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选修课程的要求

新课标对选修课程的要求
新课标对选修课程的要求

新课标对选修课程的要求

选修课程设置了“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3个系列,旨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学生在必修课程或者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均可以结合兴趣选择选修课程的不同系列进行学习。

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可以在同一系列内选取内容,也可以跨系列选取内容;可以以主题为单位,也可以围绕一个综合性项目组织实施。选修课程可与校本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统筹安排,提倡开展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实践活动。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提倡综合使用多种方式开展选修课程的教学,如实验探究、专题调查、参观访问、科普宣讲、专家讲座、专题论坛、文献研讨、读书报告等,鼓励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活动。

选修课程的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学习时间和效果进行评定,以0.5学分(9学时)为最小单位。

…………

系列1包括“基础实验”“化学原理探究”“化工生产过程模拟实验”“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综合实验”4个主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综合实验问题的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独特的价值。………………………………………………………………………………………………………………

【内容建议】

主题1:基础实验

围绕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研究、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测等方面选取实验活动。认识解决这些类型的实验任务的一般思路和常用方法,掌握必需的实验操作技能。供参考的实验活动如下:

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研究,如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研究、有害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绿色化设计、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探究。

物质的制备,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乙酸乙酯制备反应条件的探究、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如海水的蒸馏、硝酸钾粗品的提纯、粗食盐水的纯化、层析分离甲基橙和酚酞(或铁离子和铜离子)。

物质的检测,如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加碘盐的检验、食醋总酸量的测定、阿司匹林药片中有效成分的检验。

主题2:化学原理探究

从化学核心概念或基本原理中提出并选择研究性问题,开展有关实验活动。例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配位平衡的研究与平衡常数测定,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燃料电池、干电池、浓差电池等的模拟实验,铝的阳极氧化等。

从当代化学科学研究成果中选择内容,简化设计成实验活动。例如,振荡反应的探究,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探究,离子液体的制备,化学发光反应的探究等。

借助化学软件、实物模型进行分子结构理论计算、分子结构模型搭建。例如,利用有关软件绘制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分子轨道图形、模拟分子的各种谱图。

主题3:化工生产过程模拟实验

以真实的化工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借助相关资料对化工生产的原理、流程进行复原和模拟。供参考的实验活动如下:

纯碱的制备,氨氧化法制硝酸,铁、铜等金属冶炼的模拟,电解熔融盐制备金属,肥皂的制备,粮食酿酒,化妆品的制备,聚合物(如尼龙-66、酚醛树脂、胶水)的制备。

主题4:STSE综合实验

围绕资源、能源与环境等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综合实验项目。例如,用比色法测定水样中的某项指标;空气中二氧化硫、甲醛等污染物浓度的检测;电浮选凝聚法等污水处理技术。

围绕材料性质与性能探究,材料开发与生产,以及新型材料设计等开展综合实验项目。例如,光伏材料的性能研究;液晶显示材料的应用探究;离子交换膜、反渗透膜等高分子膜的应用探究。

围绕生命健康相关问题,以食物成分的检测、食品加工过程探究、天然药物提取、药物成分检验、药物设计与合成,以及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的制备等为载体开展综合实验项目。例如,菠菜中的色素、茶叶中咖啡因等成分的提取;比色法测定补铁剂中铁的含量;啤酒中

酒精含量的测定;阿司匹林的合成;抑酸剂抗酸容量的探究。

【教学提示】

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建立解决某类化学实验问题的特定思路与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动手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

鼓励教师将实验活动转化为探究性(或研究性)的实验任务,增加学生查找文献资料、深入阅读分析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优化实验方案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综合性、长周期的研究项目,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与持续不断的努力来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指导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业要求】

1.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认识提出问题,设计、评价和优化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活动,收集实验现象、数据等相关证据,根据证据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等环节中所需要的方法与策略。知道在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如何控制相关变量。知道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能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初步形成定量研究的意识。认识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在分析推理过程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开展综合项目研究的能力。

2.实验技能:掌握开展实验探究必备的实验技能,掌握过滤(抽滤)、蒸馏(回流)、萃取、滴定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掌握酸度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装置组装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3.实验记录、实验报告与汇报展示:能设计有效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的记录单,能准确、客观地进行实验记录。知道实验报告所包含的要素,知道如何规范地撰写实验报告,知道实验报告应该尊重事实、充分讨论、特别关注“异常”现象等;练习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学习如何进行实验汇报展示。

4.实验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知道实验室物品的分类、安全保存和使用要求。能科学地使用沙土、灭火器、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处理实验室安全事件。知道常见废弃物的收集方法,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5.科学态度: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

化学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技和工程技术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通过系列2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化学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关系,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综合问题时,能运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推断,作出理智、科学的决策。…………………………………………………………………………………………………………………

【内容建议】

主题1:化学与生活

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观念,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生活行为的转变。

化学与健康:通过“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主题学习活动,认识科学饮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知道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生活中的材料: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材料”主题学习活动,了解生活中常用材料的组成与性能,认识化学在日用材料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的金属材料和新型合金,知道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了解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了解各类材料的利弊,探索其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化学与环境保护:通过“呵护生存环境”“合理利用化学能源”“正确使用化学品”等主题学习活动,了解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大气、水、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了解减少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知道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及消除危害的思路与方法。

主题2:化学与技术

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强化技术意识。深化对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相互

作用关系的理解,强化化学应用必须考虑化学过程对自然带来的各种影响的意识;认同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技术的应用中必须坚持“绿色化学”的思想,形成“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基本理念。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开展围绕空气资源、海水资源、矿山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资源开发利用的主题学习活动,了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基本情况,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以及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和可能途径,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

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通过开展围绕无机材料、有机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材料制造、应用的主题学习活动,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及其生产原理,认识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通过“氨的合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精细化工产品的获得”等主题学习活动,了解合成氨的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知道化学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及其发展趋势;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特点,体验如何根据物质的性质开发应用前景广阔的产品,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对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主题3:STSE综合实践

通过STSE综合实践活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和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发展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供参考的STSE综合实践活动如下:调查: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调查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调查染发剂和烫发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调查当地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改进建议;调查在田间焚烧秸秆的危害;调查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情况,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调查当地固体废弃物(如粉煤灰)的回收和利用情况,讨论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参观:参观化工厂或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考察企业的选址情况,收集产品的生产原理、原料利用率、能耗、投资和成本核算等资料,讨论化工发展的前景,撰写考察报告;参观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或者观看有关影像资料),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科学小论文。

【教学提示】

“化学与生活”主题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生活现象解释或生活问题解决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形成科学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设计相应

的生活实践类活动,促进学生从科学的生活观念向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化,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化学与技术”主题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素材,将生产和技术问题线索、技术知识线索、化学知识线索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技术知识的同时,建立从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多角度综合考虑、系统分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本地教学资源,开展交流讨论、调查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STSE综合实践”主题中的活动要注重开放性和发展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精心设计活动成果的交流展示活动,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学业要求】

1.能举例说明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解释。能依据科学理性、辩证观点、科学的生活态度与观念对生活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出评估,能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作出决策。

2.能举例说明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材料制造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作出分析和解释。能依据“绿色化学”思想分析某些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系统化处理或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针对社会情境中与化学相关的某一真实问题开展项目研究,并形成项目研究成果,如项目研究报告、项目产品等。

………

20世纪以来,化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向人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复杂而有序的巨大综合系统。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前沿发展的面貌与趋势,激发学生树立以化学作为专业和职业的兴趣和理想,设立该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的设置并不需要学生对化学前沿问题有系统的了解,而是结合化学的前沿领域和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有重点、有选择地介绍化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化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关注并投身于化学事业。…………………………………………………………………………………………………………………

【内容建议】

主题1:化学科学研究进展

围绕合成化学、催化化学、界面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化学测量与成像,以及化学动态学等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选取化学科学研究成果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是一门由实验和理论共同支撑的科学,了解化学理论发展的方向和面临的挑战。供参考的选题如下:

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到目标功能分子的简洁和高效绿色合成;原子经济、绿色可持续和精准可控的合成方法与技术;特定功能导向的新分子、新物质和新材料的创造;催化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公共安全预警、甄别与溯源。

主题2:作为交叉学科的化学

围绕材料与结构化学、环境化学、化学生物学、能源化学、大分子及超分子与纳米化学等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选取反映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案例,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研究案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了解材料、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生命、医药、军事国防,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与化学都有很强的交叉融合,认识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在促进科技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供参考的选题如下:碳材料、药物载体与组织工程材料、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自修复材料等新型材料;分子吸附、组装、活化与反应;形成有机、无机或杂化体系的空间有序结构的作用力;团簇、大分子、超分子和纳米结构的精确构筑和调控;复杂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表征与分析;灰霾形成机制与健康风险;水和土壤污染过程控制与修复;燃料电池、二次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化系统集成;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过程化学;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操纵与化学干预;重大疾病治疗的药物先导发现和靶点识别。

主题3:化学工程研究进展

现代化学工程是将化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化学工程的研究在不断探索如何揭示物质转化过程中传递、分离、过程强化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产品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实现化工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发展安全高效和节能环保的物质转化工艺和系统。围绕相关典型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工程前沿研究的问题与思路。供参考的选题如下:催化剂工程、膜分离工程、复杂体系化工基础数据的测量与建模。

【教学提示】

教学中注意发挥化学基本观念的作用,挖掘化学理论前沿与基础化学概念间的联系,从知识联系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建立统摄性的认识,避免教学内容变成高难度的知识技能训练或者科普介绍。

关注化学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结合理论模型发展中的重要事实和科学家的推理论证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理论的建立过程和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及其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通过实验、模型、模拟等各种手段,降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利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展示教学内容在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进步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职业定向打下基础。

通过对研究案例的研究过程的分析和研讨,帮助学生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扩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通过呈现当前研究案例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学业要求】

1.了解支持现代化学发展的最核心、最基础的概念和原理的内涵,能从模型的角度认识这些概念和原理,并说出它们建立的过程和关键证据,反思它们建立的思路与方法,深化对化学基本原理、基本观念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2.通过对化学研究进展的进一步了解,体验现代化学发展的面貌和方向,增进对化学科学的整体感知,提升研究化学的潜能。能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化学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重要成果和新进展,能说明解决某个前沿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能描述化学前沿研究的过程。

3.能查阅化学某个领域学术研究的文献,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与点评。鼓励针对一个学术问题在教师(导师)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4.增进对化学的兴趣,促进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为大学学习化学相关专业提供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准备。

最新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

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重视每一片“绿叶”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些 思考 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第八条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我们不但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也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角度来实施课堂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只有当学生真正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去了解文本的内容,探究文本背后的意义,这才是新课标上的阅读教学所应该达到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对于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文本,我认为必须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抓住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导他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期待视野”这个概念是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的姚斯提出的,即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和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需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也就是说,学生在

阅读文本之前,就已经先有了各种生活经验,而这种经验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被唤醒,学生以此为基础对以后的阅读产生期待,并且希望文本能够满足他的期待。如果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就牢牢抓住他们的这种期待视野,引导他们对文本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生成一种迫切渴望阅读文本的需求,那么,就会对阅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社会可谓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生每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几乎是非常大的。很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相关的电视剧和电影,而它们很可能是先于文本让学生所接受的。因此,如果要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之前,不妨让学生聊一聊通过电视或电影所初步知晓的作品内容,慢慢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视电影上转到相应的文学作品上来。 例如在上《智取生辰纲》一课前,我先利用大家看过电视剧《水浒传》的因素,请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前对所了解的水浒人物进行介绍。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纷纷踊跃发言。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往下阅读的念头。 二、基于学生审美观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作出不同的审美反应,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审美评价,其原因在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性。因为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他以往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都会对他即将进行的阅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以往我们大多忽略了这种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性,更多地将中心放在了审美结构的同一性上,以老师的最终分析结果代替了学生的个人

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

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 第一学段(1—2年级)推荐书目(50本) (中国部分20本) 1.《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 2.《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 3.《树叶船》张俊以 4.《吹泡泡》张俊以 5.《调皮的日子》秦文君 6.《窦蔻流浪记》窦蔻 7.《365夜知识童话》鲁克 8.《舒克和贝塔历险记》郑渊洁 9.《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梅子涵 10.《笨笨猪》杨红樱 11.《泡泡儿去旅行》薛涛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著 13.《小布头丛书—小布头新奇遇记》孙幼军著 14.《我不是坏小孩》(全3册)叶姝著 15.《小香咕系列》秦文君 16.《李拉尔故事系列》梅子涵 17.《最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 18.《史记》注音本(1-4) 19.《三毛流浪记》(全集)张乐平

20.《中华歌谣100首》金波李众选编 (外国部分30本) 21.《格林童话》(德国)格林兄弟 22.《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 23.《万花筒》(英国)依列娜?法吉恩 24.《豪夫童话》(德国)豪夫 25.《爱丽斯漫游奇境》(英国)卡罗尔 26.《狐狸列娜的故事》(法国)阿希季诺夫人 27.《小熊温尼?普》(英国)米尔恩 28.《彼得?潘》(英国)詹姆斯贝洛著 29.《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 30.《鹅妈妈的故事》 31.《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罗大里 32.《窗边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彻子 33.《淘气包埃米尔》(瑞典)林格伦 34.《假话国历险记天上掉下来的大蛋糕》(意大利)罗大里 35.《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英国)特拉弗斯 36.《丁丁历险记》(小开本全22册)(比利时)埃尔热 37.《雅诺什绘本》10种(德国)雅诺什 38.《米切尔?恩德童话绘本》(全6册)米切尔.恩德著 39.《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罗尔德?达尔 40.《电话里的童话》(意)罗大里 41.《小口袋丛书》 42.《迪迪的故事》(全24册)Enid Blyton 著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阐述了“三个发展,六个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它对我们英语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荣誉感。 外语教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的人格,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我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橡皮泥,可由老师任意捏成什么形状。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教师应全面掌握各种常用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充分增加教育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新世纪的教师要会利用计算机制作常用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所以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一方面可利用现实的CAI教学课件和下载网上的优秀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动手制作。如利用常用的应用软件Powerpont、Flash、Authorware等制作切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课件,增加教学中的互动性、挑战性、趣味性、可控性、可操作性;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四、提高教师素质是用好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关键。 在当前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多数教师能较快领悟到新教材的基本思路,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语言实践作为教师活动的重点,恰当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辅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益。然而,仍有少数教师迟迟不得要领,其中有的教师英语功底太弱,无法驾驭新教材的教学;还有的教师则认为: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要"讲明白"。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视,语言实践机会被剥夺,情感得不到激励,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XX (XXXX系XXX班,学号,指导教师:XX)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程改革的紧迫性越来越突现在教育工作者们面前,他们一方面面临着改造旧人的痛苦,另一方面面临着新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和迷茫。何去何从,怎样抉择,教育教学实践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该怎样想,怎样做的问题。怎样给自己做一个明确的定位,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的。新课程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这就对今天的教师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在新课程下,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老师们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把握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实质。教师们懂得了自己不应该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而用该是与学生一起共同研究道、探讨业、解决惑的主动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不再把自己定位在知识、人格等诸多方面的绝对权威上,而是与学生完完全全的平等。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单纯的“传授知识”,单项的进行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和培养。而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师生关系平等化,教育评价多元化,学生发展个性化,教学语言幽默化,课堂管理艺术化。”已经成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倡导教学创新,鼓励教学有个性,有创新,使之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多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欢迎教师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力求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型教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二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二答案 还魂草 大巴山的槲枥树林里,有撑着小伞的蘑菇,有支着耳朵的木耳,还有一种小草,大家叫它还.(hái huán)魂草。 走进密密的槲枥树林,温润的沃土上铺着一叠厚厚的落叶,从叶缝.(féng fèng)间筛下的光斑,yìng( 映)在落叶上,像圆圆的邮戳,我们扒开落叶,便会在青青的苔藓上找到还魂草。 还魂草茎细如线,叶如huā bàn(花瓣),草叶像盛开的花儿。我们拔起它,抖去泥沙,晾干后收藏.(cáng zàng)起来。老人拿它pào(泡)茶喝,能明目强身;我们拿它当书签,送给好朋友。 还魂草真能还魂吗?每当我看书累了,便把还魂草从书页中取出,放进盛.(chéng shèng)满清水的杯中,立刻干细的茎徐徐伸直,干枯的叶缓缓伸开,重又显得那么嫩绿,那么鲜活。还魂草的生命力是那么旺盛.(chéng shèng)! 从海外回来的爷爷,每次离开的时候,都要带一束还魂草,他说,还魂草系.(jìxì)着他的魂儿,就像故乡系着他的梦。 1、判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 2、在文中的()内写出汉字。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立即(立刻)渐渐(缓缓)碧绿(嫩绿) 4、认真读短文后填空: (1)、短文告诉我们,在大巴山的槲枥树林里,落叶下面,青青的苔藓上可以找到还魂草。 (2)、还魂草的作用有:能明目强身、拿它当书签,送给好朋友。 (3)、还魂草能“还魂”,指的是它 生命力很旺盛。 (4)、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爷爷 热爱故乡、思念故乡。 木匠的最后一栋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 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 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木匠完工后,雇主来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 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心全力。终于,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木匠因为上了年纪,想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准备退休。雇主请他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可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完工后,雇主把房子送给了木匠,木匠感到太丢人了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悠闲(清闲)报酬(酬劳)惋惜(可惜)诚恳(真诚) 3.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木匠的心思为什么已经不在干活上? 因为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 (2)木匠得知房子归自己了,为什么感到十分震惊? 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3)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阐述了“三个发展,六个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它对我们英语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荣誉感。 外语教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的人格,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我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橡皮泥,可由老师任意捏成什么形状。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这远比简单的“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 二.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树立“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可以促进他们成长,但不能代替他们成长。教师在学生生活中的职责和功能,要从领导着转变为引导者,从教育者转变为鼓动者,从组织者转变为策划者,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要变“演员”为“导演”。学校教育是一出生动的“活剧”,学生在剧中应该是“演员”,而不是“观众”,教师在剧中应该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导演的责任是:创设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提供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担任具体的角色:设计者-——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任务的框架,设计出适应不同目的的任务;组织者——通过有效的组织来实现任务的目的,对任务要求明确具体,对任务的完成方式,时间,完成形式与人员分组详细周到;指导者——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包括话题的导入,讲清任务要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语言资源的提供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语言材料,回答学生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新教材(人教版)中每个单元提供内容相当丰富的阅读文章,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教材的重点,同时阅读也是高考题中最重要的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卷的答题水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其阅读能力,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更是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认真思考、探讨的问题。本文就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这一话题从两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 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阅读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把阅读教学抓好。然而,以往的阅读教学多数只注重对课文中的语言现象逐词逐句进行讲解,分析与翻译,而忽视了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新大纲所要求学生具有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处理好“主旨大意”与“具体细节”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围绕主旨大意(mainidea)进行阅读的整体教学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读前思考,激发兴趣 新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友谊、旅游、灾害、名人、体育、科技及文化古迹等各个领域,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首先,在阅读之前,教师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或讨论与本单元话题相关且与下部分的阅读材料内容密切的问题。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如在对SEFCBook2Unit1CulturalRelics这一单元的Reading进行教学时,本人采取的读前活动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这方面的情况和知识。先让他们从所熟悉,自己家乡的文化遗迹——罗定文塔(LuodingTower)的建造谈起。引导他们用已有的或新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修订版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 求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1——2门选修课或活动课程,在待遇上将予以倾斜。这学期,每位教师要写出自己走进新课程、感悟新课程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富有特色的案例描述、精彩的课堂片断和深刻的教学反思。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要求写教学后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 倡导教学创新,鼓励教学有个性,有创新,使之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多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欢迎教师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力求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型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初中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能力的新要求_数学论文_希望可以帮到您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在语文新课标的大背景下,语文考查的阅读题型也越来越灵活。高中生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灵活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就是灵活的思维。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教师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创新阅读。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现状 比较常见的就是,有一些学生看不懂一般的语体文,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反而阅读能力较低。高中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通常是短语式的理解,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内容表达出来。传统的阅读模式以及固定的思维严重的束缚了高中生做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摆脱这种桎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 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停留于表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虽然照顾到了学生的理解以及把握的程度,但是由于教师的这种阅读教学停留在表面,一些阅读能力较高的高中生,阅读能力就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就阻碍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偏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如果教师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此进行教学活动,那么这就是有效的教学活动。但是,反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偏离了教学目标,或者是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只是注重课本知识,忽视对学生的引导一下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这次教学活动就是失败的。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教师的教学目标过于宽泛或者模糊,这也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任务是模棱两可,无法熟练掌握阅读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三)较弱的独立阅读能力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身的独立,同时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重视与改善,阅读效果也不甚理想。阅读教学,故步自封,将“字典”以及阅读“资料”作为教学资源,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改革目标相违背,更难以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任务。 二、应对策略 (一)提高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动性 首先,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特别重视语文阅读的教学导入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导入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但是,在较为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直接分析和讲解阅读文本,忽略了课堂导入的环节,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教授方法,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活动,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设计创新性的阅读导入环节,联系阅读文本,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其体会到阅读课堂的乐趣愿意学习,自觉主动的开展学习任务,这样,才算是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的突出,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模糊不清的状态,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通过创新性的导入环节,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水平和质量。 (二)注重积累高中语文阅读素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题精选

四年级阅读训练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璀璨.(chàn càn)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龙眼、菠萝蜜等,在不同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鲍鱼、大龙虾等名贵海产品不计其数.(shǔshù);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有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游泳胜地牙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tiào yáo )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朵白莲般的 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zhàn zhàng),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选择文中带点字正确读音。 3、胜"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胜利;②打败;③超过;④优美的;⑤承受。在"旅游胜地"中应取第()种解释。请根据它的意思再分别用“胜”组五个词。 4、填空。 (1)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海南岛的______,是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的。 (2)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海南岛的______,突出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胜。 5、用"﹏﹏"划出文中描写椰子树的语句。 6、用"‖"把文章分成三段,这样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 (1)文章第一自然段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2)"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是拟人的说法。() (3)"闪闪发光"和"海南风光"中的"光"意思不同。() (4)"东升"和"西沉"是对反义词。() 二、画眉和啄木鸟 茂密的森林,茫茫无边,各种鸟儿在这绿色的国度里自由自在地生活。黄莺、杜鹃、百灵、画眉、啄木鸟……这儿简直是鸟的王国。 在一株大杨树上,画眉遇到了啄木鸟。 “啄木鸟大姐,我们来比赛唱歌吧,好吗?”画眉那富有音乐节奏的优美歌声的确悦耳、动听。 “对不起,我还要工作。再说,我也唱不好。”啄木鸟说。 “唱吧,友谊比赛嘛。”画眉扬起漂亮的眉毛,洋洋自得。 啄木鸟唱了一曲,果然比天才歌手画眉差远了。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如同医生的临床和律师的辩护活动一样,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教师专业化表现的特点。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树立新形象,必须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除了前面提到的尊重、引导、反思、合作之外,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一、学会关爱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热爱学生是教师爱心的集中体现。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抱负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和个人意愿。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关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当教师对学生随意品头论足时,学生的内心正在对教师做出相应的评判;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自己的人格必然会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师爱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爱好学生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容易做到的,难能可贵的是对差生的爱心: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而要想激发对差生的感情,就要换下有色眼睛,睁大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闪光的因素,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暗示、肯定。一量这片良苦用心、趋势的感情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就可能产生出巨大的力量,甚至创造出奇迹。爱要有度。溺爱当然不行,要做到爱得有节、严得有度。爱到恨的程度更不行。我是为了学生好,而这样的好心却常常办出一些损害学生人各,甚至危害孩子健康和生命的事情。恨铁不成钢,不打不成材等陈腐观念,导致家庭和学校时常演绎出一些教育的悲剧。实际上棍棒只能造就奴隶,棍棒威慑之下造就出来的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应对未来。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贵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但更要有一个好结果。 二、学会理解学会理解,才能学会关爱。理解不仅是认识手段,而且是人的存在方式。误角是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理解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当前充满误解的教学是扭曲学生心灵的教学。教师的言行,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而不能把我们的认识和想法强加给孩子。学会理解,特别要理解哪些学生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他们往往被戴上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 三、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教育艺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会宽容,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咱声音,尤其是对学生缺点错误的宽容性。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期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有麦克劳德的幸运。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宽容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学会宽容,教师要学会期待。期待,就是不能奢望学生一口吃个胖子。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学会了期待的老师,

新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淞欣学校教师业务培训学习资料) 主讲人朱木林 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因此,此次课改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不仅在于能否全面更新广大教师的教学(课程)观念(包括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课程实施观、课程评价观等),而且在于能否真正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包括角色扮演、策略谋划、操作落实、工作模式等)完全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一、角色扮演上的新要求——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赏识者;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极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施予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表现为教师单独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实质上是片面地学习,如听课、练习、记忆、应试和接受评定等)。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尽管强化了知识掌握,突出了技能训练,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是极不利的。 此次理念新颖、力度空前的课程改革,旨在消除或减少以往应试课程教学过于浓重的指令性色彩,解放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促进师生创造力的充分释放。这就必然引发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换,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用新的理念来活化、创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具体要求是: (一)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和赏识者。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现代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以外的各种途径获得知识信息,教师稍不留神其知识面就可能不如学生,这也要求教师要做到“学无止境”。教师既要向书本学、网络学、社会学、名师学,更要向自己的学生学;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是一种观念,更需要行动。教育是教育人、影响人、改变人、提升人的素质的事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与赏识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二)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这里的“开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开发学生的潜能”。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二是指“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是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因此,它不仅是指教科书,还包括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新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课标、课本),还是“体验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这就意味着,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己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衷于做管理者,制订了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这样不准做,那样搞不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徜徉文学殿堂感悟心灵对话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昆仑路小学田彩霞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一一雪化了以后是水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这位语文老师竞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 张冠非要李戴, 自然要出现令人遗憾的结局。“雪化了以后是什么? ”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学生的体验, 学生的理解。对乡村学生来说, 雪化以后可能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 可能是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的春播;对城市学生来说, 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油亮的柏油马路、穿梭的车辆, 可能是公园里青翠的草坪、彩色的碰碰车:对北方的学生来说, 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欢乐的笑声;对南方的学生来说, 雪化了以后可能是伤心的眼泪。只有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 富有个性的想像, 才能拓属与丰富自己的见识,才能避免“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传统的教学方法, 特刻是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 一是教法不当, 所谓‘标准答案' 僵化了学生思维, 所谓‘讲解' 、‘分析', 把血肉丰满的课文支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 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二是学法不当, 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

义、无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三是阅读面窄, 学生课外阅读受到种种限制,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四是考法不当, 扼杀了学生创造精神等等。” 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离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话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答案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或者干脆就是“读是为了写”。显然这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读写要结合,读也能促进写,这本没什么异议,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读了就能写吗?阅读应该有它自己怎样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读放在一个怎样的正确而恰当的位置呢?这似乎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树立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 既然阅读不仅仅为了写,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呢?现代社会,阅读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不学会读,我们就无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就不可能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就难以被学生掌握。 那么阅读课又该如何体现出阅读的特点呢?新课程标准明确地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一,应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 首先,浯文教师应该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林斯基亦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精工巧匠。”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具有合理知识结构。不仅要熟知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学习,研究文学名著,追踪语文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从研究语文的高度,丰富专业知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其次,语文教师要具有广博的语文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成为“通才”“全才”。随着教材改革,“社会科”教材的出现,语文学科与邻近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因此,语文学科应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沟通,形成“大语文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拓宽知识视野,博学而多才,尤其要加强文科知识的学习,并加强对经济,艺术及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再次,语文教师应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理论修养。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内部因素,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个性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第二,要具备适应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给学生,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