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单元8 建筑外部装饰设计(第2部分)

单 元 8 建 筑 外 部 装 饰 设 计
上篇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
商店室外照明方式可以归纳为: ① 整体泛光照明 主要是为了显示商店建筑整体的体型和造型特点,常于 建筑周围地面或隐藏于建筑物阳台、外廊等部位,以投光 灯作泛光照明。也可以自相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对商店 建筑进行整体照明,但需注意尽可能不使人们直接见到光 源。 ② 轮廓照明 以带灯或霓虹灯沿建筑轮廓或对具有造型特征的立面花 饰等轮廓作带状轮廓照明。 ③ 橱窗、入口重点照明 一般以射灯、投光灯等对橱窗照明。以投射,或以歇顶
单 元 8 建 筑 外 部 装 饰 设 计
上篇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
单 元 8 建 筑 外 部 装 饰 设 计
图8-27 雨篷
上篇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
单 元 8 建 筑 外 部 装 饰 设 计
图8-28 门廊
上篇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
,可以设计多种造型,通常被处理成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符号 的造型元素。 ④ 台阶、坡道及周边铺地 台阶和坡道都是为了解决室内外高差而设置的,坡道更 有利于安全和快速疏散,并可满足车辆的通行。图8.29所 示的维尔·阿雷兹设计的克伊克警察局,建筑外表面采用 半透明玻璃嵌板,入口处为镀锌方洞,一端伸进建筑物内 ,另一端向外突出。入口处通过平台分别连接北侧的台阶 和南侧的坡道。 入口处的铺地一般采用硬质铺装,铺地的色彩与图案要 考虑入口的整体风格,并具有一定的空间领域感。例如图 8.30所示的kazuyoKodo博物馆入口,钢质的门廊与其地
单 元 8 建 筑 外 部 装 饰 设 计
上篇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
面,对诱发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起着很大的作用,也为 美化城市环境带来新的元素。 (1)店面设计的原则 现代店面设计包括商业建筑整体形象、主入口立面、招 牌、橱窗以及店外空间与景观设施等。如何追求店面的开敞 与通透,通过格调鲜明的店面与外部环境设计,准确表达商 店的经营理念与特色,是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店面设计一 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 彰显个性。店面装饰设计在与周围建筑的风格相统一 协调的前提下,追求个性化的设计。针对不同的商业空间 环境,巧妙地运用设计手法,创造丰富多彩、新颖独特的 外观形象。
建筑环境学02第2章外环境-2006

长波
被CO2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所吸收
剩下的
可见光+近红外线 可见光+
11
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由三部分组成
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直射辐射: 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 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 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水蒸汽和CO2)吸收后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水蒸汽和CO 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 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 可以忽略。 可以忽略。
β=30°
地球表面处法向太阳 直射辐射照度: 直射辐射照度:
IN = I0 P m m = L’/L = 1/sinβ
16
太阳日总辐射照度与朝向
地点:北纬40° 地点:北纬40 40°
17
关于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通过的路径长度密切相 从而影响日射强度。 关,从而影响日射强度。太阳高度角低则日 射强度小 冬季太阳高度角低,夏季太阳高度角高 冬季太阳高度角低, 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低, 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低,中午太阳高度 角高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低纬度地区太 阳高度角高
赤纬d 赤纬d
南回归线
0° °
+23°27′ ° ′ -23°27′ ° ′
0° °
6
南北回归线
北极圈 66°33′ ° ′
北回归线 23°27′ ° ′
7
赤纬和太阳高度角有什么区别? 赤纬和太阳高度角有什么区别? 时角和太阳方位角有什么区别? 时角和太阳方位角有什么区别?
sinβ = cosϕ cos h cosδ + sinϕ sinδ sin A = cosδ sin h /cos β /cos
建筑技术概论-建筑外环境设计

1.3、空间与环境
气泡: 1.3.1 、气泡:人体上下肢运动所形成的弧线பைடு நூலகம் 定了一个球形空间,这就是个人空间尺度——气泡。 气泡。 定了一个球形空间,这就是个人空间尺度 气泡 领域: 1.3.2 、领域:指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 空间位置。 空间位置。 1.3.2.1 、人类的领域行为的作用 1).安全 2).相互刺激 3).自我认同 4).管辖范围
1.1.3 、特征 1)形成特征:受自然、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和制约。 )形成特征:受自然、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和制约。 2)功能特征:完善建筑功能,获取视觉景观之美。 )功能特征:完善建筑功能,获取视觉景观之美。 3)性格特征:营造建筑氛围。 )性格特征:营造建筑氛围。 4)文化特征:反映文化特质。 )文化特征:反映文化特质。 1.2 、 建筑外部环境的构成要素 构成建筑外部环境的要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基本由三类: 构成建筑外部环境的要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基本由三类: 参与构成环境底界面的要素成为基面要素,诸如广场、铺地、 参与构成环境底界面的要素成为基面要素,诸如广场、铺地、 基面要素 道路、植被绿化、水体等;参与构成围护面的要素成为围护面 道路、植被绿化、水体等;参与构成围护面的要素成为围护面 要素,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围墙、绿篱等竖向设施、构件等; 要素,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围墙、绿篱等竖向设施、构件等; 另有一些室外设施、公共艺术小品等设施小品要素。 另有一些室外设施、公共艺术小品等设施小品要素。为了便于 室外设施 设施小品要素 理解,我们对外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作简要介绍。 理解,我们对外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作简要介绍。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本讲内容:建筑外部环境概述; 本讲内容:建筑外部环境概述;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PPT课件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规划设计
.
1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一、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
空间:外部空间环境指的是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 的一切活动领域。
地 ㈥社会环境 ㈦心理环境等。
.
4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二、住宅外部交通系统的组织 三、住宅外部绿化环境的配置 四、住宅外部活动场地的规划 五、住宅外部环境设施设计 六、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
.
5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的基本要求 1.功能要求:通风、日照、安静、便捷、安全、舒适、交往。 2.经济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
.
2
二、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 (一)构成要素的复杂性 (二)使用需求的综合性 (三)环境艺术的多重性 (四)整体发展的持续性
.
3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按基本属性划分:物质环境因素和非物质环境因素 按功能特征划分: ㈠生理环境:阳光、通风、防噪等。 ㈡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 ㈢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游憩场所。 ㈣交通环境 ㈤空间环境:居住区用地:居住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
.
19
(二)道路类型、等级及停车场地设施 1.道路类型:车行道和步行道 2.道路分级:
a.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20--30m,山地城市不小于15m,车 行道9—14m,一块板、三块板。人行道2.5—5m.
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

建筑外环境指的是建筑周围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建筑室内环境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的环境。
图书馆建筑的外部环境是指图书馆通常会在建筑周边留出的庭院。
一方面美化建筑景观,另一方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1 图书馆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特征1.1 功能特征图书馆建筑外环境作为图书馆使用者的一个必经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首先,它是一个过渡空间,联系着图书馆建筑与其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联系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其次,它还为读者、馆员的各种室外活动提供了场所和服务,如散步、静坐、眺望、交谈等都可在广场、绿地、庭院等室外环境中找到适宜的空间。
同时它还是人们呼吸空气与自然交流的场所。
此外,图书馆室外环境还具有重要的景观特征,无论在室内环境里向外看,还是在室外向四周眺望,良好的室外环境都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图书馆外环境为从近处感受建筑的形态提供了最佳的观赏点,同时环境中的绿化、铺地、雕塑构成了画面的景观,具有丰富、柔化建筑形态的作用。
对于建筑近前的人来说,良好的外环境设计又能消除一些高层图书馆大楼的巨大体量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使环境更显亲切(图1)。
1.2 性格特征建筑外环境的性格指的是通过对不同环境要素的布局与安排,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从而加深对环境的理解,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
不同的环境需要具备不同的性格,而具备恰当性格的建筑外环境才能使环境的功能性得以很好地实现。
所以环境的性格应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环境设计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重要保障。
作为图书馆建筑,必须着眼于创造一种既安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使读者可以倾心投入到自然和谐、宽松舒心的环境。
图书馆建筑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室内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宜创造一个温馨的场所,使读者在游览图书馆的过程中,融入园林美景之中,身心得以调节,精神得以陶冶。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优点:南北通透或东西通透,通风好,室内空气的流通性强。
缺点:①板楼体形一般比较庞大,立面比较呆板,感染力不强
②对于纯板楼小区来说,小区的视线,通风效果较差。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19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塔式住宅,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①创造社交环境,注重交往空间的设计
②实施功能综合,提高校园生活品质
③适应市场需求,开拓公寓类型的创新
公寓——指的是一间或一系列具有家用设施的房间,通常是租赁的住所
公寓建筑类型:
按入住对象分类:老年公寓学生公寓员工公寓商务公寓
按管理模式分类:自助管理委托管理旅馆式管理
按楼栋建筑空间形态分类:低层多层中层中高层高层公寓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①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②共享性与领域性相兼容的原则;
③非均质性与公平性相兼顾的原则;
④休闲性与生态性的原则;
⑤功能性与经济性想统一的原则。
物质空间环境(硬环境)的作用:
①造景
②组织空间
③围合空间
④遮阳降温
⑤防风防沙
⑥隔音降噪
水体——居住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自然要素,也是生态系统多样平衡的必要条件。
处理建筑内部空间到达美学效果的手法:
⑴水平构图——给人以舒展、宁静、安定的感觉;
⑵垂直构图——给人以挺拔活泼的感觉;
⑶成组构图——富有装饰性,有助于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2. 附近有较低温的海风 吹来
1. 工业城市的人为散热会加 剧
室外气候
湿度
• 来源
– 水体蒸发
– 植物蒸发
• 特点
– 绝对湿度一日中 相对稳定 – 相对湿度与气温 变化反相
室外气候
湿度
• 年变化 – 内陆和沿海地区差别较大
室外气候
降水
• 大地蒸发的水分进入大气层,凝结后又回 到地面,包括雨、雪、冰雹等 • 降水强度:24小时的降水总量,单位 mm (或cm) • 影响因素
• 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地面覆 盖等地方性条件所引起的
– 海陆风 – 山谷风 – 季风
室外气候
梯度风
• 下垫面对气流的摩擦作用,风速沿垂直方向存在 梯度,地面为 0 m/s,可认为按幂函数规律分布 • 边界层厚度取决于地表粗糙度
Vh = Vmet (
δ met
hmet
)
a met
( )a
太阳辐射
问题
太阳投射给地球表面能量的大小?
太阳辐射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
地球直径1.27万千米,太阳直径是地球110倍 太阳离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线是平行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入射到地平面的入射角变化
空间
时间
太阳辐射
影响因素
决定地球上被照面太阳辐射大小的因素
垂直面的太阳辐射照度 太阳光线与被照面的入射角 大气的吸收与反射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 地 区
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 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 地 区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 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 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03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素
地面设计
01
02
03
地面铺装
选择合适的地面铺装材料, 如石材、砖、混凝土等, 以增加空间的美观度和实 用性。
地面标高
通过调整地面的标高,创 造出层次感和立体感,同 时满足排水需求。
地面纹理
利用不同的纹理效果,增 强空间的视觉效果和触感 体验。
植物配置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 件和景观需求,选择适宜 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 灌木、花卉等。
人文性原则
总结词
人文性原则强调关注人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和心理感受,使空间环境更具人文关怀。
详细描述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感受的空间。 同时,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文化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中,提升空间的文化内
涵。
生态性原则
总结词
生态性原则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使空间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注重人性和生态,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外 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保护。
02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
总结词
功能性原则是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核心,强调空间的使用价值和功能需求。
详细描述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空间的使用目的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满足人们的 日常活动需求。同时,要注重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理。
人文关怀的加强
人文关怀的加强
未来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 怀,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设计将更加关 注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通 过人性化的设计,营造出舒适、安全、温馨 的空间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部空间的要素
• 1. 尺度 q (3)“十分之一理论” •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 • 这个十分之一理论,实际上也不是完全适用,只要把内 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这样一个关系放在心上,作为外 部空间设计的参考。 q (4)“外部模数理论” • 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m的模数 • 每20~25m,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 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要素
• 2. 质感 q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距离与质感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重点, 预先了解从什么距离如何可以看清材料,才能选择视域各 个不同距离的材质 q 联合国大厦的山墙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二、外部空间的要素
• 2. 质感 q 混凝土模板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二、外部空间的要素
• 2. 质感 q 连续质感 •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距离观看,产生的质感会发生变化 ,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第一次质感与第二次质感不 连续,如布置水面、灌木丛等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q 平面布局就是对空间所要求的用途进行分析,并确定相应 的领域,包括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 面的高差等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四、空间秩序的建立
• 1. 加法创造的空间与减法创造的空间 q 加法创造的空间是把重点放在从内部建立秩序离心式地修 建建筑上 q 减法创造的空间是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地修 建建筑上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 2. 空间的封闭 q 空间的封闭性与墙体之间的距离有关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 3. 外部空间的层次 q 在外部空间构成当中,空间都有一定的顺序,可以根据用 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的领域,如: • 外部的—半外部的—内部的 • 公共的—半公共的—私用的 • 多数集合的—中数集合的—少数集合的 • 噪杂的、娱乐的—中间性的—宁静的、艺术的 • 动的、体育性的—中间性的—静的、文化的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 境设计
2020/12/10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主要内容
•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 二、外部空间的要素 •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 四、空间秩序的建立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 1. 空间 q 空间本质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 系所形成的。
二、外部空间的要素
• 1. 尺度 q (1)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 范围,熟视时成为1 °的圆锥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二、外部空间的要素
• 1. 尺度 q (2)人的视点与建筑、建筑与建筑、人与人之间距离与 高度的比值D/H: • D/H=1,成45°仰角 ,观赏任何建筑细部的最佳形象 位置 • D/H=2,成27°仰角,既能观察对象的优视整体,又能 感觉到它的细部效果 ,具有反应良好的竖向空间关系 观测区,因此27°作为最佳垂直视角 • D/H=3,成18°仰角,能够看清建筑全貌的基本垂直视 角 • 界于18°到45°之间是理想的观感区域 • D/H>4失去相互间的影响力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 2. 外部空间 q 把整个用地看做一栋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 屋顶部分作为外部空间。 q 建筑空间根据常识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三要素组成 q 外部空间就是由人创造的有一定功能的外部环境,是没有 “天花板”的空间。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0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q 外部空间或者说外部秩序有意识地渗透到建筑内部的设计 方法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 2. 空间的封闭
第二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 2. 空间的封闭 q 空间的封闭性与墙的高度有密切关系。 • 30cm 、60cm、 90cm高:几乎没有封闭性,视觉上连 续 • 120cm高:身体大部分逐渐看不到,产生出一种安心感 ,但是,视觉上仍有充分的连续性 • 150cm高:产生了相当的封闭性 • 180cm高:人完全看不到了,产生封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