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

第二课时 北方与南方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界线和范围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探究一:小组探究合作完成教材表格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 地形
然 气候
条 件
植被
土壤
社 农业生产
会 工业生产
经 济
产业结构
条 交通运输
件 对外开放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中国南方与北方粮食作物分布图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南方和北方矿产资源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 高原
东南丘陵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地形差异
北方以高原、平原为 主,
南方山地、丘陵、平 原、盆地、高原均有 分布,
3.西部大开发目的
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经济发展
区域发展差异 ——西部大开发
4.西部地区的优势
资源方面: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 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世界前茅;能源 油气 资 源优势明显,尤其是西部地区蕴藏有22.4万亿m³的天然气资 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9%;可开发水能资源 占全国的72.3%,面积约685万km²,占全国总面积的71.4%,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但由于资金缺少和 重视不够,开发利用率低,西部地区丰富的草原和高山草场、 能源、矿产、土地、旅游等资源是未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 础,
会 经
工业生产
济 产业结构
1.3 区域的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学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部的差异;通过阅读图1-12记住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分别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2.明确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产业结构差异、工业化差异、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3.记住:我国东、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重点】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尤其是产业结构差异。
【学习内容】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A级)2.通过阅读图1-12完成下面练习。
(1)请在左图上标出三大经济地带的分界线。
(A级)(2)请同学们在图上填写三大经济地带范围内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A级)(3)数一数:东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中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
(A级)(4)你的家乡位于__________经济地带,它在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为了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D级)判断正误:1.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2.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单项选择: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突出(如图1-13),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的发展机遇各不相同。
有何不同?请同学们依据此图从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比较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A级)2.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级)请同学们通过填下表比较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3.读图1-14回答下列问题。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经济、南北方、西部)

返回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P19活动:读下图,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
(4)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部沿海开放早,中西部开放晚 东部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开放程度低
思考:对外开放的差异,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东>东北>中>西
(2)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优,东北较优,中西部不够合理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扬长:重工业地区 和能源基地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水力资源丰富
扬长:有色冶金工业基地 避短:轻工业发达
三.西部大开发 (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开发。
2.范围: 12+3
3.西部的优势:
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优势突出 4.西部的劣势:
联系密切
原因
返回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先决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 工业化与城市化, 交通与市 场、劳动力与科技教育、 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国家 政策等)
二.南方与北方
1.范围、界线: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为界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1)自然条件的差异: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工农业、交通、人口与城市、对外开放等
气候: 气温:冬季0℃等温线—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干湿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河流: 冬季是否会结冰的界线 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土壤: 红壤与棕壤、黄棕壤的分界线
四大地区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学习目标】1.了解四大地区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四大地区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四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4.理解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重点难点】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和工业化城市化差异【学法指导】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讨论、教师点评 【自主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本P13第一段,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及分布。
1.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读P13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完成下表。
并设计图例在中国政区图上填注四大经济地带。
3.我们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 活动二:1.阅读课本P14第一段和图1-13,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完成下表。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2.阅读课本P14“产业结构差异”和图1-14,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产业结构差异。
(1)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共同点? (2)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不同点?(3)由上述(1)、(2)两问,分析导致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完成下表。
34.阅读课本P18-19填写下表。
活动三: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完成课文P20比较表。
【课堂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2.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D.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3.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B.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C.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D.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4.关于中部经济地带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铝土、铜等资源储量均占全国第一位B.交通便利,连贯东西,集中了全国目前大多数的高速公路C.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和广阔的牧场,大部分省份的农业比较发达D.与俄罗斯和蒙古贸易具有明显的优势5.下列城市,既是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又处在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兰州、乌鲁木齐B.西安、太原C.成都、南宁D.西宁、拉萨6.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的产业是 ( )①资金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技术密集型④劳动密集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巩固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我国东部地区建设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B.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C.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D.商品粮及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基地2.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 (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B.大力发展农、林、渔业,使其成为商品粮和农林渔业的生产基地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3.关于我国东、中、西部出现的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自然条件优越,三个地带经济差异主要是自然原因差异造成的B.主要是社会原因,因为东部早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C.主要是经济原因,因为东部地区生产力水平高D.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读“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图”,回答4~6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1东、中、西差异

济发展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地区优 势, 发展第三产业 和集约农业, 发挥
主要农业基地、 能源 、 原材 东部 工业区,交通尤
料 不足,环
经济 其是 海运 便利, 境污染严重,
技术创新优 地带 城市化、科技化、 江河下游多 势,产品向 高、 国际化水平高 洪涝灾害 精、尖 方向发展
自主·学习区
第1课时
经济地带 范围(包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川(蜀)、 渝 、 ⑩
辽、 冀、 京、 津 、 黑、吉、 ③
括的省级 行政单 位)
鲁、 苏、 沪、 浙 、⑦ 内蒙古 、 贵(黔)、 ④ 云(滇)、 闽、粤、⑤ 桂 、 晋、豫、鄂、 藏、 陕 (秦)、 ⑪ ⑥ 琼 (暂未包括台、⑧ 湘 、 皖 、甘(陇)、 宁 、 ⑨ ⑫ 港、澳) 赣 青、新
(1)三大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 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部最发达,________部次 之,________部较落后。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3) 从 图 中 可 看 出 ,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最 快 的 是 ________ 部 , ________部次之,________部较慢。 (4)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 哪个地区农业经
渝 10 个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划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优越 雄厚 较高 高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设置学习情形】播放MTV《西部放歌》(视频内容为我国自然景观)。
“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奇异的西部追赶那潮流竞风流,大开发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奇异的西部追赶那潮头竞风流……”(优美的歌声吸引学生走进西部,激起学生对西部的好奇与向往。
)【设置学习任务】一首豪迈的《西部放歌》唱出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你明白西部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展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观看、读图分析出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范畴。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结、转承】教师连续播放《西部放歌》片段“……一场场及时雨就像一杯杯醉人的酒,八方来支援兄弟手挽手,甩开臂膀创大业咱奋发争上游。
……”教师同时指出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西部大开发。
设疑:我国什么缘故要进行西部大开发?【设计学习资源】多媒体展现:我国东、中、西部差异的各种图片(地势地貌、气候、矿产等资源分布、我国都市分布图、三个经济地带经济进展比较图、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进展图等)。
引导学生明白得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存在差异。
【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的地图资料及教材阅读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
(自然组要紧针对自然因素展开,社会经济组要紧针对社会经济因素展开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穿插于各组讨论,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个性进展。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现的机会,鼓舞和确信他们的研究成果。
)【成果展现】各组派代表陈述他们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现学生风采,培养自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明白得,教师进行适当点评,爱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1.3区域发展差异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B.油田C.天然气田D.煤矿
(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
目的:缩小东西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范围“10+2+3”: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西两个自治区;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2、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3、开展对当地工业、农业、交通、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家乡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高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国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讨论“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激发热爱祖国,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热情。
限制因素:技术水平低,工业发展起步晚,经济基础差,交通运输和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建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工业与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改善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承转:
我国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西的差异与南、北方的差异等等。初中已经学过了南、北方的差异了。我们在来看看东、中、西的差异。
承转:
三大经济地带出现差异主要表现在差异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和对外开放程度这几个方面。
活动:(10分钟)
1)请同学们读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比较我国2002年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2分钟)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山西——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活动
(1)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 地区地 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某市产业结构比例变化
1989
29.1 53.9 17.0
2012 49.3 46.4
4.
(%) 100 75 50 25
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
0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1952 2.1 34.7 63.2
1960 20.6 53.9 25.5
1978 33.2 47.1 19.7
1. 想一想,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差 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针对各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其形成的 主要原因。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 海拔较高,高原
地形 三级阶梯,多为低平的 山地面积大,地
丘陵和平原
形起伏较大
自
然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因 气候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活动 阅读课文,回答:
1. 西部地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 西部大开发有何意义?
优势
(1)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旅游
资源等 (2) 政府政策扶植; (3) 社会环境优良; (4) 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 (5) 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劣势
(1) 基础设施落后; (2)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3) 生态环境脆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山西、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云南、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江西——中部经济地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范围的掌握。东部经济地带包括辽、冀 、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 、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9个省(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川、渝、贵、云、藏、 陕、甘、宁、青、新10个省(市、区)。答案为D。
•(6)生活质量。劳动所得工资与人均实际收入、家庭开支与消费构成、人均居住面积、居 住环境质量。
•(7)基础设施。水电供应、通信设施、对外交通等。
•(2)产业结构差异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 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 理水平。而且,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我国川、贵、湘地区,气候________,因而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湿气。 •解析:第(1)题,民居的特征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如房顶坡度大小与降水量多少有关, 降水多的地区房顶坡度大,利于排水;房屋间距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大的地区房屋 间距小。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大,因而民居特点差别很大。第(2)题, 我国川、贵、湘地区,气候湿热,居民喜食辣味。
•解析: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 面。综合表中指标及其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人均GDP及其差异上,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则通过三个经济地带GDP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来反映。
•答案:(1)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
•【例3】 综合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
•材料二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和各式风味,北方菜以鲜、咸入味,南方则 以甜、香著称。山西人爱喝醋,四川人、贵州人、湖南人则以“不怕辣”闻名。
•(1)我国南方与北方在住宅民居上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我国由南向北________________的差 异。我国北方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房 顶坡度由南向北逐渐________,则反映了我国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
•(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
•
•
哈尔滨冰雕
看雨
•冬季的一天,一对来自台湾的夫妇在北京遇到一对来自哈尔滨的教师夫妇,他们谈得非 常投机。临别时台湾夫妇说:“欢迎你们到台北来看雨!”哈尔滨的教师夫妇说:“好啊, 也欢迎你们到冰城来做客,我们有丰富的活动呢!”
•【针对训练1】 由东向西,分别位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是( )
• •A.郑州、西安、兰州 B.合肥、武汉、拉萨 •C.西安、太原、济南 D.福州、长沙、昆明
•解析:A选项中的郑州位于中部地带,西安、兰州都位于西部地带;B选项中的合肥、武 汉位于中部地带,拉萨位于西部地带;C选项中的城市排列顺序是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 、中、东三个经济地带;D选项中的三个城市排列顺序由东向西,且分别位于东、中、西 三个经济地带。
•【例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1992、2005年东、中、西部GDP总量
•材料二 东、中、西部人均GDP及差距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经济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经济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1)在图中划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界线。 •(2)我国2002年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如下图: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A、B、C三图表示的经济地带分 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从图中可看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________,第 二、三产业比重________于第________产业,________、________程度较高。中、西部地 带第________产业比重相对较大。 •(3)东部地带具有哪些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有些城镇、人口密集 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大江、大河下游汛期防洪问题比较严重。
•
南方与北方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
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
我国东部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除北京外都临海。我国东部地带暂未包括香港
、澳门、台湾,而这三个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例1】 下列省区中与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一致的是( )
•A.黑龙江、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1)在图中画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用斜线表示)。 •(2)简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 •(3)在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要重点抓好__________和__________建设。
•解析:西部大开发划定的区域除了西部地带外,还包括东部地带的广西和中部地带的内 蒙古。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来分析。
•答案:(1)地理环境 寒冷干燥 减小 由南向北递减
•(2)湿热
•【针对训练3】 读下面两幅“民居建筑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幅民居建筑景观图中,A图所示景观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方地区,它反映当地 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图所示景观分布在我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区域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包括所处纬度、与海洋的距离、气候条件、地形与海拔高度、发生自然灾 害的频率与严重性。
•(2)区位条件。反映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在空间上的联系,在地理上考虑与主要经济中心 、海港、交通枢纽的距离,在地缘政治上考虑与相邻地区的关系。
•(2)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
•(3)小 东部 中部 西部
•
区域差异就是区域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区域差异
既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针对训练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A、B景观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风俗习惯 B.气候条件
•C.生产活动 D.地表形态
•(3)A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B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资源状况。水、土地、能源、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和开发潜力,对经济发 展的保证或限制程度。
•(4)原有经济基础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地区创造财富或获得财富的综合能力,可用产业 结构、人均GDP、发展速度、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效益、外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
•(5)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素质、民族关系、文化、科技与教育水平 、社会保障和服务设施。
•尝试探究:冬季台湾和哈尔滨的景观有很大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教师夫妇 在哈尔滨有哪些特色活动可接待台湾夫妇?
•答案:台湾位于我国南方,哈尔滨位于我国北方,两地纬度差异大,造成气温差异大, 致使两地景观差异很大。 •观冰雕、滑冰、滑雪、冰上舞等。
•(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 •一、课标要求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掌握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2.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和范围,掌握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3.通过学习,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4.根据所学知识,能对某一区域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发展方向。
•(2)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例如修建运输通道、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