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理学实训报告成果总结

生理学实训报告成果总结

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参加了生理学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本次生理学实训的成果总结。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和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2.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4. 为今后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包括生理学基本实验技能、显微镜操作、生理学仪器使用等;2. 生理学基础知识讲解:包括细胞生理、神经生理、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生理、泌尿生理、内分泌生理等;3. 实验项目:包括神经传导、心肌收缩、血压测量、呼吸调节、消化吸收、肾小球滤过等。

四、实训成果1. 实验操作技能方面:通过实训,我们熟练掌握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显微镜使用、生理学仪器操作、实验数据记录等。

同时,我们学会了如何处理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2. 生理学基础知识方面:通过实训,我们对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神经传导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在心肌收缩实验中,我们了解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以及心脏泵血机制。

3.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与指导老师沟通,解决问题。

4. 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通过实训,我们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

五、实训总结1. 认识到生理学的重要性: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基础,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理学在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并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加深对人体生理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到血压的测量、心电图的记录以及肌肉收缩的观察,这些都是人体生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内容。

通过这些测量与观察,可以了解到人体血液运输的过程、心脏的工作原理以及肌肉的运动方式。

实验材料:血压计、心电表、皮肤电极、模型肌肉实验步骤:1. 血压的测量首先人体的血压通常是通过测量上臂动脉的压力来得出的。

在实验时,被试者需保持坐姿,将血压计的袖带绑在上臂上,并将听诊器的听筒放在肘部的内侧动脉上。

然后充气到超过袖带血压上限的数值,然后缓慢地放气,通过听筒的声音变化来测量血压。

2. 心电图的记录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而得出的,用来研究心脏的工作情况。

在实验时,被试者需将皮肤电极粘贴在胸部的特定位置,确保电极与皮肤之间无间隙。

然后打开心电表,进行心电图的记录。

记录时需保持被试者静止。

3. 肌肉收缩的观察为了研究肌肉的运动方式,可以使用模型肌肉进行观察。

在实验时,将模型肌肉固定在架子上,然后将电极连接到肌肉上,并设置合适的电流强度。

通过调节电流强度控制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并观察收缩的过程。

实验结果:1. 血压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显示,被试者的血压为120/80 mmHg。

2. 心电图的记录结果心电图的记录结果显示正常的心电图波形,无异常情况。

3. 肌肉收缩的观察结果调节电流强度后,模型肌肉开始收缩,并随着电流的强弱变化而变化。

当电流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肌肉收缩最大程度,无法再进一步收缩。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人体生理学中血压的测量、心电图的记录以及肌肉收缩的观察方法。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血液运输、心脏功能以及肌肉的运动方式。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非常重要,对于日后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人体血压测量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压计的使用技巧。

3. 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生理学实验室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性别不限。

实验材料:1. 血压计2. 听诊器3. 记录表4. 受试者实验方法:1. 受试者安静休息5分钟,测量身高、体重,记录基本信息。

2. 受试者取坐位,放松手臂,将血压计袖带置于受试者上臂中部,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

3. 打开血压计,充气至袖带内压力高于受试者收缩压约30mmHg,然后缓慢放气,速度为每秒2-3mmHg。

4. 当袖带内压力下降至收缩压水平时,袖带内的空气开始释放,此时收缩压即为袖带内压力的数值。

5. 当袖带内压力下降至舒张压水平时,袖带内的空气继续释放,此时舒张压即为袖带内压力的数值。

6. 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作为受试者的血压值。

实验结果:1. 受试者基本信息如下:- 年龄:20岁- 身高:170cm- 体重:60kg- 性别:男2. 受试者血压测量结果如下:- 收缩压:120mmHg- 舒张压:80mmHg实验讨论:1. 血压是动脉血压的简称,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血压测量是临床诊断和健康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本实验采用袖带式血压计测量受试者的血压,通过观察袖带内压力的变化,可以判断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3.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本实验中受试者的血压值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心血管系统功能良好。

4. 血压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因此,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量了受试者的血压,掌握了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受试者的血压值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心血管系统功能良好。

模拟实验生理学实训报告

模拟实验生理学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模拟实验生理学实训,使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地点:生理学实验室实验器材:生理学实验台、生理信号记录仪、生理实验装置、生理学实验教材等。

三、实验原理生理学实验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人体生理现象,观察生理指标的变化,揭示生理过程的内在联系。

本次实验主要模拟人体心脏、血管、神经等系统的生理功能。

四、实验内容1. 心脏生理实验(1)观察心脏搏动:使用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心脏搏动曲线,分析心率、心律等指标。

(2)心脏收缩力实验:观察心脏收缩力与后负荷的关系,分析心脏收缩力的影响因素。

2. 血管生理实验(1)观察血管收缩与舒张:使用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血管收缩与舒张曲线,分析血管舒缩机制。

(2)血管阻力实验:观察血管阻力与血管半径的关系,分析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

3. 神经生理实验(1)观察神经传导:使用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神经传导机制。

(2)神经兴奋性实验:观察神经兴奋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分析神经兴奋性的影响因素。

1. 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生理指标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生理实验结果:(1)心率:在实验过程中,心率稳定在60-100次/分钟范围内。

(2)心律:在实验过程中,心律规则,无早搏、房颤等异常现象。

(3)心脏收缩力:随着后负荷的增加,心脏收缩力逐渐减弱。

2. 血管生理实验结果:(1)血管收缩与舒张:在实验过程中,血管收缩与舒张曲线明显,说明血管具有收缩与舒张功能。

(2)血管阻力:随着血管半径的减小,血管阻力逐渐增加。

3. 神经生理实验结果:(1)神经传导:在实验过程中,神经传导速度稳定在50-100m/s范围内。

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总结(3篇)

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1. 神经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神经反射的基本现象,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 实验方法: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电刺激法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肌肉的收缩反应。

- 实验结果:成功观察到电刺激坐骨神经后,肌肉出现明显的收缩反应,证实了神经反射的存在。

2. 血压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其生理意义。

- 实验方法:使用血压计对实验动物进行血压测量,并记录血压数据。

- 实验结果:成功测量了实验动物的血压,结果显示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 呼吸生理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呼吸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 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肺容积的变化,分析呼吸运动的机制。

- 实验结果:观察到呼吸肌的规律性收缩和舒张,以及肺容积的变化,证实了呼吸运动的规律性。

4. 消化生理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 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器官的活动,分析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

- 实验结果:观察到消化液分泌的增加和消化器官的活动增强,证实了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做好实验记录表格。

2. 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和数据记录。

3. 实验观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1. 神经反射实验:通过电刺激坐骨神经,成功观察到肌肉的收缩反应,证实了神经反射的存在。

2. 血压测量实验:血压测量结果显示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良好。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人体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条件下人体生
理功能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血压计、心率监测仪和呼吸频率计进行观测。

实验对象为健康成年人,分别在静息状态、进行轻度运动后和进行剧烈运动后进行观测记录。

实验过程中,实验者需要保持心情平静,不得进行大声喧哗或过度活动,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实验对象的血压为正常范围内,心率和呼吸频率较
为平稳;进行轻度运动后,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有所上升,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进行剧烈运动后,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上升,甚至出现短暂的异常情况。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在不
同运动状态下,人体的生理指标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供给,心脏和呼吸系统会加快运转以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剧烈运动会导致血压和心率等指标出现异常,这是因为身体处于极度紧张状态,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支持运动,同时会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需要排出体外。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规律,这对于我们合理安排运动锻炼、预防运动损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消耗身体能量和引发不良生理反应。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观测和记录,深入了解了人体生理指标在不同状
态下的变化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经验。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特点和规律,为保持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无。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 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对象人体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五、实验器材1. 解剖显微镜2. 骨骼标本3. 骨骼肌标本4. 神经系统标本5. 实验记录本六、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观察- 观察骨骼标本,辨认骨的形态、结构,如长骨、短骨、扁骨等。

- 观察骨的关节面、关节囊、韧带等结构。

- 分析骨骼系统在运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功能。

2. 骨骼肌观察- 观察骨骼肌标本,辨认肌肉的形态、结构,如横纹、肌腱、血管等。

- 观察肌肉的起止点、跨关节等特征。

- 分析骨骼肌在运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功能。

3. 神经系统观察- 观察神经系统标本,辨认神经的形态、结构,如神经纤维、神经节、神经丛等。

- 观察神经的分布、走向等特征。

- 分析神经系统在运动、感觉、调节等方面的功能。

4. 综合分析- 分析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如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运动。

- 分析人体解剖生理学在医学、体育、健身等方面的应用。

七、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具有支持、保护、运动等功能。

2. 骨骼肌由肌纤维、肌腱、血管等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3.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节等组成,具有感觉、运动、调节等功能。

4. 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感觉、调节等功能。

八、实验讨论1. 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2.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体育、健身等领域的基础学科,对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提高实验技能。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人体解剖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生理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报告

篇一: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报告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2011级b班实验课程名称__生理学实验指导教师及职称_开课时间 2013 至_ 2014 学年_第二学期填报时间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篇二:生理实验报告生理学实验报告生理感觉实验姓名:同组成员:学号:组别:第6组室温:24实验日期:2015.5.15实验1:辐辏双眼视力要求左右眼睛里的图像合二为一。

只有当图像落在视网膜左右相应的部位置时,才能将一个物体的两个图像融合为一,否则会出现重影。

实验2:适应性调节(聚焦)眼睛能够通过改变瞳孔的形状(变焦)调节视力。

步骤:1. 挡住或者闭住一只眼睛,拿一个别针放在另外一只眼睛前面15cm处,并让这个别针与远处的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

2. 当你看远处的物体时,别针就变模糊,不在焦距内了。

3. 而当你看别针时,远处的物体变模糊了。

对近处物体(别针)的适应性调节似乎费力一些。

4. 如果戴眼镜,请取掉,挡住一只眼睛,拿一个别针,向前伸直前臂,在看着别针尖端的同时,慢慢地向眼睛处移动别针,直到模糊时。

别针被看到的最短距离就是“近视点”。

用尺子测量这个距离,将数值填写在表中,看一下你是否是近视。

结果测得的近视点如下:实验3:跳动抑制你能够看到你自己的眼睛移动吗?步骤:1. 面对着你前方30cm-60cm处的一个镜子。

2. 交替地看你左右眼睛里的图像。

3. 你能够察觉到你的眼睛在移动吗?4. 如果你们组的其他成员在你进行观察时也在看你,5. 他们察觉到你的眼睛在移动吗?结果在交替看左右眼里图像的过程中,看近处的物体较容易观察到左右眼的移动,看远处物体没有观察到眼睛的移动,当别人能观察到自己的眼睛在移动时,自己也能感觉到眼睛移动。

实验4:盲点每个眼睛的视野里都有一个盲点,称为视盘,是视网膜的一个部分,这个地方没有光感受器。

步骤:1. 取一支felt-tipped笔,笔芯为黑墨水,笔套为白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专
生理学实验报告(五)
一、实验题目: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家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描记方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和动脉血压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家兔
四、实验物品:BL-420生物功能实验系统、压力换能器、动脉插管、
动脉夹、剌激电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实验用药品等
五、实验原理:
在正常机体,血压的变动并不大,而是经常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

其中最重要的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改变压力感受器活动或剌激反射弧的传入、传出神经会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改变,进而导致动脉血压的相应变化。

在正常体,心血管活动还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等体液因素的调节。

通过静脉注射,改变血液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也会影响心血管活动,从而使血压发生改变。

六、实验结果与简要分析:
七、实验结论:心血管活动和动脉血压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医专
生理学实验报告(六)
一、实验题目:1、呼吸运动的调节 2、胸负压测定
3、肺活量测定
二、实验目的:
1.学习记录哺乳动物呼吸运动的方法;观察体液中O2、CO2和H+水平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了解肺牵反射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

2.观察胸负压,
3.学会用简易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三、实验对象:1、家兔 2、人
四、实验物品:BL-420生物功能实验系统、力换能器、气管插管、50cm长橡皮管一条、注射器(20ml、5ml)、钠石灰瓶、肺活量计等五、实验原理:
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舒缩活动完成的节律性运动,该节律性运动在呼吸中枢的控制下保持正常的深度和频率。

体、外多种剌激可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呼吸中枢,引起呼吸运动的改变。

肺牵反射参与呼吸节
律的调节,其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切断迷走神经将会引起呼吸节律的变化。

六、实验步骤:(略)
七、实验结果与简要分析:
八、实验结论:呼吸运动受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

九、作业:统计小组10位同学的肺活量,并求出男、女的平均值
肺活量正常值:平均男:3.5L;女:2.5L
医专
生理学实验报告(七)
一、实验题目: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学习膀胱插管技术,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三、实验对象:家兔
四、实验物品:BL-420生物功能实验系统、压力换能器、记滴器、膀胱漏斗及引流管、动脉插管、注射器(20ml、5ml、1ml)、实验药品等。

五、实验步骤:(略)
六、实验原理: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的排泌。

由于肾小管与集合管的排泌主要影响和调节细胞外液的电解质浓度和PH值,对尿量的影响较小,所以尿量主要决定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凡能影响以上两过程的因素均可引起尿量的改变。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GFR)的因素:
1、滤过膜的通透性(K,机械-电屏障),
2、滤过膜面积(S),
3、肾血浆流量改变,
4、EFP改变: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②血浆胶渗压
③囊压;
正常K与S变化不大,故GER的大小主要取决于EFP和肾血浆流量改变。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1、小管的溶质浓度
2、肾髓质高渗区的改变
3、体液因素:① ADH ② RAAS
六、实验结果与简要分析:
七、实验结论:
凡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的因素均可引起尿量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