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项测试题有解析语文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及完美解析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及完美解析【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6〕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A.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B.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C.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D. 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说明A. 上海的重工业大量向内地迁移B. 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C. 上海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D. 上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吸引女性就业关于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社会、家庭、婚姻的冲击增大B.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小题1】B【小题2】C【小题3】D【解析】此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甲图反映的是人口性别比变化,且性别比趋向平衡,A错、B对。
乙图显示中心区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为负值,郊区增长速度快,人口主要涌入郊区,CD错。
应选B。
此题考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带来的影响。
由上题分析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平衡,性别比平衡说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上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对;不能说明上海的重工业大量向内地迁移,A错;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不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B错;上海经济发达,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都已向我国中、西部转移,D错。
应选C。
此题考查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向平衡,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稳定,A 错;外来常住人口有大量的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提升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B错;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问题严重,不利于实现〝健康城市〞模式,C错;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D对。
2019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7人口与城市含解析

夯基提能卷人口与城市夯基提能卷⑦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河南中原名校四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黄山市.北京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区差异。
年该市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出现早,故该市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北京市最符合,故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错误。
.~年该市人口特点是( ).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重,故错误;表中~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则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之和下降,推断人口总抚养比下降,故错误;计算分析可知,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较年呈上升趋势,故正确;~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错误。
.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时尚产品销量大增.人均消费减少.少儿旅游业兴起.养老机构床位短缺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
分析资料可知,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会衰退,以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的销量不会大增,故、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给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带来一定压力,故错误,正确。
[·河北石家庄质检]世纪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
下图示意年~年、~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
据此完成~题。
.~年图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说明( ).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产业类型逐渐趋同.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公共服务资源优质.中小城市均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环境质量变差.乡村经济发展变缓甚至停滞,城乡差距在持续扩大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因素。
(完整版)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docx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 4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
读我国东部某省 ( 市 )2006 ~ 2014 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1~ 2 题。
1.图示时期该省( 市 ) 人口总数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 市) 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镇房价增长快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C.产业升级和转移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解析: 1.C 2.C第1题,一个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受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共同影响,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
分析图中信息可知,2012 年以前,该省 ( 市 ) 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说明人口总数增加,2012 年以后,该省 ( 市) 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负值,说明人口总数减少。
第 2 题,该省( 市 ) 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早年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快,吸引内地省份劳动力,人口机械增长较快,近年因产业升级和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以至为负增长。
(2018 ·福州质检 )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 2010 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3~4 题。
3. 1990~ 2010 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4.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少解析: 3.A 4.D第3题,①地人口自然增长人数为正数,而总增长人数为负数,对比其他三地可知,该地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
第 4 题,图中显示远东四个地区人口大量外迁,则劳动力数量会减少。
远东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资源开发。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0:人口问题Word版含答案

.有关人口的考纲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二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我国面临双重人口压力,既有人口过多带来的矛盾,也存在着人口老龄化问题。
高考会以我国或某地域内的人口素材为出发点,来考查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问题。
比如全面二孩甚至全面放开生育等。
考向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真题诊断]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题。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该直辖市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解题思路】第题,首先弄清楚概念。
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错;有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错。
故选。
第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故选。
【答案】【江苏卷】下图为“某国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题。
.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政局动荡.生育观念.产业结构.自然灾害.该国最可能位于().北美.西亚.西欧.南美【解题思路】第题,读图可知,该国—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故项正确。
2019年高考地理重要考点练习卷:人口与城市含答案.docx

2019 年高考地理重要考点练习卷:人口与城市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 20— 39 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2.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B. 2006 年 20— 39 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C.只有使 20— 39 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根据国际惯例划分,一般为15~64岁的人口。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也称抚养比。
读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总量在2013 年达到顶峰B.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正在减少C.劳动人口负担最轻的时间是2016 年D.人口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比重正相关4.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其主要目的不包括A.维持劳动力的供应能力B.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C.优化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D.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下图为浙江省2000 年和 2016 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与 2000 年相比, 2016 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 44 岁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6.与 2000 年比, 2016 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产业升级B.交通运输C.工程建设D.家庭婚姻下图为百度地图记录下的2015 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数量前五位省份(直辖市)人口流动状况,五省市地域相邻省贡献了主要流动人口。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19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三部分第十九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目标达成作业一、单项选择题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了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区全部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是()A.甘肃、青海、云南、新疆B.湖南、湖北、重庆、广西C.吉林、河南、重庆、江西D.四川、贵州、山东、辽宁解析: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包括渝、川、鄂、湘、皖、赣、陕、甘、宁、豫、云、贵、桂14省区。
B正确。
答案:B2.关于“新三大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生态脆弱的远西部地带B.将资源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C.将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稀少的远西部地带D.将部分高能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解析:西部地带经济、技术欠发达,但资源丰富。
今后主要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可以接纳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
故D正确,C错误;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生态脆弱的远西部地带会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A错误;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已属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需要升级转型,今后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不是资源密集型企业,B错误。
答案:D读我国黄河流域六省区的人口(2015年)与面积比较图,完成3~4题。
3.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为()A.青海B.甘肃C.陕西D.山西解析: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读图可知,在图示六省中,青海人口最少,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
答案:A4.与山西相邻的M省区应是()A.四川B.宁夏C.河南D.内蒙古解析:M省区人口数最多,且为黄河流经省区,应为河南省。
答案:C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
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两省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但属于不同的经济地带②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经济地带③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④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甲、乙两省都位于太行山以西,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但甲(陕西)省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而乙(山西)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丙省和丁省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地区,且都在中部经济地带。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6人口城市和交通热点难点(含答案)

专题06 人口、城市和交通中位年龄,又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2030年、2050年(含预测),中国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9岁、46岁、56岁,而印度分别只有27岁、32岁、40岁,美国则分别为38岁、40岁、44岁。
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截止到2050年,中国、印度、美国三个国家中,( )A.美国老年人口比中国多 B.印度人口平均年龄最高C.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最低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各年龄段人口绝对数大B.经济萎缩,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C.改革开放的深入导致进入中国的外来人口多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3.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将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形成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其中,五年前成立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拟将不再保留,而是新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引起关注的是,37年后,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拿掉计划生育这个名词。
该方案的实施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降低中国中位年龄的增长速度B.缓解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压力C.缓解中国老龄化的压力D.到203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与印度相当产业影响小,C错。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内地转移,D错。
第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规定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不能起到的作用是到203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与印度相当,D不能。
出生率增加,可以降低中国中位年龄的增长速度,A能。
出生率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缓解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压力,B能。
缓解中国老龄化的压力,C能。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测试:专题八 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专题八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目前,日本国内约有800万套空宅(住过后空置的房屋),且空宅数量仍在快速增长,预计15年后将突破2 000万套的大关。
另一方面,作为社会“鲜活度”的衡量标准,日本的餐厅数量则在急剧减少——由25年前的约85万家减少到了现在的约35万家。
供人饮酒作乐的酒吧的数量,也由25年前的约25万家减少到了现如今的5万家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8湖北武汉测评)导致近年来日本酒吧数量急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家庭观念越来越强B.经济在不断萎缩衰退C.老龄化越来越严重D.出国经商的青壮年越来越多2.(2018湖北武汉测评)受上述情况影响,目前日本的空宅数量在急剧增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人们大量购房保值B.房屋变卖转让要支付的费用高C.经济衰退导致人们的购买能力不足D.老房子质量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
下图示意1953—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口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安徽省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大致在( )A.1982年B.1990年C.1998年D.2010年4.(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应对安徽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①完善、繁荣养老市场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③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④推进城市化和人口流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城市内工业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
根据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空间分布模式:交错分布模式、零散分布模式、集中分布模式,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面三题。
5.(2018湖北宜昌4月模拟)下列关于三种空间分布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是模式ⅠB.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模式ⅡC.地租水平最高的是模式ⅡD.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是模式Ⅲ6.(2018湖北宜昌4月模拟)最适合在模式I区域布局的工业企业类型是( )A.服装制造厂B.飞机制造厂C.炼铝厂D.物流仓储厂7.(2018湖北宜昌4月模拟)模式Ⅲ布局的优势有( )①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②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③有利于共用基础设施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18年“两会”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决定中提出成立农业农村部,这一举措将会进一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02019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项测试题(有解析)认真做题是帮助考生提高成绩最好的办法,下面是人口与城市专项测试题,请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2019江苏)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9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答案】B【解析】1980年以后,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4,说明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答案】C【解析】放开单独二孩,可以增加少儿比重,从而减少老年人口比重,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 / 10(2019黄山一模)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的社会。
读我国老年人口统计及预测图,完成3~5题。
3.据材料可知()A.2019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B.2023年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C.2019年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D.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A【解析】2019年后,65岁以上人口超过7%,说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C项错;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说明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A项对;分别读出不同年份60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两者之差最大的年份才是60~65岁人口数量最大的年份,而两者之差最大的年份并不是2023年,所以B项错;由图可知,2050年老年人口数量大于2040年,所以D项错。
4.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两者老龄化程度逐渐接近,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农村迁入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答案】C3 / 10【解析】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很小,这样就导致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程度加剧,而城市由于青壮年人口的迁入,老龄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5.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状况,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B.适当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C.大量接纳海外移民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答案】B【解析】我国目前人口仍然过多,故不能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应适当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大量接纳移民不可取;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能解决赡养费用高、社会负担重等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6~7题。
6.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人口的迁入,不会对A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D.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答案】D【解析】从图中无法判断该市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多少;人口迁移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由图可以看出,迁入人口的性别比例不平衡,可能会使A市产生婚姻生育等问题,迁入人口中年青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的产业结构有关。
7.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4 / 10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升级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可以缓解该市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该市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由于该市从业人员以第三产业为主,所以迁入人口对该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帮助不大。
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
读图完成8~9题。
8.影响①曲线的因素可能是()A.矿产资源的开发B.土壤肥力衰竭C.城市化D.新航线的开辟【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①表示乡村之间人口迁移,它是人口迁移最早的形式,人口迁移数量小,可能是因为某一区域土壤肥力衰竭。
9.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为() A.①B.②C.③D.④【答案】D5 / 10【解析】①表示乡村之间,②表示城市之间,③表示城市到乡村,④表示乡村到城市。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所以人口迁移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19~2019年净迁移人口(停留时间90天以上的迁入和迁出人口差值)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各省级行政区() A.人口迁入量平原小于山区B.北京市人口迁入量最大C.直辖市以人口迁入为主D.少数民族自治区以人口迁出为主【答案】C【解析】读统计图可知,直辖市以人口迁入为主;图中数据不能反映人口迁入量与迁出量;北京市与广东省净迁移人口率相等,但广东省人口比北京市多,所以广东省人口迁入量比北京市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不一定以人口迁出为主,如新疆、西藏就是以迁入为主。
11.以下省区人口迁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江西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贫瘠B.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C.新疆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D.北京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励【答案】C【解析】江西、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相对落后;新疆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北京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
6 / 10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区域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合理排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D【解析】金字塔的底部大,顶部小,反映年轻型人口结构,即图②;底部变小,中部变大,反映成年型人口结构,即图③;顶部变大,底部变小,反映老年型人口结构,即图①。
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②③①。
13.②时期该区域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地矛盾尖锐B.人口增长过快C.劳动力过剩D.社会负担过重【答案】B【解析】从②图可知,婴幼儿所占比重较大,说明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我国某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
下图中N点表示该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在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21.00%;15~64岁人口占70.64%;65岁及以上人口占8.36%。
M点表示该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
据此完成14~15题。
14.近10年来,该省()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速度较快B.接近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渐出现7 / 10C.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D.劳动力数量增加,但所占比重减少【答案】C【解析】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减少,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上升,增加到8.36%,说明该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15.该省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A.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B.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C.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D.自然灾害频发【答案】B【解析】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增加,表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得到提高。
二、综合题1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日本朝日新闻2019年8月20日报道,截止到今年3月为止,日本人口为1.2 239亿人,比去年减少26万6004人,连续四年减少。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创历史最高,为25.9%。
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降至历史最低,为13.4%。
50年后日本人口减少至8 674万人。
下图为2019年日本人口金字塔示意图。
(1)简述日本人口增长的特点。
(2)简析日本2019年以来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8 / 10(3)判断日本人口结构类型,并评价此类人口结构的利弊。
(4)提出解决日本人口问题的一条措施,并阐述理由。
【答案】(1)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青少年人口数量减少;死亡率上升等。
(2)受2019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影响,人口死亡率上升;受文化观念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负增长;国际移民减少等。
(3)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及文字信息判断,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总人口数量减少,人口结构为老年型。
利: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增长,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弊:劳动力逐渐短缺,养老负担较重等。
(4)积极发展社会养老福利事业。
有利于妥善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或积极引进国际移民,有利于节约教育投资,解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特点从人口总量变化,出生率、死亡率变化,不同年龄人口增长情况方面分析。
第(2)题,人口数量变化从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方面来分析。
分析日本2019年人口变化时,应注意2019年自然灾害对日本的影响。
第(3)题,根据人口金字塔可推断人口结构,收缩型金字塔为老年型人口结构。
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利弊,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第(4)题,措施应根据人口老龄化问题来提出,选择措施的理由即措施的具体作用。
17.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让35万贫困人口告别西海固,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
所谓生态移民,就是实施有土有水安置,移民还是以从事农耕业为主。
下表为生态移民移出县西吉县和移入县红寺堡部分自然要素统计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西吉红寺堡海拔(m)1688~26331240~1450 年降水量(mm)350~5002519 / 10年平均蒸发量(mm)1370.82387 年均温(℃)5.38.7 积温(10℃)23003200水资源总量(m3)8.12万2.02亿人均水资源(m3)1601041年日照时数(小时)2254.9~2963.12900~3550 (1)简述实施生态移民的自然原因。
(2)简析生态移民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生态影响。
(3)依据表格信息分析,红寺堡适合发展种植业还是畜牧业?请阐述理由。
【答案】(1)山地、丘陵地形,干旱、缺水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2)社会经济意义:促进移入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农牧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增加居民的就业,提高收入;加强移入区和移出区社会文化交流;调整人口分布等。
生态影响:减轻移出区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的自然恢复和重建;增加移入区人工草场和植被的面积等;不合理的开发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