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概论课程标准
2024年度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A
B
C
D
信令流程
包括呼叫建立流程、呼叫释放流程、位置 更新流程和切换流程等,涉及多个网元和 接口之间的协同工作。
Um接口
连接MS和BSS之间的空中接口,采用无线 通信技术,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
2024/3/24
19
05
CATALOGUE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2024/3/24
20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2024/3/24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4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2
2024/3/24
01
CATALOGUE
课程概述与目标
3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掌握OFD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在移动通信中的 应用,如4G/5G中的OFDM技术。
2024/3/24
15
04
CATALOGUE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2024/3/24
16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基站子系统(BSS)
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 信台(BTS),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 和处理。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
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和访问 位置寄存器(VLR),负责呼叫建立 、保持和释放等控制功能。
2024/3/24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提供网络管理和维护功能,包括配置 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 理等。
移动台(MS)
包括移动终端(MT)和用户识别模 块(UIM),是用户使用的设备,负 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通信概论课程认识

通信概论课程认识一、引言通信概论是一门探讨通信相关概念和技术的课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通信概论课程的内容和认识。
二、通信概论的定义通信概论是一门介绍通信原理、技术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了解通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为进一步学习通信领域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1 通信的基本概念•信号:信息的传输载体,可以是电磁波、电流等形式。
•噪声: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
•编码:将信息转化为信号的过程。
•解码:将信号转化为原始信息的过程。
2.2 通信的基本原理•香农定理:描述了判断信号是否能够正确传输的极限条件。
•信道容量: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量。
•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多路独立的信号。
三、通信概论的重要性通信概论课程对于学生学习通信领域的其他课程具有重要作用。
3.1 打下基础通信概论课程通过介绍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知识。
3.2 培养思维能力学习通信概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通信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3.3 提供实践机会通信概论课程通常包括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通信设备,实践所学的知识。
3.4 促进创新通信概论课程介绍了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为学生激发创新思维提供了机会。
四、通信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通信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4.1 理论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通信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向学生介绍通信的基本知识。
4.2 实验操作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通信设备,亲自体验通信的过程和技术。
4.3 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五、通信概论的应用领域通信概论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5.1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通信概论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无线信号的传输、调制和解调等技术。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六、重点和难点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通信系统概论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二:模拟线性调制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三:模拟角调制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四: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五: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六: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七:差错控制编码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八、说明一、课程名称:通信原理二、适用专业: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必备基础知识为了较好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议学生学习该课程前,必须掌握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2、课程的作用该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
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一般模型、分类、性能指标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2、模拟线性调制;3、模拟角调制;4、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5、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6、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7、差错控制编码。
六、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
2、难点基带传输部分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的最佳接收是本课程的难点。
【VIP专享】通信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授课时间 课程性质 先修课程
二、课程定位
0510005 第 2 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
《通信概论》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 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 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使学生产生对通信行业和通信技术的兴趣,通 过对通信全程、全网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通信网的结构、分类、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一个 整体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电路基础
学时
适用专业
基本能力课程
后续课程
84
学分
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移 动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优化、4G LTE 技术
4
1)职业素质目标: ① 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 科学态度。 ②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加强操作规范的要求,为学生步入社会和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 1、认识通信系统的概念、技术组成与特点;掌握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与发展方向;了 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衡量方式与指标参数。 2、认识通信行业的话音业务、宽带数据业务的概念,了解网络视频(IPTV)业务概 念 3、熟悉光纤波分复用基本概念、系统组成以及工作原理;掌握 SDH 信号的多路复用 成帧原理;熟悉 SDH 光传输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 SDH 系统的组网结构与使用特点;熟 悉光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特点。 4、熟悉移动通信的概念、系统结构、基本技术、网络覆盖方式。 5、熟悉 ADSL / FTTX 有线接入网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6、熟悉时分、空分交换系统的概念、掌握数字电信号的 TST 时隙交换原理与方式, 以及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三种交换方式的概念;下一代交换技术(NGN 与“软交换”)的 原理与特点。 7、认识光联网系统(OTN)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概念、系统组成与工作 原理。 8、熟悉下一代通信交换系统(NGN)的概念、软交换系统概念、组网结构与工作方 式。
通信概论课程简述

通信概论课程简述通信概论课程简述通信概论是以门通信的基础课。
这门课程简单地概述各类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工作方式,各类通信网络和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等内容。
学习通信概论可以让我们了解到通信领域的技术概况和通信网络的整体架构,理解各种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名词的基本含义,掌握各类通信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通信就是信息的传递,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
在古代,“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人们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击鼓传声、风筝通信、竹筒传书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信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电子等技术手段使得通信更加迅速、准确、可靠。
时间、地点、空间、距离的限制对通信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在通信中,人们传递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能借助电信号(含光信号)实现从一地向另一地对消息、情报、指令、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消息进行有效的传递。
通信业务可分为语音业务(audio) 、数据业务(data)、图像业务(image) 、视频业务(video)。
通信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从最初的语音和文字通信阶段进入了电通信阶段,有发展到了如今的电子信息时代。
未来的通信将向着BIDP(B:Broadband、I:Intelligent、D:Digital、P:Personal)和5个W(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erever)可以和其他任何人(whomever)进行任何形式(whatever)的通信)的方向发展。
在通信中,信号主要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感知的,在时间和幅值上都是连续的物理量称为模拟信号,如流星的速度、流星的速度、朋友的声音等。
它的电信号及其参数(幅度、频率或相位)是随着消息连续变化的信号的。
而数字信号则是在时间上和幅度上均取有限离散数值的电信号,它的幅度离散,在时间上也是离散的。
通信概论课程标准

《通信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使学生产生对通信行业和通信技术的兴趣,通过对通信全程、全网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通信网的结构、分类、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的理念是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设置从专业职业能力入手,分析岗位群行为能力需求,设计知识结构,整合相应的课程。
通信概论课程是针对了通信网络优化、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对通信基础知识的需求,而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岗位的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建设思路是: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实训三大部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包括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接入网技术等,使学生具备通信网络基本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在素质、能力和知识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1)职业素质目标:①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加强操作规范的要求,为学生步入社会和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1、认识通信系统的概念、技术组成与特点;掌握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与发展方向;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衡量方式与指标参数。
2、认识通信行业的话音业务、宽带数据业务的概念,了解网络视频(IPTV)业务概念3、熟悉光纤波分复用基本概念、系统组成以及工作原理;掌握SDH信号的多路复用成帧原理;熟悉SDH光传输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SDH系统的组网结构与使用特点;熟悉光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特点。
通信概论课程认识

通信概论课程认识一、课程介绍通信概论是一门介绍通信技术的基础课程。
它主要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通信技术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1.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掌握通信系统组成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3.学习常用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4.掌握数字传输系统和数字接收机的工作原理;5.了解无线通信系统及其特点。
三、教学内容1.通信技术概述:包括通信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等方面。
2.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包括模拟调制方式、频谱分析、模拟解调方式等。
3.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型及其性质、误码率等。
4.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线路参数与性能指标、常用传输介质及其特点等。
5.接收机:包括接收机参数与性能指标、超外差接收机结构与原理等。
6.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信道特点、调制解调技术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参考书目1.《现代数字通信》(第四版)作者: Simon Haykin2.《数字通信原理》(第三版)作者: Bernard Sklar3.《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第二版)作者: Shan-Hwei Nienhuys-Cheng, Wai-Kai Chen七、总结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了解传输系统和接收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信网概论》教学大纲

《通信网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通信网概论》是电子类高职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为通信类专业学生了打开了通信的大门,帮助非通信专业学生认识通信,了解通信。
其主要内容包括通信概论、通信网基础技术、传输网、宽带接入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信网、下一代网络。
课程共计46学时。
三、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模型;●掌握通信网的网络体系结构;●了解通信网主要基础技术;●理解传输网和宽带接入网基本知识;●理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通信网基础知识;●了解下一代网络的新技术。
3.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了解通信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网整体架构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各种通信网的基本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各种通信网的特点及应用。
并具备:●规范操作能力-----相关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具备协作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
●自我学习的能力-------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各类资料,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3.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能力。
四、课程内容安排五、教学建议5.1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精讲结合多媒体图文展示进行教学,组织兴趣小组案例、资料讨论、网络答疑并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自己操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5.2考核评价5.3教材选用檀生霞,《通信网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
5.4课程资源5.4.1学习参考资料:强世锦,《现代通信网概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4.2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址):制订人(签字):审核人:制订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使学生产生对通信行业和通信技术的兴趣,通过对通信全程、全网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通信网的结构、分类、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的理念是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设置从专业职业能力入手,分析岗位群行为能力需求,设计知识结构,整合相应的课程。
通信概论课程是针对了通信网络优化、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对通信基础知识的需求,而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岗位的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建设思路是: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实训三大部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包括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接入网技术等,使学生具备通信网络基本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在素质、能力和知识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加强操作规范的要求,为学生步入社会和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
1、认识通信系统的概念、技术组成与特点;掌握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与发展方向;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衡量方式与指标参数。
2、认识通信行业的话音业务、宽带数据业务的概念,了解网络视频(IPTV)业务概念
3、熟悉光纤波分复用基本概念、系统组成以及工作原理;掌握SDH信号的多路复用成帧原理;熟悉SDH光传输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SDH系统的组网结构与使用特点;熟悉光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特点。
4、熟悉移动通信的概念、系统结构、基本技术、网络覆盖方式。
5、熟悉ADSL / FTTX有线接入网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6、熟悉时分、空分交换系统的概念、掌握数字电信号的TST时隙交换原理与方式,以及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三种交换方式的概念;下一代交换技术(NGN与“软交换”)的原理与特点。
7、认识光联网系统(OTN)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概念、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8、熟悉下一代通信交换系统(NGN)的概念、软交换系统概念、组网结构与工作方式。
六、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从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1. 教材讲义的编写建议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教材适合目前的校企合作企业的实训要求;适合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形式和学习习惯。
教案的编写本课程要求完成整体教学设计,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及各项目组成模块明确的基础上,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按每一教学单元(原则上是2学时为宜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方案设计,包括对本模块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学习内容分解到本教学单元中的具体授课内容、课堂活动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要求、课时建议等。
特别是要通过设计清楚阐述针对本模块的工作任务如何将典型实践性环节所需实践知识融入理论知识学习中,并根据能力要求,如何将技能实践融入学习过程中。
2. 学习指南、学习资料包、教学课件等的开发思路与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全部涉及硬件电路,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元器件的识别、检测、选用环节,更主要的是要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解决一些硬件电路的实际问题。
所以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应用,解决现实问题,从项目的工作原理入手,采用或先接触实物,搭建实际单元电路,从搭建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形形色色现象开始,结合现象进行理论分析。
以达到消化知识点的目的。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所涉及的材料需要尽可能的种类丰富,让学生从较多的可选材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元件组建电路,这样学生也能体会到各种各样的古怪现象。
以便理论分析讲解时更加具有针对性。
也更能充分体现任务的真实情境。
通信概论的教学过程,必须重视新技术的引领与渗透,能紧跟技术发展潮流。
④ 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电路实践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良好的工程规范,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索能力。
3. 教学设施资源使用建议
本课程教学资源条件可以依据本课程性质要求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该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案例材料和信息,可是多媒体视频,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相应实验设备,实训室、工业企业生产实训等。
各种教学资源作为配合课程教学使用的助教,助学资源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取材合适。
(2)符合任职规律,逻辑性强,利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构建。
(3)媒体资源使用恰当,和传统教学方法相得益彰,互动性好。
(4)文字,符号,公式,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注或惯例。
(5)教师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课件,尤其是文字表述内容。
(二)考核建议
(1)注重评价的多元性,结合平时纪律、工作主动性、知识掌握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考试方式:过程考核+测试
成绩构成及比例:理论考试40%+实验操作40%+操行20%
另外该课程设置了相应的模块训练,低频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设计并制作出相应的功能电路,完成测试和故障排除,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的能力。
七、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实训教学,从理论教学学时中留出10%作为机动学时,任课教师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在平时授课中介绍一些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让学生了解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在新技术中的应用,体会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