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论文)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无线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论文)题目:点对点射频通信实验专业班级:姓名:时间: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06月22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1.实验目的........................................................ (1)2.实验内容................................................ (1)3.实验仪器 (2)4.实验原理.................... (2)5.注意事项............... (2)6.实验步骤.... (3)7.程序流程图........ (4)8.总结与体会............ . (6)参考文献 (7)点对点射频通信摘要:射频技术是一种针对与无线数据传输的技术,利用射频技术的优势完成无线通信目前较为认同的一种做法。

即利用射频芯片与单机片结合完成采集、发射、接收等数据传输,以此完成在一定范围内的数据通信。

关键词:zigbee;SPI接口;无线通信;射频技术引言近些年来,随着现代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射频技术和通信技术也有了更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人们对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射频的无线通信技术有了更多的优势功能。

由于射频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硬件简单、操作方便、维修快捷等其它众多优势也促使它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1.实验目的学习TI Z-Stack 点到点通信,本实验的应用工程可以作为用户开发的模板,用户只需要对本工程进行复制和简单的修改,就可以作为用户应用的开发工程。

2.实验内容PC 机通过一个串口连接一个ZigBee 设备来发送数据,PC 机通过另一个串口连接一个另外ZigBee 设备来接收数据。

3.实验仪器电脑两台、2 块WSN 通用底板、2 个RF2530 模块、2 个RS232/USB 01 串口模块、zigbee 多功能仿真器(带10pin 的JTAG 下载线)、2 根A 转Mini USB 线(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开发系统两套,此实验需要两个实验组配合完成)。

wifi课程设计报告

wifi课程设计报告

wifi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WiFi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网络安全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WiFi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参数,如频率、速率、标准等。

2.解释WiFi的的工作流程,包括信号发射、接收、解码等。

3.识别和分析WiFi的应用场景,如家庭、商业、公共等。

4.掌握基本的WiFi网络安全知识,如加密、认证、防护措施等。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配置WiFi路由器、优化网络速度等。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WiFi的基本原理:介绍WiFi的起源、技术标准、工作频率等。

2.WiFi的工作流程:讲解信号发射、接收、解码等过程。

3.WiFi的应用场景:分析家庭、商业、公共等不同场景下的WiFi应用。

4.WiFi网络安全:讲解加密、认证、防护措施等网络安全知识。

5.实战演练:配置WiFi路由器、优化网络速度等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WiFi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讨论WiFi的应用场景、网络安全等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WiFi技术的具体应用。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一本详细的WiFi教程,涵盖所有课程内容。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4.实验设备:提供WiFi路由器、网络 analyzer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对其作业质量进行评估。

2023年无线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2023年无线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扩频试验汇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通信工程组员: 12211008 吕兴孝 12211010 牟文婷12211096 郑羲 12211004 冯顺任课教师: 姚冬萍 1试验四扩频试验一、试验目旳在本试验中你要基于labview+usrp平台实现一种扩频通信系统, 你需要在对扩频技术有一定理解旳基础上编写程序, 完毕所有规定旳试验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会让你对扩频技术有更直接和感性旳认识, 并深入掌握在labview+usrp平台上实现通信系统旳技巧。

二、试验环境与准备软件环境: labview 2023(或以上版本);硬件环境: 一套usrp和一台计算机;试验基础: 理解labview编程环境和usrp旳基本操作;知识基础: 理解扩频通信旳基本原理。

三、试验简介1.扩频通信技术简介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旳抗干扰通信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系统旳抗干扰性能, 在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旳状况下, 扩频技术在诸多通信领域均有了十分广泛旳应用。

扩频技术简朴来讲就是将信息扩展到非常宽旳带宽上——确切地说, 是比数据速率大得多旳带宽。

在扩频系统中, 发端用一种特定旳调制措施将原始信号旳带宽加以扩展, 得到扩频信号;然后在收端对接受到旳扩频信号进行解扩处理, 把它恢复为原始旳窄带信号。

扩频系统之所有具有较强旳抗干扰能力, 是由于接受端在接受到扩频信号后, 需要通过有关处理对接受信号进行带宽旳压缩, 将其恢复成窄带信号。

对于干扰信号而言, 由于与扩频信号不有关, 因此会被扩展到很宽旳频带上, 使之进入信号带宽内旳干扰功率大幅下降, 即增长了有关器输出端旳信号/干扰比。

因此扩频系统对大多数人为干扰都具有很强旳抵御能力。

22.发射端程序简介本试验包括发射端和接受端两个主程序, 其中发射端主程序top_tx旳前面板如图1所示。

图1 发射端程序前面板前面板上部旳选项卡控件中可以配置各项参数。

在硬件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usrp旳ip 地址、载波频率等参数;在信号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调制方式、设配采样速率、成型滤波器等参数;在信道模型参数部分中你可以选择不一样旳信道模型并设置噪声功率;在右侧你可以设置扩频码旳长度。

《无线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无线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邢台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网络技术导论实验实验项目实验一、认识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授课教师王慧斌专业班级10网工本1班学号2010A21209学生姓名刘沼辉系部信息科学与技术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实验目的及要求:认识无线网络设备和网卡,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实验环境:Pci接口无线局域网卡,usb接口无线网卡,无线ap●实验内容及步骤:1. 无线局域网络基本组成一个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络,一般由无线接入点(AP)、无线网卡以及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2. 无线局域网卡无线局域网卡是无线局域网络和计算机连接的中介,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中,计算机通过无线网卡,以无线电信号方式接入到局域网中。

按照接口标准,无线网卡可以分为:台式机专用的PCI接口无线网卡,如图1.1所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PCMICA接口网卡,如图1.2所示;还有一种是广泛应用的USB无线网卡,如图1.3所示。

图1.1 PCI接口无线局域网卡图1.2 PCMICA接口网卡图1.3 USB接口无线网卡使用USB无线网卡时,只需把该网卡插入到计算机的USB端口,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自动搜索附近地区的信号,接入无线局域网络。

使用十分方便,受到用户广泛的欢迎。

通过无线网卡之间的直接连接,就可以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络,如图1.4所示。

图1.4 无线网卡连接形成的网络3. 无线AP无线AP也称为无线网桥,如图1.5所示。

无线AP的作用类似于有线以太网中的集线器,与集线器不同的是,无线AP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无线信号方式实现。

图1.5 无线接入设备AP 图1.6 无线AP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实验结果及体会:通过本次试验了解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以及了解了各种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无线网络的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无线宽带路由器配置【实验目的】1、认识路由器,了解其基本功能。

2、学习路由器的安装、接线、工作状态的判断等基本知识。

3、了解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4、了解路由器的参数及基本配置。

【实验设备和环境】1、多台具备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的计算机和局域网网络环境。

2、路由器一台,网线数根。

【实验内容】1、熟悉路由器的接口及接线方法,弄清个指示灯的含义。

2、用超级终端完成路由器的连接,熟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3、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后拟写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按照下图的方式,正确连接好相关设备后,打开网页浏览器,在地址栏中键入“http://192.168.0.1”,并回车。

2、在弹出的以下窗口中,输入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单击确定。

3、进入路由器的欢迎页面,选择“下一步”进入设置向导页面。

4、选择“以太网宽带,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固定IP 地址”,设置完成后点击“下一步”。

5、设置IP地址为172.20.76.2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72.20.76.254,DNS服务器为202.193,160.33,设置完成,点击“下一步”。

6、设置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完成设置。

上”。

8、设置完成,即可以上网。

实验二无线局域网Ad hoc连接和无线局域网infrastructure连接【实验目的】1、认识无线网卡,了解其基本功能。

2、学习无线网卡的安装、工作状态的判断等基本知识。

3、了解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4、了解路由器的参数及基本配置。

【实验设备和环境】1、多台具备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的计算机和局域网网络环境。

2、路由器一台,无线网卡一块,网线数根。

【实验内容】1、熟悉无线网卡。

2、掌握如何通过无线网卡进行移动设备之间的互联。

3、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后拟写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配置无线宽带路由器(参见实验一)。

新硬件并提示安装。

无线网络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

无线网络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

无线网络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无线网络课程设计2014 ~2015 学年第1学期课程无线网络课程设计名称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图书馆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小组成员2015 年1 月图书馆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的环节,以系统集成项目的调研、规划与实施为主线,根据所掌握的无线局域网络知识,完成无线局域网络基础架构、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无线局域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等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综合设计与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计算机无线局域网络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入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术,掌握有线无线一体化局域网络设计与实施的方式方法,了解无线局域网络系统建设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2、课程设计名称及内容名称某省立图书馆无线网络集成项目规划与实施学院背景描述及需求内容图书馆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图书馆提高运营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能更加稳定高效的承载图书馆应用。

很多图书馆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扩展无线网络来进行日常业务的开展,甚至很大一部分图书馆在新建覆盖场所时,考虑建设的成本和传统网络的繁琐,也希望可以通过WIFI 接入技术实现他们的目的。

该省立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5层,要求实现无线网络无缝覆盖,所有上网用户的带宽不得低于8Mbps,图书馆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可以访问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WEB 形式),这些电子资源只能由通过认证的用户访问。

3、实验过程3.1需求分析3.1.1建设背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内所有省立图书馆均实现了有线企业的建设。

但随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便携式计算机终端进入了图书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员工也开始拥有了带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终端。

读者对无线网的依赖性相当之高,“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已成为读者的新需求。

WIFI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WIFI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12—2013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基于WIFI 模块的无线表决器班级: xxxxxxxxx学号: xxxxxx姓名: x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xxxx2013年05月基于WIFI 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进步,很多嵌入式设备使用以太网接口实现数据传输,有线方式需布线、使用点不灵活等问题,采用WIFI模块实现无线通信,方便、灵活成为很多嵌入式设备完成数据传输的首选。

二、设计选题: 无线表决器(决定某件事情是否通过)三、小组成员:四、设计器材:Wifi模块一块、手机(为安卓系统的且带有有人网络助手软件)、单片机一块、液晶显示屏一个。

五、课题简介:做一个无线表决器,判定某件事是否予以通过,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Y”表示赞同,”N”表示反对,”G”表示弃权。

当手机使用有人网络助手软件(此时已经与wifi成功连接)发送Y,N,G三种不同信息时,通过wifi经过串口将信息送至单片机中进行信息处理,最后将投票结果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同时也可以按下独立按键S5(与C51单片机P3^7端口相连),将显示结果发送至手机中显示。

六、设计整体框图:发送投票决定 串口连接接受投票结果1.终端模块:使用安卓系统手机并下载有人网络助手软件,给wifi 模块上电,手机开启WIFI 功能,找到并加入ABCDEFG12345的WIFI 网络,在手机上启动有人网络助手软件,切换到TCP Client 界面,点击增加,创建一个到10.10.100.254的8899 端口(为wifi 的IP 地址与端口)的TCP 连接,创建成功后,会建立和WIFI 模块的TCP 连接。

建立连接成功后,手机发送数据,单片机的串口会收到数据。

终端模块 手机 无线模块 wifi 处理器模块单片机 显示模块 液晶显示屏投票结束时,按下独立按键S5(与C51单片机P3^7端口相连),可以将投票结果送到手机上。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3.了解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问题。

二、实验内容1.确定实验需求,并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2.建立无线局域网并进行配置;3.测试无线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4.分析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需求:考虑到实验环境的特点和预期使用需求,确定实验中需要建立的无线局域网的规模、范围和设备要求。

2.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根据实验需求和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设备,并准备好相应的安装、配置和测试工具。

3.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选定的设备和工具,按照相关操作手册,按图示连接路由器、网卡等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电源接入和网线连接等操作。

4.进行配置: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特点,进行无线局域网的配置,包括设置网络名称、密码、IP地址等参数。

5.测试速度和稳定性:使用专业的无线网络测试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速度和稳定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6.分析安全问题:通过专业的无线网络安全分析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安全问题分析,包括扫描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攻击面等。

7.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设置强密码、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更新设备固件等。

8.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范围为100平方米的无线局域网,使用了一台无线路由器和多台无线网卡。

4.分析安全问题:使用安全分析工具对网络进行分析,发现无线网络存在弱密码漏洞和未关闭的不必要网络服务。

5.提出解决方案:将无线网络密码更改为复杂的组合,并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如远程管理等,定期更新设备固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掌握了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频实验报告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组员:12211008 吕兴孝12211010 牟文婷12211096 郑羲12211004 冯顺任课教师:姚冬萍1实验四扩频实验一、实验目标在本实验中你要基于LabVIEW+USRP平台实现一个扩频通信系统,你需要在对扩频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编写程序,完成所有要求的实验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会让你对扩频技术有更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在LabVIEW+USRP平台上实现通信系统的技巧。

二、实验环境与准备软件环境:LabVIEW 2012(或以上版本);硬件环境:一套USRP和一台计算机;实验基础:了解LabVIEW编程环境和USRP的基本操作;知识基础:了解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介绍1、扩频通信技术简介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抗干扰通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扩频技术在诸多通信领域都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扩频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将信息扩展到非常宽的带宽上——确切地说,是比数据速率大得多的带宽。

在扩频系统中,发端用一种特定的调制方法将原始信号的带宽加以扩展,得到扩频信号;然后在收端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解扩处理,把它恢复为原始的窄带信号。

扩频系统之所有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是因为接收端在接收到扩频信号后,需要通过相关处理对接收信号进行带宽的压缩,将其恢复成窄带信号。

对于干扰信号而言,由于与扩频信号不相关,所以会被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使之进入信号带宽内的干扰功率大幅下降,即增加了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干扰比。

因此扩频系统对大多数人为干扰都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232、发射端程序简介本实验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主程序,其中发射端主程序top_tx 的前面板如图1所示。

图1 发射端程序前面板前面板上部的选项卡控件中可以配置各项参数。

在硬件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USRP 的IP 地址、载波频率等参数;在信号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调制方式、设配采样速率、成型滤波器等参数;在信道模型参数部分中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信道模型并设置噪声功率;在右侧你可以设置扩频码的长度。

在前面板下方为显示界面,包括发送信号的时域/频域波形以及星座图和眼图。

发射端的程序框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主程序框图左侧的transmitter 子程序完成发射信号的生成、扩频、调制等功能,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4图2 transmitter 的程序框图图中source 子程序产生固定长度的随机比特流;条件结构内完成信源的扩频操作;其中的DSSS 子程序用来对信源数据进行扩频;MOD 子函数完成比特流的调制;Add control 子函数的作用是添加训练序列,以便接收端进行同步;Pulse shaping 子函数用来完成脉冲成形;最后TX apply channel 实现发送端的信道自适应。

output complex waveform 即为输出的波形。

发射端主程序框图其余部分的功能是将transmitter 子程序产生的output complex waveform 通过USRP 进行发射。

3、接收端程序简介接收端主程序top_rx 的前面板如图3所示。

图3 接收端程序前面板与发射端程序类似,接收端主程序前面板上部为各项参数的输入,例如硬件参数、扩频参数、同步参数等。

前面板下部显示生成的图形,包括星座图、眼图、信噪比/误码率曲线等。

接收端端的程序框图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主程序框图右侧的receiver.vi 子程序主要完成发射信号的接受、同步、解扩和解调等功能,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receiver.vi 的程序框图其中RX init子程序是接收机的初始化;matched filter子程序完成匹配滤波;synch子程序使同步模块,完成收发同步;channel estimated子程序完成信道估计;equalize子程序的作用是信道均衡;strip control子程序用来删除控制信息,即训练序列;decode子程序实现信号的解调;DE-DSSS子程序用来实现解扩;error detect子程序的作用是计算误码率。

接收端主程序框图的其他部分主要用来完成USRP的配置、计算信噪比/误码率曲线以及生成所需的图形。

四、实验任务1、DS-SS.vi子程序DS-SS子程序的作用是对信源进行直接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其原理是利用10个以上的chips来代表原来的0或1,使得原来较高功率、较窄的频谱变成具有较宽频的低功率频谱,这种特性类似于噪声功率谱,因此接收端只有知道正确的扩频码才能进行正确的接收,进而增加了传输的可靠性。

它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具体说,就是将信源与一定的PN码(伪随机码、chip)进行同或运算。

例如,在发射端用11000100110代替"1",用00110010110代替"0",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扩频。

上述过程如图4所示。

56图4 扩频的实现过程前面板:图6 DS-SS 前面板DS-SS 程序框图:图7 DS-SS 程序框图实验步骤:1、首先产生所需长度的伪随机序列(PN 序列):PN 序列(Pseudo-noise Sequence )即伪噪声序列,这类序列具有类似随机噪声的一些统计特性,但和真正的随机信号不同,它可以重复产生和处理,故称作伪随机噪声序列。

PN 码最见的用途是在扩频系统中用来扩展信号频谱;此外PN码也可以用来作为信源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常利用MT Generate Bits函数来生成PN序列,它位于函数选板的RF Communications>>Modulation>>Digital中。

MT Generate Bits.函数的输入输出如图8所示:图8 MT Generate Bits输入输出其中total bits为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总长度、PN sequence order用来设定PN序列的循环周期(如果PN sequence order设为N,则周期为)、seed in指定PN序列生成器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默认为0xD6BF7DF2);output bit stream 为伪随机序列的输出。

此外MT Generate Bits函数还有User Defined模式,在此模式下函数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的输入序列生成所需长度的循环序列。

其输入输出如图9所示:图9 User Defined模式的输入输出其中user base bit pattern为用户指定的序列,控件会不断循环用户指定的序列直到输出序列的长度达到total bits所设定的值。

output bit stream为生成序列的输出。

本例中用到了三个MT Generate Bits函数,分别用来生成保护序列、同步序列和信息序列。

2、利用产生的序列对信源序列进行扩展:输入信源bit码、PN扩频码、误差;输出扩频码、误差。

72、DE-DSSS.vi子程序DE-DSSS子程序的作用是在接收端实现对信号的解扩。

解扩操作即扩频操作的逆过程。

继续使用上面的例子,当你在发射端用11000100110代替"1",而用00110010110代替"0"后,在接收机处只要把收到的序列是11000100110恢复成"1",而00110010110恢复成"0",这就是解扩。

上述过程如图0所示。

图11 解扩的实现过程前面板:DE-DSSS程序框图:89图13 DE-DSSS 程序框图五、实验步骤:1、产生所需长度的并与发射端相同伪随机序列(PN 序列),同DS-SS ;2、然后利用产生的序列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输入:将信源与PN 序列通过“数组大小”模块返回其长度,相除得到的商作为搜索深度;输入经信道传输后的扩频码、与发送端同步的扩频序列以及误差。

输出得解扩后码序列以及误差。

3、实验验证在DS-SS 子程序中,你可以手动输入一串0/1作为信源序列,并设置好PN 序列的长度(设为N )。

单独运行DS-SS 子程序,观察输出的序列长度是否扩展了N 倍,并注意输出序列中PN 码是否与相应的0或者1对应。

验证成功的话便表明你的DS-SS 子程序编写正确。

并利用类似的方法验证DE-DSSS 子程序的正确性。

然后验证发射端主程序是否能正确的发射我们想要的扩频信号。

首先正确的连接USRP 并合理的配置发射端的各项参数,运行程序。

然后你可能会看到如图至图所示的发射信号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

图14不扩频的时域信号图15不扩频的频域信号图16扩频后的时域信号图17扩频后的频域信号10可以看出经过扩频的发射信号与不经过扩频的发射信号相比,在频域上进行了展宽,在时域上变得更加密集。

这与扩频的基本原理相符,说明发射端的设计基本正确。

在接收端,我们需要使得参数能够与发射端匹配,这样才能正常的接收。

特别需要注意Capture Time、packet length和RX Sample Rate这几个参数,你首先需要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配置它们。

如果你在发射端没有修改默认参数的话,接收端的默认参数恰好能够与发射端匹配。

你需要同时运行发射端和接收端程序,在发射端正确运行时观察接收端能否正确接收。

程序会计算当前信噪比下的误码率,并逐渐增大信噪比、最终得出一条信噪比/误码率曲线,如图3-4- 11所示。

你可能需要稍等一段时间才能够看到程序运行完成的结果。

在接收端程序运行的同时,你可以进入receiver子程序中的Ber detected子程序,在里面观察当前信噪比接收到的数据数和误码数,如图3-4- 12所示。

图18误码率曲线图19运行时的数据显示然后你可以尝试改变收发端的各项参数,观察不同参数对运行结果的影响。

最后你需要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QPSK:将USRP连接电脑,更改IP地址等参数。

频率使用915MHz避免干扰。

如下图20:1112发送端前面板调制参数以及发送星座图发送时域波形如下图21:发送端眼图和发送端频域波形如下,眼图的尖锐程度和发送频率有关,如图22:接收端的硬件参数和误码率如下图,如图23:13接收端眼图如图24所示:BPSK:调制参数如下:14BPSK:发送端硬件参数发送端星座图:15接收端眼图:接收端星座图及误码率曲线(信噪比较低):16五、实验扩展1、解释接收端同步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及其利用的基本原理。

(1)初始同步,或称粗同步、捕获。

它主要解决载波频率和码相位的不确定性,保证解扩后的信号能通过相关器后面的中频滤波器,这是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2)跟踪,或称精同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