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17.跳水 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七单元《跳水》一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跳水运动员训练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跳水运动,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跳水运动的基本知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从故事中感受到运动员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跳水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员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跳水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跳水运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了解跳水运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互相学习。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跳水》2. 主要内容:生字词跳水运动基本知识运动员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跳水运动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运动员勇敢、自信、坚持品质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

(2)跳水运动具有高难度、高风险、高观赏性。

(3)见学生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跳水运动的理解仍有困难,今后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体育运动,了解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培养他们热爱体育、勇于挑战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把握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与答案一、教学内容的把握与组织1. 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结合。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跳水》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在海上遇到一只凶猛的猴子,为了逃生,他勇敢地跳入大海,最后被船长救起来的故事。

课文情节紧张,悬念迭起,充满了戏剧性。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学会勇敢面对困难,以及懂得珍惜生命。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适合学生进行语言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可以进行课堂讨论。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汇和句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动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保护动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学会勇敢面对困难,懂得珍惜生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汇和句子,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相关词汇和句子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和游戏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跳水》。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跳水吗?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在海上遇到一只凶猛的猴子,为了逃生,他勇敢地跳入大海,最后被船长救起来的故事。

《跳水》教案(优秀5篇)

《跳水》教案(优秀5篇)

《跳水》教案(优秀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5篇《跳水》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跳水》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

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3、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重难点分析: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办法?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其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跳水,让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展示2、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展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谈初读课文的印象。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

课件展示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交流初读印象。

(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的横木遇到了危险。

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2)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

三、质疑问难,师生交流。

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课件展示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课件展示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课件展示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17《跳水》(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跳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认“届、橡、枪”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的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孩子聪明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孩子对爸爸的关心和爱护。

二、教学内容本文记叙了“我”看到一件事: sailor叔叔劝孩子跳水,孩子不跳,后来 sailor叔叔逼着孩子跳水,“我”急得要哭;孩子却从船边勇敢地跳进了海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孩子勇敢的品质。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详略安排的好处,体会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勇敢吗?你身边有勇敢的人吗?b.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勇敢的课文。

(板书课题:跳水)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 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b. 出示生字,让学生齐读,并组词。

c.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 精讲细读,体会感情a. 让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孩子为什么不敢跳水?b.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c. 出示:“孩子站起身,神气活现地朝跳水的地方走去。

他四周看了一下,借助的帮助,他轻轻地抓住绳子,脚跟在船边上探了探,一松手又退了回来。

”(1)读句子,体会孩子紧张的心理。

(2)联系生活实际,你紧张时是什么样子的?(心慌意乱、脸红、手出汗)(3)指导朗读。

d. 出示:“那孩子发出一声尖叫,扑通一声跳进了海里。

”(1)引导学生理解“尖叫”一词。

(2)讨论:孩子为什么尖叫?他内心很恐惧,可为什么还要跳?(3)指导朗读。

4. 学习47自然段a. 让学生默读47自然段,思考:孩子为什么这么勇敢?b.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c. 出示:“‘我’对爸爸的关心和爸爸对‘我’的关心。

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优质教案精选

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优质教案精选

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跳水》一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跳水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跳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艰辛与拼搏。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跳水运动的历史、跳水动作的技巧、跳水运动员的训练生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跳水运动的发展历程,掌握跳水动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跳水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跳水动作的技巧及其在比赛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了解跳水运动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跳水运动员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跳水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跳水运动的发展历程、跳水动作的技巧等。

3. 讲解: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跳水运动的认识和感受。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跳水动作模仿,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跳水运动的魅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跳水》2. 主要内容:(1)跳水运动的发展历程(2)跳水动作的技巧(3)跳水运动员的训练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心中的跳水运动员”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跳水运动员在跳水运动中,我最为敬佩的是那些勇敢拼搏、不断追求卓越的运动员们。

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为我国跳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跳水运动的发展历程和跳水动作的技巧。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跳水》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运动员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力量。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解释跳水运动的过程和技术要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跳水运动的过程和技术要领。

2.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与运动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技术要领。

2.分析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跳水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对跳水运动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跳水》,并在阅读中标记不懂的地方,难点可以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

3.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体验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情感认知能力。

4.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跳水运动的过程和技术要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总结提升通过小组交流,学生总结课文的重点内容,共同探讨课文中的细节和主题。

五、教学手段1.视频播放2.课文阅读3.角色扮演4.小组讨论5.板书记录六、课堂评估1.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运用能力。

七、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写一篇感想文章,表达学生对跳水运动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跳水》这篇课文的内容,深入体验主要人物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运动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质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质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跳水》一课。

文章讲述了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比赛中,凭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卓越的跳水技巧,最终获得冠军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文章结构,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跳水运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跳水运动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跳水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自信、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体会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跳水比赛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跳水运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跳水》2. 内容:(1)生字词(2)课文结构(3)作者情感(4)跳水运动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谈谈你对跳水运动精神的体会。

2. 答案:(1)略。

(2)课文主要讲述了全红婵在跳水比赛中的表现和她的跳水运动精神。

(3)跳水运动精神包括勇敢、自信、拼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他们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跳水比赛,了解跳水运动的发展历程,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优质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优质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跳水魅力。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精神。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寓意,学会运用语言描绘人物形象。

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文章中优美词语和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抄写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跳水比赛图片,引发学生对跳水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解主人公经历。

3. 精讲:对文章优美词语、句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

a. 讲解词语:如“风驰电掣”、“惊心动魄”等,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b. 分析句子:如“他站在跳板上,仿佛一只展翅欲飞雄鹰”,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人物形象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绘一个场景或人物,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跳水》2. 主要内容:主人公跳水比赛经历、勇敢面对困难精神3. 优美词语:风驰电掣、惊心动魄等4. 重点句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学会跳水”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但部分学生在描绘人物形象时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解其他体育项目知识,提高他们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精讲环节中对词语和句式讲解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内容与形式4.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实践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实际应用一、精讲环节中对词语和句式讲解在精讲环节中,我特别重视对文章中优美词语和句式讲解。

例如,文章中“风驰电掣”和“惊心动魄”等词语,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其字面意思,还要让他们体会到这些词语在文中所起到描绘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跳水教学设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

“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

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

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

“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

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

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

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

于是果断地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

“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

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

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作者介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列宁对他的评价是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高尔基对他的评价是“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1.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列夫·托尔斯泰2.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列夫·托尔斯泰3.不应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列夫·托尔斯泰4.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

——列夫·托尔斯泰5.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列夫·托尔斯泰6.应当首先竭力阅读和了解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最优秀作家的书。

——列夫·托尔斯泰7.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列夫·托尔斯泰8.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列夫·托尔斯泰9.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列夫·托尔斯泰10.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11.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

——列夫·托尔斯泰12.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列夫·托尔斯泰13.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列夫·托尔斯泰14.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

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

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

——列夫·托尔斯泰15.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16.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列夫·托尔斯泰17.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18.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列夫·托尔斯泰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选择正确的字画上横线。

炮(蝉弹)船(枪舱)龇牙(咧裂)嘴吓(虎唬)胳(膊博)(桅危)杆二、缩写句子。

1.调皮的小猴子一口气爬上了高高的桅杆。

2.弟弟在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彩色的连环画。

3.大理石的地面平整光洁,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三、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的意思,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回来。

2.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阅读能力大提升四、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一样了海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哭笑不得”的意思是。

孩子哭笑不得的原因是。

2.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上是为了。

3.从文中画“”的句子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

4.用“”画出两处猴子十分放肆的句子。

用“”画出两处孩子感情变化的句子。

5.回答问题: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思维创新大拓展五、假如当时你就在那艘船上,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自由发挥)参考答案:一、炮(蝉弹)船(枪舱)龇牙(咧裂)嘴吓(虎唬)胳(膊博)(桅危)杆二、1.小猴子爬上了桅杆。

2.弟弟买了两本连环画。

3.地面能映出倒影来。

三、1.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2.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1.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猴子摘了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水手们又大笑。

2.取回帽子。

3.孩子的处景十分危险。

4.猴子放肆:“孩子吓唬它……还撕得更凶了。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做着怪样。

”,孩子感情变化:“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孩子气极了……吓呆了。

”5.船长命令孩子立刻跳水。

船长是个机智、沉着、果断、勇敢的人6.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五、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