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葬消失之谜
叶家山:沉睡三千年的古曾国之谜

叶家山:沉睡三千年的古曾国之谜作者:杨阳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24期2010年底,位于湖北随州叶家山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
随后,考古学家对两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初步确定:这是一处新发现的西周家族墓地,是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西周古墓之一。
随着大范围挖掘工作的展开,叶家山西周墓地开始揭开神秘面纱。
2011年,该古墓群当选当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之首,被称为“湖北近30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2013年3月,考古学家开始了叶家山西周墓第二期挖掘工作,数项重大发现依次还原3000年前的曾国贵族繁荣面貌,也将诸多历史谜团一一揭晓。
西周早期已有曾国曾国,一个湮没在历史中、不见传世文献记载的诸侯国。
1978年的曾侯乙墓出土,揭开了这个诸侯国的神秘面纱。
这个创造了精美细致的青铜器,有着精美大气的编钟的国家最早受封于哪个年代?它是怎么消失的呢?自曾侯乙墓发现后,有关曾国的讨论不绝于学术界。
多数学者认为,曾国是在西周晚期周灭鄂后立的国。
叶家山古墓葬群文物以青铜器为主,还有大量的陶器、漆木器、玉石、原始青瓷等各类文物700多件,绝大多数青铜器上有“曾侯”和“曾侯谏”等铭文,总字量达400字。
从多座墓葬出土青铜器上见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看,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和曾侯相关的一处家族墓地。
所刻铭文清楚地表明,西周早期,汉东地区已存在曾国,并已称侯。
这一新发现,将曾国的历史提前了500余年。
此外,考古学家发现了西周早期的城址——庙台子遗址,位于墓地以南1千米处,面积30万平方米,有城墙、壕沟和大型建筑基址的遗迹。
初步判定,此处遗址当是曾国的政治中心,即都城。
一座侯墓、一座古城,揭示出西周汉东的最早封国——曾国的准确位置。
“曾国”与“随国”是同一国吗?叶家山墓地的发掘为解开“曾随之争”等众多考古争议增加了新的材料。
曾国在历史文献中并无十分明确的记载,而随国则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是汉东第一大国。
历史趣谈未解之谜!元朝皇陵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未解之谜!元朝皇陵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
导语:中国古代帝王死后修建皇陵,大多数会选择好的风水,大张旗鼓的修建,但是在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古墓竟然集体消失了!元朝的历任皇帝,他们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修建皇陵,大多数会选择好的风水,大张旗鼓的修建,但是在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古墓竟然集体消失了!元朝的历任皇帝,他们的古墓的至今没有找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成吉思汗陵。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山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
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
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
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元朝陵墓除蒙古族人的墓葬难以找到外,其他的还是有的,比如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花官乡的元朝墓葬群。
元朝蒙古族人的墓葬难以发现源于蒙古族的特殊传统或说是信仰。
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
早日安葬,灵魂方可升天。
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
其特点是不同于中原汉族的厚葬久丧,而是薄葬简丧。
蒙古旧俗,人死后,如果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就被秘密地埋葬在他们认为是合适的空地上。
埋葬时,同时埋入他的一顶帐幕,使死者坐在帐幕中央,在他面前放一张桌子,桌上放一盘肉和一杯马乳。
此外,还埋入一匹母马和它的小马,一匹备有马笼头和马鞍的马。
另外,他们还杀一匹马,吃了它的肉以后,在马皮里面塞满了稻草,把它捆在两根或四根柱子上。
因此,在另一个世界里,死者可以有一顶帐幕
生活常识分享。
古墓探险失败案例盗墓者的惨痛教训

古墓探险失败案例盗墓者的惨痛教训古墓探险失败案例:盗墓者的惨痛教训在古墓探险这一激动人心的领域中,充满了神秘、危险和挑战。
许多人梦想着发现古代文明的遗迹,并获得不为人知的宝藏。
然而,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却选择了非法盗墓,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后果。
本文将介绍一个盗墓者的惨痛教训,以警示人们珍惜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这个案例发生在十年前,一名名叫李华的盗墓者得知一座古墓的存在。
根据传闻,这座古墓埋葬着一位重要的古代皇帝,附有无数的宝藏。
李华闻讯后,迫不及待地决定动手盗墓,获得这个传说中的财富。
李华在事前没有做充足的准备工作。
他没有考虑到挖掘古墓可能导致文物的损毁,也没有准备好必要的保护装备。
在没有任何探测设备的情况下,他选择了随意挖掘的方式,导致古墓的结构遭到破坏。
随着李华深入古墓,他逐渐发觉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墓穴中充斥着阴森恐怖的氛围,弥漫着腐朽的气息。
每传一段距离,墓中的设施似乎越来越复杂,布置的陷阱随处可见。
但是,骄傲自大的李华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和运气,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然而,李华的自负最终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深入探索墓室时,他不慎触发了一个陷阱,大量的毒气弥漫开来。
李华还在苟延残喘中,意识到他的自以为是让他走向了死亡之门。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盗墓活动是非法的,违背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
古墓承载着古代文明的智慧与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
其次,盗墓者往往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妥善处理墓室中的文物和遗址。
他们的行为不仅对古墓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坏,也剥夺了更多人对古代历史的了解和研究的机会。
在这个案例中,李华不仅丧失了生命,还失去了机会改正错误,并得到应有的惩罚。
然而,他的教训值得我们铭记。
在面对诱惑时,我们应该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不去冒险损害历史遗产。
我们应该通过合法渠道,如考古研究和旅游观光,来欣赏和了解古墓和文物的魅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全面的保护,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曹操高陵之谜

幽深墓道,处处惊魂;倒斗摸金,步步危机。
盗墓小说的方兴未艾使人们对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行当充满了好奇。
历史上有哪些惊心动魄的盗墓事件?盗墓贼是怎样一些人?盗墓的手法又有哪些?除了民间的盗墓行为,帝王将相竟然也做盗墓的勾当,动机却各有不同……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邀请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为大家讲述真实的盗墓故事,揭开盗墓手法的神秘面纱,解析盗墓行为背后的动因。
龟山汉墓的墓主和刘武是本家。
这个墓整个把徐州的龟山凿空,形成了墓穴,和刘武的墓结构基本上差不多。
墓道也是用巨型的条石封堵死的。
后来考古工作人员发现,每一块巨型石条的前头,都被打上了孔,这个孔就是我们农村俗话讲的“牛鼻子眼”,把绳索穿进“牛鼻子眼”里面,把它拖出来。
曹操当年打开刘武的墓,可能就是采用这种办法。
通过盗刘武墓,曹操收集了数万金的宝贝,养活了全军将士三年。
曹操盗梁王墓筹军饷古埃及人笃信灵魂不灭,于是把尸体制成木乃伊,以使其亘古不腐。
而我国古代人,特别是汉朝,则用金缕玉衣作为尸身不腐、灵魂升天的美好寄托。
一件金缕玉衣往往由上千的玉片及一千多克的金丝组成,一个工匠需要耗费十年左右的光景,才能够做出来,因此相当珍贵。
据说当时最牛的一件金缕玉衣,手工极为精美,不仅镂有龙、凤、龟、麟等各种图案,更奇的是金丝中还杂以西域所贡、形状似马的神兽吉光的羽毛,故玉衣是入水不湿入火不焦。
汉武大帝的叔叔刘武死后,也穿了一件金缕玉衣,但这件价值连城的玉衣最后竟然神秘失踪了。
究竟是哪个盗墓贼把黑手伸向梁王刘武的呢?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枭雄曹操。
曹操的盗墓动机并不复杂,他就是为了筹集军饷,才打起了盗墓的主意。
这种盗墓行动,应该是曹操早期的一种行为。
当时董卓拥兵自重,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筹集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去讨伐董卓。
但他穷得只能靠盗墓筹集军饷,他把视线集中到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刘武的墓上。
刘武当时富甲中原,家里面钱多得数不过来,到他死的时候,还有黄金四十多万斤。
古墓的诡异事件盗墓者在古墓中遭遇了超自然现象

古墓的诡异事件盗墓者在古墓中遭遇了超自然现象古墓的诡异事件古墓,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地方,吸引了无数的冒险家和盗墓者。
然而,他们在探索古墓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到一些超自然的现象,这些现象让人毛骨悚然。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发生在古墓中的诡异事件。
一、神秘的迷宫古墓中常常有着错综复杂的迷宫结构,这些迷宫感觉如同一个巨大的迷题,让人无所适从。
相传,古墓中隐藏着重要的宝藏,而迷宫则是保护宝藏的一种手段。
然而,不少盗墓者在迷宫中迷失了方向,甚至永远地消失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某些迷宫中,盗墓者即便记住了正确的寻宝路径,但每次回头,迷宫的结构竟会发生变化,让人不禁怀疑这背后是否有某种超自然力量在作祟。
二、诡异的幻象除了复杂的迷宫之外,古墓中还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象。
某些盗墓者曾描述说,在古墓的深处,他们看见了逝去的亲人,听到了已故的声音。
这些幻景让人陷入深深的迷思,有时甚至会迷失在梦境与现实的边界之间。
当然,这些幻象只存在片刻,很快就消失了,让人迷惑不解。
三、异动的尸体在古墓中,盗墓者们最容易遭遇到的诡异事件之一就是异动的尸体。
相传,有些古墓葬有强大的鬼魂或者邪恶的灵体,当盗墓者无意间打扰到他们的安宁时,这些尸体就会突然活动起来。
有人目击到尸体翻转、蠕动,有人甚至说尸体发出了低低的咆哮声。
这样的场景着实让人胆寒,不少盗墓者在遭遇到这种情况后,立刻就逃离了古墓。
四、禁忌的诅咒盗墓者入侵古墓,触犯了神秘的力量,因此诅咒是他们往往会遭遇到的问题之一。
据传,有些古墓中埋藏着神圣的物品,这些物品如果被人非法窃取,就会附上诅咒。
盗墓者们在运走了这些物品后往往会发生意外,有人陷入了沉睡,有人被诡异的疾病折磨,有人甚至失去了生命。
这些现象让人不得不相信,古墓中的力量是无法抵挡的,而这些诅咒正是它们留给入侵者的痛苦。
五、神秘的守护者古墓中除了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超自然现象之外,还存在着一些神秘的守护者。
这些守护者往往是擅长武艺的生物或灵体,它们保护着古墓中的秘密,并时刻警惕着入侵者的到来。
古墓中的神秘陷阱

古墓中的神秘陷阱古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脑海中的神秘之地,它们隐藏着无数的谜题和秘密。
而在这些古墓深处,不时会出现一些神秘陷阱,给探险者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带您一探古墓中的神秘陷阱,解开其中的谜团。
一、蛇形机关进入古墓后,往往会遭遇到一道看似普通的走廊,然而这里却隐藏着蛇形机关。
墙壁上的图案是众多蛇的蜿蜒形状,一经触摸就会激活机关,使墙壁迅速关闭,切断前方道路。
此时,探险者需要快速寻找出口,解密蛇形图案,才能继续前进。
二、滚石陷阱古墓中的滚石陷阱是最为著名的陷阱之一,它在守卫者的保护下,不断滚动,阻挡着前进的道路。
探险者需要通过巧妙的操作和准确的时机,躲避滚石的袭击,才能顺利通过这个危险区域。
三、暗箭陷阱暗箭陷阱是古墓中最具杀伤力的陷阱之一。
一旦触发,无数箭矢就会从四面八方射出,毫不留情地攻击探险者。
要想躲过这些致命的箭矢,探险者需要有极快的反应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找到避难所,避免被箭矢射中。
四、迷宫陷阱深入古墓中,探险者往往会进入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
而这个迷宫隐藏了无数的陷阱,如暗门、滑梯、虚假通道等。
探险者需要依靠智慧和洞察力,通过迷宫的蜿蜒曲折,找到正确通道,解开迷宫陷阱的谜题。
五、淹水陷阱在某些古墓中,还存在着神秘的淹水陷阱。
当探险者进入特定区域时,陷阱内的机关会打开水闸,使古墓迅速淹没。
除了需要快速找到逃生通道外,探险者还要在水下充满了凶险的环境中保持冷静,躲避淹死和其他危险。
总结古墓中的神秘陷阱给探险者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刺激,需要集合智慧、反应和勇气才能顺利通过。
探险者必须小心翼翼地探索古墓,不仅要面对陷阱的考验,还要解开古墓中隐藏的谜团。
只有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技能,才能探索到更深层次的秘密,领悟到古墓背后的真相。
无论古墓中的陷阱是多么神秘,探险者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愿意冒险,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只为了解开古墓中的秘密和谜团。
或许正是这份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古墓中的神秘陷阱成为了一段段传奇故事的起点。
中国历史80个未解之谜

中国历史80个未解之谜中国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许多让人感到神秘的谜团。
这些未解之谜既有历史事件的谜团,也有古老文物的谜团,它们引发人们的好奇心,挑战着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智慧。
下面将介绍中国历史中的80个未解之谜。
1. 三星堆文明的消失三星堆文明是古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灭亡的原因至今未解。
2. 秦始皇陵中的铜螭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之外,还埋藏着许多铜螭,其用途仍然不明。
3. 丝绸之路卫藏驼队的消失相传有一个卫藏驼队历时48年从中国返回西藏,但至今下落不明。
4. 商代燕国王墓与商王墓的区别商代燕国王墓与商王墓的区别一直让历史学家困惑。
5. 三国时期的太平要术三国时期著名道士太平要术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
6. 红山文化的神秘符号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神秘符号至今无法破译。
7. 唐僧的真实身份传说中的唐僧玄奘,其真实身份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8. 北宋绣球谜北宋时期流行的绣球谜,是一种怎样的谜语游戏?9. 三国时期的铁钱三国时期出现的铁钱是否真实存在,历史学家无法确定。
10. 商代王子妻妾墓商代出土的王子妻妾的墓葬中的器物构造不明,历史学家无法解释。
11. 古代巫山兵俑巫山兵俑是何时制造的,目的又是什么?12. 西周古瑊王台西周时期发现的古瑊王台,其实际用途一直存在疑问。
13. 明朝宫殿图案的含义明朝宫殿的建筑图案具有何种意义,历史学家对此莫衷一是。
14. 清代宫廷珍宝《太玉图》的真实性清代宫廷传世珍宝《太玉图》的真实性备受争议。
15. 春秋时期的谜团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令人难以理解。
16. 先秦时期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谜团?17.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之谜秦始皇如何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历史学家依然在研究之中。
18. 清代古墓发掘清代古墓中的文物和墓主的身份仍是未解之谜。
19. 大明宫的沉寂大明宫的遗址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20. 杜工部诗集的意义杜工部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历史学家推测其中有着隐藏的密码。
历来古墓未解之谜

谁是秦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朝兵马俑,自1974年重现天日以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然而兵马俑的主人真的是秦始皇吗?史书上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一举一动,包括收缴兵器,统一文字,修筑长城、建造陵墓等等都记得一清二楚,奇怪的是惟独对其建造兵马俑坑只字不提。
这是否有悖于常理?研究者发现,秦俑坑位于咸阳(今陕西西安)以东,以东阙为正,面向东方,这与秦始皇陵以北阙为正,面向北方的布局方式完全不同。
而且,秦兵马俑虽然阵容强大,有马也有车,但从其列队方式看,却缺少最重要的中军。
可以说,这是一支不具备战斗力的军队。
还有人提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让天下人手无寸铁,无法发动叛乱,曾收缴天下的兵器。
这些兵器中很大部分都是铁制的。
奇怪的是,兵马俑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全是青铜器,这不但和其所处的年代不符,而且也不符合秦始皇唯我独尊的个性。
此外,秦王朝一向崇尚“水德”,推行“尚黑”的服饰规制,而据发掘时的专家记载,兵马俑出土时的服饰颜色红色所占比例颇大,这倒和楚国“尚赤”的风俗颇为接近。
有人因此猜测,秦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祖母宣太后。
宣太后曾经参与过秦国的朝政,权力很大。
因为她是东方楚国人,所以她死后,他的儿子秦昭王就命人塑造了这些兵马俑,面向东方,护送宣太后重返故乡。
然而,这一切仅仅是推测。
成吉思汗埋骨何处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南征西夏时逝于军中。
《元史》记载,“太祖八月崩于萨里川哈刺图行宫,葬于起辇谷。
”成吉恩汗死后实行的是密葬。
据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为保密起见,除马匹踏平墓地、掘墓工匠全部处死外,为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后人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撒于其上,并派骑兵把守。
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他地方分辨不出时,守墓的士兵才撤走。
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让当时被杀驼羔的母驼作为向导,如果母骆驼在一个地方久久徘徊,哀鸣不已,那么这个地方就是陵墓所在。
也许只有那只母驼知道成吉思汗埋骨何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墓葬消失之谜
作者:杨玉清
来源:《大自然探索》2009年第03期
在上一次全球变暖中,北欧居民的尸骸似乎都不翼而飞了。
是他们真的没有留下尸骸,还是考古学家找错了地方?
在上一次全球变暖中,人类的适应能力无疑经受了极大的考验。
这次变暖发生在中石器时代(大约15000年前~5000年前),当时北欧到处都有人类居住。
在可怕的环境剧变中,当时的北欧人究竟遭遇了什么?这是考古学上最恒久的奥秘之一。
为了破解这个奥秘,考古学家希望能找到当时人类的遗存,这样他们或许就能了解当时的人吃什么,他们的饮食如何随着气候变暖而改变,有哪些疾病困扰着他们,绝望是否引发了暴力,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等。
可是,留存至今的当时人类的遗存却十分稀少,在属于当今英国的这片土地上更是如此。
迄今为止,在英国发现的中石器时代墓葬遗迹仅有一处,其中包含数十具尸骸。
整整10000年啊,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点古人遗骸吧?
在过去20年中,随着中石器时代的墓葬在欧洲其他地方不断冒出,显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变得越发深奥——为什么当时英国人的墓葬如此之少?是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把当今英国这片土地跟欧洲大陆分隔开来,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发展出了与欧洲大陆不同的丧葬习俗?还是考古学家根本就找错了地方,所以没有找到它们?
在证据缺失的情况下,考古学家以往一直倾向于认为,中石器时代的狩猎一采集者都是肮脏、粗陋和短命的。
但是,考古学家对在欧洲大陆上新近发现的墓葬的研究,却讲述了不同的故事:斯堪的纳维亚中石器时代的古人通常被葬在平台上;在丹麦哥本哈根以北发现的一处中石器时代墓葬里,一个新生儿被葬在一只天鹅翅膀上,旁边可能是死于难产的母亲;一具中石器时代人类尸骸被发现葬在鹿角上。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陪葬品,比如食物、琥珀珠子和狗等。
考古研究还发现,这些人死后很快就被埋葬,并且常常是被包裹着下葬的,似乎是为了阻止尸体腐烂。
死者在下葬时被摆成活着时的姿势,如侧卧、坐、跪等;如果是两位死者共享一座墓穴,他们通常会被安排成面对面甚至伸臂拥抱对方的姿势。
从这些证据看,当时的北欧人并非以往所认为的那样粗陋,他们似乎已经懂得过去和将来,知道不同动物和植物的价值,并且相信现世之外有阴间和来世。
不过,在英国,能显示中石器时代如此这般文化复杂性的证据却迷失了。
虽然在紧跟中石器时代之后的新石器时代墓葬并不鲜见,例如像巨石阵这样的石头墓室或土堆墓,但已知的中石器时代坟墓却只有一座,即被称为“阿夫林洞”的墓葬。
阿夫林洞位于英国西南部的索默塞郡的一座山上,发现于1797年,据说当时洞里有50具人类遗骸,一个挨一个地躺着,陪葬有赭石、动物牙齿以及鹦鹉螺化石等,暗示这座墓葬具有很强的仪式性质。
不幸的是,当考古学家于1914年准备对此洞进行更为科学的发掘时,却发现它已经被破坏了,无法验证当初的描述。
不过,年代测定证实,这座墓葬的年代在10000年前后,也就是在英国跟欧洲其他部分分开之前两千年,这也是英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墓葬。
那么,当时英国人留存至今的坟墓为什么这么少?是考古学家还没有找到呢,还是本来就很少?一些考古学家相信,斯堪的纳维亚的中石器时代丧葬习俗可能只是一个区域性特例,实际上,欧洲中石器时代早期的居民大都只是简单地把死者留在其死亡之地,任其腐烂、风化,因此能留存至今的中石器时代墓葬在整个欧洲大陆都很少见。
当时的英国人也不例外,即便是在英国跟欧洲其他部分隔开之后也是如此。
这样的话,被发现的中石器时代墓葬少之又少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一项考古发现却暗示:可能还有更多的中石器时代的墓葬等待人们去发现——只是它们不在陆地上。
20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丹麦的一个海岛——莫勒加贝特岛上取得了惊人发现。
当时,丹麦考古学家奥勒·格荣和同事在浅海潜水时,意外发现了一艘独木舟,船上有一具7000年前的青年男子尸骸。
小船被一些木桩包围着,也许古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船漂走。
尸骸是用树皮包裹着的。
在小船的旁边,有一些石质工具和石叉(中石器时代渔民习惯用石叉捕猎鳗鱼),还有一根狍角、一把小箭弓(可能是玩具或点火工具),以及两只船桨。
格荣当时想:这些东西会不会是留给死者的,意在让他划船到来世?
格荣认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假若这样的水葬在中石器时代的欧洲包括如今的英国司空见惯,也许就不难解释在地面上找不到墓葬的原因了。
然而,在对被称为“伊温克人”的一群现代西伯利亚狩猎一采集者进行研究后,格荣自己又推翻了这种猜测。
伊温克人生活的地区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北面,他们至今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住在圆锥形帐篷里,骑驯鹿,捕猎鹿和麋。
和其他许多狩猎一采集社会一样,伊温克人相信土地属于神灵所有,他们请求神灵允许他们使用土地,对取得的土地严加保护,以防被别的部落侵犯。
怎样保护土地呢?一种方法就是用墓葬来标识地界。
伊温克人相信,人们对其他部落的死亡成员避之唯恐不及,因为他们害怕死者把自己的灵魂拖到地底下去。
西伯利亚的主要交通通道是河流,所以伊温克人砍伐树木制作成棺材,然后把死者放进去,露天摆放在河岸边。
这样一来,其他部落就不可能看不见了。
格荣相信,伊温克人的生活是打开中石器时代欧洲人心灵的一扇窗户。
他开始重新思考莫勒加贝特岛水葬的问题:或许那只小船当时并不是被放在水中的,而是被放在木桩上暴露于水面的,目的是警告路过者。
在中石器时代,莫勒加贝特岛位于一个河口,因此这种船葬就有可能意在发出这样的警告:别想进入我们部落的地盘!要知道,莫勒加贝特湾当时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那么,类似的现象是否也发生在中石器时代的英国呢?如果是,考古学家又该去哪里寻找证据呢?在中石器时代到来之时,当今英国所在之地由一片大平原跟欧洲其他部分相连,这个平原就是道吉平原。
在大约8000年前,随着上一次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道吉平原被北海淹没。
或许,道吉平原就是能让现代人读懂中石器时代欧洲的关键之地。
从2002年开始,英国科学家文斯·加弗利等人开始着手绘制道吉平原被淹没前的地图。
他们利用一直在北海采油的一家挪威石油公司搜集到的地震波数据分析现代北海海底下面的沉积层,然后运用计算机模型来重建这片面积为23000平方千米的平原在被淹没前的样子。
结果发现,道吉平原应该是当初北欧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宽泛的史前风景,跟今天伊温克人的家园相似——大地上纵横交错着河流、湖泊和沼泽。
可以想象,当初这片平原一定是喜欢逐水而居的中石器时代居民钟情的居住地。
考古学家相信,根据加弗利等人绘制的古道吉平原地图,或许就能找到那些失落的中石器时代墓葬。
事实上,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渔船在北海海底打捞到不少古人尸骸,只是这些骨骸已经十分残破,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
而现在,有了加弗利绘制的地图,至少能辨识一些可能的定居点遗址,以供潜海考古调查。
目前,需要探索发掘的地点正在论证中。
考古学家还希望通过墓葬考古了解当时人们面对海平面上升所做出的反应。
斯堪的纳维亚墓葬已经显示,那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期!例如,在一座中石器时代坟墓中,一位女性死者的脊椎上嵌着箭头;在莫勒加贝特船葬中的那位男子,其头骨上也有明显的斧头伤痕。
考古学家相信,这类伤痕是中石器时代的人们为了生存而血腥争斗的确凿证据。
可以推测,海平面的上升很可能导致陆地资源日益减少,从而引发流血冲突。
对于当时生活在道吉平原的人们来说,这样的争斗可能尤其激烈。
随着海平面上升,平原上的居民们不得不搬往高地,其中一些可能向着法国、斯堪的纳维亚或荷兰的高地迁徙,另一些则可能朝着如今构成英国海岸悬崖的峭壁上转移。
随着陆地变得日益珍贵,捷足先登者肯定需要保护自己的粮食,冲突自然难免。
2000年,考古学家在英国诺森伯兰郡霍威克的峭壁上发现了一处10000年前的棚屋遗址,一共有3间棚屋,每间都建在前一间的废墟上面,这暗示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重返此地,并在此居住了长达150年之久。
这就是海平面涨落的直接后果。
如果假定当时确实发生了从道吉平原向当今英国所在之地的移民大潮,那么问题将再次出现:这些移民的墓葬在哪里呢?最新考古发现暗示了那些死者的可能下落。
在苏格兰的一座小岛上,在贝壳堆中发现了年代为大约5000年前的人类骸骨,上面有暴露于大自然的明显迹象,这暗示死者当时可能被随意丢弃,而不是隆重安葬;在爱尔兰,发现了年代为大约9000年前的火葬证据,而当时正是爱尔兰与英国分开的时期。
要是中石器时代的英国死者都被随意丢弃或火葬,那么找不到更多的墓葬同样也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