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一、选择题1.已知点(,21)P a a -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 的值为( )A .1-B .0C .1D .22.若点P 在y 轴负半轴上,则点P 的坐标有可能是( )A .()1,0-B .()0,2-C .()3,0D .()0,43.如图,△ABC ≌△ADE ,∠B=20°,∠E=110°,则∠EAD 的度数为( )A .80°B .70°C .50°D .130°4.7的平方根是( ) A .±7 B .7 C .-7 D .±75.如图,∠A =30°,∠C ′=60°,△ABC 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则∠B 度数为()A .30B .60︒C .90︒D .120︒6.下列四个实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A .0B 9C .23 D 127.+1x 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B .x ≥0C .x ≥﹣1D .任意实数8.若2149x kx ++是完全平方式,则实数k 的值为( )A .43 B .13 C .43± D .13±9.一次函数112y x =-+的图像不经过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0.下列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90ABC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运动至点D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 ∆的面积是( )A .6B .5C .4D .312.已知:如图,点P 在线段AB 外,且PA=PB ,求证: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在证明该结论时,需添加辅助线,则作法不正确的是( )A .作∠APB 的平分线PC 交AB 于点CB .过点P 作PC ⊥AB 于点C 且AC=BCC .取AB 中点C ,连接PCD .过点P 作PC ⊥AB ,垂足为C13.我们知道,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对称轴条数为( ) A .1 B .2C .4D .无数 14.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 ( )A .不存在B .等于 1cmC .等于 2 cmD .等于 2.5 cm 15.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A .﹣2B .﹣1C .0D .2二、填空题16.如果点P (m+1,m+3)在y 轴上,则m=_____.17.如图,函数3y x =-和4y ax =+的图像相交于点A (m ,3),则不等式34x ax ->+的解集为____.18.如图,已知直线3y x b =+与2y ax =-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 的不等式32x b ax +>-的解集为______.19.如图,在△ABC 中,∠B=40°,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交AB 于E ,若CE 平分∠ACB,则∠A=______°.20.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2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 21.若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经过点(2,4),则k=_____.22.如图,在坐标系中,一次函数21y x =-+与一次函数y x k =+的图像交于点(2,5)A -,则关于x 的不等式21x k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23.如图,在△ABC 中,AB = AC ,∠BAC = 120º,AD ⊥BC ,则∠BAD = _____°.24.如图,在△ABC 中,∠C =90°,∠B =22.5°,DE 垂直平分AB 交BC 于点E ,EC =1,则三角形ACE 的面积为__.25.如图,等腰△ABC 中,AB=AC ,∠DBC=15°,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 ,则∠A 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26.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6)A -,(1,2)B -,(5,4)C -(1)作出三角形ABC 关于y 轴对称的三角形111A B C(2)点1A 的坐标为 .(3)①利用网络画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②P 为直线上L 上一动点,则PA PC +的最小值为 .27.如图,一次函数1y x b =+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函数1y x b =+,与243y x =-的图像交于第二象限的点C ,且点C 横坐标为3-.(1)求b 的值;(2)当120y y <<时,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3)在直线243y x =-上有一动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1y x b =+于点Q ,当145PQ OC =时,求点P 的坐标.28.解方程:12242x x x -=--. 29.王阿姨到超市购买大米,元旦前按原价购买,用了105元,元旦后,这种大米8折出售,她用168元又买了一些,两次一共购买了45kg ,这种大米的原价是多少?30.某商场计划销售甲、乙两种产品共200件,每销售1件甲产品可获得利润0.4万元, 每销售1件乙产品可获得利润0.5万元,设该商场销售了甲产品x (件),销售甲、乙两种产品获得的总利润为y (万元).(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若每件甲产品成本为0.6万元,每件乙产品成本为0.8万元,受商场资金影响,该商场能提供的进货资金至多为150万元,求出该商场销售甲、乙两种产品各为多少件时,能获得最大利润.31.已知:如图,点A 是线段CB 上一点,△ABD 、△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与BE 相交于点G ,AE 与CD 相交于点F .求证:△AGF 是等边三角形.【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点P(a,2a-1)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a=2a-1,解得a=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熟记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y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为0,然后根据题意求解.【详解】解:∵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又因为点P在y轴负半轴上,∴(0,-2)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3.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全等的性质知∠D=∠B=2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EAD.【详解】∵△ABC≌△ADE,∠B=20°,∠E=110°,∴∠D=∠B=20°,∴∠EAD=180°-20°-110°=50°,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三角形全等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全等知识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乘方运算,可得一个正数的平方根.【详解】)2=7,∴7.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利用了乘方运算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5.C解析:C【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C=∠C′=3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求答案.【详解】∵△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A=∠A′=30°,∠C=∠C′=60°;∴∠B=180°−30°-60°=90°.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6.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D正确;03=,23是有理数,故ABC错误;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定义. 7.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可得出x+1≥0,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应用,计算得出的不等式是关键.8.C解析:C【解析】【分析】本题是已知平方项求乘积项,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可得出k的值.【详解】由完全平方式的形式(a±b)2=a2±2ab+b2可得:kx=±2•2x•13,解得k=±43.故选:C【点睛】本题关键是有平方项求乘积项,掌握完全平方式的形式(a±b)2=a2±2ab+b2是关键.9.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b(k≠0,k、b为常数)的图像与性质可知:当k>0,b>0时,图像过一二三象限;当k>0,b<0时,图像过一三四象限;当k<0,b>0时,图像过一二四象限;当k<0,b<0,图像过二三四象限.这个一次函数的k=12<0与b=1>0,因此不经过第三象限.答案为C考点:一次函数的图像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图1可知,可分P在BC上运动和P在CD上运动分别讨论,由此可得BC和CD的值,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BCD∆的面积.【详解】解:动点P从直角梯形ABCD的直角顶点B出发,沿BC,CD的顺序运动,当P在BC段运动,△ABP面积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P在CD段运动,因为△ABP的底边不变,高不变,所以面积y不变化.由图2可知,当0<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2<x<5时,y的值不随x变化而变化.综上所述,BC=2,CD=5-2=3,故1123322BCDS CD BC∆.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动点的图象问题是中考的常考题型,做此类题需要弄清横纵坐标的代表量,并观察确定图象分为几段,弄清每一段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趋势,主要是正负增减及变化的快慢等. 匀速变化呈现直线段的形式,平行于x轴的直线代表未发生变化.12.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利用SAS判断出△PCA≌△PCB,∴CA=CB,∠PCA=∠PCB=90°,∴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合题意;B、过线段外一点作已知线段的垂线,不能保证也平分此条线段,不符合题意;C、利用SSS判断出△PCA≌△PCB,∴CA=CB,∠PCA=∠PCB=90°,∴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合题意;D、利用HL判断出△PCA≌△PCB,∴CA=CB,∴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3.B解析:B【解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对称轴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对称轴条数为2条.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正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4.C解析:C【解析】【分析】当C′落在AB上,点B与E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cm,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当C′落在AB上,点B与E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BC=3cm,∴AB=5cm,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AC′=AB-BC′=2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判断出b的符号,再找出符合条件的b的可能值即可.【详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 >0,∴四个选项中只有2符合条件.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一次函数y=kx+b :当k >0,b >0⇔y=kx+b 的图象在一、二、三象限;k >0,b <0⇔y=kx+b 的图象在一、三、四象限;k <0,b >0⇔y=kx+b 的图象在一、二、四象限;k <0,b <0⇔y=kx+b 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二、填空题16.﹣1.【解析】∵点P (m+1,m+3)在y 轴上,∴m+1=0,∴m=-1.故答案为:-1.解析:﹣1.【解析】∵点P (m+1,m+3)在y 轴上,∴m+1=0,∴m=-1.故答案为:-1.17.x <-1.【解析】【分析】由图象可知,在点A 的左侧,函数的图像在的图像的上方,即,所以求出点A 的坐标后结合图象即可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和的图像相交于点A (m ,3),∴∴∴解析:x <-1.【解析】【分析】由图象可知,在点A 的左侧,函数3y x =-的图像在4y ax =+的图像的上方,即34x ax ->+,所以求出点A 的坐标后结合图象即可写出不等式34x ax ->+的解集.【详解】解:∵3y x =-和4y ax =+的图像相交于点A (m ,3),∴33m =-∴1m =-∴交点坐标为A (-1,3),由图象可知,在点A 的左侧,函数3y x =-的图像在4y ax =+的图像的上方, 即34x ax ->+∴不等式34x ax ->+的解集为x <-1.故答案是:x <-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用图象法解不等式的关键是找到y 相等时的分界点,观察分界点左右图象的变化趋势,即可求出不等式的解集,重点要掌握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18.x >−2【解析】【分析】直线y =3x +b 与y =ax −2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求不等式3x +b >ax −2的解集,就是看函数在什么范围内y =3x +b 的图象在函数y =ax −2的图象上方.【详解】解析:x >−2【解析】【分析】直线y =3x +b 与y =ax−2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求不等式3x +b >ax−2的解集,就是看函数在什么范围内y =3x +b 的图象在函数y =ax−2的图象上方.【详解】解:从图象得到,当x >−2时,y =3x +b 的图象在y =ax−2的图象上方,∴不等式3x +b >ax−2的解集为:x >−2.故答案为x >−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19.60【解析】∵E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BE=CE,∴∠ECB=∠B=40°,∵CE 平分∠ACB,∴∠ACD=2∠ECB=80°,又∵∠A+∠B+∠ACB=180°,∴∠A=18解析:60【解析】∵E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BE=CE,∴∠ECB=∠B=40°,∵CE平分∠ACB,∴∠ACD=2∠ECB=80°,又∵∠A+∠B+∠ACB=180°,∴∠A=180°−∠B−∠ACB=60°,故答案为:60.20.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解析: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cm为底,此时周长为12cm;②5cm为底,2cm为腰,则两边和小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所以其周长是12cm.故答案为12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题的关键熟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21.2【解析】解析:2【解析】4=22⇒=k k22.【解析】【分析】根据图像解答即可.【详解】由图像可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解析:2x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解答即可.【详解】由图像可知,关于x 的不等式21x k x +>-+的解集是2x >-.故答案为:2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函数y 1>y 2时x 的范围是函数y 1的图象在y 2的图象上边时对应的未知数的范围,反之亦然.23.6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 平分∠BAC,由此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详解】如图,∵AB=AC,AD⊥BC,∴AD 平分∠BAC,∴∠BAD=∠BA解析:6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 平分∠BAC ,由此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详解】如图,∵AB=AC ,AD ⊥BC ,∴AD 平分∠BAC ,∴∠BAD=12∠BAC,∵∠BAC=120°,∴∠BAD=12×120°=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24..【解析】【分析】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EA=EB,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可得∠AEC=45°,易知△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CA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解析:12.【解析】【分析】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EA=EB,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可得∠AEC=45°,易知△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CA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DE垂直平分AB交BC于点E,∴EA=EB,∴∠EAB=∠B=22.5°,∴∠AEC=∠EAB+∠B=45°,∵∠C=90°,∴△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A=CE=1,∴三角形ACE的面积=12×1×1=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灵活利用这两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5.5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BD,然后表示出∠A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C=∠ABC,然后根据三解析:5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BD,然后表示出∠A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C=∠AB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 ∴∠A=∠ABD.∵∠DBC=15°,∴∠ABC=∠A+15°.∵AB=AC,∴∠C=∠ABC=∠A+15°.∴∠A+∠A+15°+∠A+15°=180°,解得∠A=50°.故答案为50°.三、解答题26.(1)见解析(2)点1A的坐标为(3,6);(3)①见解析.【解析】【分析】(1)首先确定A、B、C三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位置A1、B1、C1,再连接即可得到△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1A的坐标;(3)①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画图即可;的最小值为BC的长,再由勾股定②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PA PC理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2)点1A 的坐标为(3,6);(3)①如图所示:②PA PC +的最小值为BC 的长,即2224+=2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掌握几何图形都可看作是由点组成,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时,就是确定一些特殊的对称点.27.(1)7b =(2)73x -<<-(3)点P 坐标为(3,4)-或(9,12)-【解析】【分析】(1)将点C 横坐标代入243y x =-求得点C 的纵坐标为4,再把(-3,4)代入1y x b =+求出b 即可;(2)求出点A 坐标,结合点C 坐标即可判断出当120y y <<时, x 的取值范围; (3)设P (a,-43a ),可求出Q (473a --,43a -),即可得PQ=773a +,再求出OC=5,根据145PQ OC =求出a 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把3x =-代入243y x =-, 得4y =.∴C (-3,4)把点(3,4)C -代入1y x b =+,得7b =.(2)∵b=7∴y=x+7,当y=0时,x=-7,x=-3时,y=4,∴当120y y <<时,73x -<<-.(3)点P 为直线43y x =-上一动点, ∴设点P 坐标为4(,)3a a -. //PQ x ∵轴,∴把43y a =-代入7y x =+,得473x a =--. ∴点Q 坐标为447,33a a ⎛⎫--- ⎪⎝⎭, 477733PQ a a a ∴=++=+ 又点C 坐标为()3,4-,5OC ∴==14145PQ OC ∴== 77143a ∴+= 解之,得3a =或9a =-.∴点P 坐标为(3,4)-或(9,12)-.【点睛】理解点在直线上则它的坐标满足直线的解析式.学会用坐标表示线段的长.28.无解【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去分母得:x -2=4(x -2)解得:x =2.检验:当x =2时,2(x -2)=0,∴x =2是增根.∴方程无解.【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29.7元/千克【解析】【分析】设这种大米原价是每千克x元,根据题意列出分式方程,解出并检验即可.【详解】解:设这种大米原价是每千克x元,根据题意得:105168450.8x x+=,解得x=7 经检验x=7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这种大米的原价是7元/千克.【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30.(1) y=-0.1x+100 (2) 该商场销售甲50件,乙150件时,能获得最大利润.【解析】【分析】(1) 根据题意即可列出一次函数,化简即可;(2) 设甲的件数为x,那么乙的件数为:200-x,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0.6x+0.8(200-x)≤150,解出,根据y=-0.1x+100的性质,即可求出.【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y=0.4x+0.5×(200-x)得到:y=-0.1x+100所以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0.1x+100(2)设甲的件数为x,那么乙的件数为:200-x,依题意可得:0.6x+0.8(200-x)≤150解得:x≥50由y=-0.1x+100得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利润最大时,x值越小利润越大所以甲产品x=50 乙产品200-x=150答:该商场销售甲50件,乙150件时,能获得最大利润.【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实际生活转化为数学模式是解题的关键.31.见解析【解析】【分析】由等边三角形可得AD=AB,AE=AC,∠BAE=∠DAC=120°,再由两边夹一角即可判定△BAE≌△DAC,可得∠1=∠2,进而可得出△BAG≌△DAF,AG=AF,则可得△AGF是等边三角形.【详解】证明:∵△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AE=AC,∴∠DAE=∠BAD=∠CAE=60°∴∠BAE=∠DAC=120°,在△BAE和△DAC中AD=AB,∠BAE=∠DAC,AE=AC,∴△BAE≌△DAC.∴∠1=∠2在△BAG和△DAF中∠1=∠2,AB=AD,∠BAD=∠DAE,∴△BAG≌△DAF,∴AG=AF,又∠DAE=60°,∴△AGF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四组线段a 、b 、c ,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3a b c === B . 1.5,2, 2.5a b c === C .5,12,13a b c ===D .1,2,3a b c ===2.已知直线y 1=kx+1(k <0)与直线y 2=mx (m >0)的交点坐标为(12,12m ),则不等式组mx ﹣2<kx+1<mx 的解集为( ) A .x>12B .12<x<32C .x<32D .0<x<32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的周长为( ) A .10B .11C .10或11D .74.如图,∠AOB=60°,OA=OB ,动点C 从点O 出发,沿射线OB 方向移动,以AC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ACD ,连接BD ,则BD 所在直线与OA 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相交C .垂直D .平行、相交或垂直5.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 ,已知ABC 的面积为28.6AC =,4DE =,则AB 的长为( )A .4B .6C .8D .10 6.已知:△ABC ≌△DCB ,若BC=10cm ,AB=6cm ,AC=7cm ,则CD 为( ) A .10cm B .7cm C .6cm D .6cm 或7cm 7.已知a >0,b <0,那么点P(a ,b)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8.给出下列实数:227、2539 1.442π、0.16、0.1010010001-⋯(每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其中无理数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3y x =的图象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 A .(2,0)B .(-2,0)C .(6,0)D .(-6,0)10.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B .1.5,2,2.5C .2,3,4D .1,2, 3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B .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C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D .无理数一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12.9的平方根是( ) A .3B .81C .3±D .81±1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 ,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6,3),现将△OAB 沿OB 翻折至△OA ′B 位置,OA ′交BC 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A .(94,3) B .(32,3) C .(125,3) D .(5,32) 14.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 A .﹣2B .﹣1C .0D .215.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最适合普查(全面调查)的是( ) A .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 B .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调查 C .对一批飞机零部件的合格情况的调查 D .对我市居民节水意识的调查二、填空题16.点P (﹣5,12)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17.如果2x -有意义,那么x 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______.18.已知点(,)P m n 在一次函数31y x =-的图像上,则2296m mn n -+=___________. 19.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20.若x ,y 都是实数,且338y x x =-+-+,则3x y +的立方根是______.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0)、B(0,2),如果将线段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至CB,那么点C的坐标是.22.如图,在ABC中,∠A=60°,D是BC边上的中点,DE⊥BC,∠ABC的平分线BF交DE于ABC内一点P,连接PC,若∠ACP=m°,∠ABP=n°,则m、n之间的关系为______.23.已知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24.在第二象限内的点P到x轴的距离是1,到y轴的距离是4,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25.一次函数y1=ax+3与y2=kx﹣1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1<ax+3的解集是_____.三、解答题26.已知BC=5,AB=1,AB⊥BC,射线CM⊥BC,动点P在线段BC上(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DP⊥AP交射线CM于点D,连接AD.(1)如图1,若BP=4,判断△ADP的形状,并加以证明.(2)如图2,若BP=1,作点C关于直线DP的对称点C′,连接AC′.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请直接写出线段AC′的长度.27.为落实“美丽抚顺”的工作部署,市政府计划对城区道路进行了改造,现安排甲、乙两个工程队完成.已知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工作效率的32倍,甲队改造360米的道路比乙队改造同样长的道路少用3天.(1)甲、乙两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米?(2)若甲队工作一天需付费用7万元,乙队工作一天需付费用5万元,如需改造的道路全长1200米,改造总费用不超过145万元,至少安排甲队工作多少天?2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1)在图①中,以格点为端点画一条长度为13的线段MN;(2)在图②中,A、B、C是格点,求∠ABC的度数.29.(新知理解)如图①,若点A、B在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AP BP+的值最小.作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 B'交直线l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解决问题)如图②,AD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点P、E分别在AD、AC上,则PC PE+的最小值为 cm;(拓展研究)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找一点P,使APB APD∠=∠.(保留作图痕迹,并对作图方法进行说明)30.如图,正比例函数y=34x与一次函数y=ax+7的图象相交于点P(4,n),过点A(2,0)作x轴的垂线,交一次函数的图象于点B,连接OB.(1)求a值;(2)求△OBP的面积;(3)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存在点Q,使△POQ是以O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Q 点的坐标.31.如图,点D是△ABC内部的一点,BD=CD,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BE=CF.求证:AB=AC.【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即若三角形中两边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对每项进行计算判断即可. 【详解】解:A.2222223491625,525,a b c +=+==+=,B.222221.52 2.254 6.25,2.5 6.25,a b c +=+==+=,C.22222251225144169,13169,a b c +=+==+=,222222123,39,.1D a 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逆定理,正确计算出每项的结果.2.B解析:B 【解析】 【分析】由mx ﹣2<(m ﹣2)x+1,即可得到x <32;由(m ﹣2)x+1<mx ,即可得到x >12,进而得出不等式组mx ﹣2<kx+1<mx 的解集为12<x <32. 【详解】 把(12,12m )代入y 1=kx+1,可得 12m=12k+1, 解得k=m ﹣2,∴y 1=(m ﹣2)x+1, 令y 3=mx ﹣2,则当y 3<y 1时,mx ﹣2<(m ﹣2)x+1, 解得x <32; 当kx+1<mx 时,(m ﹣2)x+1<mx , 解得x >12, ∴不等式组mx ﹣2<kx+1<mx 的解集为12<x <3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 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 在x 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3.C解析:C【解析】【分析】可分3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①3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3、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3+4=10,②3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4+4=11,∴三角形的周长为10或11.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4.A解析:A【解析】【分析】先判断出OA=OB,∠OAB=∠ABO,分两种情况判断出△AOC≌△ABD,进而判断出∠ABD=∠AOB=6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OB=60°,OA=OB,∴△OAB是等边三角形,∴OA=AB,∠OAB=∠ABO=60°①当点C在线段OB上时,如图1,∵△ACD是等边三角形,∴AC=AD,∠CAD=60°,∴∠OAC=∠BAD,在△AOC和△ABD中,OA BAOAC BAD AC AD=⎧⎪∠=∠⎨⎪=⎩,∴△AOC≌△ABD,∴∠ABD=∠AOC=60°,∴∠ABE=180°﹣∠ABO﹣∠ABD=60°=∠AOB,∴BD∥OA;②当点C在O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CD是等边三角形,∴AC=AD,∠CAD=60°,∴∠OAC=∠BAD,在△AOC和△ABD中,OA BAOAC BADAC AD=⎧⎪∠=∠⎨⎪=⎩,∴△AOC≌△ABD,∴∠ABD=∠AOC=60°,∴∠ABE=180°﹣∠ABO﹣∠ABD=60°=∠AOB,∴BD∥O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ABD=60°是解本题的关键.5.C解析:C【解析】【分析】作DF⊥AC于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F,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作DF⊥AC于F,∵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F=DE=4,∴112228AB DE AC DF即112246428AB解得,AB=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 【解析】 【分析】全等图形中的对应边相等. 【详解】根据△ABC ≌△DCB ,所以AB=CD,所以CD=6,所以答案选择C 项.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了解全等图形中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D解析: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 >0,b <0和第四象限内的坐标符号特点可确定p 在第四象限. ∵a >0,b <0,∴点P (a ,b )在第四象限, 故选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8.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得答案. 【详解】解:−5,实数:227、2π、0.16、0.1010010001-⋯(每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2π、-0.1010010001…(每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共3个.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9.B解析:B 【解析】 【分析】先求出平移后的解析式,继而令y=0,可得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根据函数图象平移规律,可知3y x =向上平移6个单位后得函数解析式应为36y x =+, 此时与x 轴相交,则0y =, ∴360x +=,即2x =-, ∴点坐标为(-2,0),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先出平移后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A 、42+52=41≠6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B 、1.52+22=6.25=2.5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C 、22+32=13≠4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 、222133+=≠,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1.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判断各选项即可. 【详解】A 2=,是有理数,错误;B 中,例如π,是无理数,错误;C 中,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错误;D 正确,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无理数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含有π和根号开不尽的数通常为无理数.12.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9的平方根是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实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13.A解析:A【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证出OP=BP,设OP=BP=x,则PC=6﹣x,再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9+(6﹣x)2=x2,求出x即可.【详解】∵将△OAB沿OB翻折至△OA′B位置,OA′交BC于点P,∴∠A'OB=∠AOB,∵四边形OABC是矩形,∴BC∥OA,∴∠OBC=∠AOB,∴∠OBC=∠A'OB,∴OP=BP,∵点B的坐标为(6,3),∴AB=OC=3,OA=BC=6,设OP=BP=x,则PC=6﹣x,在Rt△OCP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C2+PC2=OP2,∴32+(6﹣x)2=x2,解得:x=154,∴PC=6﹣154=94,∴P(94,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叠和矩形的性质以及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1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判断出b的符号,再找出符合条件的b的可能值即可.【详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0,∴四个选项中只有2符合条件.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k>0,b>0⇔y=kx+b 的图象在一、二、三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一、三、四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一、二、四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1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解:A.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B.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C.对一批飞机零部件的合格情况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符合题意;D.对我市居民节水意识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知识,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二、填空题16.13【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点P(-5,12),∴点P到原点的距离==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解析:13【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点P(-5,12),∴点P到原点的距离=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2【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x-2≥0,解得x≥2,∴x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2.故填: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x-2≥0,解得x≥2,∴x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2.故填: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列式求解即可,比较简单.18.1【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直接代入求出即可.【详解】把x=m ,y=n 代入y=3x-1,可得:n=3m-1,把n=3m-1代入===.故答案为:1.【解析:1【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直接代入求出即可.【详解】把x=m ,y=n 代入y=3x-1,可得:n=3m-1,把n=3m-1代入2296m mn n -+=223196())31(m m m m -+--=2229186196m m m m m -++-+=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正确代入点的坐标求出是解题关键. 19.16【解析】【分析】运用正方形边长相等,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C=∠DAE,然后证明△ΔBCA≌ΔAED,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解即可.【详解】解:∵AB=AD,∠BC解析:16【解析】【分析】运用正方形边长相等,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C =∠DAE ,然后证明△ΔBCA ≌ΔAED ,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解即可.【详解】解:∵AB =AD ,∠BCA =∠AED =90°,∴∠ABC =∠DAE ,∴ΔBCA≌ΔAED(ASA),∴BC=AE,AC=ED,故AB²=AC²+BC²=ED²+BC²=11+5=16,即正方形b的面积为1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解题的重点在于证明ΔBCA≌ΔAED,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得到b=a+c则是解题的关键.20.3【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求出x的值,然后求出y的值,代入代数式求解,再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答.【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3≥0且3-x≥0,解得x≥3且x≤3,所以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求出x的值,然后求出y的值,代入代数式求解,再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答.【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3≥0且3-x≥0,解得x≥3且x≤3,所以x=3,y=8,x+3y=3+3×8=27,∴x+3y的立方根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立方根的定义,根据x的取值范围求出x的值是解题的关键.21..【解析】【分析】【详解】如图,过点C作CD⊥y轴于点D,∵∠CBD+∠ABO=90°,∠ABO+∠BAO=90°,∴∠CBD=∠BAO,在△ABO与△BCD中,∠CBD=∠BAO,,.解析:(21)【解析】【分析】【详解】如图,过点C作CD⊥y轴于点D,∵∠CBD+∠ABO=90°,∠ABO+∠BAO=90°,∴∠CBD=∠BAO,在△ABO与△BCD中,∠CBD=∠BAO,∠BDC=∠AOB, BC=AB,∴△ABO≌△BCD(AAS),∴CD=OB,BD=AO,∵点A(1,0),B(0,2),∴CD=2,BD=1,∴OD=OB-BD=1,又∵点C在第二象限,∴点C的坐标是(-2,1).22.m+3n=12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BC=∠PCB,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BC=∠PCB=∠ABP,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而得到m、n之间的关系.【解析:m+3n=12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BC=∠PCB,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BC=∠PCB=∠ABP,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而得到m、n之间的关系.【详解】解:∵点D是BC边的中点,DE⊥BC,∴PB=PC,∴∠PBC=∠PCB,∵BP平分∠ABC,∴∠PBC=∠ABP,∴∠PBC=∠PCB=∠ABP=n°,∵∠A=60°,∠ACP=m°,∠+∠+∠=︒180,A ABC ACB∴∠PBC+∠PCB+∠ABP=120°-m°,∴3∠ABP=120°-m°,∴3n°+m°=120°,故答案为:m+3n=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3.a>b【解析】【分析】【详解】解:∵一次函数y=﹣2x+1中k=﹣2,∴该函数中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1<2,∴a>b.故答案为a>b.【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析:a>b【解析】【分析】【详解】解:∵一次函数y=﹣2x+1中k=﹣2,∴该函数中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1<2,∴a>b.故答案为a>b.【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4.(-4,1).【解析】【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解答.【详解】∵第二象限的点P到x轴的距离是1,到y轴的距离是4,解析:(-4,1).【解析】【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解答.【详解】∵第二象限的点P到x轴的距离是1,到y轴的距离是4,∴点P的横坐标是-4,纵坐标是1,∴点P的坐标为(-4,1).故答案为:(-4,1).【点睛】此题考查点的坐标,解题关键在于熟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25.x<1.【解析】【分析】结合图象,写出直线y1=ax+3在直线y2=kx﹣1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1=ax+3与y2=kx﹣1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1,2),∴解析:x<1.【解析】【分析】结合图象,写出直线y1=ax+3在直线y2=kx﹣1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1=ax+3与y2=kx﹣1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1,2),∴当x<1时,y1>y2,∴不等式kx﹣1<ax+3的解集为x<1.故答案为:x<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找出不等式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1)△A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解析;(2)①补图见解析;②10【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PC=AB,再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APB=∠PDC,得出△ABP≌△PCD (AAS),即可得出结论;(2)①利用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②过点C'作C'Q⊥BA交BA的延长线于Q,先求出CP=4,AB=AP,∠CPD=45°,进而得出C'P=CP=4,∠C'PD=∠CPD=45°,再判断出四边形BQC'P是矩形,进而求出AQ=BQ﹣AB=3,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A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BC=5,BP=4,∴PC=1.∵AB=1,∴PC=AB.∵AB⊥BC,CM⊥BC,DP⊥AP,∴∠B=∠C=90°,∠APB+∠DPC=90°,∠PDC+∠DPC=90°,∴∠APB=∠PDC.在△ABP和△PCD中,∵B CAPB PDCAB PC∠=∠⎧⎪∠=∠⎨⎪=⎩,∴△ABP≌△PCD(AAS),∴AP=PD.∵∠APD=90°,∴△A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过点C'作C'Q⊥BA交BA的延长线于Q.∵BP=1,AB=1,BC=5,∴CP=4,AB=AP.∵∠ABP=90°,∴∠APB=45°.∵∠APD=90°,∴∠CPD=45°,连接C'P.∵点C与C'关于DP对称,∴C'P=CP=4,∠C'PD=∠CPD=45°,∴∠CPC'=90°,∴∠BPC'=90°,∴∠Q=∠ABP=∠BPC'=90°,∴四边形BQC'P是矩形,∴C'Q=BP=1,BQ=C'P=4,∴AQ=BQ﹣AB=3.在Rt△AC'Q中,AC′=.【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7.(1)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40米,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60米.(2)10天.【解析】【分析】(1)设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x米,则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3 2 x米,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结合甲队改造360米的道路比乙队改造同样长的道路少用3天,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设安排甲队工作m天,则安排乙队工作12006040m-天,根据总费用=甲队每天所需费用×工作时间+乙队每天所需费用×工作时间结合总费用不超过145万元,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大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x米,则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3 2 x米,根据题意得:360360332x x-=,解得:x=40,经检验,x=4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32x=32×40=60,答: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40米,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60米;(2)设安排甲队工作m天,则安排乙队工作12006040m-天,根据题意得:7m+5×12006040m-≤145,解得:m≥10,答:至少安排甲队工作10天.【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根据各数量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28.(1)见解析;(2)45°【解析】【分析】(1)根据网格和勾股定理即可在图①中,以格点为端点画一条长度为13的线段MN;(2)连接AC,根据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可得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求∠ABC的度数.【详解】解:(1)如图根据勾股定理,得MN22AM AN+22+1323(2)连接AC∵22AC+2213102425AB=+=BC,221310∴AC2+BC2=A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网格问题,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9.(1)332)作图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F,连接PF,则PE=PF,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垂线段最短,得出当CF⊥AB时,PC+PE=PC+PF=CF(最短),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CF的长即可得出PC+PE的最小值;(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方法1:作B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DE并延长,交AC于P,连接BP,则∠APB=∠APD.方法2:作点D关于AC的对称点D',连接D'B并延长与AC的交于点P,连接DP,则∠APB=∠APD.试题解析:(1)【解决问题】如图②,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F,连接PF,则PE=PF,当点F,P,C在一条直线上时,PC+PE=PC+PF=CF(最短),当CF⊥AB时,CF最短,此时BF=12AB=3(cm),∴Rt△BCF中,CF=2222=63=33BC BF--(cm),∴PC+PE的最小值为33cm;(2)【拓展研究】方法1:如图③,作B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DE并延长,交AC于P,点P即为所求,连接BP,则∠APB=∠APD.方法2:如图④,作点D关于AC的对称点D',连接D'B并延长与AC的交于点P,点P 即为所求,连接DP,则∠APB=∠APD.30.(1)a=-1;(2)7;(3)点Q的坐标为(5,0)或(8,0)或(0,5)或(0,6)【解析】【分析】(1)先由点P在正比例函数图象上求得n的值,再把点P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结果;(2)易求点B坐标,设直线AB与OP交于点C,如图,则点C坐标可得,然后利用△OBP 的面积=S△BCO+S△BCP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即可求出结果;(3)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P的长,再分两种情况:当OP=OQ时,以O为圆心,OP为半径作圆分别交y轴和x轴的正半轴于点Q1、Q2,如图2,则点Q1、Q2即为所求,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即可求出结果;当PO=PQ时,以P为圆心,OP为半径作圆分别交y轴和x轴的正半轴于点Q4、Q3,如图3,则点Q4、Q3也为所求,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1)把点P(4,n)代入y=34x,得:n=34×4=3,∴P(4,3),把P(4,3)代入y=ax+7得,3=4a+7,∴a=﹣1;(2)∵A(2,0),AB⊥x轴,∴B点的横坐标为2,∵点B在y=﹣x+7上,∴B(2,5),设直线AB与OP交于点C,如图1,当x=2时,33242y=⨯=,∴C(2,32),∴△OBP的面积=S△BCO+S△BCP=12⨯2×(5﹣32)+12⨯(4﹣2)×(5﹣32)=7;(3)过点P作PD⊥x轴于点D,∵P(4,3),∴OD=4,PD=3,∴22345OP=+=,当OP=OQ时,以O为圆心,OP为半径作圆分别交y轴和x轴的正半轴于点Q1、Q2,如图2,则点Q1、Q2即为所求,且Q2(5,0)、Q1(0,5);当PO=PQ时,以P为圆心,OP为半径作圆分别交y轴和x轴的正半轴于点Q4、Q3,如图3,则点Q4、Q3也为所求,由于PO=PQ3,∴DQ3=DO=4,∴Q3(8,0),过点P作PF⊥y轴于点F,同理可得:FQ4=FO=3,∴Q4(0,6).综上所述,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存在点Q,使△POQ是以O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点Q的坐标为(5,0)或(8,0)或(0,5)或(0,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1.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欲证明AB=AC,只要证明∠ABC=∠ACB即可,根据“HL”证明Rt△BDE≌Rt△CD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EBD=∠FCD,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DBC=∠DCB,从而可证∠ABC=∠ACB.【详解】∵DE⊥AB,DF⊥AC,∴∠BED=∠CFD=90°.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L),∴∠EBD=∠FCD,∵BD=CD,∴∠DBC=∠DCB,∴∠DBC+∠EBD=∠DCB+∠FCD,即∠ABC=∠ACB,∴AB=A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苏科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2-与2B .2-与38-C .2-与12-D .2-与()22-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D=BC=5,DC=7,AB=13,点P 从点A 出发以3个单位/s 的速度沿AD→DC 向终点C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个单位/s 的速度沿BA 向终点A 运动.当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时,运动时间为( )A .4sB .3sC .2sD .1s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若点(1,1)A ,点(3,2)C -,则点B 的坐标为( )A .(1,2)B .(0,2)C .(2,0)D .(2,1)4.下列四个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B .|﹣3|=﹣3C .=±2D .=36.分式221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A .0B .2C .﹣2D .12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的周长为( )A .10B .11C .10或11D .78.下列图形中的五边形ABCDE 都是正五边形,则这些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1(1)1a a --变形正确的是( ) A .1-B .1a -C .1a --D .1a -- 10.如图,已知△ABC 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是( )A .甲和乙B .甲和丙C .乙和丙D .只有乙11.若点Α()m,n 在一次函数y=3x+b 的图象上,且3m-n>2,则b 的取值范围为 ( ) A .b>2 B .b>-2 C .b<2 D .b<-2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3),B (5,3),C (5,0),点D 在线段OA 上,将△ABD 沿着直线BD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E ,当点E 在线段OC 上时,则AD 的长是( )A .1B .43C .53D .213.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5cm 和2cm ,那么它的周长是( )A .7cmB .9cmC .9cm 或12cmD .12cm14.1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0B .3104<C .1010D 10是10的算术平方根15.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最适合普查(全面调查)的是( )A .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B .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调查C .对一批飞机零部件的合格情况的调查D .对我市居民节水意识的调查 二、填空题16.函数1y=x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17.若点(1,35)P m m +-在x 轴上,则m 的值为________.18.已知点(,)P a b 在一次函数21y x =+的图象上,则21a b --=_____.19.如图,长方形OABC 中,8OA =,6AB =,点D 在边BC 上,且3CD DB =,点E 是边OA 上一点,连接DE ,将四边形ABDE 沿DE 折叠,若点A 的对称点'A 恰好落在边OC 上,则OE 的长为____.20.若直线y x m =+与直线24y x =-+的交点在y 轴上,则m =_______.21.如图,矩形ABCD 的边AD 长为2,AB 长为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以A 点为圆心,对角线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E ,则这个点E 表示的实数是_______22.如图是某足球队全年比赛情况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该队全年胜了_______场.23.如图,在△ABC 中,AB = AC ,∠BAC = 120º,AD ⊥BC ,则∠BAD = _____°.24.如图,在△ABC 中,∠C =90°,∠B =22.5°,DE 垂直平分AB 交BC 于点E ,EC =1,则三角形ACE 的面积为__.25.某人一天饮水1679mL ,精确到100mL 是_____.三、解答题26.如图,在边长为12cm 的正方形ABCD 中,M 是AD 边的中点,点P 从点A 出发,在正方形边上沿A B C D→→→的方向以大于1 cm/s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从点D出发,在CD边上沿D C→方向以1 cm/s的速度匀速移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Q相遇时即停止移动.设点P移动的时间为t(s),正方形ABCD与PMQ∠的内部重叠部分面积为y(cm2).已知点P移动到点B处,y的值为96(即此时正方形ABCD与PMQ∠的内部重叠部分面积为96cm2).(1)求点P的速度:(2)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27.在等边△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为△ABC外一点,且∠MDN=60°,∠BDC=120°,BD=DC.探究:当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的周长x与等边△ABC的周长y的关系.(1)如图1,当点M、N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此时xy=;(2)如图2,点M、N在边AB、AC上,且当DM≠DN时,猜想( I)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探索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并给出证明.28.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长方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使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1)求CE 的长;(2)求点D 的坐标.29.如图,将一张边长为8的正方形纸片O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使得OA 与y 轴重合,OC 与x 轴重合,点P 为正方形AB 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 、点B 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O 落在P 处,点C 落在G 处,PG 交BC 于H ,折痕为EF .连接OP 、OH .初步探究(1)当AP =4时①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 ;②求直线EF 的函数表达式.深入探究(2)当点P 在边AB 上移动时,∠APO 与∠OPH 的度数总是相等,请说明理由. 拓展应用(3)当点P 在边AB 上移动时,△PBH 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30.已知21a =,求代数式223a a -+的值.31.先化简,再求值:22214244x x x x x x x x +--⎛⎫-÷⎪--+⎝⎭,其中x =2﹣3.【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A 中-2=2,不是互为相反数;B 中382-=-,不是相反数;C 中两数互为倒数;D 中两数互为相反数;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性质应用,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CP=12-3t ,BQ=t ,根据题意得到12-3t=t ,解得:t=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难度不大.3.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点(1,1)A ,点(3,2)C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结合图形即可确定出点B 的坐标.【详解】解:∵点A 的坐标是:(1,1),点C 的坐标是:(3,-2),∴点B 的坐标是:(2,0).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点坐标就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内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对有序实数则为这个点的坐标点的坐标.4.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解答得出答案.【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绝对值的性质逐一计算可得结论.【详解】A.=2,此选项计算正确;B.|﹣3|=3,此选项计算错误;C.=2,此选项计算错误;D.不能进一步计算,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绝对值性质.6.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值为零,则分子为零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分式22 1x x -+的值为0,∴x﹣2=0,解得:x=2.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为零的条件,正确把握分式为零的条件是解题关键.7.C解析:C【解析】【分析】可分3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①3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3、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3+4=10,②3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4+4=11,∴三角形的周长为10或11.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8.D解析: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对称轴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直线l即为各图形的对称轴.,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正确把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有条件得出1-a>0,再由此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详解】1有意义,-1a∴->,10a10a ∴-<,(a ∴-==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 AAS 、ASA 、HL 逐个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甲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夹角与△ABC 对应相等,根据SAS 可以判断甲三角形与△ABC 全等;乙三角形只有一条边及对角与△ABC 对应相等,不满足全等判定条件,故乙三角形与△ABC 不能判定全等;丙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夹边与△ABC 对应相等,根据ASA 可以判定丙三角形与△ABC 全等; 所以与△ABC 全等的有甲和丙,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并充分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注意对应二字的理解很重要.11.D解析:D【解析】分析:由点(m,n )在一次函数3y x b =+的图像上,可得出3m+b=n ,再由3m-n >2,即可得出b <-2,此题得解.详解:∵点A (m ,n )在一次函数y=3x+b 的图象上,∴3m+b=n .∵3m-n >2,∴3m-(3m+b)>2,即-b>2,∴b <-2.故选D .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再结合3m-n >2,得出-b >2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C的长,进而可得出OE的长,在Rt△DOE中,由DE=AD及勾股定理可求出AD的长.【详解】解:根据各点坐标可得AB=OC=BE=5,AO=BC=3,设AD=x,则DE=x,DO=3-x∴=4,∴OE=1,在Rt△DOE中,DO2+OE2=DE2,解得x=53,∴AD=5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准直角三角形,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即可解答.13.D解析:D【解析】【分析】因为题中没有说明已知两边哪个是底,哪个是腰,所以要分情况进行讨论.【详解】解:当三边是2cm,2cm,5cm时,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当三角形的三边是5cm,5cm,2cm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时周长是5+5+2=12cm.故选:D.【点睛】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类题注意分情况讨论,还要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4.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A是无理数,说法正确;B、3<4,说法正确;C、10,故原题说法错误;D是10的算术平方根,说法正确;故选C.15.C【解析】【分析】根据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解:A.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B.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C.对一批飞机零部件的合格情况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符合题意;D.对我市居民节水意识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知识,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二、填空题16..【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x-2≠0,解得x≠2;考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析:x2.【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x-2≠0,解得x≠2;考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7.【解析】【分析】根据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点在x轴上,∴3m−5=0,解得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解析:5 3【解析】根据x 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点(1,35)P m m +-在x 轴上,∴3m−5=0,解得m =53. 故答案为:5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x 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键.18.【解析】【分析】根据点在函数图像上,即将点代入函数解析式,能够使解析式成立,将本题中P 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变形即可解决.【详解】解:将代入函数解析式得:b=2a+1,将此式变形即可得到: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点在函数图像上,即将点代入函数解析式,能够使解析式成立,将本题中P 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变形即可解决.【详解】解:将(,)P a b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b=2a+1,将此式变形即可得到:210a b -+=,两边同时减去2,得:21a b --=-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通过函数上点的坐标,求相关代数式的值,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明白函数上的点都能使函数解析式成立.19.【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BC=OA=8,OC=AB=6,∠C=∠B=∠O=90°,求得CD=6,BD=2,根据折叠可知A′D=AD ,A′E=AE ,可证明Rt △A′CD ≌Rt △DBA ,解析:【解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BC=OA=8,OC=AB=6,∠C=∠B=∠O=90°,求得CD=6,BD=2,根据折叠可知A′D=AD ,A′E=AE ,可证明Rt △A′CD ≌Rt △DBA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D=2,A′O=4,然后在Rt △A′OE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四边形OABC 是矩形,∴BC=OA=8,OC=AB=6,∠C=∠B=∠O=90°,∵CD=3DB ,∴CD=6,BD=2,∴CD=AB ,∵将四边形ABDE 沿DE 折叠,若点A 的对称点A′恰好落在边OC 上,∴A′D=AD ,A′E=AE ,在Rt △A′CD 与Rt △DBA 中,CD AB A D AD '=⎧⎨=⎩, ∴Rt △A′CD ≌Rt △DBA (HL ),∴A′C=BD=2,∴A′O=4,∵A′O 2+OE 2=A′E 2,∴42+OE 2=(8-OE )2,∴OE=3,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4【解析】【分析】先求出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然后根据两直线相交的问题,把(0,4)代入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解:当x=0时,=4,则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把(解析:4【解析】【分析】先求出直线24y x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然后根据两直线相交的问题,把(0,4)代入y x m =+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解:当x=0时,24y x =-+=4,则直线24y x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 把(0,4)代入y x m =+得m=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若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关系,那么他们的自变量系数相同,即k 值相同.21.—1【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进而得到AE 的长,再根据A 点表示-1,可得E 点表示的数.【详解】∵AD 长为2,AB 长为1,∴AC=,∵A 点表示-1,∴E 点表示的数为:1【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进而得到AE 的长,再根据A 点表示-1,可得E 点表示的数.【详解】∵AD 长为2,AB 长为1,∴=∵A 点表示-1,∴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22.22【解析】【分析】【详解】解:用平的场次除以所占的百分比求出全年比赛场次:10÷25%=40(场),∴胜场:40×(1﹣20%﹣25%)=40×55%=22(场).故答案为:22.【解析:22【解析】【分析】【详解】解:用平的场次除以所占的百分比求出全年比赛场次:10÷25%=40(场),∴胜场:40×(1﹣20%﹣25%)=40×55%=22(场).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考查1.条形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3.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23.6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平分∠BAC,由此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详解】如图,∵AB=AC,AD⊥BC,∴AD平分∠BAC,∴∠BAD=∠BA解析:6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平分∠BAC,由此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详解】如图,∵AB=AC,AD⊥BC,∴AD平分∠BAC,∴∠BAD=12∠BAC,∵∠BAC=120°,∴∠BAD=12×120°=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24..【解析】【分析】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EA=EB,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可得∠AEC=45°,易知△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CA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解析:12.【解析】【分析】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EA=EB,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可得∠AEC=45°,易知△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CA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DE垂直平分AB交BC于点E,∴EA=EB,∴∠EAB=∠B=22.5°,∴∠AEC=∠EAB+∠B=45°,∵∠C=90°,∴△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A=CE=1,∴三角形ACE的面积=12×1×1=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灵活利用这两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5.7×103ml【解析】【分析】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再根据精确度求解.【详解】解:1679mL=1.679×103mL ,所以1679mL 精确到100mL 是1.7×103mL . 故答案为:1.解析:7×103ml【解析】【分析】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再根据精确度求解.【详解】解:1679mL =1.679×103mL ,所以1679mL 精确到100mL 是1.7×103mL .故答案为:1.7×103mL .【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属于基本题型,掌握求解的方法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6.(1)3 cm/s ;(2)()()()144120418021481081289t t y t t t t ⎧-≤≤⎪=-<≤⎨⎪-<≤⎩. 【解析】【分析】(1)由于P 的速度比Q 的速度大,因此P 到达B 点时,Q 在DC 边上,此时重叠部分面积为正方形的面积减去△DQM 和△ABM 的面积,求解即可;(2)分三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边AB 上时,当点P 在边BC 上时,当点P 在边CD 上时,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解:(1)由已知得,AB=AD=CD=BC=12,∵M 是AD 边的中点,∴AM=MD=6,由题意可知当P 到达B 点时Q 在DC 边上,DQ=t ,∴ABM DMQ ABCD y S S S =--△△正方形 , ∴11961212612622t =⨯-⨯⨯-⨯⨯, 解得,t=4,∴ P 点的速度为12÷4=3 cm/s ;(2)当点P 在边AB 上时,04t ≤≤, APM DMQ ABCD y S S S =--△△正方形,111212636=144-1222y t t t =⨯-⨯⨯-⨯⨯当点P 在边BC 上时,48t <≤,DMQ ABCD AMPB y S S S =--△正方形梯形()1112123126126=180-2122y t t t =⨯-⨯-+⨯-⨯⨯ 当点P 在边CD 上时,8t <≤9,MQ y S =△P ,()112336=108-122y t t t =⨯⨯--⨯; 综上所述,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为()()()144120418021481081289t t y t t t t ⎧-≤≤⎪=-<≤⎨⎪-<≤⎩. 【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动点问题,注意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7.(1)BM+NC=MN ;23x y =;(2)成立:BM+NC=MN ;(3)BM+MN=NC.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由DM=DN ,∠MDN=60°,可证得△MDN 是等边三角形,又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CD=BD ,易证得Rt △BDM ≌Rt △CDN ,然后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 BM+NC=MN ,此时2=3x y ; (2)在CN 的延长线上截取CM 1=BM ,连接DM 1.可证△DBM ≌△DCM 1,即可得DM=DM 1,易证得∠CDN=∠MDN=60°,则可证得△MDN ≌△M 1DN ,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结论仍然成立;(3)首先在CN 上截取CM 1=BM ,连接DM 1,可证△DBM ≌△DCM 1,即可得DM=DM 1,然后证得∠CDN=∠MDN=60°,易证得△MDN ≌△M 1DN ,则可得NC-BM=MN .【详解】解:(1)如图1,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 BM+NC=MN . 此时2=3x y . 理由:∵DM=DN ,∠MDN=60°,∴△MDN 是等边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A=60°,∵BD=CD ,∠BDC=120°,∴∠DBC=∠DCB=30°,∴∠MBD=∠NCD=90°,∵DM=DN,BD=CD,∴Rt△BDM≌Rt△CDN,∴∠BDM=∠CDN=30°,BM=CN,∴DM=2BM,DN=2CN,∴MN=2BM=2CN=BM+CN;∴AM=AN,∴△AMN是等边三角形,∵AB=AM+BM,∴AM:AB=2:3,∴2 =3xy;(2)猜想: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在NC的延长线上截取CM1=BM,连接DM1.∵∠MBD=∠M1CD=90°,BD=CD,∴△DBM≌△DCM1,∴DM=DM1,∠MBD=∠M1CD,M1C=BM,∵∠MDN=60°,∠BDC=120°,∴∠M1DN=∠MDN=60°,∴△MDN≌△M1DN,∴MN=M1N=M1C+NC=BM+NC,∴△AMN的周长为:AM+MN+AN=AM+BM+CN+AN=AB+AC,∴2 =3xy;(3)证明:在CN上截取CM1=BM,连接DM1.可证△DBM≌△DCM1,∴DM=DM1,可证∠M1DN=∠MDN=60°,∴△MDN≌△M1DN,∴MN=M1N,∴NC-BM=MN.【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与辅助线的作法.28.(1)4 (2)(0,5)【解析】【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线段C 的长;(2)在Rt △DCE 中,由DE =OD 及勾股定理可求出OD 的长,进而得出D 点坐标.【详解】解:(1)依题意可知,折痕AD 是四边形OAED 的对称轴,∴在Rt △ABE 中,AE =AO =10,AB =8,∴BE =22221086AE AB -=-=,∴CE =BC ﹣BE =4;(2)在Rt △DCE 中,DC 2+CE 2=DE 2,又∵DE =OD ,∴()22284OD OD -+=,∴OD =5, ∴()05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轴对称的性质,关键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线段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9.(1)①(0,5);②152y x=-+;(2)理由见解析;(3)周长=16,不会发生变化,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设:OE=PE=a,则AE=8﹣a,AP=4,在Rt△AEP中,由勾股定理得:PE2=AE2+AP2,即可求解;②证明△AOP≌△FRE(AAS),则ER=AP=4,故点F(8,1),即可求解;(2)∠EOP=∠EPO,而∠EPH=∠EOC=90°,故∠EPH﹣∠EPO=∠EOC﹣∠EOP,即∠POC=∠OPH,又因为AB∥OC,故∠APO=∠POC,即可求解;(3)证明△AOP≌△QOP(AAS)、△OCH≌△OQH(SAS),则CH=QH,即可求解.【详解】(1)①设:OE=PE=a,则AE=8﹣a,AP=4,在Rt△AEP中,由勾股定理得:PE2=AE2+AP2,即a2=(8﹣a)2+16,解得:a=5,故点E(0,5).故答案为:(0,5);②过点F作FR⊥y轴于点R,折叠后点O落在P处,则点O、P关于直线EF对称,则OP⊥EF,∴∠EFR+∠FER=90°,而∠FER+∠AOP=90°,∴∠AOP=∠EFR,而∠OAP=∠FRE,RF=AO,∴△AOP≌△FRE(AAS),∴ER=AP=4,OR=EO﹣OR=5﹣4=1,故点F(8,1),将点E、F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得:185k bb=+⎧⎨=⎩,解得:125kb⎧=-⎪⎨⎪=⎩,故直线EF的表达式为:y=﹣12x+5;(2)∵PE=OE,∴∠EOP=∠EPO.又∵∠EPH=∠EOC=90°,∴∠EPH﹣∠EPO=∠EOC﹣∠EOP.即∠POC=∠OPH.又∵AB∥OC,∴∠APO=∠POC,∴∠APO=∠OPH;(3)如图,过O作OQ⊥PH,垂足为Q.由(1)知∠APO=∠OPH,在△AOP和△QOP中,APO OPHA OQPOP OP∠=∠⎧⎪∠=∠⎨⎪=⎩∴△AOP≌△QOP(AAS),∴AP=QP,AO=OQ.又∵AO=OC,∴OC=OQ.又∵∠C=∠OQH=90°,OH=OH,∴△OCH≌△OQH(SAS),∴CH=QH,∴△PHB的周长=PB+BH+PH=AP+PB+BH+HC=AB+CB=16.故答案为:1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对应相等关系是解题关键.30.4【解析】试题分析:先将223a a-+变形为(a-1)2+2,再将21a=代入求值即可.试题解析:223a a-+=221a a-++2=(a-1)2+2当2+1时,原式=2+1-1)2+2=2)2+2=2+2=4.31.﹣21(2)x -,﹣112【解析】【分析】直接括号里面通分运算,进而利用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详解】原式= [221(2)(2)x x x x x +----]•4x x- =2(2)(2)(1)(2)4x x x x x x x x +---⋅-- =24(2)4x x x x x-⋅-- =﹣21(2)x -,当x =2﹣时,原式=﹣11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4,5,6B .2,3,4C .7 ,3 ,4D .1,2 ,3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C 在x 轴上,点C 的坐标为(1,0),2AC -=.将Rt ABC ∆先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变换后点A 的对应点坐标是( )A .(1,2)-B .(4,2)-C .(3,2)D .(2,2) 3.某种鲸的体重约为,关于这个近似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精确到百分位B .精确到0.01C .精确到千分位D .精确到千位4.1(1)1a a--变形正确的是( ) A .1-B .1a -C .1a --D .1a --5.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12y x k =-的图像大数是( ) A . B .C .D .6.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7.已知:如图,∠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8.若分式12xx-+的值为0,则x的值为()A.1 B.2-C.1-D.29.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A.(﹣3,﹣4)B.(3,4)C.(﹣3,4)D.(﹣4,3)10.在下列黑体大写英文字母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5151+22+-=25B.512+﹣512-=2C.515122+-⨯=1 D.515122--⨯=3﹣2512.若3n+3n+3n=19,则n=()A.﹣3 B.﹣2 C.﹣1 D.013.小明体重为 48.96 kg ,这个数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值为()A.48 kg B.48.9 kg C.49 kg D.49.0 kg14.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 .AB =DE B .AC =DF C .∠A =∠D D .BF =EC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线段AB 的两个点坐标分别为A (﹣1,﹣1),B (1,2).平移线段AB ,得到线段A ′B ′.已知点A ′的坐标为(3,1),则点B ′的坐标为( ) A .(4,4)B .(5,4)C .(6,4)D .(5,3)二、填空题16.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格点上,点A 的坐标为(-1,4).将△ABC 沿y 轴翻折到第一象限,则点C 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_____.17.如图,在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0、2,BC ⊥AB 于点B ,且BC=1,连接AC ,在AC 上截取CD=BC ,以A 为圆心,AD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 于点E ,则点E 表示的实数是_____.18.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那么斜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 19.点A (3,-2)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20.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整数a ,b ,∵20a b≥,∴0a ab b -≥,∴2a b ab +≥a b =时,等号成立;结论:在2a b ab +≥a 、b 均为正实数)中,只有当a b =时,+a b 有最小值2ab 若1m 1m m -有最小值为__________. 21.4的平方根是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3, 2P -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 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点坐标为_________.23.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__________.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312y x =-+的图像经过111(,)P x y ,222(,)P x y 两点,若12x x >,则1y ______________2y25.如图,在△ABC 中,AB =6,AC =5,BC =9,∠BAC 的角平分线AP 交BC 于点P ,则CP 的长为_____.三、解答题26.已知BC =5,AB =1,AB ⊥BC ,射线CM ⊥BC ,动点P 在线段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P 作DP ⊥AP 交射线CM 于点D ,连接AD . (1)如图1,若BP =4,判断△ADP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如图2,若BP =1,作点C 关于直线DP 的对称点C ′,连接AC ′. 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请直接写出线段AC ′的长度.27.某天早上爸爸骑车从家送小明去上学.途中小明发现忘带作业本,于是他立即下车,下车后的小明匀速步行继续赶往学校,同时爸爸加快骑车速度,按原路匀速返回家中取作业本(拿作业本的时间忽略不计),紧接着以返回时的速度追赶小明.最后两人同时达到学校. 如图是小明离家的距离()ym 与所用时间()min x 的函数图像.请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家与学校距离为______m ,小明步行的速度为______/min m ; (2)求线段AB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爸爸离家的距离()y m 与所用时间()min x 的关系的图像.(标注..相关数据....) 28.计算:(1)23(5)427-(2)12426(8)18÷+-. 29.已知函数y 1=2x -4与y 2=-2x +8的图象,观察图象并回答问题:(1)x 取何值时,2x -4>0? (2)x 取何值时,-2x +8>0?(3)x 取何值时,2x -4>0与-2x +8>0同时成立?(4)求函数y 1=2x -4与y 2=-2x +8的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30.已知 2x k x+=,k 为正实数. (1)当k =3时,求x 224x+的值;(2)当k =10时,求x ﹣2x的值; (3)小安设计一个填空题并给出答案,但被老师打了两个“×”小安没看懂老师为什么指出两个错误?如果你看懂了,请向小安解释一下.31.(模型建立)(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CA =CB ,直线ED 经过点C ,过A 作AD ⊥ED 于点D ,过B 作BE ⊥ED 于点E . 求证:△CDA ≌△BEC . (模型运用)(2)如图2,直线l 1:y =43x +4与坐标轴交于点A 、B ,将直线l 1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至直线l2,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模型迁移)如图3,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O,且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点A在直线l上,点P为x 轴上一动点,连接AP,将线段AP绕点P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过点B的直线BC交x轴于点C,∠OCB=30°,点B到x轴的距离为2,求点P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A.42+52≠6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B.22+32≠4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C7)2+32≠4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C选项错误.D.12+2)23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2.D解析:D【解析】【分析】先求出A点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所得到的的坐标A',再求出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坐标A'',A''即为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坐标.【详解】∆先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坐标为A'(-1,2),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将Rt ABC度,则A'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上3个单位长度,故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坐标是A''(2,2).【点睛】本题考察点的坐标的变换及平移.3.D解析:D【解析】【分析】先写出其原数,看看近似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什么数位上,那么它就是精确到了哪个数位.【详解】解:1.36×105kg=136000kg的最后一位的6表示6千,即精确到千位.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精确度是解题关键.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应当看末位数字实际在哪一位,即可得出答案.4.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有条件得出1-a>0,再由此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详解】1有意义,1a-∴->,10a∴-<,a10∴-==(a故选C.【点睛】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四个选项图像可以判断y kx = 过原点且k <0,12y x k =- ,-k >0 即可判断. 【详解】解:A .y kx = 与12y x k =-图像增减相反,得到k <0,所以12y x k =- 与y 轴交点大于0 故错误; B .y kx = 与12y x k =-图像增减相反,得到k <0,所以12y x k =- 与y 轴交点大于0 故正确; C .y kx = 与12y x k =-图像增减相反,12y x k =-为递增一次函数且不过原点,故错误; D .y kx =过原点,而图中两条直线都不过原点,故错误. 故选 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熟记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常数项为0,函数过原点.6.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解:A 、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 、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 、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折叠后两边会重合.7.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 ,SAS ,AAS 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A 、∵∠1=∠2,AD 为公共边,若AB=AC ,则△ABD ≌△ACD (SAS );故A 不符合题意;B 、∵∠1=∠2,AD 为公共边,若BD=CD ,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 ≌△ACD ;故B 符合题意;C 、∵∠1=∠2,AD 为公共边,若∠B=∠C ,则△ABD ≌△ACD (AAS );故C 不符合题意; D 、∵∠1=∠2,AD 为公共边,若∠BDA=∠CDA ,则△ABD ≌△ACD (ASA );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8.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0,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得,1-x=0且x+2≠0,解得x=1且x≠-2,所以x=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9.A解析:A【解析】试题解析:∵点P(3,-4)关于y轴对称点P′,∴P′的坐标是:(-3,-4).故选A.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个大写字母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E”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M”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N”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H”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1.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对A 、B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C 进行判断;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D 进行判断. 【详解】解:A ==A 选项错误;B 212==,所以B 选项错误;C 1515114--==,所以C 选项正确;D 、151-=,所以D 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2.A解析:A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结合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将原式变形得出答案. 【详解】解:13339n n n++=, 1233n +-∴=,则12n +=-, 解得:3n =-. 故选:A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3.D解析:D 【解析】 【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进行四舍五入即可. 【详解】解:48.96≈49.0(精确到十分位).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近似数: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精确到哪位,就是对它后边的一位进行四舍五入.14.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解:选项A、添加AB=DE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B、添加AC=DF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C、添加∠A=∠D不能判定△ABC≌△DEF,故本选项正确;选项D、添加BF=EC可得出BC=EF,然后可用ASA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5.B解析: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线段AB平移的方式,然后根据平移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A(﹣1,﹣1)平移后得到点A′的坐标为(3,1),∴线段AB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B(1,2)平移后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1+4,2+2),即(5,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变换的性质,一般来说,坐标系中点的平移遵循:上加下减,左减右加的规律,熟练掌握求解的方法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6.(3,1)【解析】【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详解】由题意得点C(-3,1)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3,1).考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点睛解析:(3,1)【解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详解】由题意得点C(-3,1)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3,1).考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即可完成. 17.【解析】∵∠ABC=90°,AB=2,BC=1,∴AC= = ,∵CD=CB=1,∴AD=AC-CD= -1,∴AE= -1,∴点E表示的实数是 -1.【解析】∵∠ABC=90°,AB=2,BC=1,∴,∵CD=CB=1,∴ -1,∴,∴点E18.【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0. ∴斜边上的中线长=×10=5.考点:1.勾股定理;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解析:【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0.∴斜边上的中线长=1×10=5.2考点:1.勾股定理;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19.(3,2)【解析】试题分析:点A(3,﹣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故答案为(3,2).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析:(3,2)【解析】试题分析:点A(3,﹣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故答案为(3,2).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0.3【分析】根据(、均为正实数),对代数式进行化简求最小值.【详解】解:由题中结论可得即:当时,有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点睛】准确理解阅读内容,灵活运用题中结论,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a b +≥(a 、b进行化简求最小值. 【详解】1=1111m m m111m=111m1211=31m m即:当1m 时,m m 3, 故答案为:3.【点睛】 准确理解阅读内容,灵活运用题中结论,求出代数式的最小值.21.±2.【解析】试题分析:∵,∴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考点:平方根.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2(2)4±=,∴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考点:平方根.22.(-1,0)【解析】【分析】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即可得到.【详解】解:点先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再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点坐标为(-3+2,2-2),即(解析:(-1,0)【解析】【分析】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即可得到.【详解】解:点()3, 2P -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 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点坐标为(-3+2,2-2),即(-1,0)故答案为:(-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向右平移a 个单位,坐标P (x ,y )得到P '(x+a ,y);向左平移a 个单位,坐标P (x ,y )得到P '(x-a ,y);向上平移a 个单位,坐标P (x ,y )得到P '(x ,y+a);向下平移a 个单位,坐标P (x ,y )得到P '(x ,y-a). 23.4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80°-100°)=40°故答案为:40°.【点睛解析:4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2(180°-100°)=40°故答案为:40°.【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掌握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4.<【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判断.【详解】∵一次函数中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x2,∴y1<y2.故答案为:<.【点睛解析:<【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判断.【详解】∵一次函数312y x=-+中k=3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x2,∴y1<y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y=kx+b,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25..【解析】【分析】作PM⊥AB于M,PN⊥AC于N,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M=PN,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从而得到,即可求得CP的值.【详解】作PM⊥AB于M,PN⊥AC于N,∵AP是解析:45 11.【解析】【分析】作PM⊥AB于M,PN⊥AC于N,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M=PN,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162152APBAPCAB PMS ABS ACAC PN⋅===⋅,从而得到162152APBAPCPB hS PBS PCPC h⋅===⋅,即可求得CP的值.【详解】作PM⊥AB于M,PN⊥AC于N,∵AP是∠BAC的角平分线,∴PM=PN,∴162152APBAPCAB PMS ABS ACAC PN⋅===⋅,设A到BC距离为h,则162152APBAPCPB hS PBS PCPC h⋅===⋅,∵PB+PC=BC=9,∴CP=9×511=4511,故答案为:45 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面积法,推出ABACPBPC=,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1)△A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解析;(2)①补图见解析;10【解析】(1)先判断出PC=AB,再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APB=∠PDC,得出△ABP≌△PCD (AAS),即可得出结论;(2)①利用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②过点C'作C'Q⊥BA交BA的延长线于Q,先求出CP=4,AB=AP,∠CPD=45°,进而得出C'P=CP=4,∠C'PD=∠CPD=45°,再判断出四边形BQC'P是矩形,进而求出AQ=BQ﹣AB=3,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A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BC=5,BP=4,∴PC=1.∵AB=1,∴PC=AB.∵AB⊥BC,CM⊥BC,DP⊥AP,∴∠B=∠C=90°,∠APB+∠DPC=90°,∠PDC+∠DPC=90°,∴∠APB=∠PDC.在△ABP和△PCD中,∵B CAPB PDCAB PC∠=∠⎧⎪∠=∠⎨⎪=⎩,∴△ABP≌△PCD(AAS),∴AP=PD.∵∠APD=90°,∴△A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过点C'作C'Q⊥BA交BA的延长线于Q.∵BP=1,AB=1,BC=5,∴CP=4,AB=AP.∵∠ABP=90°,∴∠APB=45°.∵∠APD=90°,∴∠CPD=45°,连接C'P.∵点C与C'关于DP对称,∴C'P=CP=4,∠C'PD=∠CPD=45°,∴∠CPC'=90°,∴∠BPC'=90°,∴∠Q=∠ABP=∠BPC'=90°,∴四边形BQC'P是矩形,∴C'Q=BP=1,BQ=C'P=4,∴AQ=BQ﹣AB=3.在Rt△AC'Q中,AC′10=.【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7.(1)2500,100;(2)100500y x=+;(3)见解析【解析】(1)看图得到小明家与学校距离为2500米,小明步行路程为(2500-1000)米,步行时间为(20-5)分,从而求出小明的步行速度;(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由题意分析,爸爸在点(5,1000)处返回家中,再至爸爸到达学校共用时15分,行驶2500+1000=3500米,所以可以求出此时爸爸的速度为3500700153=米/分,然后求出爸爸返回家中时间为70030100037÷=分,所以爸爸于开始出发后的3065577+=分到达家中,从而画出爸爸离家的距离()ym 与所用时间()min x 的关系的图像.【详解】 解:(1)有图可知:小明家与学校距离为2500米,小明步行路程为(2500-1000)米,步行时间为(20-5)分∴小明的步行速度为25001000100205-=-米/分 故答案为:2500;100 (2)设AB 的表达式为y kx b =+,将A 、B 分别代入AB 的表达式得到51000202500k b k b +=⎧⎨+=⎩,解得100500k b =⎧⎨=⎩. ∴表达式100500y x =+.(3)由题意,爸爸在点(5,1000)处返回家中,∵最后两人同时达到学校所以爸爸从开始返回家中至到达学校共用时15分,行驶2500+1000=3500米,所以此时爸爸的速度为3500700153=米/分,爸爸返回家中时间为70030100037÷=分, 所以爸爸于开始出发后的3065577+=分到达家中 即函数图像过点(657,0)(20,2500) 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清图中每个关键点的实际含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8.(1)6;(2)3. 【解析】【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2)原式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计算,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原式=5﹣2+3=6;(2)原式=3 =3. 【点睛】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9.(1)x >2;(2)x <4 ;(3)2<x <4;(4)2(平方单位)【解析】【分析】利用图象可解决(1)、(2)、(3);利用图象写出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函数y 1=2x -4与y 2=-2x +8的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详解】由图可知:(1)当x >2时,2x−4>0;(2)当x <4时,-2x +8>0;(3)由(1)(2)可知当2<x <4时,2x−4>0与−2x +8>0同时成立;(4)联立y 1=2x -4与y 2=-2x +8,解得x=3,y=2,∴函数y 1=2x -4与y 2=-2x +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3,2),所以函数y 1=2x -4与y 2=-2x +8的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2×(4−2)×2=2(平方单位).【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 =kx +b 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 =kx +b 在x 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画出两函数图象.30.(1)5;(2);(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22242()4x x x x+=+-代入可得结果;(2)先根据2x x +=22242()4x x x x +=+-的值,再由2x x -=解;(3)由224xx +=+可知题目错误,由错误题目求解可以得出结果错误. 【详解】解:(1)当3k =时,23x x +=, 222242()4345x x x x+=+-=-=;(2)当k =2x x +=222242()446x x x x+=+-=-=,2x x ∴-===(3)由题可知x>0,∴2244xx +=+≥,42x x∴+,即使当2x x +时,22242()42x x x x +=+-=, ∴224+x x 的值也不对; ∴题干错误,答案错误,故老师指出了两个错误.【点睛】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将所求式子进行适当的变形是解本题的关键.31.(1)见解析;(2)3944y x =--;(3)点P 坐标为(4,0)或(﹣4,0) 【解析】【分析】(1)由“AAS ”可证△CDA ≌△BEC ;(2)如图2,在l 2上取D 点,使AD =AB ,过D 点作DE ⊥OA ,垂足为E ,由(1)可知△BOA ≌△AED ,可得DE =OA =3,AE =OB =4,可求点D 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可求解析式;(3)分两种情况讨论,通过证明△OAP ≌△CPB ,可得OP =BC =4,即可求点P 坐标.【详解】(1)证明:∵AD ⊥DE ,BE ⊥DE ,∴∠D =∠E =90°,∴∠BCE+∠CBE=90°,∵∠ACB=90°,∴∠ACD+∠BCE=90°,∴∠ACD=∠CBE,又CA=BC,∠D=∠E=90°∴△CDA≌△BEC(AAS)(2)如图2,在l2上取D点,使AD=AB,过D点作DE⊥OA,垂足为E∵直线y=43x+4与坐标轴交于点A、B,∴A(﹣3,0),B(0,4),∴OA=3,OB=4,由(1)得△BOA≌△AED,∴DE=OA=3,AE=OB=4,∴OE=7,∴D(﹣7,3)设l2的解析式为y=kx+b,得3703k bk b=-+⎧⎨=-+⎩解得3494kb⎧=-⎪⎪⎨⎪=-⎪⎩∴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3944y x=--(3)若点P在x轴正半轴,如图3,过点B作BE⊥OC,∵BE=2,∠BCO=30°,BE⊥OC∴BC=4,∵将线段AP绕点P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AP=BP,∠APB=30°,∵∠APC=∠AOC+∠OAP=∠APB+∠BPC,∴∠OAP=∠BPC,且∠OAC=∠PCB=30°,AP=BP,∴△OAP≌△CPB(AAS)∴OP=BC=4,∴点P(4,0)若点P在x轴负半轴,如图4,过点B作BE⊥OC,∵BE=2,∠BCO=30°,BE⊥OC∴BC=4,∵将线段AP绕点P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AP=BP,∠APB=30°,∵∠APE+∠BPE=30°,∠BCE=30°=∠BPE+∠PBC,∴∠APE=∠PBC,∵∠AOE=∠BCO=30°,∴∠AOP=∠BCP=150°,且∠APE=∠PBC,PA=PB ∴△OAP≌△CPB(AAS)∴OP=BC=4,∴点P(﹣4,0)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4,0)或(﹣4,0)【点睛】本题是一道关于一次函数的综合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旋转的性质等,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此题的关键.。
苏科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1.在▱ABCD 中,已知∠A ﹣∠B=20°,则∠C=( )A .80°B .90°C .100°D .11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A .31y x =-+B .32y x =-+C .31y x =--D .32y x =--3.已知实数,a b 满足2|2|(4)0a b -+-=,则以,a b 的值为两边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0B .8或10C .8D .以上都不对 4.下列无理数中,在﹣1与2之间的是( ) A .﹣3B .﹣2C .2D .5 5.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已知AB =5,AD =3,则BC 的长为( )A .5B .6C .8D .106.如图,∠AOB=60°,OA=OB ,动点C 从点O 出发,沿射线OB 方向移动,以AC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ACD ,连接BD ,则BD 所在直线与OA 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相交C .垂直D .平行、相交或垂直7.若分式242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2 B .0 C .2 D .±28.下列交通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9.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10.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A .227B .3πC .4-D 32711.点P (3,﹣4)关于y 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 )A .(﹣3,﹣4)B .(3,4)C .(﹣3,4)D .(﹣4,3) 12.下列各数中,无理数的是( ) A .0B .1.01001C .πD 4 13.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是y =2x+1,当y =5时,自变量x 的值是( )A .13B .5C .2D .3.5 14.关于等腰三角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个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两边上的中线一定相等C .两个等腰三角形中,若一腰以及该腰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15.下列各点中,在第四象限且到x 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的点是( )A .(﹣2,﹣3)B .(2,﹣3)C .(﹣4,3)D .(3,﹣4)二、填空题16.2x -x 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______.17.对于分式23x a b a b x ++-+,当1x =时,分式的值为零,则a b +=__________. 18.计算222m m m+--的结果是___________ 19.如图,长方形OABC 中,8OA =,6AB =,点D 在边BC 上,且3CD DB =,点E 是边OA 上一点,连接DE ,将四边形ABDE 沿DE 折叠,若点A 的对称点'A 恰好落在边OC 上,则OE 的长为____.20.在△ABC 中,AB=AC ,∠BAC=100°,点D 在BC 边上,连接AD ,若△ABD 为直角三角形,则∠ADC 的度数为_____.21.如图,已知直线y =ax ﹣b ,则关于x 的方程ax ﹣1=b 的解x =_____.22.化简:23(3)2716--+=_____.23.如图,在△ABC 中,AB =5,AC =13,BC 边上的中线AD =6,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24.如图,在坐标系中,一次函数21y x =-+与一次函数y x k =+的图像交于点(2,5)A -,则关于x 的不等式21x k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25.已知A (x 1,y 1)、B (x 2,y 2)是一次函数y =(2﹣m )x +3图象上两点,且(x 1﹣x 2)(y 1﹣y 2)<0,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三、解答题2623(3)812-27.已知一次函数y =3x +m 的图象经过点A (1,4).(1)求m 的值;(2)若点B (﹣2,a )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点B 的坐标.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3)A ,点(3,1)B ,点(4,5)C .(1)画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并写出点A 的对称点1A 的坐标; (2)若点P 在x 轴上,连接PA 、PB ,则PA PB +的最小值是 ;(3)若直线//MN y 轴,与线段AB 、AC 分别交于点M 、N (点M 不与点A 重合),若将AMN ∆沿直线MN 翻折,点A 的对称点为点'A ,当点'A 落在ABC ∆的内部(包含边界)时,点M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是 .29.已知△ABC .(1)在图①中用直尺和圆规作出B 的平分线和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点D 、E 分别是边BC 和AB 上的点,且CD BE =,连接OD OE 、求证:OD OE =;(3)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点E 、F 分别是AB 、BC 边上的点,且△BEF 的周长等于BC 边的长,试探究ABC ∠与EO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0.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 (元)是行李质量x (kg )的一次函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31.(1)求式中x 的值:2(1)16x -=;(2)计算:2020312527--【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180°,又由∠A-∠B=20°,即可求得∠A 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180°,∵∠A-∠B=20°,∴∠A=100°,∴∠C=∠A=100°.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解题.【详解】解: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3(2)4y x =-++,整理得:32y x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平移变换,属于简单题,熟悉直线的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3.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和b 的值,然后分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2|2|(4)0a b -+-=,∴a-2=0,b-4=0,∴a=2,b=4,当a 为腰时,2+2=4,不合题意,舍去;当b 为腰时,2+4>4,符合题意,∴周长=4+4+2=10.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4.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A 1,故错误;B <﹣1,故错误;C .﹣1<2,故正确;2,故错误;故选C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DB=90°,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 的长,即可得出BC 的长.【详解】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BC ,BC=2BD.∴∠ADB=90°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4∴BC=2BD=2×4=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解析】【分析】先判断出OA=OB,∠OAB=∠ABO,分两种情况判断出△AOC≌△ABD,进而判断出∠ABD=∠AOB=6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OB=60°,OA=OB,∴△OAB是等边三角形,∴OA=AB,∠OAB=∠ABO=60°①当点C在线段OB上时,如图1,∵△ACD是等边三角形,∴AC=AD,∠CAD=60°,∴∠OAC=∠BAD,在△AOC和△ABD中,OA BAOAC BAD AC AD=⎧⎪∠=∠⎨⎪=⎩,∴△AOC≌△ABD,∴∠ABD=∠AOC=60°,∴∠ABE=180°﹣∠ABO﹣∠ABD=60°=∠AOB,∴BD∥OA;②当点C在O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CD是等边三角形,∴AC=AD,∠CAD=60°,∴∠OAC=∠BAD,在△AOC和△ABD中,OA BAOAC BAD AC AD=⎧⎪∠=∠⎨⎪=⎩,∴△AOC≌△ABD,∴∠ABD=∠AOC=60°,∴∠ABE=180°﹣∠ABO﹣∠ABD=60°=∠AOB,∴BD∥O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ABD=60°是解本题的关键.7.C解析:C【解析】由题意可知:24020x x =⎧-⎨+≠⎩, 解得:x=2,故选C.8.B解析:B【解析】某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上图形中,B 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9.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即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即可判断.【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0k >∵一次函数y x k =+中,1>0, 0k >∴一次函数y x k =+经过一、二、三象限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与各项系数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分别根据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判定选择项.【详解】A.227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B.3π是无理数,符合题意;C.=-2,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11.A解析:A【解析】试题解析:∵点P(3,-4)关于y轴对称点P′,∴P′的坐标是:(-3,-4).故选A.1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找出无理数的个数.【详解】解:A.0是整数,属于有理数;B.1.01001是有限小数,属于有理数;C.π是无理数;2=,是整数,属于有理数.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π的数.13.C解析:C【解析】【分析】直接把y=5代入y=2x+1,解方程即可.【详解】解:当y=5时,5=2x+1,解得:x=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值,关键是掌握已知函数解析式,给出函数值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解方程.1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判断即可.【详解】解:A:如果40︒的角是底角,则顶角等于100︒,故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B、当两条中线为两腰上的中线时,可知两条中线相等,当两条中线一条为腰上的中线,一条为底边上的中线时,则这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C、如图,△ABC和△ABD中,AB=AC=AD,CD∥AB,DG是△ABD 的AB边高,CH是是△ABC 的AB边高,则DG=CH,但△ABC和△ABD不全等;故此选项错误;D、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5.B解析:B【解析】【分析】首先确定各点所在象限,再根据到x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可得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为3,进而可得答案.【详解】A、(﹣2,﹣3)在第三象限,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2,﹣3)在第四象限,到x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4,3)在第二象限,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3,﹣4)在第四象限,到x轴的距离为4个单位,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象限判定坐标,熟练掌握,即可解题.二、填空题16.2【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x-2≥0,解得x≥2,∴x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2.故填: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x-2≥0,解得x≥2,∴x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2.故填: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列式求解即可,比较简单.17.-1且.【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为0的条件可得且,则可求出的值.【详解】解:∵分式,当时,分式的值为零,∴且,∴,且故答案为:-1且.【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解析:-1且5233ab ,. 【解析】【分析】 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为0的条件可得10a b且230a b ,则可求出+a b 的值.【详解】解:∵分式23x a b a b x ++-+,当1x =时,分式的值为零, ∴10a b 且230a b ,∴1a b +=-,且5233a b , 故答案为:-1且5233a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注意:“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18.-1.【解析】【分析】原式变形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分式加减法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最简公分解析:-1.【解析】 【分析】原式变形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222m m m +--=222 1.2222m m m m m m m ---==-=----- 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分式加减法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最简公分母.19.【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BC=OA=8,OC=AB=6,∠C=∠B=∠O=90°,求得CD=6,BD=2,根据折叠可知A′D=AD,A′E=AE,可证明Rt△A′CD≌Rt△DBA, 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BC=OA=8,OC=AB=6,∠C=∠B=∠O=90°,求得CD=6,BD=2,根据折叠可知A′D=AD ,A′E=AE ,可证明Rt △A′CD ≌Rt △DBA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D=2,A′O=4,然后在Rt △A′OE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四边形OABC 是矩形,∴BC=OA=8,OC=AB=6,∠C=∠B=∠O=90°,∵CD=3DB ,∴CD=6,BD=2,∴CD=AB ,∵将四边形ABDE 沿DE 折叠,若点A 的对称点A′恰好落在边OC 上,∴A′D=AD ,A′E=AE ,在Rt △A′CD 与Rt △DBA 中,CD AB A D AD'=⎧⎨=⎩, ∴Rt △A′CD ≌Rt △DBA (HL ),∴A′C=BD=2,∴A′O=4,∵A′O 2+OE 2=A′E 2,∴42+OE 2=(8-OE )2,∴OE=3,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130°或9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B和∠C的度数,然后根据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即可求得∠ADC的度数.详解:∵在△ABC中,AB=AC,∠BAC=100°,∴∠B=∠C=40°解析:130°或9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B和∠C的度数,然后根据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即可求得∠ADC 的度数.详解:∵在△ABC中,AB=AC,∠BAC=100°,∴∠B=∠C=40°,∵点D在BC边上,△ABD为直角三角形,∴当∠BAD=90°时,则∠ADB=50°,∴∠ADC=130°,当∠ADB=90°时,则∠ADC=90°,故答案为130°或9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21.4【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直接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图形知,当y=1时,x=4,即ax﹣b=1时,x=4.故方程ax﹣1=b的解是x=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解析:4【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直接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图形知,当y=1时,x=4,即ax﹣b=1时,x=4.故方程ax﹣1=b的解是x=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22.4【解析】【分析】根据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析:4【解析】【分析】根据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334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3.15【解析】【分析】延长AD到点E,使DE=AD=6,连接CE,可证明△ABD≌△CED,所以CE=AB,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CDE是直角三角形,即△ABD为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求出△A解析:15【解析】【分析】延长AD到点E,使DE=AD=6,连接CE,可证明△ABD≌△CED,所以CE=AB,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CDE是直角三角形,即△ABD为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求出△ABD的面积.【详解】解: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6,连接CE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 =CD ,在△ABD 和△CED 中,BD CD ADB EDC AD CE =⎧⎪∠=∠⎨⎪=⎩, ∴△ABD ≌△CED (SAS ),∴CE =AB =5,∠BAD =∠E ,∵AE =2AD =12,CE =5,AC =13,∴CE 2+AE 2=AC 2,∴∠E =90°,∴∠BAD =90°,即△ABD 为直角三角形,∴△ABD 的面积=12AD •AB =15.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24.【解析】【分析】根据图像解答即可.【详解】由图像可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解析:2x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解答即可.【详解】由图像可知,关于x 的不等式21x k x +>-+的解集是2x >-.故答案为:2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函数y 1>y 2时x 的范围是函数y 1的图象在y 2的图象上边时对应的未知数的范围,反之亦然.25.m >2.【解析】【分析】根据(x1﹣x2)(y1﹣y2)<0,得出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再根据2﹣m <0,求出其取值范围即可.【详解】(x1﹣x2)(y1﹣y2)<0,即:或,也就是,y解析:m >2.【解析】【分析】根据(x 1﹣x 2)(y 1﹣y 2)<0,得出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再根据2﹣m <0,求出其取值范围即可.【详解】(x 1﹣x 2)(y 1﹣y 2)<0,即:121200x x y y >⎧⎨<⎩﹣﹣或121200x x y y <⎧⎨>⎩﹣﹣, 也就是,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2﹣m <0,解得:m >2,故答案为:m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及适当的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二次根式、立方根、绝对值的性质将各项化简,最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详解】132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7.(1)1;(2)(﹣2,﹣5).【解析】【分析】(1)把点A (1,4)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 =3x+m 可求出m 的值,(2)确定函数的关系式,再把B 的坐标代入,求出a 的值,进而确定点B 的坐标.【详解】解:(1)把点A (1,4)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 =3x+m 得:3×1+m =4,解得:m =1,(2)由(1)得: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3x+1.把B (﹣2,a )代入得:a =3×(﹣2)+1=﹣5,∴B 的坐标为(﹣2,﹣5)【点睛】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把点的坐标代入函数关系式是常用的方法.28.(1)详见解析;1A 的坐标(-1,3);(2)3)1<m ≤1.25【解析】【分析】(1)根据轴对称定义画图,写出坐标;(2)作点B 根据x 轴的对称点B ',连接A B ',与x 轴交于点P ,此时PA+PB=A B ',且值最小. (3)证AE//x 轴,再求线段AE 中点的横坐标,根据轴对称性质可得.【详解】解:(1)如图,111A B C ∆为所求,1A 的坐标(-1,3);(2)如图,作点B 根据x 轴的对称点B ',连接A B ',与x 轴交于点P ,此时PA+PB=A B ',且值最小.即PA+PB=A B '==(3)由已知可得,BC 的中点坐标是(3415,22++),即(3.5,3) 所以AE//x 轴,所以线段AE 中点的横坐标是:3.51 1.252-= 所以根据轴对称性质可得,m 的取值范围是1<m≤1.25【点睛】考核知识点:轴对称,勾股定理.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理解轴对称关系是关键.29.(1)见解析;(2)见解析;(3)ABC ∠与EOF ∠的数量关系是2180ABC EOF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ABC 的平分线;利用基本作图作BC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完成; (2)如图,设B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G ,作OH ⊥AB 于H ,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OH=OG ,BH=BG ,继而证明EH =DG ,然后可证明OEH ODG ∆≅∆,于是可得到OE=OD ;(3)作OH ⊥AB 于H ,OG ⊥CB 于G ,在CB 上取CD=BE ,利用(2)得到 CD=BE ,OEH ODG ∆≅∆,OE=OD ,EOH DOG ∠=∠,180ABC HOG ∠+∠=,可证明EOD HOG ∠=∠,故有180ABC EOD ∠+∠=,由△BEF 的周长=BC 可得到DF=EF,于是可证明OEF OGF ∆≅∆,所以有EOF DOF ∠=∠,然后可得到ABC ∠与EOF ∠的数量关系.【详解】解:(1)如图,就是所要求作的图形;(2)如图,设B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G ,作OH ⊥AB 于H ,∵BO 平分∠ABC ,OH ⊥AB ,OG 垂直平分BC ,∴OH=OG ,CG=BG ,∵OB=OB,∴OBH OBG ∆≅∆,∴BH=BG ,∵BE=CD ,∴EH=BH-BE=BG-CD=CG-CD=DG ,在OEH ∆和ODG ∆中,90OH OG OHE OGD EH DG =⎧⎪∠=∠=⎨⎪=⎩, ∴OEH ODG ∆≅∆,∴OE=OD .(3)ABC ∠与EOF ∠的数量关系是2180ABC EOF ∠+∠=,理由如下; 如图 ,作OH ⊥AB 于H ,OG ⊥CB 于G ,在CB 上取CD=BE ,由(2)可知,因为 CD=BE ,所以OEH ODG ∆≅∆且OE=OD ,∴EOH DOG ∠=∠,180ABC HOG ∠+∠=,∴EOD EOG DOG EOG EOH HOG ∠=∠+∠=∠+∠=∠,∴180ABC EOD ∠+∠=,∵△BEF 的周长=BE+BF+EF=CD+BF+EF=BC∴DF=EF,在△OEF 和△OGF 中,OE OD EF FD OF OF =⎧⎪=⎨⎪=⎩, ∴OEF OGF ∆≅∆,∴EOF DOF ∠=∠,∴2EOD EOF ∠=∠,∴2180ABC EOF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还考查了基本作图.熟练掌握相关性质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属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较强的解题能力.30.(1)()12105y x x =->(2)10kg 【解析】【分析】(1)根据(30,4)、(40,6)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当行李的质量x 超过规定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令y =0,求出x 值,此题得解.【详解】解:(1)设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由题意可得:304406k b k b +=⎧⎨+=⎩解得:152k b ⎧=⎪⎨⎪=-⎩ ∴125y x =-(x >10); (2)当y =0,12=05x -, ∴x =10, ∴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为10k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熟练掌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31.(1)x=5或﹣3;(2)﹣9.【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化简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立方根以及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化简得出答案.【详解】(1)(x﹣1)2=16,x﹣1=±4,解得:x=5或﹣3;1-(2)2020=﹣1﹣5﹣3=﹣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
苏科版苏州市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苏州市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0)y x b b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直线(0)y kx k =<与直线(0)y x b b =+>交于点C ,点C 在第二象限,过A 、B 两点分别作AD OC ⊥于D ,BE OC ⊥于E ,且8BE BO +=,4=AD ,则ED 的长为( )A .2B .32 C .52D .1 2.下列四组线段a 、b 、c ,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3a b c === B . 1.5,2, 2.5a b c === C .5,12,13a b c === D .1,2,3a b c ===3.如图,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4),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 )A .2,4x y =⎧⎨=⎩B .4,2x y =⎧⎨=⎩C .4,0x y =-⎧⎨=⎩D .3,0x y =⎧⎨=⎩4.已知:△ABC ≌△DCB ,若BC=10cm ,AB=6cm ,AC=7cm ,则CD 为( )A .10cmB .7cmC .6cmD .6cm 或7cm5.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76BEC ∠=,则ABC ∠=( )A .70B .71C .74D .766.我们定义: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条边长是3,那么这个三角形称作帅气等腰三角形.已知ABC ∆中,32AB =,5AC =,7BC =,在ABC ∆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 ∆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若其中一个三角形是帅气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A .0条B .1条C .2条D .3条7.64的立方根是( )A .4B .±4C .8D .±88.已知一次函数y=kx+b ,函数值y 随自变置x 的增大而减小,且kb <0,则函数y=kx+b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9.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它的腰长为( )A .1B .5C .7D .49 10.在下列黑体大写英文字母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11.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5,6B .1.5,2,2.5C .2,3,4D .12, 312.关于等腰三角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个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两边上的中线一定相等C .两个等腰三角形中,若一腰以及该腰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13.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 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 ( )A.不存在B.等于 1cmC.等于 2 cm D.等于 2.5 cm14.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所示,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即是∠AOB的平分线画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A.SSS B.SAS C.ASA D.HL15.2的算术平方根是()A.4 B.±4 C.2D.2二、填空题16.4的算术平方根是.17.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沿y轴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则b 值为_____.18.如图,在Rt△ABC中,∠C=90°,BC=6cm,AC=8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C′处,那么CD=_____.19.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x-m+b>0的解集是____.20.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F 处,折痕为MN .连接FN ,并求FN 的长__________.21.若正实数,m n 满足等式222(1)(1)(1)m n m n +-=-+-,则m n ⋅=__________. 22. 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AD ⊥BC 于点D ,则∠BAD= °.23.如图,在ABC ∆和EDB ∆中,90C EBD ∠=∠=︒,点E 在AB 上.若ABC EDB ∆∆≌,4AC =,3BC =,则DE =______.24.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过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3,5BD DE ==,则线段EC 的长为______.2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6°,则底角等于__________.三、解答题26.(1)计算:03( 3.14)98|3|π--+-(2)求x 的值:228x =.27.如图,CA CD =,12∠=∠,BC EC =.(1)求证:AB DE =;(2)当21A ∠=︒,39E ∠=°时,求ACB ∠的度数.28.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 (元)是行李质量x (kg )的一次函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29.某商场计划购进A 、B 两种新型节能台灯共100盏,这两种台灯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类型价格进价/(元/盏) 售价/(元/盏) A 型30 45 B 型 50 70(1)若商场预计进货款为3500元,则这两种台灯各购进多少盏?(2)若商场规定B 型台灯的进货数量不超过A 型台灯进货数量的4倍,应怎样进货才能使商场在销售完这批台灯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多少元?30.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BC ADC ∠=∠=︒,点E 是AC 的中点.(1)求证:BED ∆是等腰三角形:(2)当BCD ∠= ° 时,BED ∆是等边三角形.31.如图,有一个长方形花园,对角线AC 是一条小路,现要在AD 边上找一个位置建报亭H ,使报亭H 到小路两端点A 、C 的距离相等.(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图中找出报亭H的位置(不写作法,但需保留作图痕迹,交代作图结果)(2)如果AD=80m,CD=40m,求报亭H到小路端点A的距离.【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图中直线y=x+b与x轴负半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可以根据两点的坐标得出OA=OB,由此可证明△AOD≌△OBE,证出OC=AD,BE=OD,在Rt△OBE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E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差可求出DE的长.【详解】直线y=x+b(b>0)与x轴的交点坐标A为(-b,0)与y轴的交点坐标B为(0,-b),所以,OA=OB,又∵AD⊥OC,BE⊥OC,∴∠ADO=∠BEO=90°,∵∠DOA+∠DAO=90°,∠DOA+∠DOB=90°,∴∠DAO=∠DOB,在△DAO和△BOE中,DAO BOEADO BEOOA OB∠=∠⎧⎪∠=∠⎨⎪=⎩∴△DAO≌EOB,∴OD=BE.AD=OE,∵AD=4,∴OE=4,∵BE+BO=8,∴B0=8-BE,在Rt△OBE中,222BO BE OE=+,∴222(8)BE BE OE-=+解得,BE=3,∴OD=3,∴ED=OE-OD=4-3=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D=BE 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即若三角形中两边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对每项进行计算判断即可.【详解】解:A.2222223491625,525,a b c +=+==+=,B.222221.52 2.254 6.25,2.5 6.25,a b c +=+==+=,C.22222251225144169,13169,a b c +=+==+=,222222123,39,.1D a 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逆定理,正确计算出每项的结果.3.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任何一个一次函数都可以化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再根据两个函数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直接得到答案.【详解】解:∵直线y 1=k 1x+b 1与y 2=k 2x+b 2的交点坐标为(2,4),∴二元一次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2,4.x y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满足解析式的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在函数的图象上的点,就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4.C解析:C【解析】【分析】全等图形中的对应边相等.【详解】根据△ABC ≌△DCB ,所以AB=CD,所以CD=6,所以答案选择C 项.【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了解全等图形中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B解析:B【解析】【分析】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 ,进而可得∠EAB=∠ABE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出∠A 的度数,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BC 的度数.【详解】∵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E=BE ,∴∠A=∠ABE ,∵76BEC ∠=,∠BEC=∠EAB+∠ABE ,∴∠A=76°÷2=38°,∵AB=AC ,∴∠C=∠ABC=(180°-38°)÷2=7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外角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定义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6.B解析:B【解析】【分析】先根据各边的长度画出三角形ABC ,作AD ⊥BC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 ,BD ,结合图形可分析出结果.【详解】已知如图,所做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作AD ⊥B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2-CD 2=AB 2-BD 2所以设CD=x,则BD=7-x所以52-x 2=(2-(7-x )2解得x=4所以CD=4,BD=3,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DC中AD=2222-=-=AC CD543所以AD=BD=3所以三角形ABD是帅气等腰三角形假如从点C或B作直线,不能作出含有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故符合条件的直线只有直线AD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设计与作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注意第二问的分类讨论的思想,不要丢解.7.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43=64,∴64的立方根是4,故选A考点:立方根.8.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到k<0,而kb<0,则b>0,所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与y轴的交点在x轴是方.解:∵一次函数y=kx+b,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k<0,∴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kb<0,∴b>0,∴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A.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上的中线AD同时是BC上的高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详解】∵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是BC上的中线,∴BD=CD=12BC=3,AD同时是BC上的高线,∴2222345BD AD+=+=.故它的腰长为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得出中线AD同时是BC上的高线.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个大写字母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E”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M”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N”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H”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1.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A 、42+52=41≠6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 、1.52+22=6.25=2.5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 、22+32=13≠4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 、()2221233+=≠,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判断即可.【详解】解:A :如果40︒的角是底角,则顶角等于100︒,故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 B 、当两条中线为两腰上的中线时,可知两条中线相等,当两条中线一条为腰上的中线,一条为底边上的中线时,则这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C 、如图,△ABC 和△ABD 中,AB=AC=AD ,CD ∥AB ,DG 是△ABD 的AB 边高,CH 是是△ABC 的AB 边高,则DG=CH ,但△ABC 和△ABD 不全等;故此选项错误;D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3.C解析:C【解析】【分析】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当C′落在AB上,点B与E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BC=3cm,∴AB=5cm,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AC′=AB-BC′=2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解决问题.【详解】由题意:OM=ON,CM=CN,OC=OC,∴△COM≌△CON(SSS),∴∠COM=∠CON,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应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2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解析】试题分析:∵,∴4算术平方根为2.故答案为2.考点:算术平方根.解析:【解析】试题分析:∵224,∴4算术平方根为2.故答案为2.考点:算术平方根.17.﹣2或4【解析】【分析】由于题目没说平移方向,所以要分两种情况求解,然后根据直线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解答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b±3=2x+1解析:﹣2或4【解析】【分析】由于题目没说平移方向,所以要分两种情况求解,然后根据直线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解答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b±3=2x+1.∴b±3=1,解得:b=﹣2或4.故答案为:﹣2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平移,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直线的平移规律是解答的关键.18.3cm.【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BC,C′D=CD,然后求出AC′,设CD=x,表示出C′D、A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析:3cm.【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BC,C′D=CD,然后求出AC′,设CD=x,表示出C′D、A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C=90°,BC=6cm,AC=8cm,∴AB 10cm ,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BC ′=BC =6cm ,C ′D =CD ,∴AC ′=AB ﹣BC ′=10﹣6=4cm ,设CD =x ,则C ′D =x ,AD =8﹣x ,在Rt △AC ′D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C ′D 2=AD 2,即42+x 2=(8﹣x )2,解得x =3,即CD =3cm .故答案为:3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此类题目熟记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m )可知,由图像可知,当时,,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有图像可知,一次函数y=kx+b 经过点(,m ),则当时,,由图像可知,解析:3x <-【解析】【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3-,m )可知,由图像可知,当x 3<-时,kx b m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有图像可知,一次函数y=kx+b 经过点(3-,m ),则当x 3=-时,kx b m +=,由图像可知,当x 3<-时,kx b m +>,∴0kx m b -+>的解集是:3x <-;故答案为:3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利用数形结合求出不等式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设,则,由翻折的性质可知,在Rt△ENC 中,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求出DN ,连接AN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FN=AN ,然后在Rt△ADN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N 的长即可.【详解】解析:89【解析】 【分析】设NC x =,则8DN x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8EN DN x ==-,在Rt △ENC 中,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求出DN ,连接AN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FN=AN ,然后在Rt △ADN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N 的长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N ,设NC x =,则8DN x ,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8EN DN x ==-,在Rt ENC 中, 有222EN EC NC =+,()22284x x -=+,解得:3x =,即5DN cm .在Rt 三角形ADN 中, 22228589AN AD ND ,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89FNA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的到关于x 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1.【解析】【分析】根据整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式两边的式子进行化简,从而求得的值.【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乘法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及整式的 解析:12【解析】【分析】根据整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式两边的式子进行化简,从而求得m n ⋅的值.【详解】∵2222(1)()2()12221m n m n m n m mn n m n +-=+-++=++--+ 2222(1)(1)2121m n m m n n -+-=-++-+∴222222212121m mn n m n m m n n ++--+=-++-+∴21mn = ∴12mn =, 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乘法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及整式的化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30【解析】【分析】根据正三角形ABC 得到∠BAC=60°,因为AD ⊥B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AD 的度数.【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解析:30【解析】【分析】根据正三角形ABC 得到∠BAC=60°,因为AD ⊥B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AD 的度数.【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AD⊥BC,∴∠BAD=12∠BAC=30°,故答案为30°.23.5【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度,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的长度.【详解】解:在Rt△ACB中,∠C=90°,AC=4,BC=3,由勾股定理得:AB=5,∵△ABC≌解析:5【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度,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的长度.【详解】解:在Rt△ACB中,∠C=90°,AC=4,BC=3,由勾股定理得:AB=5,∵△ABC≌△EDB,∴DE=AB=5.【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4.2【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BF=∠FBC,∠ECF=∠FCB,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FB=∠FBC,∠EFC=∠FCB,等量代换可得∠DFB=∠DBF,∠EFC=∠ECF,根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BF=∠FBC,∠ECF=∠FCB,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FB=∠FBC,∠EFC=∠FCB,等量代换可得∠DFB=∠DBF,∠EFC=∠ECF,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DF=DB,EF=EC,再由ED=DF+EF结合已知即可求得答案.【详解】∵BF、CF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DBF=∠FBC ,∠ECF=∠FCB ,∵DE ∥ BC ,∴∠DFB=∠FBC ,∠EFC=∠FCB ,∴∠DFB=∠DBF ,∠EFC=∠ECF ,∴DF=DB ,EF=EC ,∵ED=DF+EF ,3,5BD DE ==,∴EF=2,∴EC=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准确识图,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5.52°【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6°,∴底角为:,故答案为:52°.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解析:52°【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6°, ∴底角为:11=104=5222⨯︒︒⨯︒︒(180-76), 故答案为:52°.【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计算角度.三、解答题26.(1)3;(2)2x =±【解析】【分析】(1)先根据零指数幂、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绝对值的意义逐项化简,再算加减即可; (2)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求解即可.【详解】解:(1)原式1323=-++3=;(2)∵228x =,∴24x =,∴2x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零指数幂、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绝对值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7.(1)详见解析;(2)120°【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SAS ”证明ABC DEC ∆≅∆即可得解;(2)由ABC DEC ∆≅∆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12∠=∠∴12ACE ACE ∠+∠=∠+∠∴ACB DCE ∠=∠在ABC ∆与DEC ∆中CA CD ACB DCE BC EC =⎧⎪∠=∠⎨⎪=⎩∴ABC DEC ∆≅∆(SAS )∴AB DE =;(2)∵ABC DEC ∆≅∆,39E ∠=°∴39B ∠=︒∵21A ∠=︒∴1801803921120ACB B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8.(1)()12105y x x =->(2)10kg 【解析】【分析】(1)根据(30,4)、(40,6)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当行李的质量x 超过规定时,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令y=0,求出x值,此题得解.【详解】解:(1)设y与x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由题意可得:304 406k bk b+=⎧⎨+=⎩解得:152 kb⎧=⎪⎨⎪=-⎩∴125y x=-(x>10);(2)当y=0,12=0 5x-,∴x=10,∴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为10kg.【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熟练掌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29.(1)75盏;25盏(2)购进A型台灯20盏,B型台灯80盏;1900元【解析】【分析】(1)设商场应购进A型台灯x盏,表示出B型台灯为(100﹣x)盏,然后根据进货款=A 型台灯的进货款+B型台灯的进货款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设商场销售完这批台灯可获利y元,根据获利等于两种台灯的获利总和列式整理,再求出x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出获利的最大值.【详解】解:(1)设购进A型台灯x盏,则购进B型台灯(100﹣x)盏,由题意可得:30x+50(100﹣x)=3500∴x=75∴100﹣x=25答:购进A型台灯75盏,购进B型台灯25盏;(2)设商场销售完这批台灯可获利y元,y=15x+20(100﹣x)=﹣5x+2000又∵100﹣x≤4x,∴x≥20∵k=﹣5<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0时,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1900.答:购进A型台灯20盏,购进B型台灯80盏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190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的增减性,(2)题中理清题目数量关系并列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30.(1)证明见解析;(2)150.【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E=12AC,DE=12AC,从而得到BE=DE.(2)利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12∠DEB=∠DAB,即可得出∠DAB=30°,然后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即可求得答案.试题解析:证明:(1)∵∠ABC=∠ADC=90°,点E是AC边的中点,∴BE=12AC,DE=12AC,∴BE=DE,∴△BED是等腰三角形;(2)∵AE=ED,∴∠DAE=∠EDA,∵AE=BE,∴∠EAB=∠EBA,∵∠DAE+∠EDA=∠DEC,∠EAB+∠EBA=∠BEC,∴∠DAB=12∠DEB,∵△BED是等边三角形,∴∠DEB=60°,∴∠BAD=30°,∴∠BCD=360°-90°-90°-30°=150°.31.(1)详见解析;(2)报亭到小路端点A的距离50m.【解析】【分析】(1)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与点H,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勾股定理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H点即为所求;(2)根据作图可知:A H =H C ,设AH =xm ,则DH =(80﹣x )m ,HC =xm ,在Rt △DHC 中,222DH CD HC +=,∴222(80)40x x +=﹣, 解得:x =50,答:报亭到小路端点A 的距离50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以及勾股定理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作法等知识,得出A H =H C ,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是解题关键.。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一、选择题1.如图,∠AOB=60°,点P 是∠AOB 内的定点且OP=3,若点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异于点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362B .332C .6D .32.下列四组线段a 、b 、c ,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5,3a b c ===B . 1.5,2, 2.5a b c ===C .5,12,13a b c ===D .1,2,3a b c ===3.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A .B .C .D .4.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过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4BD =,7DE =,则线段EC 的长为( )A .3B .4C .3.5D .25.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a x y ax ay -=-B .()()311x x x x x -=+-C .()()21343x x x x ++=++D .()22121x x x x ++=++6.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48.0110⨯,精确到( ) A .万位 B .百位 C .百分位 D .个位 7.已知点P (1+m ,3)在第二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m <- B .1m >- C .1m ≤- D .1m ≥- 8.64的立方根是( )A .4B .±4C .8D .±89.若点Α()m,n 在一次函数y=3x+b 的图象上,且3m-n>2,则b 的取值范围为 ( ) A .b>2 B .b>-2 C .b<2 D .b<-2 10.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它的腰长为( ) A .1 B .5 C .7 D .49 11.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是y =2x+1,当y =5时,自变量x 的值是( )A .13B .5C .2D .3.5 12.我们知道,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对称轴条数为( ) A .1B .2C .4D .无数1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 ,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6,3),现将△OAB 沿OB 翻折至△OA ′B 位置,OA ′交BC 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A .(94,3) B .(32,3) C .(125,3) D .(5,32) 14.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 A .﹣2B .﹣1C .0D .215.如图,弹性小球从P(2,0)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正方形OABC 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一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 1,第二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 2…,第n 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 n ,则P 2020的坐标是( )A .(5,3)B .(3,5)C .(0,2)D .(2,0)二、填空题16.49的平方根为_______ 17.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k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_____km .(精确到100km ) 18.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CDE ,连接,AE BE ,试确定AEB ∠的度数.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a )在直线y =2x +2与直线y =2x +4之间,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20.在ABC ∆中,13AC BC ==, 10AB =,则ABC ∆面积为_______. 21.如图,点P 为∠AOB 内任一点,E ,F 分别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若∠AOB =30°,则∠E +∠F =_____°.22.在△ABC 中,AB=AC ,∠BAC=100°,点D 在BC 边上,连接AD ,若△ABD 为直角三角形,则∠ADC 的度数为_____.23.点()2,3A 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24.将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平移,使其经过点(2,3),则所得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25.在△ABC 中,已知AB =15,AC =11,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三、解答题26.A ,B 两地相距200千米,甲车从A 地出发匀速行驶到B 地,乙车从B 地出发匀速行驶到A 地.乙车行驶1小时后,甲车出发,两车相向而行.设行驶时间为x 小时(0≤x ≤5),甲、乙两车离A 地的距离分别为y 1,y 2千米,y 1,y 2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求y 1,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2)乙车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遇?相遇时,两车离A 地多少千米?(3)设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 千米,在图2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经画出了s 与x 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①图中点P 的坐标为(1,m ),则m = ;②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2中补全整个过程中s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2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问题:分解因式:3245x x +-.解答:把1x =带入多项式3245x x +-,发现此多项式的值为0,由此确定多项式3245x x +-中有因式()1x -,于是可设()()322451x x x x mx n +-=-++,分别求出m ,n 的值.再代入()()322451x x x x mx n +-=-++,就容易分解多项式3245x x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试根法”.(1)求上述式子中m ,n 的值;(2)请你用“试根法”分解因式:3299x x x +--.28.王阿姨到超市购买大米,元旦前按原价购买,用了105元,元旦后,这种大米8折出售,她用168元又买了一些,两次一共购买了45kg ,这种大米的原价是多少? 29.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240x -=; (2)3216x =- 30.(模型建立)(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CA =CB ,直线ED 经过点C ,过A 作AD ⊥ED 于点D ,过B 作BE ⊥ED 于点E . 求证:△CDA ≌△BEC . (模型运用)(2)如图2,直线l 1:y =43x +4与坐标轴交于点A 、B ,将直线l 1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至直线l 2,求直线l 2的函数表达式. (模型迁移)如图3,直线l 经过坐标原点O ,且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点A 在直线l 上,点P 为x 轴上一动点,连接AP ,将线段AP 绕点P 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 ,过点B 的直线BC 交x 轴于点C ,∠OCB =30°,点B 到x 轴的距离为2,求点P 的坐标.31.一辆汽车在某次行驶过程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 (升)与行驶路程x (千米)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定义域)(2)已知当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升时,该汽车会开始提示加油,在此次行驶过程中,行驶了500千米时,司机发现离前方最近的加油站有30千米的路程,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作P点分别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M、N,如图,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得MP=MC,NP=ND,OP=OD=OC=3,∠BOP=∠BOD,∠AOP=∠AOC,所以∠COD=2∠AOB=120°,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判断此时△PMN周长最小,作OH⊥CD于H,则CH=DH,然后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计算出CD即可.详解:作P点分别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M、N,如图,则MP=MC,NP=ND,OP=OD=OC=3,∠BOP=∠BOD,∠AOP=∠AOC,∴PN+PM+MN=ND+MN+MC=DC,∠COD=∠BOP+∠BOD+∠AOP+∠AOC=2∠AOB=120°,∴此时△PMN周长最小,作OH⊥CD于H,则CH=DH,∵∠OCH=30°,∴OH=12OC=32,CH=3OH=3 2 ,∴CD=2CH=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路径最短问题.2.D【解析】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即若三角形中两边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对每项进行计算判断即可. 【详解】解:A.2222223491625,525,a b c +=+==+=,B.222221.52 2.254 6.25,2.5 6.25,a b c +=+==+=,C.22222251225144169,13169,a b c +=+==+=,222222123,39,.1D a 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逆定理,正确计算出每项的结果.3.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识别即可,一个图形的一部分,以某条直线为对称轴,经过轴对称能与图形的另一部分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详解】A 不是轴对称图形,B 、C 、D 都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识别,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DBF=∠FBC,∠ECF=∠BCF,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证出∠DFB=∠DBF ,∠CFE=∠BCF,即BD=DF,FE=CE ,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出线段CE 的长. 【详解】解:∵∠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DBF=∠FBC ,∠ECF=∠BCF, ∵DF//BC,交AB 于点D,交AC 于点E. ∴∠DFB=∠DBF ,∠CFE=∠BCF , ∴BD=DF=4,FE=CE, ∴CE=DE-DF=7-4=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找到相等的量.5.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解:A 、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 、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能熟记因式分解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6.B解析:B 【解析】 【分析】由于48.0110⨯=80100,观察数字1所在的数位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48.0110⨯=80100,数字1在百位上, ∴ 近似数48.0110⨯精确到百位, 故选 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 【解析】 【分析】令点P 的横坐标小于0,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点P P (1+m ,3)在第二象限, ∴1+m <0, 解得: m <-1.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8.A解析:A 【解析】试题分析:∵43=64,∴64的立方根是4, 故选A 考点:立方根.9.D解析:D 【解析】分析:由点(m,n )在一次函数3y x b =+的图像上,可得出3m+b=n ,再由3m-n >2,即可得出b <-2,此题得解. 详解:∵点A (m ,n )在一次函数y=3x+b 的图象上, ∴3m+b=n . ∵3m-n >2,∴3m-(3m+b)>2,即-b>2, ∴b <-2. 故选D .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再结合3m-n >2,得出-b >2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 上的中线AD 同时是BC 上的高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即可. 【详解】∵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AD 是BC 上的中线,∴BD=CD=12BC=3,AD 同时是BC 上的高线,∴AB=2222BD AD+=+=.345故它的腰长为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得出中线AD同时是BC上的高线.11.C解析:C【解析】【分析】直接把y=5代入y=2x+1,解方程即可.【详解】解:当y=5时,5=2x+1,解得:x=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值,关键是掌握已知函数解析式,给出函数值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解方程.12.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对称轴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对称轴条数为2条.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正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3.A解析:A【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证出OP=BP,设OP=BP=x,则PC=6﹣x,再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9+(6﹣x)2=x2,求出x即可.∵将△OAB沿OB翻折至△OA′B位置,OA′交BC于点P,∴∠A'OB=∠AOB,∵四边形OABC是矩形,∴BC∥OA,∴∠OBC=∠AOB,∴∠OBC=∠A'OB,∴OP=BP,∵点B的坐标为(6,3),∴AB=OC=3,OA=BC=6,设OP=BP=x,则PC=6﹣x,在Rt△OCP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C2+PC2=OP2,∴32+(6﹣x)2=x2,解得:x=154,∴PC=6﹣154=94,∴P(94,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叠和矩形的性质以及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1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判断出b的符号,再找出符合条件的b的可能值即可.【详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0,∴四个选项中只有2符合条件.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k>0,b>0⇔y=kx+b 的图象在一、二、三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一、三、四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一、二、四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15.D解析:D【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分别写出点P1的坐标为、点P2的坐标、点P3的坐标、点P4的坐标,从中找出规律,根据规律解答.【详解】解:由题意得,点P1的坐标为(5,3),点P2的坐标为(3,5),点P3的坐标为(0,2),点P4的坐标为(2,0),点P5的坐标为(5,3),2020÷4=505,∴P2020的坐标为(2,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正确找出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详解】∵,∴的平方根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区别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解析:2 3【解析】【分析】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详解】∵224=39⎛⎫±⎪⎝⎭,∴49的平方根是±23,故答案为±2 3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区别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正值为算术平方根.17.4×103.【解析】【分析】先把原数写成科学记数法,再根据精确度四舍五入取近似数,即可.【详解】6371 km =6.371×103 km≈6.4×103 km(精确到100km).故答解析:4×103.【解析】【分析】先把原数写成科学记数法,再根据精确度四舍五入取近似数,即可.【详解】6371 km =6.371×103 km≈6.4×103 km(精确到100km).故答案为:6.4×10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掌握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和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8.【解析】【分析】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的度数.【详解】解:∵在正方形中,,,在解析:30AEB∠=【解析】【分析】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的度数.【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 中,AD DC =,90ADC ∠=,在等边三角形CDE 中,CD DE =,60CDE DEC ∠=∠=,∴150ADE ADC CDE ∠=∠+∠= ,AD DE =,在等腰三角形ADE 中1801801501522ADE DEA ︒-∠︒-︒∠===︒, 同理得:15BEC ∠=,则60151530AEB DEC DEA BE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计算出当P 在直线上时a 的值,再计算出当P 在直线上时a 的值,即可得答案.【详解】解:当P 在直线上时,,当P 在直线上时,,则.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解析:0a 2<<【解析】【分析】计算出当P 在直线y 2x 2=+上时a 的值,再计算出当P 在直线y 2x 4=+上时a 的值,即可得答案.【详解】解:当P 在直线y 2x 2=+上时,()a 212220=⨯-+=-+=,当P 在直线y 2x 4=+上时,()a 214242=⨯-+=-+=,则0a 2<<.故答案为0a 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键是掌握函数图象经过的点,必能使解析式左右相等.20.6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为等腰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边的高,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作出AB 边上的高CD∵AC=BC=13, AB=10,∴△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析:6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ABC ∆为等腰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边的高,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如图作出AB 边上的高CD∵AC=BC=13, AB=10,∴△ABC 是等腰三角形,∴AD=BD=5,根据勾股定理 CD 2=AC 2-AD 2,22135-,12ABC SCD AB =⋅=112102⨯⨯=60, 故答案为:60.【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勾股定理,关键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高.21.150【解析】【分析】连接OP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再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是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连接OP ,E ,F 分别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故答案为:1解析:150【解析】【分析】连接OP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60EOF ∠=︒,,,E EPO F FPO ∠=∠∠=∠再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连接OP ,E ,F 分别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EOA POA POB FOB ∴∠=∠∠=∠30EOA FOB POA POB ∴∠+∠=∠+∠=︒60EOF ∴∠=︒,,E EPO F FPO ∴∠=∠∠=∠360E EPO F FPO EOF ∴∠+∠+∠+∠+∠=︒2()300E F ∴∠+∠=︒150E F ∴∠+∠=︒故答案为:150.【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性质,证得60EOF ∠=︒,,,E EPO F FPO ∠=∠∠=∠解本题的关键.22.130°或9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B和∠C的度数,然后根据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即可求得∠ADC的度数.详解:∵在△ABC中,AB=AC,∠BAC=100°,∴∠B=∠C=40°解析:130°或9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B和∠C的度数,然后根据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即可求得∠ADC 的度数.详解:∵在△ABC中,AB=AC,∠BAC=100°,∴∠B=∠C=40°,∵点D在BC边上,△ABD为直角三角形,∴当∠BAD=90°时,则∠ADB=50°,∴∠ADC=130°,当∠ADB=90°时,则∠ADC=90°,故答案为130°或9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23.(−2,3)【解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即关于y轴的对称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成相反数.【详解】解:点(2,3)关于y轴对解析:(−2,3)【解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即关于y 轴的对称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成相反数.【详解】解:点(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4.【解析】试题分析:解:设y=x+b ,∴3=2+b ,解得:b=1.∴函数解析式为:y=x+1.故答案为y=x+1.考点:一次函数点评:本题要注意利用一次函数的特点,求出未知数的值从而求得其解析:1y x =+【解析】试题分析:解:设y=x+b ,∴3=2+b ,解得:b=1.∴函数解析式为:y=x+1.故答案为y=x+1.考点:一次函数点评:本题要注意利用一次函数的特点,求出未知数的值从而求得其解析式,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 的值不变.25.2<AD<13【解析】【分析】延长AD 至E ,使得DE=AD ,连接CE ,然后根据“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CE ,然后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解析:2<AD <13【解析】【分析】延长AD 至E ,使得DE=AD ,连接CE ,然后根据“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然后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AD 至E ,使得DE=AD ,连接CE ,∵AD 是△ABC 的中线,∴BD=CD ,在△ABD 和△ECD 中,∵AD =DE ,∠ADB =∠EDC ,BD =CD∴△ABD ≌△ECD (SAS ),∴AB=CE ,∵AB=15,∴CE=15,∵AC=11,∴在△ACE 中,15-11=4,15+11=26,∴4<AE<26,∴2<AD<13;故答案为:2<AD<13.【点睛】本题既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也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将中线AD延长得AD=DE,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6.(1)y1=50x﹣50,y2=﹣40x+200;(2)乙车出发259小时后,两年相遇,相遇时,两车离A地8009千米;(3)①160;②当1≤x≤259时,s=250﹣90x;当259<x≤5时,s=90x﹣250;图象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可求解析式;(2)将两个函数表达式组成方程组可求解;(3)①由点P表达的意义可求m的值;②分相遇前和相遇后两种情况分别求解析式.【详解】解:(1)如图1,甲的图象过点(1,0),(5,200),∴设甲的函数表达式为:y1=kx+b,∴2005k bk b =+⎧⎨=+⎩解得:5050 kb=⎧⎨=-⎩∴甲的函数表达式为:y1=50x﹣50,如图1,乙的图象过点(5,0),(0,200),∴设乙的函数表达式为:y2=mx+200,∴0=5m+200∴m=﹣40,∴乙的函数表达式为:y2=﹣40x+200,(2)由题意可得:505040200yx y x =-⎧⎨=-+⎩解得:2598009x y ⎧=⎪⎪⎨⎪=⎪⎩答:乙车出发259小时后,两年相遇,相遇时,两车离A 地8009千米. (3)①由题意可得乙先出发1小时,且速度为40千米/小时,∴m =200﹣40×1=160, 故答案为160; ②当1≤x ≤259时,s =200﹣40×1﹣(40+50)(x ﹣1)=250﹣90x ; 当259<x ≤5时,s =90x ﹣250; 图象如下:【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理解函数图象是本题的关键.27.(1)5m =,5n =;(2)()()()133x x x ++-【解析】【分析】(1)先找出一个x 的值,进而找出一个因式,再将多项式设成分解因式的形式,即可得出结论;(2)先找出x=-1时,得出多项式的值,进而找出一个因式,再将多项式设成分解因式的形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把1x =带入多项式3245x x +-,发现此多项式的值为0,∴多项式3245x x +-中有因式()1x -,于是可设322451xx x x mx n , 得出:3232451x x x m x n m x n ,∴14m ,0n m,∴5m =,5n =, (2)把1x =-代入3299x x x +--,多项式的值为0,∴多项式3299x x x +--中有因式()1x +,于是可设322329911x x x x x mx n x m x n m x n ,∴11m +=,9n m,9n =- ∴0m =,9n =-,∴3229133991x x x x x x x x【点睛】此题是分解因式,主要考查了试根法分解因式的理解和掌握,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试根法分解因式.28.7元/千克【解析】【分析】设这种大米原价是每千克x 元,根据题意列出分式方程,解出并检验即可.【详解】解:设这种大米原价是每千克x 元,根据题意得: 105168450.8x x+=, 解得x=7 经检验x=7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这种大米的原价是7元/千克.【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9.(1)2x =-或2x =;(2)2x =-【解析】【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解方程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性质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240x -=24x =解得:2x =-或2x =(2)3216x =-38x =-解得:2x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含平方和立方的方程,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立方根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0.(1)见解析;(2)3944y x=--;(3)点P坐标为(4,0)或(﹣4,0)【解析】【分析】(1)由“AAS”可证△CDA≌△BEC;(2)如图2,在l2上取D点,使AD=AB,过D点作DE⊥OA,垂足为E,由(1)可知△BOA≌△AED,可得DE=OA=3,AE=OB=4,可求点D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可求解析式;(3)分两种情况讨论,通过证明△OAP≌△CPB,可得OP=BC=4,即可求点P坐标.【详解】(1)证明:∵AD⊥DE,BE⊥DE,∴∠D=∠E=90°,∴∠BCE+∠CBE=90°,∵∠ACB=90°,∴∠ACD+∠BCE=90°,∴∠ACD=∠CBE,又CA=BC,∠D=∠E=90°∴△CDA≌△BEC(AAS)(2)如图2,在l2上取D点,使AD=AB,过D点作DE⊥OA,垂足为E∵直线y=43x+4与坐标轴交于点A、B,∴A(﹣3,0),B(0,4),∴OA=3,OB=4,由(1)得△BOA≌△AED,∴DE=OA=3,AE=OB=4,∴OE=7,∴D(﹣7,3)设l2的解析式为y=kx+b,得3703k bk b =-+⎧⎨=-+⎩解得3494k b ⎧=-⎪⎪⎨⎪=-⎪⎩∴直线l 2的函数表达式为:3944y x =-- (3)若点P 在x 轴正半轴,如图3,过点B 作BE ⊥OC ,∵BE =2,∠BCO =30°,BE ⊥OC∴BC =4,∵将线段AP 绕点P 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 ,∴AP =BP ,∠APB =30°,∵∠APC =∠AOC +∠OAP =∠APB +∠BPC ,∴∠OAP =∠BPC ,且∠OAC =∠PCB =30°,AP =BP ,∴△OAP ≌△CPB (AAS )∴OP =BC =4,∴点P (4,0)若点P 在x 轴负半轴,如图4,过点B 作BE ⊥OC ,∵BE =2,∠BCO =30°,BE ⊥OC∴BC =4,∵将线段AP 绕点P 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 ,∴AP =BP ,∠APB =30°,∵∠APE +∠BPE =30°,∠BCE =30°=∠BPE +∠PBC ,∴∠APE =∠PBC ,∵∠AOE =∠BCO =30°,∴∠AOP =∠BCP =150°,且∠APE =∠PBC ,PA =PB∴△OAP ≌△CPB (AAS )∴OP =BC =4,∴点P (﹣4,0)综上所述:点P 坐标为(4,0)或(﹣4,0)【点睛】本题是一道关于一次函数的综合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旋转的性质等,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此题的关键.31.(1)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10x+60.(2)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10千米.【解析】【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剩余油量为8升时行驶的路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设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 ,将(150,45)、(0,60)代入y=kx+b 中,得1504560k b b +=⎧⎨=⎩,解得:11060k b ⎧=-⎪⎨⎪=⎩, ∴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10x+60; (2)当y=﹣110x+60=8时, 解得x=520,即行驶520千米时,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升.530﹣520=10千米,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升时,距离加油站10千米,∴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1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弄清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B .对角线互相平分C .对角线相等D .四个角都是直角 2.已知实数,a b 满足2|2|(4)0a b -+-=,则以,a b 的值为两边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0B .8或10C .8D .以上都不对3.对函数31y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图象过点(3,1)-B .y 值随着x 值增大而减小C .它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D .它的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 4.一次函数y=-5x+3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 A .一、二、三 B .二、三、四 C .一、二、四 D .一、三、四 5.如图,∠A =30°,∠C ′=60°,△ABC 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则∠B 度数为( )A .30B .60︒C .90︒D .120︒6.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522x y x y -=-⎧⎨+=-⎩的解为41x y =-⎧⎨=⎩,则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函数y =x +5与y =﹣12x ﹣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 ) A .(﹣4,1)B .(1,﹣4)C .(4,﹣1)D .(﹣1,4) 7.1(1)1a a -- ) A .1- B 1a -C .1a --D .1a --8.在下列分解因式的过程中,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xz +yz =-z(x +y)B .3a 2b -2ab 2+ab =ab(3a -2b)C .6xy 2-8y 3=2y 2(3x -4y)D .x 2+3x -4=(x +2)(x -2)+3x9.某种产品的原料提价,因而厂家决定对产品提价,现有三种方案:方案(一):第一次提价%p ,第二次提价%q ;方案(二):第一次提价%q ,第二次提价%p ;方案(三):第一、二次提价均为2%p q +; 其中p ,q 是不相等的正数.有以下说法: ①方案(一)、方案(二)提价一样; ②方案(一)的提价也有可能高于方案(二)的提价;③三种方案中,以方案(三)的提价最多; ④方案(三)的提价也有可能会低于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提价.其中正确的有( )A .②③B .①③C .①④D .②④10.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D 在BC 上,5AD =,ADC 2B ∠=∠,则BC 的长为( )A .51-B .51+C .31-D .31+11.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 B .C .D .12.下列标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13.如果m 是任意实数,则点()P m 4m 1-+,一定不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4.关于等腰三角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个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两边上的中线一定相等C .两个等腰三角形中,若一腰以及该腰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15.如图:若△ABE ≌△ACD ,且AB =6,AE =2,则EC 的长为( )A .2B .3C .4D .6二、填空题16.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格点上,点A 的坐标为(-1,4).将△ABC 沿y 轴翻折到第一象限,则点C 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_____.17.矩形ABCD 中,其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5,0)、(5,3),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______.18.已知3a b +=,2ab =,代数式32232a b a b ab ++=__________.19.若分式293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_______.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y=-2x+3沿y 轴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21.如图,已知直线l 1:y=kx+4交x 轴、y 轴分别于点A (4,0)、点B (0,4),点C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过点C 的直线l 2:12y x n =+经过AB 的中点P ,点Q (t ,0)是x 轴上一动点,过点Q 作QM ⊥x 轴,分别交l 1、l 2于点M 、N ,当MN=2MQ 时,t 的值为_____.22.如图,等边三角形的顶点A (1,1)、B (3,1),规定把等边△ABC “先沿y 轴翻折,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果这样连续经过2020次变换后,等边△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____.23.当x =_____时,分式22x x x-+值为0. 24.如图,在△ABC 中,AB =5,AC =13,BC 边上的中线AD =6,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25.对某班组织的一次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已知80.5~90.5分这一组的频数是10,频率是0.2,那么该班级的人数是_____人.三、解答题26.如图是88⨯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在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使点A 坐标为()2,3-,点B 坐标为()41-,.(1)试在图中画出这个直角坐标系;(2)标出点()1,1C ,连接AB 、AC ,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111A B C ∆.27.如图,在77⨯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画图请加粗加黑.(1)图中格点ABC ∆的面积为______.(2)在图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1,3)A ,(2,1)C .(3)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A B C ∆'''.28.已知,如图,//AB CD ,E 是AB 的中点,CE DE =,求证:AC BD =.29.2|3|0a b -+-=,(164a b+的值; (2)设x b a ,y +b a 11x y +的值. 30.某商店准备购进,A B 两种商品,A 种商品毎件的进价比B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多20元,用3000元购进A 种商品和用1800元购进B 种商品的数量相同.商店将A 种商品每件的售价定为80元,B 种商品每件的售价定为45元.(1)A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和B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各是多少元?(2)商店计划用不超过1560元的资金购进,A B 两种商品共40件,其中A 种商品的数量不低于B 种商品数量的一半,该商店有几种进货方案?(3)端午节期间,商店开展优惠促销活动,决定对每件A 种商品售价优惠m(1020m <<)元,B 种商品售价不变,在(2)条件下,请设计出销售这40件商品获得总利润最大的进货方案.31.如图,△ABC 中,∠ABC =30°,∠ACB =50°,DE 、FG 分别为AB 、AC 的垂直平分线,E 、G 分别为垂足.(1)求∠DAF 的度数;(2)若△DAF 的周长为10,求BC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2.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和b 的值,然后分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2|2|(4)0a b -+-=,∴a-2=0,b-4=0,∴a=2,b=4,当a 为腰时,2+2=4,不合题意,舍去;当b 为腰时,2+4>4,符合题意,∴周长=4+4+2=10.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每一项进行判断筛选即可.【详解】A 将x=3代入31y x =-得:3×3-1=8,A 选项错;B .一次函数k >0,y 值随着x 值增大而增大,B 选项错;C .一次函数k >0,y 值随着x 值增大而增大,当x=0时,y=-1,故此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C 选项错;D .当x=0时,y=-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D 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4.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直线y=﹣5x+3与y 轴交于点(0,3),因为k=-5,所以直线自左向右呈下降趋势,所以直线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C .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C解析:C【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C =∠C ′=3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求答案.【详解】∵△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A =∠A ′=30°,∠C =∠C ′=60°;∴∠B =180°−30°-60°=90°.故选:C .【点睛】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6.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22x yx y-=-⎧⎨+=-⎩的解为41x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函数y=x+5与y=﹣12x﹣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4,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一般地,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7.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有条件得出1-a>0,再由此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详解】11a-有意义,10a∴->,10a∴-<,(a∴-==故选C.【点睛】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8.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详解】-xz+yz=-z(x-y),故此选项错误;3a2b-2ab2+ab=ab(3a-2b+1),故此选项错误;6xy2-8y3=2y2(3x-4y)故此选项正确;x 2+3x -4=(x +2)(x -2)+3x ,此选项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此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因式分解的意义.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提价方案求出提价后三种方案的价格,得到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提价情况,进行对比即可得解.【详解】∵方案(一):(1%)(1%)1%%%%p q p q p q ++=+++方案(二):(1%)(1%)1%%%%q p q p q p ++=+++∴方案(一)、方案(二)提价一样∴①对,②错; ∵方案(三):2(1%)(1%)1%%(%)222p q p q p q p q +++++=+++ ∴可知: 21%%(%)(1%%%%)2p q p q p q p q ++++-+++2(%)%%2p q p q +=-2(%)2p q -= ∵p ,q 是不相等的正数 ∴2(%)02p q -> ∴方案(三)提价最多∴③对,④错∴①③对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销售问题中的增长率问题,熟练掌握增长率的相关知识及整式的乘法化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ADC 2B ∠=∠,可得∠B=∠DAB ,即BD AD ==Rt △A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1,则1.【详解】解:∵∠ADC 为三角形ABD 外角∴∠ADC=∠B+∠DAB∵ADC 2B ∠=∠∴∠B=∠DAB∴BD AD ==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DC 1===∴1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等角对等边,关键抓住ADC 2B ∠=∠这个特殊条件.1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即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即可判断.【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0k >∵一次函数y x k =+中,1>0, 0k >∴一次函数y x k =+经过一、二、三象限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与各项系数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是轴对称图形;B. 不是轴对称图形;C. 是轴对称图形;D. 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问题,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D解析:D【解析】【分析】求出点P 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然后根据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详解】∵()()m 1m 4m 1m 450+--=+-+=>,∴点P 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一定大于纵坐标.∴点P 一定不在第四象限.故选D .1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判断即可.【详解】解:A :如果40︒的角是底角,则顶角等于100︒,故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 B 、当两条中线为两腰上的中线时,可知两条中线相等,当两条中线一条为腰上的中线,一条为底边上的中线时,则这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C 、如图,△ABC 和△ABD 中,AB=AC=AD ,CD ∥AB ,DG 是△ABD 的AB 边高,CH 是是△ABC 的AB 边高,则DG=CH ,但△ABC 和△ABD 不全等;故此选项错误;D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详解】解:∵△ABE≌△ACF,∴AC=AB=6,∴EC=AC﹣AE=6-2=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3,1)【解析】【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详解】由题意得点C(-3,1)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3,1).考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点睛解析:(3,1)【解析】【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详解】由题意得点C(-3,1)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3,1).考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即可完成. 17.(0,3)【解析】【分析】画图分析,由矩形的性质求得第四点的坐标,再解答.【详解】如图,根据图形易知第四点的坐标是(0,3).故填:(0,3).【点睛】用到的知识点为:矩形的邻边垂直解析:(0,3)【解析】【分析】画图分析,由矩形的性质求得第四点的坐标,再解答.【详解】如图,根据图形易知第四点的坐标是(0,3).故填:(0,3).【点睛】用到的知识点为:矩形的邻边垂直,对边平行.本题画出图后可很快求解.18.18【解析】【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b,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当,时,原式,故答案为:18【点睛】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解析:18【解析】【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b,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32232a b a b ab ++=222ab a ab b2=ab a b当3a b +=,2ab =时,原式2=23=18,故答案为:18【点睛】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9.-3【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可以求出x 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解得:x=-3.故答案为:-3.【点睛】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可以求出x 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29=030x x ⎧-⎨-≠⎩, 解得:x=-3.故答案为:-3.【点睛】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0.y=-2x+5.【解析】【分析】根据平移法则上加下减可得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详解】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2x+3+2=-2x+5.故答案为y=-2x+5.【点睛】本题解析:y=-2x+5.【解析】【分析】根据平移法则上加下减可得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详解】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2x+3+2=-2x+5.故答案为y=-2x+5.【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解题关键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21.10或【解析】【分析】先求出的值,确定的关系式,然后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得点M 、N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MN ,MQ 的代数式,由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借助于方程求得t 的值即可;解析:10或227 【解析】【分析】先求出k n ,的值,确定12l l ,的关系式,然后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得点M 、N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MN ,MQ 的代数式,由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借助于方程求得t 的值即可;【详解】解:把()40A ,代入到4y kx =+中得:440k +=,解得:1k =-, ∴1l 的关系式为:4y x =-+,∵P 为AB 的中点,()40A ,,()0,4B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2,2P ,把()2,2P 代入到12y x n =+中得:1222n ⨯+=,解得:1n =, ∴2l 的关系式为:112y x =+,∵QM x ⊥轴,分别交直线1l ,2l 于点M N 、,()0Q t ,, ∴(),4M t t -+,1,12N t t ⎛⎫+ ⎪⎝⎭,∴()1341322MN t t t ⎛⎫=-+-+=- ⎪⎝⎭,44MQ t t =-+=-, ∵2MN MQ =, ∴33242t t -=-, 分情况讨论得:①当4t ≥时,去绝对值得:()33=242t t --, 解得:10t =;②当24t ≤<时,去绝对值得:()33=242t t --, 解得:227t =; ③当2t <时,去绝对值得:()33=242t t --, 解得:102t =>,故舍去;综上所述:10t =或227t =; 故答案为:10或227. 【点睛】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需要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知识点,能够表示出线段的长度表达式,合理的使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有一定的难度.22.(2,).【解析】【分析】据轴对称判断出点C 变换后在y 轴的右侧,根据平移的距离求出点C 变换后的纵坐标,最后写出即可.【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3﹣1=2,∴点C到y轴的距离为解析:(22019).【解析】【分析】据轴对称判断出点C变换后在y轴的右侧,根据平移的距离求出点C变换后的纵坐标,最后写出即可.【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3﹣1=2,∴点C到y轴的距离为1+2×1=2,点C到AB,2∴C(2,把等边△ABC先沿y轴翻折,得C’(-2,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C’’( -2故经过一次变换后,横坐标变为相反数,纵坐标减1,故第2020次变换后的三角形在y轴右侧,点C的横坐标为2,+1﹣﹣2019,所以,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22019).故答案为:(2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读懂题目信息,确定出连续2020次这样的变换得到三角形在y轴右侧是解题的关键.23.2【解析】【分析】分母为0没意义,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0;(2)分母≠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不为0,即x2+x=x解析:2【解析】【分析】分母为0没意义,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0;(2)分母≠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不为0,即x2+x=x(x+1)≠0,所以x≠0或x≠﹣1;而分式值为0,即分子2﹣x=0,解得:x=2,符合题意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即可解题.24.15【解析】【分析】延长AD到点E,使DE=AD=6,连接CE,可证明△ABD≌△CED,所以CE=AB,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CDE是直角三角形,即△ABD为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求出△A解析:15【解析】【分析】延长AD到点E,使DE=AD=6,连接CE,可证明△ABD≌△CED,所以CE=AB,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CDE是直角三角形,即△ABD为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求出△ABD的面积.【详解】解:延长AD到点E,使DE=AD=6,连接CE,∵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在△ABD和△CED中,BD CDADB EDCAD CE=⎧⎪∠=∠⎨⎪=⎩,∴△ABD≌△CED(SAS),∴CE=AB=5,∠BAD=∠E,∵AE=2AD=12,CE=5,AC=13,∴CE2+AE2=AC2,∴∠E=90°,∴∠BAD=90°,即△ABD为直角三角形,∴△ABD的面积=12AD•AB=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25.50【解析】【分析】利用数据的总数=该组的频数÷该组的频率解答即可.【详解】解:该班级的人数为:10÷0.2=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与频率,熟练掌握数据的总数与解析:50【解析】【分析】利用数据的总数=该组的频数÷该组的频率解答即可.【详解】解:该班级的人数为:10÷0.2=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与频率,熟练掌握数据的总数与频数、频率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点A的坐标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先作出点C,再分别作出点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即可得.【详解】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1)5;(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图中格点△ABC的面积=矩形的面积减去3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结果;(2)由已知点的坐标即可得出点B为坐标原点,即可得出结果;(3)根据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特点,即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确定对应点,然后依次连线即可解决.【详解】图中格点△ABC的面积=4×4-11143-21-42=5 222⨯⨯⨯⨯⨯⨯根据点(1,3)A的坐标,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确定原点坐标,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根据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找到对应点并连线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割补法求三角形面积,通过坐标找坐标原点确定坐标系,作轴对称图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割补法,将非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易解的图形,熟练掌握坐标平移的规律.28.见解析【解析】【分析】由CE=DE 易得∠ECD=∠EDC ,结合AB ∥CD 易得∠AEC=∠BED ,由此再结合AE=BE ,CE=DE 即可证得△AEC ≌△BED ,由此即可得到AC=BD.【详解】∵CE DE =,∴ECD EDC ∠=∠,∵//AB CD ,∴AEC ECD ∠=∠,BED EDC ∠=∠,∴AEC BED ∠=∠,又∵E 是AB 的中点,∴AE BE =,在AEC 和BED 中,AE BE AEC BED CE DE =⎧⎪∠=∠⎨⎪=⎩,∴AEC ≌BED .∴AC BD =.【点睛】熟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1)524;(2)23 【解析】【分析】(1)由算术平方根及绝对值的非负性可得a ,b 的值,将a ,b+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2)将a ,b 的值代入x ,y x ,y 的值,再将x ,y 的值代入11x y+,利用平方差公式使分母有理化,最后合并即可. 【详解】解:(1|3|0b -=,∴a ﹣2=0,b ﹣3=0,∴a =2,b =3,4===(2)∵x y ∴11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熟练的掌握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化简的关键.30.(1A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是50元,B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是30元;(2)商店共有5种进货方案;(3)①当18a =时,获利最大,即买18件A 商品,22件B 商品,②当15m =时,150m -=,(2)问中所有进货方案获利相同,③当14a =时,获利最大,即买14件A 商品,26件B 商品.【解析】【分析】(1)设A 商品每件进价为x 元,B 商品每件的进价为(x-20)元,根据A 种商品毎件的进价比B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多20元,用3000元购进A 种商品和用1800元购进B 种商品的数量相同,列方程求解;(2)设购买A 种商品a 件,则购买B 商品(40a -)件,根据商店计划用不超过1560元的资金购进,A B 两种商品共40件,其中A 种商品的数量不低于B 种商品数量的一半,列出不等式组即可(3)先设销售,A B 两种商品共获利y 元,然后分析求解新的进货方案【详解】(1)设A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是x 元,则B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是()20x -元, 由题意得:3000180020x x =-, 解得:50x =,经检验,50x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502030-=,答:A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是50元,B 种商品每件的进价是30元;(2)设购买A 种商品a 件,则购买B 商品(40a -)件,由题意得:()5030401560402a a a a ⎧+-⎪⎨-≥⎪⎩, 解得:40183a ≤≤, ∵a 为正整数,∴a =14、15、16、17、18, ∴商店共有5种进货方案;(3)设销售,A B 两种商品共获利y 元,由题意得:()()()8050453040y m a a =--+--()15600m a =-+,①当1015m <<时,150m ->,y 随a 的增大而增大,∴当18a =时,获利最大,即买18件A 商品,22件B 商品,②当15m =时,150m -=,y 与a 的值无关,即(2)问中所有进货方案获利相同,③当1520m <<时,150m -<,y 随a 的增大而减小,∴当14a =时,获利最大,即买14件A 商品,26件B 商品.【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1.(1)20°;(2)10.【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 =DB ,FA =FC ,得到∠DAB =∠ABC =30︒,∠FAC =∠ACB =50︒,结合图形计算,得到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详解】(1)∠BAC =180︒﹣∠ABC ﹣∠ACB =180︒﹣30︒﹣50︒=100︒,∵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DA =DB ,∴∠DAB =∠ABC =30︒,∵FG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FA =FC ,∴∠FAC =∠ACB =50︒,∴∠DAF =∠BAC ﹣(∠DAB +∠FAC )=20︒;(2)∵△DAF的周长为10,∴AD+DF+FC=10,∴BC=BD+DF+FC=AD+DF+FC=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在第二象限的是( ) A .(3,1) B .(3,-1) C .(-3,1) D .(-3,-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 A .31y x =-+ B .32y x =-+ C .31y x =-- D .32y x =-- 3.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等于( ) A .2± B .2 C .16± D .16 4.估计11的值应在( )A .2和3之间B .3和4之间C .4和5之间D .5和6之间5.若+1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0 C .x ≥﹣1 D .任意实数 6.下列各组数不是勾股数的是( )A .3,4,5B .6,8,10C .4,6,8D .5,12,137.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D 在BC 上,5AD =,ADC 2B ∠=∠,则BC的长为( )A .51-B .51+C .31-D .3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2B .()2,3-C .()3,2-D .()3,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3),B (5,3),C (5,0),点D 在线段OA 上,将△ABD 沿着直线BD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E ,当点E 在线段OC 上时,则AD 的长是( )A .1B .43C .53D .210.在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有( )33224,3,,8,9,07π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下列各数中,无理数的是( )A .0B .1.01001C .πD .412.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0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A .()2020,1B .()2020,0C .()2020,2D .()2019,013.下列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 A .B .C .D .14.2的整数部分用a 表示,小数部分用b 表示,42的整数部分用c 表示,小数部分用d 表示,则b dac+值为( ) A .12 B .14C .212D .2+1215.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 A .6,7,8 B .132 C .5,4,3D .0.3,0.4,0.5二、填空题16.如图,在ABC ∆中,90ACB ∠=︒,点D 为AB 中点,若4AB =,则CD =_______________.17.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1x ax +=+的解为负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8.如图,△ABC 中,D 是BC 上一点,AC =AD =DB ,∠C =70°,则∠B =_____°.19.地球上七大洲的总面积约为149480000km 2(精确到10000000 km 2),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记数法为_________ km 2. 20.对于分式23x a ba b x++-+,当1x =时,分式的值为零,则a b +=__________.21.若关于x 的方程233x mx +=-的解不小于1,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0)、B(0,2),如果将线段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至CB ,那么点C 的坐标是 .23.如图,已知直线l 1:y=kx+4交x 轴、y 轴分别于点A (4,0)、点B (0,4),点C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过点C 的直线l 2:12y x n =+经过AB 的中点P ,点Q (t ,0)是x 轴上一动点,过点Q 作QM ⊥x 轴,分别交l 1、l 2于点M 、N ,当MN=2MQ 时,t 的值为_____.24.在△ABC 中,AB =AC =5,BC =6,若点P 在边AB 上移动,则CP 的最小值是_____.25.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三、解答题26.求下列各式中的x : (1)()2116x -=; (2)321x +=.2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问题:分解因式:3245x x +-.解答:把1x =带入多项式3245x x +-,发现此多项式的值为0,由此确定多项式3245x x +-中有因式()1x -,于是可设()()322451x x x x mx n +-=-++,分别求出m ,n 的值.再代入()()322451x x x x mx n +-=-++,就容易分解多项式3245x x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试根法”. (1)求上述式子中m ,n 的值;(2)请你用“试根法”分解因式:3299x x x +--.28.如图,在ABC ∆中,4AB =,8BC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3CE =,连接AE . (1)求证:ABE ∆是直角三角形; (2)求ACE ∆的面积.29.(1)如图①,小明同学作出ABC ∆两条角平分线AD ,BE 得到交点I ,就指出若连接CI ,则CI 平分ACB ∠,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2)如图②,Rt ABC ∆中,5AC =,12BC =,13AB =,ABC ∆的角平分线CD 上有一点I ,设点I 到边AB 的距离为d .(d 为正实数) 小季、小何同学经过探究,有以下发现: 小季发现:d 的最大值为6013. 小何发现:当2d =时,连接AI ,则AI 平分BAC ∠. 请分别判断小季、小何的发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0.如图,AD ∥BC ,∠A =90°,E 是AB 上的一点,且AD =BE ,∠1=∠2.(1)求证:△ADE ≌△BEC ;(2)若AD =3,AB =9,求△ECD 的面积.31.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点E 是边CD 上的一点,将△AED 沿AE 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点F 处.(1)如图1,若点F 落在对角线AC 上,且∠BAC =54°,则∠DAE 的度数为 °. (2)如图2,若点F 落在边BC 上,且AB =6,AD =10,求CE 的长.(3)如图3,若点E 是CD 的中点,AF 的沿长线交BC 于点G ,且AB =6,AD =10,求CG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由第二象限中坐标特点为,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A. (3,1)位于第一象限;B. (3,-1)位于第四象限;C. (-3,1)位于第二象限;D. (-3,-1)位于第三象限;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察直角坐标系的各象限坐标特点.2.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解题. 【详解】解: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3(2)4y x =-++,整理得:32y 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平移变换,属于简单题,熟悉直线的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3.A解析:A 【解析】 【分析】平方为4,由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2. 所以这个数是:±2.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知识,比较简单,注意不要漏解.4.B解析:B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32=9,42=16的取值范围. 【详解】 ∵32=9,42=16,在3和4之间.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得出接近无理数的有理数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可得出x +1≥0,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由题意得:x +1≥0, 解得:x ≥﹣1,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应用,计算得出的不等式是关键.6.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有a 、b 、c 三个正整数,满足a 2+b 2=c 2,称为勾股数.由此判定即可. 【详解】解:A 、32+42=5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 B 、62+82=10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 C 、42+62≠82,不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正确; D 、52+122=13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数,解答此题要深刻理解勾股数的定义,并能够熟练运用.7.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ADC 2B ∠=∠,可得∠B=∠DAB ,即BD AD ==Rt △A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1,则1. 【详解】解:∵∠ADC 为三角形ABD 外角 ∴∠ADC=∠B+∠DAB ∵ADC 2B ∠=∠ ∴∠B=∠DAB∴BD AD ==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DC 1===∴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等角对等边,关键抓住ADC 2B ∠=∠这个特殊条件.8.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 【详解】解:点()3,2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3,2--.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轴对称.熟记①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9.C解析:C 【解析】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C 的长,进而可得出OE 的长,在Rt △DOE 中,由DE=AD 及勾股定理可求出AD 的长. 【详解】解:根据各点坐标可得AB=OC=BE=5,AO=BC=3, 设AD=x ,则DE=x ,DO=3-x∴=4, ∴OE=1,在Rt △DOE 中,DO 2+OE 2=DE 2, 解得x=53, ∴AD=53,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准直角三角形,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即可解答.10.B解析:B 【解析】 【分析】先将能化简的进行化简,再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这一组数中的无理数有:32个.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11.C解析:C【解析】 【分析】根据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找出无理数的个数. 【详解】解:A.0是整数,属于有理数; B.1.01001是有限小数,属于有理数; C .π是无理数;2=,是整数,属于有理数.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π的数.12.B解析:B 【解析】 【分析】观察可得点P 的变化规律,“()()()()44 1 4243 4, 041, 1 42, 0 43, 2n n n n P n P n P n P n ++++++,,, (n 为自然数)”,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观察, ()()()()()()0123450,01,12,0,3,2,4,0,5,1....P P P P P P ,,,, 发现规律:()()()()44 1 4243 4, 041, 1 42, 0 43, 2n n n n P n P n P n P n ++++++,,, (n 为自然数) .∵20204505=⨯∴2020P 点的坐标为()2020,0.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的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44 1 4243 4, 041, 1 42, 0 43, 2n n n n P n P n P n P n ++++++,,, (n 为自然数)”,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点P 的变化罗列出部分点的坐标,再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规律是关键.13.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 .此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 .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 .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4.A解析:A【解析】【分析】和4的值,确定其整数部分,再用原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可得小数部分,将求得的值代入求解即可.【详解】解:∵1<2<4,∴1<2.∴a =1,b ﹣1,∵2<4<3∴c =2,d =4﹣2=2.∴b +d =1,ac =2. ∴b d ac +=1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估算,灵活的利用估算确定无理数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是解题的关键. 15.C解析:C【解析】【分析】欲求证是否为勾股数,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222+=a b c 即可.【详解】解:A 、222768+≠,故此选项错误;BC 、222345+=,故此选项正确;D 、0.3,0.4,0.5,勾股数为正整数,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数的概念,一般是指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从而作出判断.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CD.【详解】∵D是AB的中点,∴CDAB=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是运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CD.【详解】∵D是AB的中点,∴CD12=AB=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是运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7.【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的解为负数,求出a的范围即可【详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x+a=x+1解得:x=1-a,由分式方程解为负数,得到1-a<0,且1解析:12a a>≠且【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的解为负数,求出a的范围即可【详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x+a=x+1解得:x=1-a,由分式方程解为负数,得到1-a<0,且1-a≠-1解得:a>1且a≠2,故答案为: a>1且a≠2【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解题关键在于求出x的值再进行分析18.【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C=7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可求∠B的度数.【详解】∵AC=AD,∠C=70,∴∠ADC=∠C=70,∵AD=DB,∴∠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C=7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可求∠B 的度数.【详解】∵AC=AD,∠C=70︒,∴∠ADC=∠C=70︒,∵AD=DB,∴∠B=∠BAD,∴∠B=12∠ADC=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5×108【解析】试题解析:将1494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4948×108≈1.5×108.故答案为:1.5×108.点睛: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 为整数.解析:5×108【解析】试题解析:将1494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4948×108≈1.5×108.故答案为:1.5×108.点睛: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 n 为整数. 20.-1且.【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为0的条件可得且,则可求出的值.【详解】解:∵分式,当时,分式的值为零,∴且,∴,且故答案为:-1且.【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解析:-1且5233ab ,. 【解析】【分析】 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为0的条件可得10a b且230a b ,则可求出+a b 的值.【详解】 解:∵分式23x a b a b x++-+,当1x =时,分式的值为零, ∴10a b 且230a b , ∴1a b +=-,且5233ab , 故答案为:-1且5233a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注意:“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 21.m≥-8 且m≠-6【解析】【分析】首先求出关于x 的方程的解,然后根据解不小于1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详解】解:解关于x的方程得x=m+9因为的方程的解不小于,且x≠3所以m+解析:m≥-8 且m≠-6【解析】【分析】首先求出关于x的方程233x mx+=-的解,然后根据解不小于1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详解】解:解关于x的方程233x mx+=-得x=m+9因为x的方程233x mx+=-的解不小于1,且x≠3所以m+9≥1 且m+9≠3解得m≥-8 且m≠-6 .故答案为:m≥-8 且m≠-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是一个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题目,重点注意分式方程存在的意义分母不为零.22..【解析】【分析】【详解】如图,过点C作CD⊥y轴于点D,∵∠CBD+∠ABO=90°,∠ABO+∠BAO=90°,∴∠CBD=∠BAO,在△ABO与△BCD中,∠CBD=∠BAO,解析:(21)-,.【解析】【分析】【详解】如图,过点C作CD⊥y轴于点D,∵∠CBD+∠ABO=90°,∠ABO+∠BAO=90°,∴∠CBD=∠BAO,在△ABO 与△BCD 中,∠CBD=∠BAO,∠BDC=∠AOB, BC=AB ,∴△ABO ≌△BCD (AAS ), ∴CD=OB ,BD=AO ,∵点A (1,0),B (0,2),∴CD=2,BD=1,∴OD=OB-BD=1,又∵点C 在第二象限,∴点C 的坐标是(-2,1).23.10或【解析】【分析】先求出的值,确定的关系式,然后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得点M 、N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MN ,MQ 的代数式,由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借助于方程求得t 的值即可;解析:10或227 【解析】【分析】先求出k n ,的值,确定12l l ,的关系式,然后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得点M 、N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MN ,MQ 的代数式,由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借助于方程求得t 的值即可;【详解】解:把()40A ,代入到4y kx =+中得:440k +=,解得:1k =-, ∴1l 的关系式为:4y x =-+,∵P 为AB 的中点,()40A ,,()0,4B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2,2P ,把()2,2P 代入到12y x n =+中得:1222n ⨯+=,解得:1n =, ∴2l 的关系式为:112y x =+, ∵QM x ⊥轴,分别交直线1l ,2l 于点M N 、,()0Q t ,,∴(),4M t t -+,1,12N t t ⎛⎫+ ⎪⎝⎭,∴()1341322MN t t t ⎛⎫=-+-+=- ⎪⎝⎭,44MQ t t =-+=-, ∵2MN MQ =, ∴33242t t -=-, 分情况讨论得:①当4t ≥时,去绝对值得:()33=242t t --, 解得:10t =;②当24t ≤<时,去绝对值得:()33=242t t --, 解得:227t =; ③当2t <时,去绝对值得:()33=242t t --, 解得:102t =>,故舍去;综上所述:10t =或227t =; 故答案为:10或227. 【点睛】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需要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知识点,能够表示出线段的长度表达式,合理的使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有一定的难度.24.8【解析】【分析】作BC 边上的高AF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求BF =3,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F 的长,利用面积相等即可求得AB 边上的高CP 的长.【详解】解:如图,作AF⊥BC 于点F ,作解析:8【解析】【分析】作BC边上的高AF,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求BF=3,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F的长,利用面积相等即可求得AB边上的高CP的长.【详解】解:如图,作AF⊥BC于点F,作CP⊥AB于点P,根据题意得此时CP的值最小;解:作BC边上的高AF,∵AB=AC=5,BC=6,∴BF=CF=3,∴由勾股定理得:AF=4,∴S△ABC=12AB•PC=12BC•AF=12×5CP=12×6×4得:CP=4.8故答案为4.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 25.75【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可得解.【详解】依题意知,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当顶角=30°时,两底角的和=180°-30°=150°.所以每个底角=75°.故答案解析:75【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可得解.【详解】依题意知,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当顶角=30°时,两底角的和=180°-30°=150°.所以每个底角=75°.故答案为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性质.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已知角为顶角,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计算即可.三、解答题26.(1)5x =或-3;(2)1x =-【解析】【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2)先移项,再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解.【详解】解:(1)(x-1)2=16,x-1=±4,x=5或x=-3;(2)321x +=,x 3=-1,x=-1.【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与立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7.(1)5m =,5n =;(2)()()()133x x x ++-【解析】【分析】(1)先找出一个x 的值,进而找出一个因式,再将多项式设成分解因式的形式,即可得出结论;(2)先找出x=-1时,得出多项式的值,进而找出一个因式,再将多项式设成分解因式的形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把1x =带入多项式3245x x +-,发现此多项式的值为0,∴多项式3245x x +-中有因式()1x -,于是可设322451xx x x mx n , 得出:3232451x x x m x n m x n ,∴14m ,0n m,∴5m =,5n =, (2)把1x =-代入3299x x x +--,多项式的值为0,∴多项式3299x x x +--中有因式()1x +,于是可设322329911x x x x x mx n x m x n m x n ,∴11m +=,9n m,9n =- ∴0m =,9n =-,∴3229133991x x x x x x x x【点睛】此题是分解因式,主要考查了试根法分解因式的理解和掌握,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试根法分解因式.28.(1)详见解析;(2)185. 【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AE=CE=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2)作AH ⊥BC,由1122AB AE BE AH •=•可得高AH ,再求面积. 【详解】 (1)因为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所以AE=CE=3因为BC=BE+CE所以BE=BC-CE=8-3=5因为32+42=52所以AB 2+AE 2=BE 2所以ABE ∆是直角三角形;(2)作AH ⊥BC由(1)可知1122AB AE BE AH •=• 所以435AH ⨯=所以AH=125所以ACE ∆的面积=11121832255EC AH •=⨯⨯= 【点睛】 考核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勾股定理逆定理.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关键.29.(1)有道理,理由详见解析;(2)小季和小何都正确,理由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过I 点分别作IM ,IN ,IK 垂直于AB ,BC ,AC 于点M ,N ,K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解; (2)根据等积法的相关方法进行求解即可.【详解】(1)如下图,过I 点分别作IM ,IN ,IK 垂直于AB ,BC ,AC 于点M ,N ,K ,连接IC∵AI 平分∠BAC ,IM ⊥AB ,IK ⊥AC∴IM =IK ,同理IM =IN∴IK =IN又∵IK ⊥AC ,IN ⊥BC∴CI 平分∠BCA ;(2)如下图,过C 点作CE ⊥AB 于点E ,则d 的最大值为CE 长∵5AC =,12BC =∴115123022ABC S AC BC ∆=⋅=⨯⨯= 又∵11133022ABC S AB CE CE ∆=⋅=⨯⨯= ∴6013CE = ∴d 的最大值为6013 ∴小季正确;假设此时AI 平分BAC ∠,如下图,连接AI ,BI ,过I 点作IG ,IH ,IF 分别垂直于AC ,BC ,AB 于点G ,H ,F∵AI 平分BAC ∠,CD 平分∠ACB∴BI 平分∠CBA∵IG ⊥AC ,IH ⊥BC ,ID ⊥AB∴IG=IH=IF=d∵ACB AIC BIC ABI S S S S ∆∆∆∆=++ ∴11112222AC BC AC IG BC IH AB IF ⋅=⋅+⋅+⋅ ∴1111512512132222d d d ⨯⨯=⨯⨯+⨯⨯+⨯⨯ ∴2d =∴假设成立,当2d =时,连接AI ,则AI 平分BAC ∠∴小何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积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积法的运用及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0.(1)见解析;(2)452【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可得到∠A =∠B =90°,DE =CE ,AD =BE 从而利用HL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2)由三角形全等可得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由已知可推出∠DEC =90°,由已知我们可求得BE 、A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D 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1)∵AD ∥BC ,∠A =90°,∠1=∠2,∴∠A =∠B =90°,DE =CE .∵AD =BE ,在Rt △ADE 与Rt △BEC 中 AD BE DE CE =⎧⎨=⎩, ∴Rt △ADE ≌Rt △BEC (HL )(2)由△ADE ≌△BEC 得∠AED =∠BCE ,AD =BE .∴∠AED +∠BEC =∠BCE +∠BEC =90°.∴∠DEC =90°.又∵AD =3,AB =9,∴BE =AD =3,AE =9﹣3=6.∵∠1=∠2,∴ED =EC∴△CDE 的面积=1452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31.(1)18;(2)CE的长为83;(3)CG的长为910.【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可知∠BAD=90°,易知∠DAC的度数,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AE=12∠DAC,计算可得∠DAE的度数.(2)由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及对边相等的性质及折叠后图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可得BF长,由CF=BC﹣BF可求出CF长,设CE=x,则EF=ED=6﹣x,在Rt△CEF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值即可;(3)连接EG,由中点及折叠的性质利用HL定理可证Rt△CEG≌△FEG,结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可设CG=FG=y,可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出AG、BG,在Rt△ABG中,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BAC=54°,∴∠DAC=90°﹣54°=36°,由折叠的性质得:∠DAE=∠FAE,∴∠DAE=12∠DAC=18°;故答案为:18;(2)∵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BC=AD=10,CD=AB=6,由折叠的性质得:AF=AD=10,EF=ED,∴BF8,∴CF=BC﹣BF=10﹣8=2,设CE=x,则EF=ED=6﹣x,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x2=(6﹣x)2,解得:x=83,即CE的长为83;(3)连接EG,如图3所示:∵点E是CD的中点,∴DE=CE,由折叠的性质得:AF=AD=10,∠AFE=∠D=90°,FE=DE,∴∠EFG=90°=∠C,在Rt △CEG 和△FEG 中,EG EG CE FE=⎧⎨=⎩, ∴Rt △CEG ≌△FEG (HL ),∴CG =FG ,设CG =FG =y ,则AG =AF +FG =10+y ,BG =BC ﹣CG =10﹣y ,在Rt △ABG 中,由勾股定理得:62+(10﹣y )2=(10+y )2,解得:y =910, 即CG 的长为910.【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涉及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灵活利用矩形与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