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题型测试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真题直击】[直击高考1](2019·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项理解错误。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答案:C[直击高考2](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解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答案:BD[直击高考3](2015·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专题05 诗歌鉴赏语文(解析版)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专题05 诗歌鉴赏语文(解析版)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

2019 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阅读任务:精读全国卷古诗鉴赏及默写的试题及答案,把握设问的角度、答题思路及答案的语言特点。
2019 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2019 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 分)第一问( 3 分):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第二问(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意思答对即可。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分)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给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_ —____ 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__ __________ ,____ 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2019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一】【新课标I 卷】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愉悦心情。
B、第三句要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德是选送的首要依照。
D、朝廷对考生寄托了殷切的希望,期望他们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认可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赖其余考官来达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代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照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更加见出考场的威严沉寂;③增强作者充满期望的愉悦之情。
【分析】14、试题剖析: B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流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诚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15、试题剖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成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荒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假定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进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朝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能否?”李揆怕被拘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朝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正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像。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参考答案(7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2019.银川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①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②。
【注】①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②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3分)()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
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
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
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
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15.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分)(2019.湖南师大附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
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2019.眉山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12~13小题。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 C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题型测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南海旅次
【唐】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
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若为:犹言怎堪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下列各项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愁看”一句表明诗人的离愁别绪,且古人用鸡毛五两系于高竿以测风向,“恶说南风五两轻”表明南风强劲,友人杨少府北上之船甚速,离别之情愈发浓烈。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景象,虚写别后之景。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不平。
E.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干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
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
骑鲸客:指李白。
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
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
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仰危巢,双鹄过,杏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
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注】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蹇劣:笨拙。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会产生春草萌生的联想,这处细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有诗人的喜悦。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幽居图画。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
E.这首诗将思想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诗风平和冲淡、清新质朴。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自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
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
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
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一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
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鸶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鸶的动衬托环境的静。
C.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
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D.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E.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
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