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作业参考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指在进行重大建设项目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评价结果与实际环境变化不一致在某些情况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环境变化并不一致,即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超出了评价的范围或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解决方法:1.定期对评价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变化与评价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2.改进评价方法,增加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准确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3.加强对评价结果的监管和审核,确保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问题二:评价内容单一,无法全面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往往仅关注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对社会经济、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和客观。

解决方法:1.拓宽评价的内容范围,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遗产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纳入评价考虑的范围。

2.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的评价研究,结合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全面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问题三:参与度低,公众参与度不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专业评估机构和项目建设方,而公众的参与度较低,缺乏民众的监督和参与。

解决方法:1.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如公众听证会、座谈会等,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众参与度。

2.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向公众公布评价报告和评价结果,增强公众对评价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3.建立与公众沟通的平台,鼓励公众提供自己的环境观察和意见,参与评价过程,实现民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督和参与。

问题四:评价结果应用不足,环境保护措施效果不明显在一些情况下,评价结果虽然得出了一些环境保护措施,但在实际实施中,措施的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预期的环境保护效果。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指对某种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建议,以保证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1.评价主体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环评的评价主体往往是由项目建设方所选择的评价机构,这就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出来对建设方不利的情况下,评价机构会受到建设方的压力或其他外部干扰,评价结果难以避免地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公正因素。

2.评价方法不规范环评工作需要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但是评价方法往往缺乏统一规范,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难以被普遍认可。

此外,使用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也存在不合理和不科学的问题。

3.缺乏广泛参与和透明度环评工作应该公开透明,让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能了解到评价结果,并且能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广泛参与,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

二、对策分析1.建立独立的评价机构为了避免评价结果受到建设方的影响,应该建立独立的评价机构,此类机构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机构,可以避免其受到项目建设方的影响,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环评工作的重要性和公开应该得到广泛宣传,并让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这将有助于解决环评工作中所存在的参与性问题。

通过加强社会参与和透明度,建立公正、透明、负责的环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在进行环评工作时,需要考虑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环评工作体系,以确保环评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问题分析1.评价过程的虚假性在一些评价实践中,评价往往被看作是一道“大门槛”,企业为了能够通过评价,会在评价报告上夸大项目的优点,低估项目的缺点,甚至故意隐瞒一些环境问题。

这样的评价结果往往是虚假、不客观的,无法反映出环境实际情况,给环境保护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评价结果的质量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对环境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但目前一些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难以准确反映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无法实现真正的预测和保护。

这些问题在实践中表现为:评价结果处理过于简单、方法不严谨、数据不准确、技术参数异常等。

3.复核和监管薄弱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复核和监管是保证评价结果公正性、科学性、实用性的重要环节。

但目前在实践中,复核和监管机制不完备,复核不深入、不准确甚至不存在;监管不够严格,环境水平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难以查证和惩罚,这样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实用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解决方法1.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虚假性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评价机构和企业的监管,在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对评价机构和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进行监督,确保评价过程真实准确。

2. 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针对评价结果质量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从评价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科学性、质量可控性出发,严格要求评价单位按照标准细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复核和监管政府部门应建立严格的复核和监管制度,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和监督。

在复核和监管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客观、公正的原则,找出评价结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实用性。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保管理和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严格按照评价规范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准确、科学、公正、实用。

政府、企业、评价机构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管理,完善评价体系,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某一项目或计划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以便在决策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

但在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问题一:信息不足或不准确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评价所需要的信息可能来源于不同的部门和单位,这些信息可能存在不足或不准确的情况。

缺乏准确的信息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从而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解决途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了解决信息不足或不准确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确保评价所需的信息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反馈。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数据库和专家库,以便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和专家意见,从而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问题二:评价方法不合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是评价工作的核心,评价方法的不合理性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一些评价方法可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无法全面反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存在一些盲点或者偏差。

解决途径:多元化评价方法为了解决评价方法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还可以结合实地调研和模型模拟等手段,以全面和准确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评价工作,共同商讨和确定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问题三:社会参与不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社会参与,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存在社会参与不足的情况。

缺乏社会参与会导致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利益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和保护,也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

为了解决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包括明确社会参与的程序和途径,确保社会各界的主体利益得到有效的表达和保护。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在决策过程中加以考虑,保护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估内容不全面、专家评价不客观、公众参与度低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评估内容不全面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往往只关注项目的直接影响,对间接和累积影响较少关注。

这导致在项目实施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环境问题,给环境带来更大的损害。

解决方法:1. 加强评估范围的确定,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直接影响,还要考虑其间接和累积影响。

2. 在评估过程中应考虑与项目相互作用的环境要素,如水体、大气、土壤等,以综合评估项目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二、专家评价不客观专家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时可能存在主观因素过大、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不客观,不能准确体现实际情况。

解决方法:1. 选用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声誉的专家参与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2. 加强专家培训,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三、公众参与度低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公众参与度低、意见不被采纳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与公众意见脱节。

解决方法:1.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他们参与的权利。

2. 提供公众参与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评论和提出意见。

3.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确保公众意见得到充分考虑和采纳。

四、缺乏监管和惩罚措施在一些情况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环境规定的违反或过度轻视,但缺乏监管和惩罚措施,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解决方法:1. 加强环境监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2. 提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规成本,以起到威慑作用。

环境评估师在环境影响评估过程中常见问题解析

环境评估师在环境影响评估过程中常见问题解析

环境评估师在环境影响评估过程中常见问题解析环境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环境评估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解析,希望能为环境评估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问题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数据在进行环境评估时,首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充分的、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环境评估必须基于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这些信息和数据可能受到限制,或者根本没有收集到。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环境评估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相关信息,或者在评估过程中注明数据缺失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二:评估范围的确定环境评估需要明确定义评估的范围,即评估的对象、目标和边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评估范围的界定常常存在一些争议和困难。

这可能是由于相关利益方的不同观点,或者评估师对于评估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原因导致的。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环境评估师需要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评估范围的确定是合理、客观的,并能够得到各方的认可。

问题三:评估方法的选择环境评估的方法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等一系列工作。

评估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面对各种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技术,评估师可能会面临选择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评估师需要深入了解各种方法的优劣势,综合考虑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

问题四:评估结果的表达和解释环境评估的结果需要以清晰、准确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解释。

然而,有些评估师在表达和解释结果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描述不清晰、逻辑不连贯等。

这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理解和接受存在困难。

因此,在进行结果的表达和解释时,评估师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逻辑的严密性,以及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说明。

问题五:风险评估的主观性在环境评估中,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和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为项目的合法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由于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和涉及的多个方面,报告中可能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以下内容中,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数据不准确或不全面: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数据是评价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问题包括数据收集不全面、数据测量方法不准确、数据来源不可靠等。

解决对策包括:加强对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的管理,确保数据的来源可信、收集的数据完整、测量方法准确;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获取相关数据并核实数据的准确性。

二、评价方法不科学、不系统: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框架,从多个方面对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常见的问题包括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评价过程不系统、评价指标选择不合理等。

解决对策包括: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符合科学标准;参考相关评价指南和规范,选择适用于项目的评价指标;组织专家对评价方法和指标进行审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三、影响预测不准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常见的问题包括环境影响预测不准确、预测方法不合理、数据分析不充分等。

解决对策包括: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参考已有的类似项目的影响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影响预测。

四、偏差和不平衡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该客观、公正地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报告中可能存在偏差和不平衡性。

常见的问题包括评价结论偏向申请人或责任人的利益、某些环境因素被过度关注而忽略其他因素等。

解决对策包括:加强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借鉴其他评价报告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评价结果的偏差。

五、报告表达不清晰、内容复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需要将专业的评价结果传达给各利益相关方,因此报告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应该清晰易懂。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针对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测评不准确。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然而,目前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缺乏合适的、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

2. 检测不全面。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等,但在实际检测中,一些评价机构只关注特定的环境因素,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影响了评价的全面性。

3. 约束力不足。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规范企业的环境科技行为,一些企业可能对评价结果不以为意,继续进行有害的环境技术、环保设施或建设活动,从而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损害。

二、对策分析1. 提高人才水平。

建议国家应加大环境影响评价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鼓励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招募具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以确保评价准确性。

2. 检测要全面。

应该建立更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检测体系,通过科学完善的评估方案、先进的检测手段以及所有可能的环境因素综合考虑等方式,来确保检测全面性。

3. 建立约束机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设立环境影响评价的严格标准和重罚制度,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后果。

同时,建议环境影响评价在管理方面应设置监管机构,对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

总之,环境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提高专业水平、完善检测体系和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等措施,才能够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得更准确、更全面、更有约束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2-2、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讨论,用一盆水清洗衣服和将该盆水分成两个半盆水来洗衣服,哪个效果好。

解:假设一盆清水的量为L ,衣服上的污物为n mol ,洗完后所剩水为L 1,∵衣服上的污物均匀分散在清水中,衣服上残留的污物为W ,则方法一:1L W Ln =,方法二:第一次用2L洗衣服后,衣服上残留的11/2L W n L =,第二次用2L清水洗时,1211/2L W W L L =+ ,11122114*/2/22L L L W n n L L L L L L ==++,进行分析比较:① 12L L =时,W 1=W 2,方法一与方法二效果一样;②12L L >时,W 1<W 2,方法二效果较好;③12LL <时,W 1>W 2,方法一效果好。

2-6、某监测站点某日的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值为 125μg/N m 3,二氧化氮日均浓度值为 75μg/N m 3,当日测得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是328μg/N m 3,计算API 并指明空气质量等级和主要污染物。

解:根据空气污染指数公式()()(),,1,,,1,*ii ni i n i n i n i n i n C C I I I I CC ++-=-+-,由二氧化硫日均为125μg/N m 3,查表API在100~150之间。

又测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是328μg/N m 3,,NO 2的浓度值为75μg/Nm 3,计算得二者API 分别为I pM10为可吸入颗粒物的API 指数,则根据公式()()102328150750*200100100189,*500047350150800pM NO I I --=-+==-+=--,Max{I pM10,I NO2,I SO2}=I pM10=189,∴该检测点的污染物的API=189,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第三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3-2、已知某市 1995 年 GDP 是 60亿元,SO 2 排放总量是 2250 吨,2000 年GDP 达到 90 亿元, SO 2 排放总量是 2490 吨;若到 2010年 GDP 实现 210 亿元,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 SO 2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解:(1)根据题意,预测参照年t 、预测基准年t 0、预测目标年分别确定为1995年,2000年和2010年。

(2)根据公式()0M=1t t M α-+和()0G=1t t G β-+,(M 0 是基准年的已知排污量,M 是目标年或参照年的排污量;α 是排污量的年增长速率;。

G 0 是基准年的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G 是目标年或参照年的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β 是产值的年增长速率)求得α、β2250=2490*(1+α)1995-2000解出:α=0.02,60=90*(1+β)1995-2000解得: β=0.0845(3)计算弹性系数 ξ =α /β =0.237(4)根据(2)中公式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之间的β值:210=90*(1+β)2010-2000解的:β=0.0884,同时可求得 α= ξβ =0.021 (5)求出预测目标年SO 2 的年排放总量 M=2490*(1+0.021)2010-2000=3065t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4-1、已知河流流速为 0.6m/s ,河宽 16m ,水深 1.6m ,横向扩散系数 D y = 0.05m 2/s ;岸边有一连续稳定污染源,污水排口排放量 120g/s ,求污水到达对岸的纵向距离 L b (以浓度达同断面最大浓度的5%计),和完全混合的纵向距离L m ;并求到达对岸的断面浓度C (L b ,B)、C (L b ,0), 和完全混合断面浓度C (L m ,B)、C (L m ,0)各是多少?解:根据题意,污染物到达对岸的纵向距使用公式2b 0.0675L y uB D =,其中u 为河流流速,B 为河宽,求解得出L b =207.36m 。

岸边排放完全混合的纵向距离,因为污物属于岸边排放,所以选用公式20.4m yuB L D =,求得L m =1228.8m 污染物排放达到均匀过程中,河岸会对污染物有发射作用,只用考虑一次反射污染物扩散时,两岸对污染物有反射作用公式按照污水达到对岸定义,C (Lb,0)计算时不计对岸的反射顶。

不考虑一次反射时二维静态河流岸边排放连续点源水质模型的解为:()()222,exp exp 44y y B y u y u C x y D x D x ⎧⎫⎛⎫⎛⎫--⎪=-+ ⎪ ⎪⎬ ⎪ ⎪⎪⎝⎭⎝⎭⎭因此求解:C(L b ,B)=C(207,16)=0.42g/lC(L b ,0)=C(207,0)=8.5g/l C(L m ,0)=C(1228.8,16)=3.75g/l C(L m ,0)=C(1228.8,0)=3.8g/l4-3、一均匀河段长 10km,上游有污水排入,污水流量为 250m 3/d, 含BOD 浓度为 500mg/l, 上游的水流量为 20m 3/s, BOD 浓度为 3mg/l, 河流平均流速为 0.7m/s, BOD 衰减速度常数 K d =1.2 1/d,计算排污口下游 1km, 2km,5km 处的BOD 浓度.解:根据题意河流平均流速u=0.7m/s=60.47km/d , 污水流量q=250m 3/d=2.9*10-3m/s河段初始断面河水中的BOD 浓度C 0为:120C Q C qC Q q+=+,其中C 1污染物浓度,Q 为河水流量,C 2为废水中污染物浓度;解得C 0=3.07mg/L将该均匀段河道划分成许多相同的单元河段,每个单元河段看成是完全混合反应器,设以0.5kM 为单位,将河段分成环境单元即Δx=0.5kM ,1kM ,2kM ,5kM 处于划分河段的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十个河段处由公式01i iC C K x u =∆⎛⎫+ ⎪⎝⎭,因此求解得:1kM 处,C 2=3.01mg/L ,2kM 处C 4=2.95mg/L ,5kM 处C 10=2.78mg/L4-4、某湖泊平均容积为 V =2.0×109 M 3,流入支流流量为Q p =2.4×109 M 3/a , 其中含有难降解污染物,浓度为C p =0.45 mg/L ,流出支流流量为Q h =3.5×109 M 3/a ,当前情况下湖水中污染物浓度C 0 =0.04mg/L ,若湖水为完全混合,湖泊的出流、入流流量及污染物质输入稳定,污染物质无其他途径进入湖泊,求 2年后湖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稳定情况下,当时间趋于无穷时,所达到的平衡浓度又是多少?解:根据湖泊进出水量的多少和污染物的性质,可建立以下湖泊水质预测模型污染物守恒情况下:Qp=3.5*109(M 3/a) /365=6.58*106M 3/d ,Qh=9.59*106M 3/d 经过两年后的污染物浓度C 2为0020exp p pp p h h h W C Q W C Q Q C C t Q Q V ++⎛⎫⎛⎫=+-- ⎪ ⎪⎝⎭⎝⎭其中湖中现有污染物(除Q p 带进湖泊的污染物外)的负荷量,C0为湖中污染物现状浓度(mg/L ),将已知条件代入 解得C 2=0.3226mg/L稳定情况下,时间趋于无穷时达到平衡浓度C ,()0p p hW C Q C Q +=,解得C=0.3314mg/L4-5、上题中,如果流入支流的磷含量为P =0.55mg/L ,现湖水磷含量为 [Pe ]=0.015mg/L,湖水中磷以一级反应方式降解,降解系数 k 1 =0.22(1/d ),因雨水冲刷进入湖水中的磷的负荷是 4500kg/a 。

预测 2 年后湖水中磷的浓度,以及当时间趋于无穷时所达到的平衡浓度。

解:由题建立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间常数为K h ,91h 93.5*10K 0.22*3652.0*10h Q K V =+=+=82.05 1/a 经历两年后,湖泊的污染物浓度C (mg/L )可以用完全混合衰减方程表示:()000exp p pp p h hh W C Q W C Q C C K t VK VK ++⎛⎫=+-- ⎪⎝⎭=0.0354mg/L 其中6934500102.01010p C P ⨯=+⨯⨯ 当时间趋于无穷时,所达到的平衡浓度()0p p hW C Q C VK +==0.0354mg/L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1、设有某污染源由烟囱排入大气的 SO 2 源强为 80g/s, 有效源高为60m ,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 6m/s ,当时气象条件下,正下风方向 500m 处的σy =35.3m ,σz =18.1m ;计算x=500m y=50m 处的SO 2地面浓度。

解:设C 为所求的SO 2地面浓度。

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问题,必须考虑到地面对扩散的影响所以污染可以考虑为来自实源和像源的共同作用,根据已知条件,由公式C=C 1+C 2,其中C 1为以实源排放点所造成的污染,C2为以像源排放点造成的污染。

根据公式()()2212222exp exp exp 2222y z z y z z H z H Q y C C C u σσσπσσ⎧⎫⎡⎤⎡⎤⎛⎫-+⎡⎤⎪⎪=+=--+-⎢⎥⎢⎥ ⎪⎨⎬⎢⎥ ⎪⎢⎥⎢⎥⎣⎦⎪⎪⎝⎭⎣⎦⎣⎦⎩⎭, z=y=50m,将题中所给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得C=0.0104mg/m 3。

5-2、已知某城市1地处 118.5°E ,31.7°N ,某城市2地处 126.8°E ,45.7°N ;求十月二十四日两地日出与日落的近似时间(时间),并画出纳布可夫日高图。

解:根据题意的10月24日正午12:00的太阳倾角δ=-12°。

有1、2地所处的纬度可求得计算正午12 点的日高角hθ=90-(φ-δ),则h θ1=70.3°,h θ2=56.3°。

计算日出日落真太阳时,由0sin sin cos cos cos ϕδϕδω=+ cos tg tg ωϕδ=-∴ ω1=82.5°,求出距正午12点时间为t 1=82.5°/15°=5.50h=5小时30分钟 ω2=77.4°,求出距正午12点时间t 2=77.4°/15°=5.16h=5小时10分钟 由经度求时间补偿Δt=(120°-经度)*4分/度,求得Δt 1=6分,Δt 2=-27.2分 城市1,日出时间6:24,日落17:24;城市2,日出时间7:17,日落时间17:375-3、设某火力发电厂燃煤量为15t/h ,煤的含硫量为1.0%,烟气脱硫装置的SO 2净化效率为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