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作品及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章课件: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快乐读书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章课件: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快乐读书吧

结构梳理
陶 罐 和 铁 罐
铁罐:傲慢 陶罐:谦虚
多年后不见了 多年后依旧美观
正确看待自 己和别人的 优点和缺点
主题概括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的 对话和两个人的结局告诉我们,要 (正确看待)别人和自己的短处和长 处,不能( 只看到别人的短处 ), (看看不不到到自己自的己不的足不)。足。
流逝
jiāo ào
奚落
liú shì
轻蔑
xī luò
二、选择合适的近义词。 美丽 羞愧 轻视 愤怒 软弱 傲慢
骄傲—— 傲慢
羞耻——羞愧
美观—— 美丽
懦弱——软弱
恼怒—— 愤怒
轻蔑——轻视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国王御厨里的陶 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那 么,这件事情究竟是怎样的?今天,老师 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国王的御厨,去听听 他们在说些什么。
耕牛jì冀北Fra bibliotek我会写
守 株 待 宋耕 触 颈释其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株 待耕 触 颈释
上下 结构
守宋其
识字方法
加一加:角+虫=触
木+朱=株
换偏旁:珠—株
付—守
字理识字: 耕 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是犁田。
生活识字:

人体的重要部位。
易写错
zhū gēng shì qí
株耕释其
这是一点,别写成一捺
我知道,告诉我们不要 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 成是不断发生的事情,要勤 劳务实,不能心存侥幸。
说一说:种田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做事急于求成,对意外心存侥幸。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课前预习1.朗读①朗读课文共( )句话,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写的是一只兔子偶然撞死在田边的_____,一个农夫捡到了,从此就放下锄头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芜了。

3.生字词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守株待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宋耕释冀4.理解①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试着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因释其来而守株。

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把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5.搜集另一则寓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守(shǒu)把守守候守望守卫株(zhū)株守植株株距一株待(dài)期待接待等待担待(dāi)待会儿宋(sòng)仿宋南宋北宋宋瓷耕(gēng)耕种耕地耕耘触(chù)接触感触触犯触角颈(jǐng)头颈瓶颈颈椎释(shì)解释诠释阐释释放其(qí)其中与其其实尤其多音字:为wéi(为人)wèi(为什么)字义: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

③折:折断。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来: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③复:再,又。

⑨身:自己。

了解作者: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

师从荀子。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

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

《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部编版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守株待兔》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在宋国有一个农夫。

他的田地中有一棵大树桩,一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到了树桩,脖子折断而死。

于是农夫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次能捕到兔子。

然而,他再也没有捕到兔子,反而因此被宋国人嘲笑。

赏析:
《守株待兔》是《韩非子·五蠹》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首先,这个故事批评了那种企图不劳而获、依赖偶然机遇的生活态度。

农夫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捡到了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放弃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耕田,一心只想等待同样的好运再次降临。

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对劳动价值的忽视。

其次,故事也警示人们不能盲目迷信和依赖偶然的成功。

农夫把一次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态,以为只要守在树桩旁就能不断得到兔子,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是错误的。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期待每次都能侥幸成功,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创造和把握机会。

最后,这个故事也强调了勤劳和务实的重要性。

农夫因为贪图一时的轻松和利益,放弃了耕田这一根本的生存之道,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贫困和被嘲笑。

这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勤劳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尊重。

总的来说,《守株待兔》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它以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对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说课稿品文言小故事悟人生大道理我国著名的儿童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曾经说过:“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今天,我说课的《守株待兔》也是一篇寓言,下面我将以《品文言小故事悟人生大道理》为主题,从八个方面对《守株待兔》进行说课。

一、紧扣内容说教材:首先我对这一单元作简要分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故事”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也有诗歌。

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接下来分析一下本篇课文,《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

全文共39个字,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章法美妙,细节生动,寓意深刻。

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宋国的种田人,无意中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的兔子,从此守着树桩,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的可笑行径。

故事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当成必然事件。

旨在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感悟,感悟这小故事所蕴含的大道理。

二、立足学生说学情:要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要了解学生。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在朗读课文这方面有难度,教学中需要加强古文诵读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运用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明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比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等,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编排的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守株待兔|人教(部编版)优秀课件

守株待兔|人教(部编版)优秀课件










































































































– –
自读检测
有一天,种田人在田地里看到了什么呢? 什么意思?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百兽见之皆走。 儿童急走追黄蝶。
古义:跑。 走
今义:行走。
这个农夫白捡了一只大兔子。我们想一下,当这个 种田人捡到免子以后,是怎么做的呢?
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看看书中插图,仔细这个种田人眼神和动 作,展开想象,想象一下,当他白捡到一 只兔子以的,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学法总结 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5. 守株待兔韩非子:即“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他吸收道、儒、墨各家思想,尤其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

著作有《韩非子》。

sòng gēng shìjì宋耕释冀shǒu zhūdài sòng gēng chùjìng shìqí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jǐng(颈椎)(长颈鹿)颈gěng(脖颈儿)词语理解:株:树桩。

触:碰到,撞到。

走:跑。

因:于是。

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1.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句意:宋国有个农民在田里翻土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赏析:这两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句意: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赏析:这句话交代了兔子意外死亡的原因。

)3.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

(句意: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兔子。

赏析:“释其耒”说明这个宋人放弃了劳动;“冀复得兔”说明这个人把一次偶然的事当成了会经常发生的事,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句意:兔子再没有得到,而他自己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赏析: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结果这个宋人没有等到兔子,自己却成为人们的笑柄。

)背诵课文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经过:因释其耒,冀复得兔不要梦想不劳而获结果:身为宋国笑本文讲的是一个农民偶然在田里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他就不种田了,专门守着树桩等着兔子来撞死,结果他再也没有得到兔子,而自己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

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

示例:本文的语言非常简洁,全文共五句话,前两句话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和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三句话是故事的起因,第四句话是故事的经过,最后一句话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讲解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讲解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讲解课前预习1.朗读①朗读课文共( )句话,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写的是一只兔子偶然撞死在田边的_____,一个农夫捡到了,从此就放下锄头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芜了。

3.生字词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守株待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宋耕释冀4.理解①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试着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因释其来而守株。

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把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5.搜集另一则寓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守(shǒu)把守守候守望守卫株(zhū)株守植株株距一株待(dài)期待接待等待担待(dāi)待会儿宋(sòng)仿宋南宋北宋宋瓷耕(gēng)耕种耕地耕耘触(chù)接触感触触犯触角颈(jǐng)头颈瓶颈颈椎释(shì)解释诠释阐释释放其(qí)其中与其其实尤其多音字:为wéi(为人)wèi(为什么)字义: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

③折:折断。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来: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③复:再,又。

⑨身:自己。

了解作者: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

师从荀子。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

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

《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待兔》课件完整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待兔》课件完整版


现在这个“耒”字已经演化成汉字的一 个部首。凡是以它做偏旁,都一定与耕作或 古代的用具有关系。
耕耘
注意:“木”和“耒”做部首时,最后 一笔“撇”写为“点”。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朗读课文
要求: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为课文划分停顿。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生字书写
方法一:找一找
左右结构: 株 待 耕 触 颈 释 上下结构: 守 宋 独体字结构: 其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自读课文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结合注释,试着给课文划分停顿。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朗读课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
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出自《韩非子•五蠹》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守株 待兔》 课件完 整版
书写指导
sòng

组词:宋国 宋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作品及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

该书在韩非生前即已流传。

司马迁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

”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又说,秦王(即秦始皇)读《孤愤》《五蠹》等篇,极为赞赏。

西汉刘向校书,定《韩子》为五十五篇。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认为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以及一整套驾驭臣下的权术,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

他还继承了荀子的人性恶说,主张治国以刑、赏为本。

《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用法家的观点解释《老子》,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五蠹》把历史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认为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都要发生变化,复古的主张是行不通的;《显学》则记述了先秦儒、墨显学分化斗争的情况,认为“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主张禁止一切互相矛盾的学说,定法家的学说于一尊。

关于《韩非子》的注释,有清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近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梁启雄《韩子浅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