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遗址与古墓葬的调查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古遗址与古墓葬的调查112页PPT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古遗址与古墓葬的调查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PPT课件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荀子、礼论》
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中国古代建筑史
-
9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si)及水牛皮; 第二重称杝(yi)或椑(pi),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 四重称大棺,梓木制成,又称梓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 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易·系辞下》
“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
之度。”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
中国古代建筑史
-
8
三、等级观念
“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礼记、檀弓上》、《丧大记》
12
平民墓
商代
如以墓地面积为标准分2类:
1类墓室面积在1-3平方米之间 。一般都有棺,有的墓有腰 坑和椁。随葬品无铜礼器, 有陶器、盆、生产工具等。
2类墓室 面积不到1平方米。 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或以 席裹尸。少数有棺和腰坑, 但全无椁室。全无随葬品, 墓主大都贫民。
西周 西周平民墓室结构 ,墓室面
中国古代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史
-
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庄子·知北游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2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三、等级观念 四、发展过程 五、实例分析
中国古代建筑史
-
3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
《荀子、礼论》
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中国古代建筑史
-
9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si)及水牛皮; 第二重称杝(yi)或椑(pi),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 四重称大棺,梓木制成,又称梓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 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易·系辞下》
“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
之度。”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
中国古代建筑史
-
8
三、等级观念
“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礼记、檀弓上》、《丧大记》
12
平民墓
商代
如以墓地面积为标准分2类:
1类墓室面积在1-3平方米之间 。一般都有棺,有的墓有腰 坑和椁。随葬品无铜礼器, 有陶器、盆、生产工具等。
2类墓室 面积不到1平方米。 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或以 席裹尸。少数有棺和腰坑, 但全无椁室。全无随葬品, 墓主大都贫民。
西周 西周平民墓室结构 ,墓室面
中国古代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史
-
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庄子·知北游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2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三、等级观念 四、发展过程 五、实例分析
中国古代建筑史
-
3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
中国古代墓葬发展PPT学习教案

时 各种形式的火葬墓、模仿佛塔营建的八角形墓室,
期 以及独具魅力的西夏王陵陵台等,都成为这一时
期墓葬有别于前后时代的重要特征。
第11页/共77页
明 清 墓 葬
明朝皇帝都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墓,他们生前就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为他们建造死后的殿堂。皇 室成员的墓葬也颇具规模,遍布全国的藩王、郡王 墓葬以及皇亲国戚、功臣勋贵的墓葬同样耗费了大 量的人力和物力。随着地区间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 加上个地区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各地区的墓葬也 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安排死后生活原则Biblioteka —“事死如事 生”所谓事死如生,就是对待死去的人要像对待其生前一样。 这种丧葬观念表现墓葬中,就是竭力营建豪华的墓葬,装饰 墓室,葬入表示身份地位的礼器、各种质地的日常生活用品, 以及房屋楼阁、男女陶俑、庖厨畜禽等模型器等,将地下世 界充实得应有尽有,与生前的生活场面和生活质量无异。
汉 统
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成为秦国国君 后,马上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始皇初即位,即穿治骊山”,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满之”。
一
帝
西汉初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西汉皇帝尊奉黄老之学,推行
国 修养生息的利民政策,但在生死观念上却丝毫没有什么改变。上 自帝王将相,下至富裕百姓,认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异,“事
蔡邕《独断》所说:“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就是说把“寝” 从原来的宗庙里分割出来,造到了陵墓的边侧。这种新制度为西汉所沿 用。
西汉时代的“庙”和“寝”是不同的。“庙”造在陵园以外的附近, 每年祭祀二十五次。“寝”则造在陵园之中,每天要四次奉上食品,所 以陵园就称为“寝园”或者连陵合称为“陵寝”,这样把宗庙的“庙” 和“寝”分割开来,把“寝”造在陵园之中,把“庙”陵园之旁,就使 得宗庙和陵墓结合了起来。
小学各年级, 探索古迹,了解历史的厚重,主题班会ppt

01
古迹介绍
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迹图片和视频 ,让学生了解古迹的历史背景和 文化内涵。
02
03
互动问答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抢答获 得积分,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04
班会后的总结与反思
总结分享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和 讨论中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点 评,强调古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
详细描述
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让一年级学生了解古迹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古迹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观 察和思考古迹的特点和价值,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年级:学习古迹保护知识
总结词
增强保护意识,学习保护方法
详细描述
向二年级学生普及古迹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古迹保护措施和方法。通过互动游戏和讲解,让学 生了解保护古迹的途径,培养他们的古迹保护意识。
媒体应积极宣传古迹保护的意义和价 值,提高公众对古迹保护的关注度。
05
历史的厚重与传承
历史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历史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了解历史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
历史事件的启示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故事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现代人提供决策的智慧和 借鉴。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 孩子一起参与古迹保护的 实践,增进亲子关系。
建立家长教师协会
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共同 探讨古迹保护教育的方法 和途径,提高教育效果。
社会各界的参与与支持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古迹保护的支持力度, 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媒体宣传
企业合作
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提供资金、技 术和资源支持,共同推进古迹保护事 业的发展。
《历史遗迹旅游资源》幻灯片

西汉
迁天下豪富为帝王守陵 功臣、贵戚之墓设于附近 陵前设石像生
3、历代帝王陵寝
东汉 规模小、取消陵邑制 改木椁为砖椁,立墓表 设石像生 魏晋南北朝 选址“背依山峰,面临平原〞 石刻多而精巧 墓表讲究
3、历代帝王陵寝
唐 因山为陵 以“功臣密戚、德业佐时者〞陪葬 石像生数量、造型极均多 宋 设集中陵区 诸陵规模与石像生数目大致一样 陵体基址低于乳台 元 浅葬草原,以万马踏平
晚
期
距今 5000
年左
右
山东章 丘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
父系氏族公社收割工具增 多进入犁耕阶段轮制陶器 及冶铜手工业贫富分化, 随葬品多寡悬殊
二、陵墓
1、旅游价值 丧葬能反映社会开展不同阶段的民俗和社会体制 精巧的建筑颇富欣赏价值 丰富的随葬品 陵区风景可观性较强 2、类型 帝陵 名人墓与祠庙 衣冠冢 悬棺葬 近现代名人陵寝
4、中国七大古都
洛阳〔880〕 周〔雒邑〕 东汉、魏、晋、北魏 隋、唐、武周 后梁、后唐、后晋 南京〔440〕 孙吴〔建业〕、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建康〕 明 中华民国
4、中国七大古都
开封〔219〕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 安阳〔351〕 商〔殷〕 曹魏〔邺〕 后赵、前燕、东魏、北齐〔邺〕 杭州〔221〕 吴越、南宋
4、著名关隘
山海关 河北省秦皇岛市,高14米,厚7米 山海之间〔燕山、渤海〕 “两京锁阴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吴三桂 孟姜女庙 秦始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孟姜女未亡
3、历代帝王陵寝
史前帝陵
帝号、 在位时期 姓氏
盘古氏 上古时期 伏曦氏 史前时期
炎帝 黄帝 尧
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
舜
史前时期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PPT参考

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 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 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
2021/3/10
授课:XXX
12
北宋陵
• 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 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 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 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 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 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2021/3/10
授课:XXX
3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一般是由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两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部分主要用于埋葬死者的遗体、遗物和随葬品等,多仿死者 生前的居住状况。 地面建筑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和护陵之用 地上部分: 春秋战国时: 冢墓普遍,墓的称谓有墓 丘 陵 ;
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墓,大祟坟台。 汉:起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
2021/3/10
授课:XXX
11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 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 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 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 乾陵。
2021/3/10
授课:XXX
5
历代陵墓特点
2021/3/10
授课:XXX
12
北宋陵
• 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 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 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 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 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 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2021/3/10
授课:XXX
3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一般是由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两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部分主要用于埋葬死者的遗体、遗物和随葬品等,多仿死者 生前的居住状况。 地面建筑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和护陵之用 地上部分: 春秋战国时: 冢墓普遍,墓的称谓有墓 丘 陵 ;
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墓,大祟坟台。 汉:起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
2021/3/10
授课:XXX
11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 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 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 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 乾陵。
2021/3/10
授课:XXX
5
历代陵墓特点
旅游文化中国陵墓ppt

想象中的秦陵地宫
3.历代帝陵
(2)汉茂陵汉武帝的陵
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境内。茂陵仍沿承秦制。 一是在帝王登位的第二年即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 二是墓室仍深埋地下。七起土丘以为陵体。 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登位,在位54年,其茂陵就
建造了5来还建有殿屋。陵体外围四 周有墙垣,每边长430米,各开一门。门外各有双 阙。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俗称金田营盘),位于广西
桂平市北部金田镇金田村西侧的犀牛岭上,金田起义地 址是当年太平军誓师起义的地方,遗迹犹存,古松参 天,绿草如茵,经多年建设,设施日臻完善,,这里 已成为人们瞻仰观光、学术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的好场所。
活动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聚落遗址、生产工具和生活 用品等。这些遗址反映了长达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中国是 世界上保存完整的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著名的有属于旧石 器时代的元谋人遗址(距今约250万年)、蓝田人遗址(约50 万~60万年前)、北京人遗址(约23万~70万年前),属于新 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约6 000—7 000年前)、河姆渡遗
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后陵3 座和妃园寝3座。
清顺治
慈安、慈禧
康熙
咸丰
乾隆 清同治
神道
清乾隆
裕陵
清光绪 雍正帝 清嘉庆
清道光
(1)崖墓与悬棺,是流行于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法
4.独特墓葬
。崖墓是在悬崖上凿出空穴或利用崖壁的自然平台岩洞 或岩缝安放棺木,主要分布在四川乐山、彭山、宜宾及 江西龙虎山。悬棺是在峭壁上打孔安棺桩,把棺木悬吊 在上面,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和福建武夷山区。
崖 墓
悬棺
4.独特墓葬
(2)塔葬墓塔葬是随佛教的 传人而兴起,佛门高僧圆寂 后,建塔存放遗骨。知名的 佛教寺院多有塔墓,以河南 少林寺塔林最为有名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ppt课件

明清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明朝皇帝都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墓,他们生前就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为他们建造死后的殿堂。皇室成员的墓葬也颇具规模,遍布全国的藩王、 郡王墓葬以及皇亲国戚、功臣勋贵的墓葬同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随着地区间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加上个地区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各 地区的墓葬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清代的墓葬制度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旧制,尤其是入关以后的清帝诸 陵,基本上都是仿明代帝陵而建。清代晚期,国家虽已积贫积弱,西 方文化也逐步影响到各个领域,但作为中华帝国的皇陵,在丧葬理念 和墓葬形式上看不到任何变化。而品官和士庶墓葬,较之明代,在规 模和形制上都趋于简化。
黄泉下的艺术
陵墓的起源——春秋、战国
辽宋元时期
黄泉下的艺术
五代混战时期军阀墓葬,两宋时期的富民墓葬,文人墓葬,僧道墓葬等等, 均可以按照自己的势力、财力或意愿进行营建。在新儒学影响下的文人士 大夫也在思考适合于自身价值理念的墓葬形式,在朱熹等人的倡导下,在 南方地区开始流行三合土浇浆墓。
除了民族成分、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多样性之 外,影响辽夏金元墓葬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是佛教。辽夏金元时期是 佛教盛行的时期,佛教对辽夏金元社会的影响远较隋唐时期及同时代的两 宋王朝深刻。因此,各种形式的火葬墓、模仿佛塔营建的八角形墓室,以 及独具魅力的西夏王陵陵台等,都成为这一时期墓葬有别于前后时代的重 要特征。
夏商周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周王朝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形成了严格的身份等级,与不同的身份等级相对应, 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礼仪制度。表现在墓葬上,聚族而葬、墓地制度、棺 椁制度、列鼎列簋以及其他物品的随葬制度等等,无一不反映死者生前在宗法 制上的身份地位。有严格的棺椁制度。即“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 重,士两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遗址的几种堆积类型:
A、粘土及其包含物(如台岗土 遗址)。
B、泥沙及其包含物(如沙丘遗 址)
C、螺贝及其包含物(如贝丘遗 址)。
6
古遗址的几种地貌类型
A、洞穴遗址。 B、山岗遗址。 C、山坡遗址。 D、平原、盆地台岗遗址。 E、河流两岸阶梯遗址。
7
常见的各种遗迹: 居址(包括居住面、墙基、墙 体、柱洞、灶坑等)灰坑,烧土, 炭屑,螺壳,道路,窑址,手工作 坊,石器加工场,桥梁,驿站,会 馆,凉亭,牌匾,寺庙,祠堂,宝 塔,碑刻,壁画,标语,水利设施, 码头,烽燧,碉楼,城垣等。
标本一定要注明详细的地点,编 号,用油性笔标注。
19
四、文字记录
凡是你去调查过的地方,无论有无 发现,都要有详细的文字记录——调 查工作日记。
对已发现的文物点,或具体的文物, 除了采集标本外,还必须有文字与图 片记录。如地理坐标、高程、地貌、 面积、保存情况以及处理方式和联系 人等记录。
有的碑刻,需要拓片、照片、文字 等多重记录。
15
7、卷尺、比例尺。 8、当地地形图、交通图。
9、 GPS全球定位仪。(便携式罗 盘) 10、数码照相机及其录入设备 11、便携式电脑。 12、通信设备。
16
第三节 田野调查的基本步骤
一、获取客观信息
1、从地形地貌分析基础上初拟出古遗 址与古墓葬分布的可能区域。 2、通过地方志和族谱等文字资料了解 当地的历史古迹(图书馆资料)。 3、从前次文物普查资料中提取有益的 线索。 4、从当地村民中获取有关的信息。
22
一、怎么寻找古文化遗址? 下以最为常见的居住 遗址和古窑址为例分析23(一)居住遗址来自1、常见居住遗址地貌类型
A、洞穴遗址。 B、山岗遗址。 C、山坡遗址。 D、平原、盆地台岗遗址。 E、河流两岸阶梯遗址。
24
道县玉蟾岩遗址
25
玉蟾岩遗址洞内照
26
高庙遗址周围环境
27
高庙遗址小地貌
28
40
居住遗址的小环境
大致而言,古往今来人类在不同地 貌的区域里建造房屋,通常具有以下 几个共同的因素:
A、向阳。(山南水北谓之阳) B、背风。(多朝东朝南) C、水源较近。(溪水河流自然泉) D、具有获取生活资源的有利条件。
41
上述四个因素是通常要考虑的, 但又不是绝对的。 如:平原岗地上并无自然山体的背 风条件,但决不能以此去作为否认 古遗址存在的依据,岗地上的房屋 可以选择朝向来抵御寒风。
3
什么叫灰坑? 灰坑是考古学上的一个专用名
词。其含意就是垃圾坑。 灰坑有不同的形状:有的是自
然坑;有的是人工挖掘所形成的。 它们一般都位于房屋的附近。
灰坑及其堆积物形成的时间相 对较短。
4
什么叫文化层? 古代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所遗 留下来的各种废弃堆积物的总称。 它依不同的时序形成堆积层理,记 录和反映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真 实状况,形成时间相对较长。 在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文化层通 常只是该遗址中的某个局部。 文化层的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其 土质、土色和包含物。
靖州斗篷坡遗址远眺
29
靖州斗篷坡遗址发掘现场
30
澧县城头山遗址
31
安乡划城岗遗址
32
宁乡炭河里遗址
33
宁乡部分青铜器出土地点
34
宁乡月山铺转耳崙遗址
35
石门皂市遗址
36
岳阳铜鼓山遗址
37
桃源黄楚城遗址
38
永顺老司城遗址
39
可能存在居址的地点或地段
A、适合人居的自然山洞。 B、低矮山丘的顶部或近顶部。 C、平缓的山坡。 D、盆地和平原地带的岗地。 E、河漫滩。 F、河流两岸的阶梯台地,特别是 主流与支流的夹角地带。
42
2、居住遗址的迹象
A、含有人工遗物和红烧土炭末的文化 层。 B、地表或土坎断面暴露的陶片。 C、地表或土坎断面暴露的螺壳动物骨 骼。 D、地表或土坎断面暴露的人工加工过 的石器。 E、地表暴露的石砌墙体。 F、断坎上暴露的灰坑、柱洞、夯土等 遗迹。
43
陶片
8
什么叫古墓葬? 古人死后被埋葬后的遗 存,包括地表建筑、墓穴与葬 具等。它同样表现为不同的 形态。
9
古墓葬的分类
1、墓穴构建分类: A、土坑墓 B、砖室墓 C、崖洞墓
10
2、葬具分类: A、瓮棺 B、木棺 C、石棺 D、无棺卷席。
11
葬俗分类: A、仰身直肢葬 B、屈肢葬 C、俯身葬
另一种分类法为一次葬和二 次葬。
古遗址与古墓葬的调查
(文物普查知识讲座)
贺刚
1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田野调查必备用具 第三节: 田野调查的基本步骤 第四节: 田野调查主要方法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什么叫古文化遗址? 简单地说它是古代人类居住或 生产活动后遗留有各种实物遗存的 场所。古文化遗址在堆积方式和地 貌上又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17
二、实地踏查
踏查分两方面:一是实地查勘;二 是访问当地村民和老人。
如当地族谱、村民传闻或过去在生 产活动中的偶尔发现。也就是说,既 要对物,也要对人。我们从有限的地 表踏查所获得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当地村民对本地的一草一木都十分了 解,他们是最值得访问的。
18
三、标本采集
无论是古遗址还是墓葬,如果已确 定或还不可确定为一处文物点,都要 采集标本。标本是据不同的对象确定 的,如文化层或其它遗迹的土壤、陶 瓷片、红烧土、炭粒,墓砖,碑刻拓 片,牌匾照片、古建筑等照片……。
20
五、资料录入
1、所有的田野调查资料都要进行 资料录入。
2、 资料录入的前提条件是资料 必须完备。
3、资料录入必须按省文物普查办 的统一标椎进行。
21
第四节 田野调查主要方法
常见的各种遗址和遗迹: 居址(包括居住面、墙基、墙体、柱 洞、灶坑等)灰坑,烧土,炭屑,螺 壳,道路,窑址,手工作坊,石器加 工场,桥梁,驿站,会馆,凉亭,牌 匾,牌坊,寺庙,祠堂,宝塔,碑刻, 壁画,崖画,标语,水利设施,码头, 古井,烽燧,碉楼,城垣等。
12
葬式分类
A、单人葬 B、双人合葬 C、多人合葬
13
墓葬地面建筑
墓碑 墓庐 墓阙 墓前石雕 封土堆 墓祭遗存
14
第二节 田野调查必备用具
1、铁锄头 2、探铲 3、手铲 4、标本袋、可封口式塑料小包装 袋。标本与样品登记专卡。 5、油性笔、书写笔、彩色笔。 6、记录本、绘图用品和各种需填 写的表格。宣纸、拓包、书法用墨 汁。
古遗址的几种堆积类型:
A、粘土及其包含物(如台岗土 遗址)。
B、泥沙及其包含物(如沙丘遗 址)
C、螺贝及其包含物(如贝丘遗 址)。
6
古遗址的几种地貌类型
A、洞穴遗址。 B、山岗遗址。 C、山坡遗址。 D、平原、盆地台岗遗址。 E、河流两岸阶梯遗址。
7
常见的各种遗迹: 居址(包括居住面、墙基、墙 体、柱洞、灶坑等)灰坑,烧土, 炭屑,螺壳,道路,窑址,手工作 坊,石器加工场,桥梁,驿站,会 馆,凉亭,牌匾,寺庙,祠堂,宝 塔,碑刻,壁画,标语,水利设施, 码头,烽燧,碉楼,城垣等。
标本一定要注明详细的地点,编 号,用油性笔标注。
19
四、文字记录
凡是你去调查过的地方,无论有无 发现,都要有详细的文字记录——调 查工作日记。
对已发现的文物点,或具体的文物, 除了采集标本外,还必须有文字与图 片记录。如地理坐标、高程、地貌、 面积、保存情况以及处理方式和联系 人等记录。
有的碑刻,需要拓片、照片、文字 等多重记录。
15
7、卷尺、比例尺。 8、当地地形图、交通图。
9、 GPS全球定位仪。(便携式罗 盘) 10、数码照相机及其录入设备 11、便携式电脑。 12、通信设备。
16
第三节 田野调查的基本步骤
一、获取客观信息
1、从地形地貌分析基础上初拟出古遗 址与古墓葬分布的可能区域。 2、通过地方志和族谱等文字资料了解 当地的历史古迹(图书馆资料)。 3、从前次文物普查资料中提取有益的 线索。 4、从当地村民中获取有关的信息。
22
一、怎么寻找古文化遗址? 下以最为常见的居住 遗址和古窑址为例分析23(一)居住遗址来自1、常见居住遗址地貌类型
A、洞穴遗址。 B、山岗遗址。 C、山坡遗址。 D、平原、盆地台岗遗址。 E、河流两岸阶梯遗址。
24
道县玉蟾岩遗址
25
玉蟾岩遗址洞内照
26
高庙遗址周围环境
27
高庙遗址小地貌
28
40
居住遗址的小环境
大致而言,古往今来人类在不同地 貌的区域里建造房屋,通常具有以下 几个共同的因素:
A、向阳。(山南水北谓之阳) B、背风。(多朝东朝南) C、水源较近。(溪水河流自然泉) D、具有获取生活资源的有利条件。
41
上述四个因素是通常要考虑的, 但又不是绝对的。 如:平原岗地上并无自然山体的背 风条件,但决不能以此去作为否认 古遗址存在的依据,岗地上的房屋 可以选择朝向来抵御寒风。
3
什么叫灰坑? 灰坑是考古学上的一个专用名
词。其含意就是垃圾坑。 灰坑有不同的形状:有的是自
然坑;有的是人工挖掘所形成的。 它们一般都位于房屋的附近。
灰坑及其堆积物形成的时间相 对较短。
4
什么叫文化层? 古代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所遗 留下来的各种废弃堆积物的总称。 它依不同的时序形成堆积层理,记 录和反映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真 实状况,形成时间相对较长。 在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文化层通 常只是该遗址中的某个局部。 文化层的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其 土质、土色和包含物。
靖州斗篷坡遗址远眺
29
靖州斗篷坡遗址发掘现场
30
澧县城头山遗址
31
安乡划城岗遗址
32
宁乡炭河里遗址
33
宁乡部分青铜器出土地点
34
宁乡月山铺转耳崙遗址
35
石门皂市遗址
36
岳阳铜鼓山遗址
37
桃源黄楚城遗址
38
永顺老司城遗址
39
可能存在居址的地点或地段
A、适合人居的自然山洞。 B、低矮山丘的顶部或近顶部。 C、平缓的山坡。 D、盆地和平原地带的岗地。 E、河漫滩。 F、河流两岸的阶梯台地,特别是 主流与支流的夹角地带。
42
2、居住遗址的迹象
A、含有人工遗物和红烧土炭末的文化 层。 B、地表或土坎断面暴露的陶片。 C、地表或土坎断面暴露的螺壳动物骨 骼。 D、地表或土坎断面暴露的人工加工过 的石器。 E、地表暴露的石砌墙体。 F、断坎上暴露的灰坑、柱洞、夯土等 遗迹。
43
陶片
8
什么叫古墓葬? 古人死后被埋葬后的遗 存,包括地表建筑、墓穴与葬 具等。它同样表现为不同的 形态。
9
古墓葬的分类
1、墓穴构建分类: A、土坑墓 B、砖室墓 C、崖洞墓
10
2、葬具分类: A、瓮棺 B、木棺 C、石棺 D、无棺卷席。
11
葬俗分类: A、仰身直肢葬 B、屈肢葬 C、俯身葬
另一种分类法为一次葬和二 次葬。
古遗址与古墓葬的调查
(文物普查知识讲座)
贺刚
1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田野调查必备用具 第三节: 田野调查的基本步骤 第四节: 田野调查主要方法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什么叫古文化遗址? 简单地说它是古代人类居住或 生产活动后遗留有各种实物遗存的 场所。古文化遗址在堆积方式和地 貌上又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17
二、实地踏查
踏查分两方面:一是实地查勘;二 是访问当地村民和老人。
如当地族谱、村民传闻或过去在生 产活动中的偶尔发现。也就是说,既 要对物,也要对人。我们从有限的地 表踏查所获得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当地村民对本地的一草一木都十分了 解,他们是最值得访问的。
18
三、标本采集
无论是古遗址还是墓葬,如果已确 定或还不可确定为一处文物点,都要 采集标本。标本是据不同的对象确定 的,如文化层或其它遗迹的土壤、陶 瓷片、红烧土、炭粒,墓砖,碑刻拓 片,牌匾照片、古建筑等照片……。
20
五、资料录入
1、所有的田野调查资料都要进行 资料录入。
2、 资料录入的前提条件是资料 必须完备。
3、资料录入必须按省文物普查办 的统一标椎进行。
21
第四节 田野调查主要方法
常见的各种遗址和遗迹: 居址(包括居住面、墙基、墙体、柱 洞、灶坑等)灰坑,烧土,炭屑,螺 壳,道路,窑址,手工作坊,石器加 工场,桥梁,驿站,会馆,凉亭,牌 匾,牌坊,寺庙,祠堂,宝塔,碑刻, 壁画,崖画,标语,水利设施,码头, 古井,烽燧,碉楼,城垣等。
12
葬式分类
A、单人葬 B、双人合葬 C、多人合葬
13
墓葬地面建筑
墓碑 墓庐 墓阙 墓前石雕 封土堆 墓祭遗存
14
第二节 田野调查必备用具
1、铁锄头 2、探铲 3、手铲 4、标本袋、可封口式塑料小包装 袋。标本与样品登记专卡。 5、油性笔、书写笔、彩色笔。 6、记录本、绘图用品和各种需填 写的表格。宣纸、拓包、书法用墨 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