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海洋生物环境保护公约
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的协议

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的协议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约是联合国为保护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利用而制定的国际协议。
该公约于1992年通过,并在1994年生效。
其目的是通过采取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确保人类和未来世代的福祉。
该公约包含了一系列原则和目标,旨在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多样性。
以下是该公约的主要内容:一、定义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地球上一定区域内的各种形式的生命的总和,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及其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该定义清晰地界定了公约所保护的范围。
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公约重视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以确保其长期的生态功能。
各缔约方应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因素。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限制有害活动和污染物的释放,并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
三、保护物种多样性公约强调保护、恢复和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各缔约方应采取措施,确保海洋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物种保护区、限制非法捕捞和采集、控制物种外来入侵,并加强物种监测和保护措施的执行。
四、减少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因素为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公约要求各缔约方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援助和信息交流,并加强能力建设和合作机制。
同时,公约鼓励缔约方采取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综合考虑的综合性保护措施,以确保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五、促进国际合作公约鼓励各缔约方加强国际合作,包括信息共享、技术转让和实施合作项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他相关组织和机构也被视为实施该公约的重要伙伴。
为促进公约的有效实施,缔约方将定期举行缔约方大会,审议并采纳相关决议。
结语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全球海洋生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框架。
通过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该公约为维护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海洋生物资源公约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倡议

国际海洋生物资源公约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倡议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全球海洋资源的日益减少,国际社会对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全面推进海洋保护工作,国际海洋生物资源公约应运而生,成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倡议。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物种、基因和生态功能等的丰富程度。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当前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海洋污染给海洋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工业化进程中的废水排放、海底废弃物和石油泄漏等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繁殖。
其次,非法捕捞和过度捕捞也是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许多渔民采用不合规的捕捞方式,甚至捕捞过量,造成了许多重要的物种濒临灭绝,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现象,这些变化都会威胁到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国际海洋生物资源公约的主要内容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社会通过制定和实施国际海洋生物资源公约来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这一公约于XXXX年正式生效,目前已经有XXXX个国家加入。
国际海洋生物资源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保护区域:各签约国将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设立保护区域,以保护重要的海洋物种和生境。
这些保护区域将严格限制捕捞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繁衍。
2.压减捕捞量:为了避免过度捕捞,公约要求各签约国制定科学合理的捕捞限额,并加强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
同时,公约也鼓励研究和推广可持续的捕捞技术,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
3.加强国际合作:公约鼓励各签约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
国际海洋法公约维护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法律框架

国际海洋法公约维护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法律框架国际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指联合国大会于1982年12月10日通过并于1994年3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规范海洋领土和海洋资源利用的国际法律文件,为维护海洋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框架。
一、《公约》的主要内容《公约》共包括17个部分,约定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以维护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为出发点,确保全球海洋的和平与安全。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方面:1. 海洋权益的确立和边界划定:《公约》规定了各国在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确保各国海洋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同时,公约还约定了通过协商解决边界争端的机制,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友好关系。
2. 海洋环境保护:《公约》提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原则和措施,包括限制污染物排放、禁止有害物质倾倒和控制捕捞活动等。
此外,公约还规定了海洋环境评估的要求,以确保各国在海洋利用活动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
3. 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转让:为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转让,《公约》规定各国有义务加强合作,并保障科学家的研究自由和对科研成果的分享。
这有助于推进海洋科学进步,增加对海洋生物、地质和气候等方面的了解。
4. 海底资源开发利益分享:《公约》明确规定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益分享原则,鼓励国际合作和有关方面的公平分配。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共同分享海洋资源的开发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公约》的重要意义《公约》作为全球海洋事务的基本规则和最高指导文件,在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保护海洋环境:《公约》的规定和原则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法律支持。
国际社会通过共同行动,限制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等不良行为,维护了全球海洋生态平衡,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2. 维护海洋和平与安全:《公约》的边界划定和争端解决机制,有助于预防和解决海洋领土争端,维护海洋和平与安全。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文章属性•【缔约国】联合国•【条约领域】环境资源能源•【公布日期】1980.05.20•【条约类别】公约•【签订地点】堪培拉正文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中译本)各缔约方:承认保护南极周围海域环境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意义;注意到在南极水域中发现的海洋生物资源的集中度,以及对利用这些资源作为蛋白源的可能性的兴趣日益增加;意识到保证养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迫切性;考虑到必须加强对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了解,以便能够根据可靠的科学信息作出捕捞决定;相信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需要国际合作,而这种国际合作应适当考虑《南极条约》的规定,并有在南极水域从事研究和捕捞活动的所有国家的积极参与;认识到《南极条约》协商国在保护南极环境,特别是根据《南极条约》第九条第一款第(己)项在保护和养护南极生物资源方面所负的主要责任;忆及《南极条约》协商国业已采取的行动,特别是《南极动植物保护议定措施》及《南极海豹保护公约》的规定;铭记协商国在第九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所表示的关切和导致产生本公约的第九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第二项建议中各条款的重要性;相信确保南极大陆周围水域仅用于和平目的,避免使其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目标,符合全人类的利益;认识到鉴于上述考虑有必要建立适当的机制,以推荐、促进、决定和协调为养护南极海洋生物所必要的措施及科学研究;协议如下:第一条一、本公约适用于南纬60度以南和该纬度与构成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南极幅合带之间区域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
二、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意指南极幅合带以南水域的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包括鸟类在内的所有其他生物种类。
三、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系指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相互间以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合关系。
四、南极幅合带应被视为连接下列经纬线各点的一条水域带:50°S,0°;50°S,30°E;45°S,30°E;45°S,80°E;55°S,80°E;55°S,150°E;60°S,150°E;60°S,50°W;50°S,50°W;50°S,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内容 海洋环境保护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内容海洋环境保护1. 引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书,旨在维护国际海洋法秩序,促进和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保护是公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和海洋环境保护展开探讨。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1982年通过并签署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域划分原则;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转让等。
其中,海洋环境保护是公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涉及到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划设等。
3.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海洋环境保护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各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并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规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环境保护作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定,包括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海洋垃圾处理和海水质量保护等。
这些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全球海洋环境的整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海洋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社会应当共同努力的目标。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出了系统的规定,为各国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我认为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海洋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维护海洋环境的整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6. 总结通过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内容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海洋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全球各国应当共同努力的目标之一。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为各国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为保护全球海洋环境作出积极的努力。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完整)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1994年生效,已获150多个国家批准.公约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目录...............................................................001 (002)......................................................010.....................................................................014...............................................................017.....................................................................025 (028) (037) (3) (038) (039)................................................065 (078) (085)............................................................089 (096).........................................................096 (102) (103)..........................................105..................................................................122...........................................................................130 (133) (142) (4) (147)本公约缔约各国,本着以互相谅解和合作的精神解决与海洋法有关的一切问题的愿望,并且认识到本公约对于维护和平、正义和全世界人民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意义,注意到自从1958年和1960年在日内瓦举行了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以来的种种发展,着重指出了需要有一项新的可获一般接受的海洋法公约,意识到各海洋区域的种种问题都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希望以本公约发展1970年12月17日第2749(XXV)号决议所载各项原则,联合国大会在该决议中庄严宣布,除其他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区域及其底土以及该区域的资源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其勘探与开发应为全人类的利益而进行,不论各国的地理位置如何,相信在本公约中所达成的海洋法的编纂和逐渐发展,将有助于按照《联合国宪章》所载的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巩固各国间符合正义和权利平等原则的和平、安全、合作和友好关系,并将促进全世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展,确认本公约未予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经协议如下:第Ⅰ部分用语和范围第1条用语和范围1。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英文名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英文名是"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简称CCAMLR。
以下是关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详细介绍和相关内容:一、简介1.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是1979年生效的国际条约,旨在保护南极洲和南大洋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
2. 公约的目标是保护南极洲和南大洋海域的生态系统,通过对捕捞和海洋环境管理的约束和监管,以保持南极海域的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3. CCAMLR成立于1982年,是一个由25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包括欧盟在内的24个成员国和地区,目前是世界上唯一专门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国际组织。
二、组织结构1. CCAMLR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缔约国会议,由缔约国的代表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就南极海洋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定具体政策和决策。
2. 行政机构是秘书处,负责协调和监督公约的执行和实施,提供支持和协助缔约国会议和其他相关工作组的工作。
3. CCAMLR设有科学委员会和技术和合作委员会,负责就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估,并提出建议和方案,协助最高决策机构的决策。
三、关键内容1. 渔业管理:CCAMLR制定严格的捕捞限额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南极洲及南大洋海域的渔业资源,包括鳕鱼、鲔鱼、Antarctic toothfish 等。
2. 海洋环境保护:公约要求成员国对南极洲及南大洋海域的环境进行保护,并共同努力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生物多样性保护:CCAMLR鼓励成员国开展研究和监测工作,以保护南极洲及南大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和濒危物种的保护。
四、贡献与成就1. CCAMLR成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网络,在南极洲及南大洋海域划定了一系列保护区和保护措施,有效保护了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
2. 公约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成功地保护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使得南极鱼类资源保持了可持续利用的水平,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
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条文

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条文海洋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和责任。
为了保护东北大西洋地区的海洋环境,各国签署了《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条文,旨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深入解析该公约的主要条文内容。
首先,公约的第一章明确了公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并促进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公约适用于东北大西洋地区的海域和海底区域以及相关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
公约的第二章主要涉及海洋污染物的管控。
根据公约,各缔约方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输入。
这包括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
公约还鼓励各缔约方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海洋污染事件。
第三章涉及海洋生物保护。
公约要求各缔约方采取措施,保护和保育东北大西洋地区的海洋生物资源。
这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捞、保护珊瑚礁和其他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等。
公约还提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以增进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了解。
第四章关注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
公约要求各缔约方建立和加强海洋污染物和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估和报告机制,以便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污染源的情况。
同时,公约提倡信息共享和科学合作,加强对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研究和监测。
第五章讨论了合作机制和措施。
公约强调各缔约方应加强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资源共享,推动可持续发展。
公约还设立了资金机制,为实施公约提供财务支持。
此外,公约提倡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包括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和私营部门等。
第六章涉及公约的制定、修改和生效等程序。
根据公约,任何缔约方可以提议修改公约条文,并经过缔约方会议批准后生效。
公约还规定了缔约方会议的组织和运作方式,以确保各缔约方享有平等发言权和决策权。
最后,公约的第七章规定了争议解决机制和其他条款。
根据公约,任何缔约方之间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 BB -10-98-8F -45整理人 尼克海洋生物环境保护公约附件一:社会发展科技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需求征集指南(一)资源领域1. 水资源1)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关键技术2)数字化流域关键技术与系统3)黄河健康修复技术4)特大水库群联合调度技术5)三峡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6)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7)工业节水与城市节水技术8)地下水资源快速勘查技术与装备2. 油气资源勘探与高效开发技术1)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勘查技术2)先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3)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评价技术4)复杂条件油气资源勘探风险与战略靶区优选5)数字油气田关键技术6)复杂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7)油气钻井、测井和录井新技术新装备8)致密气藏开采技术9)复杂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3. 矿产资源高效勘探与开发技术1)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2)深部矿产勘查技术3)复杂条件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勘探评价技术4)数字矿山关键技术5)冶金选冶药剂设计与绿色合成技术6)生物冶金技术与装备7)大型矿山高效节能采、选、冶装备及智能化控制技术8)大型金属矿规模化开采技术与装备9)难采选矿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10)复杂难处理金属矿高效分离提取技术11)优势非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专用装备开发12)煤炭资源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13)煤炭资源高效洗选技术与装备14)绿色矿山建设技术4. 资源综合利用与新资源技术1)大型金属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2)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3)尾矿、赤泥及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术4)地热资源利用技术5)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6)深井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7)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二)环境领域1. 循环经济技术1)“城市矿产”开发利用2)工业固废处置与资源化3)污泥安全处理与资源化4)城市垃圾和工业废物生物质燃气利用5)大型垃圾焚烧装备与自动控制6)区域(企业/园区/城市/)循环经济技术模式2. 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技术1)重点防控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2)水面溢油等污染物捕集技术与装备3)土壤与场地污染治理与修复4)地下水与饮用水安全保障5)城市群复合污染综合治理6)区域环境质量评估预测模型与决策支持产品3. 生态修复技术1)“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一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带)2)陆地与近海退化生态区的生态修复与延伸产业链3)重大工程建设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障4)生态城市建设与污染生态修复5)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4. 环境清洁技术1)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2)环境功能型助剂与材料3)环境公约限制物质削减与替代4)废气废水(包括燃煤烟气)高效处理处置5)交通运输工具等移动源排放净化6)室内和特殊空间空气净化7)环境放射性污染物防治8)水(含海水)源热泵利用9)沙漠与水体藻类生物质能源开发5. 环境与健康研究1)新型污染物监测与毒性效应评价2)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估3)化学品风险评估与污染削减4)陆地生态系统立体监测遥感与评估5)典型区域环境基准6. 环境监测与物联网技术1)先进环境监测设备2)智能化的环境传感器与遥感探测设备3)节能降耗环保成套装备与智能化控制系统4)基于物联网的环境重大事件监测预警与处置5)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环境监测预警与调控6)基于物联网的小流域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7)基于物联网的重大工程环境安全预警与调控7. 气象与气候变化1)气象监测预测技术与装备2)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与装备3)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预测技术与系统4)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5)气候变化影响评估6)区域与行业气候变化适应技术集成与示范7)二氧化碳捕集、资源化利用和封存技术8)固碳增汇技术9)低碳技术集成与示范10)气候变化战略与对策研究(三)海洋领域1. 小型深海空间站1)有效载荷的存储与转运系统研制2)作业潜器收放装置研制与测试3)深海空间站整舱逃逸技术及演示4)小型深海空间站集成和建造5)小型深海空间站海上演示验证2. 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1)深水油气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系统2)深水平台核心技术与装备3)深水钻机系统及配套设备4)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与设备5)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装备6)深水钻井系统集成与试验3.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1)天然气水合物藏地球物理探测技术2)天然气水合物藏地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3)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关键技术与装备4)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关键技术4. 海水资源利用1)大型海水淡化成套设备与示范工程2)海水直接利用技术3)海水(卤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5. 海底观测网1)海底多参数探测技术与设备2)网络节点技术与装备3)海底观测网组网技术4)海底观测网布放与维护技术5)海底观测网系统控制技术6)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5. 近浅海油气高效开发1)海上稠油与边际油气田高效开发新技术2)海上天然气处理与利用新技术3)海洋平台维修、拆装和安全保障技术6. 海洋环境监测预测1)海洋环境监测仪器工程化技术2)新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3)海洋环境核心传感器4)海洋环境信息实时传输技术5)质量控制与规范化海上试验6)海洋环境精细化预报技术7. 深海探测、运载与作业1)深海滑翔机观测系统2)深海通用技术与设备3)深海原位观测与取样技术4)大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技术与装备8.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1)深海微生物取样、保存与规模化培养2)极端海洋微生物及天然产物3)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及功能基因产品4)海洋生物资源深加工技术与产品5)深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四)生物技术领域1. 前沿生物技术1)新一代测序仪及配套产品研发2)生物芯片及配套设备研发3)蛋白质组技术及分子标志物研发4)重大疾病的基因组技术5)合成生物技术6)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7)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关键技术8)分子影像技术9)小RNA技术2. 医药生物技术1)抗体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2)疫苗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3)基因治疗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4)细胞治疗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5)生物医用材料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6)组织工程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7)血液相关制品与代用品研发8)器官移植关键技术9)疾病动物模型研发10)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11)新型临床诊疗技术3. 工业生物技术1)工业酶分子改造与绿色生物工艺2)工业微生物基因组及分子改造3)固体发酵工艺系统优化4)工业生物废弃物综合利用5)木质纤维素生物糖化关键技术6)糖生物工程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7)生物过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4. 生物资源与安全技术1)生物安全关键技术2)基于DNA条形码的快速检测与分类关键技术3)遗传信息的数字化关键技术4)特种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五)人口健康领域1. 人口生育1)人口结构数学模型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2)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评价3)育龄人群自然生育力状况的综合评价4)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5)安全有效避孕节育新技术和产品研发6)生育生殖健康适宜技术及产品研发7)出生缺陷筛查新技术及产品研发8)辅助生育技术及产品研发9)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关键技术及评价研究2. 卫生保健1)国民体质与健康参数及标准2)全民健身与运动促进体质健康技术应用研究3)科学健身专家指导系统和公众服务平台4)健康状态辨识与亚健康评估干预技术5)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技术与示范3. 疾病防治1)重大疾病临床转化医学及平台技术研究2)疾病的流行病学队列研究3)疾病早期干预技术研究4)传染病防治研究(艾滋、乙肝、肺结核除外)5)重大疾病防治及临床研究(心、脑血管、肾脏病除外)6)常见及多发病防治及临床研究7)老年病防治研究8)地方病防治研究9)职业病防治研究10)妇女儿童疾病防治研究11)精神心理疾病防治研究12)急重症救治研究13)基层医疗机构适宜技术研究14)慢病康复技术与产品研发4. 中医药(民族医药)1)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与发展2)中医药(民族医药)临床研究3)中医药(民族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4)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5. 医疗器械1)中高端医疗器械与核心部件研发2)基层医疗机构先进实用医疗器械研发3)医学应急救援器械与装备研发4)临床治疗新设备研发5)残障人生活和康复辅具研发6)家用医疗器械研发7)医疗器械质量评价与安全控制技术研发8)腔镜技术及产品研发9)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评价及示范应用研究(六)公共安全领域1. 生产安全1)矿山重大事故防治技术装备2)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防治技术装备3)职业危害防治技术装备4)重大工程安全保障技术装备5)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装备6)城市火灾、爆炸的防范与处置技术装备2. 食品安全与检验检疫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3)食品危害物溯源技术4)食品安全预警技术3. 社会安全1)社会治安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技术2)刑事犯罪侦查、勘查取证技术3)网络犯罪防范与侦控技术研究4)个体和种属识别信息技术5)司法检验鉴定技术研究4. 防灾减灾1)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技术2)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3)防灾减灾新装备研制5. 其它1)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2)救灾、生命探测、救援技术装备3)应急时期生活保障技术装备4)社会管理关键技术5)重要文物保护关键技术(七)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1. 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1)区域城镇空间规划技术2)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与利用技术3)城镇区域发展模拟预测和动态监测技术2. 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1)城镇功能提升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2)既有建筑与传统古建筑聚落改造与提升技术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安全保障技术3.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1)城镇区域供热系统与建筑用能系统能效提升关键技术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技术3)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评价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4)绿色建筑重点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5)绿色高性能建材生产与应用成套技术6)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配套构件开发与应用7)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4. 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1)城镇社区与建筑室内环境保障技术与产品2)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制造建材产品成套技术与装备3)城镇建筑本土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5. 城市信息平台1)建筑全寿命期基础信息数据与开发利用2)城镇数字化综合管理技术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