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十首韦应物诗词简析

合集下载

韦应物诗词赏析

韦应物诗词赏析

韦应物诗词赏析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西塞山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译文⑴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丘,一作“邱”。

⑵属:正值,适逢,恰好。

⑶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

此处指丘员外。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注释译文⑴田家:农民。

⑵卉(huì):草的总称。

⑶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⑷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⑸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⑹景:日光。

⑺晏(yàn):晚。

⑻犊(dú):小牛。

⑼劬(qú):过分劳苦。

⑽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⑾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⑿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

⒀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⒁惭(cán):羞愧。

⒂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⒃禄食(lù shí):俸禄。

⒄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韦应物作品鉴赏

韦应物作品鉴赏

韦应物作品鉴赏韦应物作品鉴赏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三首韦应物的诗,写在一处,乍看时,很象都是五言律诗。

如果读一遍,辨辨音节,就知道前二首是五言古诗,末一首才是五言律诗。

不过这二首五言古诗,完全采取律诗的篇法句法,同样是四韵八句,不过用的是仄声韵。

同样有两联对句,不过次序小有移动。

同样把四联分为起承转合。

因此,也有人以为这是仄韵的律诗。

不过,再研究研究,如果说它们是律诗,尽管用了仄声韵,平仄还得粘缀,第一、三、五、七句,应该都以平声字收尾,上下句中间的平仄也该协调,而这两首诗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归根结蒂,还是古诗。

第一首是作者从扬子津乘船回洛阳时,给一位朋友告别。

这位朋友姓元,排行老大,官职是校书郎,故称元大校书。

按韦应物诗集中提到过不少姓元的,有元侍御、元仓曹、元六昆季、元伟、元锡、元常,还有弹琴的元老师、吹笛子的元昌。

韦应物的哥哥住在广陵。

韦家与元氏是姻亲,元家也住在广陵。

韦应物有一首《滁州园池宴元氏亲属》,诗中有一句道:“竹亭列广筵,一展私姻礼。

”可以从而揣测这些情况。

还有一首“送元锡、杨凌”的诗,其一联云:“况别亲与爱,欢筵慊未足”,和此诗首句同。

这位元校书,可能就是元锡。

第一联就点明和亲爱的朋友凄然分别,泛船在江天烟雾中。

第二联接着说泛船者是归洛阳去的人,怀念的是广陵城的钟声树影。

广陵就是扬州。

第三联说今天彼此分别,不知将来还能在何处相遇。

最后一联因离情别绪而引起感伤:人世间的事情也正象江上的船,跟着水淌去,永远飘浮无定。

第二首是因为怀念一个全椒山中的道士,因而寄一首诗去。

全椒是滁州的一个属县,这首诗大约是韦应物做滁州刺史时作的。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_韦应物的诗鉴赏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_韦应物的诗鉴赏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_韦应物的诗鉴赏韦应物,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时期大臣、藏书家,右丞相韦待价曾孙,宣州司法参军韦銮第三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韦应物的诗词十首,方便大家学习。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

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

三、四句写友人乘舟归去。

五、六句写期望重逢。

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

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

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

●《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

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

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 《秋夜寄丘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

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

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

一样秋色,异地相思。

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

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关于韦应物经典诗词鉴赏

关于韦应物经典诗词鉴赏

关于韦应物经典诗词鉴赏【篇一】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胖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赏析】本诗是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所作。

其时蒸郁闷热的夏日刚刚过去,一夕海上风雨,更让官署内的池阁倍显清凉。

诗人设宴召集来宾,虽时禁荤腥,不过新鲜果蔬,清酒几盏,又有来宾们作优美诗文助兴,也足以怡情悦性,畅舒胸怀。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此欢娱之时还能想到自己虽然身居高位,却还未能让本地人民都过上康乐的生活,一片忧民爱民之心,让人感动。

诗末赞扬苏州不仅是财赋丰饶之区,而且人才荟萃,人才胜于资财,可见刺史对于辖地的热爱与自豪,结尾丰满有度。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友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赏析】悲凄凄地离别了友人元大,船儿渐行渐远进入到江烟水雾当中,回首眺望江岸,只见远树茫茫;耳边,这时依稀回荡着零落的暮钟。

作者是洛阳人,如今他离别客地返归家乡却不能引以为喜,因为他觉得世事有如波上之舟,浮沉摇摆不受控制。

他感到前路茫茫,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朋友,心中因而不胜悲凉。

“归棹”两句是传诵名句。

全篇体现出韦诗气象清华、淡而有味的风格,读罢让人怀情不尽。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赏析】作者因为官署斋舍内的寒冷而念及自己的好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道士。

在这个风雨欲来的黄昏,他遥想起道士涧底束薪、山中煮石那超脱却不免清苦的生活,心中生出了携酒前去以慰其寂寞的想法。

不过远望着空山落叶,终觉仙踪缥缈,难以寻觅,故而唯有惆怅而已。

全诗一片空明,中涵万象,无一字不佳,贵在自然超妙。

韦应物诗词鉴赏20首

韦应物诗词鉴赏20首

韦应物诗词鉴赏20首01《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诗文解释】怀念你在这秋天的夜晚,在清凉的夜里散步吟咏。

空山中不时落下松子,幽居的人应该还没有入睡。

【词语解释】君:指丘丹。

丹曾官仓部、祠部员外郎。

属:适,正值。

幽人:隐士。

此时丘丹隐临平山学道。

【诗文赏析】清凉的秋夜中诗人怀念友人,徘徊吟咏,推想友人也一定没有安眠,把两地相思连在了一起。

这首诗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语言浅显,情意深厚,回味无穷。

02《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诗文解释】曾在汉江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喝醉了才回去。

像浮云一样分别后,时光如流水,一别就是十年。

欢笑的情谊同过去一样,只是两边的鬓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因为有淮水上的满山秋色。

【词语解释】每:总是。

浮云:比喻聚散无定。

萧疏:零落。

何因:什么原因。

淮上:淮河水边。

【诗文赏析】本诗描写了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

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就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

诗的题目写“喜会”故人,但诗中表现的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友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了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题,详细地加以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体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致。

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难。

“浮云”和“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03《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文解释】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

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

韦应物的诗代表作

韦应物的诗代表作

韦应物的诗代表作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陕西西安人。

韦应物的诗作有哪些呢? 答杨奉礼 唐 · 韦应物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

答赵氏生伉 唐 · 韦应物 暂与云林别,忽陪鸳鹭翔。

看山不得去,知尔独相望。

答郑骑曹青橘绝句 唐 · 韦应物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答重阳 唐 · 韦应物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

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

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

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

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大梁亭会李四栖梧作 唐 · 韦应物 梁王昔爱才,千古化不泯。

至今蓬池上,远集八方宾。

车马平明合,城郭满埃尘。

逢君一相许,岂要平生亲。

入仕三十载,如何独未伸。

英声久籍籍,台阁多故人。

置酒发清弹,相与乐佳辰。

孤亭得长望,白日下广津。

弹棋歌 唐 · 韦应物 园天方地局,二十四气子。

刘生绝艺难对曹,客为歌其 能,请从中央起。

中央转斗破欲阑,零落势背谁能弹。

此中 举一得六七,旋风忽散霹雳疾。

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死地 翻取强。

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

四方又何 道晏寺主院 唐 · 韦应物 北邻有幽竹,潜筠穿我庐。

往来地已密,心乐道者居。

残花回往节,轻条荫夏初。

闻钟北窗起,啸傲永日馀。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唐 ·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登高望洛城作 唐 · 韦应物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

韦应物十首有名的诗

韦应物十首有名的诗

韦应物十首有名的诗韦应物,字暗庵,号晴若,晚唐诗人,杭州人,生于唐代。

他的作品颇受中外读者欢迎,其中有十首更为出名,分别是《望洞庭》、《满江红》、《花犯》、《渔歌子》、《忆江南》、《咏鹅》、《西江月》、《蝶恋花》、《水调歌头》、《渔家傲》。

《望洞庭》是韦应物最著名的诗作,诗中以大自然为切入点,赞叹洞庭湖的无穷美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通过抒情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满江红》以对月亮的赞美为主题,抒发对明月的热爱之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诗中运用夸张和抒情的语言,把月亮比作乌鹊,表达了作者对月亮深深的思念与敬畏。

《花犯》运用抒情的叙事手法,体现作者的严肃态度。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被门庭冷落。

”这首诗把一场次第繁复的爱情之事,写得豪迈、激昂,把当时的不幸情况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不禁感叹。

《渔歌子》以渔歌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江上渔歌唱,家住垂钓船。

江南歌舞会,纸花带洋香。

”诗中浓浓的渔家气息令人心醉,给读者带来了一份宁静而淡雅的情感。

《忆江南》也被称作“韦小宝江南游”,以“忆江南”为核心,把韦应物的心情纵横交错地表现出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桥流水阻且静,.。

”这首诗把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思念,以及对家乡变迁的眷恋和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咏鹅》被誉为韦应物的代表作,为中国乐府的经典之作。

全诗以鹅作为切入点,把人性特征与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高尚的人生哲学思想。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中表达了鹅的冒险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西江月》把西江月和兴衰更替的象征结合在一起,把外在的景物与内心的情感统一起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

“一任风吹雨打,西江月未央。

数重山更重山,两岸青杨芳。

”诗中勾勒出灿烂的月光,犹如人生中不可谢幕的美丽梦,让人心中情思深深。

《蝶恋花》是韦应物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作,以蝴蝶和花朵为主题,把蝴蝶和花朵之间的等价关系和相互依存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出自然美的本质。

唐韦应物的诗

唐韦应物的诗

唐韦应物的诗唐韦应物,字存仁,号浮山,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誉为“盛唐八才子”之一。

他的诗作在唐代享有高度的声誉和影响力,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以下是唐韦应物的代表作品及其诗词分析:1.《滕王阁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青枫古道寂寥馀。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年春尽弟兄去,几度夕阳红。

——摘自《滕王阁序》这首诗是唐代名士王勃所作《滕王阁序》(玄宗时提举滕王阁事,马湖客为序)的引子。

唐韦应物创作了这首描写江南景色和悼念英雄的诗,在《滕王阁序》的前面做了序号,并列入《千家诗》中。

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摘自《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韦应物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在《全唐诗》中排在前20名。

它通过写草原、写季节、写自然,寄情于人,表现出了浓郁的离愁别绪。

3.《玉台新咏·浪淘沙·红绡不知空梦随流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不辞更去别,但归何处是?明月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石楼中断无人过,石梯已长生苔绿。

——摘自《玉台新咏·浪淘沙》这首诗是唐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沉酣夜读第一篇”。

诗中写出的是难以割舍的离愁和浪漫主义情怀,表现出浓烈的个人情感。

4.《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迟暮客怀楚,未须浪伴宾。

自是此时无声物,犹有物,犹能悲。

——摘自《渔家傲·秋思》这首诗是唐韦应物创作的长篇叙事词,写出了“塞下秋来,风景异”,它以秋天为背景,以“四面边声”为主干,描述了中国南北半壁寒暑、风土人情的差别。

5.《咏怀古迹五首·登金陵凤凰台》凌云壮志竟何如?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山半洒凉天水,四渎尽排名帝京。

——摘自《咏怀古迹五首·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是唐韦应物创作的长篇叙事词之一,是描写南朝北朝时期的建筑物和自然风景的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首韦应物诗词韦应物是唐代一位非常出众的诗人。

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这从他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就可见一斑。

今天,分享十首韦应物的诗作,一起来体会其中的恬淡悠远吧!《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为人称道。

春潮夹着暮雨流水湍急,野外的渡口无人,小般兀自横着。

十分闲适、悠然,让人心中怡然。

《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

这首五言绝句给读者一种古雅闲淡的风格美。

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

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的故人,故有感而发此作。

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曾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

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在淮水重逢久别十年的故人的喜悦心情,以及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

《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长安旧友李儋、元锡的。

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

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诗人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

《简卢陟》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写战乱时节,行旅之人的辛苦,表达了作者忧心国家、关心黎民的情感。

人生就像高雅的乐曲,却难遇懂得欣赏的人。

在悲伤不安的羁旅中,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涧树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悲啼着春色将暮。

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此诗抒写秋风秋雨之夕,诗人怀念山中的一位道士,想携酒去安慰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挚的情愫和淡远的情趣。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送杨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表达自己伤别心情的诗篇。

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女相依为命。

当大女儿出嫁之时,送其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

此诗写得情真语挚,泪满诗行,愁惨凄恻,朴实无华,骨肉之情,跃然纸上。

《夕次盱眙县》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

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

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

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此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长安遇冯著》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冯著是诗人的朋友,也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

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

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

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深为同情,故而创作这首诗。

此诗通过描述作者与友人冯著在长安相遇时的所见所闻,来表达诗人对失意沉沦的冯著的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之意。

全诗笔调亲切而略含诙谐,写得情深意长,清新活泼,含蓄风趣。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途中,对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整首诗的笔调都是含蓄的,诗人有意遮掩自己过分哀伤的情感,表面平淡,内涵深厚。

《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

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

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清川淡如此我心素以闲这几个月来,一直在读贾平凹先生的《朋友》,亦不知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的含义,今日算是懂了。

因为起初看这本书本以为两三日便可读完,岂料这一读竟读了几个月。

以前总以为现代文学家仅仅只是徒有其名,孰不知竟有如此见地和涵养的人。

这本书很厚,字又印的稍小,但我以为正是如此,才能包含更多的文学知识。

想想如今的图书市场铺天盖地的只有内容庸俗.低级趣味的书,即使有些带有文学价值的,也不过是装腔作势,随便什么人只要有钱就可以出书,而出的图书又是那样的顽劣不堪,内容平乏无味,真是文学的一种负担。

大象者无形,大智者无言,与其去说那么多话,不如把仅存的纯洁来弘扬像贾平凹先生这样的有真凭实学的人,来汲取仅有的安慰与动力。

说句真心话,向我这般喜爱文学而至今为止还徘徊在文学大门之外的人是一种悲哀。

与其说是时势的混乱,不如说是自己无治无用。

常常想学古人一样充满诗意,却终究是俗不可耐。

看到贾平凹先生拥有那么多的知己,真得好让人羡慕。

我身边少有朋友,与我真心相交的只有房子,且不常见。

而自己只有整日的徘徊沉思,最后在徘徊沉思里灭亡。

我不敢去追求艺术。

因为爱得太深,怕陷进去,最终义无反顾,不可自拔。

所以只有遥望,要往哪一个本身就充满传奇与美丽的梦。

有时恨自己太肤浅,却不知反思自己的无知。

总想让自己变的完整,却始终待在原地,一心寻找采菊东篱下的心境,却从不有所感悟。

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平淡像蝴蝶,当你追逐它时它只会越飞越远,而当你静下来时它又会落在你的身上。

一直追逐平淡的始终不是大智者,而是一个和自己捉迷藏的傻瓜,而最青春的年华也在这捉迷藏中流逝了。

也罢,与其感叹世事的无情,不如把心态调整到最原始的状态。

回来好几日了,整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心里依然乱如麻团,书法也好久没练了,总是推迟再推迟,不知为何明明爱它深入骨髓,却始终不敢去接近它,敏感到了胆怯,然胆怯却成了最大的绊脚石,这块绊脚石直到此刻还影响我不能自己。

不过选择回来却是理性的,在诺大的城市居住惯了,偶尔感受一下乡野气息也是好的。

何况自己并非追求名利之人,而是向往平淡的生活。

纷繁的城市让我透不过气,而城市的混沌却始终在进行,城市的川流不息,车水马龙,华灯初上让我更加想念:“一蓑烟雨任平生,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乡间生活。

尽管家中并不华丽,但正是这种朴素感动着我,也是这种朴素让心灵有了归宿,让本属于紧张的我有了松弛的闲情。

窗外还在下雨,而这淅淅沥沥的小雨为世界凭添几丝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情趣,也丝丝织就了诗人的愁绪。

有人说,夏天的雨来去匆匆,可从这两天看却是长亭连短亭,丝毫没有夏日的豪气,而是有了春雨的缠绵与多情。

昨日摘了一个石榴,有五六岁小儿的手掌大,费了好大力气剥开,里面整齐地长满了晶莹的颗粒,洁白得没有一丝瑕疵,细细品味,有青苹果的涩和微苦,又像杯清茶,刚开始略带苦味儿,可到后来便有了回味无穷,人生亦非如此,如果一直风调雨顺,那样的人生充其量是绚丽的浪费,而添几许坎坷与苦涩便不枉此生。

在这里,没有音乐虽然是人生一大憾事,但也正应了刘禹锡《陋室铭》的无丝竹乱耳。

朋友都说我的品味很独特,我却不以为然。

并非是我独特,而是我明白万卷不离其宗,所有的音乐都源于一种灵感,那种灵感所爆发出的能量,先人们已渗入灵魂去品味,并且有所作为。

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班得瑞、赫曼、舒伯特、巴赫、柴科夫斯基等都已有作品传世,而且都属经典。

这种经典是我们后人所无法造就的,也正是现代人无法逾越的灵魂艺术的鸿沟。

现在的人浮躁,并非单单平常人,那些名家巨匠者也都少平静,并非是社会的浮躁,而是整个时代光环下的浮躁,这种浮躁势必会大伤人,所有人急于求成。

有的人求财之心更是骇人。

所以,我为这个时代感到悲哀和惋惜。

悲哀的是生在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自我,身不由己,被社会所蒙蔽,不能拥有纯净的思维,被残酷的现实所麻痹;惋惜的是我们终究庸碌无为,为生存而奔波,为金钱名利所蛊惑,缺少有属人性的善良与温暖。

写到这里,我只想到一句诗世事漫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人生亦是如此,怎叫我们不痛心疾首?院子里的木槿和月季开得正灿烂,在微风和细雨中孤单的摇晃,石榴树因硕果累累而弯了腰,真应了那句生夏如花,此情此境,我不禁吟起;'柳外轻寒花外雨,断送春归,直凭无凭据,几片飞花犹绕树,萍根不见春前絮,往事画梁双燕语,紫紫红红,辛苦和春住,梦丽屏山芳草路,梦回惆怅无寻处....."还记得以前每次写文章都直写到一半,便草草收了尾.今日看来亦是如此,因为我不知后面的内容该如何继续,而自己的思维总是停在风尖浪口上.思想的潮涌来时即使有千军万马也难以抵挡,消退时是如何挽留也难以停止.思绪跑得有些远了,还是归复到贾平凹先生的文集上吧!他的作品真挚朴素.平易近人而不失高雅,.其实起初并无意读他的作品,也许是由于娱乐的误导,不过还好,在这样无知的岁月里能读到这好的精神食粮,也算是苦中作乐.有句话说读一个人作品就是与这个人的灵魂对话.确是如此!几年前读三毛作品集时便深刻感觉到三毛的率真与孤独,而当读先秦诸子的作品时,感觉又极不同,那是闪着光芒的智慧,那是一面镜子,能辨出真善美与假丑恶.同时那也是看破世事先人的一部人生经验与感悟,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让我感到任何贤人.名人都非仙人,他们有血有肉有痛苦,有无奈,有感情,有幸福,有梦想.这是我们与之相同之处,但正是如此,我们才更应该不让自己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以惘然的遗憾.所以放开束缚,让自己心境开阔,共同享受:"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