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161702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表1-4 双4选1模拟开关功能表

INH






HLຫໍສະໝຸດ HHX入
A L H L H X
导通通道
X0 X,Y0 Y X1 X,Y1 Y X2 X,Y2 Y X3 X,Y3 Y

该模块中选X0=0,X1=-1,X2=0,X3=+1;Y0=Y1= Y2=0,Y3=+1; INH=0。B为合路码,A为256kHZ 时钟信 号。
为可控模拟开关。U12A为2/4译码器。U13为4位二进制计数器。由U 6 分频出的32kHZ 方波信号经U13的二、四分频分别得到16kHZ、8kHZ 方 波信号,送U12A的 2/4译码器。其功能表如表1-2所示。
表1-2 2/4译码器功能表








Y0
Y1















验证是否符合其编码规则。 3.观察HDB3编码中的四连零检测、补V、加B补奇、单/双极
性变换的波形,并验证是否符合编码规则。 4.观察并比较单、双极性码(非归零、归零)、时钟信号、时序信号
及双相码的波形和相位特点。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3编、译码模块。(两个实验一起做) 1. 数字信源:
1
表1-1 8选1数据选择器功能表




A2 A1
A0
ST

W
XX




LL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学生)资料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学生)资料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1)拨码器开关设置一览表 (2)第一部分通信原理预备性实验 (5)实验1 平台介绍及实验注意事项 (5)实验2 DDS信号源实验 (8)第二部分通信原理重要部件实验 (11)实验1 抽样定理及其应用实验 (11)实验2 PCM编译码系统实验 (16)实验3 FSK(ASK)调制解调实验 (20)实验4 PSK DPSK调制解调实验 (25)实验5 位同步提取实验 (33)实验6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38)实验7 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实验 (43)实验8 AMI/HDB3编译码实验 (50)实验9 幅度调制(AM)实验* (54)实验10 幅度解调(AM)实验* (61)实验11 频率调制(PM)实验* (64)实验12 频率解调(PM)实验* (68)第三部分信道复用技术和均衡技术实验 (72)实验1 频分复用/解复用实验 (72)实验2 时分复用/解复用(TDM)实验 (76)拨码器开关设置一览表在本实验平台上,我们采用了红色的拨码器,设置各种实验的项目、信号类型、功能和参数。

拨码器的白色开关上位为1;下位为0。

现将各主要拨码开关功能列表说明如下:注:1. 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模块中各铆孔与测量点说明:4P01为原始基带数据输出铆孔; 4P02为码元时钟输出铆孔;4P03为相对码输出铆孔。

4TP01为码型变换后输出数据测量点;4TP02为编码时钟测量点。

2.以上实验设置的功能和各种参数也可根据学校要求定制。

表0-2“信道编码与ASK。

FSK。

PSK。

QPSK调制”拨码开关SW03状态设置与功能一览表表0-3“基带同步与信道译码模块”拨码开关25SW01状态设置与功能一览表注:译码模块25SW01第一位X为空位待用。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TKCS—AS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装置;2、熟悉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测量频率与幅度;3、验证抽样定理;二、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通信系统原理》中有关抽样定理的内容;2、阅读本实验的内容,熟悉实验的步骤;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1、概述在通信技术中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利用信道的传输能力,扩大通信容量。

因此,采取多路化制式是极为重要的通信手段。

最常用的多路复用体制是频分多路复用(FDM)通信系统和时分多路复用(TDM)通信系统。

频分多路技术是利用不同频率的正弦载波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把各路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不同的频段上,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而时分多路系统中则是利用不同时序的脉冲对基带信号进行抽样,把抽样后的脉冲信号按时序排列起来,在同一信道中传输。

利用抽样脉冲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时间样值的过程称为“抽样”,抽样后的信号称为脉冲调幅(PAM)信号。

在满足抽样定理的条件下,抽样信号保留了原信号的全部信息。

并且,从抽样信号中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

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理论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数字通信系统是以此定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在工作设备中,抽样过程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

抽样性能的优劣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

作为例子,图1-1示意地画出了传输一路语音信号的PCM系统。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实现对语音的PCM编码,首先就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抽样,然后才能进行量化和编码。

因此,抽样过程是语音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切模拟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

图1-1 单路PCM系统示意图为了让实验者形象地观察抽样过程,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本实验提供了一种典型的抽样电路。

除此,本实验还模拟了两路PAM通信系统,从而帮助实验者初步了解时分多路的通信方式。

2、抽样定理抽样定理指出,一个频带受限信号m(t)如果它的最高频率为f H(即m(t)的频谱中没有f H以上的分量),可以唯一地由频率等于或大于2f H的样值序列所决定。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HDB3码的编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2、通过测试电路,熟悉并掌握分析电路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学会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画出关键部位的工作波形。

3、了解关于分层数字接口脉冲的国际规定,掌握严格按技术指标研制电路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调测HDB3编、译码电路;⏹调测位定时提取电路及信码再生电路。

各部分的输出信号应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同时做到编、解码无误;⏹利用频谱仪,研究经HDB3编码后的频谱特性(条件允许)。

三、实验原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时不经过数字基带信号与信道信号之间的变换,只由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与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变换,然后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的形式有许多种,在基带传输中经常采用AMI码(传号交替反转码)和HDB3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1、传输码型在数字复用设备中,内部电路多为一端接地,输出的信码一般是单极性不归零信码。

当这种码在电缆上长距离转输时,为了防止引进干扰信号,电缆的两根线都不能接地(即对地是平衡的),这里就要选用一种适合线路上传输的码型,通常有以下几点考虑:(1)在选用的码型的频谱中应该没有直流分量,低频分量也应尽量少。

这是因为终端机输出电路或再生中继器都是经过变压器与电缆相连接的,而变压器是不能通过直流分量和低频分量的。

(2)传输型的频谱中高频分量要尽量少。

这是因为电缆中信号线之间的串话在高频部分更为严重,当码型频谱中高频分量较大时,就限制了信码的传输距离或传输质量。

(3)码型应便于再生定时电路从码流中恢复位定时。

若信号中连“0”较长,则等效于一段时间没有收脉冲,恢复位定时就困难,所以应该使变换后的码型中连“0”较少。

(4)设备简单,码型变换容易实现。

(5)选用的码型应使误码率较低。

双极性基带信号波形的误码率比单极性信号的低。

根据这些原则,在传输线路上通常采用AMI码和HDB3码。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搭建实验电路和进行实验操作,掌握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器材1. 发射器:一台信号发生器2. 接收器:一台示波器3. 连接电缆:适用于信号传输的电缆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b. 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连接电源,并确保电源正常。

2. 实验电路的搭建a. 将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起来。

b. 确保电缆的连接牢固可靠,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干扰。

3. 实验操作a.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以产生所需的信号波形。

b. 调节示波器的时间和幅度尺度,以正确显示接收到的信号波形。

c. 运行实验电路,观察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情况。

d. 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并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波形的特点和变化。

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记录并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波形的特点和变化。

可以通过示波器的屏幕截图来展示实验结果,并结合文字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对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次实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通信原理的知识非常重要,也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之前,务必做好准备工作,并确保实验器材的正常工作。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对实验器材造成损坏。

3. 注意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连接方式和操作方法,并正确设置参数。

4. 在记录实验结果时,要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5. 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器材电源,并进行相关器材的清理和整理。

七、参考文献[此处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所参考的文献或资料]以上为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的内容,请照此进行实验操作。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数字信号发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种时钟信号的产生方法;2.了解PCM编码中的收、发帧同步信号的产生过程;3.掌握3级、4级、5级伪随机码的编码方法和伪随机码性质。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THEXZ-2B型实验箱、数字信号发生模块;2.20MHz双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时钟信号乃是数字通信各级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通信电路中,若没有时钟信号,则电路基本工作条件将得不到满足而无法工作。

(一)电路组成时钟与伪码发生实验是供给PCM、PSK、FSK、HDB3等实验所需时钟和基带信号,由以下电路组成: 1.内时钟信号源,图18-1。

2.多级分频及脉冲编码调制系统收、发帧同步信号产生电路,图18-1。

3.三级伪随机码发生电路,图18-2;4.四级伪随机码发生电路,图18-3;5.五级伪随机码发生电路,图18-4。

图18-1 时钟及多级分频及脉冲编码调制系统收、发帧同步信号产生电原理图图18-2 三级伪码发生电原理图图18-3 四级伪码发生电原理图18-4 五级伪码发生电原理图(二)电路工作原理1.时钟信号源时钟信号源由钟振Y1提供,若电路加电后,在CLK测试点输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波信号,输出振荡频率为4.096MHz,经过D触发器进行二分频,输出为2.048MHz方波信号。

2.三级基准信号分频及PCM编码调制收发帧同步信号产生电路该电路的输入时钟信号为 2.048MH Z的方波,由可预置四位二进制计数器(带直接清零)组成的三级分频电路组成,逐次分频变成1K方波,由第一级分频电路产生的P128KH Z窄脉冲和由第二级分频电路产生的Q8KH窄脉冲进行与非后输出,即为PCM编译码中的收、发分帧同步信号P8K。

3.三级伪随机码发生器电路伪随机序列,也称作m序列,它的显著特点是:(a)随机特性;(b)预先可确定性;(c)可重复实现。

本电路采用带有两个反馈的三级反馈移位寄存器,示意图见图18-5。

若设初始状态为111(Q2Q1Q0=111),则在CP时钟作用下移位一次后,由Q1与Q0模二加产生新的输入Q=Q0○+Q1=1○+1=0,则新状态为Q2Q1Q0=011。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促进作用。

2、掌控hdb3码点的编程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hdb3输入信号源pn15数据hdb3编码hdb3-a1电平转换clk时钟hdb3-b1数据移位输入挑绝对值内存4bithdb3-a2极性反转换hdb3输出时钟hdb3-b2信号检测译码时钟输出单极性码8#基带传输编程码模块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bs2数字锁相环输出13#载波同步及十一位同步模块hdb3编程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我们晓得ami编码规则就是碰到0输入0,碰到1则交错输入+1和-1。

而hdb3编码由于须要填入毁坏十一位b,因此,在编码时须要内存3bit的数据。

当没已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

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成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

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相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成b,b的极性与a相同。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就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获得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切换电路展开转换,从而获得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

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就是将hdb3码信号送进至电平连分数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置,获得完整码元。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hdb3编程码(256khz失效码实验)详述:本项目通过挑选相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出及时钟,译码输入及时钟,观测编程码延时以及检验hdb3编程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pn据)信号源:clk钟)模块8:th1(hdb3输出)模块8:th5(单极性码)模块13:th5(bs2)模块8:th7(hdb3输入)块模块13:th7(数字锁相环输入)模块8:th9(译码时钟输入)数字锁相环位同步提取提供译码位时钟将数据送入译码模模块8:th4(编码输入-时提供编码位时钟目的端口模块8:th3(编码输入-数连线说明基带信号输入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hdb3编译码】→【256k归零码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蔡书田陈剑军胡冬明编写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009年9月1目录实验一数字信号源实验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内容 (3)三、基本原理 (3)四、实验步骤 (7)实验二数字调制实验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内容 (8)三、基本原理 (8)四、实验步骤 (15)五、实验报告要求 (15)实验三2DPSK、2FSK、2ASK通信系统实验 (16)一、实验目的 (16)二、实验内容 (16)三、基本原理 (16)四、实验步骤 (23)五、实验报告要求 (23)实验四M序列发生及眼图观测实验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内容 (24)三、基本原理 (24)四、实验步骤 (25)五、实验报告要求 (25)实验五AM调制解调通信系统实验 (26)一、实验目的 (26)二、预习要求 (26)三、实验电路说明 (26)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34)五、实验报告要求 (36)实验六PAM调制解调通信系统实验 (37)一、实验目的 (37)二、实验类容 (37)三、基本原理 (37)四、实验步骤················································································· 4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 信 原 理 实 验 指 导 书(2017版)编者 张水英 汪泓浙 江 理 工 大 学2017年3月目 录实验一 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1)实验二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6)实验三 BPSK调制、解调实验 (9)实验一 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各模块的设计;2、研究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的信号波形、信号频谱、信号带宽、输入信噪比、输出信噪比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掌握 MATLAB 和SIMULINK 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4、熟悉 Matlab 与Simulink 的交互使用。

二、实验仪器带有MATLAB 和SIMULINK 开发平台的微机。

三、实验原理AM 信号产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AM 信号调制器由加法器、乘法器和带通滤波器(BPF )组成。

图中带通滤波器的作用是让处在该频带范围内的调幅信号顺利通过,同时抑制带外噪声和各次谐波分量进入下级系统。

图1 AM 信号的产生3.1 AM 信号时域表达式及时域波形图AM 信号时域表达式为0()[()]cos AM c s t A m t t ω=+式中0A 为外加的直流分量;为输入调制信号,它的最高频率为()m tm f ,无直流分量;c ω为载波的频率。

为了实现线性调幅,必须要求0max ()m t A ≤否则将会出现过调幅现象,在接收端采用包络检波法解调时,会产生严重的失真。

如调制信号为单频信号时,常定义0(/)AM m A A β1=≤为调幅指数。

AM 信号的波形如图2所示,图中认为调制信号是单频正弦信号,可以清楚地看出AM 信号的包络完全反应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tttt()m t 0(A m t +cos c t ωs ()AM t 图2 AM 信号波形3.2 AM 信号频域表达式及频域波形图对AM 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就可以得到AM 信号的频域表达式()ω如下:AM S 0()[(AM ()]1[)()][()()]2AM c c c c S s t M M A ωωωωωπδωωδωω==++−+++−F 式中,()M ω是调制信号的频谱。

()m tAM 信号的频谱图如图3所示。

通过AM 信号的频谱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调制前后信号的频谱形状没有变化,仅仅是信号频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AM 信号的频谱由位于c ω±处的冲激函数和分布在c ω±处两边的边带频谱组成。

(3)调制前基带信号的频带宽度为m f ,调制后AM 信号的频带宽度变为2AM mB f =一般我们把频率的绝对值大于载波频率的信号频谱称为上边带(USB ),如图3中阴影所示,把频率的绝对值小于载波频率的信号频谱称为下边带(LSB )。

3.3 AM 信号的解调AM 信号的解调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干解调法,也叫同步解调法;另一种是非相干解调法,也叫包络检波法。

由于包络检波法电路很简单,而且又不需要本地提供同步载波,因此,对AM 信号的解调大都采用包络检波法。

(1)相干解调法用相干解调法接收AM 信号的原理方框如图4所示。

相干解调法一般由带通滤波器(BPF )、乘法器、低通滤波器(LPF )组成。

相干解调法的工作原理是:AM 信号经信道传输后,必定叠加有噪声,进入BPF 后,BPF 一方面使AM 信号顺利通过,另一方面,抑制带外噪声。

AM 信号()AM s t 通过BPF 后与本地载波cos c t ω相乘,进入LPF 。

LPF 的截止频率设定为c ω(也可以为m ω),它不允许频率大于截止频率c ω的成分通过,因此LPF 的输出仅为需要的信号。

图中各点信号表达式分别如下:0()[()]cos AM c s t A m t t ω=+00()()cos [()]cos cos 1(1cos 2)[()]2AM c c c c z t s t t A m t t t A m t tωωωω=⋅=+⋅⋅=++1()()2o m t m t =式中,常数为直流成分,可以方便地用一个隔直电容除去。

0/2A 相干解调中的本地载波cos c t ω是通过对接收到的AM 信号进行同步载波提取而获得的。

本地载波必须与发送端的载波保持严格的同频同相。

相干解调法的优点是接收性能好,但要求在接收端提供一个与发送端同频同相的载波。

(2)非相干解调法AM 信号非相干解调法的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它由BPF 、线性包络检波器(linear envelope detector ,简称LED )和LPF 组成。

图中BPF 的作用与相干解调法中的BPF 作用完全相同;LED 把AM 信号的包络图4 AM 信号的相干解调法直接提取出来,即把一个高频信号直接变成低频信号;LPF起平滑作用。

线性包络检波器图5 AM信号的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成本低、不需要同步载波,但系统抗噪声性能较差(存在门限效应)。

四、实验内容1.在MATLAB和SIMULINK开发平台上设计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相干解调系统。

系统参数如下:信源取频率为3K、幅度为1的正弦信号,载波频率为信源频率的30倍,调制指数为2/3;2.测试调制前后信号波形、信号谱频;3.比较信道输入信噪比分别为1和20两种情况下,输出波形有何不同。

系统仿真步长设为1e-6,仿真时间设为3秒;4.测试上述系统的输出信噪比,并用数字显示器显示;(仿真时间设为0.2秒)5.用MATLAB语言编程,绘出输出信噪比与输入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要求1.设计实验过程和步骤,完成上述各项实验内容;2.记录实验图形和实验数据,并对实验图形和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3.将实验过程和步骤、实验图形和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写成WORD文档;4.文档结尾补充实验心得。

实验二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的建模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掌握 Simulink 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2. 熟悉信号的压缩扩张;3. 熟悉信号的量化;4. 熟悉PCM 编码与解码。

二、实验仪器带有MATLAB 和SIMULINK 开发平台的微机。

三、实验原理3.1 信号的压缩和扩张非均匀量化等价为对输入信号进行动态范围压缩后再进行均匀量化。

中国和欧洲的PCM 数字电话系统采用A 律压扩方式,美国和日本则采用μ律方式。

设归一化的话音输入信号为[1,1]x ∈−,则A 律压缩器的输出信号y 是:()11ln sgn 1(1ln )11ln Ax x A Ay x A x x AA⎧≤⎪+⎪=⎨⎪+<≤⎪⎩+其中,sgn(x) 为符号函数。

A 律PCM 数字电话系统国际标准中,参数A=87.6。

Simulink 通信库中提供了“A-Law Compressor ”、“A-Law Expander ”以及“Mu-Law Compressor ”和“Mu-Law Expander ”来实现A 律和Ö 律压缩扩张计算。

压缩系数为87.6的A 律压缩扩张曲线可以用折线来近似。

16段折线点坐标是111111*********,,,,,,,,0,,,,,,,,1248163264128128643216842765432112345671,,,,,,,,0,,,,,,,,188888888888888x y ⎡⎤=−−−−−−−−⎢⎥⎣⎦⎡⎤=−−−−−−−−⎢⎥⎣⎦其中靠近原点的4段折线的斜率相等,可视为一段,因此总折线数为13段,故称13段折线近似。

用Simulink 中的“Look-Up Table ”查表模块可以实现对13段折线近似的压缩扩张计算的建模,其中,压缩模块的输入值向量设置为[-1,-1/2,-1/4,-1/8,-1/16,-1/32,-1/64,-1/128,0,1/128,1/64,1/32,1/16,1/8,1/4,1/2,1]输出值向量设置为[-1:1/8:1]扩张模块的设置与压缩模块相反。

3.2 PCM 编码与解码PCM 是脉冲编码调制的简称,是现代数字电话系统的标准语音编码方式。

A 律PCM 数字电话系统中规定:传输话音信号频段为300Hz 到3400Hz ,采样率为8000次/秒,对样值进行13折线压缩后编码为8bit 二进制数字序列。

因此,PCM 编码输出的数码速率为64Kbps 。

PCM 编码输出的二进制序列中,每个样值用8位二进制码表示,其中最高比特位表示样值的正负极性,规定负值用“0”表示,正值用“1”表示。

接下来3位比特表示样值的绝对值所在的8段折线的段落号,最后4位是样值处于段落内16个均匀间隔上的间隔序号。

在数学上,PCM编码的低7位相当于对样值的绝对值进行13折线近似压缩后的7bit均匀量化编码输出。

四、实验内容1. 设计一PCM编码器,要求该编码器能够对取值在[-1;1] 内的归一化信号样值进行编码;2. 设计一个对应于以上编码器的PCM解码器;3. 在以上两项内容的基础上,建立PCM串行传输系统,并在传输信道中加入指定错误概率的随机误码。

五、实验要求1.设计实验过程和步骤,完成上述各项实验内容;2.记录实验图形和实验数据,并对实验图形和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3.将实验过程和步骤、实验图形和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写成WORD文档;4.文档结尾补充实验心得。

实验三 BPSK调制、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

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PSK、2DPSK信号的方法。

3、掌握相对码波形与2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绝对码波形与2D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

4、了解2ASK、2FSK、2DPSK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5、掌握2PSK/2DPSK相干解调原理。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码波形、相对码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2ASK、2FSK、2PSK、2DPSK信号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2PSK/2DPSK相干解调器各点波形。

三、基本原理3.1 数字调制本实验用到数字信源模块和数字调制模块。

信源模块向调制模块提供数字基带信号(NRZ码)和位同步信号BS(已在实验电路板上连通,不必手工接线)。

调制模块将输入的绝对码AK(NRZ码)变为相对码BK、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DPSK信号。

调制模块内部只用+5V 电压。

数字调制单元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调制方框图本单元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CAR 2DPSK信号载波测试点• BK 相对码测试点>0.5V • 2DPSK 2DPSK信号测试点/输出点,VP-P • 2FSK 2FSK信号测试点/输出点,V>0.5VP-P>0.5V • 2ASK 2ASK信号测试点,VP-P用晶体振荡器与信源共用,位于信源单元,其它各部分与电路板上主要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2(A) U8:双D触发器74LS74•÷2(B) U9:双D触发器74LS74• 滤波器A V6:三极管9013,调谐回路• 滤波器B V1:三极管9013,调谐回路• 码变换 U18:双D触发器74LS74;U19:异或门74LS86• 2ASK调制 U22:三路二选一模拟开关4053• 2FSK调制 U22:三路二选一模拟开关4053• 2PSK调制 U21:八选一模拟开关4051• 放大器 V5:三极管9013• 射随器 V3:三极管9013将晶振信号进行2分频、滤波后,得到2ASK的载频2.2165M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