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工程管理制度 - 副本
项目隐蔽工程管理制度范本

项目隐蔽工程管理制度范本
制度范本要明确隐蔽工程的范围和分类。
通常包括电气布线、管道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
为了便于管理,这些工程应按照专业类别和施工顺序进行分类。
制度范本需规定隐蔽工程的验收程序。
在每个隐蔽工程完成之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由项目管理团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过程中,应对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仔细检查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制度范本应当强调隐蔽工程的记录和档案管理。
所有隐蔽工程在验收合格后,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工程照片、验收报告和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
这些记录应整理归档,作为日后查询和维护的重要依据。
制度范本还要规定对隐蔽工程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即使隐蔽工程在验收时符合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情况的变化,也可能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应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制度范本应当明确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隐蔽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
同时,也要对参与验收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专业性和责任心。
项目隐蔽工程管理制度范本的制定,不仅需要明确各项管理流程和要求,还要注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细致的操作,可以大大提高隐蔽工程的质量,为整个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隐藏工程管理制度通用模板

隐匿工程管理制度通用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中的隐匿工程,确保其安全、质量和进度的有效掌控。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全部部门和人员在隐匿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需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涉及隐匿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
2.全部从事隐匿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需熟识本制度的内容,并依照规定执行。
第二章隐匿工程管理流程第三条工程前期管理1.在隐匿工程启动前,必需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含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核、合同签订等。
2.前期管理工作应由相关部门组织进行,必需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规定进行。
第四条设计管理1.设计单位必需依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工作,并依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2.设计文件应包含完整的设计图纸、计量表和设计说明等,必需经过核实和审核后方可使用。
第五条施工管理1.施工前,必需订立认真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包含工程任务分解、施工工艺布置等。
2.施工单位应依照施工方案进行工程施工,严格依照设计文件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第六条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订立质量掌控计划,并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隐匿工程的质量达标。
2.质量管理部门应与设计、施工和检测单位等进行紧密合作,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第七条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订立安全生产计划,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隐匿工程的安全。
2.全部参加隐匿工程施工的人员必需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必需时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第八条现场管理1.现场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和协调工程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确保搭配度和沟通效率。
2.现场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现场巡察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进行记录和汇报。
第九条进度管理1.进度管理部门应负责订立施工进度计划和掌控措施,及时跟踪和监督隐匿工程的进展情况。
2.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必需依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并及时报告进度情况。
隐蔽工程验收管理规定范本

隐蔽工程验收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隐蔽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给排水工程等项目中的难以直接观察和检查的部分工程。
第三条隐蔽工程的验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难以直接检查的工程进行实地检查,以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的工作。
第四条隐蔽工程的验收应遵循“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合规第一、人员责任制”原则,确保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第五条隐蔽工程的验收依次分为初验、中间验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
隐蔽工程的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隐蔽工程的验收组织机构由建设单位成立,包括验收组组长、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由建设单位指派专业人员组成。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第八条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应采用全过程监控和记录的方式进行,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章初验查的工程进行实地检查,以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的阶段性验收工作。
第十条隐蔽工程初验应在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的7天内进行,由建设单位组织。
第十一条隐蔽工程初验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合格性;(二)施工质量的符合性;(三)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四)施工环境的卫生安全。
第十二条隐蔽工程初验应按照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进行,对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的工程应予以返工或拆除重建。
第十三条隐蔽工程初验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出具初验合格证明,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备。
第十四条隐蔽工程初验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初验。
第十五条确认隐蔽工程初验的文件资料应妥善保存,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第三章中间验接检查的工程进行实地检查,以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的阶段性验收工作。
第十七条隐蔽工程中间验应在隐蔽工程完成70%以上时进行,由建设单位组织。
第十八条隐蔽工程中间验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二)预埋件和难以观察的构造体的合格性;(三)难以观察的管道、线路等的合格性;(四)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性。
项目隐蔽工程管理制度范本

项目隐蔽工程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项目隐蔽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承担的各类工程项目中的隐蔽工程管理工作。
第三条隐蔽工程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被后续工序覆盖,无法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的工程部分。
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修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
第四条隐蔽工程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制度健全、流程规范、责任明确、监督有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项目隐蔽工程管理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
第六条项目管理团队职责:(一)制定隐蔽工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实施隐蔽工程检查;(三)监督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施工;(四)对隐蔽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处理;(五)定期上报隐蔽工程管理情况。
第三章施工单位管理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质量检测设备。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施工,确保隐蔽工程质量。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隐蔽工程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
第四章隐蔽工程验收第十条隐蔽工程验收分为过程验收和终验两个阶段。
第十一条过程验收:(一)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二)施工单位提交隐蔽工程验收申请,项目管理团队组织验收;(三)验收合格的,予以签字确认,允许继续施工;(四)验收不合格的,要求施工单位整改,重新验收。
第十二条终验:(一)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提交隐蔽工程终验申请;(二)项目管理团队组织终验,对隐蔽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三)验收合格的,予以签字确认,办理验收手续;(四)验收不合格的,要求施工单位整改,重新验收。
第五章质量问题处理第十三条项目管理团队对隐蔽工程质量问题负责,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发生质量问题,应立即停工,报告项目管理团队;第十五条项目管理团队对质量问题进行调查,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第十六条责任单位承担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并进行整改;第十七条质量问题处理结果报公司相关部门备案。
隐蔽工程管理制度

隐蔽工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隐蔽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及维修项目的隐蔽工程管理。
第三条隐蔽工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后续施工将被覆盖、隐蔽,不易进行质量检查的工程部位。
第四条隐蔽工程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过程控制、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项目经理为隐蔽工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隐蔽工程的施工、验收等工作。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要求进行施工,对隐蔽工程的质量负责。
第七条监理单位负责对隐蔽工程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工程有权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第八条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隐蔽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查、评定,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章施工管理第九条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编制隐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内容,并报监理单位审核。
第十条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如实反映施工过程、质量状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第十一条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自检,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监理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理。
第四章验收管理第十三条隐蔽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申请表,报监理单位验收。
第十四条监理单位收到验收申请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组织验收,对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工程予以签认。
第十五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按照规定进行资料归档,包括验收记录、施工记录、整改记录等。
第十六条隐蔽工程验收不合格的,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并重新报监理单位验收。
第五章奖惩措施第十七条对在隐蔽工程管理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隐蔽工程管理制度

隐蔽工程管理制度隐蔽工程管理制度制定目的:本制度是为了加强企业隐蔽工程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的进行,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隐蔽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隐蔽工程的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
制定程序:制定本制度需遵循以下程序:1、明确制度起草组织及责任人;2、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政策规定;3、制定草案,征求企业内其他部门意见;4、报批领导审核;5、发布并落实,确保全员知晓并执行。
具体制度内容:一、制度名称本制度名称为“隐蔽工程管理制度”。
二、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隐蔽工程的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
三、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企业隐蔽工程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的进行,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隐蔽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四、管理责任主体隐蔽工程的管理责任主体为企业领导班子,负责隐蔽工程的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
五、执行流程1、规划设计阶段:(1)制定合理的隐蔽工程规划,按照规划要求进行设计;(2)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建设方案;(3)明确建设进度,并按计划进行。
2、施工阶段:(1)明确施工周期,管理施工进度;(2)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工程安全;(3)对施工过程中有关环节进行管理和检查。
3、竣工验收和维护阶段:(1)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2)完成验收后,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3)定期对维护状况进行评估。
六、责任追究对于隐蔽工程管理中,因部门或个人管理不当、违反规定、造成事故等行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
七、制度执行1、全员必须遵守本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2、在隐蔽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协调,确保行动一致,有效管理;3、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确保隐蔽工程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制度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制度(Hidde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是指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对隐蔽部位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体系。
它包括预控措施、检查措施和验收措施三个环节,旨在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可控、可试验、可追溯。
一、预控措施1.隐蔽工程前应进行严密的施工准备,包括组织人员、准备材料、设备检验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隐蔽工程前,应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以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3.隐蔽工程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预判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
4.在施工开始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能力,以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二、检查措施1.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人员或质量检查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检和现场核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质量隐患,应及时记录,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应及时向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三、验收措施1.隐蔽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隐蔽工程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对于存在问题的隐蔽工程,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并符合标准要求为止。
3.对于合格的隐蔽工程,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的质量追踪和质量保证。
4.对于不合格的隐蔽工程,应进行整改或拆除重建,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追责。
1.提高隐蔽工程施工质量,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2.加强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提高施工质量的可控性。
3.保护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减少纠纷和诉讼。
4.为隐蔽工程的后续验收和维护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隐蔽工程管理制度

隐蔽工程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隐蔽工程的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等目标的实现。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隐蔽工程的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
二、隐蔽工程的定义和分类2.1 隐蔽工程是指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内部,不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工程。
包括:(1)管线工程:如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等管线;(2)保温、隔热、防水、防火等工程;(3)空调、通风、除尘、净化等工程;(4)智能化、自动化、安全监控等工程;(5)其他不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工程。
2.2 隐蔽工程分为新建隐蔽工程和维修隐蔽工程。
三、隐蔽工程管理制度的内容3.1 隐蔽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审批(1)隐蔽工程规划应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需要和现场条件进行,确保工程的功能、规模、投资等指标符合公司要求。
(2)隐蔽工程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的安全、环保、节能、美观等要求。
(3)隐蔽工程设计方案应报公司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
3.2 隐蔽工程施工(1)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向公司提交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措施,经公司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
(3)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洁、安全和防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和人员安全。
3.3 隐蔽工程验收(1)隐蔽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向公司提交验收申请,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
(2)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向公司提交工程决算报告,经公司审批通过后支付工程款项。
(3)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公司要求进行整改,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3.4 隐蔽工程的维护和管理(1)隐蔽工程交付使用后,公司应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2)公司应定期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蔽工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集团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隐蔽工程检验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防范现场管理风险,强化集团公司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及子公司的工程建设项目。
第二章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第三条隐蔽工程:工程竣工后,不可见的工程部位。
隐蔽工程覆盖前必须进行工程中间交工验收。
隐蔽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子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业主、监理的相关人员及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试验人员参加,如有特殊要求,则需设计代表参加。
若工程质量合格,及时出具中间交工证书;若不合格,现场出具明确意见,施工单位按意见进行返工,直至验收合格为止。
其返工过程发生的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
第四条按有关规定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到场验收的部位,由施工单位通知和安排验收,业主、监理单位参加,验收合格后由监理公司出具相关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同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第五条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由施工员(技术员)填写,参加验收的责任人签字(设计、监理、施工、建设单位)并加盖公章,重要分部或特殊部位的验收,还需有集团公司项目管理部和审计监察部参与并盖章,并由资料员存入工程技术档案。
第六条每项隐蔽工程,应分别按本制度的第三、四、五条进行中间交工验收,验收资料一式四份,监理单位一份、业主单位两份、施工单位一份。
第三章隐蔽工程项目及检查内容
第七条地基与基础工程包括:原地面状态,地质、标高尺寸、坟、井、坑、塘的处理,基础断面尺寸、桩的位置、数量、打桩记录、人工地基试验记录、坐标记录。
第八条主体结构各部位钢筋砼工程包括: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焊接尺寸、接头位置、除锈情况、预埋件的数量及位置、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冷拉、控制应力,砼、砂浆标号及强度,以及材料替换等情况。
第九条桥梁等结构物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直径、位置、坡度、接头处理、孔道绑扎牢固的情况。
第十条现场结构焊接,包括焊条牌号(型号)焊口规格、焊缝长度、高度及外观清渣等。
第十一条桥梁工程桥面防水层下找平的平整度、坡度、桥头搭板位置、尺寸。
第十二条桥面伸缩缝埋件规格、数量及埋件位置等。
第十三条设备基础及水泥混凝土的配筋尺寸、养护、强度等级、表面标高等。
第十四条管道工程包括:位置、标高、坡度、试压、通水试验、焊接、除锈、及预埋件等。
第十五条电气线路工程包括:导管位置、规格、标高、弯度、防腐、接头等,电缆耐压、绝缘试验、地线、地板、避雷针的接地电阻等。
第十六条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的重要结构部位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
第十七条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的填写内容及要求
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表,用黑色碳素墨水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数据准确、用词规范、描述详细、签字完善,各种检查证填写份数满足监理及业主单位要求。
1、单位工程名称、隐蔽工程名称、部位、标高、尺寸和工程量;
2、材料产地、品种、规格、质量、含水率、容重、比重等;
3、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编号;
4、地基土类别及鉴定结论;
5、砼、砂浆等试块(件)强度、报告编号、外加剂的名称及掺量;
6、文字简明扼要,能说明问题,必要时应附三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7、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必须拍照或拍摄视频资料,清楚记录施工部位,施工时间,质量描述及状态等。
重要部位需按不同的角度局部特写,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把所需照片或摄影资料建立台账存入资料室电脑。
第四章隐蔽工程的计量
第十八条变更的隐蔽工程计量:要结合设计变更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资料,查看设计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是否合理。
不是所有的签证都能计算费用,由于业主和监理人员不熟悉图纸、责任心不够及其与施工方串通等,这些都可能会出现签证的工程量比实际工程量大的情况。
对隐蔽工程验收,必须要有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现场管理人员验收合格签证,必要时查看摄像记录。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项目管理部每季度定期组织检查变更工程资料上报情况,按照《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本制度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归项目管理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