极难言岛建设第五个科考站。

3.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等,1959年12月签订了《南极条约》;针对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
战略》。

南极洲地理知识
冰雪大陆南极洲,三洋三洲环四周; 气候严寒无与比,暴雪烈风吼不停; 矿产水产甚丰富,铁煤石油天然气; 企鹅磷虾和海豹,海象鲸鱼动物丰; 极昼极夜约各半,考察佳期在极昼; 长城中山和昆仑,红旗飘扬壮志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