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1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

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

谁能告诉我?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2、相媚图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多篇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多篇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多篇《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吴音、相媚好、翁媪、无赖”等词。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了解词人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诗词比较了解词1师生对诗: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对诗游戏。

2我们刚才对的诗,你有什么发现?点击:乡村生活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

(板书课题:清平乐yuè 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板书:词牌名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汇报收集到的词牌名。

“村居”是题目,书写时中间空格,读时也要停顿,教师示范,学生读。

3出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词和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1)词牌名(2)长短句(板书)(3)上阙和下阙。

(板书)二、了解词人1这是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板书:辛弃疾)你了解他吗?2请看:介绍词人。

3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呢?三、自读课文读准音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争取把每个字读正确!2你会读了吗?出示,指名读。

相机正音:翁媪(看图,知道什么意思吗?) 剥(bao)莲蓬:指去掉外面的皮、壳,还可以剥——3教师范读,体会押韵。

指导读出韵味、节奏4指名读5齐读四、了解大意1现在请同学们边看课文插图边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句子你能自己读懂?2有读懂的地方吗?好!同桌先交流交流!五、品词析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集体的智慧,你读懂了哪个句子呢?A 茅檐图1指名汇报,说说你的理解,请你读。

试着把“低小”和“青青草”读慢点!2你听到什么?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都听到!3用力吸气!你仿佛闻到了什么?4这是乡村生活的朴素恬静之美!(板书:朴素恬静)一起读!B翁媪图1指名汇报读,谈理解。

2这对老夫妻在干什么?(喝酒聊天),从哪个字看出来?(醉) 3他们是用普通话在交谈吗?从哪里看出来?(吴音)资料4让我们猜一猜老两口在聊什么呢?5就这样,他们越聊越开心,越聊越亲密,用文中的一句话说就叫( ),用文中的一个词说就叫( ),“相媚好”换个成语说?(相亲相爱,亲密无间)5指名读6他们住的是( )喝的是( ),老两口却醉了,仅仅是酒醉吗?那还有什么?(陶醉沉醉)(板书:醉)C小儿(出示剥莲图句子)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1看他的姿势怎么剥的?(a“卧”是什么意思?b你认为小儿是怎么卧的?可能一会儿——一会儿又——­­­ 一会儿又——2看他的小脚丫,他还在——说不定嘴里——!3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小儿?(调皮—读自由自在—读无忧无虑的—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写“醉”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并会背诵。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情景等方法,领悟词的大意。

4.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情景等方法,了解词的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人教网的图片资源和文本资源【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而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板书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2.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学。

3.检查古诗朗读,正音。

4.自学提示:再读词,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5.练读后,抽生读,评价——齐读。

三、领悟词意(一)分类找词抓重点1.自学指导:默读古诗,用横线划出描写景物的词语;圈出人物;用波浪线画出人物活动的词。

2.读,划。

3.交流,板书。

(二)扩词想象悟意境,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自学指导:选择一组,或是几组词语,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

一会儿,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讲给我们听,要做到通顺连贯,能语言优美那就更好了。

2.自学。

3.交流。

四、诵读悟情1.师: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说说理由2:醉这个醉字,非常有意思,古代金文是这样的,出示:讲解字理。

指导书写。

古人是因为喝醉酒而醉了,词中又是谁醉了,为什么而醉?2.背诵。

五、积累拓展1.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表现童心童趣的诗词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一首?学生说说,能够说说景,人,活动。

2.布置作业:(二选一)(1)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写一篇小短文。

(2)积累描写田园风光或童心童趣的古诗词。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 有感情读词并背诵下来。

2..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

3. 初步了解辛弃疾,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阅读他其它词作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诗歌,但由于诗歌年代距今较为久远,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重点难点:1.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

2.初步了解辛弃疾,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共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背一两句你最喜欢或最熟悉的诗句。

2. 揭示课题。

在诗歌里有一种诗体是配乐而唱的,句子随歌调有长有短,也因此得名长短句,又叫做“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3. 解题。

你发现这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吗?小结:一般来说,词的题目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中间用间隔号分开,词牌名和词的配乐有关,而题目和词的内容有关。

请你结合题目来猜猜这首词大约讲了什么内容?活动2【活动】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读读这首词,看看刚才你们猜得对不对。

2. 师范读:把刚才你自己读时拿不准的读音标下来。

3. 出示生词卡,指导字词读音。

3. 生练习读:要求: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 指名读。

5. 齐读:边读边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活动3【讲授】三、理解词意,感受和谐安宁的村居生活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小结:这些画面景中有人,人中有情,我们就一起欣赏欣赏吧。

(一)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 读读这句词,你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2. 这村居环境怎么样?相机指导:青青草:(1)读读这“青青草”,这是怎样的草?(2)指导朗读:绿:“青青”要重读。

嫩:“青青”要慢读。

小结:不同的理解读出不同的味道。

3. 这样的美景你能联想起哪些诗句?引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

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

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设计理念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一)、了解词人板书:辛弃疾。

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

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

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1.通过回忆清代诗人高鼎所写的《村居》,引出新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分清词牌名和题目。

2. 出示古诗《村居》及宋词《清平乐村居》,比较古诗与词在形式上的不同,进而了解词的特点。

二、初读宋词,感知词韵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出词韵。

2.指名读词,读准“檐、媚、媪、翁、亡赖、剥、蓬”的读音,记住生字的字形,了解生字的意思,把生字放入句子中读好。

3.全班齐读(配乐)。

4.划分节奏后再读,读出韵律感。

5.男同学读词,女同学重复每行最后一个字,了解词的押韵。

6.每行两拍,边拍节奏边读词。

7.每行两拍,同桌互助,边拍手边读词。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

1.根据字义,理解词意。

2.结合插图,想想画面3.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再读宋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赏析村居的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低小的茅屋,清澈的溪水,青青的小草,接天的莲叶,红艳的荷花,饱满的莲蓬。

)这就是词人眼中优美的田园风光,让我们一起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吧!2.分析词中的人——这五口之家,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抓住“卧剥”一词体会小儿的活泼、可爱、顽皮,抓住“最喜”一词,体会词人、家人对小儿的喜爱;感悟大儿的勤劳、二儿子的懂事、心灵手巧;体会白发夫妻的幸福生活,想象他们的对话内容。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的农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教学这首词时,我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诗词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提升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感受词中的意境。在课堂的最后,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并正确书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全文,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感受田园风光,体味作者情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让学生想象出一幅宁静美丽的农村画面。接着,我让学生关注词中的情感词汇,如“喜欢”、“悠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疑问,如“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你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体验?”,让学生主动思考,分享自己的感悟。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感受词中的意境。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农村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理解并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词人辛弃疾,以他的视角来描述农村景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2022-12-15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

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通过回忆清代诗人高鼎所写的《村居》,引出新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分清词牌名和题目。

2. 出示古诗《村居》及宋词《清平乐村居》,比较古诗与词在
形式上的不同,进而了解词的特点。

二、初读宋词,感知词韵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出词韵。

2.指名读词,读准“檐、媚、媪、翁、亡赖、剥、蓬”的读音,记住生字的字形,了解生字的意思,把生字放入句子中读好。

3.全班齐读(配乐)。

4.划分节奏后再读,读出韵律感。

5.男同学读词,女同学重复每行最后一个字,了解词的押韵。

6.每行两拍,边拍节奏边读词。

7.每行两拍,同桌互助,边拍手边读词。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

1.根据字义,理解词意。

2.结合插图,想想画面
3.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再读宋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赏析村居的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低小的茅屋,清澈的溪水,青青的小草,接天的莲叶,红艳的荷花,饱满的莲蓬。

)这就是词人眼中优美的田园风光,让我们一起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吧!
2.分析词中的人——这五口之家,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抓住“卧剥”一词体会小儿的活泼、可爱、顽皮,抓住“最喜”
一词,体会词人、家人对小儿的喜爱;感悟大儿的勤劳、二儿子的懂事、心灵手巧;体会白发夫妻的幸福生活,想象他们的对话内容。

在感悟人物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词句。

(三)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面对这一家五口的幸福生活,我觉得词中有一个字最能表达他们的情感,你们觉得是哪个字?(找到“醉”字)
2.陶醉其中的仅仅是这一家人么?还有谁陶醉了?(引出辛弃疾)面对这优美的田园风光,这幸福的一家五口,想起处于战火纷飞中的家乡亲人,作者会有怎样的期望?
3.我想,此时此刻,不但作者醉了,我们一定也醉了,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文,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乐朗读整首词。

四、总结全词,布置作业。

1.总结全词
2.布置作业: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