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病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病机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内科经典,其中“病机十九条”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这十九条进行详细解读,供读者参考。
1. 伤寒之始,得之易愈。
“伤寒”指的是一类急性传染病,如感冒、流感、登革热等。
这条规律意味着,若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容易治愈。
2. 有汗不解则为风,解而後愈。
风热感冒等病因多由外邪入侵,致使人体阳气失于固摄,发汗可以通过开窍发散,温通经络,利于驱邪,但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汗出过多,正气受损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病人出现汗后仍未见好转,则需要加强药物的治疗。
3. 而呕不止,去其热者亦可愈。
这条规律指的是,对于有呕吐不止的病人,应该去除体内的热邪,以调和胃气。
常用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或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使病人得以恢复。
4. 脉浮者,病在外;脉沉者,病在内。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如果病人的脉象较浮,那么疾病可能在人体的表层;反之,如果脉象较沉,则表明疾病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部。
5. 大热病者三日可治;若过三日,即为难治。
大热病是指高热不退、口渴、汗出等表现突出的急性热病。
这条规律意味着,对于大热病患者,必须在疾病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甚至不易治愈。
6. 不可多食,令胃气并逆。
对于病人而言,饮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病人在进食时,应该避免过度饮食、暴饮暴食等行为,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7. 空洞不可捏,弦者为石。
这条规律指的是病人的脉象。
若脉象空虚,不能随意按压;如果脉象弦硬,就像石头一样,说明疾病的发展已经非常严重。
8. 无根之草,不可久留。
这条规律强调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个有根的草才有可能生长得健康,同样,一个病人也需要及早地接受有效的治疗,而不是拖延时间或自行调节。
9. 邪在分肉之间,当痛当痒。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摘要:1.病机的概念2.病机的分类3.十九条病机的具体内容3.1 诸风掉眩3.2 诸痛痒疮疡3.3 诸疟3.4 诸寒热3.5 诸气膹郁3.6 诸呕吐3.7 诸症瘕3.8 诸痞3.9 诸满3.10 诸痿3.11 诸痹3.12 诸痉3.13 诸厥3.14 诸逆3.15 诸癃3.16 诸淋3.17 诸砂3.18 诸劳3.19 诸损4.病机的应用和意义正文:病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当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病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疾病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病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十九条病机。
这十九条病机涵盖了中医临床常见的各种疾病,为我们分析病情、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十九条病机。
1.诸风掉眩:风邪侵犯人体,使气血运行失常,导致头晕、眩晕等症状。
2.诸痛痒疮疡:疮疡、皮肤病等疼痛、瘙痒症状,多由火热邪气所致。
3.诸疟:疟疾的发病与疟邪侵入人体有关。
4.诸寒热:外邪入侵,导致人体出现寒热症状。
5.诸气膹郁:气的郁结,可导致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6.诸呕吐:胃失和降,导致食物反流而出的症状。
7.诸症瘕:瘕是指腹中结块,症瘕是指妇女的月经病。
8.诸痞:痞块是指腹内结块,痞是指胸腹部胀满不适的症状。
9.诸满:满是指腹内充实,常见于水湿停滞、痰饮等症状。
10.诸痿:痿是指肌肉失去弹性,痿弱无力。
11.诸痹:痹是指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12.诸痉:痉是指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
13.诸厥:厥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昏厥等症状。
14.诸逆:逆是指气机上逆,如呃逆、呕吐等症状。
15.诸癃:癃是指小便不利,常见于水肿、淋证等症状。
16.诸淋: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疼痛等症状。
17.诸砂:砂是指结石,如胆结石、肾结石等。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主要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下面是对病机十九条的白话讲解: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有表现为风症、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多与肝脏有关。
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疏泄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风症、头晕目眩等症状。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收引,表现为拘挛、引急等症状,大多与肾脏有关。
因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不足或肾阳虚衰,就会导致筋骨失养,出现拘挛、引急等症状。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各种气机郁滞的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郁滞,就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各种表现为水肿、腹胀满的症状,大多与脾胃有关。
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腹胀满等症状。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各种表现为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大多与心脏有关。
因为心主血脉,如果心脉不畅或心火旺盛,就会导致气血瘀滞或热毒内生,出现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
6. 诸痿喘呕,皆属于肺:各种表现为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宣发肃降,如果肺气不足或肺气上逆,就会导致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各种表现为厥证、便秘、泄泻等症状,大多与下焦有关。
因为下焦主排泄糟粕,如果下焦功能异常,就会导致便秘、泄泻等症状的出现。
8.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性炎上,易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
热邪煎熬阴液,易导致筋脉失养而出现抽搐等症状。
9.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邪易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或阳盛火炽等证候,出现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气逆、呕逆、头痛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中医病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病机的研究中,不仅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以下是中医病机的十九条内容。
一、寒凝内停:指由于寒邪侵入人体,导致经络气血凝滞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寒性痛经、胃痛、腹痛等。
二、热盛内蕴:指由于外感邪气或内部疾病引起的热证,如发热、口渴、便秘等。
三、湿邪内阻:指由于湿邪滞留在人体内部,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疾病,如湿热黄疸、湿病、痰饮等。
四、燥邪内伤:指由于干燥的气候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引起疾病,如干咳、燥喉、口干等。
五、风寒犯肺:指风寒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六、风热犯肺:指风热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痰喘、肺热喘促等。
七、痰湿困脾:指由于痰湿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胀满、腹泻等。
八、火热伤阴:指由于内部火热侵袭人体阴液而引起的阴虚症状,如日晒脱皮、口燥咽干等。
九、津亏营衰:指消耗了人体津液和气血,导致身体机能减退,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十、五志不调:指由于情志不稳定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妇科疾病等。
十一、气血失和: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气血不足、气机郁滞等。
十二、血虚阳亢:指由于体内血液不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引起头痛、失眠、耳鸣等。
十三、痰热壅肺:指由于痰湿和火热相结合,阻塞了肺部气血运行,引起各种疾病,如痰喘、肺气肿等。
十四、肝郁气滞:指由于情志不畅或生活不规律,导致肝气郁结不畅,引起头痛、胸痛、失眠等。
十五、脾虚湿盛: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邪积聚,引起各种疾病,如脾虚泄泻、痰饮、水肿等。
十六、肾气虚亏:指由于年龄增长或生活不规律等原因,肾脏功能减退,引起各种疾病,如腰痛、遗精、头晕等。
十七、心脾不交:指由于心脏和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心悸、胸闷、腹泻等。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回复

病机19条白话讲解-回复病机19条是中医理论中的基础知识之一,指的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这些病机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以病机19条为主题,逐条进行白话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1. 阴阳失调:中医认为,人体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阴阳是这个平衡的两个方面,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 气滞血瘀:气是人体的运动力量,如果气滞不畅,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血瘀的情况。
3. 湿热蕴结:湿热是指体内的湿气和热气积聚,如果湿热蕴结,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病症。
4. 痰湿内蕴:痰湿是指体内湿气和痰液的积累,如果痰湿内蕴,就会导致气血不足,引发多种疾病。
5. 肝郁气滞:肝是人体的调节器官,如果肝郁气滞,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全身的生理功能。
6. 脾虚湿困:脾是人体的消化吸收器官,如果脾虚湿困,就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湿气停留在体内。
7. 肾阳虚亏:肾是人体的生命之源,如果肾阳虚亏,就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出现各种虚寒症状。
8. 肺失宣降: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如果肺失宣降,就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
9. 心火亢盛:心是人体的主宰器官,如果心火亢盛,就会导致心气失调,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10. 胆虚胆热:胆是人体的消化液分泌器官,如果胆虚胆热,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胃痛、口苦等症状。
11. 蛛网积滞:蛛网积滞是指经络阻塞,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寒凝瘀滞:寒凝是指体内寒气过重,瘀滞是血液运行不畅,如果寒凝瘀滞,会引起气血不足,出现多种疾病。
13. 湿热下注:湿热下注是指湿气和热气下降至下焦,引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
14. 气血两虚: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气血两虚,就会导致全身机能下降,出现疲乏、无力等症状。
15. 血瘀络阻:血瘀络阻是指血液在经络中循环不畅,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引发病症。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19条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本文将以白话的方式解释病机19条,让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以下是对病机19条的白话解释。
1. 病机19条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它包括了病因、病理、病位、病势、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2. 病机19条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病机19条,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3. 病机19条的研究方法包括辨证论治、望闻问切等。
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和询问病史等方式,可以初步判断病机19条的情况。
4. 病机19条的具体内容包括气血津液的运行、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阴阳的升降出入等。
这些内容都是人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 病机19条的不同组合形式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发生。
例如,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等都是常见的病机19条的组合形式。
6. 病机19条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的体质、环境因素、情绪等都有关系。
例如,体质虚弱的人更容易发生病机19条的异常。
7. 病机19条的治疗方法包括调理气血津液、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等。
通过调整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功能,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8. 病机19条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
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机19条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9. 病机19条的研究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病机19条,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
10. 病机19条的研究还需要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病机19条。
11. 病机19条的研究还需要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验证和修正。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病机19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12. 病机19条的研究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交流和借鉴。
例如,通过与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的交流,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病机19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的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的病变。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的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的病变。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状,多属肺的病变。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的症状,多属脾的病变。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的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的病变。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的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的病变。
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的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的症状,多属火证。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的症状,多属风证。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下肢足背浮肿而有酸疼的感觉,又见心神不安,惊骇的症状,多属火证。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或头目晕沉,或疟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饮痃癖,皆脾土不制水所致。
盖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
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此脾之所以利水也。
若脾之油失其令,则湿气乃得藏匿,故治湿责之于脾。
○04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五脏六腑之你,无不总统于肺,以肺为气之总管也。
故凡治气,皆当治肺。
肺主皮毛,膹是气之乖于皮毛者,膹膗也。
《说文》谓形恶如紫瘢斑瘤黑痣疱鼻之类。
西医言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肤,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
此《内经》膹膗之说也。
郁是气遏于内,不得舒发也。
见病如气逆痰滞血结便闭之类,是气之乖于腹内者。
郁与畅反,肺气不畅故郁,宜降散之。
○05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肾司寒气,故凡寒证,皆属之肾。
肾又主骨,肾阳四达,则骨体舒展,举动轻便。
若肢骨拘急而曲,或亸缓而引长,皆骨不为用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
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
○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或头目晕沉,或疟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饮痃癖,皆脾土不制水所致。
盖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
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此脾之所以利水也。
若脾之油失其令,则湿气乃得藏匿,故治湿责之于脾。
○04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五脏六腑之你,无不总统于肺,以肺为气之总管也。
故凡治气,皆当治肺。
肺主皮毛,膹是气之乖于皮毛者,膹膗也。
《说文》谓形恶如紫瘢斑瘤黑痣疱鼻之类。
西医言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肤,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
此《内经》膹膗之说也。
郁是气遏于内,不得舒发也。
见病如气逆痰滞血结便闭之类,是气之乖于腹内者。
郁与畅反,肺气不畅故郁,宜降散之。
○05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肾司寒气,故凡寒证,皆属之肾。
肾又主骨,肾阳四达,则骨体舒展,举动轻便。
若肢骨拘急而曲,或亸缓而引长,皆骨不为用也。
须知拘收引亸,与抽掣缩短者不同。
一是寒症,一是风症,当辨。
六气(外淫致病邪气):
○06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强直,僵卧倒地。
暴者,猝然发作,风性迅速,故能暴发。
热。
盖三焦为行气之府,气多则能鼓其膜中之管,使之有声,如西洋象皮人,搦之则出声是矣。
○10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转者,左右扭掉也。
反者,角弓反张也。
戾如犬出户下,其身曲戾,即阳明痉病,头曲至膝也。
水液浑浊,小便不清也。
转在侧,属少阳经。
反在后,属太阳经。
戾在前,属阳明经。
水道在膈膜中,属三焦经,皆属于热。
是水液浑浊,固属三焦之热,而诸转反戾,亦当同属三焦矣。
三焦网膜,西人谓之连网,由内达外,包裹赤肉,两头生筋,以贯赤肉,筋连骨节,故利屈伸。
观此则知转反戾,是筋所牵引,实则网膜伸缩使然。
故《内经》与水液同论,以见皆属三焦网膜中之热也。
西医乃谓抽掣痉等,不免求深反浅,故西人无治之之术也。
○11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发于热。
呕谓干呕,是火逆也。
吐有寒证,吐酸则无寒证。
暴注下迫,里急后重,逼塞不得畅,俗名痢证。
皆属于热者,属于肝经之热也。
肝火上逆,则呕吐酸。
肝火下注,则痢下迫。
因肝欲疎泄,肺欲收敛,金木不和,故欲泻不得,且痢多发于秋,金克木也。
○12诸痉颈强,皆属于湿。
寒湿则筋脉凝,热湿则筋脉胀,故能发痉与项强之证。
○13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谓发热恶热瘟暑等症。
瞀,谓眼目昏花黑暗见鬼等症。
瘈,谓筋不得伸抽掣等症。
皆属于火者,盖诸热是火伤气分,火克肺金也。
瞀是心神扰惑,视物昏乱。
火属心,心脏火扰其神,故瞀瘈是肝筋为火所灼,无血养筋,故缩扯瘈与亸缓不收有异,当辨之。
○14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禁,谓口齿禁切噤口痢痉病口禁之类。
鼓栗,谓鼓战栗如疟疾手足摇战之类。
如丧神守,谓谵语百合病恍惚不安之类。
盖热极反寒之象,火扰心神之征,皆宜治其火也。
○15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逆,谓吐欬呛呕等,凡是冲脉气逆,头目咽喉胸中受病,均系心肝之火,挟冲脉上行也,宜抑之。
○16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躁,谓烦躁;狂,谓颠狂;越,谓升高踰垣。
凡此皆三焦与胃火太甚,而血气勃发也。
○17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跗,足背。
凡足肿皆发于厥阴阳明两经。
阳明之脉行足背,厥阴之脉起足大指丛毛,行内踝。
肝木生热,壅遏胃经之湿,则循经下注而发足肿,极酸疼也。
酸字颇有实义。
西医云:「凡脚气必胃中先酿酸水,继而尿中有蛋白形,尿味亦酸,乃发脚肿痛。
」但西医未言所以致酸,与因酸致肿之故。
惟《内经》理可互味也。
羹汤夏月过夜则酸,湿遇热也。
冬月则否,有湿而无热也。
知酸所以致热,而脚气可治矣。
又凡乍惊乍骇,皆是肝经木郁火发,魂不藏之故,是以皆属于火。
上下(病证发作走向之分部)
○18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厥,谓四肢逆冷。
固,谓腹中瘕积,如寒疝之类。
泻,谓下利不止。
皆属于下,谓属于下焦肾经也。
肾阳不能四达则厥,肾阳不能上升则泻,肾阳不能化气则固结。
故属于下以温之也。
○19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有两证,一是肺痿,肺叶焦举,不能调津液,则为虚劳欬嗽。
一是足痿胫枯,不能行走,则为足痿,然未有足痿而不发于肺者。
盖肺主行津液,由阳明而下润宗筋,足乃能行。
肺之津液不行,则宗筋失养,故足痿虽发于下,而亦属之上焦也。
喘属肺之呼不利,呕属胃之饮食气逆,肺胃均属上焦,上焦属阳,多病火逆,宜情之也。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有、无很明显是指邪气之有无而言。
《素问.调经论》所说“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就是现成的依据;同书《通评虚实论》所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又可以做为“有者为实,无则为虚”这句话的现成注脚。
虚实既为察病之纲领,所以要“有则求之,无则求之”;补泻为治法之大要,所以要“盛(实)者责之,虚则责之”,张介宾谓“泻其盛气。
责其有也;培其衰气,责其无也”也正是此意。
如此,则病机十九条中的每一句内容(以及其它未包含的内容)便都有了虚实之分,明辨虚实是《内经》论病机之关键所在。
后面粗体字这段节选自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