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剧浅谈舞剧创作的形成和发展
舞剧的未来发展趋势

舞剧的未来发展趋势舞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青睐和欣赏。
在未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进步,舞剧将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舞剧将会更加注重表现力和情感的传达。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紧张,许多人在压力之下感到焦虑不安,需要一种方式释放内心的情感。
此时,舞剧的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舞剧作为一种集音乐、舞蹈、戏剧、舞台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未来,舞剧将会更加注重个体情感和思想意识的表达,为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震撼和感受。
其次,舞剧将会更加注重创新和实验。
随着舞台技术和表演形式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舞剧形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
未来,舞剧将会更加注重艺术的创新和实验。
舞者将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情感世界,更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的尝试,不断塑造出新的舞剧语言和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再次,舞剧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在现代社会,舞剧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形式和精神食粮。
未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壮大和文化自信的不断加强,国家和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和支持舞剧的发展。
各级政府将会加大对艺术界的扶持和投入,为舞剧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资源。
最后,舞剧将会更加国际化和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艺术也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和影响。
未来,舞剧将会更加注重与世界各地的舞蹈团体和艺术家的交流和合作,借鉴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打造出更加多元化的舞剧风格和艺术氛围,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体验。
综上所述,舞剧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表现出更加注重表现力和情感的传达、更加注重创新和实验、更加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以及更加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这些趋势的出现,将会为舞剧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前景和精彩的未来。
中国现代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现代歌剧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时期: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被视为中国新歌剧的开端。
这部作品突出了自然的美丽和动物的可爱,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 “话剧加唱”的尝试时期:1934年,聂耳和田汉合作推出了《扬子江暴风雨》。
这种“话剧加唱”的做法后来成为了中国歌剧的一种结构形式。
3. 延安时期:在延安的秩歌运动基础上,产生了秩歌剧《兄妹开荒》和《夫妻识字》。
这些作品以载歌载舞、新颖活泼的广场歌舞剧形式为特点。
4. 新歌剧探索时期:大型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它以继承传统为根本,借鉴欧洲歌剧的先进经验,达到了深刻的历史内容和大型音乐戏剧形式的统一,时代精神与民族风格的统一,继承传统和借鉴西洋的统一。
这部歌剧在中国新歌剧史上第一次较为完美地达到了这些要求。
5. 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样化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歌剧创作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有继承传统戏剧的《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王贵与李香香》,有话剧加唱的《星光啊星光》,有以民间歌舞剧为参照的《刘三姐》,有以继承传统并借鉴民族歌剧经验创作的《草原之夜》《望夫云》《阿依古丽》等。
6. “雅”与“俗”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国歌剧创作思路仍旧沿着“雅”与“俗”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原野》的出现掀起了中国歌剧创作的第三次高潮,并标志着中国歌剧开始走向世界。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歌剧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歌剧风格。
这些作品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大歌剧传统,同时也吸收中国戏曲板腔手法以及话剧加唱手法的创作,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歌剧风格逐渐形成。
这些作品将中国新歌剧的综合美感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审美层次上。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近年来,中国当代舞剧创作蓬勃发展,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
本文将对中国当代舞剧创作进行综合分析,从创作背景、创作主题、创作手法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作背景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推动文化艺术改革开放,为舞剧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西方现代舞的引入,也为当代舞剧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素材。
二、创作主题中国当代舞剧的创作主题多种多样,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有对时代变迁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以民族题材为背景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粉墨》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魅力和精神风貌。
同时,一些舞剧作品也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如《天路》、《亲爱的,我是马布里》等,通过舞蹈的语言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关怀。
三、创作手法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在手法上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
传统的舞蹈技巧与现代舞的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式。
舞蹈编排中注重舞者的身体力量和灵动性,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情感和思想。
同时,舞台设计、音乐和灯光等元素的运用也为舞剧创作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感染力。
此外,舞剧创作还借鉴了戏剧、文学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跨界创作的趋势。
四、影响力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国内观众对舞剧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舞剧演出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中国当代舞剧也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走出国门,赢得了国际舞台的认可。
一些优秀的舞剧作品多次在国际舞台上获奖,为中国舞剧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创作背景的丰富和多元化、创作主题的多样性、创作手法的创新和影响力的提升,都为中国当代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将继续追求艺术的卓越和人文的关怀,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舞台表演。
对舞剧的认识

对舞剧的认识一、舞剧的定义和特点舞剧是一种集舞蹈、音乐、剧情和舞台表演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它通常由专业的舞者和演员所呈现,通过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传达情感与故事情节。
舞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艺术性:舞剧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它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个艺术元素,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
2.独特的舞蹈语言:舞剧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舞蹈技巧传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3.丰富的音乐配乐:舞剧的背景音乐通常由专业的作曲家创作,音乐与舞蹈紧密配合,共同营造出戏剧性和艺术美感。
4.精心设计的舞台表演:舞剧在舞台设计方面非常注重细节,包括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通过舞台表演中的视觉效果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支持。
二、舞剧的历史与发展舞剧起源于古代戏剧和舞蹈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舞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例如:“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作品。
随着现代舞蹈的发展和当代艺术的影响,舞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创新。
1. 古代起源古代舞蹈和戏剧是舞剧发展的根源,早期的舞蹈演出常常与宗教、祭祀等宗族活动相关,舞蹈动作多以神话、传说为题材。
随着舞蹈和戏剧的发展,古代舞剧开始出现,以史诗和传统故事情节为基础。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舞剧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欧洲出现了许多标志性的舞剧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改编作品和亨利八世时期的宫廷舞剧。
这些作品不仅在剧情表达上有所突破,也为后来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现代舞蹈的影响现代舞蹈的兴起为舞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创新意识。
现代舞蹈强调自由表达、个体创造和身体技巧的发展,这种思潮对舞剧的舞蹈表现形式和主题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舞蹈为舞剧艺术注入了更多的实验性和个性化元素。
三、舞剧的意义与价值舞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舞剧发展的历程

中国舞剧发展的历程
中国舞剧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起初,中国舞蹈
受到西方舞蹈的影响,表演形式主要采用舞台剧的形式。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舞蹈开始追求自主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当时,中国的舞蹈家们开始研究中国传统舞蹈,并将其融入到舞剧创作中。
这些作品大多以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舞蹈表演来展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舞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
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舞蹈教育,并成立了专门的舞蹈团体。
这些团体不仅进行舞蹈创作,还参与国内外的演出交流活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舞剧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些优秀的舞剧
作品相继问世,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时,新的舞蹈技术和舞台技术的引进,也为中国舞剧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舞剧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越来越多的中国舞蹈团体参加国际舞蹈比赛和演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中国舞剧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赢得了声誉,并对世界舞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舞剧不仅继续推陈出新,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舞剧编导和舞者。
舞剧作品的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多样,创新的舞蹈形式和技巧不断涌现。
同时,舞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也日益紧密,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舞剧的表现方式。
未来,中国舞剧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发展与壮大。
它将继续通过舞蹈表演来展示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为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概况

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概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文化也在不断相互交流与交融,这也为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与西方芭蕾的融合发展打开了艺术窗口,开启了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特色发展道路,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芭蕾舞剧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一)芭蕾舞剧在中国的传播最早时期芭蕾舞剧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在中国开始流传:其一,清朝时期主要通过出使国外的官员以及海外留学的学生记录的见闻笔记将芭蕾舞传播到国内,那些出国的官员和留学生因为在国外见到以及欣赏到不同于国内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不免感到新奇并对国外那种从来没有见过的舞蹈表演艺术所惊艳,心灵上受到很大的触动,为此他们将所欣赏到的舞蹈表演采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和表达了出来,有的甚至将所有的相关记录做成书籍在国内开始流传,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到了西方的舞蹈形式。
其二,是从西方来到中国的艺术表演家将他们国家的舞蹈带到国内演出,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正被西方列强所侵略,随着领土的扩张,也使得西方的那些舞蹈艺术家们在我国多个地区频繁演出,这也增加了国人了解西方舞蹈艺术的机会。
其三,经过国人对西方舞蹈艺术认识的不断加深,有些从国外归来的华侨在国内创办起西方舞蹈艺术学校,开始了更为广阔的传播。
芭蕾这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正是通过这三种途径传入中国并逐步在国内传播,受到了越来越多国人的欢迎和喜爱,像《天鹅湖》、《吉赛尔》等经典芭蕾舞剧都给国内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当然芭蕾舞剧最初传入国内的时候也是历经坎坷,这种西方的舞蹈艺术形式给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给芭蕾舞剧艺术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当然对这种从西方流传过来的芭蕾舞蹈艺术形式能够适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很好的在国内生存发展下去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为寻找满足国人审美需求的发展之路,在芭蕾艺术编导们的多次创新与尝试下终于将中国元素成功带入芭蕾舞剧的创作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完美结合之下,使得芭蕾舞剧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由此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带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这些带有民族色彩的芭蕾舞剧不但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需求,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更为中国芭蕾舞剧打开了成功的发展道路。
浅谈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声乐舞蹈浅谈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赵心如(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400715)摘要:舞剧,是舞蹈艺术表演的最高形式。
舞剧是舞台剧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剧由若干要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矛盾冲突。
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舞剧深层次的挖掘了舞蹈主题内容发生的前因后果,展现内容的真实世界与情感内涵。
我国民族舞剧的发展、成熟以及创新是与社会不同阶段息息相关的。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是民族舞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我国舞剧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期间舞剧发展的过程来论述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时段的民族舞剧对于中国舞蹈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民族舞剧中图分类号:J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05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29舞剧这种舞蹈表演形式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到我国的。
舞剧在进入我国之后,由于舞蹈表演方式以及表演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迅速的发展起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舞剧在当时中国社会全面复兴的情况下,快速的发展起来。
民族舞剧在中国舞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显著特点的具有民族舞蹈特征的一种新形式。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舞剧处于发展探索阶段。
以传统民族故事、戏曲以及民族舞蹈为基础,开启了民族舞剧的多方面尝试。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传统民间故事为载体的民族舞剧探索民间故事一直是我国民族舞蹈、民族音乐等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为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艺术内涵支撑。
早期的民族舞剧也以民族故事编创了许多中小型民族舞剧。
例如《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金蟾》以及《东郭先生》等,它们大多数都根据民间传说和戏曲剧目改编,而在舞蹈的本身动作编配上,更多的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内容进行的提炼与改造,这样的创作深植于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与戏曲内容。
芭蕾舞剧概述

芭蕾舞剧概述芭蕾舞剧作为一种古典舞形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本文将对芭蕾舞剧进行概述,探讨其起源、发展和特点。
一、起源芭蕾舞剧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具体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人们的兴趣从韵律舞蹈转向了更加注重表演和戏剧化的舞蹈形式。
意大利芭蕾舞家乔瓦尼·巴蒂斯塔·庞库尔创立了第一支芭蕾舞团,被认为是芭蕾舞剧的奠基人。
二、发展芭蕾舞剧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
18世纪,法国成为芭蕾舞剧的中心,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
例如,让-乔治·诺瓦尔创作的《睡美人》以及奥戴尔·狄耶斯创作的《天鹅湖》,至今仍然广受全球观众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芭蕾舞剧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舞者们通过优美的身姿和精湛的技巧,展现出了舞蹈的美感和华丽的艺术形式。
而舞台布景、服装和灯光等方面的创新也为芭蕾舞剧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三、特点芭蕾舞剧以其独特的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首先,芭蕾舞剧注重对舞者的严格训练和技巧的表演。
舞者们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努力,掌握各种高难度的舞步和动作,达到舞蹈的完美呈现。
其次,芭蕾舞剧强调舞蹈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舞者们不仅仅是在展示舞技,更要通过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将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他们要通过舞蹈的形式,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芭蕾舞剧还注重舞台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舞蹈、音乐、舞台布景、灯光等元素的有机结合,营造出一个真实而又梦幻的艺术世界。
这不仅仅是对舞蹈技巧的要求,更是对整个舞台表演的协调和统一。
芭蕾舞剧已经成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在剧院和演出场所受到赞赏,也在电影和电视等媒体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形式,经久不衰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总之,芭蕾舞剧作为一种古典舞蹈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舞剧浅谈舞剧创作的形成和发展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而且是一切语言之母,舞蹈是由于人们对生命的渴求愿望,以自己充满生命活力的身体来寄托并表达这一愿望而形成的,因此舞蹈是人们情感宣泄的一种表达,是一种肢体的语言活动。
建国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也在其基础上有了多种表现体裁,舞剧是最突出的综合表现手段,它使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以更大的内涵容量与更多样的手段为我们更深广的传达思想、情感以及对世界的发现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一、舞剧的含义
舞剧是一种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手段的舞台表演艺术。
舞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舞蹈,它是用舞蹈语言来表现戏剧内容的艺术形式,但是关于舞剧到底是戏剧性的舞蹈还是舞蹈化的戏剧,一直还是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个人认为,较全面的说法是:根据舞剧的创作手法,不同的舞剧有不同的本体侧重,这是舞剧的本体问题。
舞蹈化的戏剧是以戏剧为主体,按照戏剧的艺术特性来创作,具有非常完整的戏剧结构和突出的人物矛盾,舞蹈只是刻画戏剧人物的一种手段,而戏剧性的舞蹈则是拥有大部分的舞蹈表演成分,在舞蹈表演的基础上构置一个简单的戏剧框架。
而在当今的舞剧创作中,多种创作手段结合起来的情况也是常见的,有些舞剧,淡化了一些结构情节,只创造抽象的意境。
舞剧虽然是舞蹈和戏剧的结合,但是舞剧又有不同与戏剧的独特性质,舞剧没有台词,没有独白等戏剧舞台语言,而是通过表演者的形体姿态来表现戏剧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因此舞剧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戏剧的情节发展上增加了度,它没有语言表达那么直接。
在舞剧中,主要强调的是形式美,人们对舞剧的欣赏不仅需要动人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思想,还要求视觉上的美感,能够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二、舞剧的形成和发展
追溯我国的舞蹈史,并没有发现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但是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
当时著名的情节性大型歌舞《大武》为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综合了舞、乐、诗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此之后出现的《九歌》具有更强的舞剧因素,但仍然不是我们今天严格意义上所谈论的舞剧。
中国舞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真正起于20世纪30年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外来艺术”的引进,因为它是从对西方芭蕾舞剧的模仿和学习开始的。
舞剧是综合性强、投资量大、对舞者及舞团艺术水准均有较高要求的演剧样式,除此之外,舞剧是舞蹈艺术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需要体裁容量大,人物塑造完整,还需要多种形式的复合化呈现,在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这种要求显然是很难达到的。
而中国舞剧这门新型艺术真正的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进步,在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才逐渐拉开了近现代中国舞剧的大幕。
三、国舞剧创作的发展
舞剧是一种浓缩的艺术,中国的几代舞剧编导者继承了我国传统艺术中追求意蕴和构建诗化境界的美学传统,他们在舞剧的创作中所反映的场景已不局限于生活中的原型,所展示的民族舞蹈也已不再是原生态的民族舞蹈,他们是经过高度提炼和艺术化了的舞剧语汇。
舞剧的创作不仅应在历史的层面把握表现对象的过去时的意义,同时要在本质的层面把握表现对象的现在时意义与未来时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的舞剧创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向中国戏曲艺术借鉴了“歌舞演故事”的框架形式,于是传统戏剧的精髓为民族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基础和养分。
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是中央试验歌剧舞剧团在1957年首演的舞剧《宝莲灯》,《宝莲灯》在题材上借用了中国古代民间神话故事《劈山救母》,以向往纯真爱情和追求人间自由生活为主题,充分利用舞蹈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
《宝莲灯》的创作对中国舞剧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在国内外的舞剧艺术中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新时期。
新时期中国舞剧的创作,应当以《丝路花雨》为开山之作。
作为中国舞剧跨入新时期的代表作,《丝路花雨》不仅在动作形态上以头、肩、胸、胯、膝、踝异向扭动“S”形体态区别于古典芭蕾舞动作形态的开、绷、直;而且在戏剧冲突上将“阶级斗争”的主题让位于“民族和睦”的主题。
《丝路花雨》的崛起。
使中国舞剧的创作出现了一道灿烂的风景。
这也显示出我国在舞剧创作中的实力。
新时期的中国舞剧,迎来了中国舞剧春潮澎湃、春花锦簇、春光明媚的春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舞剧创作受到了“交响编舞”的影响,开始关注舞剧基本动态材料的发展,注重用重复、变化、对比、展开、再现、延展等手段来处理基本动态,从而更好的去刻画人物性格,而舞剧本身的语言类型风格似乎不再被刻意强调。
这一时期代表的舞剧作品有《阿诗玛》、《虎门魂》、《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
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舞剧创作显示出舞剧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从最初只有少部分精英的借鉴尝试到后来各民族各地区的创作接受,已日益走向了“大众”的阶层,回归到“舞剧的本位”。
四、中国舞剧创作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中国舞剧创作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从我们对中国舞剧创作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中国舞剧创作存在着创作繁荣、创作平庸和包装显赫而底蕴不足两大问题。
近二十年来大型舞剧的创作显得非常繁荣,但却隐藏着“快餐文化”、“短期效应”的危机,也就是说缺乏精品,创作平庸。
语言的平庸是当前舞剧创作平庸最主要的原因。
当前许多舞蹈编导不太下功夫选择或锤炼舞蹈动作语言,无论是什么角色,都一味的是帅哥靓女,因此舞蹈编导要增强自己对生命变化的敏感性和提高生活积累的丰厚度,回到事物本身并敏锐捕捉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并思考动作的原本意味及其生成的最初意义。
除了语言平庸问题,还有创作意识、创作功力、创作体制和创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加强舞蹈编导本身的功力外,还要有一定的艺术生产机制和社会批评机制来制约。
当今我国舞剧创作的精品并不多,很重要的表现是不少舞剧包装显赫而底蕴不足,舞剧作品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又关系到舞剧编导自身的学养。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形态,的确需要音乐、舞美及各种艺术手段综合起来所营造出的观赏性,从而将观众引导到作品内在的意蕴中。
但是过于显赫的包装如果缺乏内在的东西,就会使“观赏性”变得只“悦目”而不“赏心”。
努力充实作品底蕴,对于提高舞剧创作的文化含量,塑造舞剧艺术的精品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就要求舞剧编导要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文化高度与思想深度。
中国舞剧的创作在吸收、借鉴多种舞蹈艺术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舞蹈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